O2O的下一個風口:美國互聯網訂餐2.0模式的探討 點拾Deepinsight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2742253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O2O已經不是什麽新名詞了。而過去幾年的O2O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趨勢:從標準化的商品,開始向非標準化的服務轉變。無論是線上和線下,都開始互相融合,僅僅占有O2O的一邊已經是遠遠不夠的了。而過去幾個月,本地化O2O,特別是對應社區的,對應懶人經濟的O2O也一再被互聯網大佬所提起。未來的幾年,貨幣化“懶人經濟”或許是新的趨勢。
O2O中目前一個能明確看到的方向就是送餐服務。大名鼎鼎的“餓了麽”最近在花完大眾點評8000美元投資後,非常可能再融資3億美元以完成“跑馬圈地”。今天,筆者也和大家分享一下美國最新的O2O外賣服務的主要商業模式。
Nicole Jensen剛剛在她iPhone中的Sprig應用中下了一個午餐訂單。今天她叫的外賣是素食山羊奶酪配扁豆。20分鐘後,這份外賣就送到了她在舊金山的家中。Sprig是由原來谷歌的執行大廚Nate Keller創立的,主要提供健康,具有當地特色,有機的食物。他們提供的食物包括各種健康的蔬菜色拉。午餐的起步價為9美元,晚餐起步價10美元。Sprig擁有60個員工,其中30人在辦公室工作,另外30人在廚房工作。他們的宗旨是讓客戶吃到具有家庭感覺(home made)健康食物,以替代那些不健康的快餐外賣。
無獨有偶,另一家互聯網外賣公司SpoonRocket也以健康食物為目標。這家公司在2013年在著名的加大伯克利分校創立。公司的創始人是一個叫Steven Hsiao的亞裔,他把SpoonRocket看做是快餐2.0版本。大學生是外賣服務最大的客戶之一。這點和餓了麽由交大的學生創立,從學校開始的路徑也類似。但SpoonRocket也是提供比較健康的外賣食物。他們的食物由曾經在好幾個高端餐廳工作過的Barney Brown領袖烹飪。他們的送餐價格由8美元起送。不過筆者來自於伯克利大學的朋友告訴我,SpoonRockeet的缺點就是選擇太少。一般主菜只有兩道可以選擇,分別為一個葷菜和一個素菜。優點是其更加健康,時間非常快(10分鐘以內),而且不用再吃垃圾食物了。
目前對於類似於GrubHub,Seamless,以及上面介紹的幾件互聯網送餐服務公司的投資已經在2014年的一季度達到7.88億美元,比一年前增加了8200萬。當然,其中的佼佼者還是一家叫Munchery的公司。今年四月他們從Sherpa Ventures融資2800萬美元。他們在舊金山和西雅圖擁有50名全職員工,並且通過150名快遞員達成送餐協議。這些人有些開車送餐,有些在舊金山市中心騎自行車送餐。而他們僅僅提供4點到8點的晚餐服務。
簡單看了這些美國最新互聯網外賣公司的模式,我們發現和中國類似於餓了麽為首的O2O外賣還是有非常大的不同:
美國的互聯網外賣核心是提供更加健康的外賣食物。甚至可以嘗試到有家里人做的home made食物的感覺。他們的核心是取代傳統的垃圾食物外賣。相反,餓了麽還是偏“屌絲外賣”為主。筆者也曾經體驗過一次餓了麽,感覺並不好。
同樣的道理。這些互聯網外賣公司都有自己的廚房。他們有自己的人送快遞。而餓了麽更多是一個互聯網外賣的平臺。他們僅僅提供互聯網流量的導入。食物和快遞都是餐廳本身提供。所以餓了麽的作用是告訴消費者“這家店有外賣送”。
從互聯網外賣發展的趨勢來看,筆者認為美國的互聯網送餐服務是真正的2.0版本,而中國目前僅僅停留在1.0版本。和中國不同的是,外賣文化在美國存在已久。在美國幾乎所有的辦公室都會看到大量的外賣店,外賣電話等。而中國的外賣文化剛剛開始之後就直接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所以美國的互聯網外賣以更健康的食物為核心,其背後是這些公司想提供“不同的食物”。而中國的外賣目前依然以外賣為主,核心是方便。
由於美國互聯網外賣的產品屬於“自營類”,而不是國內餓了麽這種“第三方類”,所以產品選擇上就要少很多。但這也符合O2O的長期發展趨勢。從過多的選擇,開始精簡到比較少的選擇,以產品質量,服務和個性化需求取勝,而不是產品的數量。
從長期來看,未來中國的互聯網外賣也會向中高端,更健康的食物轉型。特別是80和90後成長起來之後,他們中的大量人並不擅長做飯,也不喜歡將時間花費在做飯上。現在已經開始有互聯網公司提供上門做飯的服務了。未來這種針對80後,以健康食物為主的上門做飯和送餐服務會越來越流行。
歡迎關註微信公眾平臺:deepinsight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