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馳:太便宜,是藍籌回歸根本驅動! 圈兒

來源: http://xueqiu.com/2310812643/32644348

         有人斷言:李馳不噤聲,絕沒有牛市。但是李馳卻不這麽看,他認為牛市已經來了,1849點就是大底!深圳同威資產董事總經理李馳是位頗為爭議的投資人,他曾經因投資萬科、招行而名聲大震,也在2008年9月重倉金融股被套至今。不管你罵他也好,挺他也罷,李馳始終認為“無論多好,只要太貴,也都要回歸估值。太便宜,甚至是垃圾,都有可能上漲,這是事物的本質。”

人物簡介

       李馳,深圳同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具有22年國內證券市場投資經驗和18年香港金融市場投資經歷,完整經歷過幾次牛熊更替。2005年-2007年憑借著萬科、招商銀行等個股獲利近10 倍,2007年8月5300點時出清A股,被譽為“2007年度最瀟灑投資人”。但卻因為2008年9月重返A股市場,並重倉金融股被套至今,導致期間旗下基金面臨被清盤風險,飽受市場人士質疑。

低估值的藍籌要回歸

      《紅周刊》:您現在的核心觀點仍是“牛市已起步,藍籌更具投資價值”?

       李馳:
上證指數和藍籌股至少是80%的相關,如果你認為是牛市,那麽藍籌股一定要不斷地創新高,或者是不再探新低,只要不探新低,就是牛市。很多人用“結構性牛市”這個100%正確的詞語來概括,這種說法很藝術,即使指數再跌到1800點也是對的,因為總有一些股票在上漲。我認為不是結構性牛市,就是牛市!而且牛市已經起步!即指數不再下行,1849點就是大底。

      《紅周刊》:不少人提出疑問,目前以藍籌為代表的滬深300估值較低,而中小板、創業板市盈率分別超過了40倍、60倍,這樣如何開啟牛市?

       李馳:
牛市最大的特點就是“輪動”。我是最早一批股民,早期沒有市盈率的概念,就是看絕對價位,牛市上漲過程中逐漸沒有了10元股票,之後20元股票也開始變得稀少。現在也有不少人提出慢牛,慢牛更應符合“輪動”特征,越是要堅持的長久,越是不能激烈上漲。藍籌如果劇烈上漲,那麽行情也就到了尾端,而且之後休息的時間也會相當長,比如2007年底牛市的末端。這兩、三年也是輪動特征明顯,中小板和創業板調整的時候,藍籌比較堅挺。

       《紅周刊》:牛市不能缺少基本面的支撐,俗話說“轉型無牛市”,目前經濟在下臺階,您認為改革陣痛期出牛市?

      李馳:
我喜歡疑慮聲音比較盛行的時刻!市場往往在憂慮中上漲,可以用對稱理論來反駁,即市場有非常精密的對稱性。2007年經濟一片大好,大眾預期上證指數要漲到10000點,結果怎麽樣?一年後跌到1664點,這是對稱的。大多數人看好的時候,往往就是指數要下行周期了,絕對看好的人越多,市場跌的越狠、越快,現在也一樣。所謂對稱就是圍繞中軸線上下波動,中軸線是什麽?即股票市盈率太高、太低就一定會回歸。現在我認為藍籌股估值太低,這個規律在起作用,所以一定會回歸。巴菲特幾乎不看宏觀,就是這個原理,往往恐慌就是各種負面消息集中湧現的時候。現在壞消息越多,我越高興,因為和2007年就越來越對稱。5000多點時我睡不著覺,現在可以安心地做價值投資。

       《紅周刊》:上一輪牛市的基因與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密不可分,此輪牛市的制度基礎是什麽?

       李馳:
這些都是事後分析出來的牛市催化劑。當時我認為股權分置改革最好的投資標的應該是藍籌,但在股改初期根本沒人碰。當時我認為股權分置改革應該讓所有垃圾股股價下個臺階,但是當時只要出現大股東10送10,送的越多停牌之後漲的越兇,直到現在垃圾股仍高高在上。至今我仍然印象深刻,當時萬科公布不送股之後當天以下跌報收。一個制度上的利好,往往是此後很長時間才會被反映出來。本輪牛市的制度催化劑我估了三、四條,其中一條就是滬港通。

真正便宜的東西,最終價值不會被埋沒。我的觀點就是:不管以後經濟是好還是壞,藍籌股都值得投資。太便宜了,一定會向中軸線回歸。就像6000點時一樣,出什麽利好都沒用,因為太貴了!太貴無論多好,也都要回歸。太便宜,即使是巴菲特所謂香煙屁股式垃圾股,都有可能上漲——這是事物的本質。

 無風險利率高企壓制藍籌估值

       《紅周刊》:您說過,在投資生涯中價值低估最長時間不超過5年,這一次為何7年了還不回歸?

        李馳:
中國無風險利率高企是主要原因。很多信托產品高達20%左右的高回報,即只有5倍市盈率,這樣來看,即使給予藍籌4倍市盈率也沒有大錯,這方面預先我們沒有估計到。熊市中擠出效應明顯,利率高企導致市場中軸線估值水平大幅度下降。但是之前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當時認為藍籌8、9倍市盈率已經很便宜了。當然同時與A股市場爭資金還有幾個“抽水機”,比如前幾年的房地產市場,還有就是國外資金(QFII)進來的速度很慢且額度少。

        《紅周刊》:2008年之前您打了很多“勝仗”,但是去年同威部分基金清盤,重倉金融股被套至今,您怎麽評價自己的這場仗?

        李馳:
一是07年大勝之後確實驕傲了;二是我們還沒到“人最少”的時候就選擇了進場。沒有預計到這幾年中國的無風險利率水平這麽高,西方國家央行搞了好幾輪“放水”,而中國始終利率高企。我在境外市場投資時間多一點,總覺得利率高高在上不合理,當然垃圾股高估也是問題,但中國是封閉市場,全球市場上大資金不能隨便買賣中國便宜的東西,我想如果人民幣實現了可自由兌換,金融股的估值差異可能不會這麽突出。

事後總結,我們更應該靜靜等待,但空倉等待比持倉等待更難,我自己也很難做到。另外還有發了陽光私募產品之後,求勝心切,心態出現變化。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大數據研究,將選時時機盡量量化。

 投資和投機是孿生兄弟

        《紅周刊》:您說“如果清楚是一家好的公司,未來盈利穩步上揚,而投資的錢又是自己口袋里的,擔憂旁人說什麽?”但是對於公司募集的基金呢?怎麽平衡這個心態?

         李馳:
這個確實比較難,剛開始業績不好的時候我也非常糾結,甚至一度懷疑這種風格能否再堅持下去。做價值型的基金經理少之又少,巴菲特也是用保險公司的錢投資,芒格後來也清掉了基金,幾乎很少人用基金的方法把所謂的價值投資實踐下去。聚光燈下的波動真會影響到心態和情緒。不過,我現在認為,應該堅持正確的東西,其他所有的交給市場,讓市場發揮力量,尋找和自己誌同道合的投資人。

   《紅周刊》:您自我評價為“一半巴菲特,一半索羅斯“,現在怎麽評價自己?

    李馳:
我從沒有說過自己是巴菲特還是索羅斯。我覺得同威風格上接近巴菲特多一點,做索羅斯太難。索羅斯是右側交易、選時,巴菲特主要是選股。既做巴菲特,又做索羅斯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美好願望。

從某種意義上,我還是傾向做價值投資人,風格上以基本面選股為主,盡量希望能夠選準時,但是選不準,要心安理得。選準是運氣好,運氣好的時候多數人以為是自己水平高,但好運氣不會永遠眷顧自己。如果我還一直堅持做基金管理行業,將堅持更加嚴謹的貼近價值投資的風格。

   《紅周刊》:當時您和索羅斯見面,問了這個問題?索羅斯如何回答的?

     李馳:
我問“即做巴菲特又做索羅斯行的通麽?”,他當時居然回答是“行!”。所以也強化了後來我在選時方面的自信心,但後來發現是,他索羅斯行,我不行!投機長勝太難了!

我現在理解,索羅斯的第一原理還是安全,這也是巴菲特的理念。什麽都可以沒有,就是不要“沒命了”,保本先存活下來,再追求活的好,這是巴菲特的安全墊理念,但更多人看到的是索羅斯的一會做多一會做空的投機性。

  《紅周刊》:同威資產的官網上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對部分投機性的投資,那些相對長期成長前景價值被低估的公司以及能提供獨特機會的特別情形,保持開放的投資觀念”,如何理解這句話?

   李馳:
投資和投機是孿生兄弟。我提到過“績優股也會大跌,垃圾股也會大漲。只是長周期來看,績優股在不斷創新高,垃圾股永遠是上下波動。”“孿生兄弟”所表達的意思有兩種,一是投資和投機幾乎擁有相同的外形,二是兩者互為需要,沒有投機就沒有未來好的退出點。我從來沒有說過“要終身持有”,我只講投資要做大周期,要長線。

我們在2007年5000多點退出就是非常好地利用了投機,這兩年我拿自己的錢做一些天使投資,效果也非常好。未來深圳創業板可能也會做一些改革,所以對於做天使投資的我來說,創業板估值水平高正好可以賣個好價錢。要利用好投機而非堅決拒絕,政府所需要做的就是定好遊戲規則,不管是聰明還是愚蠢的資金,核心都是逐利,投機有其正面的意義。

很多人認為創業板是大賭場,我認為對短線投機者,所有市場都是大賭場,但市場要制定一個遊戲規則。多年來,中國股民沒有改變喜歡炒作概念的習慣,這也是特有制度所造成的。核心是沒有嚴格的退市制度,如果有隨時死亡法的退市制度,所有的垃圾股估值是現在的一半都不到。比如香港,不管垃圾股之前股價多高,突然停牌之後,清盤後原來的股票將毫無價值。A股越是打著保護投資者的旗幟,越是市場烏煙瘴氣。

堅持常識,就是財富密碼

 《紅周刊》:目前A股市場最大的風險是什麽?

   李馳:
最大的風險現在不會馬上釋放,這個市場一般都是新資金戰勝老資金,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戰勝了老江湖,但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如果你不能堅持某一種原則、正確的方法和理念,遲早有一天,特別是大熊市來臨,一切都會還給市場。索羅斯有一個摯友叫梁恒,是個中國人,1995年起突然要決定做股票,索羅斯當時即勸告“你這個個性不合適做股票”。但他不聽勸告,隨後多年賺錢,索羅斯每次都以撲克牌式面孔回應。2000年後梁輸回原位,他不得不承認“索羅斯的魔咒在我身上是對的,我果然是不能玩”(參見《與索羅斯一起走過的日子》梁恒著)。這個市場沒有常勝將軍,索羅斯也有輸的時候,但是正確的方法保證了贏的概率較大。

   《紅周刊》:有人評價您走的是通過把握”大方向、大趨勢、大體估值“的宏觀之路,而非研究公司基本面,您認可嗎?

    李馳:
這樣總結也沒有錯。我認為做投資把公司研究的巨細無比,可能是走了一條“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之路。研究太深了,很容易抓不住主流和大趨勢。我的思路很簡單,小公司看領導人,大公司看制度。我年輕時研究股市跟現在的年輕人沒有什麽兩樣,甚至通宵達旦的研究,也希望賺到快錢,但這些研究在牛市的時候怎麽研究都是對的,但在熊市時什麽研究似乎都不對了。真正看公司要先深後簡,就像看書一樣,先讀厚再讀薄。

最後我講一個故事來做今天采訪的收尾,希望有心的朋友能夠有所感悟:芒格有一次在海邊,看到賣漁具的店里魚鉤五顏六色,一時納悶就問老板:“魚鉤做的這麽漂亮,是不是不同的魚去上不同的鉤?”

“我不是把魚鉤賣給魚,而是把魚鉤賣給釣魚的人!”老板答道。

很多繁複的東西就是彩色魚鉤,做好投資要有信心,自己不一定比基金經理差,但是不要看太多花里胡哨的東西,投資是個化繁為簡、去偽存真的過程,而常識就是財富密碼。

(本刊記者 袁園)

 價值投資,知不易,行更難!轉發兩位用價值投資做基金的基金經理:)@黃建平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