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F團CEO林寧:團購「混戰」時代將結束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4/wONDE5XzM5MzMwOQ.html

數字商業時代:最近,團購網站裁員的動作越來越大,F團有裁員嗎?對此,你有什麼建議?

林寧:F團不但沒有裁員,反而在招聘更多人加入。我認為建立團購網建立一個培訓體系很重要,這個培訓體系不僅僅是為了留住人,更重要的是為自己的團購建立一個標準體系。

F團成立了一個研究院,專門是做培訓的。除了員工的培訓外,還要給商家做培訓,培訓他們的服務,甚至幫助他們做一些策劃。比如,該如何做好團購前的準備,如何規劃對團購用戶的服務。

還 有一點也值得分享,團購網應該借助更多的平台發展,比如SNS,還有微博。今天我們看到開心網的後退和微博的崛起,也讓我們做團購的有所反思。現在是一個 開放平台的時代,團購就是要網聚一切可以網聚的力量。我們馬上也會和微博一起搞一些互動的活動,創建一個多方共贏的平台。

數字商業時代:你怎麼看團購企業這種實力的比拚,F團會和他們一樣嗎?

林寧:團購行業的營銷戰役的確打得比較凶,其實我們也一直在找自己合適的推廣方式。但是,我要強調的是一個品牌不是幾天就能建立的,團購的發展不過是這一兩年,它還很年輕。所以,大多數團購企業還處在摸索階段,甚至有些團購還沒有完全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生意。

數字商業時代:那麼,在這樣一個近乎「混亂」的千團大戰中,F團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林寧:當然,通過一年多的發展我們逐漸清晰了自己的定位,我們的口號是「團團有品質」。首先澄清一下品質的概念並不是說價格很貴,因為團購天生就是一個給大家優惠折扣,超低價格的。我說的品質是它一定是真的,一定是高質量的。

雖然對於生活服務業來說,我們很難確定服務的標準化。比如說姚記的炒肝很便宜,有的人就好這一口,但是從口味上你不能強求所有人都說好。但是從服務上來說,我們重視的是品質,就是我們選擇的這個商家起碼要跟我們品質的理念是一樣的,我們的服務流程是相對標準化的。

數字商業時代:團購的確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但是否會充斥商家的利益。你認為團購在整個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林 寧:團購這種方式給用戶帶來很大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能夠在短短一年多時間把這個產業做到四五十億的規模是有原因的,因為用戶感覺到了這是都市白領的一種 特別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他也給商家帶來了客源。要知道開一家店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最大的壓力就是成本。團購很好地幫助他們解決了客源和現金流的問 題。它和商家一線上、一線下做了最默契的配合。

從另一種經濟學的角度看,你會發現每個人生活質量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帶動的是整個經濟的發展。比如看電影,如果價格太高了就會讓很多人沒有了看電影的興趣。但是如果價格很低,能夠帶動很多人來看的話,電影院的受益會是持續的,因為大家已經養成了看電影的習慣。

草根代言

團購的創意新主張

數字商業時代:用明星代言似乎是團購一個流行的傳播方式,所以很多團購網站把錢都砸在明星代言上。對此,你怎麼看?

林寧:明星代言是一種最省力的辦法,我們也曾考慮過明星代言,但是後來還是決定放棄了。因為我們和其他團購企業一樣都處在創業階段,並不是一個明星級的概念,所以,我認為我們還是要弄清我們要什麼,我們能給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什麼?而不是盲目地用明星代言打品牌。

數字商業時代:那麼,你認為團購網在品牌推廣上有哪些方式和捷徑?

林 寧:我認為團購拼的應該是創意。我們用草根演員拍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廣告,裡邊的演員都是生活中的普通老百姓。如果看過我們這個廣告你會發現其實很有寓意, 一個市井的老頭想看一場便宜的電影,於是對著大大的燈箱發功,試圖把燈箱上的價格變低。而這個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他們團結起來一起發功,結果把一張 價值88元的電影票,硬是變成了20元。

草根的演員能夠引起消費者共鳴,因為大家都有一樣的需求。我們想說這就是團購的力量,我非常喜歡這個創意。團購企業可以試圖通過一些創意和創新,不一定盲從於走明星代言的路徑。

數字商業時代:這個短片很有創意,除了在品牌推廣的創意外,在產品上是否有創新的空間呢?

林寧:當然,創新就要從頭到腳。如果熟悉F團的,會發現我們有很多特色的團購,比如飛機駕駛,用幾千元的價格就能過一把開飛機的癮。很多人是把追求新鮮、刺激作為生活目標的,所以,團購可以有一些特色的東西迎合他們的需求。

我們還團飛機駕照,儘管一個駕照20萬,但它是有需求的。

定位品質也不易

團團有本難念的經

數字商業時代:現在一些團購都在試圖找準自己的定位,就像你剛才說的F團做的是「團團有品質」。其實品質的概念還是很寬泛,尤其是對餐飲行業,你的品質是怎麼界定的呢?

林寧:其實,F團希望做出一個行業標準,以此界定品質。實際上,這個推進是有難度的。正如你說的餐廳的例子,它分為中餐、西餐、日式餐等等,服務不一樣,流程不一樣,是很難為他們統一標準的,更不要劃清品質的界限。

所以我覺得團購不需要做太多的差異化,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可做的東西太多了,所以在找準定位後,會有選擇地做一些事情。

數字商業時代:目前團購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林 寧:挑戰太多了,很多團購網站認為自己做的規模越大越好,我反而認為是把某個領域做深了就好。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對自己很多東西還不滿意,比如產品做得還有 點糙,網站也還要加大力度改進,還有服務品質和商家管理都有漏洞。而這些不止存在於F團,每個團購網站多少都會有疏漏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62

F團CEO林寧:團購已進入「十進五」淘汰賽

http://news.imeigu.com/a/1329361260727.html

2月16日消息(記者 向霜)在F團CEO林寧看來,團購行業經過2011年的混戰和洗牌之後,今年已經開始進入「十進五」淘汰賽,這對於F團是難得的機會,「原本有競爭力的對手犯錯,攪局者後續資金不足,對於我們這是利好信號」。

24券、團寶網遭遇的資金、誠信危機,證實了林寧的一個判斷,即團購網站不能不顧一切地追求規模和流水。但在去年,這個觀點顯得與行業「格格不入」,林寧坦言在競爭最激烈的時候,自己有過困惑。

2011年1月,Groupon積極謀求入華,找到了包括林寧在內的多家團購網站負責人談判,「我們陸續飛到上海,在酒店裡一個個被叫進去溝通,介紹自己的一些運營數據」。林寧雖然拒絕了與Groupon的合作,但依然擔心這家開啟團購模式的網站在中國爆發。

到了3月,團購市場變得瘋狂,團購網站以大規模的廣告投入來搶佔品牌制高點、以此推動估值攀升,「到處都是貼錢創造流水的現象,比如有網站為了與影院達成合作、承諾一個月包銷8萬張電影票,但我們測算後發現影院最大容量是2萬張」。

與之對應的還有資本市場的熱錢迅速進入,行業內充斥著漲薪、挖人,林寧擔心F團小步快跑的發展速度,根本追不上「坐上飛機甚至火箭」的競爭對手。

直 到去年上半年拿到騰訊投資,下半年獲得來自騰訊、聯想追加的資金,林寧才有了堅持良性發展的底氣。「投資人都擁有產業資源,有決心來做好團購生意,而且沒 有期望在短時間內就獲得高回報」,林寧說這一節點後,F團有了更清醒的認識,「與其盲目擴張到100個城市,不如做好市場潛力還不錯的四五十個城市。

林寧透露,比起競爭對手動輒三五千人的龐大銷售隊伍,自己更重視考察銷售、BD人員的個人產出比,去年F團的這一數據遠高於業內平均水平。「網站每一個Banner、焦點圖位置都有明確標價,你可以隨時申請,但是要保證在承諾的時間內達到價值」。

林 寧並不否認規模發展的重要性,但前提是按照能力來制定規模。「團購是一個不能收縮的生意,如果我們創造的交易額佔不到商家銷售總額的6-8%,就不具備議 價能力;沒有議價能力就無法去談用戶想要的折扣價格,用戶根本不會下單購買;而沒有足夠的用戶購買,團購網站就沒法快速前進,所以不要期望一家小規模團購 網站可以很好地生存」。

在不放棄生存的前提下去追求規模、實現持續增長,重要的是塑造品牌,並對網站進行精細化運營。

林寧認 為,團購品牌並不在於代言人的知名度或者團購網站的曝光率,而是在於團購的商品以及網站所提供的服務。「用戶看到的就是每天能團購的那些東西,如果品質不 錯、售後服務也好下次就會再來。用戶需要的就是便宜、方便、選擇夠多、有客服幫忙解決問題,與此對應F團在今年會根據用戶所在的商圈,提供更多與其地理位 置匹配的團購單,讓用戶來看的時候下單幾率更高」。

團購網站的品牌塑造還包含對商家利益的充分考慮。首先不是低價就可以,如果因為團購打破 了商家正常的定價體系,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帶動銷售額增長,但長期看來是毀了商家的品牌,比如北京有影院、餐廳都曾因為多次組織團購,而遭遇了「沒有團購就 沒有用戶和客流」的尷尬情況。其次,要幫助商家維護品牌,選擇合適的團購時間和方式。

林寧舉例分析,與面包心語的獨家合作價格一般都在八折 左右,因為其成本佔比就超過60%;而且不會選擇在冬天上線呷哺火鍋團購,因為這是商家的經營旺季即使沒有團購也會有足夠的客人。「另外還可以有更多的探 索,比如與影院合作上午場、午夜場的團購等,通過這些形式才能成為商家信任的合作夥伴」。

林寧認為,2012年將是團購網站的運營年,經過 用戶、商家資源的積累,平台價值會不斷凸顯。在官方平台之外,F團還對QQ團、開心團進行了合作代運營。由於不同平台影響的不同用戶群體,F團成立了獨立 的開發團隊,「開心團的用戶平均年齡高於F團用戶,消費能力也更高,可以承受團購價較高的團購商品,而且對家庭類商品興趣濃厚。」。此外,F團還借助與維 絡城的合作探索線下渠道,與線上形成補充、拉動毛利的上升。

對於今年團購的發展形勢,林寧持有樂觀態度,「還有很多用戶沒有參與團購,整個行業的增長會持續,因為線下消費市場有太多東西賣不出,團購這個渠道仍會受到歡迎,預計F團銷售總額會達到20-30億元,比去年增長4-5倍」。

林 寧透露,在多家團購網站收縮、裁人的階段,F團計劃新招聘千人左右的BD團隊,在「十進五」的比賽中佔據優勢,「像團寶等網站已經讓出了許多經過培訓的專 業人員,在企業文化可以融合的前提下,我們不排除會併購小型管理團隊」。而對於盈利林寧也很有信心,「當整個市場更集約、穩定之後,團購盈利會更容易,預 計到第三季度F團也會實現盈虧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3

萬達稱林寧不涉內幕交易 實際控制人之妻是否屬於內幕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3586.html

萬達稱林寧不涉內幕交易 實際控制人之妻是否屬於內幕人?

一財網 王佑 2015-07-31 19:20:00

一位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指出,首先要明確的是,實際控制人妻子,屬於“內幕人”的範疇麽?

王健林、林寧夫婦及兒子王思聰(來源:百度圖庫)

通過在數月前的幾次股票買賣操作,萬達院線(002739.SZ)實際控制人王健林的妻子林寧,可能獲利了70萬元左右。

看似普通的幾筆交易,因其首富夫人的特殊身份,不禁讓人們對於其是否涉及內幕交易的質疑驟然上升。為進一步厘清此事,《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多位券商及上市公司高管做了采訪。

7月18日,萬達院線的一份報告書草案顯示,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慕威時尚 100%股權;擬向世茂影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發行股份收購其持有的共計15家公司100%股權;同時公司擬向公司實際控制人旗下的萬達文化集團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21.8億元。

這份收購報告書中的部分條款被人找出。相關自查報告顯示,有相關人員或其直系親屬買賣萬達股票的情形:其中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王健林先生配偶林寧,分別在2月10日、3月17日和4月8日買賣了3萬股股票,有報道稱林寧短時間獲利70萬元。由於其購買的時間點,恰逢萬達院線相關收購前,而林寧又是實際控制人王健林之妻,因此有說法稱她涉嫌利用內幕信息,提前買入股票套利。

萬達方面昨日回應《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時則稱,相關指責主要是據萬達院線公告做的推斷,無根據;萬達院線5月下旬開始接觸企業,但林寧是在4月上旬才買的股票;林寧買股票時不知萬達院線即將有並購。

一位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指出,首先要明確的是,實際控制人妻子,屬於“內幕人”的範疇麽?

2007年證監會《證券市場內幕信息交易行為認定指引》(下稱“指引”)中確定的內幕人包括: 《證券法》第74條第一至第六項規定的人; 證監會根據《證券法》第74條第七項授權規定的其他人,包括:發行人、上市公司;發行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公司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參與方及其有關人員;因履行工作職責獲取內幕信息的人;上述幾項所規定的自然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因親屬關系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利用騙取、套取、偷聽、監聽或者私下交易等非法手段獲取內幕信息的人;通過其他途徑獲取內幕信息的人。

那麽,最後一條“通過其他途徑獲取內幕信息的人”這一點中說明,內幕人涵蓋的範圍較廣,只要是獲得了相關內幕信息,而且通過這類信息買賣股票或謀取個人私利的情況,都有可能是內幕人且存在內幕交易。

而某上市公司高管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實際控制人配偶的這一身份實則特殊。

“到底什麽是並購案中的內幕人?這一點十分關鍵。當發生一項重大並購時,可能只有董事長和董秘得知,其他高管並不了解。因此,其他高管就不屬於內幕人的這一範疇。作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配偶身份,在上市公司發生並購時,她也可能知道,或許也不知。”該上市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萬達院線稱“林寧並不知情”,確實存在這類情況。從這一點來說,林寧就不算“並購案”的內幕人。

另一重疑問在於,為什麽林寧的購買股票記錄,是通過收購案公布時的“自查”這一內容,才讓外界獲悉的,而此前的監管記錄里卻沒有查詢到?

據萬達院線此前曾對本報記者的說法,“王健林不屬於萬達院線高管”,因此其買賣萬達院線的股票時,也就不需向交易所做備案。原來,此前萬達院線的監管記錄中,只公布萬達院線的“董監高及相關人員”股份變動情況,並不公布實際控制人親屬或子女等的交易情況。

上述事件似曾相識。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曾報道,就在南北車雙雙停牌前的半年,即2014年4月26日至 2014年10月26日期間,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多位高管及家屬,曾買賣過各自公司和對方公司的股票。隨後,兩家公司回應道,有關高管及家屬購買股票的行為,是據公開信息並基於自身價值分析和判斷進行的,從未知悉或探知有關重組事宜的內幕信息,買賣屬於個人投資行為。

再者,要說明上市公司相關人士親屬是“知情並購買股票”這一點也會有舉證難度,通常是由相關部門來確認並調出相關記錄。前述上市公司高管說,不受質疑的最佳方式還是讓上市公司高管、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等親屬,不要在敏感期購買股票為妥。

事實上,證監會對於內幕交易的監管在趨嚴。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曾強調,證監會始終保持對內幕交易的高壓態勢,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內幕交易調查和懲罰機制和處罰認定規則,同時將據市場新情況、新問題改進新舉措。

證監會也要求,上市公司在重大資產重組信息披露前要報備、將股票異常交易監管與重大資產重組行政許可掛鉤,上市公司停牌進入重大資產重組程序後,滬深交易所也會立即啟動股票異常交易核查程序等措施。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3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