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借來的起跑線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91.html

看了R兄最近分享的文章,講述有關他太太的哥哥準備結婚置業時,其母親希望借錢幫忙的故事。看完故事之後,心中有點替他們著急,但人家的家事又怎到外人指指點點,還是借這題材討論一下止凡對現今青年人的「起跑線」問題的看法好了。




 R兄故事的分享可以到以下這些連結看:
http://rhung1005.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0.html
http://rhung1005.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2.html
http://rhung1005.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4.html

在文章中,有一個情節是R兄太太跟母親對話,由於金額以及哥哥的往績關係,R兄太太拒絕借錢予哥哥置業。而母親當然失望,因為作為一位慈母,子女任何情況都會盡力幫忙,這就是「母愛」。而我在其中兩篇留言都表示了意見,包括以下:

留言一:
中國人有句話:「慈母多敗兒」,母愛很偉大,但也要發揮得正確,男事主今天的德性,我想是有原因的吧。

留言二:
可能討論時可以改一改方向,試強調一點,就是讓兒子背起這層樓並不是對他好的,令沒有能力的人去操作更大的資產或負債,這是害了他不是幫了他,可試舉一些例子說明這情況,如果媽媽聽懂這道理,可能有轉機。對立地解釋為何不借錢,因為他沒有信用,不值得借雲雲,媽媽未必理解的,始終母愛太強。

R兄家事的詳情就不多作交代,如果blog友覺得沒頭沒尾,不妨先到R兄看完故事再來。今天想討論一下慈母的舉動,近年時興談及父母親替子女安排一條很好的「起跑線」,讓子女在社會上更有競爭力,由入讀名校、讀興趣班、到出來做事時幫子女付首期置業,把子女入世時的「起跑線」提前了不少,讓他們的競爭力提高了不少,這是愛的表現,但效果又是否如父母所願呢?

我們可以觀察到,在這世上絕大部份的成功人士,都是靠自己能力打出頭來的,大家可以看看所有超級富豪,沒有那一個是靠本身父母親安排一條很好的「起跑線」來致富的,相反他們多會有一個不太好過的童年,才造成他們今天的能力。可能有人會問,看看富豪的子女不都是富豪嗎?也是贏在起跑線呀!不過,他們是富二代,首先,看看自己有否實力把子女變為富二代,令子女在「廢了武功」的情況之下還能在萬人之上。還有,把子女都變成能力低的富二代,在我看來,我不認為這是好事。

如果自己不是富甲一方,子女就不可能成為富二代,還是要出來社會做事、生存、入世的話,重點就在於建立子女的能力了。為何謂「慈母多敗兒」呢?因為慈母所做的事情,很多時都是在阻止子女建立自己的能力,任何事情都替子女好好安排了,完美地把子女的武功都廢了,當自己兩腳一伸之後,誰繼續守護子女呢?這時候慈母的子女才真正面對這個世界,才驚覺自己根本適應不了,看這多殘酷呢。

近年香港樓價高企,不少父母都會拿自己多年積蓄幫子女置業,有人甚至話這可能是某程度在推高樓市。這個動作本身到底是對子女好還是壞呢?在不少父母的角度,幫子女置業就是改善了子女的「起跑線」,令他們更有競爭力,很直接簡單的結論,一定是幫了子女一個大忙,但我反倒不那麼認為。

如果子女本身有能力、有計劃、有財務知識,只欠首期,就算父母不出手,本身都可能有一個不錯的計劃,可能是5年上車大計之類,父母出手就只是幫助把其計劃加快,這算是好事。可惜,今天有多少青年人有這樣的財務知識呢?本身不知置業是什麼樣一回事的子女大有人在,而父母硬要把帶有負債的物業加諸到這樣的子女身上,這可能進一步打亂了他們的財政,置業之後是要供款的,對於本身不善理財的子女,多了物業可能只是害了他們。

香港在大部份時間,置業都是穩賺的,但我想大家都不會忘記負資產的時代,金融風暴,沙士時期,金融海嘯,這些幾年一次的事件都嚴重地打擊經濟,不少打工仔連份工都保不住。當時有間負資產的物業是怎樣處理呢?沙士時期,普遍業主都是靠自己置業的,因為幫子女上車的普遍念頭只是近年的事情,但當時有自置物業能力的香港人都感徬徨,如果今天子女對置業一無所知,全靠父母安排置業,對這樣的衝擊又有何反應能力呢?

有一個現象我觀察多時,對財務控制不好的人,輕則成為「月光族」,又可能不時都會欠卡數,又會問家人借錢,再會問親戚朋友借錢,甚至欠財務公司之類,有些更可能會申請破產,他們沒有能力駕馭自己的財務,於是久不久就可能會「出事」一次。然而,他們「出事」的嚴重性是跟他們的收入能力有點關係的,如果是最低工資打工仔,每月一萬幾千人工,可能欠款20萬已經是負擔不起的了,可能需要求救,甚至申請破產吧,這為之「出事」。

如果是小康之家,父母有點能力,20萬這個數字沒多大問題吧。但如果子女是做專業人士的話,而他們的財務控制能力又不好,甚至有嗜賭惡習,20萬的問題,對他們來說就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很多銀行、信用卡公司及財務公司都很樂意向他們借貸來解決這類問題。可惜他們沒有因為專業知識而增加了財務的控制力,收入高的他們會令他們增加支出,可能經常換車,又會愛上貴族玩意,或者上賭船當豪客之類。對他們來說,「出事」的數額可能是200萬吧,在這個時候,父母要幫手解決就沒有之前例子般容易了。

如果幫子女置業,就好像放大了子女的「出事」能力,從前欠債幾十萬就曝光的事件,今天他們有一間父母安排給他們的房子,市面上實在有太多借貸機構會打他們主意,願意給他們加按套現。因此,幾十萬不再是問題了,因為父母送了一間「負債提款機」給他們,他們「出事」的能力一下子提高到幾百萬了,這個改善「起跑線」的行為是一種幫助嗎?

雖然,現在不是「捧下出孝兒」的年代,然而,如果父母真正愛子女的話,在每做一件事時,都應該看這件事有否幫助到子女的「能力」,因為在正常情況下,父母都不能照顧子女一輩子,子女總有一天要面對世界,要在這個世界上成功,子女靠的絕不是你對他們在物質上的「幫忙」,而是他們自身的能力。父母還在世上時,應該好好把握機會啟發子女的能力,教導他們,這才是最好的方法(除非你留下的財產足以吃幾代人,這樣的話,子女的能力高低都不要緊了)。

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希望R兄可利用當中一些論點,令太太母親真心明白她的行為不是在幫兒子,甚至可能是在繼續害他,而是越害越深,希望她能反思一下,用另一種方法表現母愛吧。對於借錢不借錢的問題上,如果母親總以為借錢這個決定是在幫助兒子的話,討論只會在對立面上,更可能影響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