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厭惡損失只會輸得更慘

來源: http://www.jiujik.com/resources/article/%E5%8E%AD%E6%83%A1%E6%90%8D%E5%A4%B1%E5%8F%AA%E6%9C%83%E8%BC%B8%E5%BE%97%E6%9B%B4%E6%85%98

不論國籍膚色語言,人類這種生物在面對相同幅度的收益與損失時,反應是有天淵之別的。一般而言,贏錢時就覺得是應該的,反之虧損時則會覺得難以接受,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厭惡損失」。
 
有研究報告指出,同等份量的損失和收益,前者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可以比後者帶來的正面情緒多2.5倍。由此可見,人類受厭惡損失這心理影響,連風險偏好都會偏離一貫的做法。獲利時,不能容忍風險,就急不及待沽貨賺錢;虧損時,卻反而可以接受更高的風險,因為決心要收復失地。
 
以下我就舉例子說明,方便大家理解。投資者以10,000元買入某一股票,當股價上漲了10%,投資者會感到稱心滿意,然後馬上沽出獲利。不過,當這隻股票下跌,同時錄得帳面損失達10%時,他們卻不願意止蝕了事,情況跟贏錢時剛好相反。有一點我們要留意的是,人總可以為投資失利找到藉口,同時認為帳面的跌幅不是真的虧損,只要肯守 ( 其實是守株待兔 ),股價最終會重返「家鄉」,可惜這可能只是一廂情願。投資者討厭「止血」,結果是跌進一個更深的深淵。
 
另外,這一心理也會帶來一個奇怪的現象。遇上虧損,某些股票經紀會建議客戶先沽出正在虧損的股票,然後「換馬」至另一隻股份。面對這個提議,投資者倒是十分願意止損,因為「換馬」這一動作絕對不是認輸,反之還留下了「報仇」的機會呢。只是以這種方式「止血」其實不過是場美麗的誤會,說到底,沽出本身就等於止蝕。
 
厭惡損失是常見的心理現象;因為投資不希望輸錢,所以用「避免損失」為決策的依據。然而賺蝕與否,機會一直都是一樣的「五十五十」;感情用事,人就會作出愚蠢的決定。從上述的例子可見,輸錢時會容易失去方向,由規避風險轉向尋求風險,結果就是輸得更慘。這一點,我們必須引以為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5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