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異種移植來了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06/100408176.html

 中國每年有近150萬名患者等待接受器官移植手術,但最終能夠得到供體並接受移植的病人不足1萬人。巨大的器官缺口,讓許多患者不得不在等待供體的過程中耗盡生命。

  現在,科學家找到了另外一種解決供體短缺的方法——從動物身上獲取健康的器官、組織或細胞,並將其移植到人體身上。這被稱為異種移植。

  2012年5月24日,美國一家上市公司與南京市江寧高新園簽署協議,該公司將投資1億美元建設中國首家大型超潔淨豬飼養設施,把轉基因敲除豬 從實驗室擴展到養殖基地,並興建研發平台等配套設施。根據規劃,該基地將與明德醫院(由南京醫科大學與江寧區政府合建)合作,形成從分子克隆到基地飼養, 再到臨床移植的一體化產業鏈。

  通過對豬敲除特定基因,人體將可以克服既往異種移植帶來的不良反應。人類器官移植可能打開一條新通道。

  實際上,參與這一項目的南京醫科大學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主任戴一凡及其團隊,已培育出適宜異種器官移植的動物供體轉基因敲除豬,並在狒狒等大動物身上獲得較好效果。

  若這種轉基因敲除豬進行異種器官移植技術獲批臨床應用資格,就意味著器官移植告別單一人體供體時代。繁殖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可在超潔淨環境下規模化養殖的轉基因敲除豬將為焦急等待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供體器官。

基因敲除豬

  從全球範圍內看,器官移植的供體短缺導致業已成熟的器官移植手術無法讓更多患者受益。即便在建設有相對完善的「聯合器官共享網絡」的美國,仍有約三分之一的病人無法在死神到來前得到供體。

  受傳統觀念所限,中國人對器官捐贈的接受度仍處於較低水平,器官供體的短缺,催生了地下器官交易產業鏈。

  考慮到人造器官的高昂造價,從動物身上獲取健康器官進行異種移植,便成為世界科學家的主要研究方向。「肝臟移植之父」、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托馬斯·斯特拉(Thomas Strarzl)就曾預測,器官移植的最終發展趨勢將是逐漸走向使用動物器官。

  不過,異種移植首先要克服超急性排斥反應。20世紀初,各國科學家嘗試用兔子、豬、羊、猴等動物的腎臟、胰腺、肝臟等,為器官衰竭的病者進行移 植手術。然而,由於人體免疫系統對異種器官產生的超急性排斥反應,被移植的動物器官往往在幾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血栓、水腫等現象,並最終壞死。

  隨後的研究發現,移植豬器官時所出現的超急性排斥反應,主要源自豬體內的α1,3半乳糖分子(α-GAL)與人體體內抗體和補體聯合產生的劇烈排斥反應。而α-GAL的表達又受α 1,3半乳糖轉移酶 (α-GT)的控制。

  因此,尋找一種不會產生超急性排斥反應的動物供體,成為異種器官移植研究的重要內容。為此,科學家使用了各種方式,如進行血漿置換、免疫吸附、注射α-GAL以中和抗體、使用轉基因技術抑制補體、修飾α-GAL等,但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轉機出現在1996年世界首隻克隆羊多莉誕生之後。克隆技術讓科學家看到敲除豬體內α-GT基因的可能性。

  2000年,時任美國Revivicor公司分子生物實驗室主任的戴一凡及其團隊,在美國培育出世界首隻克隆豬。兩年後,在克隆豬的基礎上,戴一凡團隊利用分子生物學同源重組的方法,成功敲除豬體內的α-GT基因,培育出首批共五隻基因敲除豬。

  第一代敲除豬因不再含有α-GT基因,從理論上看,在人體身上使用其體內的臟器進行器官移植時,將不再發生超急性排斥反應。

  隨後的大動物實驗表明,接受基因敲除豬腎臟移植的狒狒可以存活兩個星期;而使用普通豬腎臟的狒狒只能存活不到兩個小時。基因敲除豬基本解決了異種移植的超急性排斥反應。

豬器官「人源化」

  解決超急性排斥反應後,戴一凡團隊開始面對下一步的問題——其急慢性排斥反應。後者包括人體自身的免疫排斥反應、凝血不匹配引發的凝血反應、血管內皮細胞破壞等。

  自基因敲除豬2002年誕生以來,戴一凡及其團隊又花了近十年時間解決後續排斥問題,目前已解決一部分問題。戴一凡介紹,在基因敲除豬的基礎上,研究團隊對豬基因組進行進一步修飾,如增加抗補體基因、抗凝血基因等,研發出第二代敲除豬——轉基因敲除豬。

  「我們現在在敲除α-GT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到兩個轉基因,馬上要做三個轉基因了。每個基因都有不同的功能,針對不同的反應。」戴一凡說。

  從大動物試驗的反饋效果看,轉基因敲除豬的效果良好,在適量的免疫條件下,未發生排斥反應。

  試驗結果顯示,在敲除α-GT的基礎上實現一個轉基因的豬心臟,可以在猴子體內存活半年,胰島可存活400天,腎臟可存活超過80天。大動物試驗的存活時間記錄,被不斷刷新。

  戴一凡告訴財新記者:「好比O型血的人可以給所有人輸血一樣,排斥基因被敲除掉的豬器官可視為『O'型器官,可以移植給任何人,且基本不發生超急性排斥反應。」

  不過,由於不同臟器的反應狀況不同,移植難度也有所差異,肝臟和腎臟的移植效果目前仍有待改進。

  目前,轉基因敲除豬的肝臟在猴子身上的抗排斥反應效果比較好。但試驗發現,器官移植後,猴子的血小板被豬肝髒「全部吃掉」,猴子一直出血,最後死於出血。

  戴一凡指出,肝臟的問題其實並不難解決,只要找出問題的原因,對相應的基因進行修飾即可。

  「如果順利,胰島和肝臟很快就可以結束實驗室階段,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戴一凡說。

  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第三代敲除豬將有可能向「人源化」「個體化」方向發展。

  所謂「人源化」,就是將幹細胞技術與克隆技術結合起來,在豬的體內生長出特定的人體器官。

  在日本,這項技術已在小鼠身上實驗成功。研究人員將大鼠幹細胞注入已被敲除PDX-1基因的小鼠早期胚胎,在小鼠發育過程中,大鼠幹細胞內的PDX-1基因發揮作用,發育出完全由大鼠細胞形成的胰腺。類似的方法,也可以在豬身上實現。

  在實現「人源化」的基礎上,轉基因敲除豬將有可能實現「個體化」。利用技術相對成熟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技術,可以把一個人的皮膚細胞製作成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打到豬體內,定向生長出與幹細胞提供者完全匹配的人體器官。

不可忽視的風險

  雖然日臻成熟的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在大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上的表現令人欣喜,但當人們評價這些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時,答案依舊是模糊的。而且,除「超急性排斥反應」等免疫排斥問題之外,異種器官移植還面臨著跨物種感染的風險。

  據統計,人類歷史上造成嚴重影響的傳染病中,近七成起源於動物。無論是曾在中世紀毀滅數千萬歐洲人的黑死病、2003年肆虐中國的SARS病 毒,還是世紀災難艾滋病,都是由動物傳染給人的。通常情況下,這些動物體內攜帶的病毒並不具備跨物種傳染的條件,但異種移植無疑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

  基於倫理和安全考慮,與人類最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已被禁止作為異種器官移植的供體,與人體器官形狀、大小相似,繁殖能力強,生長週期短的豬因之成為首選。

  目前已知豬體內攜帶的人獸互傳的微生物達18種,此外還有一些其它的細菌和寄生蟲。雖然在豬的培育過程中,上述病原體可通過一定技術流程加以控制並排除,但豬體內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依舊給異種移植造成不小的安全風險。

  現在,人們已知豬身上存在有至少三種PERV,它們對豬無害,但相關研究表明,至少有兩種PERV的變體可以在體外感染人的細胞和細胞系。由於 PERV存在於每一隻豬的每一個細胞中,並散佈在豬的諸多基因之中,目前的技術還無法做到像處理α-GAL一樣將之從豬體內完全去除。

  2004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組織專家組對160名接受豬活細胞移植的患者進行檢查,確認無一人感染PERV。儘管過去多年的大動物實驗及其他 人體試驗均未發現受體感染PERV病毒的案例,一些研究者認為PERV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不過,考慮到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和體內突變的可能性,仍有研究者 建議對異種移植持謹慎態度。

  衛生部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委員邱仁宗告訴財新記者,考慮到異種移植潛在風險未排除,應對異種移植持「有罪推定」原則。在證明異種移植「無辜」以前,人體臨床試驗應該暫時停止。

  2008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在中國長沙召開針對異種移植臨床試驗管理的全球首次協商會議,來自全球近20個國家的醫學專家對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範進行研討,並於會後發布《長沙公報》,為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進行異種移植臨床研究的倫理規範和指導標準。

  《長沙公報》明確指出:「異種移植是一個複雜的程序,它有風險,包括排斥移植物、移植物功能不全,傳播疾病給受體。有發展嚴重的或新的感染的風險,不僅感染受體,而且感染密切接觸者或更廣泛的人群或動物群。」

  《長沙公報》要求,有關機構應儲存試驗參與者治療前後的相關樣本,並對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終身隨訪。由於可能對社會有傳染風險,必須有異種 移植警戒和偶發事件監測系統,以便遏制和對付傳染的暴發。此外,必須建立對異種移植物進行監督、管理的全球系統,為國家提供支持,協調異種移植警戒,對疑 似傳染進行監測和應對。

進入臨床至少還要四年

  國際上已在異種器官移植領域摸索多年,國內的研究卻幾近空白。

  2006年以來,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陸續進行了一些異種移植實驗。這些實驗多以野生豬的胰島移植為主,而胰島本身缺乏α-Gal抗原,免疫排斥較弱。儘管如此,手術效果並不是十分理想。

  由於國內此前缺少對異種移植臨床研究的相關規範,其中一些手術還越過大動物實驗、跨越審批流程,使用野生豬胰島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在國內外引發倫理討論。

  2011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宣佈獲得GGTA 1基因(即α-GT)敲除的豬胎兒,「為培育適於人類器官移植的GGTA 1基因敲除豬提供了可能。」

  這是國內此前惟一進行基因敲除豬研究的團隊。也在2011年,在戴一凡的牽線搭橋下,南京醫科大學與相關專利持有公司簽訂使用協議,將國際領先的「轉基因敲除豬」引入國內。2011年8月,首批共八隻轉基因敲除豬,在國內培育成功。

  當時,戴一凡已從美國回到南京,並在南京醫科大學建立了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同他一道回國的,還有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另外四名教授。

  目前,戴一凡與其美國團隊已研究出至少六七種不同的轉基因敲除豬,其中幾種也將引入國內。戴一凡估計,至少需要做出帶有數個基因的轉基因敲除豬,才能為不同的移植器官培育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轉基因敲除豬。

  不過,戴一凡和團隊在國內也遇到了不少困難。由於國內沒有符合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要求的無指定病原體的超潔淨豬舍,暫時無法培育出 符合臨床試驗要求的供體豬,導致諸如胰島移植這樣技術已比較成熟的異種移植手術,遲遲無法進入臨床試驗。此外,由於國內此前沒有做過異種移植的大動物實 驗,找不到試驗所需的受體狒狒,大動物實驗也只得暫時擱淺。

  戴一凡表示,南京的異種器官移植中心最終建成至少還需三年時間,培育出符合臨床試驗要求的轉基因敲除豬還需要兩年時間。即便在批文、審核都順利 通過的理想條件下,在國內開展人體臨床試驗也要在四年之後。不過,在此期間,新的轉基因敲除豬、免疫抑制劑以及異種免疫調控研究也將有所突破。

  「國家現在已經把異種移植放入未來十年的再生醫學發展規劃。異種移植要發展,也必須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持。」戴一凡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34

異種器官移植再掀風暴 400萬眼角盲患者有望受益豬角膜

“豬的角膜剛剛研制成功了,國內已經有幾十例移植於人體的案例了。” 近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蔡誌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由於人體移植器官嚴重短缺,而豬的器官大小和功能與人類似,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為能移植到人的異種器官。但是,異種間存在跨物種病毒感染的隱患等問題,也使得異種器官移植長期停步不前。

不過,隨著去年來一些關鍵技術的突破,異種器官移植正在掀起新的風暴。陜西艾爾膚企業集團是我國最早一批專業從事研發異種供體材料的企業,並從2002年起定位於以豬為供體。目前正聯合國內一些三甲醫院,推廣豬角膜。該公司副總裁張光晟說,“賣的很火”。

90%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死去

在9月22日深圳發改委舉辦的“異種器官移植”研討會上,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研究員牟麗莎介紹,對晚期疾病,比如說器官功能衰竭以及癌癥來說,更換器官是上上之選,但是目前器官非常短缺。

她引用了一組數據:對於腎臟來說,國內每年需求有30萬人,但是實際獲得移植的人不過5500人。肝臟實際需求達30萬人,移植的只有2000人。90%的病人在等待中死亡。

從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供體來源更加緊張,異種器官移植因而更為行業關註。

由於豬與人的器官非常相近,並且與人類有90%的相同基因,且豬的飼料成本低,基因改造比較容易,因而成為器官移植的優質供體來源。

在國內,豬的器官在臨床上的應用已經有非常久的歷史,比如說豬的心臟瓣膜應用於風濕性心臟病已經幾十年了。

不過,供體安全性問題一直為外界擔憂。上世紀90年代,豬器官移植項目一度在全球受到追捧,但是後來發現豬的基因組里面有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存在。最終,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政府明令,在找到解決辦法之前,停止一切異種器官移植的臨床試驗。

豬角膜應用前景廣闊

不過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對對豬進行基因修飾和生產質量的控制等,提高了安全性,政策導向也越來越傾向於用動物作為器官的來源。牟麗莎介紹,日本開始允許向人體移植動物的臟器和細胞,美國最近也解除了自主人獸混合胚胎的禁令。

蔡誌明曾經組織完成了國內首例異種動脈瓣移植手術。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豬角膜研制成功後,應用前景將十分廣闊。

角膜病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就拿我國來說,角膜盲患者約有400萬名,每年新增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超過10萬,但是能夠得到移植的不到3000人。

技術難題解決後,企業也迎來了市場拓展的春天。陜西艾爾膚企業集團是我國最早一批專業從事研發異種供體材料的企業,並從2002年起,定位於以豬作為供體。該公司副總裁張光晟在當天的研討會上介紹,他們研發的人工角膜具有與正常角膜相似的拉伸強度、屈光度,植入患處後可阻止病變發展及角膜溶解,並於去年4月獲得了國家的註冊證。“我們已經建立了第一株人類角膜緣細胞株,和人捐獻的角膜基本無異了。”

現在,張光晟正聯合國內一些三甲醫院,推廣豬角膜。他說:“賣的很火”。

仍有技術難題有待破解

除了豬角膜,豬的其他器官移植研究也將邁上新臺階。2015年,據英國在線雜誌官網報道,29歲的中國女留學生楊璐菡作為異種器官移植課題帶頭人,在哈佛和eGenesis利用CRISPR-Cas9的“基因剪刀”技術,剔除了豬基因組中可能有害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基因,從而攻克了豬器官用於人體移植的重大難關。

受益的顯然不僅僅是某一個器官的移植。美國匹茲堡大學Starzl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教授戴一凡說:“豬全身都是寶,豬的皮膚、骨骼等處理後都可以使用,在整個醫療界很多東西已經用在臨床上。如果能做到免疫反應很低,移植後的器官壽命持續時間會更長。”

以豬的瓣膜為例,戴一凡說,移植後使用壽命一般是7-10年,年紀越輕的人心臟瓣膜的壽命越短,一般在7年後就鈣化了,而60歲以上的人可以維持10年以上。

他解釋道:“因為年輕人免疫系統比較強,對瓣膜有排斥反應,導致鈣化。所以,如果用豬的心臟瓣膜,又能控制好免疫反應的話,就會大大延長人的壽命,這也是研究的一個新思路。”

蔡誌明告訴記者,除了移植之後器官的排異和使用壽命問題,仍有一些技術難題有待破解,比如說器官質量如何保證。

“目前,胰島、腎臟和肝臟的器官移植還在研究中,還需要時間。”胰島是蔡誌明和他所在的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異種器官移植團隊主要研究的方向。他們的團隊目前已經開展了國內首例豬-猴動脈瓣移植,並建立了胰島分離技術平臺,以及豬的胰島移植到老鼠的平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70

“异种”海辉:没有“主人”的上市公司

1 : GS(14)@2010-08-29 19:29:02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30/yNMDAwMDE5NDcyNQ.html

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海辉)有点不一样。

“上市敲钟仪式,是李远明、孙振耀和卢哲群一起完成的。”他们分别是海辉的创始人、执行董事长以及CEO。

GGV(纪源投资,以下简称GGV)合伙人李宏玮回忆说:李远明那天很高兴。虽然聚光灯下的主角已不是他,而是以执行董事长孙振耀为首的职业管理人团队。6月30日晚上,是孙振耀向外界发出了“惟一正式声音”:海辉今天在美国正式上市。

甚至在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名单里,也难觅李远明的名字。早在2007年末,李就彻底淡出了海辉,他和当年的创业伙伴一起选择“再起炉灶”,以百易软件重新杀入对日外包领域。

李远明当年的出走,是否只是又一个创业公司的“内讧”故事?爱国者创始人冯军发现:外国企业都很大,“中关村的很多公司却是一发展到200人左右就会分裂”:基于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乃至利益分配等等的意见不同。

在走向“调换高管不影响大局”的制度化过程中,很多公司都有“头破血流”的经历。最近智联招聘(zhaopin.com)内部大地震:CFO、CTO和 CEO、COO双方打成一团。这是其一年之内的第二次内部震荡,去年8月刘浩请辞CEO,由原COO赵鹏接任。两次变动使得这家网络招聘企业元气大伤。即使国美(0493.HK),目前也因为创始人、大股东黄光裕家族与现任董事会主席陈晓之间的争斗而“偏离了正常轨道”。

李远明的出走,却似乎并未动摇海辉的根基。根据其招股说明书:海辉2010年第一季度的净营收为3054万美元,同比增长42%;净利润接近300万美元,同比增长则超过了 150%。在其离开近3年后,海辉不仅实现了逆转亏损,而且实现了海外上市。上市当日,海辉收盘价涨4%。

为何他们能友好分手?当李远明再次创业,百易软件甚至选择了与海辉还比邻而居,其所在的那栋楼在2005年之前曾经是海辉的办公楼。

英特尔投资合伙人赵慕杰说,外界流传的故事“其实要打很大的折扣”,海辉其实顺利走过了当年那场“变故”。

另一个事实却是,当年的海辉与今天的智联招聘何其相似?截至目前,智联招聘的管理层只持有公司15%的股权;从2003年以来,其先后引入了包括兰馨亚洲、美国一家金融公司、联想投资、智基创投以及后来的seek.com。

海辉亦是如此:上市后VC们仍持有超过公司61%的股权。2004年海辉从GGV、集富亚洲、IFC和英特尔资本募得首轮2000万美元;此后的2006年其投资人又增加了DFJ、Sumitomo Corporation Equity Asia Limited;2007年又进行了总额超过3000万美元的第三轮融资。

创始人出走:主动让贤?

初看起来,在海辉发生的事,就像是苹果故事的中国版。

1985 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Steve Jobs)被自己找来的总裁斯卡利(John Sculley)赶走。2006年7月海辉引入前惠普高管、新加坡人卢哲群出任CEO,李远明改任董事长。一年半之后他以就任百易软件董事长兼总裁的方式,彻底淡出海辉。彼时他在海辉的角色已经仅是高级顾问,其后海辉董事长由孙振耀担纲。后者曾是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这不是一个创始人在公司被职业经理人控制后黯然出走的典型故事么?

英特尔投资合伙人赵慕杰的话似乎也印证了这种可能性:投资人这五六年间“一直在陆续帮助海辉引进高管”。据海辉员工回忆,2007年前后公司内部确实经历了“阵痛”:当时连外派到日本的团队都有一部分被召回。

创始人李远明与有投资人支持的职业团队之间就公司的发展路径等等发生了冲突,这似乎是李远明离开海辉的“很好解释”。外界彼时猜测,是其与投资方在战略决策上出现了分歧:有日本留学、工作背景的李远明一直愿意做中日之间的业务,而投资人则提出外包市场“除日本外,欧美是更大的市场”。

2007 年3月份,海辉收购美国Envisage Solution公司,开始进军欧美同业。其CEO卢哲群当时就说过:全球软件与IT服务总业务中75%来自欧美。“如果不抓住欧美市场,即使拿下全部的日韩市场,也只有25%的份额”。海辉的理想是欧美、日韩以及中国业务各占1/3。

但李远明却说这是一个“主动让贤”的事情,并不存在由于“理念分歧、管理层失去控制权”而被股东挤走的事情。何况在海辉现有8个事业部中,“有两个事业部的老总是我们合并公司的创始人,日本公司的负责人则是最早的创始团队成员”。
现任CEO卢哲群,据说还是李远明“钦点”的接班人。据李当时的助理回忆,当时他曾经问过李远明这样一个问题:您确定要把公司“大权”交到卢总手里?“我记得当时李总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不了解他而我了解。我相信他是那个能把海辉带到下一个目标的人。”

卢哲群这人,恰恰也是李远明“找来”的。

“从2006年开始,李总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做了无数个面试。”GGV合伙人李宏玮说,GGV是第一家找到海辉的投资人,曾一度持有其20%的股权。李远明之所以看上卢哲群,据说是“他的欧美背景”:懂英语,了解美国人的IT系统是怎么做的,了解公司在欧美该怎么运营。

“甫一接触海辉,他们就有开拓欧美市场的计划。”英特尔投资合伙人赵慕杰说,海辉当时哪怕在大连都不是最大的IT外包企业,“它想迅速长大的意念”是投资人看重的重要因素。投资人去做DD时,“往往办公桌对面坐了20来个人”,轮番发难,问得最多的就是“投资人能帮什么忙”。

2004年前后,国内软件外包行业的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鼓励,使得中国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IT的外包中心。“此前没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外包领域没有风险投资关注,而2004年前后VC们开始把眼光投向中国。”文思创新陈淑宁说。

一切为了企业发展

真相是,在VC们进来前,海辉已经去了美国。

时间回溯到2003年,当年11月海辉在美国亚特兰大设立子公司。这是“客户驱动”下的应对。2002年海辉被通用电器(GE)指定为中国首家“全球开发中心”。这家其最主要的客户对海辉的要求是:服务于日本是不够的,“应该是能全球的本地化服务”。这种压力下,2003年3月海辉成为中国首家整体通过 SEI-CMM5级软件公司,从而进军全球软件外包服务市场。

现任海辉高级副总裁的刘鹏,当年是海辉第一个派到美国去组建公司、开拓业务的 “先锋”。“那时候即使我们放100个人天天参与投标,也应付不了”。这些动不动就高达500万、1000万的标书“在中国从来没见过”。当时有一个公司的CIO曾经对刘鹏说:印度企业作为IT服务供应商“太舒服了”,他们希望有中国企业来改变格局。

但事情却并非一帆风顺。当时花旗银行全球招标,海辉是国内惟一被邀请的企业。但结果却是被拒,因为“规模不行”。花旗的这个项目要1000多人,而刚到美国的海辉哪里有这么多有行业经验的人?形成对比的,就在海辉亚特兰大公司所在的大楼里,“印度一家公司就占了整一层楼,人家在一个客户里的投入就可以多达4000人”。

海辉最初 “把国内的人直接派到美国公司去”的尝试,也并不成功。虽然“老员工”了解海辉的运作,但客户却并不接受“只告诉他我们能做什么”的做法。曾经有客户的 CIO很不客气地说:如果你不能告诉我你们对我有什么意义,“那就不要浪费我的时间”。GE的CIO在访问完海辉在美国的交付团队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海辉的管理层。他说:你们在美国的领导是能把交付中心带到下一阶段的合适人选吗?

“对于像GE这样的客户,他们并不需要一般意义上的 IT服务,而更希望服务商在了解他们在当地的管理流程、他们最核心的东西后再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英特尔投资合伙人赵慕杰解释说,但即使GE,其在日本和在美国的运作也是大相径庭的。当时的海辉很有日本经验,但这些经验却无法应用于美国。

时间却不等人。按照惯例,海辉与客户的蜜月期只有一个月,过了期限若仍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这些500万、1000万的单子就只能眼睁睁看着飞掉。所以VC们找到海辉时,它还只有少量美国业务。“最初海辉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找有欧美经验的人填空。”赵慕杰说。从2004年开始海辉开始引入有欧美背景的高管,分别来自HP、IBM、戴尔、北电等等。

前端“订单”量的变化,却又对后端的处理系统造成了压力。“真正的挑战其实是在后端,即如何保证项目的质量。”赵慕杰说,如果后端处理不好,项目延期,就会影响进一步的合作。只有保持前后端平衡,公司才能顺利长大。包括英特尔投资等在内的投资人第一步帮海辉的,就是找人“解决内部运营中的漏洞”,以保证海辉在前端项目筛选、分类和后端扩容上可以持续改进。
“像苹果这样的创意公司离了创始人也许会有问题,但像海辉这样的服务公司却必须建立制度化的流程。”GGV合伙人李宏玮说。IT外包是个“人的行业”,无论是海辉、东软还是文思,其团队规模都超过4000人。“从200人到500人再到上千人”,成熟的管理团队最重要。

孙振耀从惠普“退休”后,海辉CEO卢哲群找到了他,劝说他加盟。这家软件外包公司真正吸引孙振耀的,恰恰是“它是一个比较职业化的企业”。从CEO卢哲群到其他高管,大部分都是职业人士,“这让我觉得,这是一个我可以发展的地方”。

李远明的胸怀

于是李远明决定主动离开。“如果我当时才30多岁,那我还可以继续充电学习。”但李远明彼时已年近半百,“与其赶鸭子上架,不如潇潇洒洒去做个普通人。”李说,私心太大,或者自尊心、虚荣心太强的人或许会不舍得走,“但我不是这种人。”

如果没有这份胸怀,海辉是否也会蹈“内部”崩溃的覆辙?无论是海辉现有的管理层还是投资人,都很感激李远明的这份胸怀。“在以并购迅速扩大规模的IT外包领域,领导人的胸怀几乎是决定因素。”文思创新的投资人说,否则何以和被并购企业磨合好?如果都想当老大,结果势必把企业推向毁灭。

事实上在执掌海辉的12年间,李远明似乎从没有太在乎过“股权”这回事。

1996 年11月,李远明在大连海事大学内创建海辉时,最初的股权比例是海事大学20%、李远明个人25%,香港来的投资人则占到了55%。但李很快就把自己的 25%的股权全部无偿赠给了大连海事大学。这个“不可思议”的举动在李远明看来却再自然不过:我是海事大学的职工,这些股份自然就该给学校。他说他的热情是“创办一个软件公司而不是利益”。此后的股权变更中,海辉的大股东一度变更为当地的一家大型国企,而李远明在内的管理团队也只占少数股权。

2003 年,当时的海辉还寂寂无名。第一个找到海辉的GGV合伙人李宏玮说,吸引她投资的原因中,“李远明的胸怀”是原因之一。“当时他就一直跟我说,海辉不甘心只做一个营收只有2亿元的企业,而是这个行业的NO.1”。李宏玮说,李远明说愿意离开,如果他不能再带领海辉上一个台阶。

这也有据可循。当年海辉和GGV的合约中,有海辉要在2008年到2010年间营收达到2亿美元的“对赌”协议。而在第一轮融资的2004年,海辉的收入只有1000万美元。“与当年比,李总在海辉这个盘子里的利益岂不是大了很多?”据知情人士透露,李远明目前仍持有海辉股份。

对于重新创业,他曾经说“这是一个放电的过程”,可以实实在在地把已有的经验、教训发挥出来。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李远明是通过再创业在推动海辉的成长。

2007年11月离开海辉时,李远明分走了人力资源的培训中心,“人力培训对缺乏专业人才的IT外包业都至关重要”。

没有“主人”的海辉

就任海辉董事长后,据说孙振耀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件是完善公司文化,另一件就是时刻告诫管理层“totally professional”(完全专业化)。

职业团队如何落地?此前一直是外界对海辉的重要质疑。海辉有一只超豪华的“海外兵团”:除来自惠普的董事长孙振耀和CEO卢哲群之外,也有前微软和纽交所上市公司的前高管;8个事业部主管中有一个来自戴尔、一个出身IBM。

但在没有“主人”的海辉,这只空降部队能带领企业走得更远么?

外界不乏怀疑的声音:一旦现有的VC投资人把其所持有的海辉股票全部在二级市场出售,股份极其分散的海辉持续性增长的动力和压力从哪里来?

也有人猜测,可能海辉的管理团队会考虑MBO(管理层收购),从VC手里回购一部分海辉股份。

但这个猜测被知情人士否定了,“据我所知,海辉管理层并没有向投资人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上述人士认为,这个团队的动力恰恰是对“职业精神”的认可:职业经理人的职责,就是帮助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海辉高管从高级副总裁起,每个人的评价指标都是由短期和长期目标组成的。”海辉高级副总裁白昱说:比如不仅要实现单季度的增长,这种考核也体现在“新客户、大客户的增长率”等等。

这一点也体现在其对“过去”的认可。海辉上市当天,他们把“已经不在公司的创始人团队、曾经服务海辉的高管、投资人以及客户”都请来了。“海辉认可每个为公司做过贡献的人,特别是最初的创业团队,是他们造就了海辉的历史”,即便他们已经离开。

“我也并不认为现有管理层就会不珍惜海辉。”英特尔投资合伙人赵慕杰说,尽管很多人认为“这个孩子并不是管理层亲生的,而是收养的”。一个佐证就是担任海辉CEO的卢哲群是“疯狂工作的人”,投资人会在早上六点收到他的邮件,也可能在凌晨2点收到他的电话。

“对于这些在跨国企业有过十几二十年工作经验的人而言,他们更珍惜像海辉这样给他们创造了‘创业氛围’的平台。”GGV合伙人李宏玮说,以前他们是螺丝钉,现在则是自己作主、独揽一方大权。

何况对于白昱而言,海辉真是他的“创业平台”。2007年底他从惠普去职、加入海辉。这位惠普中国服务销售部的总经理此前也在考虑转型,他在惠普呆了10 年,也经历了惠普从一个仪器公司到一个PC公司,再到负责惠普服务行业的转变,“我自己认为服务行业在中国是很有市场的”。惠普在国内服务的大多是高端客户,而无法估计国内更大规模的中等规模企业对技术服务的需求,但恰恰这是一块“需求更强烈、市场更宽阔”的领域。

在白昱等待机会的这段时间内,海辉CEO卢哲群找到了他,海辉希望能开拓国内的服务外包市场,“问我有没有兴趣”。服务外包在国内能做到多大?这是一个有无穷想象力的问题;而其在惠普中国管服务销售,“差不多也就是3亿美元的体量”。

白昱认为,如何能把海辉的中国业务从零带到占总营收的1/3,这无异于自己创业。

对于孙永吉以及刘祖泽而言,今天的海辉本来就有他们的一部分。2006年,孙永吉的公司天海宏业国际软件公司被海辉收购,其本人也进入海辉,目前担任公司的执行副总裁;2009年海辉收购IT服务供应商AllianceSPEC,其创始人刘祖泽也被任命为高级副总裁,借力其原有公司为海辉开拓新加坡市场。

“人来人往,每个公司都有。”或者因为有自己的追求,或者因为无法融入海辉。

“但完美的状况是无论谁来谁往,都不足以动摇海辉。”这是孙振耀想要的结果,只是海辉“还需要点时间”走到那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23

山下智久扮異種冇得去廁所

1 : GS(14)@2016-05-21 19:04:28

日本科幻片《火星異種》正在港上映,該片集齊多名紅星,齊齊扮異種,早前接受本報電郵訪問時山下智久表示:「我是原著的粉絲,估不到有機會演非人類角色。變身後的特殊衣服很厲害,覺得自己完全變了別的東西,但最辛苦是不能去廁所!」伊藤英明則指:「角色雖是大黃蜂但帶有人類的熱血和單純,是個男子漢,十分之帥。」武井咲亦讚伊藤充滿朝氣,更為拍攝現場帶來歡樂氣氛。採訪:阮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21/196210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0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