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中國的朋友委託我找看看,台灣有沒有什麼金針菇的工廠要賣的!」 金針菇?有中資想要買?我一再反問,確認有沒有聽錯! 沒錯,不是半導體、不是旅館,也不是房地產,真的是你、我平常吃火鍋時會加的應景蔬菜金針菇,現在有中資企業瞄準「綠金商機」,開始打起台灣菇類產業的主意。 九月十六日,台灣青果商業同業公會一行十三人到遼寧省朝陽市龍城新區參觀考察。 新加坡管理大學應用財務系兼任教授康榮寶是隨行的學者。五天的行程他們先後到柏慧燕都食品加工、天贏蔬菜加工、遼寧新潔安農業科技等多家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進行實地考察。 實地考察後的座談席間,在遼寧以種植蘆筍、玉米、金針菇等聞名的天贏蔬菜加工負責人劉漢席跟康榮寶提起,請他回台灣幫忙找找,台灣有沒有金針菇工廠要出售。 這家天贏蔬菜加工,主要採用日本的培養技術,目前年產逾四千六百噸金針菇,現在想進一步擴大版圖,買下台灣的金針菇工廠跟品牌,天贏買台灣金針菇的主要目的,是想要拿台灣的品牌,回攻到中國以及拓展東南亞的市場,「他們開出的條件是:金額可以談,規模大小不拘,」康榮寶說。 青果公會在遼寧期間,一行人參觀當地的水果批發市場,發現中國在蔬果的配送流程管理上都還落後台灣,這也是台灣農業吸引中資之處。 「他們看中台灣金針菇等菇類的工廠及蔬菜植物工廠可以控溫、控濕以及灌溉水的品質都控制得很好,農業技術跟品牌的管理、通路、分類、冷藏也都遠優於大陸,這些都是台灣的優勢,也是對方鎖定想要合作的標的,」一位同行的青果公會理事觀察說道。 中資會看重台灣的農業,除了中國現在十二五計畫大規模在推農改,農業上需要很多新技術外,中國現在很缺乏乾淨的蔬菜,台灣農業在生產和運送上的優勢,剛好可以補足這一塊。 先前常聽到的是中資來台灣買旅行社、買飯店、買房地產或是買土產店,不然就是某某科技業又被中資企業挖角;如今,中資連食物、消費用品公司也都納入購物籃。 人頭買無名小公司變更負責人,官方也不知 儘管中資對台購併觸角越伸越廣,但是先前買中小型飯店、旅行社、以及入股上市櫃公司借殼掛牌的動作,目前仍然持續進行中。例如,中國某廉價航空已委託特定人,在台灣幫他們物色小的旅行社及合適的大樓,想要整棟買下來改裝成飯店。 「他們不用找大的,找個沒沒無名、慘澹經營的旅行社就好。由於這種小旅行社根本沒人會留意,中資委託特定人買到手之後,變更負責人或是由人頭來接就好,官方根本不會知道,」一位曾經接受陸企委託的律師說,旅行社換了中資老闆後,就能從機票、住宿、旅行社,賺一條龍商機。 境外公司買房地產一標的配一公司,完全合法 至於目前法令規定中國自然人不能來台灣購置房地產,這部分也早就有了破解的辦法。 一位房仲業者說,中國的房地產(尤其是豪宅)本來就很流行掛在BVI(編按:境外控股公司),利用境外公司來握有所有權,這一套也同樣搬到台灣來,所以法令上雖然規定中國自然人不能來台灣買房地產,但是他們都是透過BVI來買,一間房屋配一家境外公司,這樣可以避很多稅。 借殼仲介團隊助上市持股上限,專人幫忙規避 中國政府打貪之後,中國的錢爭相要跑出來,買台灣企業只是其中一個選項,因為比較安全,「他們想要慢慢把台灣有競爭力的產業收購過去,房地產、旅館、農業是首選,科技業則是用挖人的比較快。」康榮寶觀察。 F股上市規定變嚴格後,許多陸企又開始走回借殼上市的老路。前不久台苯旗下上櫃掛牌的子公司台蠟就是其中的一例。 「國內有很多組人馬在經營『借殼』仲介,」一位前上市公司財務長透露。 這些團隊專門鎖定一些雞蛋水餃股、成交量很低,經營不善的上市櫃公司,在與大股東取得默契後,在市場上兜售「殼」,尋找想買殼的企業主,陸企也是其中之一。 「借殼仲介團隊」的方法是:賣殼的經營者先把手上的老股,透過交易市場轉給想借殼上市的買方。完成轉讓股權後,再訂定一個股東臨時會,展開私募計畫,再讓新進的買方股權可以過半,取得公司實質的經營權。 不過因為上市櫃公司有中資持股不得超過三成的規定,這部分通常「借殼仲介團隊」會事先幫他們整套設計好。 二○○九年六月開放中資依法申請來台投資以來,累計至今年八月,經濟部投審會共核准中資來台投資和新設案件的件數為五百六十九件,核准投資金額十一億四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三百四十億元)。 金額雖不算大,但是錢沒有名字,檯面下悄悄流入台灣的中資,恐怕早已是檯面上的無數倍之多。 資金如潮水,當圍堵已經越來越困難,台灣或許該換個角度想想,怎麼在這波紅色購併潮當中,站在對的位置,牟取對台灣自身最大的利益。 【延伸閱讀】科技、食品、建設、文創全都有中資—中資投資台企重大事件表 ●2010年2月:聯想集團孫公司鼎捷持有鼎新電腦全數股份關鍵意義:首家透過下市、轉為海外控股再進行換股成為中資的台灣企業 ●2010年9月:京東方集團以12.2億元,吃下大同旗下美齊科技資產關鍵意義:首宗中資來台收購上市公司的資產案 ●2012年11月:復星集團以3.6億元,取得維格餅家2成股權關鍵意義:首宗台灣食品業有中資參股 ●2012年12月:政龍投資以40億元吃下陽明海運旗下高明貨櫃碼頭3成股權關鍵意義:首次有中資投入國內公共建設 ●2013年8月:信達國際以3.46億元取得遊戲軟體公司樂陞13%股權關鍵意義:首宗中資參股台灣上市文創公司案例 ●2013年8月:三安光電以23.52億元取得璨圓19.77%股權關鍵意義:首宗中資參股台灣LED上市公司案例 ●2014年9月:納愛斯集團以13.5億元百分之百收購妙管家關鍵意義:首宗台灣知名品牌企業被中資百分之百購併案 整理:張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