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把俄羅斯市場這個華爾街原本的“香餑餑”,變成了燙手的“熱山芋”。
俄羅斯原本是華爾街看重的一個潛在市場,包括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銀美林這些華爾街頂尖機構都在莫斯科有辦公室。
但是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並已造成俄羅斯經濟增速放緩。華爾街銀行家面臨難題?他們應該是留下還是離開?
《紐約時報》認為華爾街在俄羅斯的業務本來就有爭議。這些銀行悄悄的幫助普京斂財,而普京領導俄政府常常沒收政敵資產,並隨意踐踏法制。
美國勞動部前部長Robert B. Reich告訴《紐約時報》
“在經濟制裁的背後,是華爾街悄悄的在支撐普京。”
“舉一個例子,從2002至2013年,摩根士丹利在俄羅斯賺錢了3.6億美元投行費。俄羅斯最大國有石油公司Rosneft的100億美元IPO,就是摩根士丹利領銜輔導上市的。”
據路透旗下的Deals Intelligence的數據,過去10年俄羅斯的企業總共貢獻了80億美元的投行費用。德意誌銀行是最大受益者,獲得了8.3%的市場份額。摩根大通緊隨其後,為6.22%,花旗第三為6.16%。
俄羅斯兩大國有能源公司是華爾街最大金主。石油巨頭Rosneft和Gazprom總計貢獻了6億美元投行費。
但是烏克蘭危機迫使華爾街不得不拋棄這塊過去利潤豐厚的業務。
高盛在最新的季度備案文件中特別寫道:“伊拉克、俄羅斯和烏克蘭造成負面的市場情緒。”因此將把對這些地區的敞口控制在10億美元附近。
《紐約時報》估計今年最多可能有1000億美元資產逃離俄羅斯,這意味著對俄羅斯追加投資,並購活動幾乎無法展開。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報道,美國私募巨頭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決定放棄投資俄羅斯。
另一家私募巨頭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此前曾兩度計劃在俄羅斯設立辦公室,但最終放棄了這個計劃。
今年年初,美國政府曾特別指示包括銀行在內的企業CEO,婉言拒絕參加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的邀請,而聖彼得論壇被譽為是俄羅斯的達沃斯。
最終沒有一個華爾街CEO參加今年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這導致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公開批評美國政府。
俄羅斯政府稱:“我們對一些美國企業CEO不能到場感到遺憾,而這恰恰是因為美國政府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普京本人的講話則更直接了當:
“在高度連接的現代社會中,經濟制裁作為政治施壓工具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為這麽做最終會損害發起制裁國本身的企業和經濟利益。”
這恰恰是華爾街投行最害怕發生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