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敗局】李寧衰落之因:基因,宿命,還是時代?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30/145289.html

i黑馬:8 月 14 日,李寧公布 2014 年中期報告。不出意外,這是一份每況愈下的虧損報告。而在機構評級中,除了高盛給出“買入”,其他機構幾乎都是“賣出”評級,在習慣性看好的賣方研究市場,一般只有瀕臨破產,基本面極其糟糕的公司才會有此待遇。在 2010 年,李寧剛放出來“ make the change ”的標語。而到如今,當年有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廣告已經被人遺忘。 4 年以來,似乎真正 make change 的,只有一路下滑的業績,和慘不忍睹的股票價格。

“90後李寧”廣告

無論如何,成功的企業總是相似的,而不成功的企業,各有各的不成功。說起李寧失敗的理由時,可以列出許多。但是總歸一條,每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難免遇上瓶頸。李寧在 2010 年頂峰時,不是沒有發現這個問題,也試圖尋求突破,改變品牌標識,贊助國際賽事。而在這個突破的過程中,你必須避開舊有的成功的模式和邏輯,去探尋新的路。但在這驚險的一躍之後,卻是成功者寥寥。

 

為何鮮有成功?

 

首先,你過去的成功,可能源於你的基因對舊有環境的適應。就像你是一個特別擅於判斷大趨勢的投資高手,突然到了一個以選股為王的市場環境中,你就會很難適應。

 

其次,國際市場和中國的環境是不一樣的。就好比你在一個湖里是最大的魚,但到了海中,不僅淡水變成鹹水,而且你將直面鯊魚的競爭。弄不好,不僅長不成更大的魚,反而會被吃掉。

 

最後,企業由個人組成,和個人一樣習慣於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若要改革,企業里每一顆細胞都需要轉變觀念,而這絕非易事。

 

李寧在轉型時,也面臨這樣的困惑。李寧一次答記者問時,他說,自己的基因,還是一個運動員。他永不服輸,希望自己的企業,能脫離本土山寨的感覺。但面對有 50 年歷史的耐克,和 90 年歷史的阿迪,李寧顯得既陌生又幼稚。最終李寧不僅沒有在國際上搶到一杯羹,連自己傳統的陣地,也被阿迪、耐克瓜分。從 2010 年到 2014 年,國內阿迪達斯和耐克的市場份額,已經從 25% 提升到了 35% 。

 

與之相反,晉江幫的安踏並沒有一顆“冠軍的心”,他明白自己只是一個從晉江跑到北京賣鞋成功的商人。商人的基因,決定他只要利潤為王,山寨不山寨,是否能進入國際一線品牌不是他關註的重點。安踏很明白自己有幾斤幾兩,很懂得賺自己該賺的錢。於是,當李寧在核心城市和國際市場上直面巨頭的時候,安踏正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在後方為自己鋪就了更廣大的渠道,這就是一個商人和一個冠軍運動員的區別。

 
\

諾基亞前 CEO 奧利拉

而換句話來說,又為何要救呢?

 

李寧,在中國上一代人的眼里,是一個民族自豪感的象征。在那個時代,國際體育運動,更多被賦予了國家使命。而對於李寧本人也一樣。在李寧公司的總部,隨處可見李寧的畫像和塑像,是著名的“李寧交叉”,但試問,現在的人,誰還記得李寧交叉呢。不僅不知道李寧交叉,恐怕連李寧是誰, 90 後的孩子也叫不出來。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年輕化,那你首先要學會用年輕人的眼光看世界。

 

而那種強烈的由奧運冠軍帶來的民族自豪感,也隨著一代人的衰老而遠去。如今,大家更關註的,是自己的生活和實際感受。就像今年水均益在微博上提到起勞麗詩曾說過的一句話:“2010年亞運會,國家需要我,我仍可奮力沖刺。”而勞麗詩本人回應說:“我為我自己,現在不跳了!”李寧衰弱的背後,也許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遠去。在李寧的市場調研中,發覺自己的用戶,始終是中年為主。也許不是因為李寧一直都定位於中年,而是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也隨著李寧的老去而老去。而新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已經不會為奧運冠軍而感動。他們更在乎的是個性,活力,和品質,他們更願意選擇耐克和阿迪。

 

所以,拿什麽拯救你,李寧。

 

過去的成功的模式,可能會成為未來前進的桎梏。也許,只有忘記榮耀,放下身段,抑或有二次創業的決心,才能讓李寧這個品牌重新閃耀。也許,當李寧什麽時候忘記李寧交叉的時候,也是其實現自我救贖之時。

作者微信公眾號:晨茹日知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