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解讀後續效應︾專家看缺工背後隱憂中國缺工將引發全球通膨問題

2010-03-15  今周刊





二○○四年中國首次出現民工荒現 象,在今年春節後再度引起各國關注,是否意味著中國廉價勞工所帶來的商品價格優勢不再,進而造成價格上漲。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認為,要是 出口企業不升級,或到成本低廉的國家設廠,缺工恐怕會引起更深層的全球通膨問題。

 

撰文‧林宸誼、陶曉嫚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出口導向的台商 受民工荒打擊最大﹁很多做出口導向生意的台商,其實在這段時間受民工荒的打擊最大!﹂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指出,缺工問題不但使得供應鏈吃 緊,企業為了能順利招募到人,還提升了薪資待遇。珠江三角洲的勞工薪資普遍增長一○%至二○%,這也造成勞工薪資面臨上漲問題,但讓外界關注的是,全球的 產品價格會不會因此上漲?

就是因為過去中國豐沛而廉價的勞動力,為全世界提供了物美價廉的商品,讓各種商品的價格可以長期維持在低檔。但全球知名IT雜誌︽PC- Magazine︾日前也警告說,中國勞工短缺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液晶顯示器以及其他依賴中國製造的產品價格。﹁這時如果再加上國際間貨幣發行的太多 ﹂,霍德明認為,恐怕會牽動更深層的全球通膨問題。

﹁嚴格來講,民工荒就是造成生產成本的增加﹂,霍德明指出,要是中國政府沒有提出有效的方法解決民工荒的對策,加上依賴勞力密集的產業沒有升級成功,﹁短 期之內有可能會出現通膨的壓力﹂,霍德明認為,中長期的影響還是要看中國政府對貨幣政策的態度。

其實以現在中國的經濟基本面來看,要維持七%~八%的成長還是沒問題的。但是通貨膨脹如果超過六%~八%,會產生不良的預期,像是炒作資產或房地產會令通 膨加劇,所以中國今年的兩會,重點還是要緊抓宏觀調控,至於抑制房地產炒作,預料兩會後還會接二連三出手。

而中國在年初,也二度調高存款準備率,甚至正在對部分外銷產業進行壓力測試,研究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對於紡織服裝、製鞋業、玩具業等勞力密集產業的影響, 顯示中國可能正為未來的人民幣升值進行鋪路。

﹁要是中國決定讓人民幣升值,其實是可以降低內部通膨壓力﹂,霍德明表示,中國以外的國家,當然會受到影響,霍德明說,因為中國製造的產品變貴了!

﹁不過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還是可以維持一段時間﹂,霍德明表示,但現在中國急於從世界工廠轉移為世界市場,以內需和消費為主,他們更希望能夠變成創新中 心跟品牌中心,但能夠做到多少是值得觀察的。

 

霍德明

 

出生:1955年

現職: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中華金融學會祕書長

學歷: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經濟學

博士

經歷:政治大學金融系主任

政治大學副教授

 

︵林宸誼︶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人口快速老化 中國慎防真空期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能夠快速爆發成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與中國的「人口紅利」有絕對的密切關係。

過去三十年,中國年輕人口源源不絕地供給,提供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燃料,但是隨著人口的快速老化,中國第一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他呼籲中國政府必須採取各 種政策延長第一次人口紅利,並創造第二次人口紅利。

所謂的「人口紅利」,就是指一個發展中國家,扣掉需要被扶養的十四歲以下與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蔡昉在﹁未來的人口紅利﹂論文中指 出,勞動人口越高,其扶養比就越低,因此有源源不絕的勞力促進經濟成長。依據蔡昉的研究,這樣的人口紅利從一九八二年到二○○○年間,每年平均貢獻 GDP︵國內生產毛額︶二.三%,等於中國平均有四分之一的GDP成長是由人口紅利所貢獻的。

但因執行一胎化政策的影響,中國的人口正在快速老化中。依據蔡昉統計,六十五歲人口比重在二○○○年已達七%,到了二○一五年將達九.六%,中國將到達人 口紅利逆轉的轉折點,隨著人口老化,中國不可能短時間內,再藉由提高生育率創造第二次的人口紅利。

相對於第一次人口紅利是以農村的勞力進行低成本、低技術、低效率的產出,中國政府未來不應該再走低效率的老路,應該就教育制度、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及養老 保險制度進行改革,提升新勞動人口的競爭力及品質,以延長第一次人口紅利的時間,同時並為第二次的人口紅利做準備。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第一次人口紅利與第二次人口紅利之間的真空,他認為透過勞工的再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勞工的素質,進而維持中國的製造優勢,使人口紅利 得以延續!

 

蔡 昉

 

出生:1956年

現職: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學歷: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經歷:中國社科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長、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室主 任

︵林宸誼︶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童振源內需市場崛起 往內陸遷移正是時機﹁珠江三角洲的一名工人,今年平均薪資在人民幣一千五百元到兩千元,換算成新台幣大概已經一萬多元,與台灣的工資已經越拉越近!﹂政治 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童振源認為,台商最好開始採取因應措施,準備往其他更低成本地區轉移。

如果與外銷沒關聯的產業,可以考慮移到中國內陸,隨著中國內需市場的崛起,現在其實是台商往內陸遷移的時機,必須注意的是,中國內陸有很多建設還不夠完 備,成本還是會再上升,台商必須有所準備。

其次就是把工廠轉移到其他東南亞國家,目前可能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的候選地包括了越南、印度。童振源並舉出實例:台商曾有兩波去東南亞國家發展的高 峰,第一波是在八○年代,為了求生存來尋找低價勞動力的中小企業。第二波則是尋求擴張成立據點,譬如仁寶、鴻海還有王永慶家族企業進駐越南。如果無法遷 移,他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技術升級或轉型。

其實業者心裡都很清楚,缺工不是第一次了,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這將會是一個持續的現象,因為中國開發內陸省分,年輕人開始留在當地發展,加上少子化現象讓 人力供給成長有限,這個結構性的問題,讓大廠更重視分散布局。但小廠要新設一個廠,要找地、要營運資金,可就沒那麼容易。

 

童振源

 

出生:1969年

現職: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

學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事務博士經歷: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陶曉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6

揭開中國缺工真相

2010-03-15 商業周刊





中國,這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世界 工廠,近年每逢農曆春節過後,就傳出缺工,今年,情況達到高峰。根據中國官方二月底發布的調查報告,今年認為招工有困難的企業比率達到七○%,三成的返鄉 工人表示「要視情況再決定是否外出務工,」分別比往年增加五、六個百分點。

這個運轉了二十年,主導全球商品價格不斷朝「便宜」前進的廉價 工廠,已走到一個經濟發展上必然的轉折點,它的未來,與我們息息相關──影響你手上的科技廠股票價格,也關係你的荷包──因缺工導致工資上揚,電腦、手機 跟著漲價。

場景一:廣州車站前 派賓士車接送,照樣搶不到工

於是,《商業周刊》決定親赴缺工最嚴重的珠三角,一探究 竟。

三月一日下午兩點半,在廣州車站前,我們見到舉著牌子招工的大陸企業格蘭仕家電,這是家擁有四萬名員工,全球最大的微波爐家電廠, 七、八位格蘭仕的人員都戴著繡上「格蘭仕歡迎你」字樣的紅黃綵帶,但幾乎找不到可以歡迎的新員工。

「在這招得到人嗎?」我不禁問道。舉著 牌子的格蘭仕人資經理葛先明回我,「很難。」「那為何要在此招人?」他說,「工廠在中山(廣東省中山縣),怕被別人先搶走了。」

中山距離 廣州車站有一個半小時車程,葛先明坦承,這招是不尋常之舉,「我們通常不會來火車站尋覓工人。」但工廠外再也看不到排隊等著當農民工的人潮了。「我們還派 賓士來免費接送,」葛先明說著。即使如此,那天,他們只招到十個人。

場景二:東莞台商工廠 產線半數停擺,行政人員得兼工

「這 可能只是特例吧,」我想。再轉進台商大本營東莞,沿路看到的工廠,大門口全擺上一張長桌,唯一的裝飾就是一張「招人」的紅色長布條,「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如 此景象吧,」我再想。直到進入統英企業,我才知道,缺工有多嚴重!

統英是家專門生產衛浴五金用品的工廠,年營收逼近新台幣六億元。一樓工 廠擺滿超過五十部沖床設備,卻只有一半在運作,放眼望去,機器比人還多,每台造價新台幣五十萬元的沖床設備,就這麼孤零零的,統英總經理林松柏告訴我們, 「訂單爆滿,但做不出來,這就叫機器無用武之地。」我回他,「技術工本來就比較難找吧。」他沒回話,引著我們直上三樓。

統英工廠的三樓負 責衛浴五金用品組裝,人員毋須技術,訓練一週就可上線,但八條生產線,卻有四條停擺。「連間接人員(指行政人員)都下海了。」林松柏說。

離 開統英,在一場東莞台商聚會的場合中我們聽到,「對於缺工,只能用嚴峻來形容。」名辰照明總經理黃永賀說。他笑道,以前台商招工的條件是:二十五歲以下, 限女性;現在是雙手健全,四十五歲以下,男女不拘。

一位手機軟板廠台商還告訴我們,戴爾第二把交椅、蘋果電腦執行副總、Palm執行 長……,這些平常根本見不到面的A咖現在全來到中國,而且,去的不是直接供應商,而是跑到直接供應商的上游零組件廠盯著,以確保供貨無虞。

他 說,現在同時有十家客戶派人在他的工廠駐點搶料,而且,大家都很客氣,「我第一次覺得客戶這麼可愛。」這位台商笑說。問他怎麼還有空出來?「反正也做不出 來。」他答。「那怎麼辦?」他兩手一攤。

缺工有多嚴重?珠三角缺工兩百萬,長三角缺一成

究竟,缺工有多嚴重?

一、 缺工數創新高。根據廣東省官方說法,珠三角預估缺工數超過兩百萬人,對於這個數字,東莞台商協會會長葉春榮認為,「太保守了,五百萬人跑不掉。」他指出, 珠三角台商缺工三成,是普遍的現象。

而且,缺工潮不只存在於珠三角,來自中國各地台商協會與媒體的預估:杭州缺工數估計為十二萬人;廈門 缺工約十萬人;泉州預計也超過十二萬人;長三角普遍的缺工數約一成。顯示出,沿海缺工在今年已是常態。

二、補足的時間點遞延。由於此波 缺工潮屬普遍性且大範圍,一位台商預估,供應鏈至少要六個月才能恢復,但「第三季本是傳統旺季,也無法保證到時候會如何。」更棘手的是,元宵節過後本來是 返崗的最後期限,但缺口仍不見緩和,這位台商甚至悲觀的說:「三月底解決不了,就只能等六月畢業季了。」

三、工資上漲勢在必行。為解決缺 工,調漲工資已成為必要手段,一家電源供應器廠,基本工資已從人民幣七百元,一下子拉高到一千元;三成,是最基本的調幅。

伴隨而來的,將 是總成本的拉高。落腳蘇州的台資半導體封測業者即分析,目前人事成本占總成本約七至九%,如果最低基本工資從現有的人民幣八百五十元提高到一千元,則人事 成本將增加一七.六%,連帶總成本也會跟著提高一至三%,若工資調高三成,則總成本增加幅度將逼近五%。

人口大國怎會缺工?農村富起來, 年輕人樂於返鄉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達十三億的人口,怎會缺工?

導火線是二○○八年底的金融海嘯,讓全球消費市場急 凍,連帶造成長三角與珠三角等沿海地區的企業大舉裁員。「現在回想,要是當時不要砍這麼多人,現在就不會挫著等;但如果當時不砍,現在可能連挫著等攏嘸機 會,早就死了。」設廠於東莞的弘祺五金塑膠總經理吳弘祺無奈的說。這家工廠,○八年底裁員三分之二,超過三百人,今年到現在才補進二十多人。

根 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於去年三月的統計調查,中國高達一億三千萬的外出農民工當中,有兩千萬人因金融海嘯失業返鄉,占比超過一五%。這一狀況,是近 十幾年來中國最大的農民工失業潮。

然而,自二○○九年第三季起,全球經濟逐步從谷底向上爬,工廠的訂單回來了,工人卻不再回來。

這 個導火線的背後,正是這波缺工潮的主要成因,包括:

一、中國積極大西部開發。雖因為金融海嘯而失業,卻也讓這批長年在沿海討生活的農民工 發現,家鄉改變了。

三月一日早上十點,重慶江北觀音橋,聚集了三百多人。趕在元宵節後的第一天,筆記型電腦大廠廣達與英業達選擇攜手一起 舉辦招工活動。

一旁的堂姊弟何小燕跟何杰正仔細讀著招工簡章,去年十二月,他們兩人回到重慶市後,就決心不回沿海打工,「家裡人說,這裡 現在很多工作機會,叫我們趕快回來……,」「以前(工作機會)是不可能有的……,」何小燕說。覺得這工作怎麼樣?「挺好,薪水跟沿海差不多,還有空 調……,」兩人決定明天就去應徵。

不只廣達、英業達,惠普(HP)找上富士康合作的筆記型電腦製造基地同樣落腳重慶,業界推估,這三大 NB業者在重慶合計至少需要八萬到十萬名員工。其中,光是富士康就達五萬人,「五萬的就業機會僅僅是指基層工人,其他圍繞這些人的吃、住、行、購等等,產 生的就業機會更多。」重慶西永微電園區管委會規畫處周黎明處長估計。

這不是特例。全球最大鞋類生產商寶成集團選在江西設廠,總投資金額近 一億美元;英特爾(Intel)去年十月也宣布對成都封測廠投資七千五百萬美元,這已是其第三次對成都封測廠進行增資……,而這些,還不包括去年中國官方 針對大西部開發所簽訂,投資總額達人民幣四千六百八十九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一千九百億元)的十八項重點工程,這個數字,足足是二○○○至二○○八年針對 西部的平均投資金額的二.四倍。

而且,內地不只工作機會多,連工資水準也與沿海拉近,東莞寬溢精機總經理廖富正指出,他工廠月平均工資人 民幣一千五百元,武漢給到一千二,「雖差三百,但離家近,物價也比較低,」而且,「企業付不起,當地政府還會補貼,找不到工人,當地政府也會幫你找人。」

一位在東莞的台商就開玩笑說,珠三角「不只缺工(諧音公),還缺母。」因為內地的工作機會變多了,連酒店小姐都不願到沿海討生活了。

數 字會說話。從地區分布來看,去年華東的農民工減少了八.九%;華南的減少幅度更大,達一二.三%;反觀過去乏人問津的大陸華中與西部地區,去年農民工數量 分別增加了三三.二%與三五.八%,這種消長,是三十年來首見。

二、中國的三農政策。「三農」是指農村、農業和農民,三農政策,就是要讓 農村富起來,讓農民與勞工的收入拉近。

從二○○四年至今,連續七年的大陸官方中央一號文件都涉及三農,方向都指向一處:統籌城鄉發展、工 業反哺農業與讓農民休養生息,總共帶給農民人民幣二千五百億元左右的優惠。

這讓去年中國農民的人年均純收入首次超過人民幣五千元,這個數 目,雖然比當個工人還是來得少,但相較八年前,卻已足足成長一倍。

此外,中國還允許大型國有企業從農民手中租賃土地,以提高生產率。這項 改革催生了一批新興的閑散農民,他們單靠出租土地的收入就足以維持生活。換句話說,中國政府讓願意種田的農民收入更高,就算不種田也有補助。

我 們在富士康普工招募處碰到來自江西樟樹,剛滿十九歲的裴延明,他說,「家鄉很多人,這幾年生活都改善了,務農至少已經比清潔摩天大樓窗戶賺得更多。」而 且,「種田更快能當個老總,」他說,江西已經有好多靠種田發大財的人。問他為何還要出來打工?他的回答是,「還年輕,總要出來看看,但幾年後就會回去,反 正,就算不種田都能活了。」

未來缺工會補足嗎?出生率下降,勞動力不足成常態

至於未來,中國的缺工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因 為:

一、人口結構改變。中國自一九七九年實施一胎化政策,過去十年,中國每年出生人口總量都落在一千六百萬人左右,比起二十年之前,足足 少了三分之一。

新增勞動力數量逐步下降,將導致缺工潮成為長期現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甚至預估,到二○一五年,中國適 齡工作人口將在達到顛峰之後開始回落,人口老齡化浪潮將提前到來。

二、中國致力服務業。去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訂出二 ○一○年中國經濟的基調,重點在「調結構、擴內需、防通脹」。置於首位的「調結構」,意思是調整中國經濟結構,由低毛利的加工製造業轉向高毛利的服務業 (編按:在中國稱第三產業),這意味著:未來,中國不僅要做製造業大國,也開始要做服務業大國,服務業將會是吸納就業市場的主力。

三、 新一代教育程度增加。第一代出來打工者賺了錢,供留在家鄉的妻小置產、做生意,還念了書,也讓農村地區的年輕一代有了不同的世界觀,到工廠當農民工,不再 是唯一的出路。

富士康商務長李金明即指出,在相對較好的條件下長大的年輕一代,養活自己或支撐家庭的壓力的確小得多。他表示,年輕一代或 許還是會到沿海打工,但「多數已不是為了養家活口,只是想到外頭看看不同的世界。」

過去十年,中國高等教育(含大學、碩士、博士)的畢業 人數足足增加四倍,「你說他們還會想到工廠去嗎?」李金明反問。的確,當珠三角大爆缺工潮的同時,我們在廣州市的南方人才交流中心見到了不同景象,這個專 門提供文員(辦公室人員)工作機會的人力招募站,擠得水洩不通,負責的經理告訴我們,「從過年後每天都是如此。」

中國打噴嚏,世界也感 冒,巴克萊資本中國研究主管彭文生指出,這一輪缺工潮,意味著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低廉出口商品的優勢將加速消失,勢必導致全球經濟結構重新調整。雖 然短期內,製造業還是會留在中國,但,這座世界廉價工廠的煙囪已經開始傾斜了。

世界工廠瓦解?廉價勞力不再,出口優勢漸失

路 透社指出:「缺工可能令廉價『中國製造』時代提早結束。」俄羅斯《導報》說:「勞動力價格上漲必然造成中國出口商品價格上漲,這將引發全球商品價格上 揚。」

「大量充足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很可能已經接近尾聲。」彭文生下了這個結論。

舉例來說,格蘭仕打算招聘一千二百五十名 員工,並開出月基本工資人民幣一千七百元的條件,若再乘上一.八(退休金、保險等四金的人事成本),將近新台幣一萬四千二百元,已逐步接近台灣用人成本; 況且,家電業在中國幾乎是毛利最低的行業(多只能維持一至二%的毛利率),尚且需要這樣的薪資才留住人,顯然,中國勞力成本越來越難吸引人了。

那 麼,下一個更為低廉的生產基地會在哪兒?以越南、柬埔寨為主的東南亞與印度,顯然是首選。

然而,越南、柬埔寨都曾經歷內戰,導致青壯年人 力出現斷層,如越南,人民的平均年齡僅二十六歲,而柬埔寨十五歲以下人口更占全國四○%以上。

另個更大的難題是,越、柬的基礎建設與中國 相較落後太多。柬埔寨最大的成衣工廠、台商崑洲實業總經理陳澤和指出,在柬埔寨,連染整都沒辦法做,「因為染整業需要豐沛的水源,而這個國家,竟然連一座 像樣的水庫都沒有。」

仁寶電腦財務副總呂清雄不諱言,仁寶越南廠雖會在第三季傳統旺季來臨前正式量產,但當地的供應鏈還不完備,初期只能 從事簡單的組裝工作。

而印度若要擔綱,問題也不小。一位在印度設廠的台商即指出,印度的階級制根深柢固,基層人才一輩子也不可能抬頭,連 帶導致努力的意願降低,「放眼全世界,真的找不到像中國便宜且素質又相對高的地方了。」

當中國不再廉價,似乎又還找不到下一個廉價工廠 時,未來的世界經濟面貌會是如何?對於仰賴中國甚深的台商又會造成什麼影響?

消費者的衝擊?終端產品勢必漲價,或調降規格

首 先,受缺工影響,在中國設有工廠的台商將面臨「有單出不了貨」窘境。豐證券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前三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廣達、仁寶與緯創)第一季的 出貨將因此減少,預估季減率將由原先的三%擴大至七%。

而且,就算本身不缺工,也得面臨缺料的問題,因為零組件廠缺工,會導致原料供應不 足。位於昆山的一家手機天線工廠,今年三月一日交的貨,竟是去年十二月底就接的單,而手上的訂單則已排到五月,公司高層主管私下透露,原本預計過年後要出 的韓系手機品牌訂單,預估最快要四月底才排得上。「訂單爆滿,卻無工可用,是現在所有零組件廠的難題,也是從沒碰過的。」

這將進一步波及 品牌大廠惠普(HP)、戴爾(Dell)、宏?硐P蘋果(Apple)等的營運。被視為蘋果年度主打的平板電腦產品iPad,已傳出下月初在美國上市的首 批出貨量,將從一百萬台狂降至三十萬台,研究機構Canaccord Adams分析師Peter Misek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出貨驟減是因為代工廠零件短缺等原因所造成。

其次,調高工資,已是各工廠解決缺工的基調,如此一來,遲早會 反映到終端產品的價格。一家供應蘋果iPhone手機零組件的台商即指出,三月一日起,公司已發出正式公告,對客戶新機種訂單的報價一律調高一○%。

呂 清雄說,如果成本上漲是普遍的問題,就有漲價的理由了。至於漲價的時機?瑞銀證券研究員顏子傑認為,以筆記型電腦為例,最可能發生在下半年新舊產品交替 時,代工廠商以加入新功能為由,乘機反映成本。

另一個可能性則是:售價不變,但降低規格與品質,「例如原本應該配兩 GB(gigabyte)記憶體,縮到只剩下一GB……,」顏子傑指出。「以前客戶是用五十倍放大鏡看(品質),現在是求有就好,標準至少降到原來的三分 之一。」一位電源供應商台商說。

中國改變了,如今,這座工廠的煙囪雖仍冒著濃煙,但它的燃料,已逐漸不再是廉價的勞動力。如同台灣八○年 代也曾經歷缺工問題,沒有廉價人力可用,廠商便要外移、轉型、升級,提升生產力,讓過去很容易發展的經營方式,變得複雜且更具挑戰性;最終,市場力量會帶 動它達到新的平衡。

當中國走過缺工的分水嶺,靠這座工廠生存的商人們,新一波的淘汰賽,才揭開序幕。

延伸閱讀: 中國缺工將是長期趨勢——缺工因素分析

導火線金融海嘯 2008年,2,000萬農民工因金融海嘯失業,去年下半年訂單回籠,工人卻沒回來。

近因1. 大西部開發 中國去年針對大西部開發簽訂總額近人民幣4,700億元的18項工程。

2. 三農政策去年農民人年均純收入首度超過人民幣5,000元,比8年前成長1倍。

遠憂1. 人口結構改變 一胎化政策讓中國過去10年每年新生人口都在1,600萬人左右,比20年前少了1/3。

2. 致力服務化 去年11月,中國訂出2010年經濟發展首重「調結構」,未來服務業是吸納就業人口的主力。

3. 新一代教育程度增加 2008年中國高等教育畢業生總數約260萬人,較1999年增加4倍。

資料來源:2008年《中國統計年鑑》、歷年《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教育統計網、各媒體

延伸閱讀:台廠提升福利、遷移廠區,因應缺工

鴻海 短期因應:今年春節期間,留下一半員工駐廠,春節加班費為平日工資3倍長期因應:1.於重慶、河北等內陸地區增設生產基地 2.研發無人實驗室、無人工廠

廣達短期因應:春節期間舉辦抽獎活動,加班員工另付加班費長期因應:前進內陸重慶新設生產基地

仁 寶短期因應:春節期間天天辦抽獎,最大獎為汽車,提供給春節加班員工長期因應:1.重啟越南設廠計畫 2.入股大陸職業學校,提早綁住人力及人才

緯 創短期因應:返鄉後的員工,若再帶人報到,則發給介紹獎金長期因應:往內陸移動,於泰州設新廠

英業達 短期因應:春節期間付給員工加班費長期因應:前進內陸重慶新設生產基地

和碩短期因應:春節期間加班員工薪水加倍 長期因應:改變產品組合,降低筆記型電腦產品比重以減低對勞動力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7

在墨西哥找嘸作業員、越南主管接連離職小氣日企兩招解決全球大缺工

2015-09-21  TCW

日本跨國公司在海外面臨招工不易、員工跳槽問題,過去以為什麼都不用做,新興國家人民就會來上班的日企,不得不正視「看不起」海外員工,所帶來的危機。

本田與富士重工業的工廠所在地,日本三重縣鈴鹿市和群馬縣太田市,是著名的汽車生產重鎮,二〇一五年初,出現了有趣的徵人啟事。

貼出招募訊息的是汽車大廠,職缺是作業員。在這個缺工嚴重的工業重鎮,出現徵人啟事並不稀奇。但有趣的是,招募對象竟然限定外國人,因為工作地點在墨西哥。

「可見日企在墨西哥面臨多 嚴重的缺工窘境。」長期在墨西哥協助日系企業營運的事業創新夥伴(Business Innovation Partners)社長茄子川仁說。

美國、加拿大簽訂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之後,墨西哥便成了「世界工廠」,除了產品出口到北美可享零關稅,最具魅力的莫過於當地龐大廉價勞力。墨西哥總人口數在今年已達一億二千萬人,並以每年平均一%的成長率穩定增加,尤其在瓜納華托州有一半人口為二十五歲以下,最不缺的就是年輕勞工。

低薪低晉升,搶人輸歐美在這樣的地區,為什麼傲視全球的日本企業會人手不足?

熟悉當地情勢的管理顧問說:「美國通用汽車等美商及德國福斯汽車等歐系企業,都不像日企這般嚴重缺工,很明顯的日企在人才大戰中搶輸了。」人才,很容易被挖角。例如「薪水給你一.五倍」、「你在這裡只是小職員,到我們公司可以當經理」……,歐美企業搶人時,出手不手軟,誘因也很直白。當然日企也會祭出不相上下的條件企圖留人,卻依然無法制止人才流失。

不只在墨西哥,缺工情況也出現在亞洲。場景換到越南北部,距離首都河內市三十分鐘車程的地方,有間日系企業從一九九〇年代就在此落腳。今年二月,該公司中階管理職員工一個接一個相繼離職。

「我下個月想離職。」面對員工的離職申請,日籍社長雖拚命慰留,卻徒勞無功。如果是資淺的基層員工,也許衝擊還不會這 大,但有些是年資十年以上的資深員工。

有些員工即使沒離職也魂不守舍。「向來勤勉的越南人,怎麼突然變了?」不久真相大白,是韓國三星在幕後操縱。

由於工資漲,三星逐漸將智慧型手機生產據點從中國栘往越南。二〇一四年三月,其越南子公司開始營運,在河內北邊設兩座工廠,總員工超過十萬人;更配合今年畢業潮,積極到大專院校招募菁英。據統計,二〇一三年到二〇一五年度畢業的優秀人才與工程師,已有近兩萬人去應徵。

在河內一帶,還有許多工業園區,日企如TOTO、佳能等也都聚集於此,日後這些企業要徵才,恐將深受影響。

日企在世界各地面臨缺工問題,追根究柢是搶人才時,輸給歐美跨國企業和一些新崛起的企業,至於背後真正原因,恐怕連經營者本身也不自知。

「少數日本企業仍然認為,可以低價雇用到墨西哥的優秀人才。」全球最大人力資源公司藝珂(Adecco)的墨西哥區經理雷亞爾一語道出關鍵。

說穿了,日系企業在墨西哥無法像其他外資企業一樣招募到足夠人才,最大原因就是「小氣」。《日經Business》採訪小組除了墨西哥,還採訪了越南、泰國、印尼和中國等十二個國家,結果所有基層作業員和技術員,都提出和雷亞爾一樣的意見。

例如,越南某位曾任職於日系企業擔任企畫的A先生,去年夏天轉職到美系企業。現在年收入超過十萬美元,之前在日企時只有三萬美元,約為現在的三分之一。

「日企太小看新興國家了,不只薪資,晉升制度也毫不用心。總以為『什麼都不用做,新興國家人民就會想到日系企業工作。』我們公司過去也是這種心態。」系統商Works Applications執行長牧野正幸說。

該公司從二 〇〇〇年起就積極朝新興國家市場發展,曾在二〇〇四年前進中國江蘇省拓展業務,卻因人力不足,不到兩年就撤出。回憶這段經驗,牧野:「當初設定低廉的薪資水準是最大錯誤。」

解方一:世界均一薪資制

記取前次教訓,該公司在二〇一〇年重新進駐中國上海,同時針對海外人才的進用制度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最明顯的就是,無論進軍哪國,都給予和日本國內一樣的薪資水準,每個新人年薪六百萬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萬元),即「世界均一薪資制」。

無論在中國或非洲,即使在生活水準較便宜的新興國家,很多社會新鮮人不用幾年就躋身年薪千萬日圓、兩千萬日圓之列。這項制度解決了人手不足的問題,也使該公司在海外市場得以快速發展。現在除了中國,該公司已在新加坡等五個國家設有據點。

根據獵人頭公司JAC經營企畫部研究員黑澤敏浩分析,日系企業在海外不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無論大小事都遵循日式管理作風。」「例如,所有剛畢業的新進員工都一視同仁,這會讓國外的優秀人才敬而遠之。」黑澤說。其他外資企業通常在聘雇時,就已分出菁英和一般職員,其職能訓練內容也大不相同,對於菁英會很快就交付重要工作,並賦予較大的權限。但是在日系企業,不僅薪資都一樣,差別也很難拉大。

教育訓練內容也是海外人才最不滿的項目之一。日企總是安排新進員工,在剛進公司的前幾年先到各部門實習,以訓練成通才型的人。結果導致抱怨連連,「想往經營管理職發展的人,被派去業務單位;想負責研發工作的人,被派去工廠生產線。再也沒有什麼比屈辱更讓人難以忍受。」黑澤說。

解方二:當地特有升官制

最早發現日式管理不合時宜、並成功在全世界七十個國家營運發展的是扣件大廠YKK。該公司的海外策略就是「充分授權」,因為唯有當地人最了解當地。在已故創辦人吉田忠雄的指導方針下,YKK所有海外分支機構都擁有獨自的營運體制。

例如,YKK中國投資公司就將職等分為十二級,讓一般職員每一年或兩年就有晉升機會。

反觀在日本總公司,通常要四到五年歷經「一般職員」、「組長」、「科長」,才能晉升到管理職的「課長」。乍看之下好像獨厚中國籍員工,其實和總公司每年都調薪相比,誰也沒佔便宜。YKK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寺田創說:「中國員工只要沒升官加薪就會離職。」尤其在沿海一帶缺工嚴重的地區,這樣獨特的人事制度才會應運而生。

進軍海外雇用人才之際,日系企業似乎還有許多誤判情勢的現象。是時候該認清現實、傾聽當地的心聲,才能弭除被優秀人才嫌棄的窘境。(Nikkei Business (c) 2015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海外日企3種誤判:

1、自以為受新興國家人民歡迎2、把日本的人事進用制度帶出國3、把日本企業文化(如聚餐續攤)帶出國資料來源:《日經Business》 譯:王麗華譯 張鳳 審稿 張務華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27

水泥工等作業員,日本事求人比率最高 建築業大缺工 無人機具代班!

 2015-12-28  TCW


一般工地,幾台機具就要幾人操作,建材多靠人力搬,這些景象,因建築業長年缺工,出現轉變,平板電腦、GPS、慼測器,讓機器不用人操控也會動。福岡縣山區某座水壩建築現場,幾台建機不停作業,推土機搬來水泥鋪在地面,壓路機接著駛過壓平。工法與其他水壩建築方武並無不同。唯一不同的是,這些建機的駕駛座上都沒有人。這是由技術人員透過平板電腦事先將作業指令寫入程武,讓建機自動運作。這是綜合建設公司鹿島所開發的新世代建設生產系統的一環,推土機是由小松集團協助開發。越來越多綜合建商投入無人化建機的研發,其主要原因是嚴重缺乏技術人員和作業員。由於三一一大地震災後重建工程、東京都心地區再開發工程增加,建築業陷入前所未有的缺工窘境。根據厚生勞動省統計,二0一五年十月水泥工等結構工程作業員的求人倍率達七.七九倍(編按:指每一百個求職者有七百七十九個就業機會),是所有職缺中比率最高的。而且是從二0一三年起便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建築業的勞動生產力(編按:在一定勞動時間內,平均一位勞動者的產能)一直末見改善。根據總務省等單位的資料顯示,從一九九四年至今二十年來,製造業的生產力提高了兩倍,但建築業卻不增反減。蓋水壩,無人系統操控建機開發出無人化系統的鹿島技術研究所首席調查員三浦悟帶著危機慼說:「建築業是『接單生產的勞力密集產業』一詞已過時,這思維必須改變。」鹿島所開發的無人建機,透過GPS和雷射掃描來蒐集所在位置和周遭環境的資料,利用內建武的控制電腦計算,依照設計,正確的將水泥鋪平。不過,效率卻是一大問題。例如,有些區塊已經由壓路機鋪平,這和旁邊尚未完成鋪設的區塊就會產生高低落差,建機如果想快速通過這兩區,機身就會傾斜,無法順利移動,相當耗費時間。相較之下,如果是經驗老到的技術員,會很熟練的操控方向盤以順利通過,而擁有這樣的操控技術,建機才能有效串的鋪水泥。三浦悟說:「和研發無人建機相比,熟練的操控是屬於不同層次的難題。」鹿島為了取得資深作業員的「神技」,蒐集他們在操控建機時的資料數據,輸入電腦程式中演算,以便讓自動駕駛程武學習。最先導入無人建機的福岡縣五山水壩建設現場,因此有效率又精準的完成了鋪水泥工程。水壩工程用了兩台無人建機。過去,幾台建機就需要幾位操控員:現在有了無人化系統,建機操作所需人力就可以減少。如果是工法複雜的部分,再由操控員實地駕駛操控,即可提升效率。鹿島計畫明年建設大分縣大分川水壩時,除了現有的推土機,也把搬運砂石的自動傾卸車和挖土機導入無人化系統。無人化系統,在建蓋水壩之外也頗有進展。蓋大樓,用機器人搬建材東京某超高大樓的施工現場,在高樓層區,有二口從未見過的機器正在運轉,它載著扁平的金屬箱子,滑順的在地上移動。這是建設公司大林組所開發的搬運機器人。蓋大樓時,經常要將建材從地面搬到高樓層施工區,如果是鋼筋等主要結構建材,通常會用大型吊車搬運,但內裝用的建材,則由工人以台車搬上臨時用電梯,分送到施工樓層。這時候,需要大量人力。如果用機器人搬運,只要工人按下指令鍵,它的手臂會自動伸到堆積建材的最底層,將建材搬到自己的台車上,然後前往搭乘臨時電梯,送到指定樓層。卸貨之後,還會自動搭電梯返回原來堆放建材的地點。這是因為地板上貼有磁浮軌道,機器人在上面會依指令運作。另外,也可以用遙控器,以手動方武操控機器人在原定路線以外的地方工作。大林組表示,利用電梯搬運建材的工作,有六成適合交給機器人,因此現場所需人力最多可能降王一半以下。經過多次測試,預計二0一六年一月正武導入超高樓層建築現場,將來還可能有多台機器人一起工作。相信不久後,人類與機器人在施工現場分工合作的場景,指日可待。(NikkeiBusiness(c)2015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191

擋住外籍白領來台 恐陷入缺工困局 攬才政策不敵民粹?勞動部臨時喊卡

2016-02-08  TCW

台灣攬才政策試圖仿效日、韓、星國,開放外籍白領、僑外生和資深外勞來台工作限制,卻卡在最後一關。但停得了法規修正,卻停不了台灣人才流失和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國家發展委員會曾推估,二○一六年起,台灣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十八萬人;此外,近十年平均每年流出約兩萬名白領技術人才;而在現行法規下,每年外籍白領人才在台人數則不到三萬人,僑外生在台念完書通過申請留下來工作的人,也僅七百人。

有鑑於此,勞動部擬放寬條件,參考新加坡、日本、韓國作法,改採評點制,延攬外籍人才來台工作,不料行政命令在最後一關,遭勞動部法規委員會以各界仍有歧異為由保留,等新國會凝聚共識再審。

勞動部新方案分別針對從事專門性、技術性工作的「外籍白領」、「僑外生」和「藍領外勞」做調整。過去,外籍白領來台薪資須至少有四七九七一元和兩年工作經驗,現將這兩項納入評點項目,和外語能力、學歷、專業能力等並列,六十分合格。僑外生則放寬既有評點制,合格分數從七十分下降到六十分。藍領外勞新增滿九年後,通過難度較高的評點制度,可申請長期留台。

這項一五年十二月經行政院會通過的攬才政策,會在最後一刻止步的原因,與部分民進黨和時代力量立委以及勞工團體反對有關,反對者擔心排擠掉本國人的機會,就業困難與起薪低的問題更嚴重。

「從歐美等先進國家經驗來看,既有工作不會被偷走,而是增加國家競爭力,整體工作機會是增加的。」「向前台灣」活動發起人朱平,長期倡議改革移民政策及法規,以外籍人才目前在台比率僅約千分之一左右來看,他不認為台灣年輕人的競爭力會因此下滑,建議勞動部可以每年視放寬標準後、對就業率的影響做調整。

「經過我們評點合格的人,會具有一定的水準,不會如外界想像的使整體勞動市場更低薪。」勞動部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副組長薛鑑忠說,光是外籍白領來台工作申請,合格為六十分,但申請者要具備華語以外的兩種語言能力,才能拿到十五分,門檻很高。

MGR經緯智庫總經理許書揚曾為文指出,新加坡政府主動向各國畢業生、職場精英獵才,並發放個人化就業准許證,讓外籍人士最長可停留半年,以便尋找當地就業機會。

當台灣年輕人到國外就業,並沒有遭到重重設限,我們又何必低估自我的競爭力,製造出高難度門檻?這將讓九年後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推入更深的缺工困局。

國外人才來台工作門檻很高—外籍人才來台工作辦法新舊制比較

舊制新制

外籍白領雇主須達一定資本額、營業額刪除

須有兩年工作經驗、

薪資至少達47971元改採評點制,把薪資、學歷、外語能力、專業能力等都納入,60分合格僑外生雇主須達一定資本額、營業額刪除評點配額制,一年最多2500人取消配額薪資納入評點項目,70分合格薪資改列加分項目,60分合格藍領外勞產業外勞工作滿12年要離境;看護工滿14年要離境年資滿9年,可透過嚴格評點制申請長期留台;留台5年,可申請永久居留或歸化

資料來源:勞動部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70

缺工+藏在家中的弱勢=星馬中港搶合作的社企 新加坡購併高手 讓26種弱勢者都有工作

2016-02-29  TCW

風味小吃,出自單手做菜的他

一盤盤新加坡道地小吃從Roger手上送出,食客在美食節目採訪後絡繹不絕。切菜、攪拌、擺盤、出菜,他的左手冒出青筋,右手卻只是低垂著,甚至沒放上砧板,靠著一支釘子固定食材,讓他一刀刀切。幾年前的他,在金融業穿著西裝上班,一場中風之後,右手再也不聽使喚。四十六歲的他想去銀行當清潔工。「我跟他說不行,你想個一星期,我讓你開自己的店。」廚尊創辦人許承俊回憶與Roger的相遇。單手做菜,讓Roger也有開店的希望。

這可能是世上最多功能的美食街了。

在新加坡的住宅區、菜市場的樓上,正中午走進五十多個養老院來的老人家。一家企業的員工扶他們入座,上菜、埋單都由企業包辦。桌上放的手工餅乾、咖啡、道地的南洋料理,由聾啞人士、遲緩兒、中風者當廚師料理,精神疾病患者則安靜的包裝餅乾。

隔壁桌是國際企業殼牌(Shell)二十餘位不同國籍員工,他們以用餐支持廚尊,並聽許承俊說每個廚師的故事,如同其他近二十家財星五百大企業、超過一百五十家企業。

一座美食街,把企業贊助、弱勢就業、老人陪伴糅合在一起,它被香港社企總會會長郁德芬稱為「世上最複雜的社企商業模式」,被韓國總理辦公室稱為能同時解決老年問題、弱勢培力、結構性失業的特別解方。

問題一:弱勢難走入社會結合缺工,他想:這能不能是好生意

如此多功的藥方,來自有五份工作的許承俊。他是廚尊創辦人、作家、上市公司董事、印度商管碩士學院客座教授、還是國際購併顧問。

三百多位身心障礙、遲緩兒、受暴男女、更生人,靠著他重新找到工作,「你看,中風的廚師教中風的學生,世界上還有哪個老師更懂他?」許承俊說,在這裡,中風的太空研究員、帕金森氏症的牙醫都重新站起,同時還有三萬八千個老年人得到陪伴。

別以為廚尊是慈善機構或政府組織,它是一家企業,二〇一五年拿下新加坡國家社會企業、最佳雇主,今年跨入香港,預計二〇一八年上市。

一個跨國公司顧問,卻整天沾滿油煙教人賣小吃,只因為他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力更生的機會,只是這個社會不會給。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新加坡街上看不見流浪漢、沒有身心障礙?」他對著台灣來的我們問。

一位遲緩兒的媽媽給了我們答案。原來,過去的新加坡社會太過強調發展、推崇菁英,社會上沒有留給弱勢立足之地。

「我生下兒子以後,二十幾年都待在家裡,」這位媽媽說,「走在路上人們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樣,我們自己都覺得尷尬。」

身心障礙者、老人、中風等社會弱勢,就這麼被放在家裡,成為家人的負擔,長期做志工的許承俊,發現他們其實非常渴望獨立。做為《富比世》全球前十名一年制MBA之一的SP Jain全球管理學院講師,並開設個人商業顧問公司的他,索性為弱勢者開課,沒想到少年監獄、公益團體等,都紛紛傳來邀請。

他也看見,新加坡長期菁英主義作祟,許多低門檻服務業工作長期缺工。一邊是結構性的失業、一邊是缺工,他盤算著,這缺口,能不能是個好生意?

「這些都是必須(needs),不只是單純想要(Wants),」這是他判斷投資的第一指標。對進行過十三起跨國企業購併、幫助企業在中國和印度市場拓展的他來說,缺工、弱勢,這些短期不能解決,卻在亞洲先進城市蔓延的問題,就等於市場。

突破點:從小吃文化切入讓企業付錢,補助多種障礙學員上課

下一個問題是,什麼是讓弱勢最好入手的工作?

對曾任餐飲協會執行董事的許承俊來說,幾乎全亞洲都有的小吃文化,是最好的答案。

算盤是這麼打的:有如一般美食廣場,但攤位由身心障凝者經營,每天四十到八十名長者的公益用餐是基本消費,費用多半由企業贊助。午餐時間之外,美食廣場變身為一般的小吃烹飪教室,也是弱勢培訓的地點。

收入包括企業贊助、個人消費,支出則投入老人供餐、弱勢培訓,上課的身心障礙者,都有最低工資可領。

培訓計畫共兩個月、四個階段:基本練習、技術、專業、管理。第一個階段包括了算數、與客人的應對等。三百多個學員約有二十六種狀況,從多次自殺、多重性格到漸凍症等,每一個人都要重新摸索,廚尊必須了解個別學員的獨特性,才能在未來媒合工作。

接下來的問題是,「他們為什麼要來上課?」長期被當作接受補助的對象,縱使內心想獨立,許多入學習動機卻不高,或實務上有困難。

「今天那個女生不見了,我們很擔心,」採訪當天,一位受到丈夫暴力毆打的外籍新娘沒有出現,許承俊一直掛在嘴邊。在廚尊,學員有太多理由造成缺席,包括生理丶心理甚至外力。

於是,他付錢讓學生來上課,讓他們感受到「有用」,辛苦能換來報酬,「這給他們尊嚴,也給自信。」他說。

二〇一〇年十月,廚尊開始第一家美食廣場,離辦公商業區不遠,吸引許多上班族來此用餐,並得到企業跟政府的注意。隔年,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對全國談話中,特地提到廚尊,「他是我公司最好的行銷主任!」許承俊笑說。

但精算如他,卻沒料到房租會是他最大的地雷。

廚尊的商業模式仰賴一層樓的完整空間,讓資源與技術互相流動,又必須靠近商業區,但這樣的要求,卻讓房租成為財務地雷。五年內搬了三次家,許承俊從貸款、抵押到媽媽的遺產都用上了。

爸爸是車掌、媽媽靠著裁縫衣物養家,許承俊到英國求學後,帶著爸媽的刻苦耐勞,從鋼鐵廠William Cook第一線員工開始做起,上進的他最後成了廠長,協助公司業績從三百萬英鎊成長至三千萬英鎊,順利IPO上市,一路併掉對手。

過了五十歲,兩個孩子都上了大學,他卻放下作家、獨立董事、商業顧問、MBA講師等身分,把眾多身心障礙者當作自己的責任。

「他媽媽其實有來過,」資深員工藝JudyAng說,「她問許先生,『這是不是你真心想做的?』許先生回答之後,她笑得好開心,要他放手做下去吧。」

「我爸媽從小就教我們,二十五歲之前從社會學習,二十五歲到五十歲,努力賺錢,五十歲之後,回饋。」許承俊說。回饋,說容易,做卻很難,他坦言創立廚尊後,內心糾結沒停過,「每一天都想放棄」。

美食街看似歡樂的場景,背後卻承受了生命的隕落或盛開。

問題二:重返社會的壓力一個女孩之死,讓無形成本浮上檯面

例如,曾經的失敗,走掉了一條命。她是個具有雙重人格的女生,二十芳齡,媽媽帶著她來到廚尊,順利完成訓練,許承俊也幫她找到適當工作,還給了她一張自己的名片,要她有問題隨時打給他。

數月後,他的手機響了,是工廠打來的。那天,女孩在下午三點半、媽媽在門口接她下班時,從辦公室一躍而下,落在媽媽眼前。手中握著許承俊的名片。

原來,生產線換了主管,透過監視器的影像才知道,主管對女孩又打又罵,已經超過她可忍受的程度。

「我疏忽了,一直想著學員,沒想過要確認他們共事的同事。」儘管他打造了可隨時調整高度的小吃攤設備,為聾啞人士重新設計咖啡機,還有全新打造的單手煮麵機,但一場悲劇,卻讓他做的一切都還顯不夠。

熟悉許承俊的台北大學公共行政系副教授蔡文賢觀察,除了熱情、專業,「要坐上他的位置,還要有真正發自內心的好心。」

以商業角度來看,廚尊不需要接受所有的學員,如同台灣大部分身心障礙者組織,都只處理單一障種,但這裡幾乎有求必應,衍生出許多成本。

「但現在已經不是可以放棄的事情了……,」曾有爸爸帶著女兒來找許承俊求救,女兒臉上沒有眉毛、睫毛,是她用刮刀刮自己的結果。另一位小兒麻痺患者來求助,許承俊要他握住湯匙證明能夠操作設備,才能接受申請,但患者的手就是握不起來,卻連續三天都來,突然,許承俊念頭一轉,把鐵湯匙弄彎,「掛」在患者的虎口上,也收了他入行。

「每個問題都有解方,」他開始轉變廚尊商業模式,試著擺脫房租的潛在風險。

購併經驗:子計畫引進多元收入陸續推二手書店、燕窩代工模式

他推出兩個子計畫,第一個是Mama Stall二手書店。針對需要父母陪伴、隨時有就醫需求的疾病患者,在醫院裡面設二手書攤,開發出智商七歲就能使用的收銀系統;特殊疾病患者也可安心上班,因醫院就在樓上。二手書店快速成長,今年要開設第三家,有二十幾個家庭候補上班。

另一個是廚尊燕窩計畫。專門照顧特殊疾病者的機構找上廚尊,許承俊找上了燕窩產業,讓只有手部能動的患者,能夠做燕窩的清理工作,雖然六個月才能做一公斤,是工廠的六分之一,但公益色彩還能為禮盒加分。

默默的,這些吃力不討好的摸索,為廚尊奠定競爭門檻,它成了亞洲唯一多種障礙者的訓練中心,不只是新加坡政府,馬來西亞、香港、中國都找上門。

「我們的營收數字沒有很驚人,」他解釋,「但是如果你計算我們創造的社會價值,是很令人驕傲的!」五年來,培訓畢業的學生三百四十個,若以每人月薪新幣一千元、工作五年計算,廚尊創造的社會價值達新幣二千零四十萬元(約合新台幣四億八千萬元)。再加上三百個家庭的轉變,與省下的照護成本,廚尊等於創造了一個沒有競爭者的市場。

現在的廚尊收入多元,包括:政府委辦的輔導就業課程、企業贊助、一般烹飪課、飲食販售等。它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受到關注,香港政府提供銅鑼灣的場地、資金,迎接它進駐。中國也有合作夥伴,邀請他在三個城市設點。

同時,廚尊今年跟新加坡的大學合作,開設小吃管理、美食街管理學程,企圖擴大營收與影響力。他訂下二〇一八年公開上市的計畫,「拿錢,然後幫他們找更多就業的可能!」

專家相對論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主任張英樹:小心外來資源影響經營方針為200餘位身心障礙者創造工作機會的張英樹認為,廚尊長期成長將有兩個關鍵,一是資源是否影響輔導就業方式,二是就業輔導與市場需求能否長期緊貼。他以台灣為例,除了勝利發展中心之外的許多公益組織,是抱著領取資源的心態輔導就業,不要求身心障礙者工作表現,甚至不付薪水。廚尊未來須提防外來資源對營運方向的影響。此外,廚尊大部分就業輔導集中在餐飲,雖能減少對各產業的摸索,但未來可能面對規模化的挑戰,如何察覺新的就業需求並緊跟趨勢,是另一個成長關鍵。

撰文者劉致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90

24年後,日本勞動人口缺11% 缺工得靠移民?他們聘機器人

2016-03-28  TCW

24年後,日本勞動人口缺11%譯。缺工得靠移民?他們聘機器人人力越來越少,恐拖累日本經濟成長,有人提議放寬移民規定,但治安隱憂難解,最可能解方是,用機器人填補勞力缺口。

二〇一五年底跨年夜,當德國科隆的市民聚集在中央車站和大教堂歡慶新年,卻遭到暴徒襲擊,多數嫌犯是來自中東或非洲的難民。光是去年,德國就接納了百萬名以上的難民,但這次暴動徹底改變了輿論風向,總理梅克爾的支持率更跌至谷底。

一九六〇年代以來,已開發國家把接受移民政策,定位成人口衰退問題的解方,專家指出,移民的確有效解決勞力不足,並擴大內需市場。但看看最早導入移民政策的歐洲現況,可發現政策並未經過充分討論,也並未凝聚社會共識。目前日本尚未有明確的移民政策,但在人口加速減少的壓力下,檢討移民政策勢在必行。到底要承受治安惡化和社會成本增加的風險,接納移民以維持經濟,還是放棄移民政策,成為「夕陽國家」?日本機器人專家提出了第三條路。

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到了二〇四〇年,日本總人口將從現在的約一億二千六百萬人,減少至一億零七百萬人;勞動力人口也將從七千六百八十萬人,減少至五千七百八十萬人,到時候如果要維持目前的生產力,必要就業人口會短缺約11%。但熟悉機器人產業的T0hmatSu創投公司顧問服務事業部主管瀨川友史卻指出:「11%左右的缺口,能靠機器人填補。」

無人駕駛的曳引機和插秧

機,由操控系統連結多台一起作業;多軸飛行器上的相機從空中確認土壤狀態,決定肥料的成分和使用量,農田中看不到人影......,這可能是二〇四〇年理所當然的田園景象。

農夫不下田,可望全自動化

現階段一級產業的人力已經不足,以農業來說,預估二〇四〇年勞動力將缺少二十萬人。

二〇一五年日本農業人口平均年齡為六十六.三歲,今後高齡化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就算導入機械化耕作,人類仰賴機器人的作業範圍將逐年擴大。

農機製造商久保田公司的研究開發本部長飯田聰說:「這不是問題。」他表示,到了二〇四〇年,農機會完全自動化,農民主要工作變成擬定銷售策略和分析資訊。果真如此的話,就能解決人手不足和高齡化的問題。

二〇一四年該公司即活用資通訊技術服務(ICT),開發出農業支援系統KUBOTA Smart Agri System,奠定農業全面自動化的基礎。

這並不表示人類完全不用接觸土壤,為了研究新栽培方法或改良品種,還是會保留部分的人工栽培。北海道大學農學部教授野口伸就說:「短短二十四年後,還不能期待農機可以自行發掘並修正農作問題。」即使如此,相關人士仍表示,大規模自動化可確實減少農業所需勞動力。飯田聰說:「法規制度才是問題。不過還有二十四年時間,將來的環境應該會允許農機讓農村自律運作。」只要農業順利自動化,就不須借助大量移民的力量。

工廠作業員,跟機器人共事

二級產業的作業比一級產業複雜,以製造業來說,日本企業的工廠大都已經自動化,接下來只能期待具備人類思考力和行動力的人型機器人問世。

「二一十四年內能否進化到這種程度還是未知數,我想二級產業的自動化方向,與其說取代人類,更可能是導入能和人類一起作業的『協力合作機器人』。」位於東京的機器人新創公司Life Robotics執行長尹祐根說。假設一條生產線需要兩名作業員,分別負責檢查和包裝,如果把包裝交給機器人負責,生產效率自然可以倍增。

但要達到這境界,必須先克服安全問題,預防人類因為和機器人接觸而受傷,該公司開發出揀選機器手臂「Co-RObot CoRo」,即使距離作業員只有六十公分,也無安全顧慮。尹祐根表示,該公司在機器手臂的「手肘」結構下工夫,縮小手臂的工作範圍,同時又經由獨家程武,實現不背叛人類直覺、不出意料之外的動作,讓在一旁的作業員可輕易預測危險性。

而將更複雜的製程如組裝等交給機器人的技術,也如火如茶開發中,機器人新創公司Squse正是領先者,該公司正在開發機器人用的「手指」。

Squse社長清水三希夫表示:「要讓機器人能和人類以同步調做組裝或包裝作業,就必須有可以拿各種工具的手指。」以便當工廠為例,盛飯、放菜等工作必須靠人工,目前大多雇用外籍勞工執行,清水三希夫認為,只要機器人的手指再進化,就能分辨不同軟硬度、不同大小的食材,在不破壞食材的狀態下盛進飯盒。

製造業勞動力到了二〇四〇年,預估將短缺九十七萬人,缺口遠超過農業。不過製造業用機器人的新創公司業者們認為,只要每位作業員都配有「協力合作機器人」屬下,就可以讓產業衝擊降王最低。

餐廳上菜,將不用請工讀生

三級產業的機械化,必須有社會共識才能推動。歐姆龍集團的智庫、Human Renaissance 研究所董事中間真一指出:「當年ATM和自動剪票機問世時,也被社會大眾批評『沒禮貌』。」未來能否出現機器人上菜餐廳、自動駕駛公車、機器人看護的照護設施,讓社會接受生活空間內的全新機械,必須花相當長時間。

正因如此,野口伸預測:「服務業的機器人,應該會從顧客看不到的地方開始普及。」位於奈良的機器人新創公司Activelink社長藤本弘道說:「如果高齡者和女性都擁有和二十多歲男性相同的『肌力』,就能解決服務現場人力不足的問題。」因此,該公司推出商用動力骨骼系統,只要穿戴在腰部,就能輕鬆搬運重物;現在還研發可單手搬運五十至七十公斤重物的動力骨骼系統,預計二〇二〇年代實用化。

醫療、福利事業的被照護者移動輔助,也遲早是機器人的天下.開發機器人及醫療用機器控制系統的Muscle公司,做出了照護機器人「Sasuke」,可協助被照護者從床上移動到輪椅上,看護只要幫忙蓋毯子即可。Muscle社長玉井博文表示,今後還將致力於開發處理臥床患者排泄物的機器人。

支援型機器人還有其他用

途,新創公司UniT'a社長土岐泰之說:「二一〇四〇年的托兒所,將出現機器人助理老師。

未來幼童到校時量體溫、記錄睡眠時間和用餐內容等工作,將由機器人代勞。」二一〇一五年該公司的托兒所用照顧機器人「Meebo」已正式亮相。

如果日本選擇機器人而非移民,來因應人口減少問題,未來,可能出現全新社會形態。

李貞慧 審稿.張務華博士

(Nikkei BusineSS(c)2016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