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談個股,維他奶國際(345)與電視廣播(511),防禦性股份,老品牌有溢價,但主業務缺乏增長動力,新業務有待時間發展才能成為盈利驅動器(profit driver)。這些股份此刻沒有買或賣的急切性;除非急需現金,否則繼續坐。
威靈控股(382)與德林國際(1126),小型工業股,兩者都是替人作嫁衣裳,在目前的大環境下難有大作為,要揾位沽出。同是工業股的精電(710),產品技術含量較高,理論上盈利能力較強,但需留意歐洲經濟及日圓去向對其業務的影響。
南京熊貓電子(553),買入時因為其正在轉型,新業務有值得市場憧憬(炒作)的概念。一年下來,這隻熊貓又多了一個A/H價差因素;如此一隻國人喜愛的熊貓,當然要繼續持有。
珠江船務(560),買入時因為其珠海概念,回頭看是失敗之選。正路是要沽出,不忍沽出也可寄望國企改革概念,終有一日炒到雞犬皆仙,炒埋珠船。講到失敗之選,講埋中國三江化工(2198),買入時因為bet on化工股復甦,不料隔離化工股升曬,此股升少跌多,證明揀股始終應該正視市場對某股的偏見,或許,管理層折讓應該被尊重。無論如何,此股要揾位沽出。
中國外運(598),買入時因為其持有的在A股上市的物流業務,很配合當時的物流概念。今天較少人談這概念,但內地物流行業發展仍屬朝陽,加上公司重組目標清晰,因此,當然要繼續持有。
復星國際(656),買入時因為認同其管理層的投資眼光,如過去兩年在歐美資產的投資上,Timing掌握很好。問題是,公司及管理層在資訊發放上透明度低,給估值造成折讓。這個問題未知在內地資金南下後,會否逐漸改變?此股可繼續坐,或揾位加碼。
CEC國際(759),買入時因為看好公司轉型成功,一路下來,管理層有眼光、有魄力,加上透明度高,我不會奇怪估值上會有溢價。未來看管理層如何處理工業分部去向,及公司如何完成轉型,屆時再評論此股的去留,此刻繼續坐。
相關舊文:周年回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