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富士康科技集團下屬鴻富錦精密工業(衡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幾名工人正在裝配樂視TV超級電視。 (東方IC/圖)
廣電總局的嚴厲監管,市場的各種猜測,再加上董事長賈躍亭的缺席,讓樂視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從版權到盒子,再到超級電視,樂視苦心搭建的生態系統,最終命懸政策管制,而不是消費者投票。
樂視網(股票代碼:300104)的牌照危機仍在持續發酵。
2014年8月26日,樂視網半年報披露,營收同比增長高達290%、凈利潤同比增長30%,但樂視網股價當天卻跌了近4%。前一天更慘,跌幅近5%。若按公司總股本8.41億股計算,複牌這兩天樂視網市值蒸發了約29億元。
投資者的恐慌始於8月20日,當天下午股市收市19分鐘後,騰訊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上午再次約談互聯網電視牌照方,通報整改效果,再次點名樂視TV違規。
廣電總局上一次約談互聯網電視牌照方是在7月中旬,要求互聯網電視所有內容都要由牌照方負責,終端產品必須報批才能推向市場,這被稱作互聯網電視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政策監管。彼時,消息發布,樂視網股價一度跌停,在兩個交易日市值蒸發68.6億元後,第三天(7月18日)宣布停牌。
此前以電視行業顛覆者形象出現的樂視,正面臨著越來越嚴格的政策監管的挑戰。更令人擔心的是,樂視電視盒子正在整改,而樂視超級電視會不會是下一個整改目標?
針對8月20日廣電總局約談的消息,8月21日,樂視臨時停牌。
21日上午,樂視控股公關部門從媒體人處獲知一封匿名電子郵件。一篇與郵件內容雷同、沒有署名的文章,也在網上傳播開來,其中提到“廣電總局關停樂視TV部分內容,樂視股票再跌停”。
8月22日,樂視針對匿名郵件發出聲明,表示這些信息和言論來自同一家做智能硬件的互聯網公司,是在惡意抹黑樂視,已將證據提交警方。究竟是何證據,樂視並未透露。
有網友在樂視TV微博的聲明後跟帖認為,指向的應該是同樣做電視盒子和智能電視的小米。小米科技公關總監劉飛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目前借小米來炒作的很多,小米不會抹黑任何企業,對此不想發表評論。
8月22日中午,一份更為勁爆的《樂視十問廣電總局》的文章在社交平臺上開始傳播。
當時,樂視網首席運營官劉弘剛剛接受完央視采訪,正準備出門前往廣電總局做情況說明。
“這真是高級黑啊!”樂視控股公關部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隨後的聲明中,樂視認為這是在“故意激化矛盾,挑撥公司與監管部門的關系”。
在整改期間公開挑釁監管部門,魚死網破以抗爭,確實有違常理,但坊間對此仍有以“自黑”博取同情的猜疑。
相比同樣被廣電總局點名的天貓盒子、小米盒子,樂視引起的關註特別多。這是因為,小米盒子以硬件為主,內容由合作的牌照方(也就是CNTV)提供;天貓盒子的側重點在電子商務,因此監管政策對樂視的影響最大,市場對樂視的關註也最多。
依托盒子和超級電視終端,捆綁樂視影視版權內容,樂視在行業首創“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生態模式,試圖依靠這4層架構形成閉環體系,達成內容資源、應用服務與用戶之間的無縫銜接,並最終通過廣告和付費收視實現收益。
不過,現在樂視在終端遇到了麻煩,將影響到其內容和服務。
在這樣的危急時刻,樂視董事長賈躍亭卻一直缺席。
自2014年6月起,他從香港赴美督戰海外布局和團隊組建,一度被懷疑是外逃以避免跟最近進行的一些腐敗官員案件有牽連。在8月26日的臨時股東大會上,有人問起在歐洲連線參會的賈躍亭何時歸來,樂視給出的答案是下個月(指9月)。此前,樂視高層給出的時間是7月底。
劉弘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些都是謠言,一定要追究法律責任。不管別人怎麽說,樂視有自己既定的計劃,不會因為外界的揣測,把規劃好的戰略步驟提前去透露。海外布局完成後,賈躍亭很快就會回來,到時候謠言不攻自破。
劉弘反複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樂視絕對不是要去對抗廣電總局,“如果政策沒有改變,我們會堅決擁護廣電總局的監管精神和各項要求;在業務走向正規、產品合規之後,我們會和其他行業參與者一起去呼籲,推動政策改變”。
但是眼下,政策風險成為懸在樂視頭上的一把利劍。
劉弘所說的政策,是2011年10月28日廣電總局頒發的《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
鏈接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五年來監管政策一覽
2009年8月11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要求廠商如果通過互聯網連接電視機或機頂盒等電子產品,向電視機終端用戶提供視聽節目服務,應當按照《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取得“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視聽節目集成運營服務”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2010年4月,廣電總局連續出臺《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管理規範》和《互聯網電視集成業務管理規範》兩項規定,這表明國內互聯網電視將采取“集成服務+內容服務”的雙牌照模式進行管理。
2010年5月,廣電總局向各地廣電局下發了《關於開辦網絡廣播電視臺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規定,申請設立網絡電視臺的主體必須為各地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在具備申請條件的基礎上由廣電總局審批。
2011年7月14日,廣電總局下發了《關於嚴禁通過互聯網經機頂盒向電視機終端提供視聽節目服務的通知》。通知要求視頻網站立即開展自查整改,自行關閉互聯網電視平臺,停止一切銷售、宣傳活動。
2011年10月28日,廣電總局下發《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的通知(業內稱“181號文”),明確規定互聯網電視集成機構所選擇合作的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只能唯一連接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終端產品不得有其他訪問互聯網的通道,不得與網絡運營企業的相關管理系統、數據庫進行連接,即不管是智能電視還是機頂盒等電視機附屬產品,若想接入互聯網電視,必須與牌照持有者合作。
2014年7月1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再次下發文件,要求部分OTT電視集成播控平臺取消集成平臺里直接提供的電視臺節目時移和回看功能。
2014年8月1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下發了《關於不得超範圍安裝互聯網電視客戶端軟件的通知》,要求各省局對轄區內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進行全面自查。通知明確規定,凡是未持有互聯網電視集成服務和互聯網電視內容許可的機構,一律不得推出、提供用於安裝在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的軟件客戶端;已經超範圍開展互聯網電視業務的,要立即整改。
(信息來源:南方周末實習生史額黎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014年7月4日,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羅建輝在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表示,互聯網電視集成業務牌照將不再發放。這意味著,以後所有網絡電視內容,都必須在7家擁有集成業務牌照的平臺播出。同時意味著,今後在樂視和用戶之間不再是無縫對接,而是多了一層——集成播控平臺。
不僅樂視,很多互聯網視頻公司都沒有拿到互聯網電視牌照,他們采取了與牌照方合作、入股的方式。
2012年7月,愛奇藝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旗下子公司央廣新媒體公司、江蘇電視臺共同成立了互聯網電視的運營合資公司——銀河互聯網電視有限公司。
2014年4月,阿里巴巴和華數傳媒達成戰略合作,同時,馬雲和史玉柱通過雲溪投資持有華數傳媒20%股權。2014年7月末,優酷土豆向國廣東方投資5000萬人民幣,持有其16.67%股權,國廣東方負責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絡臺的互聯網電視播控平臺運營。
相比前面三家,樂視網雖然最早在2012年初便開始與CNTV在內容分發和機頂盒方面達成合作,獲得合法身份開展互聯網電視機頂盒業務,但是雙方並未在資本層面結盟。而且,兩者合作並非親密無間,2014年CNTV旗下子公司未來電視私自將樂視的影視內容提供給小米盒子,被樂視訴諸公堂,未來電視也連帶被訴。
2013年,樂視網還與另外兩家牌照方——華數、中國國際廣電電臺合作。
小米公司在2012年11月14日發布小米盒子工程機測試,在11月22日晚間即宣告因系統維護暫停視頻服務,此後重出江湖相對謹慎。小米盒子目前只與CNTV一家牌照方合作,且內容也是從CNTV來,兩者關系更為密切。
騰訊也比較謹慎。2012年3月騰訊與中國網絡電視臺旗下子公司未來電視達成戰略合作,計劃推出電視QQ視頻聊天工具,將互聯網視頻引入未來電視,這種合作看起來也比較松散。2014年8月23日,騰訊視頻在TV客戶端上“非常抱歉的通知”,騰訊視頻將於本月27日關閉TV應用服務。用戶只能在手機和電腦使用騰訊視頻服務。
很多人猜測此舉與廣電總局的監管有關。截至發稿前,騰訊沒有就關閉TV服務的原因回應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請求。
2014年樂視網半年報中的重大風險提示寫到:相應部門出臺的針對網絡視頻行業的監管政策中限制性條款增加、鼓勵性條款減少,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公司業務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014年7月9日,廣電總局要求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大力開展TVOS1.0規模應用試驗,並要求有線網絡公司所采購或者研發和安裝的智能電視機頂盒等終端,不得安裝除此外的其他操作系統。
隨後,廣電總局分別約見7大點互聯電視集成播控平臺,就存在的問題和整頓方向及時間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是境外引進影視劇、微電影要求必須在一周內下線,內容無論是在老盒子還是新盒子,無論哪個版本都要維護和清理;終端內容不管來源是哪,都計入集成播控平臺管理,平臺上所有內容都由牌照方負責。二是推出不同版本EPG(電子節目菜單,是數字電視的操作平臺)必須向總局報備。三是未經批準的終端產品不允許推向市場。
此舉相當於暫時叫停了樂視盒子。2014年7月18日,樂視網發布澄清公告,正在與央視共同對合作的互聯網機頂盒存在的違規問題進行整改,樂視商城已經停止互聯網機頂盒銷售,雙方制定的整改方案已經完成,並正在上報監管部門。
事後,樂視TV高級副總裁彭鋼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盒子整改,差不多等於是從底層到前端全部推倒重來一遍,以適應集成播控平臺的界面。“我們的人現在還在加班加點,都在盡量趕時間。”8月25日,整改方案已上報廣電總局。
8月20日,騰訊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廣電總局約談七大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牌照方,重點指出一些互聯網科技公司推出的電視UI(指電視機頂盒內含用戶界面在內的操作系統)違規、違法,包括小米的MIUI和樂視的UI。
不過,截至8月27日,小米和樂視都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尚未接到監管部門對UI問題的通知。
劉弘認為,盒子在樂視網的業務比重已經比較小了,盒子單價低、銷量大,針對的是存量的電視用戶,電視則是針對未來的增量用戶,投資界關註的還是電視機業務。
樂視機頂盒自上市以來截至2014年6月30日累計銷量(含訂單)約為175萬臺,已確認收入的累計銷量約為163萬臺,對應金額約為4.3億元。而樂視超級電視自上市以來,截至這一日期的累計銷量(含訂單)約為90萬臺,已確認收入的累計銷量約為72萬臺,對應金額約為20.4億元。
相比之下,樂視超級電視的未來命運更讓樂視管理層擔憂。
“為什麽白天大家在手機、電腦上看的合理合法的內容,晚上回到家不能搬上電視看呢?”彭鋼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樂視在2014年上半年年報指出,樂視目前已成為唯一一家基於“一雲多屏”構架、實現全終端覆蓋的網絡視頻服務商。
在彭看來,大屏幕端是未來互聯網影響消費者生活的很好載體,而傳統電視因未能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斷流失用戶,基於這一市場空白和趨勢,樂視希望超級電視能夠帶來行業變化。
他的辦公室里擺了四臺互聯網電視,其中最大的一臺是70英寸的樂視超級電視,其余來自愛奇藝、小米等競爭對手。他喜歡在辦公室里對來訪的記者現場演示不同電視的差異。
他津津樂道的是,有別於電視臺純粹的推薦模式,樂視通過人工編輯把海量內容變成了八十多個頻道,包括戲曲、兒歌、動畫片、周星馳主演的所有電影,甚至還有用彭鋼自己的話說“很奇葩的抗日劇頻道”,他說他的嶽父可以一天看到晚,沒有廣告打擾,可以任意點播。
“憑什麽我們每年收費490元?我們真的做了很多努力。”他說。
彭鋼把2011年廣電總局出臺的《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比作是孫悟空的緊箍咒,當時各家互聯網視頻公司腦袋還沒長好,電視盒子量還很小,現在腦袋長大了。
劉弘認為,監管對樂視有一定影響,但在可控範圍內,讓樂視的很多超前、激進的創新,要稍微調整一下,“短期是按照廣電總局要求做、調整,長期看,我們認為技術發展會讓政策適應技術發展,這是不可改變的”。
彭鋼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騰訊幹脆關掉了TV頻道,“但是我們不可以”。樂視會繼續做盒子、做內容、做平臺、做應用。牌照是底線不能觸碰,在此基礎上圖謀差異化。
“至於超級電視,我們不能臆測未來政策會怎樣,但是我們做好了各種打算。”他說。
工信部互動媒體產業聯盟專家委員包冉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廣電總局這次監管是對181號文的落實執行,在依法行政方面沒有問題。監管對樂視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電視端,在PC和移動端沒有影響。
他認為樂視的前景沒那麽悲觀,“對樂視來說,電視端屏幕只是其多屏戰略的一塊。樂視在網站內容自制、大電影生產方面有豐富積累,即使最不理想的情況出現,總的品牌折價還是可以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