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企業家一個人英明神武的時代慢慢過去,80 後創業者更有分享精神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2/144647.html

2014 年以來,我見過數十位 80 後創業者,和其中的近十位深入交流過,有朋友問我,你覺得 80 後創業者有哪些特質?這些年我採訪的企業家,明顯可以分為兩個時代的人,一撥是 50 後、60 後,一撥是 70 後、80 後。

現今,80 後已經是創業的新生力量了,朝氣蓬勃,正在努力改寫中國的商業格局。他們是顛覆者,不過,50 後、60 後的企業家們,當年創業的時候何嘗不是顛覆者?雖然這兩代人做的事不相同,但都是代表著那一代人最具活力、勇氣的商業精英。

要說 80 後和他們的前輩之間的差異,我覺得在氣質上明顯表現出來的是,他們更具有分享精神。是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基本過去了,現在是依靠團隊開拓事業的創業時代。

自然,他們的前輩也有團隊,哪一代的企業家都是需要團隊來執行戰略、紮紮實實地建立起自己的商業世界。我採訪過的老一輩企業家也會強調團隊,但始終是和 80 後的創業團隊是有差異。前者是自上而下的,企業家是這個公司唯一的權威,比如我曾經採訪過的柳傳志、張近東、黃怒波等企業家,中國社會數千年父權文化在他們身上有明顯的體現。他是這個團隊的大家長,他幾乎沒有可與他平等對話的合夥人——即使是他的兄弟在公司中,也明顯地與他有著因權力帶來的等級差異。

我在採訪的時候明顯在一些細節上感受到。2013 年我在南京待了 20 多天,對蘇寧的高管層進行過全方位的採訪,他們對張近東永遠是非常的尊敬,張近東每天晚上 1 點才睡覺,第二天 6 點就起床開始工作了,他的高管們也始終和他保持步調一致,一年 360 天基本無休息。我四年前採訪黃怒波的時候,採訪公司的高管,一開始那位副總總是說一些套話,顧左右而言他,翻來覆去就是黃總多麼好,我急了,一拍桌子就對他說:某總,黃總告訴我,讓你講真實的故事。這下他才放鬆下來,擠了一些故事出來。

在 50 後、60 後的企業家那裡,你明顯感覺得到,企業家比起他的高管、他的員工更敢講,更真實、更鮮明。你也會發現,講到公司的發展,總是歸功於企業家一個人的英明神武。

但是,在 80 後那裡,稍微深入瞭解一下公司,你就會發現,公司能夠取得一點成就,與身為 CEO 的創始人本人能力緊密關聯,同時他的創業夥伴、這家公司的合夥人扮演的角色恰好彌補了 CEO 本人的短板。

因為這些地位更為平等的創業夥伴們,也會更為坦率地分享公司發展的故事,包括內部發生的衝突、矛盾。CEO 也不會諱言自己犯的錯誤,也會坦率談起其他合夥人對這家公司的貢獻。

我在《豌豆莢的秘密》一文裡,談到了豌豆莢三位合夥人之間出現過的矛盾,為著估值 10 億美元的豌豆莢賣還是不賣,1985 年出生的聯合創始人兼 CEO 王俊煜在沒有溝通的前提下公佈了不賣。這讓負責技術的聯合創始人馮鋒生氣,他覺得不溝通是不對的。王俊煜後來鄭重向馮鋒道歉,深入交流之後,豌豆莢的三位合夥人再次達成了一致,做一家獨立的公司。我怎麼知道這個故事的?另一個聯合創始人崔瑾給我講的。

就像王俊煜後來在發給我的微信裡所說:我覺得我們可以講一個更真實的故事,對自己的回憶也更珍貴一些。

豌豆莢不是個例。滴滴打車的創始人兼 CEO、1983 年出生的程維,直率地承認他創業的時候對技術一竅不通,也沒有任何熟知的工程師。滴滴打車的軟件一開始是外包給別人做的,據說是一家中專教軟件的老師帶著學生做的。這個技術短板直到他後來找到張博——滴滴打車聯合創始人兼技術負責人,才解決掉。張博也為這個外包而來的軟件擦了很久的屁股。張博也詳細談到當初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甚至你會在中層、基層員工那裡聽到真實的故事和看法。他們沒有那麼強烈的「為尊者諱」意識,而這種意識在 50 後、60 後的公司裡是常見的。

管中窺豹。這種明朗、自信、認為很多事情可以攤在陽光下談的氣質,從根子來說,是因為公司不是 CEO 一個人的公司,公司是你的、我的、他的公司。只有一個真正相信團隊精神、相信分享、相信共贏的創業團隊,才能造就這樣坦率、明朗的公司。

為何 80 後更相信分享?相信共贏?從外部原因來說,中國引進現代企業制度已經很多年,股權激勵經過這些年的資本市場教育,至少在關心創業的人這裡都普及得差不多了。當下的創業者想吸引人才放棄在大公司的優渥待遇,冒著風險加入一家創業公司,必須在長期激勵上給予足夠的吸引力。不同於過去創造財富的模式來自於佔有多少資源(例如礦產、地皮或者政府關係),當下創業者創造財富的源頭來自於知識型人才,優秀人才是稀缺資源,來自創業公司的機會那麼多,你不樂意分享自有別人樂意。

而這些創業者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豌豆莢創業不過 4 年,滴滴打車也不過 2 年,估值都是 10 億美元上下。像他們一樣年輕的公司,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裡,會達到前輩們可能花費 10 年才能達到的高度。變化劇烈的市場,機會稍縱即逝。簡單算算,從 2005 年之後,有多少波創業浪潮?視頻、微博、社交網站、LBS、團購、O2O、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有的創業公司默默無聞地消失了,有的創業公司爆紅也暴跌。市場並未給與這些創業者足夠的緩衝空間去學習成長,他們必須在短時間內抓住機會、站穩腳跟,他們必須有得力的夥伴快速捏合成精幹的團隊,彌補他們的短板。

不過,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我覺得,80 後創業者更具有分享精神,因為這是他們的本心,他們相信這個世界是能夠共贏的世界,而非零和遊戲。

畢竟,這些年輕創業者生長在最安穩的時代,物質豐裕,也沒有經過殘酷的政治鬥爭,他們內心安全感更足,對人性持有更積極的看法。他們也是看著安徒生童話、看著日本熱血漫畫、看著好萊塢電影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與世界的普遍價值觀更融合。而在學校裡接受的教育,也是去階級鬥爭、去政治化的,主張科學、主張理性,他們更相信世界有其通行的規律。如果說 60 後的企業家的公司治理帶有權謀學的氣息,在 80 後企業家這一帶,他們更相信管理是一門科學,而非是帝王心術,而非是權謀。

這樣成長起來的 80 後創業者,他們沒有前輩們那麼強烈的政治抱負、家國情懷,他們的驅動力更多來自於,踐行自己對這個世界本質的認知,實現自我價值。

我和王俊煜有一場對話,他說: 和上一代企業家相比,他們做事的專注和面臨競爭時的快速反應值得我學習,但是,可能我們這一代人相對更單純一點,負擔也會少一點,比如說我們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真的去打贏某場仗,也不是為了去成為一個什麼樣的霸主,我們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我們創造出來的產品、服務比別人要好,這樣才是我們給這個社會,給這個世界創造的新的價值。

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年輕的創業團隊,多為同事、同學結合起來的,因為對於年輕人來說,能夠在長期的穩定關係中深入瞭解、結成信任關係,那基本就是同事、同學。有的創業者甚至通過互聯網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進而成為創業夥伴。過去基於血緣、姻親建立起來的信任關係,漸漸被基於共同價值觀和理念而取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