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案例 估值10億美元,印度最大電商網站、亞馬遜印度死敵是如何成長的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2/144642.html
堅實的起步:快速實現收支平衡後進行融資
 
FlipKart公司兩位創始人Sachin Bansal和Binny Bansal都是印度IT類最高學府印度理工學院(IIT)畢業的高材生,在創業之前都在亞馬遜工作,對電商已經有了很多瞭解。
2007年,他們決定離職創業。當時他們的想法是做一個比價類的網站,但後來發現印度的電商並不發達,現有的一些網站體驗不好,所以決定改做電商網站,並且選擇了相對簡單的圖書品類作為切入。
 
但由於當時他們只是兩個人,在尋找合作夥伴的時候很難取得對方的信任,要說服對方總要費一些口舌。因此他們一切從簡,選擇了兩家圖書供應商、兩家物流合作夥伴,然後就發佈了網站。
 
和大多數印度互聯網創業者一樣,他們一開始並沒有獲得融資,完全是拿自己的錢在創業。因此他們的首要目標就是盡快收支平衡。好在Flipkart的用戶體驗不錯,在2008年3月,他們就實現了這一目標,並且招聘了兩位員工,供應商也增加到了6家。
 
在實現收支平衡後,Sachin Bansal和Binny Bansal開始接觸投資人。Sachin認為收支平衡後引入投資會更加容易,而且自己也能有更多話語權。
 
有意思的是,由於當時他們還沒有成立公司,因此第一次見投資人的時候對方問他們誰是CEO,他們都回答不上來。不過由於業務發展的不錯加上創始人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他們在2008年10月拿到了來自風險投資公司Accel的投資,並且正式註冊成立了公司——公司是註冊地點為新加坡,這也是大多數印度互聯網公司的特點。
 
在拿到第一輪融資時,Flipkart也只有20名員工,約20家供應商。但拿到融資後,Flipkart開始進入高速發展軌道。從業務上來說,品類擴張越來越快;從資本上來說,融資規模也越來越大。
 
2009年到2012年,擴張就是Flipkart的主題。2009年在德里開設了班加羅爾之外的第二個辦公室,供應商數量也增加到了50家。2010年,Flipkart進行了公司歷史上的第一次收購,收購了在線圖書愛好者網站WeRead。接下來兩年Flipkart增加了更多商品品類,也進行了更多的收購。
 
向中國學習:自建物流和支付體系
 
在成長和擴張的過程中,Flipkart借鑑了很多來自中國的經驗,Sachin也經常來中國和中國電商公司交流。
 
中國和印度的市場有太多相似之處:人口眾多、交通不發達、現代零售體系落後、缺乏可靠的物流系統以及極低的信用卡使用率。但是中國電商網站都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並且發展的非常好。
 
學習中國電商公司的經驗,Flipkart著手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體系,在大城市將送貨時間保證在了24小時以內,在二三線城市也能確保2-3天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由於印度政府對外資投資(Flipkart在成立公司和接受投資後已經成為有外資性質的公司)的限制以及自身物流體系的完善,Flipkart將物流體系剝離出了公司,單獨成立了eKart物流公司。今年2月,eKart公司也開始承接其他電商公司的物流和快遞業務。這和國內凡客和如風達的關係非常類似。
 
不過在支付業務方面,Flipkart旗下的PayZippy的發展並不太順利。國內最主流的第三方在線支付工具是支付寶,支付寶的崛起得益於淘寶。FlipKart和淘寶的很大不同是,Flipkart本來就接受貨到付款,在線支付只是一個選項;但淘寶的用戶一開始基本上都只能在線支付,所以迫切需要一款安全易用的在線支付工具。
 
現在Flipkart的用戶支付仍然大部分為貨到付款,整個印度市場也沒有特別主流的在線支付公司。
 
火拚亞馬遜:開放平台和瘋狂融資
 
到2012年下半年,Flipkart已經基本確立了印度最大電商公司的地位。於是這家公司也開始了在其他領域的探索,比如數字音樂。這其實和亞馬遜的發展類似,亞馬遜也是在實體業務做大之後進入了數字圖書、數字音樂和視頻領域。
 
不過可能由於市場環境不同,Flipkart在2012年推出的數字音樂服務Flyte僅運營了一年多就關閉了。Sachin在參加一次活動時表示,人們前往數字音樂頁面的流量是傳統CD的6倍,但數字音樂的收入只有傳統CD的三分之一,「用戶在告訴我們他們喜歡什麼」。他同時還表示,自己認為數字音樂在印度永遠不會流行,「如果只是暫時發展不起來但以後有空間的話,我們也不會關閉Flyte。」
 
當然,除了在其他領域的探索,Flipkart在電商領域仍然面臨眾多競爭對手,其中最大的競爭者為今年年初獲得eBay投資的電商平台Snapdeal。
 
Snapdeal成立於2010年,總部位於印度金融中心孟買,兩位創始人分別來自沃頓商學院和印度理工學院,同樣有很好的背景。一開始Snapdeal做的是偏實物團購的業務,在2011年9月正式轉型為電商平台。
 
在2013年之前,Flipkart和Snapdeal的商業模式和國內早期的京東、天貓類似,一個是自營電商,一個則是電商平台。就像京東後來也做了開放平台一樣,Flipkart在2003年4月正式發佈了自己的開放平台,並且僅向商家開放(即做的是天貓,而不是淘寶)。目前Flipkart平台上的商家數量超過3000家,但Snapdeal則有超過2萬個賣家。
 
不過Snapdeal並不是Flipkart最擔心的,2013年6月進入印度市場的亞馬遜才是Flipkart最大的競爭對手。由於印度政策原因,亞馬遜在印度做的也是電商平台而非直接銷售產品。
在今年7月29日Flipkart宣佈獲得10億美元融資後,亞馬遜在第二天就宣佈將在印度投入20億美元。亞馬遜CEO貝索斯更是在一則聲明中表示:「以現在的增速看,印度將成為我們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用時最短的國家。」
 
Flipkart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不過Flipkart也不必太過緊張。畢竟在過去一年裡,他們已經拿到了多輪巨額融資。從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Flipkart一共拿到了4輪融資(也可以說三輪),融資總額高達15.3億美元。投資者包括投資了阿里巴巴的老虎基金和投資了京東的DST。
 
在中國市場,阿里巴巴和京東在電商領域都強於亞馬遜,學習中國經驗的Flipkart能否在印度做到同樣的成績,仍然有待時間的檢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