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部分區域不良貸款驟升 山東省成“重災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064
繼一季度之後,全國不良貸款重災區已經開始從長三角、珠三角向中東部擴散,山東已經成為重災區。
今年上半年,局部地區不良貸款和不良率雙雙驟升。從目前已公布前6個月銀行業運行情況數據的省市的來看,廣東、山東等地不良率均突破1%,其中山東的不良貸款數據格外“突出”。
1至6月,山東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較年初大幅增加167.31億,不良貸款率大幅上升0.22%至1.57%,比廣東還高出0.21個百分點。
路透援引銀行業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勇稱:“總的來看,上半年不良貸款依然在慣性上漲,同時風險蔓延趨勢較為明顯,不良貸款重災區已開始從長三角、珠三角向中東部擴散,並且勢頭較為強勁。”
山東不良貸款飆升
山東銀監局本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末,該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815.37億元,比年初增加167.31億元;不良貸款率1.57%,比年初大幅上升0.22個百分點。
從縱向對比來看,山東省二季度不良貸款余額增幅達到25.8%,一季度為11.09%,增幅提高了近14個百分點;而橫向對比,作為不良貸款重災地區的代表省份,廣東銀行業金融機構今年上半年不良貸款率為1.36%,山東則高出廣東0.21個百分點。
王勇分析認為,山東不良貸款出現飆升,主要是受宏觀經濟形勢以及經濟發展調結構、轉方式影響。 根據近期的出口、消費、投資數據,山東經濟增速放緩的壓力較大。與此同時,今年以來,當地加大調結構步伐,改變以往高投入高產出的發展模式。這都是不良貸款形成的重要外部因素。
此外,對外擔保不審慎,眾多企業受牽連。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山東企業較為普遍地采取聯保貸款模式,涉及的行業遍布鋼貿、生物科技等多個領域。然而,一旦風險暴露,牽涉貸款總量大、企業面廣、不良貸款也會集中顯露。當地某商業銀行負責人稱,從去年開始,山東濱州、濟寧等多地爆發聯保風險,涉及銀行信貸資金上百億元。
值得關註的是,在不良貸款余額中,國有商業銀行占比較大。山東省銀行業一季度數據顯示,國有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46.32億元和13.20億元,分別占一季度新增不良貸款總額的64.6%和18.4%; 不良貸款率分別比年初上升0.12個百分點和0.02個百分點。
月初,《第一財經日報》曾報道濟南歷城城建有3507萬貸款本金違約,兵前夕搞得613萬元,可能是首次披露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銀行貸款違約,但貸款方齊魯銀行否認該筆貸款為地方融資平臺貸款。
全國不良貸款開始擡頭
不僅是山東,全國銀行的不良貸款均在上升。今年一季度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新增540億元至6461億元,創2008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違約規模連續第十個季度增長。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背後,越來越多的信貸違約開始湧現。
一季度末不良貸款占總貸款額比例為1.04%,首次突破1%,之前八個季度的不良率分別是:0.94%、0.94%、0.95%、0.95%、0.96%、0.96%、0.97%和1.00%,時間始自2012年1季度。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到,中國人民銀行在今年4月份的《2014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稱,在最糟的情況下,中國17家銀行的整體不良貸款率將上升400%,資本充足率可能從2013年底的11.98%下降到10.5%,這些銀行的資產占到中國銀行業的61%。
據上證報,監管層在內部會議上對目前銀行資產質量的判斷定性為,風險可控,但擴散趨勢較為明顯,在地區、行業、客戶多個維度均有體現。
在地區分布上,不良貸款上升的勢頭開始從長三角向其他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擴散。
在行業分布上,信貸風險開始從鋼貿、光伏、船舶等行業向上下遊行業和關聯產業鏈蔓延。同時,鋼貿行業的違規融資模式有被複制到銅、煤炭、鐵礦石、大豆(4651, 96.00, 2.11%)等商品貿易融資領域的跡象。
在客戶分布上,不僅中小企業風險上升,大型企業集團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和信用卡業務的風險暴露也在增多。另外,因企業互聯互保、擔保圈引發的風險傳染問題比較突出,部分地區信用環境有所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