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馬航事件對市場沖擊不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822
近期什麽事件能最撼動金融市場,讓投資者擔心?是俄羅斯與西方日漸升級的緊張關系?可能未必。
當上周美國對俄羅斯施加新一輪制裁、馬航MH17客機在烏克蘭東部被擊落時,全球股市大跌,不過隨後沒過幾天便收複失地。盡管美國國債和德國國債這樣傳統的避險資產的價格也在漲(收益率在下跌)但這其中也有歐洲經濟數據較弱的原因,即使是在俄羅斯,大幅拋售現象也相對較克制。
在烏克蘭緊張局勢升級,加沙地帶沖突持續不斷,伊拉克日漸陷入混亂深淵的背景下,市場這樣的“淡定”其實並不真的可靠。相反,這顯示了各國央行已經催眠了金融市場。
花旗銀行(Citigroup)首席全球政治分析師Tina Fordham表示,市場一反常態的無視所有這些事件,將它們地區化。但如果你所有數據放在一起,就能看出趨勢。
瑞銀(UBS)股票分析師Nick Nelson表示,市場缺少重大反應的一個原因是對政治事件風險會不會失去控制的定價很困難。除非結果明了,這樣分析師們才能計算出其對經濟的影響。
德意誌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Jim Reid在本周二的報告中寫到,“在我看來,市場認為眼下這些事件可能升級至令人不安程度的可能性不高,但真實的結果卻有可能不是這樣。這里就有一個投資的兩難困境。你是願意順著人潮站在最有可能的一邊,還是逆著人潮選擇可能性較低但影響卻更大的結果的那邊?”
另外一個解釋是,最近數周以來發生的事件還不能引起能源價格顯著上漲 - 這是地緣政治沖擊傳導至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一種重要途徑。
不過,多數分析師同意的一個最大原因是主要國家央行實行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導致市場波動性被壓制。摩根大通(JP Morgan)環球市場策略師Andrew Goldberg稱,央行的行為就像“一針巨大的麻醉劑,如果央行們沒有如此熱心的致力於為經濟恢複保駕護航,不顧冒著通脹的風險,所有這些地緣政治風險將攪動市場。”
俄羅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上周四美國新一輪制裁來臨時跳升,但依然低於今年3月高點9.77%,受制裁影響的公司債收益率也未能超過3月水平。今年3月正是俄羅斯合並克里米亞的時間。
不過俄羅斯確實出現了資本外逃的現象,根據俄央行的數據,今年前六個月投資者從俄羅斯撤走超過700億美元,超過了2013年全年流出數量,俄羅斯政府和公司發債數量也在下降。
Renaissance Capital首席經濟學家Charles Robertson表示,西方國家為制裁俄羅斯所做的努力被美聯儲的政策所蓋過。俄羅斯的借貸成本可能被拉高,但從歷史角度來看卻還是處在低位。
M&G公司債券經理人Claudia Calich表示,投資者認為目前情況處於控制之中。“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消息沒能在市場中激起激起回音,這種情況接下來也將延續,除非俄羅斯采取一些極端行動,比如開始中斷對歐洲的石油、天然氣出口,那時我們才能看到市場開始大規模拋售。”
本周二歐洲各國開始討論對俄更嚴厲的制裁,市場風險將升高。花旗銀行分析師Fordham表示,對普京周圍的個人制裁升級沒能在市場中激起反應,更不用說其中一些人還控制著該國能源生產,這很微妙,此前並沒有這樣的先例,可能會造成令人意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