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為什麼有可能打敗機構? DAVID自由之路
http://xueqiu.com/5819606767/30429617我第一次接觸股票,是在證券公司的散戶大廳裡,那個時候每到交易時間,大廳裡面就會擠滿人,大家都注視著翻動著的大屏幕,看自己股票的價格變化,而等所有股票翻完一次,至少需要5分鐘時間。買入或者賣出股票,都需要到櫃檯排隊,等排到自己的時候,交易價格早已經不是剛才大屏幕裡面看到的價格,而委託交易的櫃員,總是不耐煩的催促著散戶,就這個價格,要不要成交,通常散戶們只能接受這個價格,因為都想著盡快成交。另外,那個時候股票的交易成本也高的嚇人,印花稅千4,佣金千3,一買一賣,1.4%的金額就貢獻出去了。
那個年代沒有互聯網,當看到股票價格起伏波動時,我們不知道這代表這什麼,甚至連這支股票代碼後面是什麼公司,他們在做什麼,也都是一知半解,而唯一的信息來源,只有報紙、電視和廣播,所以那個年代是股評師的年代,散戶不聽消息、不聽股評,還能聽什麼呢?甚至連股票的K線圖,都需要散戶們拿筆自己畫出來。
當時的我特別羨慕坐在大戶室裡的人,覺得他們就是莊家,掌握雄厚的資金,擁有便利的炒股條件,就好像草原上的獅子,追捕著羊群一樣的散戶,而機構,那簡直就是上帝,他們是證券市場的主宰者,而散戶最好的命運,就是跟在獅子後面吃些殘羹,或者猜測上帝們的意圖。所以說,那個時代的散戶是完全的弱者。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散戶投資變的越來越方便,各家證券公司都提供免費的交易軟件,買賣股票也不需要去券商處填單子,在家裡就能夠很方便的瀏覽股市行情和買賣股票。另外,股票交易的印花稅和佣金也在不斷降低,散戶的交易成本僅相當於以前的十分之一。信息收集上,相比以前也方便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年報、季報可以隨意下載,交易軟件的F10功能鍵,也會將該股票對應的基本情況進行一個完整的介紹,例如財務指標、經營情況、股東變動等。
時代變遷下,莊家也不再如以前那樣威風凜凜,一個弱女子劉姝威,依靠自己的分析,將藍田股份拉下了馬,而德隆系三莊股「新疆屯河、湘火炬、合金投資」,在散戶的目送下,以優美的跳水姿勢,結束了股市中通過坐莊就能賺取暴利的時代。
到了今天,散戶的力量更加強大,投資論壇上的一篇深度分析的文章,可以讓一支股票連續跌停,市值蒸發幾十億,而一些優秀散戶投資者的年復合收益率,也大大超過了公募基金。
為什麼互聯網普及以後,散戶能打敗機構了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互聯網的普及大大弱化了散戶與機構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一個普通的散戶,可以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來輔助自己的分析,這樣機構利用信息不對稱來魚肉散戶的機會將大大減小。
其次,互聯網的普及大大方便了散戶之間的相互合作。例如雪球這樣的投資交流平台,有人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有人分析上市公司的行業前景,有人分析上市公司的橫向估值,還有人現場去上市公司調研,然後將結果與大家分享,由此產生的交流成果,甚至比很多投資機構分析師的報告更加專業和全面。
再次,由於互聯網的普及和IT技術的發展,使得散戶在行情的獲取及最終的交易上,相比機構不存在明顯的弱勢,由於投資品種越來越豐富,很多投資品種成交量較小,此時散戶資金量小,受投資品種流動性的限制也小,可以選擇的投資品種會更多,而大資金受制於投資品種的流動性,很難轉身,投資機會反而較少。
最後,機構容易受到外界力量的驅使,產生同向的非理性行為,就好比列隊過大橋的軍隊,由於士兵們的動作過於一致,結果產生了共振,導致大橋垮塌,證券市場上很多非理性的上漲和下跌,都是由於機構非理性的同向行為造成的,而聰明的散戶,可以很容易避開這樣的風險,還能從中獲利。
所以,聰明的散戶投資者,完全有力量戰勝機構投資者,互聯網時代的機構投資者,就像是身體龐大的恐龍,力量雖大,但行動遲緩,而聰明的散戶投資者,就像是身材短小的獵豹,力量雖小,但是行動敏捷迅速。做為散戶的獵豹相比做為機構的恐龍,完全可能追捕到更多的食物,甚至有時候恐龍還會成為獵豹的食物,例如散戶投資者利用機構的弱點和漏洞進行套利,從機構身上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