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深圳老闆血淚發帖自述:山寨手機行業年關難過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3058247/

 在全世界最大的手機製造基地深圳市,有數以百萬的人生存在這個電子產業鏈條之中,其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當屬「山寨手機」大軍。2011年末,山寨手機從業者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冷的一個冬天。

   「我叫劉鵬(化名),今年35歲,在深圳市開了家萬能電池廠,工廠最高峰時有四五十名工人,月收款可達百萬元以上。往年到了年底,電子業如火如 荼,今年卻是一片死寂,我之前做手機電池,現在只做些來料加工,一個只賺兩毛錢。今年華強北的手機廠倒閉了一大片,山寨手機快要壽終正寢了,我的廠每個月 都要虧損3萬~5萬元。」

  近日,一條名為「奄奄一息的深圳小企業主的自白」的帖子,成了天涯網友關注的焦點。發帖子的陳述者為深圳市某手機電池廠老闆,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採訪時,向我們揭開山寨手機業的面紗,將這個天堂地獄僅隔一線的創富江湖展現在我們眼前。

  行業窘境:老闆跑路

  2006年,劉鵬帶著2萬元來到深圳市,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華強北會讓他在幾年內,變成擁有近千萬資產的工廠主,但更沒讓他想到的是,今年這輪洗牌幾乎讓他走到傾家蕩產的邊緣。

  今年以來,深圳市公安機關對山寨行業進行了嚴厲的打擊,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蕭條狀態。

  雖然如此,但真正令劉鵬陷入困境的,並不是嚴打,而是大客戶「跑單」。「我有六個大客戶都走了,他們每個人至少投資了200萬元,現在不僅全部虧完了,外面還欠下很多錢。」劉鵬說。

   「來深圳市做山寨手機的,大多數是外地人,現在的情況是,一個山寨手機老闆跑單了,那麼他的下游就必須跑,因為下游還有下游,不跑的話,就會被 自已下游的供貨商『綁架』。這些廠子欠下那麼多錢,已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境地了,倒閉、跑單導致連鎖反應,大家都不可能再翻身了。」他說。

  微利求生:利潤減半

  劉鵬清楚地記得,2009年是他的生意做大的開端,當時他的廠每個月可以生產20萬隻電池,產值近200萬元。

  2011年成為山寨行業的一個分水嶺。在利潤最高峰時,每出售一部山寨機利潤可達400元~500元,而現在,每賣一部山寨機只賺5元錢,賣兩部手機還不夠在華強北買一份盒飯。

  「前幾年, 華強北的電子生意一年成交金額達到一兩千億元,現在少了一半以上。生意最火的時候,一平方米的櫃檯,其月租最貴達到30萬元,現在華強北到處都是租不出去的櫃檯。」劉鵬說。

  劉鵬的工人也見證了這一過程,過去點焊的工錢是一毛五分錢一隻,現在只有3分錢,包一個標(貼上廠家標識)過去1毛錢,現在變成5分錢了。

  儘管工人越來越熟練,動作越來越快,工資卻沒有增加。「以前一個月最多休兩天,晚上經常加班到十點,現在工人們像白領一樣按時上下班了。」他說。

  困局難解:債台高築

  2011年10月20日,劉鵬可能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工廠資金鏈斷裂難以為繼,他不得已以高利率獲得貸款50萬元。

  「月息10%,其中的5萬元作為利息當時就被扣了。11月20日,我還不出50萬元,經過中間人說情,放貸人又看了我的房子、車子,還有工廠的庫存,才答應再延期兩個月。」劉鵬說。

  雖然能緩兩個月,但是高利貸的月息卻增加到12%,11月20日他付6萬元月利息,12月20日還要再付6萬元,明年1月20日就要歸還全部本金50萬元。

  為了還賬,他沒有錢去採購原材料,原本打算年前上市的新產品也無法推出。一些追債的人粘上了他,以致連工廠的車間也不敢去了。

  發工資日、交房租日、信用卡還款日、房貸還款日、高利貸還款日,還有那些隨時隨地打進來的要債電話,像一座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具體還錢的日子都不敢細想,怕自己想不通做傻事。」劉鵬說。

  悲壯自白:繼續經營

  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人建議劉鵬向銀行貸款,有人建議他「走為上策」。

  「100萬元?我連100元都貸不出來。」劉鵬說,銀行是典型的嫌貧愛富,到了年底貸款只會越來越緊,就算再鬆,錢也到不了像他這樣的小企業主手上。

  劉鵬試了好幾種融資方案,但都行不通。在深圳市,滿大街都是小額信貸的廣告,這些貸款年利息不超過百分之十五,但最少要一個月才能辦理下來,而且最多只能借15萬元———「以我三個月的銀行流水賬來看,這點錢補信用卡的窟窿都不夠。」他說。

  有人建議他跑路,但倉庫裡還有四五百萬元的存貨,外加價值30多萬元的設備,「如果我真想跑,把它們變成現錢,估計100萬元都不一定拿得到。」他說。

   「我有一個做輔料的供應商,是個50多歲的老頭,最多時我欠過他5萬多元,但每次他來,我一說沒錢,他就笑呵呵地說,沒事沒事,你手頭松點我再 來。我跟他做了三四年生意,我沒錢時他也給我貨,現在只欠他3萬多元。過年過節時,他還來我家看我、送我禮物,他自己有三個孩子,根本沒掙到什麼錢,這麼 好的人,我能欠他的錢跑嗎?」劉鵬說。

  據劉鵬回憶,今年的生意之所以這麼難做,就在於所有人的手上,好像突然都沒錢了。「每人都十萬火急、火燒到眉毛了,好像今天不給錢,明天就要死了。」

  劉鵬也曾想過向妹妹和妹夫借錢,以維繫企業,但後來得知,夫妻二人勤儉省下的錢,都被用來購置第二套房產了,「他們都是工薪階層,害怕以後房價再漲,給孩子買不起房子。」劉鵬說。

  他也曾想找人合資入股,但一直沒有成功。「現在的人投資,錢一進來就想發財,但手機行業目前回報低、風險高,很多人都怕拿錢打了水漂,並且起碼要上百萬元。」

  2012年的春節,對於劉鵬來說,注定是個難熬的關口。他表示,自己手中的企業哪怕再小,也是自己拚搏出來的,就像是他最親愛的孩子,和生命一樣重要。徹底放手就將喪失一切,他會堅持到底。《每日經濟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6

台電三十三年員工的血淚控訴 揭開 台灣核電廠 不能說的8個祕密

2012-03-26  TWM



這是來自台灣核電廠內部員工的第一手爆料!

李桂林,一位台灣少數參與核一、核二建廠到正式運轉的台電元老級員工,在長達三十三年的工作生涯中,親眼目睹核電管理的種種謬誤,甚至自己都因長期暴露在輻射之下,而失去了健康。

對於李桂林的種種控訴,台電卻以全盤否認「職業傷害」的態度回應;或許,台電要防衛的不僅僅是個人賠償金的問題,而是背後攸關全民健康,更不可告人的核能安全祕密。

口述‧李桂林 整理‧張瀞文(編按:台灣核電的運作風險,在官方與民間各持己見的情況下,如今,終於有來自核電廠第一線工作員工的真實見證。溼冷的三月天,我們兩度拜訪李桂林位於新北市三芝山上的家中,聽他詳述在台電工作三十三年所見、所聞的怪狀。

二十七歲進入台電,直到六十歲退休,李桂林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在核電廠內「跑現場」,他首度透露了很多「台電不願公開的祕密」。或許,在我們每天使用廉價電力的同時,也該重新省思,我們要為後代的子孫留下怎樣的未來?以下是李桂林的第一手告白。)過去三十三年(一九七四到二○○七年),我一直在台電工作,尤其在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年,我親自參與了核一、核二兩座電廠、四部機組從建廠、裝機、測試、試運轉到正式運轉的過程,這在台灣核能界恐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核一因為是台灣第一座正式運作的核電廠,當時幾乎天天出問題,我因此每天接到檢修聯絡書,必須進到輻射劑量很高的地方進行維修。在一九七七到一九八四年,這二千五百多個日子裡,我幾乎天天「與核共舞」。

祕密一:防護衣只能防汙 無法防輻射核電廠因有輻射,外人很難一窺全貌,我則因為長期待在那裡,看到或是聽到不少外界從來都不知道的荒謬問題;同事之間彼此心照不宣,但卻不會公開談論,我想我應該讓大家知道,很多核電廠裡頭不為人知的祕密。

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核電廠內部的實際情形,很多人都以為穿上「防護衣」就可以防止輻射,今天我就告訴大家,「防護衣是防汙染,不是防輻射的」。

要防輻射有三原則,第一就是「屏蔽」──擋起來;第二個是距離──盡量遠一點;第三個是時間──盡量縮短時間。這就是防護的三大原則,而我們一般看到的黃色防護衣其實僅是綿織品,它的功用就是防汙染,真正要防輻射則需要鉛毯。

我在核電廠工作時,我與夥伴們也曾經像日本福島勇士一樣,先在外頭演練,再進到高輻射地區做短短幾分鐘的維修。我曾經穿過兩層防護衣,也有人曾經穿過三層,但是包括帽子、鞋子、衣服整套的防護設備,僅是防汙染、防粉塵,目的是讓你不要把輻射帶出來,並沒有防輻射的效果。

祕密二:員工維修時 反應爐竟不停機另外,我有多次進入運轉中的反應爐附近維修,其實運轉中的反應爐裡頭是又熱又有輻射,相當難受,甚至還有對人體傷害最大的中子。反應爐運轉中與不運轉,輻射的劑量差別超過百倍,所以照理說,如果有損壞,一定要停機才能維修。

但是當時我們內部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整個發電機發電的瓦數要降到標準的十分之一(發電機是六十三萬六千瓦要降到六萬千瓦),相當緊急時才會「停機」進去維修,因為若是停機十小時,台電一座機組損失就至少新台幣二千四百萬元,台電講求的是「運轉效益」,運轉是為了賺錢,大部分時間是不輕易停機維修的!

祕密三:找散工、遊民洗高汙染反應爐福島核災後,有人探討日本核電廠雇用臨時工,為反應爐進行停機檢修、清洗的問題,這種「核電廠吉普賽人」,台灣也存在過,這真的很可怕。

核電廠要進行一年一度的歲修或是添加原料時,要開蓋刷洗,裡頭很髒要清除,通常一次需要二、三十個人清洗,但是那裡輻射量很高,核電廠員工都沒人敢清洗,所以都是找外面的人來洗。

我記得,我在核一廠時,那一、兩年核一廠剛好正要進行大歲修,當時的兩位主管就到台北橋下去找散工、遊民,以高一點的價錢,用九人座的車把他們載到核電廠,讓他們清洗打開的反應爐,聽說很多人都被汙染得很厲害。

這些人沒有登記也沒有資料,你去查,他們(台電)絕對不會給你那些資料,他們甚至會跟你說「沒有這回事」,我們員工大家「心知肚明」,但都不敢公開談論。但是我是親眼目睹那些車子一輛輛載著外頭那些人來清洗,當天給現金,快下班時再把那些人載走。

一直到一九八○年我到了核二廠工作,都還持續聽說找零工、散工來清理核反應爐的事情,當時做出這樣提議的主管後來還高升,他們可以說是台灣「核電廠吉普賽人」的原創人!

不過後來訊息逐漸開放,核電廠也不敢再找臨時工來清洗,而改採發包方式處理。現在核電廠清潔都由民間的榮福公司來承包,據我所知,這些外包廠商找來的清洗工依然大多是無業、急需用錢,或是領有殘障手冊的弱勢族群。他們大都不知道核輻射的危險,而這些重大檢修、添料等開蓋後的清潔維修工作,核電廠的人是不做的。

祕密四:徒手撿輻射零件 釀血液病變雖然台電一直強調,核電廠輻射很小,但其實核電廠裡頭,包括水位儀器等,因為有輻射的水流過,或是輻射水的水蒸氣冒出來,所以會有很高的輻射值,這些儀器或是設備如果故障會開請修單,這些請修單分配到負責的單位,通常比較資深的股長自己都先把這樣的工作推出去,讓其他人去做。

有一次就曾經發生,有位反應器儀器股股長,當大家在維修時,有人不小心讓一個放射性很強的小切片彈出來掉在地上!當時大家都嚇得目瞪口呆,避之惟恐不及,但是這位股長竟然自告奮勇,沒有戴手套,光著手就把這高放射性物品撿了起來,還說「這有什麼好可怕?」當時他不以為意,以為沒事,但是幾年以後,他調到我的訓練中心當維護組長,有一天他跟我說,「他血小板從正常的二十幾萬降到十五萬以下,血液也出了問題!」之後這個人移民到美國,情況怎樣我也不知道了。

祕密五:零件損壞竟到光華商場買來換還有一次也很離譜,就是在核一廠的時候,有一次有個微動開關壞掉,一時之間找不到原廠的零件替換,所以有人就跑到光華商場買了一個同規格的東西裝上去。

其實這個零件是必須要向美國奇異原廠訂購的,但是核電廠人員為了求方便,並沒有按照標準程序去處理。

你知道到光華商場買與向原廠訂購有什麼不同?這就是品管、標準程序的問題,原廠在品管上都很嚴格。當初這些大廠會用這樣的零件,以及設計一定有道理,而更替不同的零件,短期或許可以替代,之後就會因為品質差異而產生誤差。

祕密六:核二曾發生大規模輻射水外洩核電廠其實陸續有大大小小公安事件,其中位於新北市石門的核一廠,在一九九一年二號機管路曾發生漏水而停機。核二廠則在九三年的大修作業嚴重違反工作規定,導致三名工作人員感染超量輻射。位於屏東恆春的核三廠,二○○一年也曾發生台灣核能史上「處熱待機狀態的一號機電力全失超過二小時」,依照核能事故分級,已經成為「無放射性物質外洩的第三類緊急事故」,堪稱台灣核電史上最嚴重的核安事故。

這些都是外界已經知道的,其實在核二廠開始運轉不久時,就曾經發生輻射水外洩事件。我記得當時是因為有名美國奇異來的工程師,檢查水閥後忘記把水閥關緊,等到下班大家都回家了,含有大量輻射的水沖開了閥門,水逐漸流出,後來漫了一地,甚至擴大到整個廠區。

由於大家都不知道,隔天一上班,大家踩到水後走來走去,將輻射水帶到各處,最後導致輻射水把廠區都汙染,這件事是發生在一九八○年核二廠啟用不久之後,由於當時還在戒嚴時期,外界並不知道這次的公安事件。

祕密七:燒低階核廢料 已將輻射擴散另外,核電廠常常要用到石綿、擦拭布及維修工具,這些東西本來是沒有輻射的,但是接觸汽機設備後,就會變成汙染物,加上員工穿的防護衣等,這些東西是耗材,也是所謂的低階核廢料,經年累月下來越來越多,占的空間越來越大。剛開始這些低階核廢料都是放到蘭嶼,後來蘭嶼放不下了,就將這些東西打碎、壓縮,放到台電減容中心處理。

北部的台電減容中心就在核二廠廠區靠近北方處,會有車子定時將低階核廢料從核電廠運載到那邊燒掉。我們都知道「物質不滅定律」,原本被輻射汙染的東西經過燃燒,還是會有輻射,甚至排出的煙一樣會有輻射。雖然台電透過過濾及稀釋兩種方式降低燃燒後煙霧的輻射量,但是經年累月的燃燒,釋出的輻射量也會慢慢累積,造成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

祕密八:核廢料無解 乾式儲存更可怕核電廠到底有沒有危險?我要說的是,如果按照很嚴謹的步驟及法規去運轉,其實運轉中的核電廠,大致上還算是安全的,但是問題在運轉之後所剩下的高階核能廢料,因為這些核廢料沒有辦法處理。

過去美國賣電廠給我們時,曾經簽契約,契約上有講,美國要幫我們處理核廢料,但是後來呢?美國賴帳,台電也曾經想把核廢料運到北韓或中國處理,但是現在國際公約規定核廢料不能境外處理,所以境外處理已經沒希望。我們的核廢料沒辦法運出去,也沒辦法自己處理。

至於現在台電說要做乾式貯存槽,其實美國已有在做,但由於還是有氧化現象,幾乎都是搞得一塌糊塗,所以乾式儲存美國都做不來,台灣怎麼有能力做?那都是騙人的,台灣如果真的要做,沒多久一定會出事情。

台灣是個沒有核能產業的國家,那些人(台電)還說絕對沒有問題,講那些話簡直是沒良心!

另外,大家可能都以為核電廠只要除役了就不會有輻射問題,其實那是大錯特錯。核電廠就算除役,還是要有人在裡面監督它運轉,繼續把它冷卻,天天監督輻射線和汙染,不僅外人不能進入,還必須有人二十四小時在裡面值班,監視這些核燃料棒。因此就算核電廠除役,那塊地方也已經不能做其他用途了,等於是廢掉了,幾乎就是那片土地從台灣地圖上消失一樣!

還有,不僅核廢料我們沒辦法處理,核四也應該馬上停掉。核四雖然是我們向奇異訂購的,但是反應爐卻是奇異向日本訂購的,但從福島核災之後我們可以看出,日本核能產業還是不夠成熟的,整個核四的系統整合成熟度也還不夠。台灣核能人才本來就相當稀少,甚至過去的清大核工系都改名字了,台灣幾乎沒有可以把核四反應爐和這些系統整合的技術與人才,核四如果貿然運轉,那才真的可能萬劫不復。

李桂林

出生:1946年

經歷:台電員工,曾參與核一、核二建廠到正式運轉學歷:台中私立光華補校結業

家庭:育有二子

台電:

反應爐穴清洗作業已改機械化作業針對台電前員工李桂林的指控,本刊向台電查證,該公司表示,核電廠防護衣只是最基本防輻配備,只要進入管制區就必須穿著。另外,核能電廠是在機組大修時,才清洗反應爐穴及爐蓋,且清洗之工人為電廠年度包商人員,並由廠內員工陪同監測監護與檢驗。前述清洗作業目前均已改為機械化清洗,不足部分才輔以人工清洗。

至於減容中心,台電表示,該中心完全符合原能會與環保署規定,並有完善的廢氣處理系統,營運以來並未發現輻射擴散。

另外,台電表示,李桂林於1977年10月核一廠裝填燃料後才開始接受職業輻射暴露,但在此半年之前即已經台北榮總診斷罹患「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症」,並不符職業病認定之暴露與疾病的時序要件。該案目前正由司法程序審理中,台電已依法提呈相關證據供法院審酌,並靜候司法裁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55

一個登陸20年台商血淚控訴

2012-6-4  TCW




這是二○一五年的中國。LED照明正一步步取代傳統照明,公家機關、新設企業在政府補貼下大量採用,這一年,市場產值近七百八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三千億元),較二○一○年成長二‧三倍,且持續高速增長。中國,是所有LED業者最垂涎的市場……。

在這美好願景裡,台商,會在哪裡?

深入中國LED產業第一線,一位在沿海投資逾二十年的業者,首度揭開中國美夢後的殘酷真相。「台灣(業者的好景)只剩下兩、三年了!」在他眼裡,中國不再是迦南美地。以下是他的血淚告白:

我在中國投資超過二十年了,政府關係一直是頭痛的問題。

中國政府採購肥滋滋?「你沒請吃飯、給回扣,很難拿到」

一開始我看上了廣東,用一平方米(人民幣)五十元的價格,跟當地政府買了五十畝,拿了國土證(相當於台灣土地所有權狀)。後來要去蓋廠的時候,卻發現,欸?我的土地上怎麼別人蓋起廠房了?這才知道對方是跟省級高層買地的,政府竟然一地二賣。

後來到現在這個地方,也是很多狀況。我們這裡,以前啊!海關關長、外匯局局長都被槍斃了。

我曾經因為急著讓貨品出關,就先跟海關口頭報備,再補報關單,後來就被檢舉走私。

外匯局也是一樣,我要從海外匯錢進來,他們要我們先匯到某一個單位,說是要把業績做給這家公司,因為對方是外匯局官員,我們就照著做了,後來這個官員出事被抓,就跳出來說我們不規範(不守規定),被罰了(人民幣)上千萬元,沒多久,外匯局長也被槍斃了。

後來,我們往外地擴張,搞得也不是很順利。

之前政府一直要我去「那邊」(編按:為保護該廠,此地點不公開)設廠,我看到山東省有「投資一台MOCVD(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系統)、補貼(人民幣)一千萬」的辦法,就跟書記講,沒想到他馬上答應,我才去設廠。

我們拿到一個當地路燈的標案,已經裝了四年,到現在一分錢都沒有收到。

很惡劣啊!真的是很惡劣!我們都有合同的,每次去問,對方就一直說:「我在申請啊!我在等啊!」你沒有整天在那邊請他吃飯、給回扣,不斷的拜託,很難拿到錢。但我哪裡有時間去跟他要啊?

人民幣三千萬耶!四年了,到現在一分錢也沒有。本來會計科目一直放在「應收帳款」上,現在可能要打成呆帳了,到期了。在中國做燈的沒一個賺錢的,政府這個也要吃、那個也要吃。後來我就改變做法,你錢不到,我不出貨,只能這樣。

再回頭說那設備補助款,到現在也只給了一半。

另外一個是,中國標案有很多「中間人」,包括我做一個小鎮的路燈標案,中間人都能被抓走。這案子我堅持只做產品供應商,不負責裝設,也不收節電費(編按:因使用LED而省下的電費),所以政府就找了一個中間人,金額也不多啦,就(人民幣)一千多萬。沒想到,他後來因為利益分不均,被抓起來了。這個,笑話!好多笑話(語氣無奈)……。

剛剛說這些都是小地方政府,一般來說,中國對國際照明大品牌比較有規範,但回扣難免。上次不是西門子賄賂嗎?(編按:西門子在多國行賄,遭美國處十六億五千萬美元罰鍰)這是很為難的,大公司你不做這個,根本不要談生意!

溫家寶自己都講啊!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腐敗,不做政治改革,這個問題永遠也不會解決。

兩岸攜手共創美好未來?「它有大量補貼,我們補貼就很少」

兩岸業者同在中國市場競爭,我們(台商)的補貼就很少,你拿補貼不是開玩笑的,至少要分給中間人一半,不然他怎麼會跟你弄?可是我們上市公司這樣很難作帳,所以更不容易申請。

我告訴你,再下去,台灣所有的晶片廠都會完蛋,三年就完蛋!

三安(中國最指標的LED公司)這些中國大廠,現在賣出來的價錢比你台灣便宜一半,因為它們有很大的補貼,可以不那麼計較獲利。這個很不公平,但你沒辦法,中國就是要建立這個產業,補貼本身就很多歧視性。

它(中商)有大量的補貼、又有大量的出路。你看三安,幾乎全部補貼,等於不要花錢就能買到設備,另外又把路燈這些項目,例如蕪湖那邊一次就給它(人民幣)五億元的訂單,一次的路燈就是五個億。而且它不只這五億啊!它在泉州也有廠,蕪湖、天津也有廠,都拿到補貼。三安拿到錢了,他們是大陸人,它拿到錢了。

不只是這樣,中國業者用最高的代價、給天價(編按:在台廠年領新台幣一百萬元,到中商年領人民幣一百萬元,約四‧七倍),挖走了很多台廠幹部,晶電、璨圓啊!都是。很難避免,因為中商的工廠就在旁邊,他說,「你的人自己要過來的!」

所以晶電在那邊講說,要阻止大陸廠商來我們這邊挖人,不可能的!你只能說我來這裡,反而挖你的人,你絕對不能再只是防範、一定要攻擊。

中國公司把晶電的人整批挖過來,你說技術提升的速度快不快?當然快!而且台商有專利的限制,大陸什麼都敢,所以台商只能在背光源琢磨,因為背光源要更換一個supplier(供應商)比較困難,但這市場卻嚴重供過於求。

LED商機遍地開花?「台灣人只會被利用,新台流變多」

目前中國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程度,技術取得也不是很困難。晶電過去還有技術提升的空間,但現在差不多到了極限(已足夠一般照明與背光使用)。

LED這幾年,出現好多「新台流」。這些人多半之前是小燈廠的主管,後來公司沒做起來就自立門戶。很多深圳、廣東的項目(標案)就弄弄弄,做中間人,很可憐。他們介紹一個項目,不是做成以後抽佣金,而是不管你有沒有做成,都要抽取固定的顧問費,且都是政府的項目,等於變成政府的報馬仔。

他們在前東家接觸到LED項目,以為商機很大,天天有換燈的項目,動不動就是幾億,實際上又不是;你要當中間人,跟政府代表接洽也是要請人家吃飯的,那些人吃起飯來,山珍海味,什麼都敢要的,幾年下來積蓄都搞光了。但這塊還是很吸引人,很多(台灣)報馬仔在運作。這種人要碰的話,天天都有。

也有不少台灣人幫地方政府招商,我才知道,原來「招商」也有搞頭、有業績的,你招一個多少,投資多少金額,他可分成的,政府會給他獎勵,有規範的,可當生意做。不過現在中央政府也在整頓這塊。

換燈、招商是很大的肥肉,但台灣人能扮演的角色很有限,只會被利用,他們(中國)會相信台灣人嗎?不會啊!也怕台灣人捅他。最後很多變成台灣人不像台灣人,中國人不像中國人。

這些人也回不了台灣,找不到事做,很多也已在這落地生根。台灣人好苦,有政治作用時說你是同胞;有經濟利益時說你是台胞,什麼都不是,裡外不是人。好悲哀的!

未來的路怎麼走?「台灣的LED優勢只剩兩、三年」

我現在很後悔啦!唉!進到LED。原本是想,LED一定會取代所有的燈,與其這樣子,不做,也是死,做,可能還有點希望。

LED最終贏家還是中國,它整個產業鏈這樣拉拔起來,(售價)可比韓國還便宜,且本身就有這麼大的市場,不管它怎麼爛,你也不得不加入運作。

台灣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都是專業經理人,沒有企業家精神,反正我打工的,沒股份的,很多台商領導層,都是很好的職業經理人,但是在一個很激烈的環境下,怎麼去比?你要更靈活,更有冒險的精神!

我看台灣的優勢大概只剩下兩、三年了,LED這個產業太大,表面上很吸引人,就像以前的網(路)股一樣,二○○○年時一下子遍地開花、百家爭鳴,到處都在搞網股,一下子突然崩潰,你看現在剩下幾個?是不是?

LED現在就有這個味道,兩、三年後只剩下幾家大的。(中國)官方預估,LED三家晶片廠、十家燈具廠已夠了,可能就占了八成的市場份額。

所以台灣你將來就是度假嘛!給中國大陸作度假啊!旅遊啊!也只能這樣,很多大陸高層告訴我,「我在台灣看到中國文化,因為台灣人有禮貌、有教養。」

可是對我們搞製造、搞產業的,孤軍奮戰,你看韓國政府全力、無條件、無限制的支持發展LED,業者也是又打品牌,又是全產業鏈;台灣說真的,你做產業的這些也沒出息,都是代工性質。再下去,會弄到整個產業一點價值都沒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7

菜鳥飯碗不保 二十年資歷月薪只剩三萬 證所稅衝擊 營業員悲訴血淚心聲

2012-11-05  TWM
 
 

 

證所稅正式定案後,台股至今出現千億量能僅五個交易日,顯見台股失溫已成常態。在證交所都無法正常營利、券商傳出裁員潮的慘澹環境下,政府難道還要無所作為,將一切推諉於國際景氣不佳嗎?

撰文‧葉揚甲

「前幾天,我一如往常來到辦公室,發現隔壁那個還來不及熟悉的年輕同仁的辦公桌,早已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其實我一點都不訝異,因為類似的狀況在金融海嘯後已不知凡幾。現在空在旁邊的已經有四張桌椅,年底前恐怕還有人會撐不下去。」說這話的是一位擁有證券經紀資歷逾十年的營業員鄭煜暉。

「不只菜鳥要熬出頭的機率微乎其微,連年資三到四年的營業員,遇到這波長期低量,都只能領底薪二十三K(二萬三千元)。」鄭煜暉苦笑說,自己每個月的績效獎金,在證所稅三讀過後,也至少差了一半以上。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下半年某個成交量僅四百多億元的交易日,那天他只接到一張三百萬元的單;正在苦惱業績如此低落,沒想到收盤後一結算,竟然高居當天該分公司的業績排行榜第一名,這種業績在成交量好時,連前十名都排不進去。

大戶觀望 下單金額也縮水然而,鄭煜暉的公司是台灣前十大券商,所屬的營業據點總共有二十多位營業員,而且鄰近台北市內湖區美麗華百樂園,並非窮鄉僻壤。

依鄭煜暉的觀察,過去交易態度積極、動輒下單千萬元的大戶,現在幾乎都是看得多、做得少,可能一個禮拜才會做一次交易。但在好不容易等到大戶的委託單時,卻又發現大戶下單的金額明顯縮水,從原來千萬元的頻繁進出,變成現在百萬元的謹慎操作,甚至有不少大戶直接就在市場上銷聲匿跡。對於靠手續費為生的營業員來說,如此煎熬的日子已好一陣子了。

一九九○年入行至今,年資已逾二十年的福邦證券營業員王瑞錩感受更深,「今年三月前都還能領得到月薪八、九萬元,但九月卻只剩三萬元,而且勢必還會往下縮減。」二十多年的耕耘,似乎真的要被政府自以為是的公平正義毀於一旦。

王瑞錩的營業員朋友更慘,這陣子薪資縮水的程度,已經讓他負擔不起房貸,只好被迫在房屋被法拍前先行求售。原本能夠按部就班的人生理財計畫,就這樣被「好心」的政府給輕易打亂。

「證所稅議題持續發燒的同時,已經超過十個同仁被資遣了。」一位不願具名的營業員指出,對於專營經紀業務的券商而言,證所稅的殺傷力最強,辦公室雖然多達一百多位營業員,但悲哀的是,真正有事情做的寥寥可數。

「如果不自己進場灌績效,每個月就只剩一萬八七八○元的最低工資。」如果是剛加入證券業的年輕同仁,這種薪資,剛好打平台北市的房租與拮据的生活所需,「在證所稅的影響下,一定還會有更多人被資遣。」迫於低薪的無奈,這位營業員還聽說,很多同仁在兩點收盤後,都不像從前去享用一頓中午沒時間吃的午餐,反而是積極地爭取兼差或打零工的機會。「說實在的,衷心呼籲政府研擬一套讓這些每個月只領得到最低薪資的年輕人,還能對證券業未來抱持希望的計畫。」大勢所逼之下,其實券商的核心單位,像承銷部、研究部及自營部的人事凍結消息,今年以來亦未曾停歇過。

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表示,大概在兩個多月前,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證所稅制度後,不少重量級的客戶皆選擇在此紛擾之際,將全權委託操作的資金一舉抽離,讓全委代操的金額規模瞬間縮減兩成,影響甚巨(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本國自然人委任全體投顧的總契約金額,三月至九月縮減超過四億元,為原來規模的九.七%)。

由此可見,證所稅間接影響所及的,不只局限於第一線的證券經紀人員。

主力轉往香港 成交量更低更糟的是,資金撤出後,就沒有回流的跡象,好似對台灣的未來有股莫名的絕望感。當《今周刊》提及人事問題,劉坤錫只簡短答道:「擴編是不大可能,能夠度過就不錯了。」一語道盡當前券商所處的艱困環境與無奈心情。

底薪領不下去的營業員,選擇離開;經營難有起色的券商,選擇被併。券商合併的案例,在證所稅宣布復徵後,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例如,永豐金證券併太平洋證券、鼎富證券主動求售於元大寶來證券、宏遠證券甚至出售信義大樓總部,只求被證所稅造成的災難滅頂前,還可抓住一片浮木。

不論這些券商是主動求售,還是被迫接受,都很明白直指著同一禍首,就是政府在景氣低迷不振時,仍執意推出無疑是對券商再補一槍的證所稅。

政府對資本市場不甚友善的態度,外資不會想來,內資則拚命想外逃。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說道,資金在自由經濟體系間的流動是無法控管的,特別是即將被證所稅桎梏的台灣,在國際間將不再有足夠的誘因吸引「聰明錢」進駐停泊。

過去在股市呼風喚雨,重要性不亞於法人的主力作手,也都積極尋求海外的投資管道,據傳,香港是這些主力所嚮往的新戰場。鄭煜暉想起有一位大戶向他提到,想要將資金從台灣撤到香港,「直接在香港開國際性戶頭,不僅免付複委託的手續費,更不用繳台灣的證所稅。」由此可見,成交量的萎縮恐怕並非金管會所言,一切都只是「全球經濟未見明顯復甦導致」這麼單純的原因。政府對於實施證所稅的態度,愈是堅決不肯退讓,一般股民對於台股的未來,就愈感到無奈黯然。

「沒有量,就沒有價。」黎方國直言,在三月證所稅議題拋出後,讓台股高周轉率的特色發生質變,對比韓國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周轉率,台股明顯遜色。一旦證所稅正式在明年上路,預期台股周轉速度會持續失速,這絕非自詡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台灣,所能忽視的重要警訊。

額外業務增 達不到就被裁此時此刻,主政者是否應該站在人民的角度,將當前的局勢納入,重新評估,究竟證所稅復徵追求的「公平正義」,是不是仍遠大於已經造成的、或者未來可能受到波及的個人及產業傷害。

最後,姑且不論原因,只要台股低量的現象無法改善,就勢必有更多的第一線經紀從業人員迫於無奈而離開。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對台股當前的窒息量同樣備感憂心,他坦言,這種量能,市場大概有一半的營業員都只能領底薪。有些逼得緊的券商,營業員為求生計,甚至不惜自己下單灌業績,還有的乾脆在下班後另覓打工機會,但這絕非長久之計。

聽到這種狀況,不禁讓鄭煜暉回想起剛入行時,恰好是網路泡沫後結束沒多久,那時台股單日成交量最低僅二百多億元,只有目前的一半,但鄭煜暉竟認為現在的情況比那時還差。「當年網路股的高股價,很明顯是空中樓閣,隨時崩塌沒人會懷疑;現在台灣卻是實質經濟全面陷入無解,高科技做不贏韓國,低成本又做輸中國。有人說這次會重蹈一九二九年大蕭條,單論台灣,我覺得很有可能。」見過台股大風大浪的王瑞錩更直言,「這不是大環境的蕭條,這是一個產業將被消滅。」而消滅的動作正在持續進行,鄭煜暉舉例,其所屬的金控最近針對賦閒的營業員,加諸許多「集團業務」,包括信用卡、產險及基金銷售,都已訂出明確罰則,「做不到,就等著被列入裁員名單。」可見政府若不展開積極作為,金管會「券商不會大裁員」之說,恐怕會成為官員不食人間煙火的另一經典語錄。

裁員風起!

今年3月證所稅議題起 成交量、營業員薪資一路下跌月分集中市場成交量(兆元)經常性薪資(萬元)非經常性薪資(萬元)受雇

人數

2月2.785.3 1.1 51118 3月2.305.9 1.7 51055 4月1.525.8 0.2 50827 5月1.615.4 0.4 50925 6月1.345.4 1.4 50574 7月1.455.4 0.7 50542 8月1.675.2 0.4 50285 註:調查行業別為證券期貨及其他金融業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60

黑色港股投資一年半血淚史總結 為什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352219010137md.html

去年因為被派去香港出差一年,在此之前已經在A股打拚了四年有餘,正為A股的價值毀滅感到深惡痛絕,但又深深地喜歡投資這件事而困惑著。於是滿心歡喜,並且信心滿滿,迫不及待地開了個港股賬戶。豈料在A股養成的種種不良投資習慣,讓我在港股碰得頭破血流,幾近滅頂之災。

案例1:$雷士照明,持股一年,虧損40+%;

教訓:任何過於依賴個人成功的企業都是不靠譜的。投資原因是主要是因為看好看中吳長江的個人能力,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其實從吳長江的過往歷史已經可以看出吳這個人賭性很重,但當年他賭成功了,於是就成了英雄。去年吳跟匯豐對賭我就更應該心生警惕了,作為一個實業管理人,我覺得不應該太過關注資本市場的得失,可惜當時我沒有。到他今年初再次和投資人鬧矛盾,我還心存僥倖,直到鬧得越來越離譜才最終醒悟。好的企業應該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機制和優秀的管理團隊。給我再選一次,即使是蘋果,我也不投。

案例2: $保利協鑫,持股三個月,虧損20%

教訓:當整個行業惡化的時候,哪怕你的企業再優秀,業績也免不了下滑。更重要的是,港股市場跌起來的慘烈程度是A股無法想像的,我在5塊多跌到三塊多的時候嘗試抄低,上個月最低跌到1.11。在港股,抄底要謹慎,止損很重要!

案例3: $恆大地產,持股一個月,虧損10%

教訓:類似上面兩個案例,抄底要謹慎,管理層太過高調的要小心!我在香櫞發佈恆大做空報告,恆大股價大跌時搶入,理由是香櫞是大忽悠,不懂中國地產業務,還有眾多大投行都第一時間出來支持恆大,許家印同學也準備拿自己的真金白銀來增持,而且房地產應該開始復甦。事實證明,恆大雖然沒被香櫞搞到,但股價從此萎靡不振,背後就很多當初發佈看多報告的機構在大賣如德意志,而且許家印說增持幾個億,但一兩個月了只看到一次公告增持了兩千萬,感覺不誠信,止損出局!目前股價比止損時跌多20%。

案例5:渦輪,虧損70%

教訓:心理扭曲,急於翻盤,貪婪,惶恐,麻木,無知。。。

案例6:曾經也選到一些好股,如$中國生物製藥,$同仁堂科技,$光大國際,$崑崙能源,但都沒有守住成果,中途早早下車。。。

總結:

港股是機構投資者市場,跟A股的散戶市完全不同。藍籌股投資才是正道,中小盤裡垃圾滿地,千萬不要以為是便宜貨去撿,分分鐘這些都是地雷!很多垃圾股,十幾萬資金就可以拉漲100%,這是A股不可想像的。

港股的波動性遠遠的強於A股,如果你是業餘投資者,而你又習慣每日盯盤,你一定要有很強很強的心理素質;

港股是牆頭草,今天可能跟隨歐美,明天可能跟著A股屁顛屁顛,不要想當然地判斷當日走勢。

渦輪很恐怖,牛熊證很變態,輕易不要耍。。。

當初A股6000多跌下來時我剛好買房抽資避過了一大劫,心裡並沒有深刻體驗到股市的殘酷性。在這血流滿面的港股投資一年裡,才真正讓我成長起來。

我開始反思,開始讀些書來試圖尋找答案。(最近在看張化橋的兩本:「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和「如何避開股市的地雷」,剛看完一本,覺得很不錯,推薦!)。

慢慢的我發現技術分析都是屁;慢慢的我終於開始認真的看企業財報(以前只看摘要);慢慢地從先投資,再研究轉為先研究,再投資;慢慢地開始從$雪球吸收諸多價值投資者的營養;慢慢地開始不那麼關注每日股價波動;慢慢地不再自以為是地去預測大盤和個股短期走勢;慢慢地認識到,其實A股港股都一樣,都有很多優秀的企業,選股,也就是選企業,比分析大盤重要得多;慢慢地對自己的持倉恢覆信心,哪怕當日跌得厲害。

最後我希望,慢慢地,我可以收回失地;慢慢地,我可以每年都告訴老婆,我今年又賺錢了!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43

我創業失敗的血淚史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6141.html
李秋風從業經歷:

  17173社區高級經理

  搜狐遊戲頻道主編

  UUU9.COM總經理

  風華遊戲創始人(社交遊戲研發)

  (也曾在其他公司接觸過運營,市場,公關,銷售方面的工作)

 正文:

從零九年至今,折騰了三年時間,最後我還是創業失敗了。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我認為創業最重要的三個點,按照權重大小排序依次是,商業模式、執行力以及資金。商業模式是指,你準備做什麼,整個生意盤算下來的有多少個重要環節,這些環節都執行到位了是否能實現贏利;執行力也可以理解為團隊,你是否能讓你的團隊,將你的商業模式很好的執行起來,讓理念轉化為實際;最後就是資金了,錢不是萬能,沒錢卻是萬萬不能,大家都懂。

  創業的第一步:確定商業模式

很多職業經理人創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沒有把創業當做一樁生意來看待,生意的核心就是商業模式,你要生產什麼,生產好了怎麼推廣銷售?由這兩個問題又衍生出一大堆問題,比如你如何生產出你想要的高品質產品?你的代理商是否有能力做好推廣?你如何建立和維護平台關係?在以往的工作經驗裡,職業經理人習慣了按照上司的要求做事情,絲毫不考慮做一件事情需要多少成本,公司是否支付得起費用,事情做好了能產生多少收益,如果老闆覺得費用太高而取消了計劃,職業人士還會覺得老闆小氣,其實這是一種高度不夠,經驗不足的具體表現。

CEO對商業模式的理解如果膚淺,那至少這次創業是一定會失敗的。確定項目方向,確定團隊戰鬥力,確定代理商能力,確定好平台關係,一個CEO才能很好的告訴自己,我應該做哪些事情,這些事情各自的權重是多少。我個人的看法是,一個初創團隊的CEO,應該把70%的時間花在內部事務,包括團隊管理,產品製作等;30%的時間花在外圍,比如同行走訪交換信息,平台關係公關,資本等。一開始我犯了很多錯,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和同事們坐班到深夜,公司完全沒有平台關係可言,實際上我是能夠抽空走出去和同行交流的。如果和圈子脫離了,你會失去很多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方便你做決策,還可以幫助糾正目前可能錯誤的方向。

創業的第二步:物色合適的合夥人

商業模式一旦確定下來,創始人就應該積極物色合適的合夥人。道理很簡單,一個CEO什麼工作都親自包攬,一定會累得像一條狗。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你需要拍檔,一個好的策劃或者製作人,可以為你節省很多產品方面的力氣;一個喜歡搞事的PARTY KING可能也是一個商務高手,這個人如果天南海北的多跑跑,你也可以節省力氣;如果還有一個心細的朋友,做做賬招招人管管資產那是最好了,小事瑣事也需要可靠的人來操持。

不要吝嗇股份,真正能頂事兒的合夥人,股份要按照行業規矩,慷慨的給。作為CEO需要靠自己的魅力和能力人品,讓合夥人組成上不受制於投資人,下不受制於團隊的企業迷你HARDCORE TEAM。

在這一塊我自己做得很不好,創業三年都是我和夫人在死撐,結果就是做得很累,效果還很差。我看到武漢還有很多創業的弟兄,基本也是這樣的情況,我真心替他們感到憂慮。初創團隊裡如果沒有一批高度相似的夥伴組成核心層,那是走不遠的,CEO獨攬大權獨佔股份毫無意義。

  關於執行力

再說說執行力,我對執行力的理解是比較有信心的,在行業工作了10年了,過往的老闆和同事對我的評價就是執行力強。我認為執行力的強大需要有從上至下的影響,管事兒的人必須是一條肉食性魚,要有攪和事兒的能力,在工作裡能真正做到對事不對人,敢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面對錯誤不搞和諧,敢批評或者砍掉犯事兒的人。他必須是個能溝通,邏輯思維嚴密的人。

除此之外就是各功能部門的執行者了,在招募的時候就應該把好關,重點考量專業技能,把那些蹩腳的AS3和C++趕走,一個人技術差,整個團隊都會被他拖垮;其次考量工作態度,選擇小年輕要慎重,因為這幾年在年輕人裡看到吃苦耐勞的人越來越少了,初創企業堅決不要招募新人,這些人都被現在無厘頭的社會環境逼得很浮躁,能踏實做事幫助企業的人20個裡頭難得遇到一個。把那些僅在面試環節就對加班嗤之以鼻的人請走,這些人進入團隊,一定是誰用誰知道,初創團隊是容不下太多這種事不關己的心態的。做好面試和背景調查,用高一些的薪資,吸引真正有實力的人才加盟,讓那些便宜貨,只會說奉承話的人靠邊。

我認識一個朋友,做一個棋牌的項目就花了1年多時間,我去拜訪他的公司時,受邀參加了他們的項目會議,談及一個很小的功能做了兩個禮拜並且還沒做完時,所有的主管都支支吾吾,說不出問題卡在什麼環節。結果我這個朋友不但沒有繼續追查下去,反而是把所有人都安慰了一番,事情就不了了之了。我覺得這樣不好,出問題的人不需要擔責任,而沒出問題的同事一定會覺得很委屈。

也有很多CEO把成本控制理解成了招便宜人,人才如果提出高薪的要求,老闆馬上在心裡對其產生浮躁,不靠譜的印象。其實這個心態是何其錯誤,重要的問題不在於價格,而在於這個人才是否能勝任相應的工作,在這個前提下只要他的要求不過分,不偏離行業標準即可。有經天緯地之才,卻願意拿著苦逼的工資在你的小公司裡兢兢業業,那要麼是傻子要麼是雷鋒。如果面試感覺不錯,就應該提供人才滿意的薪資,讓他進入團隊觀察幾個月即可,夠牛逼的人才一定對自己的收入有夠牛逼的期待,當老闆的人要正確理解這個需求,所謂成本控制並不是指對人員工資進行摳門,而是要合理的用錢,讓團隊產生最優的產能。

作為經營者都知道,人員工資並不是最大的消耗,這塊的資金不足,責任在經營者,你需要有起碼的資本運作能力,員工畢竟和你高度不一樣,他們確實沒有義務去承擔這一塊的責任。大牛一定有大產能,活兒好,效率也高,便宜人雖然工資低,但是活出的慢,功能做好後BUG多,反覆調整反而浪費更多成本,而且溝通成本管理成本都倍增。

在執行的過程裡,用一個工具和兩個方式來控制執行力。

一個工具就是記錄項目進度的文檔,我常用EXCEL就可以滿足需求,這裡記錄了4個部門各自在最近一段時間需要做什麼事情,項目總體需要做多久,階段性的版本分別會在什麼時間點完成,每次開會我們也允許酌情加入一些突發性質的新工作,如果加得太離譜,也會作為評估相關同事能力的依據。每次開進度會議,我們就會回顧這周的進度,看看超前以及滯後的情況,然後展望一下未來一週將要開展的工作。

如果沒有另外兩個方式,那麼工具文檔其實也只是一紙空文,我常利用員工對生存以及榮譽的看重度來保障執行力。第一個方式就是榮譽的壓力,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自身榮譽感,團隊榮譽感,當滯後出現,讓相關人員在會議上對團隊進行解釋,當事人是需要背負很大的壓力的,這個辦法對付君子是屢試不爽,滯後的人員會自覺加班,第二周就迎頭趕上;第二個方式就是對員工生存的暗示,說簡單一些就是,作為管理者,你需要讓組員在潛意識裡明白,我的工作做的不好是有被除名的可能的,如果薪酬待遇滿意,任何人都會在意這個。遇到毫無工作榮譽感的,無厘頭一點的,自認為能力無限大,可以拯救整個團隊,不在乎生存壓力的,管理者要及時的果斷放棄,企業不是耍個性的地方。

 我覺得在創業過程裡,CEO常常容易把目標和心態搞混,比如說,我們先養活團隊,這其實是一個心態,並不是目標。我們需要認真的去保障執行力,讓諸如,產品上線,DAU10萬,月分成100萬等真正的目標逐一實現,在朝著這些目標前進的過程裡,絲毫不能懈怠,卻也不能給盲目樂觀主義存活的空間,這才是先養活團隊這種心態存在的價值。如果CEO在團隊會議上提出,我們的目標就是,存活下來,那麼這就是很空洞的一句話,給團隊帶來的是惶恐、鬆懈和迷惑。類似的還有,先練練手這種說法,研發就是很嚴肅的事情,確定好項目的目標,招募給力的人才,不管這些人才之前有沒有磨合過,都應該嚴格的按照製作人的要求向具體的目標挺進。為了抵抗那些諸如半年後公司上市之類好高騖遠的口號,我們才應該有先練練手這種自我冷卻的心態,但把這個心態當成了目標去和團隊來說,那效果就是很扯蛋了。

我認為執行力來源於公正和公平的團隊制度,管理者為員工制定的提升規則。在公司工作的道理非常類似我們玩一款模擬扮演遊戲,在遊戲裡玩家的快樂來源於等級的提升和裝備的加強,而員工的幸福感來源於數字的不斷提升,這些數字包括了能力和收入等方面,只有當員工感到憑藉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實現數字提升時,才有工作的動力,才會有執行力可言。

 關於資金

最後談談資金。很多沒有創業經驗的人都把錢看得很重,說實話三年前我也是這個想法,有一次我和一位創業多年的大佬喝茶,談到這個問題,他不認為資金是最重要的問題,當時我心裡認為他太能裝了,但現在回想起來這的確是他創業的經驗之談。

實際上資金唯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提高容錯率,注意並沒有人認為錢不重要,而是錢的重要度需要排在執行力和商業模式之後,錢只能在你一次創業失敗後,給你二次創業的機會,別無它用。從公司開張那一刻起,團隊的命運就進入了倒計時狀態,計時器就是我們賬戶裡的錢,需要在耗光之前讓公司具備營收的能力。

CEO不需要去把錢想像得太難太神秘,而是要重點考慮前面兩個因素,你準備做什麼?你要做的這一攤子需要多少錢?你能否說服投資人,你真的需要這麼多錢,你如何保證你能把這個事情做成?我們常常看到一個電商融了幾億,馬上感慨道,哇,這個人真牛逼,有渠道有關係,能忽悠,而我卻不這麼看問題,我覺得投資的核心問題在於信任和能力,雖然投資裡也會有黑幕,但那畢竟不是主流現象,靠忽悠走天下肯定不長久。

作為創始人應該讓投資人感受到你的真誠,讓對方感到,錢交給你不會出問題。其次需要投資人相信你將要做的事情的確需要幾個億的資金,並且你在其中沒有非分的想法,只要投資人真的明白你這一攤子有多大,他就會跟進的,和錢的數額一點關係都沒有,即便他個人能力不足或有顧慮,只要他仍然有興趣,也會找朋友一起跟進。

很多創始人都愛把資金問題看得很誇張,認為自己無法舉事的原因就是沒錢,其實不然,對於互聯網產品來說,你完全可以用幾千塊或者幾萬塊做一個最簡單的DEMO。就算這個時候還是沒有投資者跟進,作為創業者也應該要有覺悟賣房賣車組建一個小型團隊,把一個更完備的版本做完。只有你自己完全瘋癲了,投資者才會和你一起瘋。現在早已不是一個商業計劃書就能搞定一切的年代了,嘴皮子和一個想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

  1:信任基礎(你和投資者是否存在直接或間接的信任基礎,人家會擔心你人品有問題,也擔心你做不好事情)

  2:商業模式(你要做的事情是否是個能來錢的營生,你的模式是否可以自圓其說)

  3:執行力(你能做好嗎)

這三點搞定了,也要做好耐心等待幾個月的準備,投資者也需要看看你的決心和你目前的抗壓能力,一般來說都不會有人只通過幾次見面就草率決定,但如果你自己已經開始動手搞了,投資者跟進的興趣就會大很多。

說了這麼許多,基本都在談內因,畢竟一件事情做不好,內在的原因是主要的,我也想談談外因,那就是創業環境。

現在很多在北上廣深大公司學有所成的人都喜歡返回自己的家鄉,通常是一些二線城市來創業,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起初很多人這麼做的理由是,二線城市是我的家鄉,二線城市人員成本低,仔細想就能看出這是很錯誤的。

首先是否呆在家鄉只能出於生活考量,和創業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如果你想創好業,就不應該把家鄉作為考慮的因素,因為家鄉並不會給你的創業帶來優勢,它只能給你的生活增色而已。

其次就是人員成本問題,職業經理人單純的把人員成本理解為工資成本,這是不夠的,這裡面還應該有人員的管理成本和培訓成本。一個城市的某個行業想成型,就必須具備一個人才的生態圈。諸多企業一起來培訓新人,老人四處走動。二線城市在生態圈這塊就很弱,對於武漢西安這樣的內陸城市,這塊就更差了,沒有優秀的公司來洗滌人才,生態圈很萎靡。所以我們在二線城市創業,環境就跟不上大城市,這裡的人才都沒有深厚的行業經驗,對團隊協作沒有理解,作為返鄉的CEO就得事無鉅細,認真管理,教團隊如何協作生產。而大城市的人才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很多時候他們都是懶得做,而很少存在不會做的問題;這裡的資本環境對遊戲也沒有理解,基本上很難找到本地的投資者,找得到的也是類似煤老闆礦老闆地產老闆的關係,他們多半存在急功近利的情況,對於壓力無法做到和創業者同舟共濟。

 所以即便你在二線城市創業,你還得找找外省的投資關係。

最後就是專業問題,我曾經招募過3000月薪的後端程序員和3000月薪的AS3程序員,也許在你看來覺得很扯蛋,但我當時的確這麼做了,結果自然是很坑爹,一半是因為我錯誤的考慮著省錢的問題,一半是因為確實招不到牛人,公司開張了一年多,團隊才算招募齊了合適的前後端人員,而在大城市這基本就不是問題,在那裡更多的只用考慮人才的性價比。

我關閉了公司之後,對一起共事的同事說了一聲抱歉,並幫有需要的同事在武漢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避免大家因為公司的變動而在收入上產生波動。而我自己也選擇大大的放鬆了一次,趁著國慶沒到,和老婆去廈門玩了一圈,這三年確實把自己折騰得太累。

回到武漢和一些朋友交流,當談到我已經關閉了公司業務以後,他大吃一驚隨即流露出痛惜的神情,其實我個人倒真沒有這種情緒,我認為創業就是一個學習知識的過程,成功只是這個過程裡的收穫,而失敗同樣也是,重點在於學習而不是一定要收穫成功,我認為自己的這個心態是正確的。

很多人把創業看成是高端的事情,甚至把收穫巨大的財富作為創業目標,這肯定不利於你深入業務,在風口小勝後容易沾沾自喜剛愎自用,在低谷時容易感到強烈的挫敗。自己做老闆,只是工作的一個新姿態,學習新知識的一種方式,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一個公司發展的過程,去體驗統領全局的艱辛和複雜,不能把當上老闆作為自覺高人一等的資本。

這次創業的失敗,讓我前所未有的看清了很多事情,對待工作有了新的認識,我想我在迎接下一份工作時,一定不再感到迷惑,也會更加準確的處理多層面的關係。有很多人支持創業,也有很多人認為鼓勵職業人士創業是不對的,而我認為凡事都有前提,不可以一刀切。創業屬於那些富有冒險精神的人,是超越自身基因的發展方式,如果一個人敢於不斷挑戰更大更複雜的工作,創業一定是他難以抹去的心結,我們應該對這樣的人進行鼓勵和肯定;對於以賺大錢等不太靠譜的心態踏入創業大軍的兄弟,我覺得是很危險的。

最後,加油了少年,與諸君共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44

由瞓街到「瞓街邊」買樓血淚史

2013-04-25  NM
 
 

 

下週一,政府出招以《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嚴厲監管地產業,違者最多坐監七年!回顧逾半個世紀的港人買樓史,由六、七十年代的「純真傳說」;到九十年代要瞓街排隊、忍屎忍尿;至近年賣的新盤竟由四十六樓「跳上」八十八層,而平台特色戶又其實在地下,業主「瞓街邊」!立例監管,說到底都是發展商自己惹的禍。60至80年代純真期

做了經紀四十多年、還儲了幾百本當年樓書的陳大文指:「以前成本樓書,薄過家陣樓書嗰塊紙皮!」樓書圖則亦畫得清楚,每間房尺寸有齊,「貨真價實」;當年北角樓盤新都城大廈的賣點,是「設有郵箱,不用舟車勞頓寄信」。當年陳大文一如其他代理,直接向大孖沙「買入」新樓,再轉手賣出賺差價,「俾個轉名費就得,以前做買賣好簡單。」身為資深買家、如今專吼凶宅的「凶宅大王」伍冠流,透露三十多年前已興炒籌,「七七年夏天,太古又推二百個太古城單位賣,我收咗工即刻去太古大廈(遮打大廈前身)排隊,約有二、三十人,之後有太古職員出來逐個登記姓名、身份證、地址,叫我哋返去等消息。」一個星期後,他收到信說抽中。「當年我唔夠錢買,就經代理賣籌出去。當時一份報紙一毫子咋,一層樓只係十幾萬,但頭籌已賣到萬幾銀!我排中間位,記得賣到一千五百蚊;因為買一手樓無得轉名,揀樓時我陪同真正買家揀,揀好後樓契寫我名,再喺律師樓立約寫明層樓係對方出錢,買了再改番名。」到八十年代,政府大量推地增加供應,樓市又受中英談判消息左右,樓市陰晴不定,太古城曾一年內跌價四成。至興起移民潮,不少人隨意交低鎖匙給大廈看更安排睇樓。那些年,大家都老實。

90年代瘋狂期

踏入九十年代,樓市陷入瘋狂,黃埔花園、杏花邨、德福花園,愈大型的屋苑愈多人爭,遠至天水圍嘉湖山莊,亦爭崩頭。當年初入行的本刊攝影師道:「第一次入嘉湖山莊,根本連天水圍喺邊都唔知。只記得入到去遍地黃泥,仲見到地下有II(非法入境者)挖嚟住嘅地洞。那幾年,經常見到熟口熟面的排隊黨,有三、四個係臨記啲阿頭嚟。佢哋邊幫人排隊,邊call人去拍戲,當中有個叫David、戴眼鏡嘅;當然『紋身公仔人』亦好多啦!」當時還有飲管黨、手襪黨。翻看舊照片,九十年代賣樓的相片一律「人龍見首不見尾」,排隊黨中不少為黑道中人,如九六年初新世界賣西半山俊傑花園,警方就在售樓處搜出大批武器。九十年代發展商唔憂賣,買家毫不尊貴;九六年,會德豐賣大埔倚龍山莊,人人拎埋被瞓街,發展商準備了大量流動廁所,裝滿屎尿無人清理,「大拿拿三千萬一層樓,俾得出嘅都算富豪啦,都要喺屋苑出面瞓街,仲要去輪布滿屎尿嘅流動廁所。發展商咁做好唔人道囉,但啲人又陪佢癲喎!」攝影師憶述說。當年發展商愛玩內部認講,先到先得,賣樓安排之混亂,空前絕後。

新世紀玩假大空

回歸後樓市潛水,○一年政府推出多項環保建築豁免,埋下近年發水樓的伏線。發展商盈利大發水之餘,還對樓盤加入大量「想像」、「創作」和「畫家筆下」構圖,激起買家購買意慾。樓盤前方快將起樓,樓盤後方已有大型屋苑,通通都不在樓書及樓盤模型內出現。恒基西半山樓盤天匯七萬元一呎離奇撻訂,四十六樓「叫高」到八十八層;幾乎每個偏遠新盤,都五分鐘出到中環;發展商意向價「叫高開低」,銷情與實況不符;長實馬鞍山樓盤天宇海,明明是地下一層,卻自稱「海畔花園大宅」,買家睡房貼着樓盤圍牆,就如「瞓街邊」;這些都是近年賣樓的經典回憶。被扭曲了的概念還有:大型屋苑一定要有超大會所、闊大,大到佔了所買單位面積的兩成,又習慣了睡床放上兩呎半深的窗台,而發展商的縮水傢俬示範單位,亦將大家迷得如癡如醉。一○年四月,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的鄭汝樺,殺上長實名城的示範單位,狠批發展商問題,政府監管一手樓的戰線正式開啟。

後記

下週一實施的《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對發展商發放資料的要求極為嚴格;不能提意向呎價外,以後樓書除法例要求列出的資料,其他任何「構想出來」的資料都不得列出,一律實景,甚至連字體大細亦要符合新要求。新地的元朗新盤爾巒,上月推出逾千頁、重達二十三磅的詳盡樓書,但原來按新例都不合規格,因為書中印多了「建築面積」。未來樓書,吓吓逾千頁,而且不便攜帶,更減低翻閱意慾,只會弄巧反拙,跑了多年地產新聞的記者,亦不禁問句,是否矯枉過正?更甚者,是負責執法的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專員馮建業,上週出席傳媒茶聚時提出,記者在引述「市場消息」時若構成誤導,亦有機會負上刑責,監禁最高七年;若「供出」消息來源,協助該局調查,即可免責。這會否與新聞界向來保護消息來源、監察社會的做法,背道而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00

RealPlayer歸來:骨灰級軟件18年血淚史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700.html

1995年,微軟推出了Windows 95,當時PC對大多數家庭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更不要說互聯網。然而就在那一年,有一家公司在互聯網上掀起了流媒體音樂以及視頻狂潮,在隨後的十餘年中,這家公司以及旗下的多媒體軟件幾乎稱霸了全球影音市場,它叫做Realnetworks,而這款神奇的軟件就是Realplayer。

時光荏苒,互聯網行業的滾滾車輪將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名字碾成了歷史,Realnetworks逐漸淡出公眾視野,Realplayer這個名字也極少在炫耀網齡之外的場景下被提及。

比它的消失更富戲劇性的是,這個和Windows 95同齡,僅比Netscape小1歲的互聯網骨灰級產品,它要回來了。

「你只看到我的輝煌,卻沒看到我17年的努力;你有你的RMB,我有我的RMVB;你嘆我曾陪你度過青春,我還會許你美好未來;你嘲笑我英雄遲暮,風光不再,我會證明誰才是Real Player;開拓,是注定沉默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責怪,但,那又怎樣?哪怕無數次被誤解,也要改變世界;我是Real,我為自己代言。」

2013年2月28日,伴隨著這條略帶戲謔的微博,RealNetworks中文官方網站全新上線,Realnetworks也宣告將帶著Real Player重新殺向中國市場。

在Realnetworks北京辦公室,Stanley Tam跟網易科技講述了Realplayer的故事。

追憶崢嶸歲月:顛覆者重新上路

1994年,在微軟工作了10年的的Rob Glaser創辦了RealNetworks,並擔任CEO、董事長兼財務主管,該公司相繼推出了RealAudio、RealVideo、RealPlayer以及Helix等產品。

最初RealNetworks在VCD-RM編碼的基礎上開發出了RM格式,可以在帶寬有限的情況下進行視頻播放,並在隨後又在RM的基礎上開發出了更小更清晰的RMVB格式,最大限度地壓縮了影片的大小,擁有了接近於DVD品質的視聽效果,這在當時是一種顛覆。

1995年4月,RealNetworks開發了互聯網上首個媒體流播放軟件RealPlayer。除了音視頻播放外,RealPlayer還集成了媒體瀏覽器、媒體庫、視頻下載等功能,在Windows Media Player不支持RMVB的歲月,這款強大的播放器曾經獨步天下。

在後續的版本中,RealPlayer曾被命名為RealOne Player、RealPlayer SP等,都曾名噪一時。然而在隨後的版本中,RealPlayer過於激進的商業化嘗試使得這款產品每況愈下。由於過於龐大的體積、惱人的彈出式廣告、捆綁的遊戲中心、傳送軟性色情信息以及篡改註冊表等行為,RealPlayer被《PC World》雜誌在2006年評委電腦產品最差排名的第二名。同時隨著其他播放器的興起,這個播放器霸主逐漸沒落。

不過RealPlayer並非RealNetworks的全部,在過去幾年,RealNetworks中國團隊一直正常運營,因為RMVB的編碼格式仍有巨大市場,截至2012年,RMVB 仍然是視頻共享論壇中使用最廣泛的主流編解碼器,使用RMVB的中國網民數量達到 5.27 億。正是有著這樣量級的用戶背書,RealNetworks憑藉將專利授權給OEM廠商以及芯片廠商維持著公司的營收。

另一方面,2010年1月13日,Rob Glaser 宣佈辭去 Realnetworks CEO 一職,並於同年6月加入紅點風險投資機構成為合夥人,2012年11月9日,Glaser重新執掌RealNetworks,回歸後的Glaser花了兩個月時間把公司重新定位,明確了方向並放棄了一些產品,開始了復興計劃,而中國市場則是復興的目標之一。

痛失中國市場:亂拳打死老師傅

在數字娛樂貧瘠的90年代,已經有國內用戶開始接觸Windows以及最早的數字多媒體產品。Rob Glaser發現有中國用戶開始下載Realplayer上的資源,Rob Glaser來華時遇到一位女孩,女孩對他說,你知道嗎,你把我的生活改變了,Rob Glaser問她怎麼改變?女孩回答:「我現在好喜歡Modonna!」。

在那之前,除了電視以外國內用戶甚至沒有渠道去接觸這些國外明星的影音資料。

在隨後的近10年時間中Realplayer一如它席捲全球一樣席捲了中國市場,Realplayer甚至一度成為盜版Ghost光盤中集成的裝機必備軟件。然而不幸的是,慢慢地開始有中國玩家加入這場遊戲。暴風影音、QQ影音以及PPS等產品的出現,使得Realplayer的霸主地位迅速被顛覆,因為用戶發現,這些播放器不但支持更多的格式,而且還可以提供免費的互聯網影音內容。在他們的帶領下,視頻行業迅速從技術主導轉向了內容主導。

Realnetworks並非沒有能力做這個事情,只是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雷池——在線播放和下載多基於P2P技術,而這一做法在美國是違法的,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Realnetworks並不願意以身犯險,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市場份額被剝奪。

另一方面,這些後生小輩並沒有給老大哥面子,儘管RMVB的專利仍然掌握在Realnetworks手中,不過他們並沒有收到一分錢授權費,國內的播放軟件通過技術手段繞過這道檻並直接兼容的RMVB,這讓Realnetworks很惆悵。

「我們曾經告過一個播放器,」Stanley苦笑著說,「最後贏了,判了十幾萬,到現在都沒拿到。」這樣的故事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並不鮮見,Realplayer輸給了國情。

慢慢地Realnetworks將更多的精力轉向了更賺錢的To B業務,而本來就不重推的Realplayer在國內也逐漸被淡忘。

規則與機遇:他們差點做出了iPod

在尊重規則的國際市場上,Realplayer有更多的騰挪空間,Realnetworks面前曾經有兩條通向未來的路:類似iTunes的在線內容商店和類似Napster的P2P內容下載平台。

多數業內人士都知道微軟曾經因為在Windows中捆綁IE而遭到反壟斷訴訟,卻很少有人記得在2003年RealNetworks就因Windows捆綁Windows Media Player而起訴微軟。最終微軟賠償了7.61億美元現金,並通過MSN推廣Realnetworks的服務,不過這並沒有結束微軟對Realnetworks的威脅,同時Realnetworks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尋找到新的業務模式。

在微軟的擠壓下,Realnetworks在尋求著自身的改變。2001年,Realnetworks推出了美國第一個流媒體音樂訂閱服務Rhapsody,這是一次大膽的正版化嘗試,用戶可以每月免費收聽超過25首歌,或者通過包月付費無限制收聽歌曲。

也就是當年,蘋果推出了iTunes播放器。當時Rhapsody有一名工程師提出要製造硬件產品,然而當時由於和CEO Rob Glaser意見不合,這名工程師一氣之下出走並轉投蘋果,於是這一年,蘋果有了iPod,這名工程師,就是後來被稱為iPod之父的Tony Fadell。

或許這是Realnetworks永遠無法彌補的一個遺憾,而在美國被禁止的P2P服務則是Realnetworks的一大隱恨。

1998年,三個年輕人做了一個叫Napster的小程序,可以讓用戶搜索並下載檢索到服務器上的音樂,在2000年初,Napster網絡就已經擁有8000萬的註冊用戶,但是這一項風頭正勁的服務很快招致了音像界的不滿,音像界聯合提起訴訟,最終法院責令Napster終止服務。這裡有個小插曲,三個年輕人中有一個叫Sean Parker的小夥兒,後來成為了Facebook的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以及Spotify的投資人兼聯合創始人。

自那時候起,P2P服務在美國就一直是禁區,無人敢輕易涉足。

在一次次的錯失與壁壘中,Realnetworks試水了在線遊戲、廣告以及內容收費,不過均在對用戶體驗的巨大破壞中以失敗告終。

巨頭回歸:做跨平台視頻社區

Rob Glaser回歸後重新明確了方向,並對產品進行了調整,原有的RMVB編碼器授權仍然構成主要業務,而Helix Server和Helix Producer合併為Helix Broadcaster,提供安保、在線教育以及實時視頻服務。

To C市場方面,下一代的Realplayer也正在醞釀中。

「它不是一款播放器,將是一個視頻社區,用戶可以跨平台播放、分享音視頻以及圖片內容。」Stanley介紹,下一代Realplaye的內容來源由視頻內容提供方提供,不過這並不是重點,這款產品主要是針對個人電腦裡的視頻,用戶可以用各種方式分享給好友,也可以分享到社交網站。

Stanley稱,從市場的角度看,在中國Realnetworks有兩個不做,一是不做播放器,因為做不過,也沒法做P2P服務,二是不會以內容作為主打,不會做視頻網站。同時Realnetworks將對RMVB編碼器進行改進,把它做成「比得上H.265格式的編碼」。

據瞭解,下一代Realplayer將在今年七八月份在美國發佈,而在中國尚無時間表。

對這款產品,Stanley並不願意透露太多,我們無法預知它的成敗,然而同時代的Netscape已經死去,更小輩的Winamp、Foobar等也正在逐漸銷聲匿跡,Realnetworks能從互聯網的蠻荒時代生存至今已經是一個奇蹟,它的成與敗已經不能用一兩款產品的優劣來概括,或許對今天的Realnetworks來說,只要還在創新,就已經是一種勝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32

漫索雲平臺創始人林銳:16年創業老兵的血淚收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4/145464.html

i黑馬:漫索雲平臺創始人林銳博士早在98年就開始創業,至今已有16年,他也曾經歷過一年賠光30萬的創業失敗、負債累累。下面這篇文章由3篇匯總而成,講述他兩次創業的經驗教訓。
 
\第一篇:正確對待創業過程中的失敗和成功
 
創業途徑很多,在淘寶上開店、回老家包幾畝地都算創業。嚴格意義的創業是指創辦一個企業,在此過程中工商、稅務、社保等代價比較高,首次創業失敗率非常高。我自己首次創業就失敗了,代價慘重。
 
面對創業失敗:自己承擔失敗代價
 
1997年我在浙江大學計算機系讀博士,那年夏天我的軟件作品獲得全國大學生軟件大賽第一名,杭州日報宣傳後就有投資人找我一起創業。於是,1998年春天我創辦了三維視窗系統,但1998年年底用完了30萬元註冊資金,沒有賺到一分錢,公司就倒閉了,歷時不到一年時間。
 
公司倒閉對我打擊非常大。一是精神打擊,過去我在西電是最風光的學生,多次參加競賽拿西北地區最好成績,記得有一次我參加挑戰杯競賽,團委書記幫我扛機箱,黨委書記幫我開道,這種待遇是很少見的。我在浙大讀博士第一年也很風光,被評為浙江省青年英才、全國跨世紀優秀大學生。1997年年底我在人民大會堂領獎,和李克強合影。當時不知道他是未來總理,很不在乎,合影照片現在不知道扔哪里了。這麽牛逼的人,第一次創業就敗得一塌糊塗,相當大的打擊,甚至相當自卑。
 
第二個打擊是負債累累。這次創業中,我很冤枉地負了15萬元債務,成為浙大最大的“負翁”。當時我完全不懂創業,不知道什麽叫投資,原先談好了投資人出30萬元資金,我出技術,各占50%股份。公司註冊期間,投資人對我說:“技術股評估很麻煩,很耗時間,咱們等不起。我先借你15萬,我再出15萬,我們共同投資30萬,各占50%股份,等公司掙錢以後你再把15萬元還給我。這樣咱們很快就把公司註冊了,你就可以幹事業了。”
 
這番話貌似合理,我就同意了。公司倒閉時,投資人找我還他15萬,否則要告到浙大,那我肯定被開除,我沒有辦法,只好重新寫了一張15萬元的借條給他。我就這樣負債了,我都不敢告訴家里,當時只有周鴻祎(他幫我清理了公司)知道這債務的來龍去脈。
 
2000年我博士畢業後到上海貝爾工作,不久後就開始還債,還了整整四年。浙大畢業時我結婚了,年齡不小了要有個家啊,2002年在上海買了房子,每月還貸後工資剩余幾千元,但是要還15萬元的債務。每次還債的時候我都咬牙切齒地罵自己為什麽那麽愚蠢,深刻地反省自己為什麽失敗。
 
還債有多艱苦?
 
我記得2003年利用4天年休假,去廣州從興電子公司給員工們培訓《軟件工程與項目管理》。四整天的培訓,上午四個小時,下午四個小時,晚上還要陪著客戶聊幾個小時,四天一共40多個小時。第二天聲音就啞了,我買藥吃,現在還記得那個藥叫黃氏響聲丸,吃了聲音就響了。第三天第四天,百名學員都累壞了,他們躺著、趴著、打呼嚕堅持聽我講課,多麽好的客戶啊。我估計這樣的講課記錄很少有人達到,常有老師抱怨每天講幾節課很累很累,一副苦逼的樣子。我聽了特憤怒,你們講課算是玩,我是玩命。
 
我講40小時掙了2萬元,還沒有捂熱就還債了,現在講起來樂哈哈的,當時眼淚流在心里。即便如此,還債過程對我很寶貴,因為第一次創業失敗為我後面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講這苦命故事,是想引出一個重要的一個總結:如何對待失敗?
 
人的一生會犯很多錯誤,遭受失敗挫折很常見,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在錯誤失敗中取得進步,能夠吃一塹長一智。如果自己承擔了失敗的代價,自己改過,靠自己的力量取得進步,這就很了不起,這種失敗是很有意義的。但是如果你的父母幫你擦了屁股,你是一點都不會進步的。
面對創業成功:不張揚、不揮霍、回饋社會
 
不要輕易羨慕別人的成功,你看到的成功全是美化過的表象。同學們,你也不要羨慕我回西電做報告很風光,我有很多痛苦是無法跟你講的。
 
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年輕人畢業後很快成為了千萬富翁,學校把他請回來做報告。富翁給學弟學妹們講講怎麽掙到1000萬:我在學校操場上發現一個商機,大家運動口渴要買水喝,在操場上賣水價格比超市貴五毛錢。我跑到超市抱了一大箱水到操場上買,結果掙了十元錢。
 
有個同學感嘆道:聽師兄這麽解說,我似乎明白了,一箱水掙十元,後來您使勁地賣水,賣了一百萬箱水啊。
 
富翁說:你明白個屁。你以為賣水容易啊,大家都賣水的話,賣的人比運動的人還多,地痞流氓比賣水的還多。我賺了10元錢之後,狠狠心買了一註彩票,結果彩票中了1千萬。所以我回來給你們做報告。
 
世上絕大多數的成功,其過程都沒有宣傳得那麽漂亮。很多人成功之前非常的普通、非常的平凡,甚至非常的落魄。如果你成功了,請你珍惜自己的成功,不要張揚,不要揮霍,要及時回饋社會。
 
既然創業失敗率那麽高,為什麽還要創業?我就寫首創業詩吧:
創業是一場有心跳的戀愛,
創,還是不創,
成功,還是失敗,
都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是否有心跳,是否有熱戀!
當你為一個事業、或者為一個心儀的人,撲通撲通地心跳時,你還猶豫什麽啊。
 
第二篇: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知己:深刻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建立核心競爭力
 
要了解自己的優點,因為你做的事業要建立在你優點之上,要去做自己有優勢的東西。但是千萬不要放大自己的優點,你的優點也就是給你錦上添花、曇花一現而已。
 
我在讀本科和碩士的時候,就已經賣出自己的軟件賺錢了,所以我的智商和情商都不低。我第一次創業失敗,一個重大原因是我放大了自己的優點,覺得自己很牛,妄圖去做振興民族軟件產業的大事業,但是沒有這個能力。我是被自己擁有的榮譽麻痹了眼睛,大大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失敗了。學霸創業就這點不好,為名所累啊。
 
要深刻地剖析自己的缺點,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將來會栽到你的缺點上。你的缺點就是你的糞坑,不管你有多少優點,最後都會敗在你的缺點上,掉在糞坑里,遺臭啊。
 
舉個例子,項羽和劉邦。項羽是富貴二代,王族出身,勇猛無比。論優勢,可以說百倍於劉邦。項羽打天下時,劉邦是他手下小混混、提心吊膽過日子呢。可是項羽有一個最要命的缺點:心胸狹窄、剛愎自用,這恰恰是劉邦的優點,所以項羽死在劉邦手下。
 
一個不能剖析自己缺點、反省過錯的人,他不適合創業。因為他創業後必定會失敗,別人幫也幫不了,這句話算是真理,所以人改掉自己的缺點是多麽重要啊。
 
你要努力改正你的缺點,如果你實在改不了自己的缺點,怎麽辦呢?如果你團隊里面有優缺點互補的人,那很好,也算改正了缺點。所以找到優缺點互補的戰友很重要。
 
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最終目的是建立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使企業取得成功的綜合能力(綜合了優點和缺點),而且競爭對手不能輕易模仿成功。
 
1. 核心競爭力是綜合能力,不純粹比優點多,還要比缺點少。當競爭者之間的優勢都差不多的時候,此時相互比拼的是“誰的缺點少,誰犯的錯誤少,誰改正得快”。一家“很牛”的企業由於犯了大錯誤導致迅速衰敗或倒閉,而一家“不牛”的企業卻因為沒有犯過大錯誤而活得挺好,即所謂“剩者為王”。
 
2. 核心競爭力是相對優勢,而不是絕對優勢。即使我們現在在某方面領先於對手,也不能因此而高枕無憂,不能驕傲自滿,因為對手通過努力也能培養這種優點,只是對手不能輕易模仿成功而已。
 
知彼:深度了解目標客戶群體
 
你的產品和服務只能賣給一小部分人,不太可能賣給全人類,這一小部分人就叫目標客戶群體,他們構成一個細分市場。細分市場里面的人消費行為高度相似。
 
創業之初,你就要聚集所有力量,用在目標客戶身上,你要集中精力打造一個目標客戶非常喜歡的東西。其它的事情少想一點,少受誘惑,不要貪圖大市場,大卻毫無特色,很快就會完蛋。網絡上有一個名言叫“市場大關你屁事”,精辟。你只有先成為細分市場的強者,以後才有機會擴展市場。
 
你一定要研究目標客戶群體的特征,才能做出他們喜歡的東西。目標客戶群體有三種角色:購買者,使用者,影響者。
 
假如我們的產品是學習用品,例如學習機、點讀機,它的購買者就是家長,它的使用者是學生,它的影響者就是老師。如果我們做豬飼料,註意這時客戶可不是豬,豬沒有錢買吃的啊。客戶就是農戶,養豬大王;使用者才是豬;影響者是經銷商、監管部門等。
 
如果不了解目標客戶群體就創業,會有什麽後果?我再講一遍第一次創業失敗的故事,“嚇唬嚇唬”大家。
 
97年我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計算機圖形學,出於專業原因和興趣愛好,我想研制三維視窗系統。我想象,所有用電腦的人都應該喜歡三維窗口,這個市場真是無比巨大。於是就創業幹這件事情。曾有個化學系老師看到我的軟件演示,激動得很,說如果用三維技術來展示原子和分子的運動,這對教學和科研都很有價值。公司埋頭開發了將近一年時間,我向一些客戶演示各種三維效果,說可以很方便地把他們的應用軟件變成三維的,除了得到一些禮節性的掌聲,卻沒有一個人真正購買。
 
公司倒閉之後,我才意識到真正的目標客戶群體是“從事科研工作、對三維技術在該領域應用感興趣的老師和研究生”。他們的共同特征是“差錢”,即使不差錢也不會“花錢”買我的軟件技術。這樣的事情只能當公益事務來做。如果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開公司呢!
 
所以企業在開發產品之前,就要深度了解目標客戶群體,否則是盲目開發。不可以基於企業歷史原因和人員興趣來做產品和賣產品,否則既做不好、也賣不好。
 
第三篇:為目標用戶創造價值
 
一切正當的商業活動,一切正當的贏利,都源於你為客戶創造了價值。客戶從它的收益中返還一部分給我們,這就是我們的正當收入。賣方雙方共同獲益,這是良性的、可以持續發展的商業理念。
 
如果客戶的收益小於他付出的成本,客戶虧了,他會記恨你,這種生意是不長久的。只有當你為客戶創造的價值高於客戶付出的成本,客戶才會覺得“值”,這是企業道德底線。突破這個底線的企業都是短命的。
 
辦企業掙錢很重要,但是我們也要做一些對社會有正能量的事情,否則你臨死前回顧一生沒有做過好事,死得不安哪。我現在講一切都是正面的,希望你為客戶創造價值,同時你為社會創造價值。
 
我們要“專註並且傾註熱情”,才能做出讓客戶滿意的好商品,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戶。我建議大家去看電視劇《大長今》,看完後要寫心得體會,要改進自己。估計廚師們和醫生們看了《大長今》,只要他尚存一絲職業操守,都會無比羞愧。
 
最近流行互聯網思維,如互聯網思維賣肉夾饃、燒餅、牛肉面、情趣商品等等。據說互聯網賣肉夾饃很火爆,故事發生在北京五道口清華大學東門,有人考察了一下,發現那個地方賣啥都很火爆,賣涼皮都可以排長隊。還有互聯網上賣燒餅,有人評價它的唯一特點是難吃,再也不想吃第二次,這個樣子生意是不長久的。生意做得好,歸根結底是東西好,讓客戶滿意,是不是互聯網思維並不重要。
 
我這里提一個非常正面的例子,76歲的褚時建二次創業種橙子,非常感動人。褚時建曾經把一個鄉鎮企業辦成紅塔集團,上繳利稅幾百億。後來因為體制問題,他退休的時候因財務問題坐牢了,後來女兒也自殺了,對他人生打擊非常大。保釋出來的時候76歲,什麽都沒有了,回到雲南哀牢山種橙子。他可不是作秀,他真的是從零開始種橙子,他就想種出很甜的橙子,都是自己買書在那看,又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用很好的機制把農民管好了。用了8年時間種出了著名的褚橙,這個橙子不僅好吃,它還成了年輕人奮鬥的一種精神寄托,叫“勵誌橙”,雲南學生高考前都要買這個橙子。
 
他也不想讓企業上市,人家給錢他也不要,他說企業上市後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種不好橙子,對不起消費者。
 
最近有人采訪他,問他的願望是什麽?
 
他說願望有兩個:一是種好橙子,二是活著。
 
八十多歲的褚時健是中國偉大的企業家,非常樸實,打動人心,他的創業理念是人類普適的,再過幾百年都不會過時,那個時候互聯網思維已經過時了。
 
專心為目標客戶創造價值,這是創業者的使命。在創業過程中,不要多想與創造價值沒有必然關系的東東。
 
1. 有沒有用互聯網思維來創業?
 
我剛才舉的例子,就是想說明互聯網思維不是創業的必要條件。每個行業有它自己的規律,我相信互聯網至少可以作為有益的工具,能不能上升到互聯網思維這個境界視具體情況而定。
 
2. 有沒有顛覆性創新?
 
這個詞太嘩眾取寵了,你一個毛頭小子剛出來闖社會,你能夠改良產品就不錯了,你能顛覆什麽呢,不信你到大街喊一聲“我要顛覆”,一會兒你就沒了。我也提倡創新,但是不提倡在你幼稚的時候去顛覆老大,顛覆不成死得快。從中國歷史上看,一般都是低調有實力的老二才能突然顛覆老大,那也是老二實力累計到一定程度才能顛覆成功啊,哪有一開業就顛覆老大的啊。
 
3. 我有多少競爭對手,我要幹掉誰!
 
這種想法殺氣太重,給自己和社會添麻煩。
 
每個競爭者都要專心為自己的目標客戶服務,你做好了,自然就活得更好,你做得不好,自然就被淘汰,根本無需處心積慮地幹掉誰。
 
你本來集中精力都不見得能夠做好產品、做好服務,現在又分出很多精力要幹掉你的競爭對手,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也許競爭者相互殘殺之際,產品和服務質量下降了,客戶跑掉了。
 
現在互聯網行業有個很不好的做法是“贏者通吃”,一個領域有無數對手廝殺,最後活下一、二個,這種你死我活的競爭方式,極度浪費資源,社會成本極高。最後活下來的成為利益掌控者,要麽壟斷、要麽寡頭,會扼殺了一切挑戰自己的新生力量,社會失去了多樣性,用戶失去了精彩選擇。我希望互聯網給社會各個領域帶來自由、平等和機會,百家齊鳴、百花齊放,而不是壟斷和扼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62

VOW智能耳機創始人陳戈的血淚教訓:創業者首先必須爭取的是權力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7/145766.html

i黑馬: VC的錢是把雙刃劍,能提升公司發展速度同時,亦可能直接葬送公司的控制權,這點對陳戈而言感受尤為深刻,巨鯨音樂網便是其創業過程中的刻骨銘心教訓。在騰訊科技編著新書《教訓》發布會上, VOW智能耳機創始人陳戈鑒於巨鯨音樂網失敗經驗,提醒創業者第一個要爭取權力,擁有公司控制權。
 
\以下是陳戈現場發言實錄摘要:
 
創業者的權力至高無上
 
作為一個創業者,第一個要爭取的是power是權力。巨鯨是我第一個創業的公司,實際上我在巨鯨成立的時候持有大概40%的股份。
 
首先,作為一個創業者一定要有能夠融資的權力,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作為創始人,有一個東西是不能放棄的,那就是作為創始人和CEO的權力。也就是說,當所有人吵的一塌糊塗的時候,你有完全的權威來做決定。
 
權力是至高無上的,是一個創業者、CEO至高無上的,一定要爭取。
 
比如說我今天對天使股東、A輪股東或者AC股東說,只有兩個位置我可以留在團隊中,一個是CEO,一個是CFO,我絕不會允許投資人和股東來幹涉我組建團隊的權力。因為那個COO、AP之類的是我的工作,是一個創業者和CEO、創始人應該做的事情,所以這個權力特別、特別重要。
 
所以創始人的權力要放在第一位,在股東會、董事會的決策上,創始人一定要控制,控制就是最後一個人可以說了算。我的這個經驗和教訓基本上符合中國的國情,符合中國的文化,在95%的情況之下符合的。
 
巨鯨七年的時間中我們錯過了多次投資機會和獨立發展的機會。我們建立一個強大團隊,因為沒有股份、沒有彈藥,沒有權力,然後在真正危難的時候,沒有辦法做出決策。
 
“傍大款”要慎重
 
創業者需要註意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傍大款”,我們就犯了這樣的錯誤,當時傍上谷歌。谷歌音樂項目當時是22個工程師,是谷歌內部全球最大的業務,團隊寄予重望,包括開複、郭去疾(微博)、林斌等,大家都很關註這個項目。
 
但是谷歌撤出中國的事情出了之後,他們有的陸陸續續撤了,把我擱這了。因為我最後一個撤的,當時在路燈底下林斌跟我說“現在要撤了,要組建一個新的公司,有沒有興趣一起來?”就是說小米,我說我對其他的沒興趣,我只對音樂有興趣,當時我來努力地挽救谷歌音樂搜索,實際上有可能挽救一部分。
 
我們當時傍大款就跟女生第一次談戀愛、第一次傍大款一樣,特別高興,谷歌多大的大款。最後我們跟谷歌簽了幾個合同,谷歌是優先股持有人,占30%。但是我後來想,其實當時應該把巨鯨整個賣出才對。
 
谷歌有廣告的售賣權、商業的運營權,巨鯨拿著谷歌的投資付版權費,還負責日常的運維、帶寬及服務器。但是巨鯨沒有廣告售賣權,等於說當時谷歌是用一筆投資幹了5件事。在商業上來講,當時我應該再狠一點,也就是說從投資以外,谷歌每一年還要在廣告上跟我分收益。
 
可是當時沒見過世面,一下子被忽悠暈了,以至於後來開複、整個谷歌音樂團隊,還有這些人都走了。郭去疾創造蘭亭集勢上市了,洪峰和林斌去了小米,彭誌堅去騰訊做投資,開複創辦了創新工廠。後來我就突然找不著人了,只能直接對谷歌投資的陌生人。
 
尤其跟國際公司合作上面,先安靜一些,合作是要合作的,但是在傍大款這個過程當中,一定要堅持將來要獨立發展。需要非常認真的看合約、商業合同、投資合同,否則的話,跟你合作對口一幫人沒有了,拿不到合同就把你能拖死。
 
還有,永遠要知道大款跟你想的不一樣,所以在簽合約的時候,你看成了的東西,對方大款如果要承包你,就趕緊賣給他,千萬不要在中間,如果今天說只是一個情人關系,那你還是有獨立的空間。簽所有東西的時候要冷靜、冷靜再冷靜,說將來我要找別人嫁。這個東西你一定把這兩個分清楚,千萬別在中間。
 
合理分配股權
 
第三個就是股權,根據切身實際經歷,我肯定不同意60%、30%這樣的分配方法。因為第一批找的團隊成員不一定合適,公司的founder和CEO有完全的、100%的義務和責任。
 
假如計劃當中需要六個合夥人,我是絕對的老大,現在手上拿78%的股份,這六個人每個人給3%,最多20%,期權池單獨算,大家一塊幹,能不能保證將來上市之前這幫兄弟們每個人還有3%。如果今天成立公司,你有3000萬美金,倒推回來股權應該怎麽算?
 
至於我持有的股份,說實在的只要把音樂這個事弄起來,我自己有1%都無所謂,但是權利特別重要,我不管你拿多少股份,對不起投票權還有決定權絕對在我這。
 
當時做巨鯨的時候,我手里有40%的股權,等谷歌進來之後我差不多已經到20%多,當時我會為了給我們的一個工程師發5500的期權跟合夥人在電話里吵4個小時,後來巨鯨很多優秀人才都離開了,因為我無法給他們任何東西。
 
記住,你如果無法給你的團隊承諾,這個公司幹不成的。也就是說曾經老大嘴里面說我要給你漲工資,功名成就以後怎樣怎樣,最後你發現沒有權利去兌現,很快所有人都撤了,所以一定要有充足的彈藥在我手里頭。
 
速度:唯快不破
 
速度是什麽?有沒有任何的創業者願意回答自己的公司幾年到什麽程度、什麽時候上市?
 
我們一般的規劃是這樣的,學習小米、聚美優品,因為媒體看到的都是這些。當然也有八年、十年,阿里這都不用說了,包括華誼兄弟,也是從1993年回國開始了,你看了人家今天的輝煌,你沒有看到人家過去幾十年的努力。但是此時此刻真的要快,速度特別特別重要的,為什麽?2009年3月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巨鯨慢慢來吧,漲勢喜人,但我覺得還不夠,因為你還在一個屋里實踐。
 
速度不是跑得多快,而是開的車夠不夠快。我現在每天都在想,為了達到目標,我能不能開更快的車,能不能盡早上市,甚至能不能今天就上市?對速度的理解是一個戰略性的選擇,作為一個創業者我每天都在想能再快一些,怎麽能快一些。
 
巨鯨的意義:開啟正版之門
 
谷歌音樂搜索對我個人來講,成就感真的是太大了,雖然我們沒有一個成為一個成功的公司,但是谷歌音樂開啟中國在線音樂的正版,這也是我成立巨鯨做谷歌音樂搜索,唯一較勁的地方。
 
我從來沒有認為巨鯨是失敗的,我現在所到之處大家都特別歡迎,因為我們開了全球互聯網音樂的門,之後大家才跟上。
 
在2009年3月30日之前,中國在線音樂的正版沒有意義。當時我憋了這股勁,就是要解決在線音樂正版的問題。去年中國前10大的在線音樂平臺都在給唱片公司交錢,去年差不多5個億人民幣,那是我一生最驕傲的一件事情。作為創業來講,沒有什麽遺憾,對我個人,我可以跟我的孩子說,中國正版在線音樂是從我開始的。
 
我現在創立這個公司是一樣的,因為音樂產業的正版和盜版已經翻篇了,下一步是什麽?音樂產業回歸它的本質 怎麽賺錢,我要解決的問題是每一個音樂人怎麽賺錢。
 
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你懇請你真的要聽進去,因為這個學費太沈重了。不要把你的人生花在吵架上,一定要有完全的權力。我不想再重複巨鯨的時候犯的那些錯誤,未來創業一定會碰上艱難險阻,遇到困難你必須帶著團隊沖出去,但是如果你帶不了隊伍,那你就沖不出去,就這麽簡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