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道德經譯註 第七十六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2uwci.html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註釋】

兵:「烘」的假借字。木強則兵,指樹木高大了就會遭到砍伐用作柴薪。

【翻譯】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活著的時候質地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乾硬枯槁了。所以說,凡是堅強的屬於死亡的一類,凡是柔弱的東西都屬於有生命力的一類。因此,兵勢強大反而不能取勝,樹木高大了就會遭到砍伐用作柴薪。強大的處於下位,柔弱的反而居於上位。

【理解】

老子在《道德經》中多次強調柔弱勝剛強的道理。柔弱的是有生命力的象徵,堅強是衰落的前奏。老子之所以強調柔弱,我想這一思想是跟老子的自然、天道、無為、儉嗇等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從形而上的角度就是說事物要不斷的發展才能避免衰亡,「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柔弱勝剛強的指導意義在於提醒我們要保持向上的空間,最好是處於那種追求理想的路上那種感覺,這樣方能「蔽而新成」。如果有朝一日你感到滿足了,就像浮士德,魔鬼也就出現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