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子分母的調整幅度或略低於外界預期,更重要的變化方向在一些比較穩定的存款來源,尚未計算在分母中的會考慮計入分母◎ 財新記者 吳紅毓然 劉彩萍 文wuhongyuran.blog.caixin.com|liucaiping.blog.caixin.com 活期存款流失明顯,貸款擴張 受限、同業監管靴子落地,今年銀行對存貸比壓力的感受更為深刻。 存貸比(又稱貸存比)是指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的比例。 《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銀行貸款應遵守存貸比不超過75% 的要求。 「75% 的紅線是不能突破的。 」6月6日,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為了更好地盤活存量,增加對企業資金的有效供給,會根據情況相應調整存貸比的內容,具體辦法不久將會對社會公佈。 據財新記者瞭解,調整辦法由銀監會研究局牽頭制定,在具體分子分母的調整中,將有幾套不同的辦法做比較,調整幅度可能會略低於外界預期。王兆星也指出,據銀監會調查瞭解,存貸比並不是制約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包括給小微企業貸款的主要因素。 具體而言,專門用於支持小企業的貸款來發行的金融債券,既不能進入分母存款中,其發放的貸款也不能計入分子中。對小微企業、 「三農」的專項貸 款,不再計入貸款分子中。 更為重要的變化方向在分母。王兆星表示,一些其他比較穩定的存款來源,過去可能沒有計算在分母中,也可能考慮在保持資金穩定性的情況下,計入分母。市場意見認為,這意味著部分同業存款或將計入分母。 「目前對公對私存款有七八十萬億元,同業存款有10萬億元,已佔相當大比例。存貸比調整方向實質上是放鬆,銀行可運作資金多一些。 」交通銀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徐宏表示,存貸比的調整也有助於減少時點效應,遏制銀行短期攬存行為。 對於金融脫媒大形勢下的銀行而言,存貸比的略微放鬆都將是利好消息。 據財新記者瞭解,建行高管曾在內部會議上表示,該行存款沖時點現象比較嚴 重,3月最後五天新增8400億元,而在4月初三個工作日就掉了5600多億元。 部分同業存款入分母 王兆星指出,整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目前的存貸比水平在65% 左右,離75% 紅線 仍有一定距離。 目前,存貸比公式的分子(貸款)範圍包括一般貸款、貿易融資、貼現及買斷式貼現 ;分母(存款)範圍包括企業存款、儲蓄存款(包括銀行承諾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 、保險公司的協議 存款等。目前除保險公司外,銀行、財務公司、基金公司等的同業存款都不計入存貸比分母。 5月11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在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指出,通過修改《商業銀行法》調整存貸比限制的進展太過於緩慢。目前能夠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是將同業存款視作一般存款,其中期限為三個月以下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可不視作一般存款;期限較長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在銀行的同業存款,應視同一般存款,對其徵收存款準備金,納入存貸比公式中。 「把同業存款視作一般存款,計入存貸款的分母,可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吳曉靈指出,商業銀行為了繞貸款規模,融資鏈條做得很長,先做成理財產品,再做成回購, 「雁過拔毛」 ,每一道鏈條都有利率,社會融資成本就上去了。 5月16日,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外管局下發《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 (下稱127號文) ,界定了諸多同業業務。其中,同業存款業務是指金融機構之間開展的同業資金存入與存出業務,其中資金存入方僅為 具有吸收存款資格的金融機構。同業存款業務按照期限、業務關係和用途分為結算性同業存款和非結算性同業存款。 市場對於「比較穩定的存款來源」有不同解讀,但傾向於認為,監管將期限較長的非結算性同業存款納入分母。 招商證券研報指出,未來非結算性同業存款將被計入貸存比分母。據其測算,截至2014年3月末,上市銀行同業存放規模10.5萬億元,保守假設其中50% 為非結算性存款,若計入一般性存款可降低貸存比4.6個百分點至65%。 但中金公司發佈研報指出,可能將同業結算存款和客戶存單計入貸存比。 據中金公司估算,這類存款約2萬億元,如果按照75% 的貸存比上限計算,將增加可貸資金約1.5萬億元 ;不過也需繳納 存款準備金約0.4萬億元。因此,通過存款分母的調整,最終將增加可貸資金近1萬億元。 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則指出, 目前已發行的同業存單(NCD)及將要發行的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也應該納入分母端,因為存單透明度高、穩定性較強、交易對手信用度更高,提前支取罰息也提高了穩定性。 據此前財新報導,央行已下發了《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 》 ,規定提前支取將按活期利率結算。 曾剛認為,這種規定是過渡性的,目前並沒有活躍的二級市場,為保持CD 的流動性,短期內有此條件實屬正常,類似定期存款。因此,與定期存款一樣,納入存貸比分母亦屬應當。 「比較穩定的存款來源,應該是指有固定期限的、非結算類的同業存款。 」農發行計財部劉聯認為,由於目前同業存款提前支取不罰息,所以不管多長期限的同業存款,其穩定性都不夠,納入貸存比分母也沒有意義。對此,他建議,應按照同業存款的結構來分,不同機構多大比例的同業存款作為穩定存款來源值得探討。 中信銀行某分行行長指出,大中型銀行間有很多大額長期的協議存款,信用度高,期限長達一年,鮮有提前支取的事情發生。這類同業存款最適合計入貸存比分母。 但一位大行人士表示,對於四大行而言,同業存款的穩定度低於其他銀行,同業負債基本上為短期行為,因為成本較高,為保持一定的流動性而做;在同業資產端則多扮演資金融出方,主要解決當前中間業務收入增長乏力的問題,也是賺快錢。 2月底,中國銀行業協會要求各行嚴格遵守監管規定,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存款利息計息或收取罰金。但這只是銀行對待「餘額寶」們的「價格同盟」 ,並不具有監管效力。 業內普遍認為,同業監管文件下發後,後期將有相關政策緩衝,而存貸比的微調則是一種。如國泰君安債券分析師徐寒飛指出,127號文約束了商業銀行通過同業業務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 (下稱非標) ,但貸存比指標是約束非標入表的一個重要因素,顯然提前放鬆貸存比指標的必要性上升。 但一位銀監會相關官員明確告訴財 新記者,即使部分同業存款被計為一般存款,納入存貸比分母,也未必能與前述同業監管文件發揮很好的協同作用。 同時,多位銀行人士都指出,如果比較穩定的存款來源計入存貸比分母,而相應的同業資產不計入分子,可能產生資金空轉的情況。一位農行計財部人士舉例稱,比如某機構將1000萬元存入A銀行,A銀行增加1000萬元同業存款,接著 A銀行將資金投入B非銀機構如信託,B 非銀機構再將錢存入 A 銀行,增加1000萬元同業存款,如此往復,A 銀行可以輕易調節同業存款的規模,整個存貸比就會完全失效。 「這個閘不會放開,監管肯定會有期限等限制。因為銀行體內循環產生負債是很容易的。從邏輯上講,不會開這 個口子。 」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指出。 一位中行人士也認為,如果將同業資產 納入分子,很可能會提高存貸比,反而加劇了資金緊張。因此,監管機構不會簡單將同業存款納入分母,一定會有一系列的限制條件出台。 存款去哪兒了 每到月末、季末,沖時點拉存款已成為銀行常態。 「監管對這一塊要求很嚴,快超就要通知你的。 」一位沿海大型城商行計財部總經理透露。 一位交通銀行北京分行人士坦言,總行的存貸比一直比較緊張,2013年交行北京分行都在幫總行發行算作存款的理財產品, 「就是為總行賺錢」 。 央行數據顯示,5月人民幣存款餘額109.82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3個和5.6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37萬億元,同比少增1108億元。4月存款增速僅為10.9%,為八年來最低水平。使銀行的存貸比壓力更大。 「所有人都在問:存款去哪兒了?」一位銀行計財部人士對財新記者說。據瞭解,目前各家銀行都在談論、研究存款流失現象,這不僅是互聯網金融的影響,更涉及脫媒大勢下存款結構的改變。 交通銀行副行長於亞利曾於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造成存款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存款競爭非常激烈,價格持續推高,以及互聯網金融的影響; 另一方面,銀行自身主動調整負債結構,適當壓縮 季末或者月末的虛高存款。 中信銀行人士也指出,微觀上看,由於經濟形勢不好,企業資金回籠能力下降,流動性資金沉澱為存貨、固定資產等,現金流「疲態」導致了存款下降。 但在經濟下行時期,存貸比問題更為複雜。前述銀行人士坦言,現在存款上不去,貸款端信用風險不斷爆發,又因諸多政策指導,風險定價上不去,銀行貸款壓力也比較大。在銀行靠放貸做大規模的模式下,存貸比就更成問題。 青島銀行經濟學家趙建認為,在派生存款上,由於經濟下行,低效的債務存量耗散了大量的存款增量。 目前,各家銀行都推出類「餘額寶」的理財產品,雖可防禦客戶流失,但提升了存款成本,且活期存款經過此類產品,以同業存款形式回流,更加劇了存貸比壓力。同時,銀行也開始調整存貸比考核方式,比如建行強調要求,不再以存款時點指標論英雄,各級機構也不要再為時點指標糾結,而是大力抓客戶,提高貸款戶的基本結算戶比例等。 存貸比工具爭議 諸多銀行人士認為,存貸比在分子項上調整空間不大。劉聯指出,目前對小微企業界定已較為明朗,對其專項貸款從分子中扣除相對易於操作,但也存在一定的監管套利行為。比如某企業為了達到小微企業的標準,將企業分拆為兩個或多個小企業。而「三農」貸款的口徑非常寬泛,應有更詳細的標準。 據財新記者瞭解,短期內監管部門不會完全放棄存貸比。王兆星在前述會上指出,存貸比一方面抑制信貸過熱盲目擴張,另一方面保持商業銀行一定的流動性,使其貸款和存款保持期限總量上的匹配,保持適當的支付能力。所以存貸比有貸款規模和流動性兩種指標意義,這種功能仍將繼續發揮作用。 在貸款規模管理上,一位股份制銀行計財部總經理指出,最重要的貸款規模控制來自於央行的合意貸款。央行根據各家銀行狀況,設置參數,調整合意貸款公式,計算銀行貸款增長規模。 「對於貸款規模,這是最為嚴厲的一項監管指標。 」一位監管人士指出。 一位資深銀行業觀察者表示,存貸比、存款準備金、合意貸款規模、資本充足率都是監管貸款規模的指標,四個指標疊加,很難說沒有過度。 「如果沒有存貸比的死線,降準會有效嗎?」前述城商行計財部總經理說。 吳曉靈曾指出,大銀行通過結匯能得到較多存款,而中小銀行得到的存款比較少,通過同業吸收存款是中小銀行重要的資金來源。吳曉靈表示: 「我們應該放開這條來源,而且應該給它以正道,把它計入能夠貸款的範圍之內。 」招商證券研報指出,存貸比沒有區別資產負債的結構性差異:在負債端,沒有區分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穩定性差異,也沒有看到同業負債佔比不導致的應對流動性衝擊的能力 ;在資產端,沒有考慮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對資產流動性的影響差別,也沒有考慮銀行在央行存款、同業資產、所持債券佔比不同帶來的資產流動性差異。 2014年2月,銀監會正式發佈《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 ,仍將存貸比作為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之一,由於此辦法中流動性風險監測分析框架及工具維度增多,存貸比功能略有弱化。 諸多市場人士認為,隨著資產負債 多元化,存貸比弊端日益暴露。國泰君安研報指出,存貸比嚴重影響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性,人為製造了銀監會和央行之間監管的不協調,加劇了銀行之間在存款市場的惡性競爭。 有銀行人士認為,作為銀行來說,存款要高於貸款,目前存款仍多來自企業主體,如果更多存款來自於同業市場,系統性風險便大大升高。一位股份制銀行計財部人士坦言,就算取消存貸比,內部也會作為一個指標來監測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