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思考的碎片---20140612 國資改革必須避免家化悲劇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h2nr.html
早上碰到@巴菲林奇小厄姆 
這個不靠譜的浪費我時間。害得我刷屏 騷擾大家 這裡先道歉。

家化是一個壞的案例
從目前的形勢看,用常識推理,資本方是聲譽受損 管理層失去對公司的控制 小股東 資產受損。
這變成一個三敗具傷的局面。

這應該是改革之初 沒人願意見到的局面。

用我們在杭州聚會時候的那句話形容就是 都以為自己是狼,最後一看 原來自己才是肉。

我覺得這句形容家化的改制是最恰當不過的。

那麼如何避免家化悲劇?
我這裡提出幾個命題 供大家參考

1.公開透明 利益均霑避免有一方成為歷史損害方。
家化的案例,我是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全景。但是從已知的信息看
大致的脈絡是管理層 踢開國資委以為自己可以掌控局面,但是這中間和資本方產生根本的利益衝突。(注意這裡不判斷資本方和管理層對錯 只是強調發生利益衝突)然後資本方強勢主導家化 導致一系列變故。

那麼這裡的是非曲直 核心可能在於 管理層和資方的關係中間,據說有under table的協議。
換句話說這是一些暗箱的東西。
這個是矛盾的起點。

所以 避免家化悲劇 第一步 應該公開透明。
當然缺點是如果公開透明 管理層的利益可能沒有under table那麼多
那麼這個就是考驗 類似@郭荊璞這樣投行的技巧 方案設計。如何規避風險 如何在公開透明的前提下 保證利益最大化。
包括但是不限於 股權激勵 槓桿收購 紅手套 等一些裡利益安排。

2.避免管理權盤落
國資改革 市場之所以看好 主要是因為通過從無主資產到有主資產的轉化 提高管理效率
國內的改革歷程中 所有成功MBO或者國資改革的例子都是 維持原有管理層不變。話事權沒有旁落。

典型的例子是海螺和宇通
著點@市場敬畏者 有過論述 他的分析表明MBO之後如果國資委或者資本方參與或者增加對企業話事權的最後都不會是成功的改革。
話句話說如果管理層在股權上有所讓步 那麼必須在投票權之類問題上取得主動。
保持管理層穩定  
這部分 又需要類似@郭荊璞這樣投行來設計和安排相關制度。最後平穩過渡。

3.預見和碰到糾紛立刻走人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側
不參與糾紛。
Soros說的好:不參與競爭,但是給獲勝者額外獎勵(高價買入獲勝者)
如果這場糾紛平息如果謝老大的方案和我胃口 家化可能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品種。
當然價格也要更好。
目前的階段能不參與儘量迴避。

以上這些就是我對如何避免家化悲劇的看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0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