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動反鎖 入密碼不能開
1 :
GS(14)@2015-03-27 08:49:08
■出事客機
出事空中巴士A320客機駕駛艙門有安全電子門鎖,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澳洲機師解釋,A320駕駛艙門上鎖後,外面的機組人員可輸入密碼開門,但若機師手動將門鎖上,密碼就會失效。惟這個設計卻被「德國之翼」副機師盧比茨利用,將自己反鎖在艙內,蓄意撞山。在911襲擊後,空巴為增強駕駛艙的保安以防劫機,增設「機艙門鎖系統」,門鎖掣安裝在正、副機師座位之間的儀錶板上。飛行期間艙門會關閉及上鎖,當外面有機組人員輸入密碼,機師可透過閉路電視觀察來人身份。
防劫機設計
機組人員輸入密碼後30秒內可進內。如機師不讓對方進內,可按下儀錶板上「上鎖」(Lock)掣,設定在5至20分鐘內,拒絕讓任何人內進,時限過後才可再次用密碼開鎖。這項設計原意是防止有人挾持機組人員,闖入駕駛艙劫機,同時確保就算機師在艙內失去知覺,外面的人最遲20分鐘後可入內救援。德國之翼墜機前,駕駛艙只剩一機師,顯然違反駕駛艙須最少同時有兩人的國際民航安全慣例。本港資深民航機師譚文豪稱,《民航條例》規定香港註冊飛機飛行時,駕駛艙內必須同時有兩個人或以上,一旦機師遇上心臟病發等意外,亦有人可處理。美國在2001年911襲擊後亦有同樣規定;歐盟近年研究將航機機師數目下限減至一人,惹安全憂慮。英國《每日郵報》/美聯社/《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7/19091995
損失或超過一年GDP
1 :
GS(14)@2015-04-28 08:18:36這場大地震不只破壞尼泊爾的基建設施和歷史遺蹟,同時震碎了該國本已疲弱的經濟,因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高達相當於尼泊爾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約190億美元(1,482億港元)。尼泊爾是亞洲其中一個最貧窮的國家,大部份家庭屬貧窮人口,倚賴務農過活,並趨依靠從事旅遊業來幫補家計,人均收入約1,000美元(7,800港元)。
重建成本逾50億美元
全國75個地區在今次地震中有36區受災,不少名勝遭破壞勢打擊旅業,令經濟漸有起色下遭受重創。美國地質勘探局預測,今次地震帶來的經濟損失可能超過尼泊爾的一年GDP,預計損失規模在10億至100億美元(780億至7,800億港元)的機率為34%,而在100億至1,000億美元(7,800億至7.8萬億港元)的機率為29%。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HS估計,尼泊爾在重建中用於興建有抗震能力樓宇的成本,將超過50億美元(390億港元),急需國際財政和技術支援來重建。經濟學家指,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物價將會大幅上升,尤其是糧食價格,對在地震後一無所有的貧困家庭構成沉重負擔。法新社/日本《產經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8/19128371
默克爾柏林圍牆獻花:自由渴求無法永遠抑制
1 :
GS(14)@2014-11-10 08:27:37
昨天(周日)是柏林圍牆倒下25周年的日子,德國以「爭取自由的勇氣」為主題的三日慶典也在昨天達到高潮,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紀念活動中,形容四分一個世紀前那歷史時刻印證「對自由的渴求,無法永遠被抑制」,而德國將永遠感激當年勇敢上街爭取自由的東德民眾。
■默克爾在一段保存的圍牆罅隙插上玫瑰。路透社
昨天的活動在肅穆中展開,在柏林圍牆紀念館旁的教堂有特別儀式,紀念圍牆豎立28年間389名東德人為投奔自由付出性命;之後默克爾到紀念館為大型展覽主持揭幕。她形容柏林圍牆倒下是人類嚮往自由的最佳明證,「顯示夢想是能實現」,不管有多大的障礙阻撓。她在前天的活動中曾指出,「在1989年,越來越多東德人不再懼怕當局的壓制和卑鄙手段,走上街頭。然後再沒回頭。全賴他們的勇氣,圍牆打開了。」而且過程中沒開過一槍,堪稱「奇蹟」。到下午,逾百萬民眾及遊客,齊集在象徵德國統一的勃蘭登堡門參加派對,欣賞煙花和搖滾樂隊表演,並重溫當年東德人爭取自由的經過。而上周五晚亮起的15公里「燈光邊界」、即沿着155公里圍牆其中一段15公里遺址設置的7,000個發光氣球,則會隨着柏林交響樂團奏起貝多芬的《快樂頌》而升空,象徵圍牆消失。
■在柏林圍牆遺址擺放的發光氣球,周日晚將放上天空。路透社
戈爾巴喬夫:瀕新冷戰邊緣
跟20周年慶典不同的是,今年活動較平民化,僅當年東歐幾位政要參加,其中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前天有感而發,指象徵冷戰的柏林圍牆倒下25年後,世界再次「瀕臨新冷戰邊緣」,指西方跟俄羅斯為烏克蘭問題而「信任瓦解」,提醒各界德俄合作是歐洲安全的關鍵。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110/18929732
拒回粵祭祖「一切為了新加坡」
1 :
GS(14)@2015-03-24 08:25:46
李光耀祖居地在廣東大埔,廣東當局早將李祖居舊屋修葺一新,豎碑保護,期待李回鄉「光宗耀祖」,但李一生數十次訪華「路經家門而不入」,令外界不解。其實李光耀如此「絕情」是為了新加坡的利益,免挑起族裔問題。李光耀病危後,廣東梅州大埔縣高陂鎮黨溪村的「中翰第」即備受媒體關注,據指該建築為李光耀曾祖父李沐文在新加坡經商發迹後,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回鄉建造。李光耀在回憶錄中也指祖上是客家人,曾祖父出生於廣東大埔縣唐(黨)溪村,長大後搭船到新加坡。
■李光耀二○○二年在新加坡接待胡錦濤。法新社
曾祖父後來取華族女子蕭喚娘,生兒育女賺夠錢後,決定返回祖宗地,但曾祖母不願隨同,曾祖父只好自己回中國,買了個八品官來當,留下妻兒(即李光耀的祖父李雲龍)在新加坡。新加坡是移民小國,從誕生日起就深陷各種矛盾交織,包括族裔矛盾,新加坡華人以說英語為榮、說漢語為恥,其族裔認同度之差比馬來裔、印度裔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李光耀過份渲染自己的華人血統,勢必給新加坡族裔之爭帶來更多問題。是故李光耀一方面承認自己華人血統,一方面又拒回鄉祭祖,原因就是「一切為了新加坡」。《李光耀回憶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753
新加坡之父李光耀病逝
1 :
GS(14)@2015-03-24 08:21:45
■李光耀 資料圖片
【李光耀逝世】憑着一手創造威權資本主義,將彈丸之地新加坡打造成金融強國而被發展中國家奉為治國圭臬的李光耀,昨晨病逝,享年九十一歲。新加坡全國哀悼七日,數百人湧到總統府獻花。李光耀長子、總理李顯龍發表講話,讚揚父親為國家貢獻一生,發言期間一度激動哽咽。今年適逢新加坡建國五十周年,可惜「國父」無緣與民眾同慶,留下遺憾。
新加坡總理公署昨清晨發公告,稱建國總理李光耀在凌晨三時十八分逝世。李光耀是在上月五日因嚴重肺炎,入住新加坡中央醫院,當局延至上月二十八日才公佈消息,指他病情有好轉,但要用機器幫助呼吸。到上周二,總理公署連續六日發公告指他病情持續惡化,外界都有心理準備迎接壞消息。李顯龍在昨晨八時透過電視廣播,先後用馬來語、華語和英語講話,宣佈李光耀死訊,其間他一直神情肅穆,只有在用華語講話時顯得激動,一度哽咽。
全國哀悼七日
李顯龍感謝各界在李光耀留院期間表示的慰問,指這反映李光耀「地位無可替代」。他盛讚李光耀為新加坡獨立而奮鬥,「領導新加坡從第三世界晉升第一世界」、打造出民眾自豪的國家。他援引李光耀說過的話──「最終我得到了甚麼?一個成功的新加坡;我放棄了甚麼?我的生活」──指李光耀為國家奉獻一生,致力團結人民,激發大家自力更生;「悼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繼續發揚他的愛國精神,讓新加坡繼續繁榮穩定」。國父離世,新加坡宣佈昨天起至周日,連續七天定為為全國哀悼日,所有政府建築下半旗。李光耀家人在昨日和今日兩天,於總理官邸為李光耀守靈。到明天,靈柩明天會由炮架車移送國會大樓停放,一連四天(至周六)供公眾瞻仰。當局並宣佈周日下午二時將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大學文化中心,為李光耀舉行國葬,接着在萬禮火化場舉行私人火葬儀式。骨灰安置暫未見透露,但預料會按照李光耀亡妻柯玉芝遺願,夫婦倆骨灰合葬。
周日舉行國葬
在李光耀的威權資本主義治下,新加坡由匱乏的蕞爾小島打造成政治穩定、經濟蓬勃的金融中心,但在其家長式管治下,犧牲了人權和言論自由,備受西方社會批評。不過,隨着這個亞洲最後一位強人逝世,新加坡人都傷心哀悼他離世,預計多國領袖均會出席周日舉行的國葬,南韓總統朴槿惠率先表明參加;央視報道亦指中國領導人會出席,但未提確實名字。另外,新加坡總統府和國會大樓昨天起均在大門前放置弔唁冊和弔唁板,供民眾簽名和留言悼念。不少新加坡人昨天一早就去到總統府獻花;當李光耀遺體下午一時前移送到達總理府時,不少人顯得悲痛,掩面啜泣,有人高呼:「李先生,李先生!」新加坡全國亦設立十八個悼念點,包括設有「演說者角落」的芳林公園。該處是新加坡唯一供民眾合法集會示威的地方,當局昨午突宣佈撤回准許公眾在公園自由集會的條例,未有說明結束有關安排日期。總統陳慶炎給李顯龍發唁電慰問,讚揚李光耀打造了唯才是用和多元文化的新加坡,貢獻深遠。前總理吳作棟亦在社交網facebook貼文表示哀悼,讚李光耀是「無私的領袖」,「一生致力建設新加坡,給我們留下不朽的遺產」。法新社/中新社/新加坡《聯合早報》「最終我得到了甚麼?一個成功的新加坡;我放棄了甚麼?我的生活。」──談自己和新加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809
道路受阻 搜救困難災區缺糧水欠千張病床
1 :
GS(14)@2015-04-28 08:20:33■一名在地震中受傷的婦人及其女兒獲送往醫院,但傷者太多,只能在戶外治療。路透社
【尼泊爾地震】昨日是尼泊爾7.9級大地震發生後第3日,死亡人數增至4,138人、至少7,500人傷,多國救援人員陸續抵埗協助救災,但災區餘震不斷,加上不少村落的道路受阻,只能靠直升機接近,增加了搜救困難,災民出現糧水短缺。由於死傷者眾多,醫院床位和停屍間都不夠,有民眾自行為親人火化,有屍體甚至被棄置街頭。
■山區災民獲印度空軍派出的直升機接走。美聯社
大地震過後,災區先後發生逾100次餘震,災民都不敢留在室內,一家大小不論老少病弱,都擠到公園或戶外地方露宿。但他們僅得防水布抵禦寒風和雨水,加上糧水不足,不知如何是好。一名與家人在加德滿都公園露宿的災民聽着收音機,希望聽到來自政府的救助訊息。他說:「這裏太多恐懼和混亂。不知道下一步怎樣做、要在這裏逗留多久。」
救援組織難空投物資
政府官員指需要數以噸計的糧食及其他物資,滿足大量災民所需。內政部發言人說:「我們需要更多直升機到郊區搜救,另需要食物、食水等必需品。這裏(加德滿都)就斷電斷水,我們首要是恢復電力和食水供應。接着是供應糧食。商戶無法開門營業,故民眾都無法買糧食。」人道組織「世界宣明會」指,今次地震有逾600萬人受災,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當中包括至少280萬兒童,亟待救援。來自外國及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救援人員已陸續到達,但不代表災民就可以取得物資。非政府組織「國際培幼會」代表克里希南指,他們抵達了加德滿都,卻難以前往市外其他受地震影響的村落。「地勢是挑戰。即使沒有地震,前往那些地方都不容易。更何況現在路道都被塌下的山泥阻塞。」他說:「我們沒有地圖確切標示災民在哪裏,難以空投救援物資。」傷者即使獲救,亦因為當地醫療資源匱乏,未能得到所需的治療。根據世界衞生組織2011年的數字,尼泊爾平均每1萬人才有2.1名醫生及50張醫院床位,現在經歷了大地震,不少醫院損毀,加上死傷者太多,醫院病床更見緊張。由於傷者太多,醫院只能在戶外治理傷者。
醫院一晚接收166屍體
有醫生指,當地需要額外1,000個床位,才能應付需求。巴基斯坦軍方正出動4架C130運輸機運送30張病床到當地。除了醫院床位不足,停屍間亦已爆滿,有搜救隊一晚間就送了166具屍體去醫院。在加德滿都的特里布萬大學教學醫院,停屍間堆滿屍體,但由於沒有冷藏設施,屍臭熏天。另有醫院外就放了13具屍體。至於未有送進停屍間的屍體,較「幸運」的,有倖存家人在公園或戶外地方臨時搭建火葬棚,自行就地火化,加德滿都這2、3日充斥着火化屍體產生的煙霧;沒有那麼「幸運」的,例如全家罹難的,就落得暴屍街頭或瓦礫中的下場。路透社/法新社/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8/19128361
太陽磁暴襲地球GPS無線電恐失靈
1 :
GS(14)@2014-09-13 23:43:03太陽本周罕見地在短時間內先後兩次耀斑爆發,引發中度至強度的磁暴直奔地球,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太空氣象預報中心警告,兩股磁暴在香港時間昨日和今日直撲地球,全球定位系統(GPS)、無線電通訊及輸電網有機會受影響。
或出現漂亮極光
今次太陽耀斑爆發始於周初,第一次屬於小型爆發,但在香港時間周四凌晨約1時45分的第二次爆發,強度達最強烈的X級,兩次爆發都來自一處太陽黑子,並產生日冕物質拋射(CME),形成的磁暴以時速達402萬公里直奔地球,因此美國當局特別發出警告,並要求輸電網及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戒備。不過專家認為,今次磁暴未必足以干擾個人電子用品,反而美國北部等地區的夜空可能出現漂亮的極光。英國《獨立報》/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13/18864439
東京奧運場館設計 被轟似龜殼
1 :
GS(14)@2015-01-06 09:07:19
築地市場搬遷時間表要配合2020年東京奧運建路,不過為奧運而建的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採用英國伊拉克裔女建築師哈迪德(Zaha Hadid)的設計,爭議近一年仍沒完沒了。哈迪德的設計未來感重,似太空船,而且是首個有可開閉蓋頂的奧運主場館(圖)。但在日本建築師眼中卻被批似龜殼。跟哈迪德同樣是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的槙文彥更稱:「我們幹嘛要這大白象?東京又不是動物園。」槙文彥與另一普利茲克建築獎日本得主伊東豊雄等批評者,都認為新國立競技場太貴,指28.7公頃規模,佔據明治神宮部份外苑,太逼又有交通和安全問題,另外預算建造費約195億港元,比原預算超出一倍以上。哈迪德反指批評是出於民族主義排外心態,但在去夏500人上街抗議下,日本政府決定將規模縮小至21公頃,預算則削減至約107億港元,但仍保留被批浪費資源的可開閉蓋頂。哈迪德則要跟四家設計公司合作改設計,其中三家是日本公司。但新設計出籠後,又到知名建築師磯崎新批評,「只剩下沉悶緩慢的形態,像隻等日本水淹時游走的龜」。如何收拾殘局,又是言人人殊。磯崎新呼籲哈迪德踢走日本公司,再搞新設計,另一些人卻主張翻新原定本月拆卸舊國立競技場,哈迪德卻認為翻新不可行。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106/18992685
協助破兩岸僵局「傳話者」促成汪辜會談
1 :
GS(14)@2015-03-24 08:23:21
李光耀作為一個小國的領袖,但卻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上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中共和台灣兩岸分治、兵戎相見互不往來的時代,新加坡扮演「協調人」或「傳話者」角色,且促成了兩岸隔絕十數年後首度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打破兩岸僵局。一九六五年新加坡建國後,先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共同投身反共陣營,李光耀生前曾多次訪台,與前總統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都見過面且關係密切,前後訪台共二十六次。新加坡自一九七五正式開啟,由台灣代訓步兵與炮兵,故新加坡軍隊的武器制式與台灣相通,雙方合作舉行的「星光演習」,迄今仍持續進行。
曾被罵是「騎牆派」
李光耀與北京、台北同時保持密切友好關係,曾被罵是「騎牆派」;但李光耀反對兩岸分裂,主張中國統一,而且為此親力親為,成為兩岸事務的協調人。一九九三年四月,在李光耀中間協調下,兩岸官方代表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晤,即史稱「汪辜會談」,兩岸由此開始接觸。原大陸國台辦副主任唐樹備回憶稱,一九九二年大陸國家主席楊尚昆訪新加坡時,通過李光耀轉話李登輝,成就了汪辜會談。李光耀承諾給予兩岸在新加坡兩晤時「平等對待」,對「汪辜會談」立下頭功。「汪辜會談」花落新加坡,成為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治以來首次雙邊正式會晤。李光耀談到這段歷史曾說,「海峽兩岸以我為通話的渠道,因此很自然地選擇新加坡,成為兩岸首次歷史性會晤地點」。李光耀認為兩岸重新統一「只是時間問題,任何國家無法阻擋」,他認為漸進經濟整合可讓兩岸走在一起,大陸毋須用武力解決兩岸問題。李光耀還利用兩岸關係和解為新加坡爭取經濟利益,二○一○年兩岸簽署經濟架構協議(ECFA),同年新加坡就宣佈同台灣展開台新經濟夥伴協議正式談判。中新網/台海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75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