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飲食籽】一缽飯菜豉油香

1 : GS(14)@2015-05-25 23:57:40

【飲食籽:故味重嚐】缽頭,可算是中菜中最下賤的食器了。以最粗下的泥土燒製,不似高級瓷器般要經過千度的高溫燒製,隨便放入幾百度窰燒它便成器。摸上手粗粗䊹䊹有如砂紙,撞崩砸爛沒有人為它感到惋惜,下賤得連丐幫也奉它為乞食潦倒的圖騰聖物,一缽在手,銅錢鏗鏗,不用言語人家就知你有多折墮坎坷。然而這老粗器具,卻也如此踏實耐用地宜於製作菜式,或蒸或焗,刀山油鑊,火燒熱烘,無一耐不過去。它命賤,但命硬。


這食器,皮膚粗粗,面黑黑,有人稱它為乞兒兜,其實它的名字叫「缽」。缽是最便宜的食器之一,以粗土製成,丐幫中人揸兜(《倚天屠龍記》有記丐幫有一猛將名為掌缽龍頭),學佛之人的三件法寶是三衣、瓦缽、法器,其中一樣也正是缽。有所謂沿門托缽,就是說僧人拿着缽頭去化緣,缽,注定是樸素的代名詞。缽的尺寸直徑由兩吋至十多吋不等,小的可以做糕點,大的可以用來燜肉煮湯甚至圍爐而食。缽的外圍和內面都漆上了釉,缽底卻依舊粗䊹,正好可以疏氣傳熱。華人之中,以出名節儉的客家人最愛用缽,貪其既可以直接在爐上當煮食工具,亦可以作桌上食器,一物二用,一石二鳥。客家人傳統的盆菜九缽,本應便是以此缽頭上菜。



缽仔蒸飯 飯粒企身

缽仔可以燜。客家人還有一道缽仔名菜──豆豉豬肉缽,這道菜要花好幾天工夫才入味,據說從前的客家媳婦在過年前幾天便開始燜,每天燜一會,隔天又再燜,幾天時間下來,待至新年豬肉缽剛好軟腍,正好拿回娘家作禮,也是客家人做冬時的必備菜式。吃來味道濃郁,有濃濃的豆豉味道,用來下飯正好。缽仔也可以蒸。客家人還愛用它來蒸飯,用缽來蒸飯比用電飯煲更爽更挺,飯粒都是一粒粒站起來的,非常爽口。在缽仔內放米,再加水至剛剛蓋過飯面,蒸二十分鐘即成。最滋味的吃法就是撈豬油和豉油來吃。粉嶺客家菜館新漢記的豬油是自家炸的,新鮮肥香沒有臊味,豉油也是自家以頭抽、老抽和生抽溝成煮過的。每樣加一圈在飯中,撈勻,香得油潤得沒有餸也可以把飯扒光光。



清洗方便 不會黏底

廣東人則愛用缽仔來做焗菜。禾蟲缽、魚腸缽、蟹缽都是常見的菜式。魚腸缽要做得好,用的魚腸要摘去膽,魚腸要洗淨但又要留點魚油才會香,加雞蛋加點豆豉加油炸鬼即成。蟹缽也大同小異,把膏蟹放在缽底,加雞蛋、肉碎、陳皮、蒜蓉,先蒸後焗,把表面焗香,末了最關鍵的是把缽仔放在爐上慢烘。缽仔這東西,就是耐熱。因為夠厚,直接放到爐上烘也不會爆開,而且底層的土夠疏,氣孔足夠,傳熱又快又平均。經這麼輕輕一烘,魚腸缽、蟹缽的底便會有一層薄薄的焦,吃來特別的香。洗的時候卻一點不麻煩,因為入面都上釉了,不會黏底。缽仔,還可以做甜點。缽仔糕就是表表者了。很多傳統的糕點,像水磨年糕,從前都是用缽來蒸的。已故食譜作家江獻珠女士便說過,在她小時候,大家會把竹葉或糭葉鋪在瓦缽上,才倒入米漿蒸成年糕。現在莫說年糕,就是用缽仔來做缽仔糕的人也很少了。西營盤的卓越食品餅店是少數還在用缽仔做缽仔糕的店,小小的缽仔像BB拳頭大,做出來的缽仔糕正好一口一個。老闆娘岑太說,比起用瓷碗,缽仔傳熱更好,蒸的過程更快,做出來的缽仔糕格外滑溜。缽仔是粗器,粗用也不易破損跌傷。唯獨要注意,買回來時最好先浸一晚水,讓缽仔吸滿水份,不會乾爭爭,將來或燒或烘都不易爆開,更加耐用。



新漢記

粉嶺聯和墟聯和道5號



新漢記老闆漢哥的媽媽是客家人,店內供應不少傳統客家菜。

豆豉豬肉缽$238用新鮮脢頭肉,加大量豆豉來燜,至少要花兩天時間製作,因為隔夜的豬肉更入味。每天燜兩三小時,至肉軟腍,加上豆豉香,佐飯一流。





缽仔蒸飯配豬油豉油$13用的是泰國紅菊花米,新舊兩溝。缽仔飯比一般的飯更乾爽,粒粒有嚼頭,米香十足。

缽仔內加半兜米,水蓋過面,蒸二十分鐘即成。

吃缽仔蒸飯最好就是配以豬油、豉油。



富東粵菜

灣仔駱克道57-73號香港華美粵海酒店3樓



林永春是楊貫一徒弟,做粵菜功夫紮實。

東莞焗蟹缽$500用的膏蟹多膏肉厚,焗蛋內加了豬肉碎、陳皮,香氣十足。





家鄉焗魚腸$118魚腸每天新鮮買回來,洗得乾淨卻又留點脂肪,入口甘香又肥美。

魚腸表面加上油炸鬼,焗完之後更香口。



卓越食品餅店

西環皇后大道西183號地下



岑太每日都要做近八百個缽仔糕。她說用缽仔蒸出來的缽仔糕特別滑。

逐個缽仔加入紅豆,再倒入米漿。





黃糖缽仔糕$2

椰汁缽仔糕$2.5



記者:陳詠敏攝影:許先煜、劉永發、鄧鴻欣編輯:陳漢榮美術:楊蕙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22/191556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52

減肥必食!9款瘦身食物話你知

1 : GS(14)@2015-09-30 07:32:54

能堅持運動的人為數不多,但想要減肥卻喜歡吃的人,也着實不少。事實上,不少食物都富含蛋白質、纖維和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只要識得揀,既能飽腹,又可加快新陳代謝率,消脂減重,一舉兩得。1.野莓野莓(覆盆子)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每杯野莓都含有8克的纖維,而熱量只有60卡路里,黑莓和藍莓也非常不錯。這些莓果不僅可以增加飽腹感,同時也可以幫助消除脂肪、消耗熱量,從而起到降低體重的作用。可放入麥片,混合奶昔,或者當零食來吃。2.高纖麥片早餐必須能給你提供足夠的纖維素,最好能滿足你每日所需的纖維素含量的大半部份,而麥片就是人體所需纖維素的良好來源。3.柑橘類水果橙、西柚、檸檬和青檸含有加快身體脂肪代謝的維他命C,每人每日只要60毫克的維他命C就能維持基本需求,但若把每天攝入維他命C的份額提高到500毫克,運動時的脂肪燃燒率會比平時高39%。 4.綠茶綠茶所含的咖啡因是一種天然的興奮劑,能幫助燃燒更多的熱量,就算休息時,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相比起咖啡,綠茶無疑是一種更健康的飲料。5.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類三文魚、吞拿魚、鯖魚、沙甸魚都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可提高人體內幫助脂肪燃燒的酶和降低體脂率的酶的含量,使減肥變得更加健康。臨床研究發現,定期食用富含omega-3脂肪酸魚類的人,每天要比普通人多燃燒400卡路里的熱量。6.辣椒:不管是墨西哥辣椒、南美辣椒還是紅辣椒,每一種都含有可以讓心跳加速和提升新陳代謝率的辣椒素。如果一頓飯裏有很多的辣椒,飯後3個小時裏,新陳代謝率會比平時快25%。7.開心果:在所有的堅果中,開心果最適合減肥人士食用。8.扁豆湯:扁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纖維素。一碗扁豆湯可以提供100卡路里的熱量、7毫克纖維素,以及零脂肪,可比一碗奶油濃湯所含的脂肪含量低得多。9.爆谷:一小份椒鹽脆餅和一份94%無脂微波爆谷的卡路里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都是一樣的。一般來說,6杯爆谷可以為人體提供大約5克的纖維素。上海澎湃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30/193149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54

【奇聞】用「鐵魚」煲湯 抗貧血加鐵質

1 : GS(14)@2015-05-21 09:11:02

全世界有三份之一人口受貧血影響,因飲食營養不足而缺少鐵質。越南人卻以低成本的聰明方法解決了這嚴重健康問題。加拿大科學系畢業生Christopher Charles,六年前到訪越南時,發現「貧血」是越南共同面對的健康問題。他在越南南部的干丹省遇到的村落兒都童皮黃骨瘦,智力發展遲緩;因為貧血,婦女同時面對頭痛、疲勞等健康問題,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孕婦在生育前後更有出血問題。本來以藥片方式為小孩補充鐵質是最有效解決方法,但藥片帶副作用,且費用不菲,平民難以負擔。因此,Dr. Charles靈機一動,發明了「鐵魚」,只要在煮食時把它放在煲裏煮十分鐘,鐵魚便會釋放出適量鐵質,為當地人提供所需營養。越南人認為魚象徵好運,加上鐵魚外形就像村民平日吃開的魚,因此鐵魚比起昂貴的藥片,更受越南人歡迎。一年後,一半以鐵魚煮食的村民,已不再貧血影響。



越南干丹省中,一半以鐵魚煮食的村民,已不再貧血影響;Dr. Charles當天遇見的瘦小小孩重拾笑顏。

鐵魚用法簡單,只要把它放入湯或滾水中,煮十分鐘便可。



資料來源:BBC news



記者:王秋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21/191544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36

【飲食籽】Weekend去上環必食潮人最愛Ice-cream sandwich

1 : GS(14)@2015-05-26 08:48:35

上環歌賦街一向都是美食集中地,除了老字號大牌檔勝香園、九記牛腩整天大排長龍,潮店Woaw近來都成為當中一員。他們都是為了開設在Woaw內開的咖啡店Elephant Grounds、只在逢星期五、六和日才出售、每次口味都不一樣的Ice-cream sandwich而來。它的雪糕三文治的雪糕、曲奇、蛋糕全部都是自家製,口味由曾主理Liberty Private Works的Makoto Ono設計,逢星期四在咖啡店的Instagram公開。開業至今接近五十周,口味從未重複,更每次只做二百件,分三日賣,不設預訂,吸引徐濠縈、林德信、陳慧嫻等名人慕名而來。當中以徐濠縈最捧場,若口味合心意的話,咖啡店十二時開門,她星期五準時一時前就到,永遠吃到「頭啖湯」。由於經常收到客人要求重推以往做過的口味,Elephant Grounds將於下月底推出網上訂購雪糕三文治服務,最受歡迎的鹹味焦糖將重新出售。



花生醬曲奇夾牛油果青檸雪糕配朱古力脆粒三文治。曲奇鬆化帶花生香氣,雪糕口感似雪葩,牛油果味極濃,青檸味道淡淡的,蠻有趣,售$68。

雲呢拿雪糕蜂巢粒海綿蛋糕三文治,蜂巢粒非常鬆脆,與雲呢拿雪糕非常配襯,售$68。



Elephant Grounds上環歌賦街11號(Woaw Store內)記者:吳宛蔚攝影:楊錦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25/191593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81

便秘月經量多不宜飲四物湯

1 : GS(14)@2015-04-12 12:44:07

【加劇症狀】四物湯在坊間被視為「婦科聖藥」,因可補血養顏,延緩衰老,但非所有女性都適合飲用。註冊中醫師楊明霞(圖)表示,內熱、濕氣偏重人士一旦誤飲四物湯,會加劇本身症狀。出現月經量少、面色萎黃及手腳冰冷等症狀的血虛女性,適當飲用有助氣血通順。楊明霞解釋,四物湯屬補劑,有溫燥性質,由當歸、川芎、地黃及白芍合共4種中藥組成,屬入血藥材,有活血及補血功效,特別針對血虛女性,宜經期後飲用,但有脹氣、便秘、腸胃不適及月經量多者則不宜服用。內熱較重誤飲四物湯會上火,引致暗瘡、口氣及便秘症狀。腸胃功能差的人士服用當歸等中藥,會引起腹瀉。濕氣偏重人士過量飲用四物湯,則會加劇四肢無力、食慾不振症狀,市民飲用前宜先弄清自己體質或諮詢中醫師意見。



紅豆水消腫解毒

其他食療例如薑茶適合怕冷或感冒人士飲用,但飲太多會引致喉嚨痛。紅豆水可消腫解毒,但腸胃不適或經血量多女士,不宜長期飲用,可加入陳皮,減輕腸胃不適。玫瑰花茶偏溫,有理氣解鬱、活血散瘀及調經止痛功效,有助鎮靜及對抗抑鬱情緒。■記者梁麗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12/191089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490

【飲食籽】發水冬菇 勝在原始風味

1 : GS(14)@2015-05-26 00:02:53

冬菇亭內的庶民美食,以價廉地道取勝。



冬菇亭故事二【飲食籽:識飲惜食】清晨六時,在元朗建業街的冬菇亭,暖洋洋的晨光照射着,鳥鳴處處,不時傳來客人與店家的閒話家常。「李太,早晨!今日吃甚麼呀?」「今日湯煲得好靚,落足料,裝大碗些給你。」冬菇亭一般分為三、四間熟食攤檔,檔主發揮港式小智慧──借助店前空地,撐開帳篷,放置桌椅,擴展空間;食客跨舖點菜,彈性十足;地方細,雖然擠迫,卻衍生出搭枱及搭訕文化。在亭中,你會發現這饒富趣味的生活智慧,構成一道原始風情。忘不了的,還有一份久違的人情味。

檔主搵食法寶



帳篷:遮風擋雨,可伸可縮。

牛角扇:涼風不斷放送,天熱也不怕!

摺枱:枱凳放在戶外位置,隨意擺放。



排氣口:約七米高的通風口為四檔共用,煮食的熱力由中間排出,令室內空氣流通。

手寫餐牌:牆上的餐牌用箱頭筆書寫,一目了然,更有裝飾效果(攝於沙角邨冬菇亭)。

廚房:極開揚的廚房,無任何遮擋,直送製作過程。



亭與亭之間,有一家叫添記的燒臘舖。門口有一個古舊的玻璃櫃,用六盞射燈照射着,坦蕩蕩的吊着各種燒味。每日早上七時,阿姐推車到附近的合益街市拿新鮮豬肉,回舖後清理、醃肉、以炭燒製叉燒、燒肉,同時明火熬老火湯,煙囪縷煙裊裊升起。「向高空發展的煙囪設計,雖然原始,但將油煙集中在中間排出,廢氣不會影響街外途人。不過,由於抽氣口設計太低,只放到較矮身的燒鴨爐。」第二代老闆梁遠榮說。一九八五年落成的建業街熟食市場,有三個冬菇亭,其中一個亭除了添記外,還有粥檔及茶水檔。至今,檔內仍保留舊模樣,未曾改動,樓高約七米的排氣口,夠開揚,裝潢簡潔實用。



炭香燒味王 風扇是生存法則

舖內沒冷氣設備,客人坐在戶外的膠凳摺凳,檔主把帳篷伸展到空地,雖可遮陽擋雨,但夏天捱熱捱雨,冬天捱冷,是體驗四時節氣的地方。在這裏。風扇就是基本的生存法則。環視四周,檔內外共有兩把吊扇四把牛角扇四把普通風扇。採訪當天氣溫攝氏三十度,我喝了一碗老火湯,牛角扇吹不走騰騰熱氣。「沒辦法!一到夏天,是我們的淡季,尤其在七、八月,我們會提早收檔。」梁遠榮媽媽梁太說。亭內天花雖裝了兩把吊扇,但卻甚少開動。「這裏只有兩個叉電(雙線),裏面開到風扇,便輪到外面開不到,供電量不夠。」她解釋。檔口面積約四百呎,極開揚的廚房,製作過程一目了然,只做半日,下午兩時便收舖關門,以為它唔憂做?「我們在公家位置擺放桌椅,上午主要是我們用,對面火鍋店主力做夜市,下午三、四時便輪到他們搬桌椅,大家各有各做。」我站在一旁訪問半天,來幫襯的大多是老人家,早上十時到店,叫一碗燒味飯做早飯,價錢不到三十元,經濟實惠,有不少主婦更排隊「斬料」回家。每日產量少,賣完便提早收檔。「做燒味沒甚麼秘訣,每個師傅做法分別不大。最重要是捨得用料,我們用的是鮮肉,這裏始終租平,雖然辛苦少少,但可以慳成本,寧願把食物做好。」以鮮肉加炭燒而成,不就是碩果僅存的舊時味道。



未到十一時,添記門口已排滿長長人龍,難怪到下午兩時便售罄關門。

梁遠榮(左)及父親梁偉添。

每日早上七時便到合益街市取豬肉,用的是鮮肉,保證新鮮。



每日熬製兩款無味精老火湯,很足料。$8

叉雞飯,叉燒不落味精及色素,只以麵豉及南乳來醃,外間少有。$25



添記燒臘飯店建業街熟食檔C5號舖



自助茶水檔 日賣過百斤豬扒

當添記的燒味差不多售罄,這時,隔籬茶水檔成記繁忙的午市才剛開始。中午十二時,二十多人一下子坐滿店內,都是飢腸轆轆的客人。「邊個吃豬扒飯?老闆未返到,要等一等。」客人你一句我一句,阿姐迅速地替食客寫單,將落單紙用夾仔夾實,堆滿成小山丘。轉眼間,老闆梁敬明已回舖準備就緒。他身形健碩,束着馬尾、穿着背心,樣子很容易記認。每當忙完早市,他便會離店小休,午市前才回舖坐鎮。他站在大鐵鑊旁,熱氣弄得他滿頭是汗,埋頭埋腦的幹活。這邊廂剛煎好豬扒,那邊廂又轉身調汁、煎蛋,和在旁協助他、負責盛飯的阿姐配合得天衣無縫。成記是熟食中心的第一代檔主,除了茶水檔,還在隔籬檔位兼賣粥及腸粉,粥檔只做早市,十一時關門後,人手便轉移至茶水檔,七人分工合作。「外賣要等三十分鐘!」「自己拿飲品,枱面上有檸茶、奶茶,要其他飲品就等一陣。」阿姐不斷提醒。客人很熟架步,自己拿餐具、飲品。剛到的客人,見店內滿座,也不勞煩阿姐,自行在空地佈置摺枱。「哎吔!日日都是這樣忙,客人準時到不得了,『爆晒棚』做不切呀!」梁老闆瞇着眼笑說。「這個崗位不是人人做到,豬扒要逐塊煎,每塊豬扒下的油、煎的時間、用的火候,也略有不同,又要手腳快,所以我要親自煮,成日都沒假放。」店子日賣百多斤豬扒,別小覷這碟頭飯,是兩大件連骨豬扒,每塊大如一隻半手掌,以糖及紹酒等自製豉汁調味,拌以焦糖般的甜香,鄧達智曾以「一再回頭」形容它。



成記老闆梁敬明總是坐鎮廚房,忙到無停手。

落單紙以夾仔夾實以防吹走,甚少出現漏單情況。





成記兼做粥檔及腸粉,早上六時準時供應直至十一時。

豬扒飯,豬扒有甜甜的豉油味,份量足,入味非常。$41



成記茶寮建業街熟食檔C8號舖



冬菇亭選擇多籮籮


特式巴蜀烤魚 $178

茶記麻辣菜

典型茶記格局,主力賣小炒碟頭飯,鑊氣夠,餐牌暗藏一系列四川麻辣菜式。除了大熱重慶雞煲外,還有水煮烤魚,吃罷麻辣味強,酸香辣濃,最適合叫一杯透心涼的啤酒降溫。三寶小廚美林邨熟食檔1-4號


點心即叫即蒸。

嘆茶吃點心

原來在冬菇亭也可以悠閒嘆茶吃點心。位於南山邨的嚐滿粥本身是一間粥檔,主打黃沙豬膶粥,後來兼賣點心,點心即叫即蒸,雖然要等上十五分鐘,但質素不俗。嚐滿粥南山邨熟食檔8號舖


每位$118 另加海鮮配料$20起

重慶海鮮串燒

元朗洪水橋起家、在博康邨開張一年多,主攻火鍋,最近轉型做重慶串燒,約有五十款串燒選擇。另有海鮮供應,每日下午老闆到街市入貨,推介是足十吋長的大虎蝦,一燒便爆膏,保證新鮮。隱世貳館博康邨熟食檔8號舖


每位$79起

火鍋自助餐

在冬菇亭賣自助概念的原創者,食物、汽水、醬油全是自取,食物分佈三十呎長的長枱,雖然配料較為大路,但價錢平,氣氛一流,平日最多學生哥幫襯。新廣發四季火鍋燒烤沙角邨熟食檔12號舖



記者、插畫:何嘉茵攝影:劉永發、許先煜、鄧鴻欣、伍慶泉編輯:謝慧珊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23/19156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64

【飲食籽】比達杯麵 食麵當食菜

1 : GS(14)@2015-05-27 13:54:14

《龍珠》中的比達,有無吃杯麵的劇情呢?可能真係要問問龍珠迷喇,不過,最近合味道在日本推出比達版的杯麵,據講特別適合食肉獸人士,一個杯麵可以滿足男士每日所需的三分一蔬菜量,大約等於120g的蔬菜,之所以搵比達做代言,難道鳥山明的設定中,比達都缺少蔬菜?原來比達個名,英文叫「Vegeta」,即是蔬菜囉!最近要到日本的話,不妨買個比達杯麵做手信,送禮自用都吸引!記者:許福合網址:https://youtu.be/YyD_zUA7G7U



補充男士每日需要的三分一蔬菜量。

比達是一個缺少蔬菜的人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27/191621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615

【飲食籽】99%正宗 雲南紅米線

1 : GS(14)@2015-10-24 13:21:35

正宗雲南過橋米線$58 百分之九十九正宗,上桌時湯仍翻滾着,比起傳統不冒熱煙的,還是有點兒改良過了。旺姐說正宗雲南過橋米線還會下菊花,可是她不知道香港哪裏有可食用菊花買。



【飲食籽:識飲惜食】雲南人生活離不開米線,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人也沾了吃米線的癮。在香港,米線店就如便利店般「梗有一間喺左近」,大中小舖都在自己的門牌標榜「雲南」二字,其實在香港吃到的米線多數混合了港式口味,師傅、材料甚至米線本身都並非來自雲南。何謂正宗?我想,除了老闆是雲南人,食材也至少要是取自雲南的紅米線吧……

香港難尋 過橋米線

「雲南第一旺」老闆娘旺文蓮(旺姐)說:「我來香港後嚐過很多間米線店,荃灣的、深水埗的、銅鑼灣的……但統統跟我回憶裏的正宗雲南味道不同。」她是雲南人,是雲南紅河州建水縣的彝族後裔,以為她從小就懂得煮家鄉美食,怎料她說入廚是有的,卻偏偏在家鄉未煮過雲南米線,「我想將印象中的正宗雲南味道煮給香港人吃,初初是毫無準備的,開店後邊做邊問熟客意見,這樣就一年了。」



新鮮豬肉酸辣米線$30 以小鍋米線的做法逐碗煮成,酸辣味道主要靠購自雲南的酸菜調味,酸香撲鼻。

雲南自磨豆腐花米線$30 豆腐花以雲南黃豆自磨,配上滷汁、黑醋、自炒芝麻、自製紅油等十多種汁料製成,味道又酸又辣又滑,非常過癮。



建水縣特產 暗紅色米線

旺姐的雲南米線,材料和煮法都完全跟足雲南,她夾了一小撮顏色暗紅的米線着我試試,原來這就是她家鄉建水縣出產的紅米線,口感比一般米線少了點煙韌卻多了點柔軟,出奇的是,即使放久了口感依舊軟熟,並無發脹難吃之感,「紅米線是用紅河州的特產紅米製成的,紅米非常脆弱,一旦接觸到含有少量化學物的肥料就會枯萎,因此比普通白米更高營養。」旺姐邊說邊從木櫃拿出一包乾紅米線給我看。紅米線也有分新鮮與乾製,乾製米線是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入機器擠壓成形,雖然不夠新鮮的紅米清香,但方便存放,旺姐為降低成本,也只好放棄用新鮮紅米線了。可惜,這碗口味正宗的雲南紅米線卻很少人欣賞,因為香港人已吃慣了港式米線,旺姐嘆說:「香港很多自稱正宗雲南米線的店舖,為了令更多香港人接受,就改良了它的味道。我的店舖小本經營,不想改良,只想香港人來到這裏,就吃到最原本的雲南味道。」傳統的過橋米線,湯面會有一層厚厚的雞油、豬油封着,看起來不冒熱氣,似冷湯其實很滾燙,湯的熱度足夠將生肉燙熟。在雲南,賣過橋米線的店多如牛毛;在香港,卻很難找到真正的過橋米線。一來港人愛健康,很難接受湯面有層厚厚的油脂;二來將生肉放入一鍋看起來毫不滾熱的湯中,要港人相信完全燙得熟透很困難。為此,旺姐也想了很久,雞油、豬油是傳統過橋米線的材料,必不可改,但端上桌時倒可以換個方式,「在雲南吃過橋米線,他們的碗一定會用烤爐烤着以保持溫度,我們這裏地方小,不能這樣做,惟有在客人點米線後,將預先熬好的湯放入砂鍋裏再煲滾,之後再回倒入碗,那上桌時湯仍熱得翻滾,客人才有信心可以燙熟生肉。」



雞豬油封滾湯 燙熟生肉

別看過橋米線好像很簡單,其實它非常花工夫。先說熬湯,用走地雞、豬骨、宣威火腿骨等熬製五、六個小時,再調好味備用,一碗過橋米線的好壞成敗,可以說就看這湯底;再說配料擺碟,鵪鶉蛋放中間,豬腩肉、走地雞、雲南火腿、瘦肉絲放四角,易熟的葱花、芹菜等放一邊,相對難熟的野生雲耳、腐皮絲則放另一邊。當然,在雲南的過橋米線甚至有更多配料,而且肉類幾乎都是生的,全靠用刀切薄、靠湯燙熟,但旺姐的出品就只有瘦肉絲是生的。最後是吃法,按先生後熟的次序將配料放入湯底,再將米線「過橋」入鍋,浸入湯中即成。



旺姐是雲南省的少數民族彝族,但她在城市中成長,說城市周圍都是米線店。

紅米線乾雖不及新鮮的有米香,但對於小本經營,只靠熟客生意的旺姐來說,方便儲存才是最重要。

旺姐自製的紅油及辣椒油,用了三種雲南辣椒乾(左起)撈刀辣、鬼跳辣、丘北製成,取其不同的香與辣。



雲南第一旺太子界限街33F恒順大樓39號地舖



過橋米線 真的要過橋

過橋米線起源自雲南的蒙自縣,為何叫「過橋」,旺姐說她在雲南時聽過這故事──相傳蒙自縣有位秀才為求功名,埋頭苦讀而廢寢忘餐,妻子見他經常待到米線都涼了才吃,於是想到以一層厚厚的豬油覆蓋湯面以保溫,秀才覺得很美味,問妻子這吃法有何名堂,妻子想到她送米線給他吃時要經過一座橋,就說:「過橋米線。」因而得名。



米線之外 雲南餌絲

在觀塘瑞和街街市後,也有一間堅持了廿多年的老店「雲南風味」,店子瑟縮僻街,非熟客難尋。店子小小,只得十多個座位,裝修也不華麗,但壁畫及天花板上的花燈都充滿着濃濃的雲南風。



酸辣小鍋米線$29 這裏用的是雲南米線,口感軟熟,夾起不易斷,加上在小鍋與材料同煮時,米線索盡肉汁與紅油精華,入口先酸後辣,辣味悠長而不嗆。

未煮的米線,捲曲較幼身。





麻辣雞餌絲$32 餌絲含糯米,口感較彈牙;麻辣雞先用花椒粉、辣椒粉等醃製二至三小時,炒好、燜熟後備用,煮餌絲時加入麻辣雞同煮即可。

未煮的餌絲,較闊較直身。



確保地道風味 自醃昆明酸菜

老闆娘葉黃金妹(葉太)是香港人,丈夫是從前「阿詩瑪雲南風味軒」總廚,也是中華廚藝學院的客席導師,鑽研並教授雲南菜,現已退休。話說廿多年前,一位雲南姑娘吃過她丈夫煮的雲南菜後,覺得味道正宗,邀請她丈夫合作經營這小店,「當時我代丈夫答應了,怎料那雲南姑娘做了幾年後就移民英國,於是我便一手一腳將這間店營運至今。」葉太說。為確保地道的雲南風味,店內九成食材堅持來自雲南,例如麻辣湯底的「麻」,全靠用上了雲南大紅袍花椒,粒粒開口,而且有兩塊完整小葉的為上品,將它磨成花椒粉,既麻且香;酸辣湯底的「酸」,是以自醃酸菜調製,用昆明芥菜加辣椒、鹽及其他醬料醃幾天而成。



過橋米線$43 為照顧港人口味,這過橋米線不加厚油,材料也預先燙熟,只保留將配料及米線「過橋」的吃法。

自醃酸菜,以昆明芥菜加辣椒及醬料醃製,葉太說很多米線店都只買潮州醃菜蒙混過關。



餌絲煙韌 米線軟滑

看貼牆上餐牌,除米線外還有餌絲,葉太說:「餌絲是雲南特色食材,跟米線有點類似,也是用大米製成的,不過米線用粘米製成,口感較軟滑;餌絲則是粘米與糯米兩溝,口感較煙韌彈牙。」未煮時,米線呈捲曲狀且較幼細,餌絲則呈直條狀較闊身,很易分辨,不過一旦下湯,兩者就容易混淆了,仔細留意的話可從麵條的幼闊分辨,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嚐一口米線,再試一啖餌絲,那就可完全感受兩者的不同了,「餌絲是雲南才有的,所以都是從雲南空運到港,我想香港也很少店有賣。」葉太說。小鍋米線也是一絕,絕對是一道工夫菜。這裏的小鍋米線是逐碗煮的,先煮沸湯頭,然後依次放入豬肉碎、酸菜、米線等,當中的紅油越煮越能掛在米線之上,香濃入味,最後下韭菜、芽菜等配料就可以起鍋,上桌時也是用一個銅製小鍋盛着,別具風味。比起那些自稱正宗,卻只是選不同配料的「車仔麵式」米線,我寧願走多幾步路,去尋找這正宗雲南米線。



真正小鍋米線並非如車仔麵般選配料,而是逐碗在鍋上煮,是一道工夫菜。

雲南大紅袍花椒,粒粒開口,附有兩塊完整小葉的為上品。



雲南風味觀塘崇仁街17號地下



記者:黃子卓攝影:劉永發、許先煜編輯:陳漢榮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24/193449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79

【飲食籽】山中煮海鮮 隱世士多有知音

1 : GS(14)@2015-10-12 08:36:41

松記只開周末周日,雖然要走45分鐘才到,行山客也絡繹不絕。



【飲食籽:搵食地圖】小隱於野,大隱於市。塵世間俗亂煩囂,要在市井之中淡然處之,自得其樂,何其難?偏偏有三位「隱士」,縱置身五光十色花花世界中,卻能淡忘浮名薄利,在要走半小時山路的郊野士多做客家菜和海鮮,隱身小巷做蛋包飯,或是藏身士多的奶茶王,都甘願當個寂寂無聞的士多老闆。惟「隱士」心有所執的,卻是在美食路上尋找知音人,好讓他們在一口飯、一啖茶中,也能感受到一份最單純的心機與誠意。



楊先生是谷埔村原居民,最叻煮海鮮及客家菜,熟客都愛叫他阿楊。

鹿頸行45分鐘 嘆清蒸海上鮮

「入嚟士多要行45分鐘,你哋掂唔掂㗎?」聽筒另一端,是松記士多負責人之一的倫哥。自問並非行山材料,聽罷不其然冒起冷汗來。這趟「遠征」我真的能完成嗎?松記士多位於沙頭角鹿頸谷埔村,要去,先要從粉嶺火車站乘小巴到雞谷樹下。手機導航顯示出一條如股市圖般的曲折路線,左邊倚着藍藍沙頭角海、右邊靠着青青山巒,四周沒地名也沒屋,像是跟你說「有路就行吧」。幸而,遇上一群也許「目標一致」的行山客,何不眾樂樂齊出發?跟着領航員,沿着被樹蔭遮蓋的幽林小徑及迂迴連綿的樓梯路一直走,彷彿走入一道懂穿越時空的隨意門,把你從石屎森林,送回幾十年前的荒蕪鄉下地。沿路恭候大駕的不只是零星花朵及小蟲兒,還有「香氣逼人」的新鮮牛屎,當然少不了送上厚禮的牛兒。往前再走就是海,豁然開朗的美景隨即展現眼前。蘆兜樹、紅樹長滿海邊,遠眺彼岸就是深圳所在。





(左起)劉太、吳太、吳先生是幫襯松記逾20年的行山友,最欣賞這裏的自然風味及舒服環境,每次來必點海鮮。

走了約半小時後,欣然發現松記士多的指示牌,路程尚餘10分鐘,加油!

要前往烏蛟騰及荔枝窩的行山友,必會途經松記,並於此歇歇腳休息。



「鹿頸算易行,冇乜上落斜,我哋成日嚟。」同行的行山客,的確是來松記士多。「你哋到喇,辛苦嗎?」甫到達,一個膚色黝黑、粗眉大目的男人已端上冰涼汽水迎接,他就是老闆阿楊。他在谷埔村土生土長,有傳統客家人精神,靠山食山,靠海食海,做菜炒飯燜豬肉樣樣皆精。儘管這兒偏僻,卻有不少食客不惜攀山越嶺來捧場,「食我啲嘢都幾辛苦,要上山落山,佢哋認為值得啩,唔係都唔嚟喇!」阿楊招積地說。數十年前,松記只賣即食麵三文治,後來按食客要求才將海鮮搬上食桌,「我好有要求,啲魚全部野生新鮮,養嘅唔要,唔游水唔要!」牙擦的他還堅持要吃原汁原味。蜆,從附近泥灘挖出,加幾片薑蒸已鮮甜至極,「蠔蝦一樣,清蒸就得,乜配料都唔加,食番原味。」閒時他還愛跟漁民出海尋鮮,與村民亦稔熟,要靚食材毫無難度。「我年紀大喇,好唔捨得呢條村,環境咁靚,希望同香港人分享吓呢啲環境喇。」阿楊說。來松記,付出的汗水腳力不少,但一切非徒勞。鳥鳴犬吠、微涼海風,在幽幽樹影下和阿楊把酒言歡,伴隨還有那口淳樸鄉土鮮甜。這久違了的味道,不就是「苦盡甘來」嗎?





蒸蜆$100 以竹簍盛着的新鮮蜆是阿楊親自捉的,就算清蒸也沒半點泥腥味。

蒸海烏頭$800(約三斤) 過三斤重的吉澳海烏頭是向相熟漁民攞貨,蒸好後黃油自魚腹滲出,甘香鮮美。





醋鴨 半隻$140 招牌醋鴨是滷水鴨進化版,秘訣在於以鮮檸檬片、柑桔及白醋做的蘸醬,酸酸甜甜卻不會搶味,一蘸回味無窮。

本地蠔餅$110 蠔餅是潮州加港式做法,將新鮮捉來的蠔加鴨蛋先煎後炸,鹹鮮味十足。



松記士多粉嶺沙頭角谷埔村


午飯繁忙時段,學生哥蜂擁來買外賣,華記也一律只做蛋包飯。

熱到暈都要食 大隻佬蛋包飯

炎炎夏日,悶熱難耐,幾步路也足以讓人大汗淋漓,那天來到華記士多,剛好是午飯時分。這間埋沒在小巷中的士多,摺枱摺凳不過三幾數張,冷氣欠奉,只有幾把家庭式風扇把關。要錯過,確非難事,偏偏有大條長龍擠在舖前。學生哥、小情侶、OL、甚至每天為女兒買飯的老伯,等呀等,儘管分針跨了半圈,人龍絲毫沒寸進,人們依然繼續等。為的,就是一碟蛋包飯。「前後12個蛋包飯!」「收到!」穿起背心、有對強勁臂彎的賢哥平日喜歡健身。面前雖得兩個爐頭,卻足夠成為他的舞台:他一連拿起三隻蛋打入兜中,轉頭已換上筷子拂個不停;他緊接再將蛋漿倒入鑊,拌兩拌,又倒回兜中拂一次,再回鑊拌多幾秒。最後將蛋放在醬油飯上,淋上秘製咖喱汁,一碟蛋包飯才算大功告成。只不過幾十秒的表演,也足夠讓我嘆為觀止,「老竇三十幾年前開華記,嗰陣係士多仔,專做附近差館外賣。我得幾歲仔都有送吓三文治奶茶,賺埋唔少貼士,哈哈。」不愛面對鏡頭的他,縱然忙個翻天也不忘和我聊個痛快。賢哥約五年前全盤接手老父心血,雖不擅長烹飪,卻在網上自學,創出一味改良版日式蛋包飯,賣個街知巷聞。每個步驟對他而言也是堅持:拂蛋,堅持以人手,每次三隻,否則蛋白蛋黃比例會不一,影響滑度;煮蛋,堅持要回鑊兩次,中途再撥一次,蛋才嫩滑。「有誠意,一定要逐碟煮。好想每個客人而家同N年後再食到嘅,味道都一樣。」破開那嫩滑蛋皮,半熟蛋漿如流心般瀉下,再舀起那夾雜着雞髀肉的啡色飯粒和甘香咖喱汁,這口暖暖的飯,溶在口,卻甜在心。





蛋包飯$35(連飲品) 每碟飯有三大隻蛋,用料十足,絕不加忌廉或牛奶增量,賣相極吸引。







茄汁芝士鹹牛肉三文治$15(不定時供應) 三文治原是賢哥做給姪仔女吃的,卻成為招牌菜。麵包塗上餡料後才放平底鍋煎至金黃。

腸蛋麵$20(不定時供應) 常令食客撲個空的秘製即食麵,麵條爽口彈牙,秘訣在於「煲唔可以大,麵唔可以散。」



華記士多西灣河筲箕灣道48號地下3B號


鄭記隱沒在深井裕記燒鵝位處的小巷中,門口賣涼果甜食,毫不起眼。

鐵觀音奶茶$128 非誠勿擾

「好味啲,咁就好好味啦……千祈咪信我,氹你開心咋,費事等水滾時你眼望我眼,嘥時間!」鄭記士多老闆鄭汝雄邊按着鍋蓋邊笑說。被譽為「天價奶茶王」的士多,一碗普通奶茶盛惠68元,鐵觀音奶茶和咖啡則各128元。有人認為山長水遠入深井嘆貴茶,不值;偏偏有知音人,每次來港必定捧場。「我而家唔鍾意宣傳,人多就會利慾薰心,影響茶嘅質素。」鄭老闆的前半生,戲劇性得很。自小跟父母賣奶茶,後來棄舖從商,卻一鋪清袋。輾轉當過維修工人、的士司機、小販等,最終回頭是岸承繼老父士多,曾於2009年奶茶王比賽中奪季,常公開示範泡茶絕技。但幾年前起,他鮮少宣傳,寧願待在士多鑽研茶道,閒時也只會到學校演講,或到戒毒所說教。這刻,以茶會友成為他唯一所想。以顧客身份來鄭記品茶,甫進門已傳來清幽茶香。「一陣我會邊唱宋徽宗的《大觀茶論》,邊示範點茶。」鄭老闆端出銅煲架生放在小餐車上,準備就緒,「點茶不一。而調膏繼刻,以湯注之,手重筅輕,無粟文蟹眼者,調之靜面點……」詞念得琅琅上口,手中用來攪動抹茶的茶筅也隨曲上下晃動,將鐵觀音茶粉調成膏狀後,再沿碗邊注滾水便成。呷一口,茶味甘,奶味濃,各安其份,誰也不會搶去誰風頭,滑入喉有幾分回甘。鄭先生不愛接受訪問,但示範茶道時,也着我將重點拍下來,他會邊泡茶邊說歷史,喝碗茶要用三四小時,儼如上了一堂茶道歷史課。甜苦甘香,既道盡奶茶味道,也讓鄭老闆悟出處世之道︰名噪一時,也不如以茶會友快樂。或許他心所想的,正如士多中掛起的一句詩詞般︰「無由持一碗,寄予愛茶人」。有心惜茶者,無任歡迎;無心賞茶人,非誠勿擾。





鴛鴦$128 與坊間的茶奶啡三溝做法不同,鴛鴦是由咖啡粉及茶粉煮成,味道層次分明,齒頰留香。







鐵觀音奶茶$128 鄭記的茶有一種堅持,就是不加糖,才能呷出茶的真正原味。

茶筅(筅粵音冼)是點茶工具,用作調攪抹茶成泡,老闆特意將名字寫在紙上讓茶客了解。



鄭記士多深井深康路10號




士多知多啲

士多,直接由英文"store"繙譯成,主要賣零食飲品,與賣乾貨罐頭及家庭用品為主的雜貨店不同。後來士多開始會賣簡單熟食,如三文治、奶茶咖啡等,相比起茶餐廳較便宜。士多在二十世紀的香港較流行,現今已買少見少。其中有十多年歷史的北涌發記士多,估計因收地將於下月9號結業。發記以懷舊英文老歌配即食麵聞名,是麥理浩徑行山客必經加油站,安樂窩將要消失,遊人大感惋惜。



記者:黃依情攝影:許先煜、劉永發、伍慶泉編輯:李寶筠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10/193270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063

薯仔香蕉高鉀 助去水腫

1 : GS(14)@2015-04-01 08:43:31







【周三識食】【本報訊】踏入春天,女士們又要展開新的減肥大計,減磅迎接炎夏,除了消耗脂肪外,也要注意排走多餘水份。營養師指出,港人經常外出進食,又愛吃快餐及加工食品,容易攝取過量鹽份,不但引致鈉超標,更會引致面腫及四肢水腫等問題。保持低鹽飲食,並適量進食含豐富鉀質食物,例如菠菜、薯仔及香蕉等,都有助排走鈉質,踢走水腫。記者:梁麗兒



鈉為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可控制水份平衡,若鈉太少可致身體水份不足,容易抽筋,鈉太多則會造成水腫、高血壓等問題,增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湯美斯指,吃太多高鹽食物及少飲水,會令身體積聚太多鹽份,引致積水,「細胞與細胞之間嘅空隙多咗水份」,形成身體水腫,常見於面部及手腳部位。水腫影響體形外觀之餘,更會阻礙血液循環,令身體的新陳代謝減慢。




灼菜令鉀質流失

避免因食太多「鹹嘢」引起水腫,湯指,首要補充足夠水份,以沖走多餘的鹽份,成人每日建議飲6至8杯水,每杯250毫升,總攝取量介乎1,500至2,000毫升的水份,飲湯、牛奶及果汁等飲料都計算在水份補充之內。但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奶茶或汽水,因有利尿作用,飲一杯咖啡只當作半杯水計算,她建議每日宜最少飲足5杯清水。食含豐富鉀質食物有助平衡身體的鈉水平,如加快排走鈉,有去除水腫功效。湯說,深綠色蔬菜尤其西芹及菠菜、香蕉、薯仔、牛油果均含豐富鉀質。飲低脂牛奶、低脂乳酪或橙汁,都吸收到鉀質。醫學界建議成人每日從飲食攝取4,700毫克鉀,湯指,都市人少吃蔬果,普遍有鉀質不足的問題,建議保持均衡飲食,盡量多吃鉀質食物。她建議可煲番茄薯仔湯飲用,使用含豐富鉀質的蔬果包括薯仔、番茄等,有助增加鉀質攝取。由於鉀質屬水溶性,一般家庭常用的烹調方法「灼菜」,會加快蔬菜中的鉀質流失,除非連同菜水或菜湯飲用,故建議改以蒸或少油炒的方法烹調上述蔬果,甚至當沙律食用,都可吸收較多鉀質,有助去除體內多餘的鈉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01/190976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