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時不食】木耳烘蛋惹味 通便排毒又便利

1 : GS(14)@2015-11-24 08:31:27

黑木耳有「素中之王」或「血管清道夫」之稱,鐵質含量比菠菜高出20倍,較豬肝高約7倍,是各種葷素食品中含鐵量最高。黑木耳功效多不勝數,除了養血駐顏,令肌膚紅潤外,更能把殘留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排出體外,從而清胃滌腸。另外,黑木耳亦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或消化系統癌症。以黑木耳絲混上惹味的麻婆醬,鋪在厚厚的烘蛋上,不消15分鐘,即完成一道有益又惹味的菜式,今晚試煮吧。材料:切絲黑木耳(4片)麻婆醬(半包)雞蛋(8隻)蔥粒(適量)做法:將雞蛋拌勻,用平底鑊煎成厚蛋,上碟備用。將黑木耳絲倒入鑊中炒香,然後加入麻婆醬及50毫升水,待麻婆醬煮熱,即可放入蔥粒,將黑木耳麻婆醬倒在蛋餅上便完成。《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123/193844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886

【飲食籽】變種鹹豬手 去骨煎香如肉餅

1 : GS(14)@2015-05-21 09:10:52

一直以為Zurriola是西班牙餐廳,怎知已悄悄改頭換臉變成了歐陸餐廳,而大廚亦換上了Daniel Birkner。這位德國籍廚師出身自廚師世家,父親和兄弟均為廚師,可能廚師來自德國,餐牌上的菜式以肉類為主,海鮮選擇略嫌少,兩者相比起來,肉類菜式亦能給人驚喜。以主菜「脆釀豬蹄配紅酒牛油及芥末醬、椰菜及馬鈴薯」最有驚喜,這種變種德國鹹豬手是以德國西北部Ruhr Valley城市Bochum的做法,把豬蹄去骨起肉,將豬蹄肉混入木耳、意大利番荽等並釀回其中,煎香後有種像混合蔬菜的煎肉餅感覺,不過比一般肉餅更乾身味道更濃更惹味,最過癮是豬蹄旁那些極像XO醬的醬汁,帶點鹹香,很特別。至於那客「多寶魚火腿三文治配小龍蝦牛油汁、小白菜及馬鈴薯粒」則不是我杯茶,雖然大廚將小龍蝦釀入多寶魚中,屬於手工菜式,但可能是先入為主,我還是覺得多寶魚以蒸的方法最美味!其實晚宴中最有驚喜是「楔場」的自家製扁意粉,賣相雖然不算太精緻,還有點像公仔麵,入口很煙韌,配上檸檬醬及鮮蛋黃,鹹香中帶點酸酸,極具清新感覺,誇張點說可以以手工意粉聞名的Linguini Fini、Otto e Mezzo Bombana等意大利餐廳有得比。



多寶魚火腿三文治配小龍蝦牛油汁、小白菜及馬鈴薯粒$328

自家製扁意粉配檸檬醬、鮮蛋黃及鱸魚魚子$148

芒果蛋糕配西柚、熱情果及椰子$98



Zurriola

尖沙嘴彌敦道100號The ONE18樓



記者、攝影:區佩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21/191544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35

【吾通吾識】6種蔬果連皮食 抗癌又有益

1 : GS(14)@2015-09-15 07:28:14

不少人都習慣把蔬果削皮後才進食,但美國費城營養學家Katie Cavuto曾提出,許多蔬果的表皮,其實不應削去,連皮吃除可增添風味,最重要的是可保留更多營養成份,因為果皮含有許多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營養,如豐富的維他命C、E、β-胡蘿蔔素及膳食纖維,有些甚至比果肉還多。加上果皮因為吸收光線能合成抗紫外線物質,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對消除自由基、抑制癌細胞,尤其下列六種蔬果,連皮吃會更有益,大前提只是要清洗乾淨。1)馬鈴薯一般人不管是馬鈴薯沙拉或是烤馬鈴薯,都會先削皮,但是馬鈴薯有兩成營養成分都在表皮,如維他命B、鉀及纖維。2)茄子茄子皮有花青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抑制細胞損傷造成的衰老和疾病,表皮上也有豐富維他命B。3)番薯番薯皮也是營養的關鍵之一,除有維他命C、鉀和β胡蘿蔔素,同時也是纖維、醣類物質的所在,可降膽固醇,增加飽足感。4)青瓜雖然青瓜皮有些粗糙又帶有苦味,但瓜皮有着能增強免疫力的抗氧化劑和維他命C,不僅有助排毒,還能防止便秘;青瓜皮還有抗菌消炎作用。5)蘿蔔把皮削去,會把養精華β-胡蘿蔔素同時丟掉。因為蘿蔔素主要存在於皮下,有著強大抗氧化功效,可抗老化及抗癌;且胡蘿蔔表皮也含有大量維他命A,可促進血紅素增加。6)蘋果蘋果果肉好處多,但果皮的好處也不容小覷。蘋果皮裏有豐富的纖維,可助消化,促進排便。大量維他命C、三萜類化合物都在果皮,削皮等如浪費了養顏美容抗老化、抗癌的好物質。優活健康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15/192961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89

【飲食籽】出菜快 大碟 無味精 $40上環抵食兩餸飯

1 : GS(14)@2016-05-24 10:46:39

上環食堂茶餐廳大廚陳澤明堅持不落味精及雞粉,味道較清淡,卻有住家味道。兩餸飯$40,三餸飯$50。



【飲食籽:識飲惜食】快快快,每到食晏時間,在上環搵食儼如打仗。到茶記品嚐「光速餐」,三扒兩撥便吃完,又再上戰場衝鋒陷陣。打工仔荷包有限,尤其糧尾時,出菜極速、大碟、平價的兩餸飯和碟頭飯便是恩物,如果沒有味精就更好了。一個是iBanker,一個是電視台導演,生活、工作離不開上環,節奏要快,吃飯要快,不約而同選擇40至50元、被視為頹飯的兩餸飯和碟頭飯作為平日食糧。頹飯縱然頹,亦要食得好。



在投資銀行工作的Ivan,首要選擇菜式健康,少油少鹽的餐廳。


「在上環食晏,一餐平均50至60元,性價比好重要,首要選擇健康菜式,少油少鹽,無加味精,平日可以食得不太濃味,已經好滿足。」曾撰寫食評的瑞信香港認股證及牛熊證銷售部主管何啟聰(Ivan)說。Ivan平日要跟貼股市,自交易時段延長後,Ivan和不少從事金融行業的打工仔一樣,午飯只有一小時。「計埋步行和等位時間,有時只得半小時食飯,我偏好中菜,尤其兩餸飯或沙律等輕食,不用等太耐,時間始終有限。」兩餸飯是茶記餐牌上較廉價的食物,即所謂的大鑊飯,由於鎖定數款菜式讓客人選擇,餐廳可大量出品,慳成本之餘,客人亦可以較低價享用,相對平易近人。上環有不少賣兩餸飯的茶記,由於競爭激烈,鬥平價,鬥多選擇,但質素參差,最平廿幾蚊,最多有廿多款餸選擇。畢街有一間小店「上環食堂茶餐廳」,約600呎空間,七張桌子,經常擠滿人。小店主打兩餸飯,每日卻只有六道菜式選擇,有菜有肉有魚,天天不同,標榜用植物油,棄用味精及雞粉。菜單沒有名貴菜式,卻有住家感覺,蝦仁炒蛋、土魷肉餅、雲耳蒸雞、南瓜燜肉片……最受歡迎是肉餅,梅菜蒸肉餅、土魷肉餅,間中還有瓜子䱽、馬頭魚等鹹水魚,每逢初一、十五,其中一道還會轉做齋菜。套餐包老火湯,兩餸飯40元,三餸飯50元,和同區比較不算便宜。「這店賣的是偏清淡口味,適合不想食濃味的人,菜式不會有太多醬汁,不落味精,配搭上有魚有肉有菜,份量大,最喜歡土魷肉餅,土魷不會切到太碎,頗足料,白菜不會煮得太腍,有在家吃的感覺。」Ivan說。



曾因貴租結業 熟客白武士出錢打救

記者早上11時半到店,全店員工已開始作戰,老闆娘陳太坐在門前收銀,不停接外賣電話,阿姐密密包餐,送外賣到附近寫字樓;堂食的客人一點餐,不用數十秒便極速送到,舖內滿座,剛來到的客人便自動自覺站到門外等候,十分配合。店內的飯菜全由老闆陳澤明(明哥)一手炮製,每次炒的份量不多,沽清後便即炒,工夫多得應接不暇。「好多人做兩餸飯,一次過炒大大盤,但炒定唔好食,尤其芡汁會出水,影響味道。我們每次炒少少,起碼上菜前仍熱騰騰,貴精不貴多,由於每日只賣六個餸,更有效控制食物質素。」明哥在老字號平記做廚13年,昔日平記仍在上環,未搬往柴灣,明哥主力替恒基中環總公司的員工包伙食,每日應付大量出品,2010年他在永樂街自資開樓上店,主打兩餸飯。「炒大鑊飯有一定難度,量太多要密密炒,但炒十碟要和炒一碟的味道要相同,不能有偏差,午市幾十個柯打一齊來,手腳要快,還要識部署,邊樣煮先邊樣煮後,十足十打仗。」小店背後往往有人情味的故事,它亦不例外。明哥在永樂街的小店曾因業主大幅加租,忍痛結業,休息半年後,得從事科技的熟客鍾名川(川哥)入股投資,兩年前在現址重開。記者笑說川哥是白武士,他搖頭說:「不,我只是覺得可惜。我自己一個人在上環住,好少煮飯,平日喜歡幫襯明哥,貪食到沒有味精的住家菜,幫襯了兩年。有一日,他說因為加租要轉行做小食,我唔捨得明哥的廚藝,便—起夾份做吧!」重出江湖,一切如昔,新店得到不少舊街坊繼續幫襯,加上寫字樓客,中午時段經常爆滿,搭枱是必然的,最好預早搵位。



廚房只有明哥掌廚,由於銷量多,近乎即叫即炒,忙個不停。

中午時間,小店擠得水洩不通,熟客亦有默契,吃完便埋單離開。

鍾名川(右)原是明哥熟客,不忍小店因加租結業而入股。



另一日的餸菜選擇:



榨菜肉絲炒銀芽拼脆肉瓜炒燒腩拼蒜茸白菜仔

土魷蒸肉餅拼鹹水魚拼豉油王雞翼



上環食堂茶餐廳上環畢街3號地舖



營養師:預40分鐘進食時間

香港人生活忙碌,難免進食太急,家營健康營養顧問中心營養師陳筠霖(Krista)說,由於食物未完全細嚼,食得過急會影響消化,並引致肥胖。因為大腦需要20分鐘才接收到飽的訊號,若吃得太快,會不自覺地進食過多,吸收太多熱量,建議每餐進食時間為40分鐘。若進食時間必須減少,食飯時應更專心,別看手機,放低工作。另外應吃完才喝東西,避免減低胃液消化力,每一口食物盡量咀嚼多幾下。



記者:何嘉茵攝影:梁志永、劉永發、許先煜編輯:李寶筠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3/196209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370

薯仔香蕉高鉀 助去水腫

1 : GS(14)@2015-04-01 08:43:31







【周三識食】【本報訊】踏入春天,女士們又要展開新的減肥大計,減磅迎接炎夏,除了消耗脂肪外,也要注意排走多餘水份。營養師指出,港人經常外出進食,又愛吃快餐及加工食品,容易攝取過量鹽份,不但引致鈉超標,更會引致面腫及四肢水腫等問題。保持低鹽飲食,並適量進食含豐富鉀質食物,例如菠菜、薯仔及香蕉等,都有助排走鈉質,踢走水腫。記者:梁麗兒



鈉為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可控制水份平衡,若鈉太少可致身體水份不足,容易抽筋,鈉太多則會造成水腫、高血壓等問題,增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湯美斯指,吃太多高鹽食物及少飲水,會令身體積聚太多鹽份,引致積水,「細胞與細胞之間嘅空隙多咗水份」,形成身體水腫,常見於面部及手腳部位。水腫影響體形外觀之餘,更會阻礙血液循環,令身體的新陳代謝減慢。




灼菜令鉀質流失

避免因食太多「鹹嘢」引起水腫,湯指,首要補充足夠水份,以沖走多餘的鹽份,成人每日建議飲6至8杯水,每杯250毫升,總攝取量介乎1,500至2,000毫升的水份,飲湯、牛奶及果汁等飲料都計算在水份補充之內。但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奶茶或汽水,因有利尿作用,飲一杯咖啡只當作半杯水計算,她建議每日宜最少飲足5杯清水。食含豐富鉀質食物有助平衡身體的鈉水平,如加快排走鈉,有去除水腫功效。湯說,深綠色蔬菜尤其西芹及菠菜、香蕉、薯仔、牛油果均含豐富鉀質。飲低脂牛奶、低脂乳酪或橙汁,都吸收到鉀質。醫學界建議成人每日從飲食攝取4,700毫克鉀,湯指,都市人少吃蔬果,普遍有鉀質不足的問題,建議保持均衡飲食,盡量多吃鉀質食物。她建議可煲番茄薯仔湯飲用,使用含豐富鉀質的蔬果包括薯仔、番茄等,有助增加鉀質攝取。由於鉀質屬水溶性,一般家庭常用的烹調方法「灼菜」,會加快蔬菜中的鉀質流失,除非連同菜水或菜湯飲用,故建議改以蒸或少油炒的方法烹調上述蔬果,甚至當沙律食用,都可吸收較多鉀質,有助去除體內多餘的鈉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01/190976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77

【飲食籽】毋忘冬菇進化史

1 : GS(14)@2015-06-01 22:34:53

二○一五年黃大仙竹園邨的兩座冬菇亭,與二○○六年新舊對比強烈。



【飲食籽:識飲惜食】拆毀,翻新,活化。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俗稱「冬菇亭」的熟食亭,曾隨公共屋邨而生。她曾經興旺,曾經沒落,承載着一段香港時空特有的歷史。因噪音及衞生問題,九十年代房屋署停止興建新冬菇亭,部份被改建用途。經領匯接手後,冬菇亭相繼翻新,相比起其他大型建設,這些改變似乎微不足道,但她是「屋邨友」總有過的生活體驗,見證昔日街頭飲食文化。她絕不比任何一幢歷史建築物的文物價值遜色。



二○○六年黃大仙竹園邨冬菇亭。


走進大埔富善邨,會發現一個有趣畫面──在同一空間出現兩個新舊冬菇亭,帶來強烈對比,見證其「進化史」。舊式冬菇亭在一九八六年隨屋邨落成,維持一貫草根特色,一亭四檔,紙皮石亭頂,只有啡色及透明帳篷遮風擋雨;新冬菇亭則在六年前由商戶自費翻新,領匯會提供適當指引及審批圖則。雖在外仍是冬菇模樣,但已換作灰色琉璃瓦頂,落地玻璃,把以往四格打通成一個舖位,客人坐在仿皮梳化卡座,涼涼冷氣送爽,與一般茶餐廳格局無異。



翻新工程複雜 煙囪淪為裝飾

變身後的冬菇亭是出自設計師文樹基(Man)手筆,除此之外,他還設計屯門友愛邨的冬菇亭。「冬菇亭原有設計看似簡單,但翻新難度不少,由於食肆不再領有大牌檔牌照,便要符合一般食肆的規定,像抽氣系統、消防條例等。」不願上鏡的Man說。他花了數個月時間設計,特意在外圍採用落地玻璃,維持原有開揚感覺,整個工程花費約二百萬元。「假設以四方盒為考慮,要讓冬菇亭每一面看起來有趣,以凸顯光線透明感。因要符合食環署要求,其中一面須為密封式廚房,是美中不足之處。」冬菇亭的中間排氣位,經改建後已沒有實際功能,商戶須重新鋪置排氣喉,同時要在傾斜的屋頂裝上冷氣,便須巧妙配合現有格局。「我們特意設計天花梯級效果,可內藏風喉,又能避開橫樑,盡量善用空間。」值得一提是,設計分為室內及室外地方,室外增設露天茶座,刻意保留冬菇亭其中一個特色。



大埔富善邨現有的平面圖,舊冬菇亭(右面)仍保持一亭四檔,新冬菇亭則已打通成一檔。在同一地方新舊冬菇亭並立。









灰色琉璃瓦頂,氣窗已密封,只作裝飾用途。

冷氣,冷風輕送,外面三十多度高溫也不怕。

設有露天茶座及室內冷氣位置,任君選擇。







紙皮石亭頂,另有帳篷擴展空間。

風扇陣,另有多座牛角扇,吹走暑氣。

客人須坐在戶外位置,體驗四時節氣。



逾千萬打造 變身豪華大牌檔

要數投資額最高之一是位於大圍美林邨,一列三座的冬菇亭,二○○八年由怡苑飲食集團承租九年,當年斥資逾千萬元改裝。不但有日式琉璃瓦屋頂、維多利亞時代復古鐵閘、LED環保燈、活動天幕等,最特別是中央煙囪位置,除了用作採光外,在七呎高樓底,掛上矜貴水晶燈,堪稱「豪華大牌檔」之最。怡苑董事總經理羅偉光說:「翻新後,可滿足客人需求,追上時代步伐,保持競爭力。所以我們加設冷氣、洗手間及其他裝飾,環境改善,但食物和價錢卻與大牌檔相差無幾。」不過,卻出現小插曲。在二○○八年北京奧運,原本安排奧運馬術選手到訪參觀此地,被傳媒揭發其活動天幕違規僭建,最後不得不清拆,意興闌珊下,數年前便索性轉租予其他商戶。「當初搭建活動天幕,原意是避免食客日曬雨淋,因應所需。其他冬菇亭也有搭建活動上蓋,不過政府卻沒有處理。對於新經營者,太多條例限制,商戶難以經營,哪有人還願意投資?」向領匯查詢,他們以書面回覆指:「有關提升項目因應物業本身情況,改善設施及設計,包括加強電力供應、翻新牆身及亭頂、重整亭內佈局等,以達到優化物業環境目的。」



沙田美林邨冬菇亭內的三寶小廚,極高樓底,原有的中間煙囪位置掛了水晶燈。

當年商戶斥資逾千萬元改裝美林邨冬菇亭,務求打造成豪華大牌檔。



民間紀錄 怕失去舊精神面貌

在活化過程中,最難莫過於如何在新舊之間取得平衡。中大建築系副教授鄭炳鴻說,「隨時代轉變,翻新冬菇亭是無可厚非。冬菇亭原屬功能性建築,為邨內居民提供一日三餐之便,是草根地道文化,若刻意執太正,反而失卻精神面貌。」為了保留集體回憶,八十後業餘攝影師梁瑋鑫(William),在facebook開設專頁「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紀錄多年來冬菇亭的變化。他在沙田長大,沙角邨冬菇亭是他平日的開餐勝地。「以前返學前在粥檔買鬆糕做早餐,消夜買乳鴿加餸,日常生活經常接觸到冬菇亭,細心留意,她有很多有趣地方,如透過加建擴展營業空間,充滿民間智慧。」雖然帶來噪音及衞生問題,但他說仍有保留價值。「在香港好難得仍有這種大牌檔風味,她有自己的生存制度,最重要是找到平衡點,和居民互相遷就。經翻新後的冬菇亭,雖有冷氣,又坐得舒服,但始終失去昔日的生活風味,總是沒趣。」



梁瑋鑫對屋邨有情意結,紀錄多年來冬菇亭的變化。

梁瑋鑫攝影作品@沙田沙角邨



後記:

自九十年代始,冬菇亭便走上不同命運,被改建用途,被翻新,被空置。〈冬菇亭故事〉一連三期,過去走訪十多個冬菇亭,雖正值炎炎夏日,讓我最深刻的不是粉飾得簇新、有冷氣送爽的硬件軀殼,而是當我喝完熱湯後,滿頭大汗,被牛角扇吹走熱氣的這一番舒暢感。她具有獨特個性,各呈首本好滋味,並非毫無特色的連鎖店可比。不知不覺間,這種風格特異的食檔,正逐漸消逝。趁還在,好珍惜!



已消失的她們



沙田秦石邨一九八四年落成、在邨內只有一個冬菇亭,已改建為涼亭,老人家最愛坐內乘涼,捉棋耍樂。

沙田隆亨邨共三座的冬菇亭,只有一座仍有大牌檔,其餘則空置及已改建成便利店。

上水彩園邨早於九十年代中拆卸並改建為美食廣場,但使用十多年後,在二○一一年領匯為彩園商場翻新而再次改建,現時原址已改建為休憩地方,經常充斥水貨客。





屯門安定邨位於停車場旁的冬菇亭,在九十年代中已改建成安定商場的新翼。地下為有冷氣設施的美食廣場,以上數層為商場,領匯近年再翻新安定商場。

觀塘順利邨原本邨內的戲院因使用率偏低而在二○○二年拆卸,並重建一座設有冷氣的美食中心,原冬菇亭租戶遷入,至二○一○年拆卸,原有位置興建了乏人問津的小型舞台。



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劉永發、鄧鴻欣編輯:謝慧珊美術:吳子豪部份圖片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及受訪者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30/191651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633

【飲食籽】又辣又寸 進擊的車仔麵

1 : GS(14)@2015-06-12 08:57:03

老闆肥哥淥麵有自家理論,將隔篩提起至過頭,說這樣麵條才會爽口彈牙。



【飲食籽:故味重嚐】車仔麵店,像連鎖便利店,總有一間喺左近。它賣相普通,來來去去豬皮、魚蛋、豬紅、蘿蔔……,可選3餸或4餸、加辣汁或腩汁,麵條老是一個樣子,看起來千篇一律。可是,它們卻有本事,引得人吃過翻尋味。在別家吃不到這個味道;別家找不到這個車仔餸,甚至是規矩多多,麻麻煩煩,背後卻隱隱然有股強烈個性,讓你一吃難忘,難以取代。

肥哥用靚料 陰力淥出彈牙麵

「人人說我招積又寸,無他的,我寸得起!做車仔麵,我最捨得用靚料,別家那有新鮮貨你食?」肥哥車仔麵老闆蔡松青說。他身形略胖,頸上掛着老花眼鏡,因為有一個啤酒肚,人人稱他為肥哥。訪問他,他總是笑容滿臉,其實我不覺得他寸,只是說話牙擦擦,尤其是當提到自家出品,即收起笑臉,滔滔不絕地說:「大集團環境企理,裝修堂皇,員工着全套制服,一碗麵要賣幾多錢先夠?食物成本都被分薄了。我這裏地方淺窄,但來幫襯的人都是為了食物味道。如果你願意降低少少要求,我包你吃到好東西。」店子小,約50呎半開放式的麵檔已佔了大半位置,只有一、兩張桌子,坐得擠迫,但客人卻毫不介意。見他淥麵,是一種視覺享受。只見他把麵放在隔篩內,浸熱水4、5秒後提高數下,最後一下提高至頭頂位置,動作利落。他有一套理論:「你問我淥麵時間要幾長?很難說得準,好多時都是憑感覺。煮麵要靠陰力把水排出,把空氣撞入去才夠爽口彈牙。動作不能太慢,否則會阻住下一輪,繁忙時間拉上拉落,有時淥到手都痠軟了。」攝影師聽後半開玩笑說:「那不是像表演嗎?好架勢呀!」肥哥霸氣回應,「我不會理人怎樣看,都是做自己份內事!」



「做車仔麵是我的夢想」

他的車仔麵,常常不計成本,像每日從肉檔買來的本地鮮牛肉,大大片很新鮮;牛百葉,只用價錢貴兩成的頭一小段;粗幼麵堅持從荃灣麵廠入貨;還有4種辣度的辣汁,以新鮮指天椒、大小乾椒等二十多種香料及辣椒熬成,最辣程度經常吃到人周身冒汗,是鎮店之寶。「做車仔麵是我的夢想,人生可以做到自己喜歡的事,又可以『搵到兩餐』已經不錯了。」肥哥雙眼發光說。「以前經過一間糖水舖,見到有一架架名貴房車泊在門口等外賣。我那時便想,如果自己有日可以做到同間糖水舖一樣就好了,現在我做到了。」



4餸車仔麵,大部份材料均用上新鮮貨,像本地鮮牛、豬腸等,坊間難尋。$37

辣汁分4個辣度,最頂級的辣度,吃完全身和喉頭像有股火衝上鼻腔,勁!

店細,大半個舖面用作麵檔,主力做外賣。



石硤尾白田偉智街38號福田大廈地下55號



「王子」有創意 過癮老闆當生招牌

華記小食店應是全港營業時間最短的車仔麵店,平日下午3時便關門,每逢暑假更休息近半個月,以為它寸到唔憂做?非也,它反而是我見過最過癮的車仔麵檔。店位於青衣涌美老屋村,在巴士站下車後,沿着馬路邊一直走,經過街市才到達。老遠見到華記搶眼的廣告招牌,寫道:「正宗老字號,只此一家。車仔麵王子親自主理。」招牌還有一個男人,青靚白淨,一頭鬈毛,手上有一個火團,英氣勃勃。「賣車仔麵,用不用搞到又變魔術,成個補習天王?」我心想。先說店的歷史。華記在上世紀60年代已在青衣大街擺檔,以木頭車開檔賣麵,是新界區最早的車仔檔,後來入舖輾轉在涌美村落腳,10年前老父退休,綽號「王子」的兒子周子嵐接手經營,將各種新元素注入一間老字號。「車仔麵生意很大競爭,不可以太守舊,加上自己喜歡鑽研新事物,目標是做一間與時並進的車仔麵檔。」車仔麵約有30款餸選擇,大部份都是「王子」每日新鮮製作,蘿蔔牛腩豬皮冬菇等等,其中以牛腩最值得推介,每日凌晨開始炆,滷水膽已有20年,極之入味。「我們早收舖,一來是這個地方晚市會較靜,二來我們一早便要起身準備,好多時都是我自己一個煮,分身不暇。」



自創小食公諸同好

店中之寶自家煮的辣椒油,色澤啡啡紅紅,是秘方,要炒過濃縮稠身才大功告成。放在麵檔旁,任客人自己加,完全免費,辣度強勁。由於不含人造色素及防腐劑,每逢秋冬設有外賣裝讓客人賣走。店舖還有十多款自創的特別小食,是「王子」不時實驗之作,像雞翼已有5種味道,名字奇怪,有天使、魔鬼、層次、唔炸雞翼,件件見工夫。他還特意在走廊貼着小食簡介及做法,難道不怕別人偷師?他笑說:「我不是學廚出身,煮東西都是為了興趣,對自己有一定自信,才會貼出來,試過有餐廳專登叫廚師過來看看。」在麵檔旁還有一個「王子新品銷量排行榜」,以自己作生招牌,有噱頭之餘,還凸顯店舖的個性,獨一無二。



車仔麵,蘿蔔是必食之選,配上撈麵,調上自家豉油,如添加鎮店辣椒醬,更刺激惹味。

雞翼,有5款味道,最特別是層次雞翼,以蛋漿包裹再半煎炸。兩隻起$15

辣椒油極辣,華記提醒食客要注意並切勿浪費。



老闆周子嵐綽號「王子」,以自己作生招牌,平日最愛和客人「吹水」。

華記在村口的招牌很搶眼,記者最初以為是補習名師的廣告。



青衣涌美老屋村90號地下



長龍「名店」規矩多



富記 禁食客揀位坐

位於九龍灣小巷內的富記有一條不成文規矩,每當繁忙時間,客人不准揀位坐。在門口的麵檔旁排隊揀餸、付錢後,店員阿姐已準備就緒,立刻九秒九將麵捧走,將麵放在那張枱那個位,客人不得有任何異議,不論男女老少都被迫分開坐、各散東西。食物選擇極多,尤其是坊間難尋的柚皮,製作繁複,炆得軟腍,每日中午兩、三時便沽清,加上價錢實惠,頗受老街坊歡迎,難怪寸得起!



3餸車仔麵,柚皮軟腍極美味。

車仔餸選擇極多,至少有30款以上。



九龍灣牛頭角道33號宏光樓地下16號



榮記 澳牛版車仔麵

在銅鑼灣,有間車仔麵名店,在小巷街邊檔起家,名字叫榮記粉麵。店子經常排長龍,出名規矩多,風格跟澳牛不相伯仲。規矩如下:不加腩汁要落單時說,否則恕不退貨;落單後不可改餸;不可加單;每人最低消費30元;每人最多只可叫4個餸。想叫多個餸,另可選擇大雜麵,有6款指定餸。店主抱一副「唔憂做」態度,但由於食物出色,客人亦甘願「犯賤」,必吃是雞翼尖、墨魚嘴及豬腸。雞翼尖有自家滷水汁,不與其他滷物一起浸,滷得非常入味;腩汁亦值得推介,每日加清湯及香料重熬,甘甜不過鹹。



車仔麵最多只可以叫4個餸。

榮記是區內人氣店,經常人龍不斷。



銅鑼灣糖街27號A地下



車品品 不願等不要吃

講寸,不得不提位於大角嘴的車品品。來這裏吃麵,要有心理準備:一定要有無比耐性。繁忙時間需要排隊入座,不會派籌,至少等半小時,上菜奇慢,原因是人手少。熟客都知老闆娘鄭麗華(Florence)有性格又講規矩,她說:「每位客人來食都要排隊,只有大肚婆可以例外,試過有客人不守規矩打尖,我會鬧客,如果不願等,不如不要來吃。」雖然服務欠奉,但人流依然不斷,原因是車仔麵用料確實靚,日本蟹柳、台灣的新竹貢丸、肉枱新鮮交來的豬腸,首推是東北蘿蔔,無渣超甜。



車仔麵用料講究,蘿蔔水準高。

車品品亦提供限量小食。



大角嘴埃華街92號



記者:何嘉茵攝影:潘志恆、陳永威、劉永發編輯:謝慧珊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612/191807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825

【飲食籽】廣島過江龍 最強濃厚豬骨湯

1 : GS(14)@2015-07-23 08:45:07

炙燒豚肉味玉拉麵 $90店舖招牌湯底,以十小時熬成的豬骨湯底加入醬油,加上厚切叉燒,還有溏心蛋。



【飲食籽:嘴刁評台】拉麵迷最開心的,是日本拉麵店登陸香港;最擔心的,也是日本拉麵店登陸香港。生怕在日本吃過的滋味回憶回港後變成泡沫,生怕本來垂涎欲滴的寶號變成黯淡無光的名字。登龍街。拉麵戰場。群雄割據。剛剛又有來自廣島的過江龍Bari-Uma進駐,實力如何,率先試試。


日本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的拉麵特色,廣島拉麵風格承襲九州,跟九州一樣以豬骨湯底配幼麵為基準。Bari-Uma也一樣,以豬骨湯拉麵為王牌,更聲稱擁有「最強濃厚豬骨湯」。可是呀,要一碗拉麵原原本本移民到另一個地方,絕非易事。麵、湯、叉燒,稍一不慎就可以差天共地。試一試Bari-Uma香港店的出品,嗯嗯,倒是跟廣島店有八九成像真。



醬燜雞鎚拉麵 $83以純雞熬成的雞湯,不含味精,是不愛吃豬的朋友另類之選。

辛辣炙燒豚肉拉麵 $88日本人的辣度一向普普通通,難得這碗帶有辣勁,香辣兼備。

辛口燒餃子 $38像水晶包一樣有塊薄薄面皮黏着,口感又脆又軟。



叉燒厚切一厘米

Bari-Uma是廣島規模最大拉麵店,在當地有16間分店,Bari-Uma打從一開始便決心做特許經營,除日本當地,在新加坡、印尼亦有分店。這倒成了優勢,因為最難搞的湯底都是由日本總部煮好再真空包裝運到每間分店,確保味道一樣。他們的湯以蔬菜、雞腳、豬骨熬超過十小時,不加防腐劑並加入特級醬油,是豚骨醬油湯底,喝起來有濃郁豬鮮味,帶點膠質,質地較濃稠卻不會太鹹,上面泛着一層薄薄豬油,肥,卻好香。是否最強我不敢說,但的確幾強勁,能跟豚王之輩拗手瓜。叉燒則用上腩肉部份,特別在厚切,有近一厘米厚,上碟前還先輕輕炙過,帶點燶邊焦香,香味更濃。碰巧遇到少年食神Michael來吃麵,他也大讚這叉燒比平常白雪雪的香得多。麵條方面得分亦高,用上日本小麥粉、日本的製麵機每天在店內製麵,22號麵條(麵條分有8至28號不等,數字越大,麵條越幼),比一蘭用的24號稍粗一點點,更有咬口,掛湯能力不俗,值得一試。值得一試的還有雞湯拉麵,本來是方便進軍東南亞的口味,卻意外地做得不錯,百分百以雞熬製的湯底,濃郁但不過鹹,味道像媽媽煲的雞湯一樣。



從廣島調來總廚深田昇坐鎮新店。

每天在店內自製拉麵,確保新鮮。





店內裝修風格亦跟足日本環境。

巧遇少年食神Michael,他說以十個強為滿分,Bari-uma有七個強。



Bari-uma銅鑼灣登龍街28號永光中心地下



記者:陳詠敏攝影:許先煜、鄧鴻欣編輯:陳漢榮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723/192284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820

【飲食籽】又到包糭時 簡便鹼水糭

1 : GS(14)@2015-06-15 08:49:56

下星期便到端午節,這個周末又是包糭送人自用的好日子。但自從試過包鹹肉糭煩到想哭,便幾乎要放棄這傳統玩意兒。不過今年有新斗記的包糭師傅教路,他教了較易入手的蓮蓉鹼水糭,加入的餡料不多,沒那麼難掌握。師傅還提點,買糭葉記得要選老身的較好包,烚完洗淨便不易裂開。師傅還提醒,包鹼水糭要鬆手些,包鹹肉糭則要夠紮實才會好吃。


材料:(10隻計)


蓮蓉200克糯米1140克食用鹼水1茶匙糭葉40片水草10條



做法:

1.糯米浸泡半小時,隔水,跟食用鹼水拌勻。2.蓮蓉分10份,搓圓壓扁備用。3.糭葉放入滾水中汆燙至再次滾起,熄火,取出洗刷乾淨,剪頭尾硬葉。水草浸15分鐘。



4.把兩塊糭葉交叉叠起,折一小角成倒三角形,這個小三角一定要摺得好,之後的糭形才美觀。

5.加入1湯匙糯米,按一下讓米粒填入三角尖位,定形。

6.放入蓮蓉再蓋上1湯匙糯米,鋪平。



7.兩邊加上糭葉,留意葉尖要跟原來的糭葉保持同一方向。

8.將兩邊糭葉往摺向中央,按實後,將前後兩邊部分摺向中間按實。包鹼水糭要稍為鬆,熟後會較鬆軟。

9.取水草,一邊用夾子固定身上借力,另一端用來紮實糭子,打結紮實。



10.把包好的鹼水糭放入滾水中烚兩至三小時至熟。



記者:謝翠玲攝影:徐振國示範:新斗記師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613/191823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984

【旅遊籽】春夏蘆筍 趕吃一口南法清新

1 : GS(14)@2015-06-12 08:20:26

Herve(右)把蘆筍蓋上膠布,造成溫室效應,讓它長得更粗壯。



【旅遊籽:浪迹遊蹤】多少人的幻想中,南法只有蔚藍的7月,一片紫海浪接浪,青草芬芳吹拂田園之前,春夏交替間靜靜吹進亞維農(Avignon)餐桌上,3月到6月是綠色起革命,是蘆筍和雅枝竹當造期,趁薰衣草爆紫前吃一頓限定的綠油油盛宴,操刀者是土生土長的米芝蓮一星廚Christian Etienne,年屆66,一生周旋於蘆筍、雅枝竹、欖橄之間,「我愛南法陽光,明媚陽光造就絕美蔬果。」Christian說,他對蔬菜烹調得心應手,透過層出不窮的配搭突出蘆筍和雅枝竹的清新脫俗,趕上當造尾班車,把大地回春的氣息統統放入口。


「我的靈感來自街市,烹飪理念很簡單,注重材料原味。」Christian說罷推門進入亞維農Les Halles中央街市,儘管食材大部份由南法農場直送到餐廳,他堅持朝早到街市「晨運」,見到新鮮蔬果亦會直接入貨。這位平民米芝蓮大廚廣受亞維農市民愛戴,沿途檔販看見他如遇上老茶客一樣親切問候。在他的主場,如數家珍介紹南法盛產的蔬菜,「冬天只能吃醃過的雅枝竹,到春夏才吃到新鮮的。」雅枝竹外形如含苞待放的蓮花花蕾,綠中帶紫,屬菊科類植物,相傳羅馬時期只有貴族才能享用,矜貴在只有三分之一花芯可食用,被譽為蔬菜之王。「如要用一種蔬菜形容我,肯定是綠蘆筍。」Christian邊說邊在菜檔揀蘆筍,手拿起一紮粗壯綠蘆筍續解釋:「全世界說白蘆筍是蔬菜中極品,其實營養價值跟綠蘆筍相若,你會怎樣揀?」外表胖嘟嘟的大廚,跟綠蘆筍一樣平實有內涵。



苦等8年 蘆筍一日鮮

他說最好的蘆筍不在街市,而在河對岸的Clos Mejean果園,為區內名廚包括他本人和Michel Meissonnier供應蘆筍,25公頃土地被一條條白膠布覆蓋,自製溫室培育外表纖纖的蘆筍,第5代傳人Herve Sain打開膠布,高高低低的蘆筍嶄露頭角,「蘆筍苗等出芽要3年,第8年後才有收成。」Herve邊收割邊說,熬過這漫長的種植期,每年一造,直到第15年,其間種桃、雅枝竹、欖橄等幫補生計。由於蘆筍不含膽固醇和鈉含量非常低,一向在歐洲有價有市,上等貨色每公斤索價14歐元,「收割時每每跟陽光競賽,蘆筍見光長得很快,每天都要採,否則長了新芽,身價大跌一半。」嫩莖破土而出兼進行光合作用,變綠成為綠蘆筍,生長至27厘米左右割下。為確保蘆筍清爽口感,女兒Laura在Christian餐廳學廚,親力親為炮製自家出品,「蘆筍收割後會迅速老化,最新鮮是當天食用。」Laura說,過了24小時便出現苦澀味,營養亦會流失。用刀割下數十條蘆筍,急腳回到Christian位於教皇宮的同名餐廳,由於時間尚早,大廚即興把蘆筍和雅枝竹製成傳統家鄉菜,三扒兩撥把雅枝竹去莖,逐層撕開厚身綠葉,抽絲剝繭後只食用三分一最幼嫩的花芯部份,用檸檬水浸泡,連同洋葱和煙肉放入平鑊慢煮,「普羅旺斯傳統做法是將雅枝竹燉至爛熟,看起來賣相不吸引,但香氣誘人。」等候期間,大廚隨便開一支Stephane Montez Domaine du Monteillet,來自Rhone的白酒去年曾用來招呼到訪里昂的習總,幾啖落肚,快手刨走蘆筍外皮,放入煲內烚一烚再過冷河,淋上他至愛的Saint Michel橄欖油,鬼馬地說:「快!用手吃最好味。」他把整條蘆筍放入口,我也急不及待一試,juicy又爽口;未幾,再呷一啖白酒,味道比鍋中熱騰騰的雅枝竹更為甘甜,還帶點獨特的果仁清香。



家常米芝蓮 春菜為主角

Christian菜單按時令分野,冬天松露宴過後,便是春夏的蔬菜宴,坐在戶外餐廳吸收南法陽光。7道菜中每一道均找到蔬菜蹤影,伴着炸沙甸魚旁的是薯仔絲沙律、鮮羊芝士被生菜包捲實、淋在鱈魚上的是蠶豆薑汁,而大廚至愛的雅枝竹,伴以經典的普羅旺斯菜式Barigoule,把雅枝竹、煙肉和蔬菜等加白酒慢煮,保留家鄉菜的鄉土氣息,先讓煙肉的惹味獨領風騷,接連雅枝竹清香接棒,帶來無比回甘。綠蘆筍配羊架預期中匹配,蘆筍夾在肉質細嫩法式燒羊架一起吃,油膩感減少,卻令蘆筍多了一分酥香味。最不能錯過的是甜品,以為蔬果菜式已曲終人散,不愛甜的他把紅蘿蔔炮製成清甜雪葩,伴以乳酪和蛋糕,啖啖清新鮮味攻陷味蕾,誰說蔬菜擔不到大旗,Christian層出不窮的綠點子,不獨吃到蔬菜原味,無限配搭讓清新口感分層遞進,讓人心花怒放。



上等綠蘆筍每公斤賣$122。

春夏交替是蘆筍和雅枝竹當造季節,Christian拿來即興炮製普羅旺斯家鄉菜。

室內裝潢流露一派鄉村優雅,沒有一般米芝蓮餐廳富麗堂皇的拘束感。



蜆肉Polenta配青豆醬汁,清新中帶鮮甜。

甜品是紅蘿蔔雪葩配乳酪和蛋糕,給味蕾帶來清甜的驚喜。

餐廳位於教皇宮旁,坐在戶外可邊看世界文化遺產邊嘆美食。



餐廳所有麵包來自街市內的Masion Viollete,合作10年有多。

Christian即席為我煮一個雅枝竹跟洋葱和煙肉的家鄉菜,雅枝竹香氣四溢。

Barigoule是普羅旺斯經典菜,把雅枝竹連同各種蔬菜加入白酒慢煮,精華盡在醬汁中。



Laura雖為果園第六代傳人,但醉心廚藝,拜師Christian學烹煮蔬菜。

Christian在2003年推出蔬菜為主的烹飪書。



Christian Etienne春之蔬菜午宴:7道菜$653
http://www.christian-etienne.fr/home.htm


鬼馬Christian偷吃一條剛過冷河的蘆筍,爽口非常。

最親民一星米芝蓮

Christian Etienne生於亞維農,自小跟隨祖母和媽媽學普羅旺斯家鄉菜,立志要成為大廚,年少時勇闖巴黎,曾效力Ritz及洲際大酒店,見識過巴黎的五光十色,還是最愛南法的蔚藍,決意回流亞維農開同名餐廳,醉心研究各種時蔬特質,先後推出蔬菜、欖橄、番茄及松露等烹飪書,2009年摘下米芝蓮一星,更獲法國當局頒發Maitre cuisinier de France大廚殊榮。由於他深受地中海熱情環境感染,故食客到其主理的餐廳用餐沒半點拘束,更經常見到這位被喻為最親切的米芝蓮大廚出巡問意見。




TRAVEL MEMO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護照毋須簽證。查詢:法國領事館37529900•機票:乘搭國泰航空由香港直航巴黎,6月份來回經濟艙每位$10,530起,未連稅。查詢:http://www.cathaypacific.com•交通:巴黎戴高樂機場乘TGV火車直達亞維農TGV站,車程約三個多小時。查詢:http://www.raileurope.hk/•滙率:1歐元約兌8.6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有用網址:http://www.avignon-tourisme.com/(亞維農旅遊局)鳴謝:亞維農旅遊局



記者、攝影:孔詠詩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611/191794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8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