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 | 西安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第二屆理事會正式會議將於4月25日召開!
如何破解“卡脖子”的技術問題?如何將技術產品有效推廣市場?企業需求與高校科研成果如何進行有效對接?AI應用場景如何快速實現商業落地……談及人工智能企業的發展現狀,這些是他們繞不開的話題。
當下,企業除了修煉內功增強自身業務能力外,堅持內外部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成為他們抵禦市場風險和快速發展的共識。那麼,在競爭越發激烈的人工智能賽道,企業如何有效進行產學研對接,實現逆勢增長?西安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的成立給行業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
蒜泥科技作為西安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的理事長單位,一直深耕人工智能產業服務,並堅持做粘合劑和催化劑,與志同道合的企業朋友一起加強合作,共同探索解決之道共進共贏。
FOCUS
01.
聯盟第二屆理事會
為積極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西安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西安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第二屆理事會正式會議暨“西安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高校技術產業研討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專場),將於4月25日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校區主樓2區221室)舉辦。
本次活動也是2021西安市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年度系列活動的首場活動。西安市科技局、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學者、AI產業相關企業及聯盟成員單位代表將共同出席。
02.
會議內容|
直擊行業熱門話題
聚焦人工智能產業應用、技術創新與企業需求等問題,共同交流創新見解與解決之道。
優質企業高效對接
精選優質企業進行產業需求對接,助力聯盟產業上下游企業合作共贏。
專家學者分享前沿見解
人工智能專家學者分享研究成果,解讀前沿科技並為行業發展帶來頭腦風暴。
03.
會議議程|
13:30—14:20 簽到入場
14:20—14:30 領導、嘉賓落座
14:30—14:35 主持人開場
14:35—14:40 西安市科技局領導致辭
14:40—15:00 聯盟理事長焦李成教授致辭
15:00—15:15 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15:15—15:20 2020-2021年度聯盟工作匯報
15:20—16:40 人工智能企業技術產業需求交流對接
16:40—17:20 人工智能學者/創新團隊交流對接
17:20—17:30 聯盟負責人總結發言、嘉賓合影

會議時間
2021年4月25日下午14:20—17:30
會議地點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北校區主樓2區221室)
參會要求
1、聯盟理事成員單位要求必須參加
2、聯盟成員單位報名參加
3、非聯盟成員單位/企業報名審核通過後方可參加
(以收到報名通知確認短信為準)
報名方式
掃碼報名
提示:參會人員以在聯盟擔任相應職務信息為準
參會咨詢
聯盟秘書處電話:15339015019
誰的王老吉
1 :
GS(14)@2011-04-10 22:52:33http://www.nbweekly.com/news/business/201104/14055.aspx
假如泉下有知,面對如今剪不斷理還亂的紅綠王老吉之爭,恐怕王老吉創始人王澤邦喝再多涼茶也難滅下這個“火”。
清道光八年(1828年),乳名“阿吉”的廣東鶴山人王澤邦來到廣州,在十三行靖遠街開設了“王老吉涼茶鋪”,經營水碗涼茶。兩百年後,他開創的涼茶品牌迎來前所未有的輝煌——不但在中國市場打敗可口可樂,更躊躇滿志要走向全球。
就在這個節點上,一場搶奪“王老吉”商標所有權的“紅綠”大混戰爆發了。這場“紅綠之爭”,讓許多人第一次知道兩個“王老吉”不是一回事的同時,更疑惑二者背後究竟有何錯綜複雜的恩怨。
而現在,王老吉第五代傳人、手握王老吉商標在香港及海外所有權的王健儀突然走向前台,首度高調發聲,對分別經營紅罐、綠盒王老吉的加多寶集團和廣藥集團一褒一貶,把始於去年的“紅綠之爭”劇情推向高潮。
王氏後人推波助瀾
在濕熱的兩廣,涼茶是最為普及的傳統飲品。其中,最著名的“王老吉”被公認為涼茶始祖,有“藥茶王”之稱。
自王澤邦始創基業,數代子孫傳承祖業,“王老吉”涼茶鋪先後分出幾支在廣州、湖南、澳門、香港等地發展。近兩百年間,歷經分產、戰亂、轉讓、回購等無數次沉浮,其他各支相繼衰落,家族產業由香港這一支的王老吉國際有限公司(也稱香港王老吉)繼承。
1993年,王澤邦第五代玄孫女王健儀出任王老吉國際執行董事,並持有公司1/3的股權。之後,她又升任董事總經理,和幾個兄妹一起全力投入家族生意。如今,王健儀手中已擁有香港及海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王老吉”商標所有權。
和大多數的老字號一樣,香港的王老吉涼茶儘管歷史悠久,卻始終維持在家族企業的規模。2008年,香港《大公報》等媒體曾報導,王健儀因在1997年至2003年間詐騙貸款145余萬港元而被判罪。報導中還提到,王健儀月收入5萬至10萬港元,比起當年加多寶和廣藥的王老吉涼茶合計高達近120億元的年銷售,香港嫡系的生意做得實在不算大。
在之後的王老吉“紅綠之爭”中,香港王老吉一直很低調,並未介入。但今年3月21日,蟄居幕後的王健儀卻突然發難。此時,她的身份成了香港同興藥業的董事長,而同興藥業正是中國內地“王老吉”品牌所有者——廣藥集團的合資夥伴。雙方合資成立的廣州王老吉藥業負責產銷綠盒王老吉涼茶,2008年單品年銷售額超10億元。
這份以“同興藥業”名義刊登在媒體上的廣告文顯示,王健儀2009年底出任同興藥業董事長,同時接任了合資企業王老吉藥業副董事長,並在今年出任本屆董事長。在該文中她對做大王老吉的加多寶“衷心感激”,但指責合作夥伴廣藥集團近期的一些經營決策“不符合王老吉合資企業自身利益的事情”。
今年2月15日,廣藥集團董事長楊榮明、總經理李楚源才剛剛在香港與王見面,溝通未來建設王老吉博物館等事宜。短短一個多月後,原本看起來關係還很融洽的雙方為何突然翻臉?
讓王健儀“發怒”的緣由是廣藥3月3日的一次發佈會。當天,廣藥集團宣佈整合旗下綠盒王老吉和白雲山兩大涼茶品牌的銷售渠道,由王老吉藥業全國總代理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白雲山涼茶”系列產品。
廣藥此舉讓王健儀非常不滿,她聲稱,發佈會上透露的信息,作為大股東的同興藥業事先並不知情,合資企業的董事會也沒有接到任何報告。“我作為王老吉合資企業以及大股東同興藥業的董事長,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同意實施這個代理銷售的行為。”
三個「王老吉」恩怨
王健儀的突然登場,展現的只是王老吉品牌紛爭的冰山一角。圍繞這個老字號,幾方人馬關係錯綜複雜,恩怨早已綿延數十年。
1949年,王老吉因政局變化一分為二,在香港的王老吉涼茶依然由王氏後人經營,廣州的王老吉藥廠則被收歸國有,幾經更名後成為“羊城藥業”(隸屬於廣藥集團)。數十年間,穗港兩地的兩家王老吉生意不大不小,各自經營著一畝三分地,井水不犯河水。
一個加多寶的出現,打破了穗港王老吉的平靜。
1995年,一心專注於醫藥主業的廣藥將“邊角料”王老吉涼茶的紅色罐裝使用權租給香港加多寶集團。1997年,廣藥資產重組,成立廣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赴港上市,羊城藥業成為其核心企業。也就是這年的2月12日,廣藥正式註冊申請了“王老吉”商標。
註冊商標一天後,廣藥與香港鴻道集團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這個鴻道集團,正是加多寶的投資方,老闆同是做批發生意起家的東莞人陳鴻道。其後10多年,加多寶通過廣告營銷等商業手段,讓王老吉從一個區域品牌發展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全國大品牌,年銷售額過百億元。
而在廣藥和加多寶的這次合作中,香港王老吉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紅罐王老吉的配方正是來自香港的王氏後人,廣藥也曾在2002年11月與香港王老吉簽署10年使用權轉讓協議,以使廣藥“王老吉”系列產品得以獲准海外銷售。而加多寶從廣藥獲得的紅罐王老吉商標使用權,很有可能後來也增加了廣藥從香港轉租過來的海外區域使用權,不過這一點,雙方都避而不談。
2004年3月,為“理順品牌關係”,羊城藥業改名為王老吉藥業。同年8月,廣州市政府在香港舉行招商會,牽線讓廣藥集團和香港同興藥業董事長李祖澤、董事黃宜弘等五位知名港商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希望共同做大王老吉品牌。2005年2月1日,中外合資企業王老吉藥業正式成立,廣藥與同興藥業各佔比48.0465%,並列第一大股東。合資公司首屆董事長由李祖澤擔任,原王老吉藥業董事長施少斌出任副董事長、總裁,此後該企業董事長由合資雙方按屆輪流坐莊。
拉來同興藥業入夥,廣藥有著自己的打算。在合資公司成立的當天,時任王老吉藥業總裁的施少斌曾表示,擁有海外渠道資源的同興藥業已承諾會協助廣藥將海內外王老吉商標所有權、使用權合而為一;作為回報,廣藥則會將王老吉品牌交由合資企業經營管理。
此次王健儀突然發難,便提起了這個“承諾”。她稱,合資企業成立後,王老吉商標很快就完成了價格評估、上報等階段性工作,但商標轉讓最後一步工作始終沒有能夠落實下來。“作為王老吉合資企業的新一屆董事長,我會堅持完成海內外王老吉商標統一到王老吉合資企業這一歷史性的工作。”
利益引發紅綠大戰
面對王健儀仗義之舉,加多寶集團企業傳訊首席代表田威不置可否。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去年底廣藥發佈“王老吉成中國第一品牌”消息時,加多寶強烈的反應。
去年11月10日,廣藥集團以王老吉品牌擁有者的名義,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宣稱“廣藥王老吉”品牌估值達1080.15億元,已超過海爾成為中國第一品牌。兩天後,加多寶隨即發佈聲明,指責廣藥偷換概念,借用了紅罐王老吉銷售數據,故意混淆二者關係。
此後,王老吉“紅綠之爭”開始升級,續約、訴諸法律等言論逐漸充斥媒體版面。
“王老吉紅綠之爭歸根到底是利益之爭。”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分析,雖然加多寶也意識到主力產品單一的弊端,於2010年推出了崑崙山高端礦泉水,但卻反響平平。佔銷售額90%以上的紅罐王老吉對加多寶不可或缺。
而對廣藥而言,王老吉的名氣也已遠超旗下其他品牌,借王老吉品牌效應打造非藥類大健康產業同樣意義非凡。2009年,王老吉涼茶單品年銷售額已超過160億元,擊敗可口可樂在華的150億元,成為中國第一飲料品牌。在這個龐大的數字中,綠盒王老吉僅佔了10多億元,而當初加多寶的品牌租賃費用據說更是僅有300萬元/年,這難免讓廣藥這個“親身父親”心有不甘。
雙方因利益而產生的焦慮使“紅綠之爭”成為必然。對加多寶來說,儘管銷售額比例上紅罐佔據了絕對優勢,但租來的品牌始終是一個罩門。公開資料中,加多寶租用王老吉商標的期限有多個版本,但無論哪個版本,這個期限都已經不遠。
期限真假難辨與廣藥的一起腐敗案件有關。2004年,廣藥高層腐敗窩案爆發,牽扯其中的原董事長蔡志祥、總經理李益民受賄問題均與王老吉商標權續租有關。
此前的協議是否算數、雙方合同到期時間確切是何時至今不明。廣藥內部認為租期2010年5月就已到期,為此,甚至在去年底就給加多寶發去了終止租賃關係的律師函。但加多寶方面並未理會,堅稱應“通過國家正常的司法程序”進行判定。
由於談判分歧較大,廣藥集團開始另起爐灶。去年6月,原廣藥集團副總經理、子公司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藥總經理李楚源升任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這位廣藥新掌門人以整合白雲山內部中藥資源起家,上台數月後,就為廣藥提出了一個新戰略,即“王老吉大健康聯盟”。
在這個構想之下,廣藥旗下眾多涼茶、潤喉糖、藥酒、藥妝等健康產品都將納入其中。換言之,未來廣藥旗下其他涼茶等健康產品都有可能打包納入最出名產品王老吉的渠道。這也是香港同興藥業感到利益受損的一個方面。
在今年王老吉藥業代理白雲山涼茶銷售的發布會上,廣藥高層也透露,此次讓白雲山涼茶“搭順風車”的舉動,只是“一體化”運作的第一步。
老字號歸屬成謎
隨著紅罐王老吉租期終結日近,王老吉品牌統一之路越發難測。投入巨資做大紅罐王老吉的加多寶顯然不願將成果拱手讓人,“親老子”廣藥也是志在必得。“紅綠”之爭時,針對王老吉品牌歸屬問題李楚源就曾強勢表示:“我兒子永遠是我的兒子。”
按照業界研判,廣藥也並非真的想收回紅罐王老吉,其試圖通過“提出終止合作”的手段,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抬高繼續合作的租賃價格,二是擴大合作的內容,不排除再租賃其他非藥類品牌資源共同做大涼茶產業。搬出可口可樂也是提高籌碼之一。更何況,廣藥手裡還有同樣做涼茶的白雲山、潘高壽等品牌資源,整合之後擁有巨大的市場想像空間。廣藥更是深知紅罐王老吉對於加多寶意味著什麼。
但加多寶也並非沒有反制手段。無論是多年積累下的渠道資源和管理經驗,還是與同興藥業若隱若現的緊密聯繫,都使廣藥強行收回王老吉品牌面臨魚死網破的威脅。何況半道殺出的王健儀手中還握著另一把殺手鐧—廣藥與香港王老吉簽訂的海外品牌使用權也將在2012年到期,而此前王健儀已對外表態稱不會續約,這無疑讓廣藥的海外拓展壓力陡增。
這場博弈中看似弱勢的加多寶可能還有其他籌碼。有前加多寶員工稱,大股東同興藥業出資人中不少都與陳鴻道關係密切,陳其實是同興藥業及加多寶的實際控制人。2005年加多寶在福建建廠時,陪同陳考察的就是同興藥業董事黃光漢。
坊間也傳聞,同興藥業與廣藥合資,其實是陳鴻道染指王老吉品牌的曲線方式。王老吉藥業內刊《王老吉天地》曾披露,去年3月25日同興派駐的數位董事辭任,除王健儀新任董事長外,還有景雨淮等人繼任董事,而景雨淮正是加多寶2008年遷都北京的發言人。
3月29日,廣藥集團召開旗下兩個上市公司的2010年報發佈會。對於外界最關心的王老吉品牌走勢,廣藥高管依舊顧左右而言他。而在3月23日的王老吉藥業董事會上,身為董事長王健儀並沒出席。
在上百億的利益面前,王老吉的後繼者們似乎沒有誰願意消消火氣去妥協。
私募房地產基金在中國各顯神通
1 :
GS(14)@2011-04-10 23:45:262011-3-1 HJM
假以時日,內地將有愈來愈多優質資產,加上已聞樓梯響了多時的房地產信託基金市場的建立,內地房地產金融市場將潛力無窮。
〈摩根士丹利清理上海物業池狂賺40 億〉(《東方早報》2011 年1 月7 日):
早報記者發現, 2010 年,大摩已經接連轉讓了浦東莎瑪世紀公園服務式公寓及馬當路項目三分之二股權, 加上2008 年、2009 年已經拋售的四個項目,大摩七年前在上海構建起的龐大物業池已所剩無幾……
〈上海高騰大廈再度轉手新加坡騰飛集團逾13 億元受讓〉(《第一財經日報》2010年11 月25 日):
……2004 年高盛從凱德置地第一次收購時花費了1.076 億美元,2007 年更名為高騰大廈的該棟寫字樓被再次轉手,以1.5 億美元(當時折合人民幣約11.4 億元)出讓給德國核心基金SEB 和新加坡太平星集團,雙方以各50%的股權完成收購。此次第三次轉手的交易價格約13.1 億元,賬麵價格溢價率約15%……
有關房地產私募基金的新聞不時出現在媒體上,由於涉及的金額巨大,而且經常有世界知名金融巨頭參與其中,特別引人注目。對一般人而言,私募基金本身就有一層神秘面紗,房地產私募基金比起一般的私募基金就更讓人搞不懂。
一般的私募基金以投資企業的股權為主,在此稱之為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Fund) , 私募股權基金在投資決策時會考慮企業所從事的行業、企業的業務模式及企業的管理團隊。私募股權基金只會投資企業的少數股權,因為要讓管理團隊有足夠的利益驅動去跑業績,盡快做大做強,然後上市。
房地產私募基金(RealEstate PE Fund) 在此則指投資房地產固定資產的私募基金,譬如收購一棟辦公樓、一個資產包或一個在建項目。房地產私募基金在決策時同樣要考慮資產所在地的經濟增長和需求,從業務角度考慮為資產創造價值的方法,但房地產私募基金通常收購的是資產的100%權益,而不是少數股權,更少有連管理團隊一齊收購(一般在設計收購架構時,更會千方百計確保只買資產不買人)。
房地產私募高難度動作
房地產私募基金動不動都有幾億美元的規模,但要找到合適的專案把錢投出去卻一點不容易。房地產私募基金所參與的收購個案中,買賣雙方之所以能在交易價格上達成一致,基本上是由於雙方對資金成本和資產價格有不同的衡量標準。
先說資金成本,或是說資金的機會成本,以一般內地開發商來說, 資金的最高效利用便是獲取土地、開發建設,持有商業地產的機會成本是開發商難以承受的。基金卻不一樣,基金傾向規避房地產開發的風險,雖然麵包價比麵粉價高,但樂於收購已建成的資產。
再說資產價格,舉一例,一個內地民營企業蓋了一座高檔辦公樓,儘管大樓的設計、設備和材料等硬體都達到國際水準,但要吸引國際租戶卻不容易。房地產私募基金由於國際化的背景,同時基金一般不會拆散資產出售,給予租戶在經營管理上更大的信心,令基金能獲得比民企更高的租賃收入,若基金能因此對資產有較高評估,便有更大機會與民企達成雙贏的價格談判,完成收購。
理論歸理論,但實際上由於內地現在對房地產的特別偏好,很多時賣方寧願以低租金把物業租出,也不願過早出售錯過未來可能的資產升值。基金若要接受賣方的開價,便要想盡辦法找出為資產創造價值的空間,如為大樓公共部位重新翻新,改變功能定位,增加租賃面積等。
所以,當基金們在爭相收購同一個資產時,除了比誰對後市估得更高以外,便是比誰更有能力為資產創造價值。前文提到,房地產私募基金在收購時只買資產不買人,這個因素決定了管理房地產私募基金屬於高難度動作,既要懂資本市場私募基金的運作,又要懂得房地產。好幾次聽到基金中人說儘管不懂房地產,但他們會在市場上找最優秀的人才和顧問公司全權負責資產的管理,到現在我仍未能認同。
每一個商業決策都牽一髮動全身,必須有全盤視野,才能判斷不同資產管理方案對營業收入、現金流、財務融資方案、資產估值、退出方案等的影響,選擇最合適的方案。有舊同事曾加入某大房地產基金負責資產管理,說明會充分授權,舊同事提出的工程方案在租賃和經營角度看非常合理,對傳統開發商而言屬主流「正路」,但基金「老闆」樣樣否決,因為須要增加股東資本投入和延長投資期,偏偏這兩方面都是私募資金最為敏感的兩項,最後當然是不歡而散。
所以,有房地產私募基金傾向於辦公樓資產,因為辦公樓的資產管理相對標準化,只要市場往上漲,要賺錢輕而易舉。工業地產最好管,但由於不是主流產品,退出不容易。商場的資產管理最複雜,但競爭也少。有房地產私募基金選擇入股知名開發商的個別專案,借力合作方的經驗能力與團隊,但這類基金難以在投資者前說明其貢獻和價值。
金融風暴幸運兒富貴迫人來
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歐美多個房地產私募基金因債務到期而出事,基金在內地所投的專案卻影響不大,原因是資產有價,不論是住宅、商業或辦公樓的資產價格都沒有下跌,就算項目在海外融資,海外銀行也「另眼相看」,只要守得住,有足夠時間脫手的甚至都賣得個好價錢。在身邊也有非常幸運的故事,卻是發生在很多人不熟悉的工業地產。
故事的主角是GLP(Global Logistics Properties),2010 年10 月,GLP 以新幣39 億(約30 億美元,按新加坡元兌0.77 美元計算) 的規模在新交所上市,成為新加坡自1993 年新加坡電信以來最大的IPO。截止2010 年6 月底, GLP 在中國和日本擁有及管理共1400 萬平方米工業物流設施(包括已建、在建和未建),是該區域內最大的物流資產業主。
要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物流資產業主是美國的ProLogis,金融風暴前ProLogis 通過財務槓桿,在美洲、歐洲和亞洲快速擴展。金融風暴後ProLogis搖搖欲墜,必須去槓桿化,當時ProLogis 在日本的投資是通過一個特定的私募基金持有,而GIC Real Estate 正是當時的投資者。GIC Real Estate 便成為ProLogis 日本資產理所當然的收購者,並把ProLogis 中國資產一道共13 億美元收購過來, 2009 年3 月更名為GLP。
但GIC 只是一個被動投資人,全資持有中國和日本資產後要解決如何經營管理的問題,於是在收購時,同時公佈與原ProLogis 全球主席等高管按50:50 比例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富貴迫人來,兩年不到,隨著全球充足的流動性順利上市,一眾高管袋袋平安。
房地產金融潛力無窮
新加坡在房地產金融方面的確有領先之處,市場在2008年後仍非常活躍, 除了以上GLP 的例子外,近年房地產金融及房地產信託基金的IPO 有2009 年11 月的Capital MallAsia, 2010 年4 月的CacheLogistics Trust 和2010 年10 月的Mapletree Industrial Trust。就連去年在港交所退市的睿富中國商業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退市的原因也是因為基金把唯一擁有的資產出售予新加坡Mapletree 管理的一個私募基金。至於管理李嘉誠多個在新港兩地上市房地產信託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ARA,也在新交所上市,長江是其重大股東,持股約15%。
歐美以及澳洲的房地產金融市場就更成熟和活躍。本文下筆之日,全球最大的商場業主Simon Property 剛宣佈放棄以45 億美元收購英國的Capital Shopping Centres。而不到兩週前, 全球最大的兩個物流資產業主ProLogis 和AMB 則宣佈合併, 合併完成後將擁有及管理共460 億美元價值的物流資產。
假以時日,內地將有愈來愈多優質資產,加上已聞樓梯響了多時的房地產信託基金市場的建立,內地房地產金融市場將潛力無窮。
作者擁有十八年的中國大陸房地產經驗, 曾任新加坡豐樹(Mapletree) 中國區總經理,參與管理在新交所上市的豐樹物流信託和私募的豐樹中印基金。1993 年加入香港仲量行,其後被派到剛成立的上海仲量行,任職董事並主管商業和投資部門。又曾於戴德梁行擔任全國住宅業務的執行董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現為Caelum Asset Management 行政總裁。
老爸越有錢 考試越高分
1 :
GS(14)@2011-04-11 00:18:58
2011-4-11 TCM
中國的大學要開始招生了,相信今年台灣去中國念大學的學生會越來越多。但是,中國的考試卻越來越不公平,有權有錢就能加分,普通人或窮人想念中國好大學更難了。
今年起,廣州就進行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評選所謂的高層次人才,對象包括優秀企業家、各領域高級專家,和做出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農村人才、社會工作人才,並且依照其業績與貢獻不同,劃分為三種層級的人才。
這就是要介紹給大家的,廣州市這麼大費周章進行一年一次的高層次人才評選,竟然就是替這些人才子女考試加分。去年廣州市公布《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解決辦
法》,規定高層次人才子女報考高中級的學校,可以加十分,但什麼是高層次人才,當時並沒有標準,所以今年又公布了這個評選辦法。
一口氣加十分,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差別相當大,因此中國又創造出一個新名詞「裸考」。裸考並不是指學生脫光光去考試,而是指什麼加分都沒有,直接去應試。
最早鬧出裸考事件的在北京,二○○六年,一位母親發現自己兒子班上近五十個人,竟然有二十個人可以加二十分,剩下的才是什麼都沒有去考試的,於是被稱為裸考。這就是台灣要認識中國的地方,裸考已引起中國社會的關注,指稱中國的考試制度腐敗了。
但這樣呼籲還是成為空談,今年廣州第一個跳出來公布新辦法,卻不是改革,而是公開替有權有錢的人找加分的辦法,把企業家、高幹變成高層次人才,就能加分,而層級高低是看貢獻、業績比出來的,越有錢有權,就越高層次。
而且廣州還不是唯一的特例,中國教育部的加分規定僅有十四種,但中央訂定的政策,到了各省跟各市又可以延伸出新的辦法來,於是十四種變成近兩百種。福建省
甚至還有納稅人民幣三百萬元以上,子女考試就可以加二十分。再省一點,花錢買國家級運動員或是少數民族的身分,也可以加分,於是又鬧出抽查加分考生,發現
他跑百米比小學生還要慢,卻列為運動健將享受加分。
用錢竟然就砸出加分優惠來,讓普通人跟窮人更難出頭天,要知道,在中國念一流大學比台灣還要難,可能平均五十萬人,才能有一個人考上北京大學或北京清華大學,因此一分之差可能是差好幾萬人,所以加十分、加二十分的差別相當大。
說到最後,台灣人一定會覺得中國跟台灣多元入學一樣,產生了嚴重的弊端,有錢、有權才能念好大學,但要告訴台灣人的就是,中國的加分規定中竟然有一項,那
就是台灣省籍的學生不用砸錢、也不用評選高層次人才,就可以加分,這樣的待遇可是其他省分所沒有的,讓台灣的學生不用裸著去參加中國的大學招考。
博電共享充電寶入駐北京海洋館 邊玩邊充兩不誤
近日,博電共享充電寶機櫃正式進駐海洋館。博電共享充電寶用安全、便捷、高效的共享充電服務為游客提供續電服務,邊玩邊充兩不誤。充電寶機櫃擺放於游客入口和游樂園內,后期將逐漸覆蓋海洋館各主要出入口和休息游玩區,位置醒目、還取方便,充分貼合游客續電需求。

北京海洋館坐落在北京動物園內長河北岸,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內陸水族館,也是首批國家4A級旅游景點,北京海洋館擁有世界先進的維生系統,使用人工海水,總水量達 18000 噸,館內有形態各異的各種水生動物,游客還可以觀賞海豚、海獅等海洋動物表演,精彩浪漫,北京海洋館已經成為北京新的、靚麗的人文景觀。

博電機櫃正式進駐北京海洋館
便捷續電、滿格出行——博電共享充電正在加快全國布局速度,目前已經啟動北京、山東、陝西、內蒙古、河北等省份的市場布局。博電基於良好的技術研發實力和優質的服務保障,贏得了廣大消費者和合作方的高度認可。

目前博電正與各省市公益機構密切合作,通過博電線上平台自動將每次租借充電寶的使用費一定比例捐贈給公益機構,企業拿出利潤助力公益事業發展,並通過機櫃的廣告功能,宣傳公益事業、傳播慈善文化,形成科技與慈善的有機結合。
博電充電是博付通旗下共享充電品牌,致力於依托研發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為用戶帶來方便、快捷、可靠的移動共享充電體驗。北京博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基於互聯網與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服務、集成研發、運營、服務於一體的支付服務運營商和共享充電寶運營服務平台。
共享充電行業發展迅速,市場空間廣闊,博電充電願與各界攜手,為各地區合作伙伴提供優質服務和市場布局戰略,依托我國共享經濟政策優勢,推動行業創新發展。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