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過跌幅超過80%個股,的同學,請舉手;
買過跌幅超過80%個股,沒割肉的同學,請舉手;
買過跌幅超過80%個股,沒割肉,還對投資組合影響很小的同學,請舉手。
這些,都經歷過,自然而然,就會明白投資風險的重要。
我,對買入的第一手股票,從來都不介意跌幅超過50%,誰都不知道市場先生是不是神經病,在有安全邊際的基礎上,是不是會出現深幅暴跌。
買入成長股,一定要注意規避這類風險。重倉缺乏低估值優勢的成長類股票,遭遇在所難免的損失時,你一會感受到高速電梯墜落的快感。不管該成長股屬於什麼行業,經濟內在的週期性,企業經營微觀層面的不可預測性,都會對重倉高估值介入產生致命威脅。
對於那些將投資組合暴露在潛在風險下的投資決策者,只能給予善意的忠告: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是你永遠都不可能預見的。有兩種人會虧損的一塌糊塗:第一種人是一無所知,第二種人是無所不知。只有另外一種人是有可能長期生存的,那就是知道自己無知的聰明人。
你又必須學會重倉,集中投資優勢資產,這就逼迫投資者必須學會在極少數市場無效狀態下,重倉殺入低估值、成長性良好的優質股票,盡最大的可能爭取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決策。即使如此,依然要做好承受損失的準備,因為,市場就是經常性無效。
價值投資,最重要的不是進攻,而是防禦。
這種基本特性,是由複利的數學特點決定的,反向複利的威力遠遠超越於正向複利的威力。
激情澎湃的成長,面對激情澎湃的暴跌時,一切都將灰飛煙滅。
所以,忘記你那充滿幼稚渴望的高速成長吧,因為,你從未曾遇到過真正意義上的重創。
人生,注定,難免遭受損失。
重要的是,在那一刻,你是否還能屹立不倒。
核電,能否在開放電力市場中獲得成功? 作者:毛繼軍 ![]() 在美國,兩座在開放電力市場中運行的核電站因財務狀況的原因最近先後關閉。其它在開放電力市場中運行的核電站也面臨類似的問題,有可能也會提前退役。另外,在美國開放電力市場中規劃的核電項目也都處於停滯狀態或已被取消。 在英國,英國能源(譯者註:英國能源(British Energy)曾是英國最大的發電公司,2009年被法國電力公司收購,但在出售給法國電力公司之前,在英國電力市場英國能源就出現了財務問題。英國複雜的電力市場改革方案以及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頗具爭議的補貼激勵模式也證明了新建核電項目在英國電力市場中的艱難。 是因為核電不適應開放電力市場嗎? 電力工業存在兩種相互競爭的模式:傳統電力市場模式是歸政府所有並服從於經濟調控的垂直一體化壟斷體,而新電力市場模式則是經過去一體化和改革重組、擁有開放市場的電力工業。 上述兩種電力市場模式基於完全不同的經濟原理。 在傳統電力市場模式中,受國家調控和國有公用事業單位規劃並投資建立的發電機組,以電力系統長期總成本最小化為其最終目的。 而在新電力市場模式中,開放電力市場使用現貨市場電價對電力系統調度進行管理,以使批發電價的短期邊際成本最小。 傳統電力模式 在傳統電力模式下,受國家調控或國有公用事業投資建設的發電站,在最低的電力系統長期總成本下滿足預期規劃的用戶電力需求。傳統電力模式中所隱含的長期收益的確定性,能夠鼓勵投資者對資本密集型,且能提供低邊際成本的基荷項目進行投資,包括核電項目。 傳統電力市場模式下的發電側規劃流程也可以對所有相關發電技術的屬性進行全面考慮,包括長期運行成本水平、成本的波動、環境影響、功率密度、可控性以及可靠性。 傳統電力市場模式已經有一個世紀的成功運營經驗。全世界所有運行核電站都是在傳統電力市場模式下建造的,而目前幾乎所有在建核電站也都基於傳統的電力市場經濟系統。 新電力模式 在新電力市場模式中,發電資產被剝離或私有化,然後通過招投標競爭進入短期電力市場。從最低投標起發電商通過競標然後中標以滿足每個交易時段的電力需求。最後的中標價格設置為系統邊際價格,也被稱為現貨電價。在每個交易時段所有電力批發都以該現貨電價進行買賣交易。 相比於傳統模式中的長期規劃和受調控的發電側投資方式,新的電力市場模式依賴於市場電價信號提供發電側的投資激勵。 所有中標的發電商,獲得同樣的現貨價格,現貨價格和發電商邊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就是運營收入,這種情況下的凈運營收入是不確定的,可能包不住全部固定成本,在新電力模式下仍需期望其為發電側投資提供電價信號。 新電力市場模式的經驗較為有限 開放的電力市場能對已有發電機組的調度進行良好管理。然而,這種新模式還做不到對發電側的新投資進行良好的管控。發電側新投資的市場電價信號已經變得模糊和薄弱,部分歸咎於一些市場中的價格上限。現貨電價也可能被可再生能源所獲得補貼而扭曲,補貼導致出現負的現貨電價。 在新的電力市場模式下的發電側私有投資的焦點就是降低投資者的商業風險,這通常會將市場投資引導向以低成本天然氣為燃料的火力發電廠。 在傳統模式下建造而目前在開放電力市場中運營的核電站,並不是都能成功的盈利,在這些開放電力市場中目前還沒有新的核電站建成。 傳統模式和新模式可以在美國進行明顯的對比,兩種市場模式在美國不同的區域均有運用。 2014年,Haas能源研究所對美國電力行業改革經驗的一篇研究論文表明:與沿用傳統模式區域的零售電價相比,開放電力市場區域的零售電價不僅較高,並且與天然氣價格的關聯也更為密切。 核電,能夠適應新電力模式嗎? 在加拿大,布魯斯核電站的幾臺機組被關停擱置了十多年後又重新啟動運營,而在美國,在低市場電價時期,讓一座核電站長期關停以降低運營成本(即處於備用狀態)則一直行不通。如果核安全法規允許,讓核電站關停備用就會成為在低電價市場狀況下避免核電站永久關閉的一種替代。 美國的一些州政府,包括伊利諾伊,紐約州和俄亥俄州都在探討開放電力市場中如何避免核電站提前退役的方法,這些討論可能會為如何改善這些州府的核電運營收入提供一些有用的經驗。 全球核電產業的發展也聚焦在如何確保核電運營收入的確定性上: 芬蘭Mankala規則給出了在采用開放電力市場的國家中核電項目可行的商業模式。 英國能源市場改革方案和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合同模式也提供了長期發電規劃如何在開放電力市場中實施的案例。 土耳其的建造-所有-運營核電項目模式包含能夠提供確定運營收入的購電協議。 日本正在考慮電力市場改革後仍能保證核電站經濟可行性的措施,以確保長期電力供應以及穩定的用戶電價。 在這些確定保障運營收入的措施中,相比於不受管制的商業發電資產,核電在開放電力市場中更像是被當作受管制資產來對待,和高壓輸電類似。 與欣克利角C項目模式類似的電力合同,能夠確保核電的運營收入,而不需要重新調控,也不需要改變電力市場的設計和規則,同時還具有廣泛的靈活性。 增強運營收入的穩定性可以彌補核電站不被開放電力市場價值認可的屬性。 核電是唯一的非燃燒發電技術,可以提供大功率可靠的基荷容量。探尋核電在開放電力市場中成功運行的方式,將是電力工業和核電產業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來源:核電那些事 |
“脫歐運動CEO”馬修·艾略特。(嘉月供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3月30日《南方周末》)
馬修·艾略特曾任英國“為脫歐投票”組織的首席執行官,被一些媒體稱為“脫歐運動CEO”、“威斯敏斯特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但在選擇“留歐”的倫敦人看來,他是個“十足的騙子”。
他是個優秀的說服者,曾成功勸說英國多數選民做出“脫歐”的歷史性選擇,但他卻否認自己是個“遊說者”。他被媒體稱為“威斯敏斯特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但在選擇“留歐”的倫敦人看來,他是個“十足的騙子”,他發出的幾乎每條推特下都有人留言批評。
馬修·艾略特曾任英國“為脫歐投票(Vote Leave)”組織(英國選舉委員會認定其為“脫歐陣營”的官方拉票組織)的首席執行官,被一些媒體稱為“脫歐運動CEO”。
筆者努力將眼前說話文質彬彬、頭發梳得一絲不茍的英國人與歷史上那些說客的形象對應起來:蘇秦、張儀、孔子、燭之武。
艾略特是哪種?
筆者問他,他笑了,很快糾正說:“我更願被稱為‘政治活動家(Campaigner)’而非‘遊說者(Lobbyist)’。”
英美傳統上,“遊說者”是立法者與利益集團之間的橋梁,職業“遊說者”與利益集團合作,以保證國家政策制定符合集團的利益。
在美國,華盛頓的“K街”也因聚集了眾多遊說組織、智庫、公關公司、民間社團等成為知名的“說客街”。在英國,有人測算,遊說者們與每個下院議員接觸的次數,平均每周超過100次。丘吉爾就曾在年輕時為一家大石油公司遊說。
遊說者群體能量之大,以至於他們被稱為英美議會兩院之外的“立法第三院”。歷史上,遊說行為與金錢、醜聞始終相伴,法律也一直在查漏補缺,不斷對遊說行為進行規範。
艾略特說,雖然英國媒體稱他為英國“最高效的遊說者之一”,但他不願被人這麽稱呼,因為他參加的所有遊說都基於民意。
“我代表納稅人,對政府在某項公共政策上的浪費進行批評,並將這一信息傳播給更多的人。”他說,“我並不直接和政客合作,我只是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以代表公眾的情緒和意見,並借助媒體將之進行傳播,並影響更多的人,最終影響到政策制定。”
不過艾略特想了想,又說,如果非要說他是遊說者的話,那麽他也是對自己真心相信的理念進行遊說,而非為了錢而遊說。
艾略特所在的“為脫歐投票”組織主要經費來自各界捐贈。比起英國政府支持的“留歐陣營”,“為脫歐投票”所獲得的資金少得多。在成功帶領“脫歐陣營”取勝後,艾略特有不少機會成為一些大企業的說客,但他還是選擇去了收入更少的研究所做研究員,因為那是他喜歡的工作。
在“脫歐運動”中,艾略特代表的是那些想改變與歐盟相處方式的民眾,幫助將他們的聲音放大。英國公決“脫歐”後,艾略特曾發推特:“英國人民選擇‘脫歐’,選擇離開那種腐爛的政治體系,那種讓普通人無法擁有權力的體系。”
從籌集資金、到招聘文案寫手、再到和各界人士交談,艾略特曾經什麽都做。他每天早上7點到辦公室,開會、打電話籌款、和捐款人約時間面談、和同事們茶敘、接受媒體采訪,晚上在不同場合演講、爭取商業界人士的支持,常常在半夜11點才到家。
艾略特承認:“做個政治活動家是件很痛苦的事。”但他也享受勝利帶來的快樂。“脫歐”公投9個月後,艾略特的推特賬號的背景圖片,還是他在得知“脫歐派”獲勝後的那個喜悅時刻。原本領先的留歐陣營最終失敗,在他看來是每個環節都出了問題。
在為“脫歐”拉票的活動中,“為脫歐投票”十分註重科技手段和新媒體的使用,這被認為是當今說客新的“三寸不爛之舌”。
“我們成功之處在於,我們更精確、更高效地在臉譜網站上對目標人群進行鎖定,發現那些潛在的‘脫歐’支持者,並將我們的信息傳送給他們。”艾略特說,“新媒體時代,一個成功的政治運動領導人一定能在最好的數據專家的幫助下,發現正確的目標人群、發送正確的信息。”
“憂道不憂貧、謀道不謀食”——不知道這是不是每個職業說客都擁有的理想。當筆者告訴艾略特中國歷史上那些“忠君重義”的說客時,他很興奮,讓筆者一定將他們的名字寫下來,他要去查查他們的故事。
(資料圖/圖)
本月9號路透報導了一位來自Hedgeye Risk Management的26歲年輕分析師Kevin Kaiser看空全美第三大能源公司的報告,他曾發郵件給客戶建議他們去做空或規避這只股票。隔天Kaiser還出具了一份關於此公司的完整報告,聲稱其股價被大大高估了,兩天以後 Kinder Morgan的股價先小幅上漲後急速下跌。此時Kaiser的報告引起了大銀行的分析師們的注意,有人質疑Kaiser年輕的資歷,並在華爾街掀起了一場激烈的討論。那麼Kaiser到底真的是一個天才還是是一個自大無知的人又或只是不小心捲入了華爾街派系之爭的倒霉蛋?
直到今年初Kaiser都還只是華爾街上的一個無名小輩,一家油氣勘探製造企業-Linn Energy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當時巴倫週刊和著名投資評論家John Hempton都報導了Linn Energy財務和經營方面存在問題,隨後Kaiser開始深入研究了Linn Energy的狀況,結論得出公司股價被高估,並且Linn Energy此前提議與Berry Petroleum的合併要實施起來也存在很大的難度,所以他建議客戶做空Linn Energy。但是Linn Energy也不乏忠實的小夥伴們-比如Jim Cramer,一位著名的CNBC經濟評論員,他和Kaiser所在的公司Hedgeye展開了一場口水仗,稱他們是密謀聯合做空者操縱市場。當然Hedgeye對此說法表示否認。
隨著事件的發展,Kaiser的名字也漸漸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今年7月1日Linn宣佈與子公司LinnCo一起正接受SEC關於會計賬目及與Berry Petroleum合併議案的調查,不過事情發展到了本週風向一轉,Linn突然宣佈SEC已經表示其合併可以繼續進行。
而比起Linn僅僅10億美元的市值,Kinder Morgan算得上是龐然大物,其是由四家上市公司組成的業主有限責任合夥企業(MLP),總市值超過1100億美元。
Kaiser指出Kinder Morgan在其輸氣管道維護上花費的資金比應有的要少,他認為這意味著兩種可能:一是企業確實對維護這一塊的投資嚴重不足,二是財務報告有問題,誤把維護管道的費用計入了別的項目。如果是第一種情況,目前的維護不足在將來會使企業投入更多的資金來修復這些管道,更不用說管道狀況不佳可能導致的油氣洩露等災難性後果。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麼Kinder Morgan便是高估了自己的現金流狀況,公司股價也應該貶值。
事實上,市場上很多人把Kinder Morgan削減管道維護支出的行為看作是一種利好,在這些人看來Kaiser完全是來搗亂的。確實,Kaiser很年輕,剛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才3年,而且入行以來除了能源開採與生產企業就沒有接觸過別的領域。
Kaiser認為自己的從業經驗淺反而是一種優勢,他表示因為Kinder Morgan所屬的MPL股票15年來一直處於上漲勢頭,所以人們似乎就忽視了企業本身存在的問題,他說道:「正因為我對過去15年中發生的事沒什麼概念,所以才能夠客觀的來看這件事。」
MLP公司漲勢驚人,如果在2000年分別投資1萬美元於晨星美國市場指數基金和MLP公司股票,那麼到2013年4月前者價值14976美元後者價值97000美元。
華爾街上對於Hedgeye操縱市場的傳聞此起彼伏,不過話說回來,街上的分析師總是分成多空兩派在互相博弈的,像Kaiser一樣本該為多方的投資者服務的分析師也有可能會與做空者勾結,一方唱空股票為另一方創造利潤。
但是按空方分析師的觀點來看,街上那些投資了某隻股票或給這家公司融資的投行也同樣會毫無節操的吹捧此公司。Kinder Morgan多年來經常發行巨額債券,銀行光從代理手續費就已經賺的盆滿缽滿。Kaiser對此說道:「顯而易見,也許這就是華爾街為什麼那麼愛這些MLP的原因。」
不過目前為止,我們都還不好判斷Linn和Kinder Morgan的案例中到底誰是對的誰又錯了,年輕分析師Kaiser的職業生涯會就此終結還是飛黃騰達,只有讓我們期待時間來證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廳(建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財務局,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今年以來,各地貫徹落實全國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按照《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建金〔2014〕148號)、《關於放寬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的通知》(建金〔2015〕19號)和《關於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發〔2015〕98號)要求,調整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簡化業務辦理流程,資金使用效率有所提高。但部分地區住房公積金使用條件仍然偏緊,辦理手續複雜,結余資金規模較大,制約了住房公積金作用的發揮。為切實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落實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的督查要求,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實際貸款額度。2015年8月末住房公積金資金運用率低於85%的設區城市,要綜合考慮當地房價水平、貸款需求和借款人還款能力,提高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實際額度。在保證借款人基本生活費用的前提下,月還款額與月收入比上限控制在50%-60%。貸款償還期限可延至借款人法定退休年齡後5年,最長貸款期限為30年。推行按月劃轉住房公積金沖還貸款本息業務。
二、設區城市統籌使用資金。同一設區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和分中心應當統一住房公積金提取和貸款政策,統籌使用貸款資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或分中心貸款資金不足時,應允許繳存職工向同城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申請貸款。
三、拓寬貸款資金籌集渠道。有條件的城市要積極推行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資產證券化業務,盤活住房公積金貸款資產。
四、全面推行異地貸款業務。繳存職工在繳存地以外地區購房,可按購房地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向購房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個人住房貸款。繳存地和購房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相互配合,及時出具、確認繳存證明等材料,辦理貸款手續。具體辦法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另行制定。
五、簡化業務審批要件。繳存職工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同意根據本人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推算其月收入的,不需單位出具職工收入證明。繳存職工租住商品住房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除身份證明、本人及配偶無房證明外,不需提供其它證明材料。
六、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要優化內部人員配置,增加網點工作人員,工資待遇向網點工作人員傾斜。要充分利用受托銀行業務網點優勢,方便繳存職工就近辦理住房公積金提取和貸款手續。
七、加快改造升級信息系統。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要根據政策調整和流程優化的需要,加快改造升級住房公積金管理信息系統,建立集12329服務熱線、短信、微信、手機APP、網上業務大廳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推進辦理網上業務,為繳存職工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八、建立考核問責制度。各級住房公積金監管部門要加強對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業務考核,將住房公積金資金運用率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市場占有率作為重要考核指標,考核結果要通報設區城市人民政府,並作為考核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負責人的重要參考。住房公積金資金運用率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市場占有率低的城市,要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和問責。
本通知自2015年10月8日起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
2015年9月29日
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DI)連日暴跌,創下28年新低。該指數是經濟晴雨表,也是國際貿易先行指標。
周四,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重挫5%,至632點,創1986年8月22日以來新低。所有航線的運費均出現下降。
運力過剩、需求端不穩定、燃油成本下降,是近來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暴跌的幾個重要原因。不過,中國需求萎縮被認為是最主要的推動因素。
根據船舶經紀商Clarkson預計,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和鐵礦石買家,中國今年對這兩種商品的進口增速為6%,較2014年的8.7%有所回落。而彭博調查的67名經濟學家的預測顯示,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將繼續創1990年以來新低。
彭博引述船舶經紀商Braemar分析師Marc Pauchet的分析稱:“中國的增速在放緩,這就是為什麽(該指數會下跌)。貨物根本就不存在了。”
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是由幾條主要航線的即期運費(Spot Rate)加權計算而成,能反映即期市場的行情。由於散裝航運業營運狀況與全球經濟景氣榮枯、原物料行情高低息息相關,因此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被認為是國際間貿易情況的領先指數及經濟晴雨表。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報道,有分析師指出,BDI 2000點是航運公司的盈虧線,跌破2000點後,航運公司會虧損運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國財政赤字與貿易赤字改善,印鈔大減、美元強升;當下任美國總統逆轉債務下降趨勢時,美元能續揚? 延續上周的話題,美元為何不再強勢,所以不認同美元要轉向的讀者,可以省略本文。 過去幾年美元的強勢,除了出口國有意縱容外,美國經濟對於印美元的需求降低,應該才是主因。過去談到美國總體經濟問題,必然會提到雙赤字,財政赤字與貿易赤字。美國能用什麼向外國人買東西?用什麼向外國人借錢?美元啊!在以美元為交易貨幣的世界裡,包含北韓在內的其他國家,也都要用美元來完成這兩個需求。 美元哪裡來?其他人要提供服務或商品,就算偉大領袖金正恩,也必須透過朝鮮勞動人民,在開城工業區為韓國的企業工作,才能換到美元。美國不用,自己印就好。這也是美元貶值的時候,各國政府會譴責美國不負責任的根源。 美元強勢這段時間,這兩個數字正在大幅改善的趨勢。在歐巴馬剛上台的二○○九年,當年度美國財政赤字超過一兆四千億美元,而且增加的勢頭很可怕,導致信評機構在一一年降低美國國債的等級。一五年,這數字降到四千四百億美元,前面的一兆美元沒了,換句話說,就是美國一年少印一兆美元的鈔票,這世界因為這個因素少了一兆美元的供給。 同樣,美國進口量最大的商品,或者說造成美國貿易赤字的最大因素是能源。我在維基百科上查到,美國在○四年平均每天進口一千三百萬桶石油,到了一二年,剩下七四一萬桶。就算油價不變,能源進口數字減少四成。 如果○四年一桶原油價格一百美元,今年一桶三十美元來算,○四年每天要印十三億美元換石油,現在只要兩億多美元。一天就差十億美元,一年三千多億美元,差不多是台灣的外匯存底。 何況美國石油在一五年開始轉為出口,石油貿易對美元供需的影響比這簡單試算更大。 兩個加一加,也就是在歐巴馬第二個任期內,美元的供給一年少了接近一兆四千億美元。任何一個有需求的商品供給少這麼多,都會漲的。關鍵在於還會不會續揚?以前述邏輯,不太容易,頂多就停在這。 首先油價已經有見底跡象,就算伊朗重新出口原油,都沒能打下去。再者油價再低,即使歸零,對美國貿易赤字影響,也不過是一天兩億美元,與之前從十二億美元,降到兩億美元的幅度差太多。至於財政赤字,之前減幅來自美國海外戰爭結束,一年自動少一兆美元支出,另外,小布希任內的減稅方案落日條款生效,堵住漏洞。 我們唯一可以相信政客的地方,就是他們有機會就會亂花錢。不管下任美國總統是誰,上台後一定會逆轉這個債務下降的趨勢,就與小布希與歐巴馬上台之後的歷史相同。 所以影響美元最大的因素,並不是日本或歐洲央行的動作,而是美國自己的演變。筆者並非預測美元要轉為貶值,而是提醒讀者們注意,過去三年推動美元升值的利多因素已經耗竭,有可能在此形成均勢。 撰文 / 黑傑克 |
美國最大規模的垃圾債ETF,貝萊德垃圾債EFT(126億美元規模)在過去三個交易日持續走低,已經接近8.1日創下的年內低點92.04美元。盡管垃圾債市場似乎依然處於牛市之中,但是對於見頂風險的擔憂導致一些先知先覺的投資者正在開始逐步撤離垃圾債市場。
Brandywine 投資有限公司的垃圾債交易負責人Brian Kloss就沒有被市場的樂觀情緒和美國經濟複蘇的預期沖昏頭腦。他在近期拋售了一些評級較低並且負債程度較高的公司債,轉為買入負債程度較低並且相對評級較高的公司債。比如本月早些時候他買入的哥倫比亞化學公司W.R. Grace就是如此,BB級的評級在垃圾債中依然屬於風險較低。
MFS首席投資官Jim Swanson表示近期已經削減了垃圾債的持倉規模,他認為垃圾債的價格有些偏高,盡管市場依然強勁,但是似乎有一些變糟糕的跡象。
在美聯儲加息步伐越來越接近的情況下,投資者都在考慮一個問題:長達5年的垃圾債牛市是否已經處於尾聲?
花旗集團策略師認為債市對於利率變化的敏感度並不是十分明顯。自1980年以來,過去5次美聯儲上調利率之後,債券投資者偏好持有企業債而非國債的傾向將在6個月內收窄。這意味著,即便面臨一些風險,市場也不會很快的崩盤。
從基本面角度來看,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就業、工廠活動等數據表現均暗示美國經濟正在複蘇之中。通常而言,經濟向好對於債券投資者來說是利好消息,發債的公司可以藉此獲得更好的收益表現從而降低負債率。不過經濟改善所帶來的加息壓力對於債市來說也不容小覷,借貸成本的水漲船高可能會導致違約的情況出現。
對於垃圾債相對較高收益率的追逐,使得很多投資者一邊在湧入債市,一邊又在緊密觀察市場的變化。一旦有泡沫破裂的跡象,他們很有可能會選擇快速撤離。越來越多的公司對於買入垃圾債有了更多的評估,比如公司管理層如何使用資金,公司的前景等都被納入考慮範圍,而非僅僅跟風追高。對於那些長期發展前景理想的公司而言,只要能夠保持理想的成長,垃圾債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盡管有一些退潮的跡象,但是垃圾債的盛宴似乎還沒有到完全終結的時候。BKD投資公司的首席投資者Jeff Layman就表示,“購買美債不是個好的選擇,我們更傾向於高收益的政府債,這相對於企業債來說風險更小一些。投資者應該把垃圾債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但是不要過度配置。”(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兩岸用語又出現新流行:「抱團」。這原本是電玩用詞,代表三到五個英雄一起行動,不被敵方個個擊破。但現在,已演變成一張通往中國市場新門票;學會抱團,攸關未來企業生存與中國商機。 十二月七日,十四個年輕人悄悄走進了台北一○一的八十五樓餐廳包廂內,沒有喧譁與高規格的儀式,低調展開一場兩岸總營收破千億元、平均年齡三十多歲的兩岸二代企業家交流會;從交朋友開始,最終目標是結盟合作。 餐會,氣氛輕鬆沒嚴肅議題,就是「混臉熟」交朋友 同樣也是十二月,兩岸四位部長級的前後任官員、近四十位企業家一早八點趕到圓山飯店,這是海協會長陳德銘上任之後首度造訪台灣,唯一一場邀集兩岸企業家的大型餐會。這場大陣仗的會議竟然沒有嚴肅議題,與會者說:「就是來『混臉熟』交朋友!」混臉熟,又是個大陸用語,望文生義就是製造機會加深印象。 從三十多歲兩岸青年企業家,到八十歲大老級的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或身價百億、雄霸一方的中生代企業家,都搶著「混臉熟」玩抱團。 很多人不知道,今年七月三十日,中國九大社群之一的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發布一篇最新理事成員簡介,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成為台灣第一人,進入這個標榜需新台幣五百億元身價、十三億人口限量六十人、全體理事會一票否決制的中國神秘社群,她等於進了中國民間企業家的金字塔最頂端。 下個月,長江商學院也將來台辦活動,為明年在台灣舉行的年會暖身。屆時以長江商學院為主成員的九大神秘社群之一華夏同學會,將大舉來台;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以及正和島,對於招收台灣會員也躍躍欲試,正和島更準備在明年設立台灣分部,展開中國九大神秘社群來台灣發展的第一步。 還有今年七月二十五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英業達集團董事長葉國一、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這些大老闆排排站等投票,就為了在一個讓台灣人進入中國特許市場、明星行業,一邊又能引中國資金跟台灣合作的交流平台中,搶個好位置。 地點回到台北一○一的八十五樓,這是一場橫跨兩岸,比學歷、家世、身價,更比想法與創意的豪門二代夜宴。迎接中國二代企業家的台灣團隊,成衣代工大廠旭榮集團二代少東執行董事黃冠華、台灣華歌爾董事長特助陳均輝、台南佳和集團董事長特助翁偉翔,甚至連低調神秘在台北擁地百億元,跟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台泥創辦人辜振甫、板橋林家、香蕉大王陳查某齊名的萬源紡織創辦人杜萬全的孫子——敖特實業董事長杜俊德也都現身了。 他們所迎接的中國富二代,有營收破新台幣千億元的全球羽絨服大王波司登總經理高曉東、有中國美麗富二代稱號的杭州漢帛集團總裁高敏、專門做股神巴菲特和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訂製西裝的大連大楊集團副總經理胡冬梅等。 這些中國客到台灣,被安排的行程,是騎腳踏車、逛迪化街布市、喝珍珠奶茶、吃雞排;他們穿著簡單休閒服裝,任誰也看不出來這群人的身價。 在圓山飯店,則是一場高標準的餐會,鎂光燈前,只見到一群中國官員、台灣前官員、大企業家正襟危坐一字排開,就連桌上的柳橙汁也有如閱兵一般整齊畫一。 但當雙方主持人講完話、鎂光燈撤去之後,嚴肅的餐會突然變得熱鬧,與會者之一的樂陞科技董事長許金龍說:「所有人開始不停走動,忙著敬柳橙汁、趕緊交換名片,沒有人有時間坐在位子上!」 當許金龍準備起身跟著換名片,才發現一早匆匆出門竟忘了多帶名片,身上只剩兩張,只好先低頭吃早餐,心中拚命想:「僅有這兩張要跟最想認識的人換,但怎麼直接找到他,又怎麼避免半路被換走?」 座位,刻意安排同業對坐,臺銀董座對中國人行行長 只是跟大陸人交流,還算不上抱團,抱團抓緊的是建立人脈、取得資訊、拿到金流、達成聯盟合作,甚至再透過交叉運用與運作,產生的綜效讓人難以想像。 同時,現在中國也刻意嚴選一流企業家,吸引台灣對等的企業家去抱團。 以台北一○一那場中國二代企業家餐會為例,源頭是隸屬中央部會級單位的二代中國服裝青年企業家沙龍,該組織去年成立,採總額管制的嚴選模式,總數三十人不得超過,離開一個才能補一個,要發展成二代菁英俱樂部之一。 台灣方面,除了講家世地位與財富,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這些人都有自創品牌,原來單單有家世、財富還不夠,必須要有創業構想與企圖心才能獲邀。 回頭來看,圓山的餐會,參加者背後都有玄機,仔細看名單,會發現主要來自兩大團體,一是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成立的非官方組織——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簡稱海貿會;另一個則是以對日交流為主旨成立的三三會,代表人物有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能率集團總裁董炯熙、長春集團董事長林書鴻,以及中信金副董事長薛香川。這兩個團體結合,成了中國不能忽視的一股財經力量,所以陳德銘以海協會長身分首度造訪台灣,在行程中安排了這場最大規模的財經交流活動。 他也帶中央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專門協助台商取得經濟政策的國台辦經濟局長徐莽,連號稱中國改革三十多年來最大試驗的上海自由經濟貿易區也都派副主任參與。企業家方面,有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中國國家核電公司總經理顧軍、蓋北京奧運鳥巢的中信建設董事長洪波,以及經營電子商務的京東集團聯席董事長趙國慶等各領域重量級人物。 現場玩起排排坐點鴛鴦譜,讓臺灣銀行董事長李紀珠對上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機電業大老黃茂雄對上中國核電公司……。當天,文創、生技與電子商務這些跟中國七大新興產業相關的業者也同時受邀,讓台灣業者能夠跟中國當紅明星產業連結。 所以,一場精心安排的早餐會,搭起了當紅的人民幣債券、人民幣離岸中心、生技文創到電子商務的橋梁。能擠進成功者社群,就能換來商機與影響力。 對話,訴求軟性用台灣酒加溫,聊到賣牛仔褲送毛巾 黃冠華說:「兩岸交流已司空見慣,每天都有人來沒錯,但對等、軟性氛圍模式,又有商務精神跟效果,這需要刻意營造。就好像天天都有人約會,但是你要找到一個好對象,其實沒那麼好找,是一樣的道理。」 為了一場聚會,他們半年前開始安排,行程脫離官式與人人皆走的景點,安排具文化與創意的體驗,展現台灣不同於大陸的特色及軟實力。 在一○一的餐會上,刻意營造的氛圍,再加上台灣米釀的台灣酒,來自台灣毛巾故鄉雲林的好家庭毛巾董事長特助張培欣,遇上了中國婚紗出口最大的廣東名瑞集團營運總監蔡中涵,兩位二代少東一見面馬上就談起了毛巾生意,兩人互換完手機號碼還換微信;接著搭上賣牛仔褲的狼道服飾品牌創辦人劉奕群,聊到了買牛仔褲送毛巾的商業模式。一場交流讓兩岸年輕人在生意、人脈與金流都產生了連結。 目的,在中國當個咖拿下說話權和能見度,就能被看到 有人說兩岸產業、企業正在進行一場殲滅戰,然而抱團的人引用管理策略說:既然打不過別人,不如就加入它。 不只加入它,還要貢獻它。台灣企業家不停的將想法拋給中國方面,才能透過各種抱團活動,創造對接與連結。 今年十一月在南京舉辦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在建案中加入圖書館,也成為話題,與會者頻頻在聊天中問馬玉山蓋房子的文創精神,有沒有辦法整套移植到中國。從建商變文創業者,讓聽到的人非常稱羨,商機也隱然發動。 所以黃冠華說:「參加社團組織,最後都是為了話語權,在中國當我們產業話語權夠,你會知道方向往哪走;對於哪些政策怎麼走,我們有建議權,這差很多。」意思是,透過抱團,能在中國當個咖!黃冠華說:「中國很大,你不發出光亮,沒人會看到你!」 當然有認為,這是一種統戰,目的是讓台灣更依賴中國,但當中國市場開放,企業看到的是機會。許金龍舉例說,無名小站在台灣經營非常成功,但最後又能怎樣,如果無名能到中國,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結局了,所以他認為中國市場是台灣年輕人創業最好的機會。 這是一張中國在十八大三中全會後,特別為台灣加印的「抱團門票」,讓兩岸企業、青年用聯盟關係互補,在中國拿到能見度和話語權,甚至取得市場特許執照,進而卡位中國市場,變成繼家世、學歷、婚姻與社群後的第五張成功者門票。 【延伸閱讀】豪門二代抱團,門當戶對只是基本——兩岸青年企業家台北101餐會參加者 中國企業家:企業地位波司登總經理高曉東:全球最大羽絨服製造商、年營收約新台幣千億元漢帛國際集團總裁高敏:中國最大女裝製造商廣東名瑞集團營運總監:蔡中涵:中國最大婚紗、晚禮服出口企業大楊集團副總經理胡冬梅:旗下高檔西服品牌創世(TRANDS)獲巴菲特、胡錦濤指名狼道服飾品牌創始人、:藝術總監劉奕群:中國自創牛仔褲第一潮牌台灣企業家:企業地位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台灣最大針織一貫廠,客戶包括Zara、Uniqlo等國際知名品牌敖特實業董事長杜俊德:家族萬源紡織在台北擁有百億地產佳和實業翁偉翔:台南上市老紡織廠台灣華歌爾董事長特助:陳均輝:台灣內衣龍頭品牌東京著衣海外事業部:發展總監侯少偉:台灣網購女裝第1品牌 整理:萬年生 |
昨日早8點,蘋果三里屯零售店向預約到店的購機用戶打開大門。一位白襯衫男士率先購機完畢,不過他婉拒了媒體采訪轉身離開。另一位男士則表示自己4點多就過來了,還是希望第一時間拿到新機。據現場目擊網友表示,真正一早趕來購買iPhone 8、8 Plus的用戶人數寥寥,門外等候的人中一些是前來觀察報道的媒體,也有三三兩兩貌似等生意的“黃牛”,還有一部分圍觀者表示是想看看新機發售的場面。
“這次沒有黃牛,沒有排隊”,有網友將現場早間拍攝的一段小視頻上傳社交媒體並配文寫道:“一樣的歡迎儀式,王府井店一共就四個人”。
上午9點半左右,大悅城零售店外記者看到有提前布置的十余米雙層導流圍欄,但同樣並沒有看到排隊情況,多名蘋果店員在入口處等待。期間有大約兩三個手持預約信息的購機者走到入口處,驗證信息後直接被工作人員指引到店內。另有一兩個提著蘋果標誌性手機軟包裝袋的貌似購機用戶,離店後走開,沒有看到有黃牛或者媒體尾隨詢問。
類似的情況持續到近10點,工作人員多數回到門內,由於沒有排隊人群,工人和安保將圍欄逐一撤開並搬走。十點整,伴隨店內工作人員5、4、3、2、1倒數,店門正式面向所有顧客打開,數十位店外等候的非預約客戶進入店內圍住新機展臺。一位現場“觀摩”新機的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用的是iPhone 7,計劃等下個月iPhone X上市時換臺新機,今天是路過來看看。
多名網友“播報”信息顯示,昨日早間,上海國金店、蘇寧中山公園店現場,未見果粉排隊場面,“早上來門店取貨的消費者只有零星幾個”。對此,有零售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買iPhone 8/8P仍然需要線上提前預約,並不能直接到店購買,“大家可能習慣預訂了,也不會都擠在一個時間了”。
據港媒報道,香港iPhone 8首發也場面冷清,“今早7:30分,香港知名購物中心希慎廣場(Hysan Place)的Apple Store直營店門口,僅有3人排隊,冷清得讓人咋舌。”另有直播媒體蹲點香港蘋果零售店報道稱:“截至上午8點,排隊人數在20人以內,場面比此前任何一代iPhone都要冷落。”
有疑似黃牛昨日在蘋果店外小聲吐槽表示:“感覺有點賣不動啊”。根據蘋果國行官方價格,iPhone 8 5888元起售,iPhone 8 Plus 6688元起售。而據最新相關市場信息顯示,iPhone 8發售首日已有黃牛報價“破發”,個別款型出現交易報價低於國行官方價格,降幅有80-100元不等。舉例來看,官網售價為6688元的64G iPhone 8 Plus,有黃牛報價太空灰色版6800元,銀色版6770元,而金色版則為6600元。
開售前日有媒體援引美國市場知情人士的信息:“自上周五啟動預訂以來,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的預訂量目前看令人失望,“許多消費者可能在等待更高端的iPhone X”。
蘋果上周在新品發布會上發布了iPhone 8系列和iPhone X三款新手機。其中iPhone 8和8 Plus在上周五啟動預訂。有分析認為,這兩款機型與iPhone 7和iPhone 7 Plus外觀基本一致,只是配備了全新的處理器、更好的攝像頭以及玻璃後殼並支持無線充電。而相比去年的前款機型,iPhone 8系列在售價上又有小幅提高。
相形之下,iPhone X系列擁有全新的外觀,有評論稱該機型“令人眼前一亮”。據介紹,iPhone X系列將在10月底啟動預訂,11月3號正式上市。
不過,北青報記者從國美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昨天18時,國美全渠道iPhone 8系列銷量同比去年iPhone 7系列首日銷量,增幅達317.6%。據悉,截至18時,通過國美租租、美易分、以舊換新、購買理財產品獲贈手機等新型購買方式獲得iPhone 8系列手機的銷量,占比已經超過15%。
從香港往內地帶貨的水客昨天已經開始上崗,北青報記者昨天從海關方面了解到,深圳皇崗海關昨天中午在福田口岸旅檢入境大廳查獲首宗旅客違規攜帶iPhone8 手機入境案件,共查獲原封iPhone8金色手機4臺,以及原封Apple Watch series3手表一塊,均為昨天新上市產品。據該內地女子交代,自己是收取代購費幫人帶貨的,每臺iPhone手機或手表收取100元的“代購費”,共收取500元。據海關方面介紹,手機屬於應稅商品,旅客在境外購買該類產品並攜帶入境時應自覺申報,目前該案件已移交海關相關部門進一步處理。
文/本報記者 任笑元 張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