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鵠大當家 泣談96小時餿油風暴始末

2014-09-15  TCW
 
 

 

「什麼百年老店嘛!」「太誇張,誰要吃啊!」帶著空盒來退貨的婦人,不聽店員解釋,一坐下就拍桌大罵,吸引電視台攝影機一擁而上。一旁,打臨時工的女學生嚇得不知所措,資深員工則默默轉身,擦拭眼淚??。

這是中秋節前夕,基隆李鵠餅店重複上演的場景。

一則消息,給老店最難過的中秋20位備戰員工,從銷售線站上退貨線

只有十二坪大的店面,牆壁上還貼滿顧客的中秋節訂單,但現在,受「餿水油」事件影響,剛賣出的禮盒多被退回店裡,採用全統香豬油製成的綠豆沙餅、咖哩酥全成了紅色垃圾袋裡的廢棄物。

光是週日下午一個小時,就有超過百位顧客上門退貨,一捆捆千元大鈔不斷被送到前方收銀台應急。原是為中秋檔期「備戰」的二十位時薪人員,也從「銷售線」成了彎腰道歉、退錢、拆包裝、倒糕餅的「退貨線」,光客訴與退換貨電話就由三個人專責應答;走進廚房,五個大烤箱全部停擺,師傅只能反覆做銷毀動作。

眼看我們採訪團隊等待已久,店員遞上蛋黃酥、略帶歉意的說:「只是不知道你們還敢不敢吃??。」這一個中秋,李鵠餅店預計損失達數百萬,但傷害更大、更難彌補的,是百年老店的商譽。

「一百年都好好的,怎麼現在給我出這麼大的事??,」因勞累感冒、戴上口罩的第三代老闆娘李張富枝已經近八十歲,服下藥後更顯疲態。她不諱言,今年中秋節,是她生命中最難過的一次。

對比老店過去的風光,現在的低潮更顯難堪。

阿公那代的堅持,為何棄守?怕買到病豬,三年前捨棄自製豬油傳統

成立於一八八二年、清光緒年間的李鵠餅店,不只是台灣最老、也是北部最知名的傳統餅店之一。被譽為「北李鵠、南舊振南」,李鵠一直是基隆市政府接待訪客、外賓指定的伴手禮,與連珍糕餅店、新新牛軋糖被網友稱為「基隆三寶」。

因堅持不展店、每天限量製作,熱門商品如鳳梨酥、蛋黃酥常中午過後就售罄,旺季不只須提前半個月預訂,還曾限購盒數,外界預估全店年營業額超過一億元。

清朝時期,這家店從做豆沙餅開始。當時,自福建遷居基隆的李源祥,因手製的豆沙餅皮薄餡純,名聲在短時間內傳開。傳到第二代李獻文,為迎合日治時代吃咖哩習慣,研發咖哩酥,成為當時熱賣品。

第三代時分家,由二房之子、即李張富枝的先生李儀宗繼承李鵠餅店,開發出現在最受歡迎的鳳梨酥。大房、三房則另立門戶,分別開設李製餅家、李儀餅店。

「從阿公那一代就很重視品質,你咁知(你知道嗎),我們滷肉都要煎炒兩次,很麻煩,」「所以才想說油要用比較好的,誰知道……,」李張富枝三十一歲時,和先生一起接手餅店,直到幾年前先生過世,轉由她一人打理;她說,配方、工序,阿公怎麼做就怎麼做,她從沒改過,所以過去,從米糠油到塑化劑、毒澱粉事件等食安風暴,李鵠全躲過,好不容易走到今天。

只是,一百三十二年的生意,卻在她手上出了最嚴重紕漏,「不要再說了啦,我會哭出來……,」李張富枝如今的懊悔,來自三年前的一個關鍵決定,種下現在的危機。

因李鵠習慣將豬油和入麵粉,在酥皮、外皮提香,過去逾一百三十年,為控制食材品質,豬油全由店內手工自製,並另聘兩人專責製油;但李鵠餅店第四代、李張富枝的兒子李俊青稱,三年前,眼見病死豬疫情擴大,怕進的豬有問題,決定直接購入豬油。

「那時候,中盤商就和我們推薦全統啊,說品質好,SGS、ISO都拿得出來,也不便宜啊!」李俊青出示採購單據,八月向強冠企業購入兩種全統香豬油(分別用於酥皮、餅皮),單桶價格分別為九百八十元、一千零六十元,李鵠一個月用掉兩百桶豬油,是強冠在基隆最大客戶。

做餅50年,分不出豬油好壞?80歲第三代:我真的感覺不出有問題

「豬油如果用來煎、炒、炸會知道,但我們是和進麵粉,所以我真的感覺不出來有問題,」二十三歲就嫁進李家、做餅資歷超過五十年的李張富枝喊冤。

只是,若真想用頂級油,為什麼不用市占率最大、價格最貴的正義豬油?「我們的餡是用正義,是幫我們做綠豆餡的合作廠商在使用,我們自己另外進的時候,中盤商推薦全統,用了也覺得還不錯,才兩家並行,」李俊青解釋。

無論真相是否真如李家所言,但在三年前,李張富枝決定不再自製豬油的那刻起,就已經將油品品質的掌控權交到他人手上,這並非被迫接受,而是主動的選擇,風險,自然也應由進貨商承擔。

而這個未爆彈,選擇在中秋前夕爆發,也確實給李鵠最沉重的一擊。

「中秋節,是我們一年最重要的檔期,」李俊青說,過去,中秋節檔期,每天能賣出超過千盒糕餅;以每盒平均約三百二十元計算,相當於一個月業績可破千萬,所以除了平常的五位店員外,還多聘請了二十位時薪人員備戰,六位師傅也全在廚房待命。只是,沒想到,九月四日的一則新聞,讓這一切全都變樣。

李張富枝說,她因不看電視,第一時間是朋友電話告知,「我真的嚇到,你想連我這麼老都慌了,那些年輕的怎麼辦?」她口中指的,是店裡的店員。據了解,當天,許多同事都緊張得哭出來,怕店裡再也做不下去。

只是,沒時間讓她多想,隔天、九月五日一早,衛生局就到店裡查封近兩百桶違法油品,要求銷毀相關製品,在百年名店的招牌下,她瞬間成了做錯事的小孩。

政府稽查員、攝影機、記者,要退貨、買貨的客人,和趕來打氣的親朋好友全擠在狹小的店裡,場面混亂;那天是她第一次面對這麼多媒體,還找了會說國語的弟妹在旁幫忙。

但是,也因為當天的混亂,讓她和店裡討論後,決定現階段專心處理賠償、退貨問題,希望在最短時間平息民怨、挽救商譽,「我們想把事情單純化,一邊退貨、一邊售貨,不是很奇怪嗎?」李俊青說。

所以,事件發生的第三天、九月六日起李鵠全面停售商品六天,不只綠豆沙餅、咖哩酥兩款,包括沒使用全統香豬油的鳳梨酥、蛋黃酥、草莓酥等,也全部停售,專心處理退貨。但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的他們,還是把人性想得太單純。

即使已經公告退貨規定,憑空塑膠袋、空盒子要求退費,或只拿一顆綠豆沙餅就要求退整盒錢的人不斷出現;甚至送禮者拿發票退一次,收禮者拿商品再退一次,連台中北上的顧客,都硬要了三千元車資。

百年來第一次的危機,讓李鵠成落水狗,店員透露,退費到第三天,賠的錢已經是他們預期的兩倍。

失去的顧客,還能找回來?不敢想,「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以後,就是全部自己送驗,」李俊青說,身為個人店家、不是大廠,對供應商沒有太多置喙空間、就算訪廠也只能看到光鮮的一面,因此至少做到自我保護,對目前使用的二十多種原料進行檢查。

只是,受損的品牌形象,多久能復原?「現在不敢想,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李張富枝坐在店裡最角落,看著店員挨罵、貼上招牌紅紙的紙盒一個個被拆開、丟棄。

百年在顧客間累積起來的聲譽和信心,至今還剩多少?是否能重回高峰?在她心裡,已不是一時能算清楚的問題了。

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數十到百年,但破壞,往往只是一瞬間。華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凱薩琳.克萊恩(Katherine Klein)曾分析:「品牌最大的損傷,是讓毫無防備的公眾受害,這會讓公眾認為這間企業裡面的人不合格、或不道德。」

一個油品的選擇,就像一顆沒有拴緊的螺絲,不只影響營收或獲利,更讓企業所有人牽連其中。如果當時,李鵠餅店繼續手工製油,是否就能避開此次危機?沒有人知道。但一如品牌大師凱文.凱勒(Kevin Keller)所說:「市場相信魅力,不相信眼淚,」李鵠要再重新振作,必須堅守競爭優勢:即再推出能讓顧客埋單的特色商品,一再強調受害者形象,絕非上策。

一家百年餅店的危機,是全台近三十萬家食品相關業者、上萬家糕餅業者的縮影:在食安危機環伺下,每一步,你是否審慎評估?真的犯錯,如何再起?這對每個企業主來說,都是不得不學的一課。

【延伸閱讀】1桶油毀掉1世紀努力,4天危機應變還原——李鵠餅店餿油風暴大事紀

9月4日 餿油出事●老闆娘接獲友人通知全統豬油出事,下架問題商品●衛生局、媒體來電,內部研擬說法、退貨規則●決定隔天上午衛生局稽查完畢後,對外公開說明、道歉

9月5日 退貨止血●頒布退貨規則●店內仍持續營業,分為售貨、退貨兩個櫃檯●因買家與退貨人潮混合,場面混亂,晚上決定隔天起全面停售產品,6天專心處理退貨

9月6日 全面銷毀●10人一組依序處理說明、退款、檢查商品、丟棄、回收紙盒等工作●3名資深員工電話應答●廚房內場負責銷毀產品

9月7日 退款爭議●陸續出現一貨兩退等不合理要求,老闆娘再上火線,公開重申退貨規定●計畫12日復工生產其他商品●接觸其他豬油供應商

整理:郭子苓

【延伸閱讀】強調豬油古早味,老店「中彈」倒一片

從基隆李鵠餅店到台北犁記、彰化什倆漉(玉珍齋分支)、高雄吳記,一桶黑心香豬油,為何讓眾多老牌餅鋪全「中彈」?

台北市糕餅公會理事長吳官德解釋,傳統中式糕餅習慣以豬油提香餅皮、內餡,後來因為西化、素食、健康等因素,現代烘焙業多早已改用奶油、沙拉油取代;但對這些強調古早味的老店來說,隨意更改配方是大忌,為怕老客人無法接受,老餅鋪仍相當依賴豬油。

但用到劣質豬油,這些老經驗的餅鋪真的毫不知情?

「用的人一定都知道!」一名資深業者指出三個疑點:第一,業界都知道,相較於頂新旗下的正義豬油,全統屬次級油品,價格約差一成,棄正義選全統,成本絕對是關鍵考量。

第二,雖然受害業者紛紛拿出採購單據自清,說全統「還比較貴」,但業界普遍存在「補油」的潛規則:即買百送十等優惠,因此,單據上的單價,未必是每桶實際的進貨成本。

第三,好豬油外觀乳白、反之偏黃。就算外觀欺人,次級豬油還是存在熔點低、不易塑型的缺點,適合用在與麵粉混合的餅皮上,不適合用在豬油比例較高的內餡。因此,這波問題商品多是餅皮用油中鏢。

就算真的沒有判別能力,台北市糕餅公會榮譽理事長張國榮仍建議店家至少要有「生產履歷」的意識,向上溯源,要求供應商提出如豬農姓名、屠宰場名稱,「只要一切合法,要提出這些都很容易!」

或者,回歸傳統,如鼎泰豐許多原料都採自製,或像過去的李鵠、高記自製豬油,把每個細節掌握在自己手裡,也是明哲保身的做法之一。

(文●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56

《餿油風暴1》稽查無方 只能靠不識字老農舉發 三管齊下 讓台灣不再「與豬爭食」(042-046)

2014-09-22  TCW
 
 

 

餿水油案情越演越烈,更荒謬的是,若非老農自行蒐證舉發,本案恐不了了之。除了痛罵政府無能、廠商無良,必須由稽查人力、廢油回收、毒油檢驗三管齊下,才能保護餐桌上的食品安全。

撰文‧何欣潔、鄭閔聲、賴若函餿水油案情如滾雪球般越演越烈,中央、地方都必須負責,長期未修改的油品檢驗方法,也是幫兇。這次事件爆發,外界普遍質疑屏東縣政府執法不力,才讓大量問題餿水油流入市面,但面對遍地開花的食安問題,整個政府從上到下,都有徹底改革的必要。

強化稽查人力〉

地方增設預算、前線人員

媒體報導揭穿餿水油醜聞的英雄,是一名「不識字老農夫」,他在二○一一年至一二年間,與另外兩名農民前後五次向屏東縣環保局檢舉,指主嫌郭烈成的地下工廠廢油汙染環境,但只看到環保局來過一次,由於多次檢舉無效,他遂自掏腰包買器材蒐證,去年十一月向台中市警方報案,警方蒐證後將全案報請屏東地檢署指揮偵辦,經半年多追查,終於破獲,逮到郭烈成、強冠公司及上下游業者,也讓屏東縣長曹啟鴻鞠躬道歉,五位局長下台負責。

屏東縣副縣長鍾佳濱說明接獲檢舉處理情況,他表示,一○年十月,衛生局接獲檢舉,但郭烈成對稽查人員宣稱,他將收集的下腳料(剩餘肉品)煮炸成油脂後,供應高雄順德企業行做飼料或肥皂原料。衛生局函請當時高雄縣衛生局協助調查,高縣府於該年十二月函覆指出,油脂確實為化工及飼料用。

一一年一月至一三年七月,屏東縣衛生局又六度接獲檢舉,其中一一年三月稽查時,郭烈成有出面解釋工廠並未運作,只是儲存廢油,稽查員最後僅以廠外水溝有殘留動物油脂,開出一千兩百元罰鍰處分;之後五度稽查,工廠皆大門深鎖,只能在周圍水溝採樣,僅再開罰一次三千六百元。

屏東縣政府說辭與老農的爆料兜不攏,但顯然縣府在接獲檢舉時雖有出動,卻未盡力稽查。對此,鍾佳濱喊冤說,因衛生、環保單位查廠時未掌握明確違法事證,加上第一線稽查人員不具司法搜索權,才無功而返。

「這種食安稽查工作,宛如空手搏惡龍!」屏東縣衛生局食品安全科科長李佳芳感嘆,第一線人員手無寸鐵,常受廠商威脅,人力又吃緊,縱然有心替眾人揪出惡質廠商,也常心有餘而力不足。事實上,各級食安稽查人員發出這樣的心聲,已經不是第一次,但外界次次提出批判均宛如「跳針」,從未被徹底檢討改善。

早在一○年,監察院提出的《各縣市政府衛生局之預算與人力不足》報告就指出,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編列之食品衛生業務經費偏低,僅為國際人口相當城市的八分之一,根本難以執行例行食品安全把關工作。

以一三年為例,各縣市食品衛生預算合計為十億三千餘萬元,折算下來,每名台灣人僅分配到五.七八元,被監察院評為「捉襟見肘」,根本無法應付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

向彰化學習,借調搜索權至於第一線稽查人員,國家給予的人力支援也少得可憐。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專案調查,一一年各縣市的食品衛生專責人力,全台僅有二一九人,歷經多次食安風暴後,一三年勉強增設為二四○人,人力依舊單薄,根本無法應付黑心廠商、落實稽查工作。

除了人員、預算不足,屏東縣政府再三喊冤的「稽查員不具司法搜索權」,也是老調重談。在去年的混油風暴,就有資深稽查員指出,如大統長基公司董事長高振利這類黑心食品廠商,對付稽查都很有一套,對稽查員動輒大聲斥罵,找民代關說、拒絕交出關鍵證據。但彰化縣政府衛生局並未氣餒,主動與檢察官合作,才連手破獲混油案。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自從大統事件以來,「彰化衛生局一直與檢察官保持熱線,隨時交換情報,養成很好的默契,幾乎不會再發生稽查員被拒絕查廠、不得其門而入的問題。」由此可見,欲擺脫第一線稽查無力的困境,除了各級政府必須增列預算、加派人力之外,地方政府須改進消極心態,除各局處應加強聯繫、定期會報,也應效法彰化作法,在廠商拒不配合時,適度借重檢察官的搜索權限,才不致淪落到讓老農自行蒐證舉發,落入公權力失靈的窘境。

管制廢油流向〉

指定加工處理廠,如實登錄雖然屏東縣政府無法卸責,但長期怠惰的中央政府,同樣難辭其咎。除了未善盡把關職責的衛福部,本應掌握廢油流向的環保署,竟一問三不知。

然而,早在○八至○九年間,環保署便委託中興工程顧問公司進行《廢食用油回收、PVC管制及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成本估算專案工作計畫》,研究清楚指出,根據現勘訪查與精密計算,台灣廢食用油產生量約八萬八千公噸,回收量約五萬八千公噸左右,但仍有許多未經申報的廢食用油,被轉賣給私人業者收購。

這份研究並警告:「廢食用油以往之回收管道,多由私人回收業者清運回收,並經簡單前處理後,即轉售予相關業者回收再製或再利用,因其仍具經濟價值,不被視為廢棄物,亦無相關法令規定,故其回收業者多不具清除機構資格,相關環境衛生情形及後續再利用流向亦無法掌握,是否因再製成回收油經攤販、夜市等途徑重複使用。」五年前的研究仿如預言,環保署卻置若罔聞,終於釀成大禍。根據環保署事發後的清查與統計,五年來的廢食用油量維持在六.七萬至八.八萬噸之間,官方有把握的回收數字,卻始終在六千八百至三.七萬噸左右,超過半數流向不明,今年上半年甚至有一萬一千餘噸銷往國外。而這些均是大型連鎖速食店與食品製造業的申報數字,還不包括餐飲住宿與小吃攤販業者數量,估計實際數字更為驚人,環保署迄今卻無法全數掌握。

擬配套,重啟生質柴油計畫此外,已推動六年的「生質柴油計畫」五月喊卡,更可能間接使得國內的廢油大量流入黑心工廠。

經濟部表示,生質柴油政策喊停,是因為有許多加油站反映,生質柴油會導致油槽的油泥累積、車輛濾網堵塞和熄火。台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教授陳奕宏質疑,政府僅因少數加油站反映便貿然停辦,「反而讓廢食用油流入不該使用的地方。」何況,同樣推行生質柴油的歐美日韓等國未見此問題發生,據他了解,台塑和中油直營加油站也都沒有發生類似問題,推測可能是某些加盟店的油槽儲存環境不良所導致。

「台灣的油槽多在地下,環境好壞差很多!」陳奕宏認為,當年經濟部在推動生質柴油作為燃料時,應該做好配套措施,仿效國外對於加油站的油槽環境、防治淤積方法做好規範,或許可以降低沉積物的問題。

他指出,經濟部能源局推行生質柴油政策,柴油配方改了三次,其中也牽涉到柴油含硫量的降低,因此是否因生質柴油導致油槽、油管阻塞等問題,仍需要時間釐清,但在這段時間內,無處可去的廢食用油將到處流竄。

無論如何,已經怠惰五年的環保署,應盡速著手制定辦法,仿效日本建立「廢油處理制度」,不但在每個環節詳細登載、記錄廢油流向,並規定廠商僅能將廢食用油運至指定的加工處理廠,且要如實登錄,違者便處以吊銷營業執照的重罰,才能遏止歪風。

前述研究也建議,應研發廢食用油的多元用途,飼料添加物、肥皂與機械加工用油,都是可行的方向。環保署實應積極作為,提高誘因,以鼓勵合法業者。

嚴格檢驗油品〉

定期檢討,加驗可疑物質末端的檢驗工作,也是一大漏洞。目前衛福部公告的油品檢驗項目,包括重金屬、黃麴毒素、酸價、苯駢芘與總極性化合物,這幾項不但與餿水油關係不大,廠商只要改變製程即可騙過檢驗儀器,專家也指出,餿水油中驗出苯駢芘的機率不高,總極性化合物也可以鹼化、物理性精製等方式來加以去除。簡言之,以現行衛福部的檢驗項目,很難檢驗出餿水油。

但早在一九八五年,知名媒體人楊憲宏便揭露,台灣已有餿水油流入市面,亂象若不能遏止,未來的台灣人將「與豬爭食」,如今不幸言中。

楊憲宏質疑,衛福部僅對一般油脂產生的有害物質進行檢驗,「就好像病人說他想檢查心臟病(餿水油),衛福部卻只幫他量身高體重(一般油品檢驗),就宣布他很安全,這樣對嗎?」綜合資深稽查人員與檢驗單位建議,未來衛福部應考慮加驗丙烯醯胺(acrylamide),方可大幅增加檢驗出餿水油的機率;專家分析,工業用豬油有屍體肌肉或內臟未去除乾淨的疑慮,讓微生物滋生,可能在加熱提煉油過程中,促進丙烯醯胺的生成。

此外,如果在豬油中出現雞、牛、魚等其他動物的油脂反應,也表示摻進了非法回收油,衛福部應盡速建立油脂資料庫,以利比對。檢驗項目也該定期檢討,以防黑心商家規避檢驗的技術推陳出新。對此,衛福部低調表示,會考慮納入研議。

沒人扛責任,食安永無寧日除了加強油品檢驗,醫師出身的立委蘇清泉,也向行政院長江宜樺提出建言,政府應比照「消防技師」制度,讓「食品技師」發揮應有功能,「全台目前有一千多名食品技師,權責與角色定位都不夠清楚,若能讓他們專責追查食品源頭,並簽名負責,由他們把關,可改善食安問題。」台灣在一年內接連爆發大統混油案與餿水油事件,消基會祕書長雷立芬痛批,行政院團隊自衛福部、環保署到海關都表現得荒腔走板,沒有擔當,中央政府各部會、地方政府各局處之間的橫向聯繫,也都大有問題。

她點名,衛福部長邱文達應下台負責,如果江宜樺認為邱文達須留任善後,「最高行政長官江宜樺就應下台負責。」否則台灣的食安風暴接二連三,消費者永遠沒有一口安心的食物可吃。

地方食安稽查

「缺人又缺錢」

各縣市衛生局人力從2011年全台219人,增至2013年的240人

缺人

稽查員1人把關 國人9.5萬人

缺錢

各縣市衛生局2013年

食品衛生預算10.3億元

5.78元/人

資料來源:監察院

近三年,颳起六次食安風暴

2011/5

塑化劑事件

以非法塑化劑取代棕櫚油製成起雲劑,以降低成本,波及飲料、糕點、麵包,恐影響生育功能。

2013/5

毒醬油事件

《今周刊》指出,「雙鶴醬油」因使用鹽酸去快速分解原料,造成致癌物單氯丙二醇含量超標。

毒澱粉事件

在粉圓、豆花、肉圓等澱粉類食品添加順丁烯二酸,經動物試驗證明對細胞有害。

2013/10

大統混油事件

以廉價棉籽油與葵花油冒充特級橄欖油,並添加銅葉綠素,恐造成人體肝腎負擔。

2014/4

肉品保水劑事件

在肉品中填充保水劑增加肉品重量以謀取暴利,保水劑中的磷酸鹽等物質,恐造成腎功能不全。

2014/9

餿水油事件

加工處理廢食用油、工業用油後,充當食用豬油販賣,內含過量鉛、苯芘恐傷害神經發展並致癌。

製表: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67

《餿油風暴2》食安官員難覓 凸顯政府治理危機 一年連爆兩起黑心油 卻沒人下台

2014-09-22  TWM
 
 

 

一年內爆發兩起嚴重的黑心油品風暴,衛福部長邱文達與食藥署長葉明功卻仍居高位,未負政治責任,外傳與這兩個位子適任人選難找有關,但這樣合理嗎?

撰文‧郭淑媛

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傳,民怨沸騰,政府部門首當其衝的,就是衛生福利部與轄下的食品藥物管理署。在這波餿水油事件中,衛福部長邱文達挨批神隱,食藥署長葉明功更因發言刻意淡化問題嚴重性引發爭議,近來鮮少親自主持記者會公開發言,但一年內爆發兩起嚴重的黑心油品風暴,兩人的政治責任是躲也躲不掉。

不過,即使邱文達任內發生包括塑化劑、毒澱粉、毒醬油、大統混油、肉品保水劑、餿水油等多起食安風暴;葉明功在大統混油事件中上台,近一年來,仍未做好油品管理工作,再度爆發餿水油事件,且又頻頻失言;兩人卻仍居高位,未被府院高層「棄車保帥」,部分原因與馬政府近年來閣員出缺找人不易有關,尤其要找到適任者進衛福部與食藥署這兩大火坑,更為困難。

火坑沒人跳

五人拒接食藥署長位子

據了解,葉明功就是邱文達找過五位學者與專家之後,第六位被徵詢的人選,儘管他很「阿莎力」地答應並走馬上任,但顯然「砸鍋」了。

食藥署係二○一三年七月隨衛福部升格,前身食品藥物管理局係一○年一月由衛生署整併食品衛生處、藥政處成立,負責食品和藥品的管理監督。

食藥局唯一一任局長康照洲任內,爆發多起大小食安風波,在改制前,康照洲以學校借調期滿為由辭職下台,由衛福部次長許銘能暫代。

當時食藥署長懸缺了三個月,沒人敢接是主因。據透露邱文達先後徵詢過的對象,包括曾任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局長的陳樹功、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吳金濱、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前主任黃旭山,還有一位國營事業主管。

但這些人選有的思考再三後婉拒,也有人因不符合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而作罷,尤其,食藥署長是職等很高的事務官,符合條件的人選有限,最後第六位找到時任國防部軍醫局藥政管理處長、國防醫學院藥學系教授葉明功。

了解內情人士透露,葉明功一三年九月被徵詢時不但爽快答應,而且十月一日就向國防部辭職,十月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證實將出任新職,但直至十一月五日上任前一天,他的人事令才下來,令衛福部內部捏了一把冷汗。

在大統混油事件風頭上,葉明功一上任最受矚目的,是他自爆「全家十年來都不吃油、鹽和醬油。」馬上遭質疑管食品的首長這麼「不食人間煙火」,是否能掌握社會現實問題,替食安把關。

粉飾太平

官員不當發言惹眾怒

果然,今年爆發餿水油事件後,九月五日葉明功和邱文達召開記者會,不但將餿水油定調成劣質豬油,還強調「沒有想像中那麼傷身體」,甚至將食安燈號定位為「綠燈」。

如此粉飾太平的說法,立即引發各界撻伐,外傳因此惹惱高層,葉明功隨後即鮮少公開現身,讓副署長姜郁美接替開記者會對外說明稽查進度,官位難保的傳聞甚囂塵上,了解內情人士說:「他適不適任,早就看得出來。」葉明功的前任康照洲,今年獲馬英九總統提名出任監委,在立法院行使同意權時,也因食藥局長任內被監察院糾正十八次的紀錄,遭質疑是否適任監委而未過關,顯然食藥署長一職,真的是燙手山芋。

除了適任的食藥署長不好找,適任的衛福部長也難尋。由於健保、防疫、醫療等問題千頭萬緒,改制前的衛生署長,在扁政府與馬政府時期,任期大多不長,涂醒哲、林芳郁、葉金川更是不到一年就下台。據了解,前總統陳水扁曾問遍黨籍具醫界背景立委,但就是無人願意出任衛生署長。

如今,衛福部必須面對不可測的食安風暴、處理健保財務問題以及因應高齡社會建構長照體系,更是任重道遠。曾經投入政壇的醫界人士指出,今天擔任政府官員,如果高層不力挺,又受制於國會,不必然能發揮政策影響力,的確需要「跳火坑」的勇氣。

已當了三年多衛生署長與衛福部長的邱文達,創下扁政府與馬政府任期最長的衛生首長紀錄,他任內風波不斷,但仍不動如山,實屬異數。立委透露,過去幾次食安事件,邱文達不但絕口不提下台負責,還不只一次透過關係私下向立委「疏通」,而且不分藍綠;立委盧秀燕在立法院總質詢即自爆,邱文達找醫界人士說項,央求立委「高抬貴手」,企圖再度挺過風暴。

無論如何,繼任者再怎麼難找與現任者應負政治責任下台是兩回事,高雄氣爆事件發生,經濟部長張家祝下台負責,發生這麼大的食安風暴,卻遲遲無人負責,不符比例原則,馬政府必須盡速給「食在難安」的國人一個交代。而更深層的問題是,當國家領導者無法獲得﹁最適任﹂的人才加入團隊,恐怕更是一種國家治理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