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AIG欲卖亚洲资产:工行关注 人寿无意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126/0903555407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9

清盤人關注應收賬合法性 宜進利疑做虛假交易

2008-12-25  AppleDaily


【本 報訊】原以為出售資產後宜進利(304)「爆煲」事件已告一段落,但據一份早前高院判詞披露,清盤人富理誠於調查過公司債務後,關注宜進利銷售及應收賬的 合法性。港交所(388)前獨立董事David Webb更認為,若果商業罪案調查科未介入,應了解事件。記者:陳健文

高院於11月 11日至13日,就有基金質疑宜進利資產出售作價展開聆訊,法院於本周一(12月22日)下達判詞,內容卻透露清盤人表明非常懷疑宜進利管理層誠信,認為 不宜繼續將宜進利交由原管理層營運。接管宜進利日常管理後,清盤人更開始關注宜進利批發及分銷業務賬目的合法性,主要涉及該部門的銷售及應收賬。

清盤人估計,宜進利用作收購及支持虧損業務的部份資金,是來自一個自製的「資金圈」,具體運作是向與宜進利管理層關係密切的公司,出售一些不存在的貨品,而相關公司基本沒有業務。

向自製公司售不存在貨品

清盤人認為宜進利實際營運規模,有可能會較現時財務報表顯示的為細,公司亦有可能未如財務報告所顯示般賺錢。判詞沒有提及清盤人有否報警。商罪科昨向本報表示,未有接獲有關事件的舉報。本報昨日未能成功與富理誠就事件進行聯絡。

David Webb昨就清盤人所提出的事宜於網上發表文章,指雖然有關問題仍需待法院查正,並且於證實相關人士有犯罪前所有人均是清白,但他認為若果原本商罪科並沒有留意到宜進利的事宜,現在好應該了解一下。

Webb:商罪科應了解事件

今 次不是David Webb第一次就宜進利撰文,他曾於9月16日在網上撰寫文章,指自去年撰文表示聯洲國際(048)有問題後,收獲多份指宜進利有問題的文件,但由於沒有 提供證據,故沒有撰寫任何文章,並於去年9月12日已將資料交予相關監管機構。仍在進行清盤的宜進利,早前清盤人給予債權人的文件曾顯示,截至08年3月 底止、總額達8.73億應收賬中,暫時只收回1620萬元,僅為應收賬約1.85%。

宜進利爆煲事件簿

08年7月22日事 件:公佈3月底止全年純利約4.57億元,升52.27%,首次不派末期息7月尾至8月中事件:市場傳出多項不利消息,宜進利股價由逾5元跌至約1元的水 平9月3日事件:公司表示CVC已放棄拯救計劃,指無力償還總額逾12億元的貸款,銀行現金亦已被凍結9月8日事件:《基點》報道,宜進利已停止償還貸款 利息9月9日事件:宜進利內地三家店舖被東亞銀行接管9月11日事件:法院委任富理誠為清盤人10月31日事件:周大福以約5.05億元收購宜進利部份零 售店及品牌12月22日事件:法庭文件披露,清盤人關注宜進利賬目合法性12月24日事件:港交所前獨立董事David Webb認為,商業罪案調查科應了解清盤人所關注的問題

案件押後金至尊、合俊覓重組延清盤

疑因抵受不住金融海嘯冲擊的上市公 司金至尊(870)及玩具商合俊集團(2700),今年10月相繼遭債權人或自行申請清盤。有關清盤案昨在高等法院提訊,兩案的呈請人均表示在尋求重組方 案,獲批准將案件押後。另金至尊及恒豐珠寶案中,代表呈請人的律師稱,臨時清盤人德勤及公司正尋求重組。至於合俊集團及旗下6間公司的臨時清盤人亦希望覓 得重組機會,需要至少6個月。至於連鎖式電器零售店泰林無線電行有限公司,在10月結業後向高院申請清盤,公司代表昨表示已覓得白武士。聆案官考慮到公司 需時進行重組,亦將案件押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855

股場放大鏡:香港資源動向惹關注 歐陽風


2009-02-23  AppleDaily





 

上 周龔如心芳名驚見於港交所股權變動紀錄,以每股1.20元價格在場外購入1億股香港資源(2882)優先股,有關交易,是透過龔氏名下Chime Corporation進行,董事包括一向負責龔如心投資事務的副手及龔仁心等,在遺產爭奪官司近日白熱化之際,以上交易特別受到注目。香港資源於本月初 獲「四叔」李兆基旗下兆基財經以每股0.50元入股後,股價兩個交易日勁升至1.60元水平。香港資源於2月9日復牌,2月14日即趁機配股,按每股 1.30元向6名人士配售2350萬股,集資3055萬元。

主事人人脈網絡廣

據以上股權紀錄,該批優先股是於2月16日成 交,假如要集資,何以不一次過進行?不過這次配售卻不涉新股集資,而是直接向公司主席黃英豪購入。黃英豪去年8月以白武士身份入主前身為海域化工的香港資 源,重組條款之一,是他以每股0.14元買入10.7億股優先股,今次轉手每股優先股升值1.06元。以上優先股日後可按一對一比例轉換普通股,不過優先 股持有人不可早於香港資源重組復牌日期(即去年10月2日)起計1年內轉換為普通股,因此可假設以上優先股除非作私人轉讓,否則不可在今年10月2日前轉 為普通股在市場出售。四叔入股之後再引入另一著名股東,香港資源都算巴閉,亦反映公司主事人的人脈網絡殊不尋常,而要成功說服以上有頭面之投資者入股,相 信也要有足夠說服力的投資發展計劃才成事,純粹收購金至尊呢個計劃未必足夠,姑且拭目以待。歐陽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59

苹果惠普关注富士康“九连跳”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5/350773.html

富士康员工“九连跳”事件已重创其企业形象,这比过去多年这家公司持续遭遇“血汗工厂”的质疑更影响客户关系。
苹果公司是富士康举足轻重的合作伙伴之一。昨天,苹果公司中国区发言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苹果对供应商合作伙伴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会持续关 注一些合作伙伴的行为,但拒绝评价富士康员工的悲剧。

这一表态显然非常审慎。早在2006年,富士康遭遇“血汗工厂”质疑时,苹果就曾派人深入该公司调研,通过检查不同生产线上7个月的换班记录,苹果 发现,富士康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出35%,四分之一的员工极有可能连续工作6天以上,属于加班强度“过度”,当时便要求富士康改正。

2009年7月,负责苹果iPhone第四代N90产品导入的富士康员工孙丹勇,因遗失一台样机,遭遇内部调查,最终跳楼自杀,而背后原因正是富士 康担心产品信息秘密泄露,丢掉苹果的订单。

富士康另一重要合作伙伴惠普昨天旗帜鲜明地对本报表达了看法。该公司中国区发言人沈激转述亚太区发言人的话说,惠普是供应商管理与社会环境方面公认 的领导者,发起参与制订了社会环境守则,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一直有着严格标准。

记者查阅了《电子行业行为准则》,2004年6月该准则诞生时,其发起方确实包括惠普,且名列发起公司名单第一位。而其他公司分别为IBM、戴尔、 Celestica、伟创力、Jabil、Sanmina SCI和Solectron。

“我们要求供应商必须保证它们的员工能感受到安全、尊严。”谈到富士康员工悲剧,沈激强调说,惠普将针对此事“积极调查供应商的行为”。

富士康与惠普早已建立起深度合作,已从简单的代工关系,上升到资本关系以及布局协同。3年前,富士康收购了惠普澳大利亚的工厂,而目前正追随惠普, 在重庆建设面积庞大的笔记本电脑代工厂。

对于“九连跳”事件,富士康的对手——苏州一家台湾地区代工企业的工厂总经理表示,按照富士康员工数量,没有曝光的悲剧可能还有,目前的“九连跳” 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而这跟富士康多年来的管理、思维模式有关。

同时,规模较小的富士康对手则虎视眈眈向富士康发出挑战,似乎借此渲染夺单氛围。和硕联合上海南汇厂一位内部主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该厂早在 成立之初,便引进了上海专业的咨询机构,专门针对员工进行定期心理辅导,对于与工作有关的方面,则设有一个专门申诉管道。

“不能只关注硬件,软性的、人性的部分更重要。”上述主管说。而广达等代工企业方面的回答也几乎如出一辙。

这是否会影响到富士康的订单动向?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富士康虽然一直遭受质疑,但从代工实力上看,仍然是全球第一,除非品牌厂家策略有变,一般不太 可能为此转单。

但是,随着巨头惠普公开发布“积极调查”信息,富士康可能也不会轻松。而对于品牌厂家来说,富士康的形象受损,即便拥有代工能力,今后可能也很容易 给合作伙伴讨价还价的机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43

关注企业员工持股 找寻投资机会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08202.html

没有什么能比公司的内部人员(包括大股东、董事、高管等)正在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更能证明一只股票的价值。内部人员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认为公司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并且最终它会上涨。”彼得·林奇在他对理想公司的最重要的13个特点中如是说道。

一般来说,当公司内部人员疯狂地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时,从短期来看至少可以肯定这家公司在未来的半年内不会破产。从长期来看,这样的公司又有另外一个 重要的优点:当内部管理人员自己拥有公司的股票时,如何回报股东就成了优先考虑的事情。特别是当某家公司的股票在本公司的内部人员购买后就出现价格下跌, 那么你就有机会用比公司内部人员更低的价格买下它,这就可以赚更多的钱。对于内部人员卖出本公司股票,林奇认为通常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持有同样观点的有“欧洲股神”之称的富达国际投资集团的基金经理安东尼·波顿。他在投资时,参考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企业内部人员的股票交易,它可以从侧面验证其他信息,能够显示公司业绩是在改善还是在恶化。

股票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场所。虽然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但有价值的信息来源的成本仍然较昂贵,加上噪音的因素,使得甄别信 息的真伪似乎都变得比以前困难许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公司内部人员最了解上市公司现状和未来发展,他们交易自家公司的股票,等于向一般投资者公开了不易 获取的有价值的信息,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种信息都释放了内部人员对公司股票的价值判断,通常被市场解读为市场走势的先行指标。

虽然内部人员买入本公司股票向市场发出积极信号,但有些时候其买进公司股票的行为,并不能简单地被认为就一定是股票马上见底的信号。2008年美国 金融危机发生后,A股市场从2008年9月底到2009年年初有众多上市公司内部人员较大规模地买进了本公司股票,从这次内部人员购买本公司股票的过程来 看,他们对于时点的把握并不见得都很准确,特别是在2008年9月开始买进本公司股票的内部人员,之后还承受了股价在10月份二次探底的风险,直到11月 初国家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市场才开始重新步入上升通道,并在2009年又迎来了一波小牛市。

通常来说,公司内部人员购进本公司股票是基于公司内在价值与当前股价的比较判断而决定的,只有在判断公司价值没有被市场合理评估时,且跌到心理价位 时,他们才会自购股票。但另一方面,股市又是一个掺杂着复杂心理交易过程的场所,短期内在心理因素主导投资者交易行为的状况下,常会出现非理性行为,这个 时候股市是投票器而非称重机,尤其在类似于2008年次贷危机这种“黑天鹅”事件发生之时,更是如此。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无论如何,如果内部人员较大规 模地买入本公司股票,都是值得关注的一个信号,说明以公司内部人员为代表的长期投资者认为股票估值已经开始见底。

当内部人员卖出公司股票时,或许是他们希望将投资收益落袋为安,特别是对那些持有大量公司原始股票的创始人来讲,在股价表现良好时,他们会逐步减少 持股,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林奇也认为对内部人员一卖出公司股票就作出反应是很愚蠢的。在正常情况下,内部人员出售本公司的股票并不是公司遇到麻烦的一 个信号,也未必就是市场见顶的充分条件,他们有很多理由可以卖出自家股票。但是,如果一只股票大幅度上涨几倍之后,内部人员在大量卖掉自己的股票时那就要 多加关注了,特别是大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卖出股票,变成一种“群体性”的行为时,这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很值得警惕的信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85

叶檀:国美大战两阶段关注的焦点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6/3MMDAwMDE5OTA3MQ.html

9月28号,国美股东大会召开,国美控制权斗争的第一阶段结果将水落石出。

以特别股东大会召开为界,国美事件有两个关注的 焦点。股东大会召开之前是为第一阶段,是黄陈双方争取同盟军的过程,更是中国市场化过程中上市公司民主制度建设的试金石。而股东大会召开之后,大局初定, 控股权之争尚未结束,围绕增发与控股,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否为最大多数的股东利益服务将水落石出,一旦实际控制人偏离为公众投资者服务的目标,投资者有权利 获得法律的救济,此时是考察法律公正性的时候。

第一阶段,争斗刚开始,需要关注控股股东入狱后各方能否按照市场规则行事。很幸运,我们在第一阶段看到了中国公众公司的市场独立品格的萌芽,中国三十年的市场化与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有真实成果。

从大局上来说,国美控股权之争是件好事,能够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化进程。在黄光裕出事之后,实现了控股股东与公司管理分离,上市公司依然有生存空间、控股股东的权力没有被剥夺。

各方在特别股东大会之前呼吁投资者支持自己,各自公布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到处谈判、拜票,股东的权利受到了空前的尊重。如果中国的公司能够实现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将是中国上市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件幸事。

在 黄陈争斗过程中,政府与公众的表现可圈可点。政府基本上保持克制,从始至终没有大张旗鼓地动用有形之手进行干预。公众较为理智,既没有狂热地指责陈晓不仁 不义,也没有故作圣人状谴责黄光裕罪大恶极,财产活该被充公。而是在黄光裕事发之初,就指出黄光裕与公司应该分清,不该就此剥夺黄光裕的控股股东权利;黄 陈之争白热化,没有被操纵一面倒地支持黄或者陈,而是支持在市场的游戏规则下由股东选举出未来的公司控制者。

这才是最好的维护公平的途径,如果我们不相信民众与股东的自我维权意识与才智,那就意味着只有靠上帝之手才能让公众过上好日子。按照目前黄陈争斗的逻辑,无论黄陈何方胜出,他们必须在规则下给自己与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否则就应该被赶走。

第二阶段,需要关注控股权之争中的利益分割与法律救济,以观察法律救济渠道是否为绝大多数股东的利益考虑,观察中国重要行业的控制权是否旁落。

目前黄陈的控股权之争背后有各方利益角逐,陈晓有可能只是前台人物,真正的大资金隐匿在后。

人们对陈晓背后的国际资本有层出不穷的阴谋猜测,甚至认为是大摩、小摩等联手给陈晓下的又一个丧权辱国的圈套。没有那么多阴谋,国际资本玩的是利益最大化的阳谋。

黄 陈内斗,贝恩得利。贝恩以债权人身份退出,约16亿元的投资可收回约24亿元,收益率为50%。贝恩选择债转股,显然认为国美的未来价值远远大于50%的 债务红利。按9月15日贝恩债转股当日收盘价计,其投资收益率高达137%。更不必说未来美国投资机构联手,可以左右国美的走势,甚至通过国美左右中国的 家电零售业,由此进入其他企业、或者通过国美股价影响相关企业股价,一本万利。私募投资在中国动辄5倍以上的收益,有可能是贝恩等国际资金的目标。

对于资本大鳄而言,要得到的是最大的利益,而不是成为永远的股东,如同新桥进入深发展,最终的结果是得到数倍收益后鸣金收兵——贝恩资本不是实业家,而是榨汁机或者说是资金润滑剂。

目 前,贝恩资本泳刃有余、可进可退,如果与黄光裕联手,可以让黄签订条约保障未上市门店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保证不失去国美品牌,坐稳中国最大家电销售连锁企 业大股东的位置;如果与陈联手,则需要通过一般授权增发等步骤成为国美电器的实际控制人,在数场血战之后,彻底将黄氏家族边缘化。

退一万步说,即使贝恩资本联手其他外资控制了国美,有必要仔细想想中国的反垄断政策,想想外资在中国商业市场的份额限制,更有必要做一番静夜思,想想国美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资本战争不可能不受到法律、法规、规章的约束,否则商业世界将任由资金大鳄予取予夺。

股东大会黄陈战局,如果陈氏一方获胜,斗争还将继续;如果黄氏一方获胜,争斗基本结束,陈晓将再次成为被国际资金巨鳄游戏的悲剧人物。

黄 氏此前纪录不佳,过度的资本游戏、对管理层的吝啬、在资本市场失去诚信,最终反被资本所害。黄光裕让国美在境外上市,为的就是操作便利,境内外有制度与利 益溢价空间,不料今日反遭其害,也是所有大玩资本游戏的实业家们的前车之鉴。陈氏与国际资本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较为稳妥的性格,使人担心他在市场草莽阶 段的能否有更大的作为。制度对内幕交易的受害者司法救助过迟,同样难辞其咎,是这幕资本游戏的导火索。

无论是黄氏获胜,还是陈晓获胜,都须遵守保障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承诺,否则,根据香港的法律与上市规则,投资者有权提出司法救济,要求控制者赔偿。事实上,当双方向天下昭告经营方略、对投资者的责任心时,已经做出了庄重的市场承诺,做不到,就得下台。

在第一阶段,政府保持沉默是对市场的尊重,在第二阶段,司法与监管者保持对公众利益的关注,则是题中应有之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46

创业板“辞职潮”道德拷问更需关注制度成因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9310.html

于创业板公司高管在上市之初即掀起密集的“辞职浪潮”这一现象,市场关注角度与评价涉及的方面很多,诸如经营 者的“短期行为”问题,诸如经营者的信心危机与投机动机问题,诸如创业高管们的诚信品质与公德缺失问题,等等。与这些关注相伴的是市场各方对辞职高管的 “道德审视”,认为这一行为本身对上市公司利益构成了伤害,对相关行业、对创业板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伤害,使得人们对创业板承载的培育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希 望臻于破灭。

应该说,上述质疑都有道理:

创业板公司高管辞职体现的是经营者自身的短期行为吗?——当然是。这些辞职高管大多是上市公司的主要创业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是企业家的人格 化,就长期而言,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就是对企业家们的投资,市场期待的是被投资公司高管、同时也是公司的股东们借上市契机带领公司快速成长,而这些高 管在上市不满一年却选择了辞职,这不是“短期行为”是什么?

辞职高管们是在进行投机吗?一系列的观察证实高管辞职的目的是为了减持股份进行套现,而且,高管的辞职行动显示其减持愿望如此迫不及待。如果排除出 于慎重的战略安排原因或者持股者急需资金进行套现等原因,那些上市不到一年即期待着套现并着手进行规划与安排的高管们,不是投机又是什么?

高管辞职对上市公司、对市场会造成伤害吗?毫无疑问!高管股东减持股份释放出的是对未来股价表现信心不足的信号。每一家创业板公司在上市之初向投者 描绘了未来成长的美好图画,创业板上市如同一艘初入海洋的舰艇刚刚启航,但就在此时舰艇的舵手们却因为自己的利益计算逃逸了,还有什么比这类“事件”更能 对舰艇、对舰船上的乘客造成伤害吗?因此,无论从上市公司健康成长、从投资者、以及创业板市场各个层面来看,创业板公司高管密集辞职,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都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在辞职高管进行“道德拷问”之后,笔者不得不指出的是,我们更需关注的应该还是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创业板高管们甘冒市场道德诘难而选择辞职以等待尽快套现?

创业板高管“辞职潮”的背后缘于“信息不对称”之下优势方的高管们的精明的利益计算,而成本-收益对比之下的利益计算正是理性的“经济人”所追求的 目标。——如果现行股价被高估、甚至被“严重高估”以至透支了未来数年的水平,在股份“确定性的收益”与“不确定”的企业未来经营与价值的对比之中,高管 们选择前者,不能不说是个人利益计算时的理性抉择。而只要规则允许,抛开道德(自律)层面,这种博弈是符合现行约束条件之下的游戏规则的。所以,从规范意 义上来说,如果认定这些现象不合理、不应该发生,如果博弈的一方高管们并不违反现行法律而具有“他律”层面的违规过失,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对规则与制度本身 进行反思。

创业板公司“大批量”的高管辞职涉及的市场制度缺陷在于两个层面:一是,很显然,高管急于套现是因为上市公司股价被高估,那么是什么因素造就了上市 公司股价的高估?二是由产生“动机”到“付诸实施”是有条件与过程的,如果条件很严苛,仅有动机尚不足以促使高管们即刻行动。那么,是什么样的条件,使得 高管们无意识地集体采取了实际的行动?

关于第一个问题,公司股价可能被高估的原因有许许多多,笔者认为在制度层面的问题主要是新股IPO方面的某些安排。首先是新股一级市场的定价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新股发行与再融资定价一般是“随行就市”,当市场条件较好而对新股接受度较高时,新股发行定价就高,创业板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资本市场“孵化 器”,其所承载的上市公司超高成长的“各方期待”引发投资者对相关股票的热捧,因而股份在一级市场给予了较高的溢价。而“享受了”超高溢价的上市公司筹集 了超过企业项目需要的过多资金,巨额融资根本就不能为其经营与投资所需完全“吸纳”,使得企业的“业绩成长”步伐跟不上“资本扩张”的步伐,从而埋下二级 市场股价泡沫的隐患。其次,是现行的股份承销方面的安排抬高了一级市场发行价格,同时又使得一级市场的高溢价向二级市场传导。已经有市场人士指出,目前新 股发行制度的设计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庄家模式”,而特别设定的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停板制度,让作为新股的承销商的机构投资者具备很大的操作空间。新股发 行中这些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的政策倾斜,扭曲了新股发行价格,也使得刚上市的股票市盈率远远高于市场平均市盈率,成为制造“新股泡沫”的助推器。

关于第二个问题,根据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公司法》等相关法规,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年内和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 让其所持本公司股份(其中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所持股份锁定时间为3年)。在上市12个月后,在职高管每年出售的股票不得超过其所持股票的25%。如果高 管人员离任,在遵守上市12个月禁售期的规定之后,辞职6个月后即可不受限制地出售其所持股票了。显然,正是股份锁定在职与非在职的不同规定,成了部分高 管选择以辞职以尽可能快速套现的制度成因。

而探寻到症结背后的成因,就不难“对症下药”地进行规范与治理了。药方其实并不难寻,那就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改进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与新 股股价生成机制,深化与细化高管股东股份锁定期限的规定。关于后者,笔者认为,现行制度中对于上市公司高管股东1年的持股锁定期远远不够,如果说控股股东 或实际控制人36个月的锁定期主要基于既保持股权结构相对稳定同时又有利于打通资本退出通道以吸引风险资本涉足创业板“种子公司”这一指导原则,因而“期 限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的话,那么,着眼于去除上市公司的短期行为以及长期经营目标,作为上市公司经营与管理具体决策与实施者的高管持股,其期限至少不 能太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5

鴻星爾克出問題了,值得關注的案例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r77c.html

感覺對自己喜歡的公司,如果出現問題,許多人往往願意相信管理層的解釋。

鴻星爾克是最早到新加坡上市的體育服飾公司,看公司網站http://www.erke.com/cn/ 似乎不錯

 

09年業績倒退,出了篇文章 http://stock.stockstar.com/SS2010060130328396.shtml ,估計當時pe應該是很低的。此類辯解在許多其他公司都有,你相信嗎?

 

現在,終於出大問題了,http://www.jidongxw.com/licai/2011/0302/255.html

 

令人納悶的是在體育服飾老大們、和類似鴻星爾克這種三線公司都感到極其難受時,其他香港上市的福建體育用品股卻全部錄得大幅增長。說老實話,我心裡是不相信的,沒有證據哈。

 

說到證據,曾經看到某投資者為自己看好的公司,針對別人的質疑,辯護說,這些質疑都沒有確鑿的證據。也不想想市場上哪有那麼多確定無疑的事。要等到確鑿的證據出來了,你還來得及抽身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1

(轉載)越有安全感的股票越危险; 繼續關注北控水務(371.hk)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05/18/%E8%BD%89%E8%BC%89%E8%B6%8A%E6%9C%89%E5%AE%89%E5%85%A8%E6%84%9F%E7%9A%84%E8%82%A1%E7%A5%A8%E8%B6%8A%E5%8D%B1%E9%99%A9-%E7%B9%BC%E7%BA%8C%E7%95%99%E6%84%8F%E5%8C%97%E6%8E%A7%E6%B0%B4%E5%8B%99/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a655401017wuu.html

越有安全感的股票越危險

 

近日投資組合靠水泥股而創出今年的新高。之前對於水泥股的看法是此板塊有機會在同 一時間內吸引到短線投資者及長線投資者買入。短線投資者買入的理由是看到近期水泥價格上升,板塊正在被重估,因而追入。而長線投資者買入的理由是他們需要 投資十二五政策受惠股,而帶有保障房概念的水泥股是其中一種,因此他們沒有得選擇。兩種力度加起來導致了這一個月內一眾水泥股股價遠跑贏大市。筆者亦開始 收到了不少電郵,就是詢問此刻水泥股還可以買入嗎?每次被問到這種問題時,心裡都會有掙扎,掙扎的是究竟怎樣回答投資者才是最合適的。雖然自己還是繼續看 好水泥股,但是畢竟短期升幅已經這麼巨大,如果投資者因自己一句 “還看好"而高位入了貨,最後原來是看錯的,自己心裡會不好受。

 

有時候,筆者亦都想反問,就是為什麼當水泥股股價剛開始起步時,不買入?其實不問 都知道答案了,十居其九都會說因為剛剛開始升時,沒有多少信心,現在升幅明確了,而好消息又越出越多,因此對於水泥股的安全感大了。乍聽之下,這句話沒有 錯,從來投資專家都說要買自己有信心的股票。不過其實這個說法就違反了股票部份的本質。長期而言,股價是反映公司盈利,短期及中期反映的卻是投資者對於一 只股票的預期。簡單來說,假設一只股票有10個好的預期,那麼短期或中期股價就是反映這10個預期。贏得最多的人一定是在10個好的預期還沒有反映前就買 入,之後沽給了那些因以為還會有第11個好預期而買入的投資者。一般投資者如果能夠賺到10個預期中5個預期的升幅已經非常不錯了。所以關鍵在於究竟你對 於一只股票的信心是來自什麼地方?如果你的信心大部份是來自已經反映了的預期,那麼你即使不接第10棒,你都會是接了第8或第9棒。相反,如果你對於一只 股價的信心主要是來自自我研究的成果,那麼通常一只股票出了一兩個好預期後,你已經會十分願意買進了。記著股票這遊戲說穿了,就是看誰在升前買入得早,在 開始跌時誰沽得快。因此,其實越有安全感的股票越危險。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

fatlone:
其實想寫些東西有關北控水務, 不過下筆之前到王雅媛小姐的博客看到上面的文章, 很有意思, 就轉載下來

這篇文章我認為正好說中了我在北控水務損手的情況, 但我相信更適合於各位在5元以上買進保利協鑫的朋友, 我這篇博文主要是淺談這兩點

北控水務的跌浪已經持續了三個月, 我買入後就一直跌, 此檔股票是繼卡姆丹克之後我花最多時間跟進的, 而這段時間證明了我的介入時間並不好, 而當我大手買進的時候, 正是上文中”期望有第11個預期出現”的人, 當時我做足功課, 認為371很有潛力, 風險不大, 就是坐和望贏那種, 簡言之就是很有信心, 結果一直被套到今天, 而正正因為信心大, 注碼亦跟著加大, 而股價下跌就很受傷了 :(

不過, 她在文中後段提到「相反,如果你對於一只股價的信心主要是來自自我研究的成果,那麼通常一只股票出了一兩個好預期後,你已經會十分願意買進了。」我正正是 因為自己的研究成果才買進, 但買進後股價拾級而下, 是我的錯還是市場的錯? 當然是我的錯, 不斷虧蝕又不做止損, 市場沒有損失, 輸的只是自己

我說繼續留意北控水務, 最重要的理據不是日前的政策風聲, 而是我在早前在其官網中發現它更新了數單新聞, 有很多並沒有在財經網站流轉, 而基本面的改善正正就是這是看似零碎但可能隱含了對公司前境有重大影響的消息

這些消息有多重要全是源於讀者對它們的解讀, 而我在官網上看到的數單新資訊, 我會如此解讀

公司願意公佈多些消息一定是好事, 這反映了公司的透明度提高了一點點, 而更重要的是看到一個轉變, 大家可以看看在公司新聞一頁中, 2011年比以往兩年多了不少, 基本上2011年前是沒有新聞可言

我認為這個轉變象徵公司想向外界傳達「我做緊o野」這個訊息, 公司將會有很多搞作, 雖然一切還沒有落實, 但至少都在「叫糊」吧, 這些消息都是和地區政府的領導會面傾計劃; 跟外商談合作, 也有合約簽定

北控水務的增長速度, 全看它攻城掠地的進度, 而不是坊間經常看重的母公司注入資產, 這只是個一次性的利好, 而不是代表啟動了注資進程, 因為以我的調研所知母公司北控只有一個水務資產, 就是北京的水廠, 盈利有一億多元, 除此之外我相信沒有水務資產可作注入

現在公司新聞正正就是告訴我們, 它仍保持去年的活力, 繼續四出尋找機會, 這些消息不會在aastock和etnet等財經網找得到, 我看好基本面的原因就是這樣, 如果相信基本面是向好, 不過股價下跌, 應該怎麼辦? 我的策略是細注慢吸, 因為不知要跌多久, 可能市場認為要跌30%才會見底, 但我認為跌10%已經很抵買就飛身大注撲入, 結果就要痛苦地捱價, 這就是我現在的情況

我在371的倉位比高峰時減了不少, 我的目標是慢慢將手上其他持股套現, 換入371, 將倉位加到舊日高位, 甚至更多, 換馬是因為不想增加投入, 繼續保留多些現金, 市況未明朗, 自己又不懂做對沖, 小心為上

再談談保利協鑫, 我看到仍有博客買進, 如果我的擔憂會發生的話, 第二季度的業績可能會比首季來得差, 一旦增長停止甚至倒退, 就會被洗倉, 資金流走後就不知道何時會再臨, 至少在業績轉好前都不會, 太陽能不是一句「長線看好」就可以買的行業, 應該說任何一個行業都理應如此, 如果看好一隻股票只有「長遠看好」另加N字的分析, 這不足以構成買入的理由, 市場有大量(so call)長線看好的股份不斷下跌, 你可以買入多少隻?

我不是要標奇立異去吸引大家的目光, 才叫大家要小心太陽能股, 最好不要貿然買進3800, 大家再重溫一下王小姐的文章, 看看3800給你們的信心是否來自已經反映的預期? 再問問自己建倉的時間是屬於等待第十一個預期反映, 還是認為只是反映了一半?

炒股要看行情, 現時在網上的主流資訊都是偏向負面, 大環境是偏淡的情況下3800可以獨善其身? 如果可以的話, 那就是3800強得可以逆天了, 要重注買入. 我目前是不太相信有業者可以保持強勁增長, 不倒退已經足以證明它將會是本輪淘汰賽下的優勝者, 要重點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06

fatlone’s view: 重新關注卡姆丹克(下)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07/15/fatlones-view-%E9%87%8D%E6%96%B0%E9%97%9C%E6%B3%A8%E5%8D%A1%E5%A7%86%E4%B8%B9%E5%85%8B%E4%B8%8B/

又過了一個星期, 新的報價已經出了, 我才開始寫這篇下集, 無論如何今晚也要完成, 我要記錄自己的想法, 好讓未來要印證我是對是錯時, 都會有個證明

廢話少說

上集的報價的亮點是單晶硅片竟大升了超過5%, 無論是升幅還是時間點上, 都是很驚喜的

我現在嘗試解讀一下這個現象, 可能有不少網友已經想到, 想法甚至比我全面, 不過就由我先開頭, 且看能否收到拋磚引玉之效

其實, 現在最大的單一市場仍是德國, 而德國的市場主力是來自家用或小型裝置的市場, 我曾經說過, 單晶最大的優勢最能夠在範圍有限的屋頂用太陽能模組上體現出來, 顧客的第一考量一定是發電量, 我相信單晶之所以能夠率先反彈是這個原因

另一個原因, 比較易會想得到, 就是因為單晶產能比多晶少, 原因是技術門檻較高, 暫時沒聽過有大陸廠商有以GW計的單晶擴產計劃, 不過, 我相信保利協鑫將來會分配多些資源在單晶之上, 此乃後話

卡姆丹克在市場的基本面上可以說是看高一線, 如果有研究卡姆丹克, 就更清楚它在較景氣的細分市場上, 佔據了最好的位置, 因為它現時擁有最高轉換率的N-type單晶硅片的批量生產能力

2011年卡姆丹克在國際上的名氣已經更上一層樓, 先有國際級基金TPG重注10億買它的未來, 用10億去押注一家本身只有三十多億市值的公司, 是一個很大的賭注, 雖然只是可換股債券, 不過, 科技公司最後落得total loss的下場不是稀奇事, TPG這次出手風險一點都不算低; 另一點是跟Sunpower的合作, 這間公司以製造最高轉換率的模組聞名, 如果這次合作成功, 之後的產能不愁沒銷路, 如果產能的booking夠滿, 可能會促使管理層決定再提高擴產的幅度, 原本我認為已經很好的成長性可能會再加強, 因為如果公司有信心自家的出品是市場上最好的, 那麼市場一定是先採購你的產品, 到所有出貨都已經訂滿才輪到其他次等貨, 而且太陽能業是逃不過這個「擴產迴圈」, 即是你要保持出貨量就要先壓低成本, 減成本就先要擴產, 之後市場價又跌, 又要減價降成本… 我連自己都不知道在說甚麼了…

我們不要少看這5%的升幅, 可能這5%已經對盈利數字有很大影響, 遠遠不是5%的影響, 以下內容是讓一些初心者看, 這裡高手如雲, 應該有很多人不用再細閱

舉個例, 一間公司的貨品每件成本80元, 以100元賣出, 毛利率就是25%, 現在要降價10%, 即變成90元, 毛利率會變成12.5%, 毛利下跌了12.5個百分點, 但盈利足足跌了一半(本來賺20元一件, 現在只賺10元一件), 如果現在向上加價5%, 即變成94.5, 先前賺10元, 現在賺14.5元, 這裡的增長是45%, 這就是5%的分別 (初心者部份完畢)

以下是預測, 是最多人愛看的部份, 錯了不用取笑/教訓我, 因為我是有貨的, 看錯自然會被市場懲罰, 惡意的留言比起來簡直是微不足道, 幸好這裡來的都是理性交流的好朋友, 暫時沒這個煩惱 :)

這一波反彈, 會在第三季才反映出來, 第二季是公認地差, 不過, 我對卡姆丹克的看法是或許有驚喜,我是712的粉絲, 可能會有偏頗, 要留意

首先, 卡姆丹克的600MW擴產在今年完成, 而第一季的數字顯示實質產出仍未達到這個目標的應有產能, 我相信第二季應該調試完畢, 全線投產, 這裡會大幅提高單一季度的出貨量, 我相信這裡可以offset了不少因為售價暴跌的影響, 均價一定會有明顯跌幅, 但絕對值有望保持得到, 和大家重溫一次第一季賺了8351.2萬, 我認為如果600MW的產能能夠在第二季開始全數營運, 半年純利我估計可以達到1.4至1.6億, 而如果這個預估是正確, 第三季又幸運地全面復甦, 平均售價比第二季水平高5-10%, 那麼卡姆丹克在該季有力突破單季賺1億的里程碑, (樂觀情況可以達到1.2億), 全年純利應超過3億元, 大家千萬別忘記, 以上數字是人民幣, 換算成港元就是3.6億元了, 去年的全年純利是2.2億RMB, 我現在的預估是3億RMB以上, 即是今年的增長我認為至少超過36%, 考慮到往後的擴產計劃和公司的實力在本年度獲得重大提升, 我個人覺得不到10倍forecast p/e的卡姆丹克我認為是undervalue, 所以我會增持

這個value之所以「被under」, 可能只是我把它value得太高

另外, 大家要加入一些risk factors, 會把估值降低的原因, 可以是現時大市和環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可以是行業的風險, 也可以是公司本身的風險, 我認為市況未明朗的情況下, 估值自然會被調低, 以往可能10倍p/e不夠覺得超值, 現在只是一般吸引, 這是市場的風險胃納問題, 絕大多數公司都不能敵得過這個因素, 基於這個考量, 我買入都不會急於一時, 即使我真的覺得undervalue, 但我一定會在現水平買貨, 自己都認為undervalue的時候都不去買, 我覺得自己花心思研究都是枉然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