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国水业重提项目收购 成本将更低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16/20090516020025109.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因为去年第四季度的金融危机,不少上市公司的收购计划被取消或者暂时搁浅,中国水业 (01129,HK)就是其中一家。不过,也正因为中国水业去年搁浅收购,今年再次收购时,价格变得更低了。受到重新收购污水处理厂及供水厂业务的利好消 息刺激,昨天中国水业股价表现抢眼,全天涨幅高达33.48%,报收0.295港元。

        中国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宣布,通过其 全资附属公司迅盈控股有限公司与卖方信达管理有限公司及深圳市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订立了协议。据此,中国水业将收购拥有分别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四会市、 惠东县、博罗县及佛山市的八个污水处理厂,以及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一个供水水厂的多家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权益。

        据悉,完成 上述收购的总代价为6.6港元,其中有6000万港元将由中国水业以现金方式支付;而另外的1.39亿港元及3.61亿港元将分别以发行新股及可换股优先 股的形式支付,新股发行价及兑换价均为每股0.182港元;剩下的1亿港元则将以发行可换股债券之方式支付。

        若上述发行的可换股债券及可换股优先股全部行使的话,信达管理及深圳市华南水务集团将最终持有中国水业63.55%的股权。相关收购及股本增加需待股东特别大会通过,待符合若干条件后方告完成。

        另外,就有关收购,卖方向中国水业无条件保证及承诺有关收购完成后的前三年,上述收购资产的综合除税后纯利将分别不少于4000万港元、6000万港元及9000万港元,并为此向有关托管代理存入代表1亿港元的证书作担保。

        据了解,实际上中国水业此次获得的资产注入本在去年就应该完成,去年8月20日,该公司宣布以总计为7亿港元的代价对上述多家污水厂及供水厂的收购,但后因第四季度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已经签订的协议在10月被终止。

        中国水业董事局主席李裕桂表示,由于中国政府现正采取措施大力鼓励及吸引外资及私人企业增加对内地水业的投资,所以中国水业便得以借此时机以更低的价钱重新启动收购上述目标公司。

        此 次中国水业收购的目标公司旗下污水厂的污水处理能力总规模为每日26万吨;其供水厂供水能力为每日27.4万吨。若完成对上述目标公司的收购后,中国水业 总供水能力及污水处理能力将分别达到每日562.4万吨及122.5万吨。该公司的战略目标是能够在三年内达到供水能力每日1000万吨及污水处理能力每 日200万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34

比亞迪重提回歸A股 擬集資33億研發太陽能電池

2009-07-17  AppleDaily





【本報訊】比亞迪(1211)昨重提回歸深圳發A股上市集資事宜,隨着該公司獲美國股神畢菲特垂青入股,加上生產的轎車大賣,比亞迪股價今年以來已大漲1.94倍,令該公司新A股發行量得以相應縮至最多1億股。

記者:龍婉嫻

由 於比亞迪近日已隨一眾汽車股勁升,昨日股價反未再創新高,最高升4.2%,收37.4元,升幅僅1.6%。比亞迪昨宣佈,董事局前日召開會議,訂於9月 11日召開股東特別大會,尋求股東批准,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申請,發行不多於1億股新A股。以昨日H股收市價37.6元計,最少集資33億元人民幣。

最快明年下半年上市

該 公司曾於去年2月提出發行5850萬至2.22億股新A股,當時股價(已計算紅股調整)為11.5元,集資約6.2億至23.58億元人民幣;雖然3月獲 股東會通過議案,但因市況持續向下,中證監停止了新股審批發行,最終授權因過時而告失效。比亞迪前後兩次建議的集資用途大致相若,主要用於鋰離子電池生 產、汽車研發、擴展汽車產品及汽車零部件,但上次還準備用於LED發光棒及相機模組,今次則改為擬用於太陽能電池項目。該公司主席王傳福5月中曾向分析員 表示,比亞迪將利用在電池技術方面優勢,短期內向太陽能電池業務方向發展,而且是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即由多晶硅生產至太陽能電池系統集成。摩根大通 引述比亞迪管理層指,若審批順利,預計明年下半年可完成新A股發行及上市的工作,由於發行股份減少,新A股只佔擴大後股本4.4%(計及發行新H股予畢菲 特),對現有H股股東的攤薄效應亦較上次的10.8%為小,而且由於股價揚升,集資金額反較上次多,對近年急速擴張導致負債率偏高的比亞迪實屬有利。摩通 稱,由於比亞迪有美國股神撐腰,相信今次審批不會遇到太大阻力。該行預計,發行新H股及新A股後,比亞迪的資產負債比率可由目前的60至65%,降回較穩 健的30%水平。

擬涉足地鐵機車生產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引述知情人士稱,王傳福除了瞄準汽車電池及太陽能電池外,還準備 利用比亞迪在電子控制領域的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模塊上具備的優勢,打算涉足中國南車(1766)及中國北車近年的新主力業務──地鐵機車,主 要看中該業務的客戶是政府,推廣銷售相對較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36

TCL海外“战略性萎缩” 李东生重提“龙计划”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20/HTML_6698IYR78YCY.html


8月19日上午,北京德外大街TCL大厦的一间会议室中,已经很久没在媒体露面的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心情看起来很不错。

8月18日晚间,TCL集团(000100.SZ)、TCL多媒体(1070.HK)和TCL通讯(2618.HK)几乎同时发布了2009年上半年的业绩公告,除了海外业务占比最高的TCL通讯因金融危机后的战略调整导致了3950万港元的亏损,TCL集团和TCL多媒体分别获得了1.43亿港元和9891万元的净利润。

李东生认为,TCL海外业务销售比重的下降是暂时的,但TCL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绝对不会裹足不前,TCL集团未来的投资重点将集中在多媒体和通讯两大业务上。

海外业务萎缩之因

李东生告诉记者,“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TCL多媒体的北美、欧洲和新兴市场三大业务中心依然没有扭亏。”

TCL集团的公告显示,TCL多媒体国内彩电业务2009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52.83亿元,同比增长16.29%,这主要得益于液晶电视的爆发性增长,当期液晶电视国内销量同比增长了248.9%。

其实从整个TCL集团来看,2009年上半年其国内销售收入的比重已经从去年同期的52.46%提高到62.72%,而海外业务比例则下降到37.28%,这比TCL国际化高峰期海外业务占比超过53%时有大幅下降。

“出于对海外经营风险的考虑,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们将重心转向国内市场,因为海外市场整体都在下降,”李东生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TCL要放弃国际化道路,既然走出去了就一定要打赢国际化这一仗。”

他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欧洲业务重新出现亏损,主要是因为东欧国家货币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出现巨额波动,这使TCL一度中止了在东欧市场的销售,直到今年5月才在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捷克、德国等国恢复了销售。

对于自并购以来就一直没有盈利的北美业务来说,李东生感到有些遗憾:“虽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降低成本的调整,但是金融危机把我们这些调整的努力基本上都抵消了,虽然北美业务上半年亏损同比下降了84.5%,而且在第二季度首次盈利,但是下半年的情况还很难预料。”

据悉,TCL在北美已经将售后工作从汤姆逊转到了指定供应商,而且初步建立其适应平板电视销售的快速反应体制,其经营费用占比已从原来的23%下降到16%,而且在菲律宾、泰国、印度等新兴市场都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

李东生告诉记者,“如果欧美市场的整体经济回暖,TCL多媒体这些海外业务中心有望盈利,但长远来看依然面临着很严峻的考验,但是绝对不会再出现2005年-2006年连续巨亏的情况。”

TCL通讯的情况则更为恶劣,2009年上半年整体手机销量下降了25%至506万台,而且出现了1.04亿港元(扣除可转股债影响)的经营亏损,这是TCL通讯在连续10个季度盈利后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亏损。

不过在杨兴平今年4月正式出任TCL通讯CEO后,其业绩在今年6月开始有所好转,环比增长了35%,而第二季度TCL通讯也实现了290万港元的净利润。

聚焦多媒体和通讯

虽然TCL多媒体已经将目光瞄准了三星、索尼等同样全球布局的跨国巨头,但是在中国市场其液晶电视的销量依然与海信、创维等企业处于胶着的竞争状态,而通讯业务则与天宇朗通等有着明显的差距,对于现状李东生似乎并不满意。

8月19日,李东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提到了2001年提出的“龙虎计划”,他告诉记者,“虽然过去几年我们没有再提这个计划,但是我们还是在推进,我们的目标依然是在视听通讯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甚至全球领先的企业。”

显然这次李东生特别强调其“龙计划”,即TCL多媒体和通讯业务要进入全球前三;对于空调、冰洗等白电业务的“虎计划”则只字未提。李东生告诉记者,“集团过去一年和未来投资的重点将是多媒体和通讯两大业务。”

记 者了解到,TCL多媒体2008年6月提前赎回可转股债和安排的供股为其增加了10多亿元的现金,同时TCL集团投资建设的产能为800万片的惠州液晶模 组项目到明年6月将全部建成,其投入资金最终只有11亿元,而“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也将于9月正式投入生产,预计年产量可达300万台LCD电视机 和200万台LCD半成品。

粗略统计,两年内TCL集团为TCL多媒体提供了超过20亿元的资金投入,这为TCL多媒体赶超国外品牌创造了成本优势。此外,TCL集团与台湾中强光电合资的背光模组项目也将在今年10月投产,而TCL多媒体家庭网络公司新的DVD基地也将建成投产。

据悉,TCL多媒体年初就制定了2009年液晶电视全球销量超过700万台的目标,如今随着液晶电视出货量超过预期,TCL也将这一目标调整到750万台,到今年年底TCL有望成为仅次于三星、LG、索尼、夏普的全球第5大液晶电视制造商。

然而对于通讯业务,李东生却没有具体的投资计划,他只是告诉记者,“由于杨兴平刚刚上任不久,其建立完整的产业规划还需要一段时间,等TCL通讯的新规划出来后,我们一定会加大投入,其实去年我们已经投资几千万元将TCL通讯的生产线从10条扩张到19条。”

按照TCL通讯的规划,TCL手机要在国内市场至少要超越天宇朗通成为国产品牌的龙头企业,同时在海外市场能依靠现有的运营商资源成为与华为、中兴通讯并列的领导品牌。

在这两大业务的投资外,TCL集团也将尝试一些新的投资计划,李东生表示,“我们最近在天津、惠州都建设了家电回收的循环经济项目,此外我们还在尝试投资医疗电子(主要是医疗检测设备)等新领域,我们60多亿元的净资产如果拿出5%进行新的投资也是不错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其实此前TCL集团也投资了一些新项目,其中包括有“中国蓝光”之称的CBHD影碟机项目等,这些项目由TCL集团新成立的系统科技事业部来管理。

李东生告诉记者,“这个新成立的部门是由TCL集团高级副总裁史万文主管,主要是管理一些新项目,主要起到的是产业孵化器的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1

Joyce擬重提私有化

2010-1-22  AD

【本報訊】 Joyce Boutique( 647)昨日下午開市前停牌,傍晚發出通告,指大股東、即九倉( 004)主席吳光正同意購入由一名主要股東所持股份,之後可能對公司進行私有化。聯交所資料顯示,公司第二大股東、先施( 244)主席馬景華剛於上周五減持 1602.4萬股,未知是否與公司私有化計劃有關。
第二大股東上周減持
有關通告並無披露私有化作價,有市場人 士估計,按 07年吳光正曾提出私有化的價格作參考,今次私有化作價亦不會較現價有太大溢價,甚至可能與現價相若。近年股價長期跑輸大市的 Joyce,昨停牌前報 0.225元,較周三收市升 0.9%,半日成交金額約 76.55萬元。
原持有 Joyce 22.66%的馬景華,上周五以每股平均價 0.247元在場內減持 1602.4萬股,套現 395.79萬元,持股量降至 21.67%。大股東吳光正則仍持有 51.22%權益。
馬景華是 Joyce創辦人郭志清( Joyce Ma)的丈夫,夫婦二人均於 08年辭去非執董職位。
今次是吳光正第二次對 Joyce提出私有化,對上一次是於 07年 11月,當時計劃以每股 0.33元私有化,價格較停牌前折讓約 10.8%。
不過,私有化計劃在不足一個月內取消,公司解釋,私有化違反與合營夥伴 Marni的協議,對公司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25

金地集團轉型 華東區重提百億目標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7/2890329.html
地集團(600383.SH)開始調整幾年前確立的高端住宅開發方向。

「金地仍然認為做高端產品是有意義的,市場上還有人群需要高端產品,但作為一個上市房企,要做全生命週期線的,剛需、一改、二改、三改、高端都要關注,產品要更豐富一些。」金地集團高級副總裁、華東公司董事長陳必安近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但基於市場狀況,華東區域目前基本不會再拿地做「天」字系高端項目。

轉型剛需產品是金地集團近一年最顯著的改變。根據瑞銀的研究報告,金地集團2011、2012年可售資源中的高端住宅產品佔比一度高達35%。然而,隨著2011年上半年將限購政策擴大到絕大多數重點城市,與此同時住房消費信貸收緊,高端住宅的消費者,受制於購房資格限制或不能取得按揭貸款,一定程度被限制在了商品住宅市場之外。

受此影響,金地集團2009年購入的「天境」和「世家」兩大系列182.7萬平方米的高端項目,在2010至2012年僅售出26.2萬平方米,已售比例僅14%。高端項目滯銷,拖累金地集團2011及2012年整體去化率僅為55%和58%,銷售額同比增長也放緩至9.1%和10.4%。

2012年之後,金地集團明顯調整了產品結構,新增土地儲備和新開工項目開始以普通住宅產品為主。瑞銀預計,普通住宅產品在2013、2014年金地集團新推盤項目中的佔比將達到80%以上。

在明確轉型剛需之後,金地華東區域今年開始大規模參與土地市場的競爭。上半年除了在南京仙林湖獲得土地,還在揚州以10.4億元競得兩個地塊,樓麵價為每平方米2957元。「上半年華東區已經買地40億,新增貨值近110億。」陳必安說,「下半年還會繼續拿地。」

土地市場的頻繁出手,顯示出金地華東區域今年的野心。作為金地集團七大區域中佔據份額最高的一個區域,華東區域在今年重新提出100億的銷售目標。事實上,除了直接購買土地,金地集團去年通過收購香港上市公司金地商置(00535.HK),還獲得了後者最核心的資產——位於上海松江泗涇的一幅住宅用地,計容積率面積約74.5萬平方米,金地商置在其中所佔權益為54.85%。目前金地華東區已將泗涇項目重新包裝,歸入旗下「自在城」系列,成為下半年重點推出的項目。

增加土地儲備的同時,金地華東區域在今年也明顯加快了產品周轉的速度。「之前一個項目從拿地到開盤平均要10個月,現在縮短到6個月。」陳必安表示,「現在的市場看不清楚,上半年看不到下半年,這個月看不到下個月,縮短開發週期對現金回流有好處,快速開發是所有房地產企業都非常追求的。」陳必安說。

根據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金地集團2013年全年推盤量預計在700億左右,其中144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佔比在70%上下。「產品結構調整將有利於公司適應當前剛需為主的市場。」海通證券認為。就在今年上半年,金地集團的轉型已初見成效,實現簽約面積150.1萬平方米,同比上升32.25%,實現簽約金額197.2億元,同比上升46.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52

突圍地產金融 星河重提上市

http://www.eeo.com.cn/2013/0906/249416.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廖傑華 時隔一年後,星河集團再提上市計劃。

經濟觀察報獲得的最新信息顯示,星河集團預計在2015年完成上市,目前已展開前期工作,首選地點是香港。

作為一家橫跨住宅、商業和金融投資的民營房企,依託國內最大的創投機構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有限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深創投」)以及國內第七大保險公司陽光保險集團(以下簡稱「陽光保險」),星河正不斷加大在地產金融領域的投資,並試圖探索出一條獨特的地產金融模式。

地產嫁接金融

9月4日,儘管不時下雨,但位於深圳阪田的「星河world」工地仍舊一片繁忙,如果一切順利,這個總投資高達150億元的超級綜合體將於今年底問世,操盤者是星河集團副總裁黃德安。

經濟觀察報獲得的資料顯示,該項目為深圳市重點城市改造項目,總佔地面積6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超過160萬平方米。在土地日益稀缺的深圳,體量如此巨大的項目已十分稀有。

不過,星河World並非一個簡單的地產開發項目,而是星河集團在產業地產領域的最新嘗試。星河集團官方提供的資料顯示,星河world綜合聚集了星河目前所從事的多數業態模式,包括寫字樓、商業、住宅、酒店、會議中心等。

按照規劃,星河World擬發展創新金融、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現代服務業、新能源等多種產業,能容納上千家企業,提供10萬人就業。

黃德安表示,這種模式實質上是對星河集團現有的住宅、商業、金融等三大業務板塊的整合與提升,實現開發模式的升級。

不過,依託星河在金融領域的佈局,星河World已不是單純的產業園區項目,而是一個產融互動的平台,其產業與金融相融合的模式包括股權投資、地產基金、資產證券化等多種形式,並最終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獲得多贏回報。

要達到上述目的,星河集團的秘密武器是其參股的深創投。

經濟觀察報獲得的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1年兩年間,星河集團先後兩次入股深創投,總投入超10億元,持股比例為17.39%,位列第二大股東。

作為國內資本規模最大、投資能力最強的本土創業投資機構,十多年來,深創投已投資項目478個,涉及IT、通訊、生物醫藥等眾多領域,累計投資金額近131億元人民幣。

黃德安說,依靠深創投在股權投資、創業投資上的經驗和資源,星河會吸引一些初創型企業、成長型企業入駐產業園,而反過來,作為一家在金融投資領域強勢佈局的企業,星河又能通過一定的方式分享這些創業型企業的成長。

因為產業地產的拿地遠比住宅市場容易且便宜,這種模式一旦成功,將會為未來的大規模土地擴張提供新的路徑。「國內的一些政府機構,經常到星河world參觀,他們對星河world的運營模式,包括未來的發展非常看好。」黃德安說。

金融佈局加速

地產與金融投資的互動是星河集團的最新嘗試。資料顯示,星河集團是國內在金融投資領域投資最早、規模最大的房企之一。

經濟觀察報獲得的資料顯示,除了是深創投的第二大股東外,2009年10月,星河集團以參股的形式正式成為陽光保險集團第一大股東,經過多輪增資擴股之後,星河集團目前仍是陽光保險的第七大股東。另外,2010年9月28日,由台州銀行、深圳星河集團等股東發起的深圳福田銀座村鎮銀行在深圳正式開業,星河集團同樣是第二大股東。

事實上,近幾年來,星河集團在金融領域的投資不斷加碼。

從2010年開始,星河集團在風險投資領域已參股近30家企業,動用的資金超過2億元。「我們有更多的股權投資業務,是跟深創投一起走。」黃德安表示,這些企業發展狀況良好,超過9成企業每年都有超過20%的業績增長,三分之一的企業每年都有分紅。

星河在金融領域的投資已獲得回報。

黃德安表示,無論是深創投還是陽光保險都非常成功。但星河對深創投和陽光保險的投資並不是基於單純的財務目的。

「陽光保險是從財務和戰略投資雙重考慮,而深創投更多是從戰略投資角度考慮。深創投為星河的金融地產找到一個新的台階。」黃德安說。

在黃德安看來,借助深創投本身已搭建好的平台,星河集團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機會,另外,與深創投的深入合作,為星河以後的產業地產搭建了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星河集團與陽光保險也有很好的聯動。

「房地產市場會出現諸多調整,但中國金融業是長期穩定發展的,星河集團的金融和地產已初步實現良性互動,現金流非常充沛。」黃德安稱。

據悉,除了目前的保險、銀行、創投外,星河集團會繼續加強類似的投資,可能在下一階段考慮城市商業銀行、期貨類的參股投資,爭取實現更為廣泛的金融投資佈局。

登陸資本市場

對於試圖加強在資本市場佈局的星河集團而言,上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黃德安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星河的上市工作已經啟動,預計2015年能實現上市,但在哪裡上市,通過什麼形式上市,還不方便透露。「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無論是IPO還是借殼,星河的條件都具備,現在在等一個最佳的時間窗口和最佳方案。」

星河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星河集團的銷售金額已經突破百億元。與排名50位左右的上市房企恆盛地產、合生創展、河南建業等規模相當,黃德安預計,星河集團2013年銷售規模有望達到120億至130億元。

由於星河集團的主營業務橫跨住宅、商業和金融投資三大領域,因此,如何上市成了外界關心的話題。

在黃德安看來,星河集團的三大板塊都非常優質,可供選擇的方案也多種多樣。「對星河而言,商業先上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星河商業體量龐大,多年來經營一直比較穩定,作為2004年開始進入商業地產領域的開發企業,星河在商業地產上的佈局比萬科、金地等都要早。據瞭解,從2006年開始,商業地產就開始為星河貢獻穩定的現金流。

黃德安稱,星河的商業物業,無論是資產價值還是收益水平都非常好,星河不會像萬達一樣大量地投資擴張,會穩健地尋求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未來的上市方案,也會圍繞著這個特點去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74

時隔五年,國務院重提“穩定住房消費”說明了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42

10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推進六大領域消費。其中“穩定住房消費,加強保障房建設,放寬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惹人關註。

在2009年的4萬億投資計劃救市政策之後,“穩定住房消費”的描述在5年後重新出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的紀要當中,其信號意義不容小覷。

多位房地產領域專家均表示,“穩定住房消費”重出江湖意味著中央對於樓市的發展十分關註。雖然和過去“放水式”救市有較大區別,但是政策托底的跡象十分明顯。

從之前幾個月多地逐漸開放“限購”政策不難發現,樓市松綁對於地方政府和整個行業都有較大的影響。隨著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穩定住房消費”的提出,地方政府有可能進一步試探中央政府對於限購政策的底線。原本被視為禁區的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中,有可能有個別城市試探調整現行限購政策。

“非一刀切”也將是未來政策調整的主要特征之一。有2009年之後房地產迅疾反彈的教訓在先,出臺的政策細則不會是全面“寬松”政策。不同地方、區域,房地產市場不同結構和人群,可能會有較為明顯的區別對待。金融、財稅兩個領域很有可能能是細致的主攻點,包括適當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總額上限,縮短住房公積金貸款審批、到款流程都可能引入。具體的標準,可能也會由地方政府根據本地情況制定。

不過考慮到房地產最為關鍵的信貸政策口徑已經有所調整,因此在穩定住房消費這一表述出臺後,短期內預計也難有更多涉房貸款政策調整的文件出臺。房地產市場最大的基本面不會出現很明顯的變化。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則在其個人微博表示,這是隱晦救市,中央希望穩增長擴內需。雖只提保障房和公積金,但把住房列為(重點領域)之一,意義重大。楊紅旭認為,此次會議透露的思路是想通過放松行政管制,調節信貸、稅收政策,保護首次置業需求,支持二次改善需求,促使住宅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也在其個人微博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穩定住房消費”,這等於重提房地產業是支柱產業,要求促進市場交易的回升。

中金公司地產組研究報告稱,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及穩定住房消費,體現房地產行業處於下行期、政策托底。公積金繳存總量有7萬億,余額有3.54萬億。公積金貸款支持了整體市場需求的20%~30%。未來還會有鼓勵公積金貸款異地流動的措施出臺,將有效降低購房者負擔,從而促進住房消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32

人民幣盤中現“神秘”拉升 重提理性看匯率波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773.html

隨著中間價三連跌,本周人民幣下跌勢頭仍在延續,逼近年內最低點6.60。市場普遍認為短期內人民幣或將保持震蕩弱勢,但不乏業內人士提出,在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這一征程中,投資者應盡快樹立看待匯率波動的“長期觀”。

盤中現“神秘”拉升

6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度下調99個基點,報6.5889,刷新2011年2月低位。在剛剛過去的5月,人民幣中間價累計下跌1201個基點或1.86%,跌幅較為明顯。

在中間價連續低開的情況下,雖然美元指數已恢複平穩,人民幣對美元在岸即期匯率仍表現出明顯走貶趨勢。昨日收盤價報6.5846,今日開盤後快速突破6.59關口,截至15:00,人民幣即期匯率最低報6.5945,距今年1月7日出現的年內最低點6.5956僅差11個基點。

香港離岸市場近期保持與在岸市場亦步亦趨的走勢。今日盤中不斷走低,最低貶值6.5993,貶值幅度為0.18%。

值得註意的是,今日盤中,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出現明顯拉升。約14:00時,人民幣匯率瞬間從6.5925快速升值約百點至盤中最高點6.5814,但很快再度回歸貶值趨勢。

(圖說:6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走勢)

某商業銀行外匯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不排除四大行拋售美元拉升人民幣的情況,但資深商業銀行外匯人士韓會師認為,央行目前明顯沒有拉升人民幣的動力。主要原因在於,央行並不認為美元此輪升值能夠持續,只要美元回落,在現行人民幣定價機制下,人民幣中間價有自動回升可能。

過去一個月,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貶值約1.5%,離岸(CNH)跌逾1.6%,人民幣創下去年“新匯改”導致8月份貶值2.6%後的最大單月跌幅。

理性看待人民幣波動趨勢

自今年1月份後,近期人民幣連續走低再次引發市場擔憂。對此,昨日人民日報援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煥波發表的觀點稱,過去幾年中人民幣兌美元等貨幣積累了較大的升幅,在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下,人民幣“跌多漲少”是向均衡匯率回歸的一個過程。此外,在世界經濟複蘇形勢不明朗的背景下,美聯儲加息也給人民幣走勢帶來了一定的外部沖擊。

張煥波表示:“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放任本國貨幣無序波動,因此中國進行適當管理本是無可厚非的,這不能簡單和‘放棄市場化改革’畫等號。可以說,觀察匯率政策和看待人民幣匯率波動本身一樣,都要客觀全面,不能只顧一頭。”

在美聯儲或早或晚的加息“幹擾”下,德意誌銀行在最新報告中提出,接下來人民幣的走勢分為兩種情境,一種是溫和情境,一種是風險情境。

在溫和情境下,由於中國央行的人民幣籃子匯率已經低於100的目標水平,而且資本流出得到了遏制,因此人民幣貶值風險將低於2015年年中和2016年年初。如果沒有造成新一輪資本流出,那麽這一次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對全球風險資產的影響可能較小。

德銀分析師進一步提出,尤其是9月份中國將主辦G20峰會,預計近期內中國央行可能力求匯率穩定。

然而,在風險情境下,德銀認為由於美聯儲緊縮所導致的人民幣貶值更容易引起資本流出,尤其是通過虛假貿易進行的資本流出渠道並未被堵死。這將會引發對中國新一輪資本流出、外匯儲備下降以及一次性貶值風險的擔憂。

值得註意的是,不管短期內人民幣趨於穩定或波動增加,越來愈多的業內人士估計應理性看待匯率波動這一主旋律,樹立長期觀。

彭博中國總裁黃儀全分析稱,人民幣自去年起進入全新的相對波動階段,而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人民幣都是全球最為穩定並可預測的貨幣之一。

“隨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愈發重要,且其作為國際投資貨幣的潛力得以發揮,市場參與者對於人民幣走勢正在形成‘長期觀’並據此調整其有關人民幣的分析與決策。”黃儀全稱,通過分析表明,人民幣“長期觀”的形成有賴於三個重要因素——中國匯率政策的發展,人民幣作為投資貨幣的角色演變,以及長期來看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的興趣。

這三個重要因素都離不開中國經濟的強大支撐。6月1日,最新公布的5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0.1,連續第三個月維持在50枯榮線以上。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最新PMI指數反映實體經濟景氣度依然維持弱複蘇的態勢,“短期內政策慣性支撐經濟複蘇”。

穩定發展的國內經濟,日趨市場化的匯率制度以及納入SDR給人民幣帶來成為國際投資貨幣的無限潛力,從長期來看,毋庸置疑人民幣有足夠的空間成長為國際貨幣。

“人民幣的持續國際化、其作為貿易結算貨幣愈發重要的地位及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是推動人民幣最終發展成為全球投資貨幣的重要因素。” 黃儀全說道。

而更活躍、更富流動性的國際人民幣市場會對人民幣的波動產生平複效應。這一效應會在長期內得以實現,因此提升市場透明度,確保市場參與者獲取同等深度的數據和分析,對於創建信息充分流動的國際人民幣市場至關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52

減稅降費也是積極財政 政府網頭條重提總理言語有深意

中國政府網是中央政府面向社會的窗口和政府與公眾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其頭條新聞往往因具有風向標意義而備受關註。

10月31日,中國政府網頭條以一篇名為《李克強:給企業減稅降費同樣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評論文章為主,並配《李克強:同心協力打贏全面實施營改增改革攻堅戰 發揮結構性減稅促發展調結構的關鍵作用》、《5月起!總理力推減稅5000億的政策要落地》、《總理力督,國務院開出減稅降費清單》三篇以往文章,再次釋放國務院重視減稅降費的最強信號。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其實上述李克強減稅降費言論並非最新表態。

比如,上述中國政府網頭條文章引用的文章提到李克強總理的話語,“我再強調一次,不是只有增加赤字、搞大工程才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我們給企業減稅降費,同樣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是來源於今年2月25日李克強總理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發言,那次春節後首次國務院會議上出臺了減稅降費新舉措。

此次中國政府網引用署名“仲海評”的評論文章,再次將李克強總理減稅降費言論放在頭條位置。這一安排,可能既同當前面臨的經濟形勢相關,似乎也釋放出督促落實減費降稅的強烈意願。

最新出臺的財政部9月份財政收支數據顯示,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8243億元,同比下降0.7%,該數據是自2015年2月以來的首次下降。

稅收收入下降與今年5月份推開的全面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直接相關。今年前8個月營改增累計減稅2493億元,預計今年全年將比改革前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

在積極財政政策下,一般人認為擴大政府支出,加大政府投資力度才是政策要義。但在當前減稅降費的政策下,減稅方向的財政政策,看似在短期內無法達到提升GDP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一段時期的財政收入增長。

從三季度經濟數據保持穩中有進就能看出,減稅其意義不僅在於為企業減負,而是通過減稅,構建起一個企業負擔合理、不影響中國經濟競爭力並有利於創新和民生的稅制結構。

特別對於盤活實體經濟而言,稅負問題是影響企業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企業人士表示,盡管享受到了國家減稅降費優惠政策,但面對當前企業效益下滑的局面,企業稅費負擔仍很沈重。

另外,近日民眾“對高收入者加收個稅”的謠言的反映強烈,也體現了當前個人對稅費的敏感。

在上述背景下,中國政府網重提李克強減稅言論意義重大,可能也是對上述情況予以回應。

評論員仲海平在上述頭條文章中稱,美國經濟學家阿瑟·拉弗提出,當稅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時,提高稅率能增加稅收收入,但超過這一限度時,再提高稅率反而導致稅收收入減少。因為較高的稅率將抑制經濟增長,使稅基減小,稅收收入下降;反之,減稅可以刺激經濟增長,擴大稅基,稅收收入增加。從這個角度來說,減稅確實是最積極的財政政策。

仲海平認為,為企業減稅減輕企業的負擔,就是在減輕中國經濟前行的包袱。在這種環境下,減稅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從人們對於“加稅”謠言的意見反彈中,我們也能看出減稅更是民心之所向。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述,為企業減免稅負可能會暫時減少財政收入,但卻可以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是“放水養魚”,長久來看是在涵養稅源。

仲海平提出,未來財政政策的著力點,應放在逐步減輕經濟增長對擴大政府投資規模的依賴。這方面可供選擇的措施很多,如有序推進銀行的消費信貸;適當增加財政對刺激居民消費需求的支出比重,特別是增加對低收入者的財政轉移性支出數量等等。

“以減稅而非以擴大政府支出為重心,才是未來經濟發展最大的信心和底氣所在。”仲海平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39

心結難解 陳曉VS國美電器舊怨重提

一場以“契約精神”為名義的訴訟在持續了五年半後,終於落下帷幕。這場爭鬥的主角是淡出人們視線很久的陳曉,和他的老東家國美。

糾紛起因為2011年3月,陳曉在離開國美時簽訂《協議》承諾不對外泄露任何關於國美的商業秘密,然而兩個月後,陳曉一系列披露、指責國美及相關人士的言論被各大媒體廣泛轉載,國美便就陳曉違反《協議》一事提起訴訟。

經第一財經記者查閱中國文書網,“泄密”糾紛最終塵埃落定。2017年1月6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陳曉與國美電器控股有限公司合同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法院終審裁定該案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國美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陳曉敗訴。

追溯到2011年3月9日,在陳曉辭去國美控股公司董事、董事會主席、執行委員會主席職務的當日國美控股公司與陳曉曾簽訂了一份《協議》,明確約定陳曉向國美控股公司作出“包括不得泄露商業秘密在內”的各項承諾,同時約定國美控股公司向陳曉支付稅後人民幣1000萬元,作為陳曉履行《協議》項下各項承諾的全部對價。

陳曉離開國美兩個月後的5月,《21世紀經濟報道》頭版刊登了題為《國美事件再露面陳曉大爆國美財務漏洞》的文章,隨後,《北京青年報》、《商界》雜誌也分別刊登了《陳曉揭黑國美一日三變》、《陳曉是與非》的文章,一時引發媒體迅速而廣泛的轉載。

文章中披露的信息涉及到一些非常敏感的想法,同時包括了對國美供應商關系和對財物問題的質疑。國美方面隨即官方回應報道中陳曉觀點與國美實際情況出入很大,並且同時對陳曉違反《協議》一事提起訴訟。

在國美方面看來,陳曉在簽訂保密協議並收取1000萬“封口費”後,私自披露國美信息的行為屬於背信棄義,采訪報道中公然披露、指責國美及先關人士的行為,嚴重違背了《協議》的相關條例。

2012年12月19日,北京市二中院“二中民初字12518號”民事判決國美勝訴。此後,陳曉不服判決提出上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於2013年12月20日裁定該案發回重審。經過一年的審理,2014年11月19日,北京市二中院再次判決國美勝訴,對國美要求陳曉返還1000萬元對價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2014年11月19日,北京市二中院一審判決國美在與陳曉的公司合同糾紛一案中勝訴,同時亦支持了國美要求陳曉返還1000萬元對價的訴訟請求。隨後,陳曉不服判決結果,繼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駁回國美控股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並判決由國美控股公司承擔本案一審、二審的全部訴訟費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於2014年12月25日立案審理。

陳曉認為,一審判決認定國美控股公司履行了《協議》約定的支付對價的義務,缺乏證據支持,認定事實有誤。同時,國美控股公司提交的證據均不能證明其向《21世紀經濟報道》和《商界》發表了與國美控股公司有關的言論。

截至本報記者發稿時,未能聯系到陳曉本人就此判決發表看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