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紫金矿业深陷环保原罪 记者还原“污染门”真相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5/4NMDAwMDE4NzA4Ng.html


紫 金矿业部分矿区 韦黎兵/图


早在一个月前的6月5日,闽西最大河流之一的汀江就遭受严重污染, 然直至汀江污染一个多月后的7月12日,紫金矿业公司股票才紧急停牌,随之发布污水渗漏事故公告。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为数不多的因环境事故申请停牌的事件, 也是环保部和证监会加强对上市公司环境违法信息披露要求的另一注脚。

本周一,7月12日,中国最大黄金和第二大铜生产企业 ——紫金矿业A股和H股突然停牌,事先并无任何信息披露。当天晚上,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停牌缘起一项重大污染事故——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7月3日发 生渗漏,导致约9100立方米含铜酸性污水排入闽西最大河流之一的汀江。

就在这一天下午,紫金矿业所在的上杭县政府召开发布会,对污染事故 进行了通报,副县长蓝富雁称,渗漏废水7月4日未再流入汀江,同时已勒令紫金山铜矿停产整改,并密切关注事故对民生造成的危害。

公告发出 后,外界普遍质疑紫金矿业信息披露滞后,瞒报事故近十日,紫金矿业的解释是“为避免引起恐慌”。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得知,污染事故第一次发生 时间为6月5日。屡屡趟过“环保门”的紫金矿业在事发一个多月后,最终选择紧急停牌,公告污染情况。从6月5日到7月12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上杭县政 府、紫金矿业以及受灾渔民(主要是上杭县下都乡璜溪村等)之间展开了一场戏剧性的博弈。

本周二,紫金矿业复牌,受污染事故和大盘的影响,其 A股和H股当日分别下挫3.68%和8.42%。

“毒水”来袭

对于上杭县下都乡璜溪村村 民来说,养鱼是其主要生计。在这个176户人家的村里,近半人家以渔业养殖为生,璜溪村也是下都乡公认的“首富村”——早在2007年其网箱养殖商品鱼产 值就超过了1000万元。

丘立根是璜溪村村民,2005年开始,他投资近50万元,购买网箱和饲料,成为汀江上的一名养殖户。一年净赚约 10万元,虽然辛苦,但养活一个六口之家并非难事。然而,所有这一切在2010年6月5日这天彻底改变了。

这一天,渔民们发现汀江水开始变 绿,从一开始的浅绿变为深绿。成片的鱼开始死亡,“毒水来了”,这是丘立根的第一反应。“毒水”是他们对排入汀江中的液体污染物的通俗称呼。随之,渔民们 向上杭县政府求援,不过,政府部门取了水样之后,并未公布化验结果,也未说明污染源来自哪里。

随后几天,江水并没有进一步受污染的迹象。不 过,端午节前一天(6月15日)的一场特大暴雨,使渔民们再次受灾,许多网箱被冲走。

渔民们还没有从接受的霉运中缓过神来,“毒水”于6月 21日卷土重来。渔民们再次向上杭县政府“求救”。像上次一样,上杭县水产局一边过来取了水样,一边安慰村民们称这只是“洪水过后,蓝藻爆发”。

显 然,渔民们无法认同这样的判断。他们决定派代表自己拿水样到广州化验,同时希望上杭县水产局能够签字,证明水样乃从汀江里现场提取,结果遭拒。不得已之 下,璜溪村渔民们拉了两车死鱼到上杭县政府抗议。

6月25日,上杭县政府告诉村民们,江水铜离子超标,但水质正常。直到7月13 日,上杭县副县长蓝富雁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仍表示彼时汀江水“ph值正常”,但他承认详细的水质化验结果自始至终没有公布。

让渔民们 没有料到的是,在没有搞明白污染源的情况下,一场补偿谈判的拉锯战就此开始。

6月27日一大早,璜溪村的渔民们不约而同收到下都乡党政办发 来的一条手机短信,内容是“请各网箱养殖户今天上午前将各自死鱼打捞送住填埋场处理(上午结束任务),下午填埋场工作人员撤离。”补偿费用是:每斤死鱼6 元,12厘米以下鱼苗计重后按市价标准,打捞工资每100斤15元。

“下都乡政府显然不希望事态扩大,急于清理死鱼现场。”丘立根说。

这 种补偿,在损失巨大的渔民们看来就是杯水车薪。他们坚称,必须按每平米死鱼的公斤数和市场价计算补偿额,若按政府部门则以每平米40元简单计算,“也就是 说,我的 700平米的养殖面积,只能获得2.8万元的补偿。”丘立根说。

谁是“罪魁祸首”

事 发一个月后,7月4日下午,渔民们收到下都乡政府发来的另一条短信,短信称“现已明确水质污染责任主体属紫金矿业集团公司”,并称若对之前的转产补偿标准 不满意“可协商解决”。

蓝富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7月3日之前一直没能查清楚污染源,这一天污染突然变严重了,我们才发现源头在紫金矿业。”

紫 金矿业7月12日晚发布的公告中提到了三个时间点,一是自称紫金山铜矿的工业污水,是7月3日15时50开始出现渗漏并部分进入汀江;一是自称7月4日下 午2时30,污水渗漏事件即得到控制;三是自称7月8日上午 10时30的抽样检测结果是“水质逐步好转,总铜浓度下降、ph值上升,总铜浓度和ph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的标准”。

这一 公告与这一天下午蓝富雁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渗漏事故的通报高度一致。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杭县政府所强调的7月4日汀江水质恢复“符合Ⅲ类水的 标准”,是由“环保部门” 监测的,而紫金矿业公告中,“符合Ⅲ类水的标准”的结果则是由紫金矿业公司的“应急处理小组”发布的。

蓝富雁告 诉南方周末记者,从福建省到龙岩市,再到上杭县和紫金矿业,针对事故成立了调查组,“各自有各自的环保专家”。不过,福建省环保厅7月12日下午对紫金矿 业污染事故的通报,与上杭县政府的口吻完全一致。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25日,紫金矿业的一位中层即给南方周末记者打电话,询问最近动向。 而当时,正值渔民准备前往广州鉴定江水污染情况。

紫金环保原罪

紫金矿业并不是第一次受污染困 扰。

十年前,紫金矿业的拦砂坝在暴雨中崩溃,就曾使得下游农民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而被迫转行。彼时紫金矿业金、铜矿储量尚未探明,受 灾的同康村民被迫拿到一张紫金矿业股权证做补偿,未料到10年后财富翻了600倍。截至去年底,紫金矿业总资产近 300亿元。

十年间,上 杭县国内生产总值(GDP)也从25亿元跃升至百亿元。紫金矿业作为当地政府的宠儿,多次因环保问题引发争议。

2008年初,中国证监会出 台 “绿色证券”新规,一个多月后,国家环保总局也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3天后公布首轮上市环保核查“黑名单” ——紫金矿业赫然在列。

今年5月,环保部又一次发布未按期完成环保整改的上市公司名单,其中紫金矿业仍然位列其中,包括紫金山铜矿在内的旗 下7家企业被点名。不到一个月,6月5日,紫金山铜矿即发生本次重大污水渗漏事故,官方公布的外渗量高达9100立方米。

相比紫金矿业海外 并购屡屡碰壁,国内的铜矿正在成为紫金利润的新摇篮。

紫金矿业前十大自然人股东之一的谢福文去年6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铜矿或将是紫金矿业 未来业绩的一大引擎。紫金矿业2009年财报显示,其铜矿业务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约11%,净利润占比则高达近22%。

2009年3月 11日,投资逾26亿元的紫金铜业公司20万吨冶炼项目开工,开工仪式上各级领导济济一堂,这是福建省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建国后福建龙岩市最大 的工业投资项目。今年春节,紫金矿业员工回家过年时带着一个任务,“像工业间谍一样挖人才”。

虽然这一大型项目并不在紫金山上,而是位于上 杭县蛟洋工业园。但有声音认为,紫金矿业在铜生产上有“大跃进”之嫌,并容易导致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弱化。

尽管屡遭“环保门”,紫金矿业却 似乎是个幸运儿,皆有惊无险。譬如它虽然登上了2008年2月环保总局的黑名单,但两个月后顺利回归A股,以招股价计,募资近百亿元。

这一 次紫金是否再次得到幸福之神的眷顾,现在还是未知数。

上杭县政府已明确对外宣布紫金山铜矿已经全面停产,而紫金矿业公告并未提及“停产”二 字,只是在最后一句称“本次事故将对紫金山铜矿湿法厂铜的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因为我们要等各级调查小组的结果和后续的整改验收,”7月 13日晚,紫金矿业证券部总经理赵举刚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所以无法对复工时间及业绩影响做出预测。”

上市公司惩污契机

紫 金矿业停牌是中国证券市场为数不多因污染事故申请停牌的事件之一。此前,几起上市公司紧急停牌事件中,虽外界怀疑事涉环境违规行为,但是公告并未证实。与 此同时,这次停牌也是环保部和中国证监会加强对上市公司环境违法信息披露要求的另一注脚。

早在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就首次表态称污染环 境、牺牲公众利益换取利润的上市公司将面临环保部门和证监会的双重处罚;第二年,川化股份污水处理系统出现故障,造成沱江水域重大污染事件,公司高层及当 地环保局负责人亦受刑罚。

过去几年内,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展开对上市企业环保信息的核查,一方面是上市企业本身环境信息披露不完善,其次,则是众监管部门环保法律法则的凌乱和 交叉,以及地方政府的保驾护航。

以紫金矿业为例,去年底其曾收到福建证监局的整改要求,称其在信息披露及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方面存在问题。 今年2月,紫金矿业发布“社会责任制度”,其中专门提及“充分履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及“不得进行选择性信息披露”,然而5个月后的今 天,紫金矿业在新“污染门”事件中再次被指信息披露不力。

2010年7月8日,环保部发文称将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同时再一次 提到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和加大上市环保核查信息公开力度的重要性,并称将发布2005年至今年6月30日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报告。

“紫 金矿业需对汀江污染事件进一步进行详尽的信息披露。”招商证券(香港)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温天纳对南方周末记者称,他认为,中国证监会和环保部或可以紫金 矿业污染事件为契机,借鉴海外证券市场的做法,出台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细则。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丘立根为化名)





三成收入“吹”产品 碧生源扭亏之路还原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15/2026443.shtml

  2010年10月8日中午11点30分左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下坡店村的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公司门口。这是一个再普通 不过的工厂,工人们刚刚下班,骑着车陆续离开,消失在下坡店村的小巷子里。在该公司大门处,两名门卫在专注地看着来往的汽车和行人,其大门正对面的墙上, 一个巨大的“碧生源”广告牌特别醒目。
距今10年前,离开天津顶新国际集团的赵一弘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 “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碧生源集团的前身,以及目前的运营实体。虽然饱受处罚与质疑,但该公司仍然坐上了中国保健茶的头把交椅,且走上了 到开曼群岛注册、在香港联合股票交易所上市之路。
鲜为人知的却是,澳特舒尔公司在成立之后的近7年时间里,都在亏损运营,直到2006年度才实现盈利。而另一方面,可以追溯的数据显示,澳特舒尔公司广告费用在2007年就已达到公司年度营收的30%,并连续几年维持在这一高比例水平。
营销过程广告为王
“碧生源常润茶,清宿便、润肠道、排肠毒,让你的肠子洗洗澡吧。”这是碧生源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在北京的公交车上,公交电视一遍一遍地重复播放着该广 告,该广告末尾还用略带俏皮的口吻说:“不要太瘦哦。”处于肥胖煎熬中的人,经过广告的如此“轰炸”,对该产品不得不投放一些注意力。
碧生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何在?或许碧生源招股说明书中的一段话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招股书称,“本集团将广告视为促使未来销售及盈利能力增长的投资。”
究竟碧生源从何时起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广告轰炸的方式从事营销,目前通过公开的渠道不得而知。但在北京市工商局的档案里,碧生源集团的运营实体——北京澳 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2003年的年检审计报告中就已经出现了广告费用的描述,而该描述对碧生源的广告投入可以追溯到2002年。
由北京 中永恒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中永恒审字【2004】第055号”审计报告显示,2002年度北京澳特舒尔广告费发生额为238.23万元,2003年度广 告费用为220.92万元,另有产生宣传费2002年度51466.80元,2003年度61260元。根据年检报告,2002年和2003年的广告费用 大约占该年度销售收入2408.32万元的十分之一。有关人士表示,当时“碧生源”品牌在北京还处于默默无闻阶段。
从2004年到2006年间的碧生源做了多少广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没有在北京市工商局的档案资料中查询到有关信息。不过根据碧生源集团招股说明书,该公司广告费在2007年出现井喷,北京的公交电视中几乎整天都是碧生源常润茶和碧生源减肥茶的广告。
碧生源集团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碧生源集团的广告费支出是4910万元,占该年度销售总额的30.1%;2008年度碧生源广告费支出是 1182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33%;2009年度碧生源的广告费支出是1967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28.4%;在2010年前6个月,该集团的广告费 支出是1171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31.8%。
与此相对应的是原材料成本和包装成本,碧生源集团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2008年、 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原材料成本及包装材料成本分别为人民币3910万元、4930万元、5460万元和2710万元,分别仅占该集团总营业额 的24%、13.8%、8.4%和7.4%,且这一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本集团广告及促销的主要方式包括专责媒体广告团队负责的电视商业广 告及电视节目赞助。”碧生源集团的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的广告通常选择目标市场的不同媒体组合,包括报纸、杂志、公共交通工具显示器、电梯大堂及其他公共区 域的平板显示器、互联网及广播等。“本集团将广告视为促使未来销售及盈利能力增长的投资。”
在大量的广告投放下,从2007年起,北京澳特舒 尔2007年的销售收入为16465.11万元,利润总额达4815.48万元,改变了创业多年一直亏损的状态。而2008年度的年检资料显示,澳特舒尔 的销售额为34331.60万元,利润总额达到12957.95万元,2009年销售收入为56178.47万元,利润总额也上升到21550.16万 元。
澳特舒尔成立时便确定,其产品产出之后,70%在国内销售,30%在国外销售。但北京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创业10年以来,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在国外的销售为零,其市场其实仅限于国内。
连亏7年终盈利
碧生源集团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是碧生源集团的运营实体,而北京市工商局的资料显示,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时间为2000年9月25日,投资总额为30万美元,注册资金30万美元。
北京澳特舒尔成立后,一共经过了17次变更,才形成了今天的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并且成为一家受境外公司控股的外资公司。
“碧生源”最初只是一个品牌的名称,由北京瑞隆祥商贸有限公司于2001年注册,2004年被转让给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澳特 舒尔实际控制人赵一弘推动公司的海外上市,在开曼群岛注册了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才逐渐地成为这家号称中国保健茶领先地位的企业名称。
根据碧生源的招股说明书介绍,北京澳特舒尔早期一直依托第三方企业生产袋装碧生源牌常润茶和碧生源牌减肥茶,在2007年其在北京房山区窦店镇下坡店村的生产设施扩充后,才将其拳头产品转为完全自行生产。
澳特舒尔公司英文名为“Bei-jingOutsellHealthProductDevel-opmentCo.LTD”。《关于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 开发有限公司名称的说明》显示,“Outsell”的汉语意思是“畅销”。但根据北京市工商局的年检资料,澳特舒尔成立后的7年时间里,公司却一直在亏 损。
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2000年度的年检报告显示,该公司2000年注册资本为22.5万美元,从业20人,营业收入为 13.59万元,缴纳关税3.65万元,净利润为负3.65万元。第一年的经营还带来了62.75万元负债,公司资产净额为245.39万元。在其“亏损 及非正常生产原因”一栏里,被填上了“刚开业”3个字。
2001年度的年检报告显示,该年度注册资本增加了王铣的7.5万美元,后王铣将股份 转让给了新加坡籍的薛家欣,从业40人,但销售额发展到719万元,纳税总额为21.13万元,利润总额为负105.54万元,公司总资产增加到 657.53万元,负债也增加到518.32万元。其“亏损及非正常生产原因”是“开业时间短;初期投入比较大”。
其后几年时间里,公司年度注册资本、从业人员、营业额及纳税总额等数据陆续有所增加,但利润却始终为负值,亏损额持续扩大至2005年的负1244.47万元,且在2005年,公司负债额甚至超过了资产总额,属于资不抵债的程度。
至2006年度,澳特舒尔的注册资金已经增加到400万美元,利润总额终于摆脱了负数,达到934.74万元,资产总额达到6381.46万元,负债总额为4111.93万元。其后一路向好。
2009年度的年检资料显示,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4650万美元,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接纳了355人在公司工作,年销售收入为56178.47万元, 国内销售额为56095.11万元,纳税总额也上升到8875.06万元,利润总额为21550.16万元,净利润为18748.50万元,公司资产总额 为55843.30万元,负债总额为11008.06万元。
颇为巧合的是,澳特舒尔自2006年开始实现盈利,这一时间,基本与其巨额广告费 用的形成处于同一时期。对于这个 “巧合”,10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给碧生源集团的多名经理打电话,欲采访碧生源集团高层,均被告知,因为刚刚在香港上市,碧生源集团高层正在 海外路演。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接给碧生源集团创始人赵一弘打电话,其手机无法接通。


十年蜕变,只为还原市场本色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7/3NMDAwMDIxMjc3Nw.html

再过两个月,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将成立十周年。

在这十年里,中铝经历了由行政资产划拨到市场股份制改革,从百亿级盈利大户、铝业航空母舰到巨额亏损,再到重新实现全面盈利。

中铝的蜕变轨迹,对一家资产上千亿的超级央企来说,是一个探索现代企业制度、回归企业本质的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国有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缩影。

离开三年后,熊维平于2009年2月回归中铝担任总经理,彼时,中铝已开始业绩一落千丈的颓势。熊维平的使命,除了力挽狂澜,还要使中铝实现脱胎换骨的机制变革。

“真正办企业,办真正的企业”这句口号,挂在中铝遍布全国的分公司,深入人心。熊维平说,这不是一个口号,是一个梦想。

实现全面盈利

《21世纪》:中铝从2008年年底开始,发生了巨幅亏损,当时恰逢你重掌中铝,金融危机给中铝带来的打击有多大?

熊维平:的确,中铝公司从2008年9月份开始,由于突发而来的金融危机,使得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跌到成本线以下,所以2008年四季度出现严重亏损,亏损一直延续到2009年,这很震惊。

《21世纪》:听说中铝员工在金融危机大幅降薪?

熊维平:我本人降薪幅度达到30%,副总经理降薪幅度达到20%-25%,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普遍降薪。这些非常措施在中铝公司此前从未有过。

所以说,中铝全面盈利,不是完全由市场带来的,我们实实在在降低了68亿元成本,在这个68亿元里,有加强管理、降低消耗带来的,同时也有我们员工的工资贡献。

目前,随着我们全年盈利已成定局,中铝将从今年11月份、12月份开始增加员工工资。

《21世纪》:在这场“控亏增盈”战中,中铝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熊维平:回过头来总结,这两年我们做了两件大事情。一是展开了持续两年的、艰苦卓绝的控亏增盈攻坚战,这是解决生存问题;同时,我们在去年7月,启动了“管根本、管长远”的深度结构调整,我们叫全方位深度结构调整,这个是解决后危机时代中铝公司的发展问题。

经过做这两件大事,中铝公司发生了三个难以想象。一是中铝公司在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二是这两年中铝24万干部员工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三是我们公司的内在变化,包括体制、机制、管理方式、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是难以想象的。

亏损的根本原因

《21世纪》:在金融危机前,中铝给人的印象是“很能赚钱”、“超级盈利大户”,突然亏损,中铝内部有哪些反应?

熊维平:当时更多的是一种惊讶——怎么回事?一下子变成这样子了!同时也在内心安慰:没问题,我们是周期性行业,金融危机过去后,还会恢复盈利。

但我们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铝公司陷入严重亏损,从根本上说,不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不是铝行业周期性带来的,也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带来的。

导致亏损的根本问题不是金融危机,而是我们的产品结构问题、产品的竞争力问题,以及我们的体制、机制问题,我们真的还存在不适应市场竞争,特别是不适应市场化突发危机的问题。

《21世纪》:中铝上下现在流行一个理念,“真正办企业,办真正的企业”,中央企业要以社会责任为先,盈利才是其次的,如何做成真正的企业?

熊维平:“真正办企业,办真正的企业”,这个话是有内涵的,不是一句口号。

首先,讲效益,不盈利的企业不叫企业,没有亏损的市场,只有亏损的企业,没有亏损的企业,只有亏损的领导。

第二,讲效率。以前我们是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根据预算走,这样,金融危机一来,企业不关心产品价格走势和变化,那怎么行?现在我们将任务下到各个子公司。

第三,讲成本。铝业是基础行业,成本非常关键,因此,现在我们讲的是完全成本。

第四是管理,企业打得赢打不赢,最最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是否到位,我们在内部管理结构改革上下了大工夫。

再造一个中铝

《21世纪》:中铝正在进行重大战略转型,能具体解释一下转型的内容吗?

熊维平:公司战略转型从要素来讲,就是连贯的、有机的三个要素内涵: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

具体地讲,国际化就是参与产品的国际竞争,参与各种资源的国际配置,实现各种要素的国际流转,公司未来的海外业务要占到50%以上。

多金属就是除了发展以铝为主的轻金属、以铜为主的重金属、以钨钛为主的稀有稀土之外,还要积极发展国家需要、国内短缺的其他金属品种。

矿业公司就是要把矿产资源作为公司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努力获取国内优质矿产资源,特别是要积极开发海外多种金属的矿产资源。

公司战略转型从构成上来讲,概括来说就是“五大转变”:生产方式由高消耗高排放向低碳环保型转变,经营业务由单一铝业向多金属转变,业务布局由注重国内发展向注重海外发展转变,管控模式由操作性管控向战略型管控转变,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用3-5年时间,跨入全球十大矿业公司行列,成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30億使清 陳振聰還原光棍


2011-2-17  NM




兩年前的情人節,陳振聰向傳媒發放印有他與龔如心親密合照的一隻水杯,作為他會打贏官司的證據。今年的情人節,這些武器變成他一鋪清袋,兼有可能隨時入獄的罪證。

本週一,陳振聰就龔如心的千億遺產上訴案宣告失敗告終。貪得無厭的陳振聰,上訴期間不惜公開龔稱他「老公豬」、「老竇豬」的情慾影片,再一次顯現其低賤性 格。計一計數,多年來龔如心向他送豪宅、送現金、送股票,陳掏得三十多億。不過財富易來亦易去,他多年來豪買飛機遊艇大屋等,已使去二十幾億。加上這次敗 訴要付雙方訴訟費四億及另有稅務官司,已一鋪使清;而他亦正就涉嫌偽造假遺囑保釋候審,隨時入獄,本週一晚上其辦公室收到恐嚇信件,陳振聰已到了窮途末 路。

本週一情人節,陳振聰與華懋慈善基金的爭產上訴案宣判。事前有指陳振聰會出庭聽審,故宣判當天,吸引大批中外傳媒在庭外等候,不過陳振聰依然「龜縮」,連 經常搶風頭的代表律師麥至理亦沒有現身,只派人代領判詞。在庭上,大法官羅傑志只花了三分鐘便宣讀完判詞。他一針見血批評陳振聰「不誠實」,濫用司法程 序,毫不猶豫地判決陳振聰上訴失敗,並且要繳付懲罰性訟費。

在月初審訊期間,陳振聰為了搏法官相信他和龔如心的情侶關係,其代表律師在庭上不惜播放兩人的拍拖影帶,龔陳以「老公豬」、「老婆豬」,非常露骨。不過, 此舉未有打動法官。判詞中,法官維持原審法官的觀點,相信即使陳振聰和龔如心關係密切,仍離不開風水師與客人關係,而且,陳振聰是有家室的,基於道德,不 相信龔如心會把整副身家交予他。而整份判詞中,最令人關注的,是法官仍然堅信陳振聰手持的○六年遺囑是偽造的。

未判決前表示會以平常心面對的陳振聰,判決後透過公關表示,對此深感失望,已決定上訴至終審法院,並重申「○六年的遺囑是絕對真確的」。

仁心興奮派朱古力

陳振聰再次敗訴,最高興的莫過於龔仁心。他一早已到達代表律師中環高露雲律師行開會聽判決,並於十一時趕回華懋如心廣場總部召開記者會。在記者會上,除了 二家姐中心、妹妹因心、其妻劉元春及華懋老臣子梁榮光、陳鑑波等「原班人馬」出席,最近被安插於華懋學做生意的兩名兒子,龔颷及龔皓亦首次站台,一家人大 晒冷,宣示龔家主權。會上,龔仁心顯得異常風騷,拿着判詞站起來說:「我心情興奮到講唔到嘢!」他再指着會議室內「天地有正氣」的橫匾說:「香港嘅法庭再 次體驗『天地有正氣』!只要為社會公益,就戰無不勝。」此時,有記者叫龔仁心坐下來拍照,意氣風發的龔仁心回應說:「我怕你哋見唔到我喎!」

對於陳振聰表示會上訴至終審法院,有記者問他是否有信心,他猶如歌手與歌迷對答,反問記者:「你哋有無信心?大聲啲話俾我知!」記者會結束前,他再次以國 語和廣東話雙語勸諭陳振聰:「回頭是岸。」會後,龔仁心不但預備了茶點招呼記者,且適逢情人節,更向各人大派朱古力。

冷手執熱煎堆

成為大贏家的,還包括代表龔如心的律師高露雲律師行,高露雲律師行屬冷手執個熱煎堆。前年爭產案預審前,華懋本找來高偉紳律師行負責,但由於華懋慈善基金 資金不足,遂改為高露雲律師行,並棄用龔如心生前親密戰友,曾協助打贏世紀翁媳爭產案的大律師高至理。據知情人士透露:「律師行收費太高,單是搵風水證人 就要幾百萬元,但高露雲律師行收費只是十分一,這是龔仁心臨陣換代表律師的原因之一。」其後華懋又再棄用英國御用大律師Geoffrey Vos及資深大律師翟紹唐,改以資深大律師張健利出戰,華懋在記者會上不 願透露律師使費總額。

這筆「未清楚數目」的巨額金錢,判詞中已說明要以懲罰性作為基準。一般情況下的訟費,由敗方支付,但敗方可按各方「對評基準」計算,如有不合理的地方,可 聆訊逐項對數,法官可酌情減免訟費。但懲罰性訟費要懲罰敗訴一方浪費金錢時間,會要求「俾足」,即華懋是次與陳振聰打官司的費用,全部可以實報實銷,專責 遺產案的律師馬華潤亦表示,敗訴的陳振聰要俾足,無得拗數。難怪龔仁心表示仍在計算,估計陳振聰要付訴訟雙方訟費四億元。

不單是金錢,最重要還是可能的刑責,去年被警方就偽造遺囑一事,高調拘捕調查的陳振聰,仍未甩身,只是待一切法律行動結束後方行動。已表示會上訴至終審法院的陳振聰,有二十八日限期,但有律師認為其再上訴得直的機會微乎其微,其欠稅官司則會在今年五月審理。

冤枉來瘟疫去

被龔仁心勸諭「回頭是岸」的陳振聰,已是回頭太難。作風慳儉的龔如心,已多次對他贈現金、豪宅、名車等;於九十年代,龔多次贈陳現金共七億元,九三年兩人 熱戀期間,陳振聰以現金買入價值五千萬元的寶雲道楠樺居,及七千五百萬元的中峽道二十八號。同期陳「亂買」物業,連藍田麗港城、將軍澳富麗花園這些樓仔亦 不放過,持貨甚「雜」。不過,最經典莫過於○五至○六年間,龔如心分三次,每次將六點八八億元現鈔,即約二十一億元,給予陳振聰。金額多得要其弟把錢以網 球袋入好,再由貨車運走,多年來估計陳獲贈總共超過三十億。

不過這些錢都「冤枉來、瘟疫去」;搖身一變成為千億富商後,陳振聰便開始「洗腳唔抹腳」。一名認識陳振聰的人憶述:「佢識咗小甜甜無幾耐,就請咗十個人做 跟班,包括工人、保母、補習老師,跟住佢幾個仔女,仲要個個著晒制服,好有派頭o架。」他花二億多元買入私人飛機Gulfstream G450及以十五億買入空中巴士A350,還有遊艇、大屋等。其生活奢華,連帶老婆亦經常逛名店買名牌,兩人飛日本食一餐飯,在香港食壽司每位盛惠一萬。 當時陳振聰身邊滿是傍友,○七年藝人徐淑敏的丈夫黃浩便透過陳振聰身邊人搭路認識對方,並成功氹得對方以三千萬元買入其中環壽司店。○八年他在美國乘私人 飛機,被接送的轎車司機盜用信用卡透支六百多萬,可能金額太少陳振聰亦懵然不知。

冤枉來

陳振聰以風水師身份,「侍候」在龔如心身邊,並從龔身上得到龐大的現金、物業、禮物等。

瘟疫去

陳振聰愈使愈豪,買私人飛機、遊艇、請保鑣、司機,炒樓炒股,可惜最後蝕錢收場,還要輸官司付訟費,把「吸」來的錢財散盡。

輸剩光棍

○八年爭產官司開審加上金融海嘯,「使大咗」的陳振聰因「財來無方」而現形。當年陳振聰學人沾手股票衍生工具,買入蒙古能源期權,結果蒙能股價大跌,他被 迫斬倉,連補倉費及其餘炒到燶的股票,一鋪蝕五億。為此,他更要賤賣豪宅套現五億元還股債。同時間,他又要撲水打官司,於是蝕讓六千萬賣出其 Gulfstream G450,而其已付三千三百萬元訂金、明年才付運的空中巴士,相信亦會撻訂告終。連同今次上訴失敗開支,計埋多年支出總數三十多億元,陳振聰最終輸成光棍 一名。

而陳振聰亦連帶人格破產。○七年突然現身時,坊間曾傳出他是加拿大一名醫生,他又不斷透過傳媒向外宣示自己有財有勢。直至出庭,他才被踢爆大話連篇,虛構 學歷,而為了得到龔如心的全部遺產,他在庭上公開與龔如心的親密影帶,甚至有傳他手持龔如心染有經血的底褲作證物,其手法令人側目。

華懋這筆千億資產,就如一個人心的「魔咒」。龔如心與老爺王廷歆打官司勝訴後一年多,便因子宮癌過世,而老爺王廷歆亦於去年辭世,現時陳振聰則身敗名裂, 隨時入獄。掌管華懋慈善基金會的龔仁心醫生,亦開始不耐煩。由於基金要「使錢」,都要先獲遺產管理人批准。去年他打算捐款一億多元往內地,亦被否決:「手 中無錢,點做?而家我咩都做唔到!」他還說:「唔知拖幾耐,好無奈,世界上無人鍾意俾人管住嘅!」

神秘富豪變過街老鼠陳振聰「賤格」現形

7/4/07:龔如心逝世後4天,透過律師麥至理發表聲明,指龔的遺產受益者另有其人,但身份神秘不曝光。

20/4/07:麥至理發放龔與陳振聰合照,指龔○六年簽立遺囑,將所有遺產交予陳接管。傳媒其後不斷披露陳振聰資產,顯示他財力十足。

10/11/08:陳振聰律師指龔陳之間有親密關係,陳振聰的宏霸數碼在港以介紹形式上市,陳首次公開露面製造聲勢。

13/2/09:首次現身高等法院,並自信流露招牌笑容說:「司法制度唔係信心嘅問題,係講事實。」其間經常出入四季酒店,飛日本食壽司,又買私人飛機,盡顯「富豪」本色。

14/2/09:陳振聰在情人節向傳媒流出印有他和小甜甜穿情侶裝合照的水杯,宣示實力。

20/3/09:離開庭兩個月,陳振聰開始慌張,發放龔家與陳振聰07年7月訂立的和解建議內容,想出招把龔仁心兄妹從道德高地扯下來。

21/4/09:陳振聰趁開審前作最後呼籲,稱:「日日想和解。」

11/5/09:案件開審,陳振聰被踢爆大話連篇,虛構學歷;在庭上爆出其出位言論,包括:「錢,等一陣就有」,及「龔如心想為我生仔」等,又呈堂情慾影帶等,被龔仁心兄妹諷為「太監」。

2/2/10:被高院裁定敗訴,所持06年遺囑簽名是「偽造」。

3/2/10:兵敗如山倒,商業罪案調查科拘捕陳振聰,指其偽造遺囑,陳振聰提上訴保釋。

16/4/10:高院裁定陳振聰要向華懋慈善基金賠償逾億元訟費,又指陳大話連篇,判他支付最重的補償性訟費。

23/4/10:稅局追收$3.4億元稅款。

12/10/10:陳被傳媒攝得瘦削憔悴且留長髮催運,身邊的軍師與傍友通通不見影。

11/1/11:上訴庭開審,陳振聰播出喊龔如心「豬豬」的親密短片,被法官喝停。

14/2/11:陳振聰上訴再被判敗訴。

 



還原汪建中案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0763.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閆妮】8月3日上午,當汪建中的哥哥在宣判書上平靜地簽完字,拎著紙袋子沉默著走出法庭大門後,仍然沒有多少人注意到他。這天,汪建中的前妻也來到現場,她的話頗有淒涼之感,「家庭受到重創,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汪建中這天也臉色暗沉,面對重罰稱,「我一家人幾乎都進去了,我的兩個哥哥現在還在羈押中。我已經被關三年多,公司如何,家裡怎麼樣完全不清楚。罰金和罰款,我交了兩個多億,我已經沒有錢了。」

此前,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有「股市黑嘴」之稱的原北京首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首放」)法定代表人汪建中被法院以操縱證券市場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7年,並處罰金1.25億多元。

汪建中辯護律師高子程對本刊記者講道:「定罪七年,這將是一個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程序存在瑕疵的判決。因為在本案中,事實已不是根據,法律已不是準繩。量刑七年,已屬極端,乃是錯上加錯。」

本刊記者通過多方採訪,還原審計署揪出汪建中,到國務院批示證監會詳查汪建中,以及汪建中案在爭議中一審宣判的全過程。

國務院批示查黑嘴

汪建中案是國家審計署發現,國務院批示詳細調查的大案。

2007年中國股市還處於大牛市之中。每週五,有份名為《掘金報告》的股評報 告就會出現在多家網站以及平面媒體上,向股民推薦下周即將上漲的牛股。和眾多的證券投資諮詢報告相比,《掘金報告》顯得頗為神奇,因為很多股民發現,這份 報告所推薦的股票,往往都會成為第二個星期滬深股市漲幅榜前十名的牛股。

2007年3月9日,這份報告向股民推薦了股票交大博通。在接下來 的一個星期裡,週一、週二、週三,該股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14日報收13.78元。按最高值計算,買入該股就有可能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裡獲利達到40%。 這份報告因其締造的多個這樣的「紅色星期一」聲名鵲起。也因其「點股成金」的神奇魔力而一度被眾多股民視其為股市淘金寶典。

《掘金報告》出自於北京首放,就在「點股成金」報告逐漸成為神話的時候,審計署工作人員在審計中信證券時發現,該證券公司的7個賬戶反覆出現天量巨額交易資金,隨後的審計發現,這些賬戶都與一個名叫汪建中的人有關。

審 計署署長劉家義指出,汪建中是股評名嘴,他利用所謂股評家的身份,在收盤前買入股票,晚間股評的時候推薦股票,第二天股票上漲後就賣出,從而獲得巨額非法 利潤。當審計署發現汪建中的線索後,對這位「股評名嘴」違反國家的規定和職業道德、非法獲得巨大利益案件決定一查到底。

摸清楚了汪建中的情況後,審計署將審查上報國務院,同時建議證監會立案查處。國務院批准由證監會進行詳細調查。

經過調查,證監會認定:汪建中的行為屬於新型的操縱股市,沒收汪建中超過1.25億元的違法所得,並處以罰款1.25億元。對汪建中採取終身的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面對國務院批示的大案,汪建中對證監會的處罰很不滿,他在之前的庭審中曾經說過,在2007年大牛市期間,除了北京首放,其他諸多研究諮詢機構也發過薦股報告。

巧妙的操縱時點

據統計,在2003年8月1日至11月13日期間,上證綜合指數跌幅達10.7%,但這段時間內,北京首放共推薦了18只股票,所有的股票都在下一個交易日出現了上漲行情,其中漲停的有6只以上,漲幅在9%的有2只,其它股票最小的漲幅也在3%以上。

據檢方指控,2007年1月9日至2008年5月21日間,汪建中採取先買入工商銀行、中國聯通等38只股票,再推薦的方式操縱證券市場共計55次,累計買入成交額人民幣52.6億餘元,累計賣出成交額人民幣53.8億餘元,非法獲利共計人民幣1.25億餘元歸個人所有。

高子程一直在強調的是,汪建中先買再推薦,等拉高股價後賣出獲利,還是先推薦後買,這個構成了本質的區別,後者並不構成操縱證券市場罪。在具體時點上檢方並沒有證據。

當記者問及審判長白波時,對於汪建中的先買後推薦具體案例,確實有時點證據。

公訴人出示了汪建中所控制的九個賬戶的交易水單,均為大 額短線交易。以工商銀行為例,汪建中使用自己的股票賬戶在2007年1月9日,以2479萬元總價購入約434萬股,均價5.71元。公訴人表示,「當日 17時之後,汪建中將該類似『工商銀行,有望井噴……』之類的信息先後在媒體發佈。然後,於1月10日開盤一小時內,將上述工行股票全部拋出,這一筆交易 獲利超過60萬元。」

同時以中國聯通為例,汪建中於2007年3月23日買入中國聯通約480萬股,成交金額約2500萬元。同日其先後在 多家網絡媒體發表題為《目標3300點春季攻勢全面打響》的報告,力推中國聯通。建議股民「最好不宜盲目做空」。三天後,汪建中賣出中國聯通,獲利 81.8萬元。

法院採信兜底條款

宣判詞寫道,「被告人汪建中實施的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第4項的禁止性規定,也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第一款第4項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第4項——以其他手段操縱證券市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第一款第4項——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的。

可見,這兩項都沒有詳細說明。

記者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禁止任何人單獨或者通過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

從上述檢方出具的事實來看,很多事實也和這三點有某種關聯,可法院並沒有以此為依據,而是用了兜底條款。

2008年,中國證監會史無前例的使用了《證券法》的兜底條款,認定汪建中的行為屬於新型的操縱股市,對汪建中作出了行政處罰。

檢方認為,汪建中以「搶帽子」交易方式操縱證券市場55次,涉及38只證券,非法獲利1.25億餘元。

所謂「搶帽子」交易是指證券公司、證券諮詢機構、專業中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買賣或者持有相關證券,並對該證券或其發行人、上市公司公開作出評價、預測或者投資建議,以便通過期待的市場波動取得經濟利益的行為。

檢察官陸昊曾經表示,汪建中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的55次交易、38只股票的交易行為,多數是當日先買入、當晚發佈推薦、次日開盤一小時即全部拋出,是典型的「搶帽子」交易行為。 這是一種比較特殊和新型的操縱證券市場的手段,特點在於隱秘性很強。

量刑律法之爭

高子程說,德國是大陸法系的發源地,針對「搶帽子」交易方式要有證據在證明是先買再推薦最後再賣掉。

高子程認為,如果是公司推薦後汪 建中再買,就是汪建中利用了不屬於內幕信息的北京首放諮詢報告中的未公開信息,從事與該信息相關的證券交易行為,這與《刑法修正案(七)》的利用未公開信 息交易罪類似;汪建中利用其職務上的便利,獲取北京首放諮詢報告中的未公開信息,這一點也與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類似。所以,汪建中的行為不符合操縱證券 市場罪的構成要件,也沒有達到操縱證券市場罪所要求的「情節嚴重」程度,不構成操縱證券市場罪。

檢察院指出汪建中的「搶帽子」交易,在證監 會頒佈的《證券市場操縱行為認定辦法》中有詳細的認定標準:證券公司、證券諮詢機構、專業中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相關證券或其發行人、上市公司公開做出評 價、預測或者投資建議,而在公開做出評價、預測或者投資建議前後買賣或者建議他人買賣相關證券,並且直接或者間接在此過程中獲取利益。

無論是審計署的調查還是證監會的調查結論,都顯示汪建中獲得利益。

汪建中被帶出來接受媒體採訪時激動地說,「我的庭審記錄被全面改變。去年10月28日庭審記錄中,我做的案件中涉及全面的實質性內容被徹底改變。」

汪建中認為自己判刑太重,已經到了最高限。

法 院宣判詞中認為,按照當時適用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追訴標準的規定》,操縱證券交易價格非法獲利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予以追究, 非法獲利50萬元以上的情形屬於情節嚴重。汪建中通過55次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非法獲利數額高達1.25億餘元,屬於情節特別嚴重。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四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百五十九條第三款之規定。

被 告人汪建中犯操縱證券市場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刑期自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9年9月28日起 至2016年3月18日止),罰金人民幣125757599.5元(已被證監會申請強制執行並上繳國庫)的罰款人民幣54626119.99元予以折抵, 餘款於判決生效後三個月內繳納。


還原應建成:從手機商販到「萬家神話」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4/5ONDE5XzQ1Mzk5OQ.html

「互聯網讓我更加自由,我嚮往有一天通過互聯網掌控自己的生意。」一個月前,在一檔「免費經濟的領導人」大型勵志訪談電視節目上,應建成如此推銷他的免費經濟理念。

談及結識網絡的初衷,他說,「互聯網就是一個最廉價、最快速、最大信息量的載體,我覺得這個載體是最有希望的。」

由毫不知名到成為所謂的 「傳奇」,應建成只花費了兩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由其掌控的浙江億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億家電子商務)及其平台累計營業額增至290億元,「膨脹」了一萬多倍。

然而,正是這位操著得意互聯網「生意經」的風雲人物,因其旗下「萬家購物」返利網站和「百業聯盟」加盟店網絡涉嫌傳銷,剛剛被警方控制。

是開創者,還是破局者?是創業王,還是傳銷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為您揭開應建成以及他的傳銷王國。

曾是手機商販

17歲那年,應建成放棄學業。「我覺得在學校裡學不到東西,更想到社會上鍛鍊自己。」應建成說。隨後,應建成跟隨大哥學習鑲牙,此後做過很多其他行業,包括養牛蛙、種藥材、去工廠打工等。

「成功並不需要很出名或者很能幹,只要抓住適當的機會,也一樣可以去成就人生,通過把握機會去改變人生。」應建成把機會看得很重要,「希望有一天通過互聯網掌控自己的生意。」經歷了眾多行業的應建成,最終將目標落在網絡購物平台。

「應建成原來很窮,房子都買不起。」昨日(6月13日),金華當地一位熟悉億家電子商務的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說,應建成曾是賣手機起家的小商販,其發跡就是來自於萬家購物,公司營業額和稅收突然之間呈現爆髮式增長,好像一夜之間他及他的公司都被業內知曉。

「如果營業模式是健康的,應該就不會有這麼快。」他認為。

億家電子商務的員工卻將應建成「發明」萬家購物的模式看做 「有智慧」,在員工眼中,應建成將萬家購物發展到全國最大的購物返利網站,並是這一銷售模式的創始人。有員工認為,應建成很有智慧,很有魄力,對每件事情都執著,「帶著我們一起奮鬥」。

億家電子商務2010年5月31日成立之初,「萬家購物」只是一家年營業額165萬元的第三方導購網,網站業務基本侷限在浙江省金華地區。記者獲悉,當時,該公司只在金華市區金帆街旁的一個科技孵化園裡,公司辦公場所後來搬至金華市區更為繁華的創新大廈。

「剛開始就是建立一個網購平台,後來有一個股東主張做直銷,於是規模越來越大,但性質也漸漸發生了變化,向傳銷性質轉變。」熟知應建成的金華當地業內人士表示。

爭議不斷

實際上,自2011年打著「滿500返500」等旗號,開展「消費=存錢=免費」等煽動性廣告宣傳後,「萬家購物」返利網站和「百業聯盟」加盟店網絡就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受人追捧,一方面又飽受爭議。

「沒有爭議就是不正常。」應建成「免費經濟的領導人」大型勵志訪談電視節目上公開回應。

「所 謂龐氏騙局,是其設計了很高的利益報酬,設計了45天返還50%,以這樣的高額利潤來誘騙人。而我們跟它的不同在哪裡?我們的商家和會員都是免費的,那個 龐氏騙局是投資與回報,而我不涉及任何投資,也沒有說什麼回報,我們是為消費者爭取更大的利益。消費者到其他地方不會有利益回饋,而在我這裡每天多多少少 都有。」應建成這樣來辯解他的經營模式與龐氏騙局模式的差異。

應建成還和淘寶網模式進行了對比:「馬云把商品銷售引入了電子商務,可以讓消費者買到更加廉價的產品。我們這種模式與它的區別在於,我們可以讓消費者的利益更大化,淘寶網只是買到便宜的東西,而我們給消費者的可能是一個免費的機會。讓他有機會把花掉的錢拿回去。」

「蒸 蒸日上」的應建成,開始頻頻以開拓經營模式創新的方式亮相媒體,除了「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實惠」,他還用自己的邏輯來闡釋商家願意合作的可能性,「如果與商 家合作,商家無論採用哪些促銷手段,目的都是吸引顧客,鎖定顧客。但過去一些手段很難達到這種效果,而我們這種模式能夠幫助他們迅速鎖定顧客,吸引顧客, 所以商家也非常樂意。」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述金華當地電子商務業內人士處獲悉,萬家購物線上(網絡)的交易並不好,主要是線下生意好,到後來主要就做線下生意,尋找線下合作商,發展會員。其途徑主要是每天搞會議營銷、網絡營銷等。

「一定要記得會議營銷,會議就是批發」,「大小商家會要經常開,要建立商家QQ群,每天跟進商家理念,深入一家,帶動一片」,「核心就是會員」……在萬家購物內部的精英培訓會上,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說法。

「剛開始確實不信任,好像天上掉餡餅,怎麼會砸到我呢?」有商家亮相電視介紹自己的加入經歷。這個號稱開創了電子商務四贏模式的平台不斷迎來新的成員,美容美發、地板、足浴保健,甚至有從事教育業的人也加入了這個「大家庭」,並認為免費教育已經到來。

「創新」陷阱

浙江金華官方消息稱,在成立之初,「萬家購物」只是一家三方導購網,網站業務基本侷限在金華地區,後來不斷向傳銷靠近。

「萬家購物並不是第一家倡導消費返利的購物平台,但是目前做得規模比較大的。」中國反傳銷志願者聯盟會長凌云向記者介紹,當時應建成是從同類企業學到的,他的成功一是得力於理念的傳播,二是此前在媒體上正面形象的樹立與推廣。

「這只是互聯網上一種新的模式,如果沒有商品交易,只是空對空,這就有問題了」。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院金融學系戴志敏認為,這個模式與其他直銷模式相似,但與規範的直銷模式唯一不同的是,規範的直銷模式雖然不設門店零售,但有其自己的實物交易。

「區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會出現,同時經濟落後的同樣也出現過,國外以及國內曾經也產生過這種模式,他們都是想一夜暴富」,戴志敏認為,上述涉案經營人員投機心理強,創業心切,這種涉及傳銷的遊戲終究會結束。



追訪「北極五國」,還原能源戰內幕 軍演、採油、開礦北極不再「冷」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539

對於憂心全球變暖的人士而言,這絕對是個壞消息——北極冰蓋融化至歷史最低水平。

2012年8月26日,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衛星數據顯示,北極冰蓋為410萬平方公里,這打破了2007年9月18日創下的417萬平方公里的歷史最低紀錄。

不過,在環北極圈國家及全球石油巨鱷眼中,這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那些原本深埋於冰面下的寶藏開始觸手可及。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北極地區擁有約900億桶原油,1670萬億立方英呎的天然氣,分別佔到全球未開採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13%和30%。此外,北極地區還蘊藏著約440億桶液化天然氣。

北極正在成為一塊「新大陸」。

2012年8月31日,殼牌獲得政府許可,開始在阿拉斯加西北海岸的北冰洋楚科奇海進行鑽探作業。在為該項目經營多年、花費45億美元卻無一滴原油入賬之後,殼牌終於如願。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副總裁 Runi Hansen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該公司計劃到2013年在挪威巴倫支海域(北冰洋靠近歐洲大陸的一個海域)新鑽探九口油井。2012年1月,挪威已發放26份在巴倫支海及挪威海域的油氣勘探許可。

全球第一個海上抗冰鑽油平台——位於巴倫支海大陸架的「普里拉茲洛姆諾耶」鑽油平台已安裝完畢。「預計今年就可以開始商業開採。」俄羅斯外交部北極大使安東·瓦西里耶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我們已不再停留在只是說說的階段了。」

「現在所有環北極國家都在進行北極開發,美國阿拉斯加北部、俄羅斯和挪威的開發已經風生水起,加拿大北部、冰島、格陵蘭島和丹麥也日益活躍。」北極理事會主席Gustaf Lind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甚至連網絡公司也來湊熱鬧。Facebook已將一個主要數據中心佈局在北極圈內的瑞典北部城市盧雷亞,除了可以利用當地的清潔電力,還可利用這裡寒冷天氣給服務器降溫。

「北極正從世界的邊緣變為世界的中心。」Gustaf Lind說。

沒有冰的海洋

這已是史蒂芬·哈珀自就任加拿大總理以來第七次親臨北極了。

2012年8月下旬,哈珀例牌一樣地巡視了加拿大北部的育空等地區,此行重點之一是視察陸海空三軍在這一地區舉行的宣示主權的年度軍演。無獨有 偶,2012年5月,俄羅斯宣佈擬重開北極空軍基地。美國近年亦頻頻在北極進行軍演。2010年,挪威甚至將軍事指揮部前移到了北極圈內的雷坦。

「北極實際上是一個放大版的地中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室主任張俠說。隨著海冰融化,一個「沒有冰的海洋」開始成為各國新的戰略重點。

以經過西伯利亞沿岸東北航道為例,全球日漸變暖後,目前其通航時間可達3-5個月。俄羅斯外交部北極大使安東·瓦西里耶夫提供給南方週末記者的數據顯示,2010年,經過這一航道的商船隻有4艘,而2011年則飆升到了34艘,且預計今年還將翻番。

「由於氣候變化和經濟活動的日益頻繁,北方邊界安全堪虞,因此加強海岸警衛力量自不待言。」瓦西里耶夫說,「這並不是將北極軍事化,而是北極國家合法行使自己的主權。」

不過,在諸多研究者看來,軍事活動終極指向仍是北極資源。「現在北極議題的驅動力量是經濟因素。」美國加州大學北極政策研究專家Oran Young說。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2012年6月推出的「北極報告」稱,北極開發將不會訴諸武力,「北極五國將很快開始開發那些他們擁有的資源,而不會就那些不屬於他們的資源爭論不休。」

「這不是什麼新現象。」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地理系教授Frederic Lasserre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加北部育空地區的石油開採自1920年代就已開始,鐵、鎳、金等北極地區富集的礦產資源也已開採數十乃至上百年。

搶地盤,先抱團

最積極動手的當屬坐擁北極資源半壁江山的俄羅斯。

2012年4月以來,俄羅斯石油公司相繼與埃克森美孚、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和意大利埃尼公司簽署協議,以勘探、開發喀拉海及其他俄羅斯北極海上地區。

「對俄羅斯而言,北極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俄羅斯走向更加繁榮的希望所在。」俄羅斯地理協會主席Sergey Shoigu說。俄羅斯在其北極戰略規劃中指出,2020年之前,北極將成為俄羅斯「首要戰略能源基地」。

與俄羅斯不同,加拿大北極戰略更側重於北極主權。在其公開的《加拿大北極外交政策聲明》中,維護加拿大在北極地區的主權被列為首要考慮。芬蘭外交部 北極大使Hannu Halinen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芬蘭對北極事務的參與主要表現為向那些在北極進行資源開採的國家和公司輸出專業知識和裝備支持。

爭奪戰略資源的同時,北極各國從未放棄申請延伸大陸架的努力。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北極五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挪威、丹麥)從海岸線算起的200海里之內為專屬經濟區,如若能證明各自大陸架在地理上與北極海床相連,可將更廣範圍內的海域劃為專屬經濟區。

安東·瓦西里耶夫說,俄羅斯將於近期再次提交延伸其北冰洋大陸架的申請,並提供更多證據。此前的2001年,俄羅斯曾提出申請,但因證據不足被駁回。加拿大和丹麥也同樣有此要求。

但這並不影響北極國家在涉及北極議題時「抱團」。目前,在北極擁有專屬經濟區的北極五國和瑞典、芬蘭、冰島同屬北極理事會成員國。作為北極國家間的 高層政府間平台,北極理事會要求非北極國家只能以觀察員身份參與,無投票權,觀察員權利僅限參與科研或某些項目的財政資助,且必須首先承認理事會成員國對 北極擁有主權。

「之前我們互相視對方為潛在威脅,現在我們應該聯合起來,應對共同的挑戰、共同的威脅,解決共同的問題,利用共同的新機遇。」在2012年4月的「北極安全與合作國際會議」上,安東·瓦西里耶夫對與會的北極理事會成員國代表如是呼籲。

「在大陸架問題上我們不應給彼此製造問題,而是應該互相幫助。」安東·瓦西里耶夫說,「我們在一條船上。」

並不安靜的局外人

不惟環北極國家,日本、印度等亦於近期表示了對北極的興趣。

而「中國目前尚無明確的北極政策。」張俠說。中國現在是北極理事會的特別觀察員,2009年,中國曾申請成為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但未獲授權。日本、韓國、意大利等也一直在謀求成為永久觀察員。

「中國是一個經濟大國,加入的願望也很強烈,但北極理事會不是聯合國,它是一個地區政府間平台,需要得到所有八個成員國的同意。」曾任北極理事會「北極航運評估工作組」主席的Lawson Brigham對南方週末記者解釋。

過往,部分西方輿論對中國介入北極開發一直持「威脅論」。2012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冰島並與冰方簽署《中國與冰島關於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此舉被美聯社等媒體解讀為中國尋求「在北極擴張」。

張俠認為,中國在北極沒有領土的「包袱」,也沒有獨佔利益,但這並不意味著北極對中國關閉大門。《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賦予了中國在北極的科 研、交通、氣候、安全等權益。2012年8月25日,中國「雪龍號」首次沿北極高緯航線開始穿越北冰洋,前往楚科奇海域進行科考作業,「紙上的研究終究比 不上實際跑一圈」。

在張俠看來,中國要參與北極資源開發,必須要發揮自己的強項,一是投資,二是市場,「北極的資源也需要一個出口」。

不確定的未來

北極油氣的重見天日可能給北極帶來新的風險。

最大的擔憂來自油氣開採和運輸可能導致的環境災難。「如果北極地區發生漏油會有非同尋常的災難後果。」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地理系教授Frederic Lasserre分析認為,這些災難性後果包括:生態系統恢復會比溫暖地區緩慢;距離遙遠和北極地區基礎設施的缺乏令應急難上加難,而油冰混合冷凝後幾無 回收可能。

「我們希望北極地區任何野心勃勃的新項目都能夠停下來。」俄羅斯北方土著人協會第一副會長 Rodion Sulyandziga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該協會代表著俄羅斯北部、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41個土著民族。

令反對人士欣慰的是,俄羅斯的Shtockman天然氣田開採項目已於近日宣佈中止。

然而,中止並非因為土著居民的反對,而是因為不確定的市場。據《金融時報》報導,由於北美頁岩氣革命引發的市場變化,Shtockman天然氣田這一將出口目標鎖定於北美市場的大項目不得不宣告暫停。

「北極的可持續發展要比石油公司的利益重要得多。石油公司可以存在於非洲西海岸、墨西哥灣,北極並非石油公司非如此不可的戰場,北極就應當是北極。」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研北極的人類學家Arthur Mason教授說。

而對新航道的開通,即便連曾經擔任北極理事會「北極航運評估工作組」主席的Lawson Brigham也並不看好,「雖然現在夏季冰面大幅縮減,但每年仍有平均9到10個月的有冰期。這需要破冰船引航,其成本也是很高的」。




還原當年創業:誰是成功者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1011.html

  在.COM泡沫高起的2000年,香港股市有個神話,一個全球商業領袖購買了一個3個字母的域名,然後沒有業務、沒有盈利,就上市成功了。

由於全球商業領袖的號召力,還出現了香港市民排隊申購的盛況。所以,這個含著金鑰匙出身的網站,成為神一般的存在。

有一天,這家網站的CEO W君出現在我所在的媒體。來自牛津大學的W君是那時大多數人的偶像,他在鼓吹兩岸三地跨媒體的宏遠思想。

W君來自投資機構,所以這個3個字母的網站,開始大量購買媒體。W君帥氣、迷人,說話擲地有聲,當然因為有錢,行動起來也無比迅速。所以,短短幾年之間,他買下了香港,大陸和台灣的很多媒體,要打造一個二岸三地的跨媒體平台(平面、露天、網絡)。如此美好的概念,令人嚮往,而我有幸被我當時的媒體老闆培養,參加了和W君的幾次飯局。

W君當時的預言,大多數在今天看來都已經實現了(不過和他所購買的媒體沒有什麼關係),經過W君手購買的媒體多數到現在都邊緣化和非主流了。

W君從2000年開始一系列的收購,讓這個3個字母的網站,股價飆升,透過收購拿到收購媒體的流水業績,繼續刺激股價,完成了這個網站在那幾年的輝煌。

當然這個網站經過分拆上市,再到私有化,已經漸漸的淡出大家的視線。作為被W君收購的媒體一員,我也目睹了W君收購前承諾的媒體夢想,被一群財務人員強行要求的KPI和所謂的增長加速了衰落。同樣的情況出現在他所收購的大部分媒體中,十年之後,我終於明白了W君的財技驚人。一切的故事和收購,是資本市場需要而已。

若干年後,偶然之間和我媒體老闆閒聊W君近況,在2005還是2007年間,W君華麗轉身成為投資基金領頭人,開始收購礦山。相信他已經賺得盆滿缽滿。

Z君是我從事媒體的唯一偶像。Z君叫詹宏志,幾乎新一代的媒體人士已經很少知道這個人。但是在1998-2000年,詹宏志是「華人互聯網教父」,對於剛剛接觸互聯網的中國大陸來說,來自台灣的各種互聯網新鮮事是媒體從業人員不得不學習的一課,而這必須要學習詹宏志的文章。

說起詹宏志,他效力滾石唱片,是羅大佑等歌手的策劃主管,也是《台灣新浪潮電影宣言》的起草者,和侯孝賢、楊德昌經典名作《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製片人。但是在1998年,這個牛人用獨特的出版理念,基本上改變了整個台灣的媒體市場,從雜誌到出版物,他以城邦結構這種人類社會歷史上鬆散的自制社會結構,塑造了今天全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集團。

他總是先有思想,後有行動。對互聯網的狂熱讓他做了一件當時很轟動的事情:「明日報」在2000年2月15日創刊,員工280人,創刊資本1.4億元。詹宏志廣召台灣媒體人跳槽,在網絡新聞、個人網站或者報台尚未普及時,颳起一陣旋風。「明日報」提供比實體報紙更具及時性的即時新聞,獲得很高的點擊率。發行後幾個月間,股票就從一股10元,在市面私售價飆到一股43元。

《明日報》開辦時號稱記者隨采隨發,每天提供1000條新聞,遠超《中時電子報》和聯合新聞網的600條新聞標準。實際運作之後,新聞量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為此明日報大肆擴充,維持在280名員工以上,人事費用沉重。2000年,《明日報》的廣告收入約6000萬元新台幣,不足支付每個月3000餘萬元的基本費用。一年虧損更高達3億元。《明日報》創辦人兼董事長詹宏志於2001年2月21日召開記者會承認失敗,宣佈停刊。

後來的故事就是W君收購詹宏志在台灣的《PChome》雜誌和城邦集團,然後詹宏志因為實在無法達到W君的KPI要求,黯然離職,從此江湖上只有W君,而沒有Z君。

坦率的說,詹宏志的文章和想法給當時年輕的我很多衝擊和塑造,也改變我人生的一些選擇。2009年,我去台灣和城邦集團以及PChome的老大(當年詹宏志的同事)吃飯,小心翼翼的詢問後來的故事,據說實現財富自由的詹宏志,背上行囊,拿起書,遊歷了很多國家;一不小心,又創辦了一個台灣第一的電子商務網站PChome(與之前的電子雜誌同名),成為台灣的馬云!

而W君讓我目睹了,依靠資本、財技、人性的弱點快速獲取財富方法。

我至今很難分辨誰是成功者,誰是失敗者,但是我知道在漫長的十年或者更長之後,其實當初的成功和失敗,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記得W君還是Z君。


商斗 還原三一、中聯的無道肉搏史

http://www.xcf.cn/newfortune/fmgs/201301/t20130118_399720.htm
 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競爭,但摻雜著陰謀、誹謗、謠言乃至綁架、打砸等黑社會手段的惡性競爭,似乎在法制尚不完善的新興市場上更為常見。中國亦不例外,最近上演的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無間道式競爭,正是一例。

 

  作為佔據工程機械市場大半江山的兩大巨頭,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一直矛盾重重,從併購門、行賄門到間諜門、綁架門,二者或暗或明爭鬥不斷。2012年11月,三一總部北遷北京昌平及一則相關報導,將其矛盾推向了高潮。

 

  雙方交火升級,不僅折射了行業趨淡背景下的白熱化競爭,更與二者競爭格局的變化不無關係。由於中聯重科於行業巔峰的2010年完成A股增發及H股IPO,得以挾融資180億元之勢「彎道超車」,可望將三一重工拉下坐了多年的混凝土機械頭把交椅。而三一重工則因H股IPO流產,面臨資金壓力。在三一看來,正是中聯方面以「行賄門」狙擊了自己的H股IPO進程。

 

  無規則的貼身肉搏,消耗著兩家企業的精力,也牽絆進越來越多的政府與社會資源。而這種現象在中國並不鮮見,尤其是一些兩大巨頭捉對廝殺的行業,表現更為明顯。由於中國不少地區已形成產業聚落,同城的巨頭更是死敵。無論是2008、2009年農夫山泉與康師傅互指對方水質問題的相煎太急,2010年蒙牛業務經理安勇攻擊伊利「QQ星兒童奶」深海魚油造假嚴重的商業誹謗案,還是2012年方便食品商統一與康師傅將「老壇酸菜面」的戰火延伸到反日浪潮中、相互暗揭日資背景,無不暴露出中國式商戰的亂象。即使新興的IT行業也不例外,遠者有馬云與周鴻禕在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時的對掐,近者有最終由工信部出面調停的360與騰訊桌面大戰,以及京東商城CEO劉強東與噹噹網CEO李國慶的口水仗。相比這類陰招迭出的狗血商戰,國美與蘇寧之間的價格戰雖然層次不高,卻似乎仍在規範之內。

 

  事實上,雙頭壟斷(Duopoly)是商界常見格局,海外很多市場都由雙寡頭統治。比如,大型噴氣式客機市場的波音和空客,軟飲料市場的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智能手機領域的三星與蘋果,微處理器市場的英特爾與AMD,管理軟件市場的SAP和Oracle。它們之間固然也少不了明爭暗鬥,但總體而言,由於背靠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程度更高的商業文明,其競爭更多聚焦於價格與服務之爭,技術與產品創新之爭,營銷手法與商業模式之爭,而非以商業陰謀取勝。

 

  中國式雙頭競爭之慘烈現狀,往往還緣於企業擴張方式、市場產品上的類同。因此,雙頭競爭的更高層次在於競合,即通過雙方合作與差異化定位,擴大商業機會,實現雙贏的非零和博弈。

 

  從根本上看,層出不窮的無序競爭,最終會提高所有人的營商成本,影響中國整體的商業環境。如何早日脫離這種非常規手段的競爭,踐行嶄新的商業文明,不僅值得三一、中聯的當家人梁穩根與詹純新反省,也值得所有中國商界人士深思。

 

  本刊主筆 蘇龍飛/文


  2012年12月12日,三一重工(600031)大當家梁穩根繼2005年之後再次當選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這或象徵著官方對其2012年度表現的肯定。

 

  而在民間輿論層面,梁及其治下的三一重工,這一年卻是遭遇爭議不斷:「併購路條」之爭、裁員風波、起訴美國總統奧巴馬、梁穩根入選中央委員之猜測及其「生命及財產皆可獻給黨」之言論、商業間諜事件、三一「遷都」……

 

  分外引人注目的是,圍繞著三一重工的相關爭議事件,多數皆與其對手中聯重科(000157.SZ,01157.HK)有關。2012年11月21日,梁穩根在內部早餐會上突然宣佈了三一總部遷往北京的決定,長沙基地將僅保留泵送事業部。就在外界紛紛猜測其「遷都」原因之時,11月29日,有媒體刊發《三一恨別長沙 梁穩根的內心獨白》一文,梁穩根將北遷原因直指中聯重科,這對同城冤家的矛盾被推向了高潮。

 

  「間諜、綁架、陰謀、誹謗、300億元融資告吹……是什麼樣的作惡力量,讓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被逼出走長沙?」該文的引語可謂將三一的悲情烘托到了極致,但事實真相果真如此麼?

 

  真相總是隱藏在細節中,細細梳理這對同城對手的多次過招,呈現出來的是雙方相互間的無規則肉搏,而三一重工在競爭中「劍走偏鋒」的打法更是躍然於紙面。

 

  同城暗戰

 

  從成立時間看,三一重工始創於1989年,中聯重科前身則於1992年以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子公司的形式設立。同城,同行,競爭自兩大巨頭成長之時即已展開,其近年暴露於公眾視野的交手,至今也有多個回合。

 

  第一回合:併購大交鋒

 

  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矛盾的首次升級,當屬2008年併購意大利CIFA公司的爭奪戰。在爭奪中敗北的三一重工一直對此耿耿於懷,認為中聯重科拿下CIFA的過程不是那麼光彩。

 

  CIFA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機械公司,且是全球第一台混凝土泵車的發明者。CIFA的市場主要分佈於歐洲:在意大利,CIFA的混凝土泵車擁有超過70%的市場份額;在其他歐洲國家,也超過15%。2008年,因過度依賴歐洲市場,而歐洲基建投資多年來處於緩慢下滑趨勢中,外加金融危機影響,CIFA公司開始出現虧損,其控制人—私人股權投資基金Magenta和另兩傢俬募基金決意將公司出售。

 

  對於這個併購標的,三一重工及中聯重科都志在必得。回顧兩家當時的收入結構,混凝土機械是三一重工最大的業務板塊,佔據總收入的半壁江山;而中聯重科的混凝土機械是其第二大業務板塊,收入佔比達到35%(圖1)。對於兩家公司而言,混凝土機械業務皆可謂舉足輕重。從當時的絕對數額來看,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機械年銷售額為60餘億元,中聯重科則為40餘億元。

 

 

  業者皆知,CIFA擁有世界領先的混凝土機械技術儲備,因而,三一重工期望通過收購CIFA(進而獲得技術)來擴大其在本土混凝土機械領域的領先優勢,而中聯重科則謀求通過收購來追趕三一重工。

 

  於是在這種背景下,兩家互不相讓、相互競價。意大利賣家雖然覺得兩家的行為有些不可思議,但也樂於看到自己的資產價格不斷被抬高。但蹊蹺的是,三一重工在完成第一輪競購報價之後,突然宣佈退出競購。中聯重科最終得以聯合弘毅投資等一致行動人,以5.11億歐元的總代價拿下CIFA公司100%股權。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當時對外表示:「公司在前期確實是參與了投標,最後由於其他的原因才宣佈退出,至於其中的原由,也不方便透露。」

 

  三一重工退出競購CIFA的謎底,直到4年之後才由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向記者道出:「(湖南省)發改委給了我們一個態度,這次就把機會讓給中聯重科,如再有併購機會,三一優先。」而大股東是湖南省國資委的中聯重科,則從未對外承認政府偏袒了自己,其自認之所以能拿下CIFA,完全是憑自身的實力。

 

  一位當年協助三一重工參與競購CIFA的律師向《新財富》記者表示:「可能都談不上交鋒,開始沒多久(三一)就被掐死了。境外投資項目境內有很多審批的,地方企業的審批權都在政府各部門,我只知道當時政府明確表態讓三一讓給中聯,然後三一就不做了,也沒法做了。」

 

  完成對CIFA公司的收購之後,中聯重科在混凝土機械業務上逐步拉近了與三一重工的距離,到2012年上半年,二者市場份額幾乎持平;受益於CIFA公司的專利技術支持,中聯重科該業務的毛利率與三一重工的差距也逐步縮小(圖2)。

 

 

  在混凝土機械這個細分行業,三一重工及中聯重科佔據了全國80%以上的市場份額,形成寡頭壟斷格局,而步步緊逼的中聯重科幾乎要將三一重工從頭把交椅上拉下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1年底,被稱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製造商德國普茨邁斯特(Putzmeister)傳出出售的消息時,長沙這對同城對手再次展開了爭奪戰。

 

  2011年12月,普茨邁斯特全球CEO諾伯特·肖毅(Norbert Scheuch),攜同其財務顧問摩根士丹利人員前來中國考察潛在買家,其中就包括三一與中聯。令人驚詫的是,從諾伯特·肖毅到長沙拜訪梁穩根算起,至雙方在德國簽約為止,歷時僅33天,這場「閃購」行動將中聯重科打了個措手不及。

 

  同樣志在必得卻失之交臂的中聯重科,於是拋出了「路條」之說,指責三一重工並未按照規定事先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准,收購有效性成疑。

 

  關於「路條」的背景是,2009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佈了一紙《關於完善境外投資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外資[2009]1479號),要求有關企業的海外併購「在對外簽署約束性協議、提出約束性報價及向對方國家(地區)政府審查部門提出申請之前,境外競標項目在對外正式投標之前,應向國家發改委報送項目信息報告,並抄報國務院行業管理部門」。按此規定,企業要進行海外併購,必須先拿到國家發改委放行的「路條」。

 

  就在中聯重科按部就班於國家發改委進行收購普茨邁斯特的信息備案時,傳出三一重工已經與德國方面簽署協議的消息。對於是否一定要先獲得發改委的「路條」方能簽署海外收購協議,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司長孔令龍表示:「這不一定,主要是企業需進行信息報告,讓主管部門知曉。」

 

  三一重工之所以採取「先斬後奏」的方式,或是因為深怕中聯重科再次借助自己「政府親兒子」的身份優勢,在併購爭奪中將其擠出局。

 

  第二回合:「行賄門」狙擊三一H股融資

 

  得益於2008年底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國務院所實施的4萬億刺激計劃,中國的基建熱潮此後幾年迅猛升溫,包括三一、中聯在內的機械企業無疑是其中的重大受益者,其業務量及銷售額也是一路高歌猛進。

 

  在行業一片向好的背景下,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於2010-2011年先後啟動了融資計劃。2010年3月,中聯重科在A股通過定向增發募集55億元資金;同年7月,中聯重科又啟動H股IPO融資計劃,並於當年12月完成,募得近150億港元資金(含超額配售)。中聯重科兩次融資合計募得資金折合人民幣約180億元,其現金儲備得到極大充實,在資金層面對三一重工形成強大的競爭壓力。

 

  2011年,三一重工隨之啟動H股IPO程序,計劃融資300億港元。但在其上市事宜即將於港交所聆訊的2011年4月19日,天涯、百度貼吧等各大論壇爆出三一重工涉嫌商業賄賂的信息。

 

  爆料者自稱是三一重工的前員工:「我曾是三一重工的一名員工,受到種種非人的虐待。今天我要告訴大家一個真相,行賄改變世界,先送錢,後做事。」隨後,該爆料者附上的是「有圖有真相」的四份影印文件:《關於核銷天山股份屯河水泥業務費的報告》(三一重工泵送新疆分公司【BG20100608】)、《關於申請天山神州業務費的緊急報告》(三一重工泵送新疆分公司【BG20100707】)、《關於緊急撥付庫爾勒天山神州公司客服費的報告》(三一重工泵送新疆分公司【BG20100715】)、《2011年中字頭及水泥行業客戶春節公關費彙總表》。這些文件的影印件合計19張,皆為三一重工涉嫌在銷售產品過程中的商業賄賂(俗稱「給回扣」),並且有三一重工相關高管的親筆批示及簽名,其中就包括梁穩根的兒子梁在中的簽字。

 

  相關文件詳細揭示了混凝土機械銷售領域的商業潛規則,比如在一份文件中,報告人、時任三一重工新疆分公司泵送營銷經理的向孟斌提及:「天山股份????2010年要採購2座180站,6台泵車。現與競爭對手競爭非常強烈!請求總公司在近兩天內盡快撥付業務費15萬元,如撥付晚了,將喪失先機!」

 

  《2011年中字頭及水泥行業客戶春節公關費彙總表》提及:「分公司/經銷商總計申報客戶318家、470人,申報金額1385.5萬元,初審應付款502萬元,其中中字頭客戶386萬元,水泥企業客戶116萬元。」

 

  就在該系列影印文件曝光的第二天,向文波在微博上回應稱:「網上公佈的所謂天山公司事件,經與已經離司的周小明(註:三一重工混凝土新疆分公司原總經理)核實,純屬造謠。」而對於春節公關費一事,向文波則沒有否認:「網上公佈的春季公關費用為初審表,實際執行費用在一百萬左右,對於一家年銷售額400多億元的上市公司而言過於小氣,現醜了,對不起客戶。」這條回應的微博數小時後被向文波自行刪除。

 

  三一重工將此「行賄門」事件歸咎於競爭對手以「三一內部員工」名義進行的蓄意抹黑,意在狙擊三一重工的H股IPO。因為此事件導致了保薦人等上市中介機構,重新審查三一重工業務往來的原始憑證,延緩了其上市進程。等到2011年9月5日三一重工發佈H股招股文件時,歐債危機影響下的香港資本市場市況不佳,其H股上市隨即流產。2012年,市場數次傳言三一重工重啟H股IPO,但至今無果。

 

  今天來看,此次H股上市的流產,對三一重工的業務發展及其與中聯競爭格局的影響相當深遠,向文波亦曾表示:「這是歷史上對三一打擊最為兇狠的一次。」事件之後,三一重工對外宣稱,經其向長沙警方報案,查明該系列影印件為「偽造」,並且在中紀委的干涉下,由湖南省紀委進一步徹查案件,最終查出「行賄門」事件系中聯重科唆使其三名員工所為。

 

  「行賄門」事件的曝光,難免令外界感覺出某種「潛伏」的意味。影印件主要從三一重工新疆分公司流出,而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表示,這些文件曝光的時間點,正是梁穩根的兒子梁在中出任新疆分公司總經理期間(另一說為梁在中當時是三一集團副總裁、財務總監),「梁在中當時在管新疆公司,這是給他栽贓的」。

 

  三一重工方面進一步指控稱,湖南省紀委調查此案的負責人系中聯重科某高管家屬,在三一方面提出異議後,該負責人仍未迴避,而且涉案的中聯重科三名員工中一人在逃,而所抓捕的兩名員工數日後也被釋放。

 

  對於三一重工的公開指控是否屬實,《新財富》記者向中聯重科品牌宣傳部部長劉小平求證,但始終未得到回應。

 

  第三回合:商業無間道

 

  如果說「行賄門」事件折射出某一方的「潛伏」行為,那麼新近曝光的「間諜門」事件則升級至互為「無間道」之層面。

 

  2012年11月13日,一份題為《三一重工三爆商業間諜案》的網文被貼出,隨後即被各類網站廣泛轉載。該帖稱,其內容「摘抄於中聯重科內部OA系統公告」,其開頭文字也看似符合內部公示文字的特徵:「2009年10月、2011年6月、2012年11月,三一重工相繼三爆針對包括中聯重科在內的商業間諜案,致使我司無端遭受不應有的損失,為了保護國有資產與股東利益不受或少受損失,切實增強全公司員工的保密意識,現將這三起案件的實情作為內部保密教育的資料如實地通報給大家,希望大家從中汲取保密方面的經驗教訓。」

 

  這份文件是否來自中聯,其何以被「無意間」洩露到公眾互聯網,尚不得而知,但在洋洋灑灑近萬字的正文中,其以三個詳盡的案例指控三一重工對中聯重科實施的非法商業間諜行為,其中所描述的細節翔實、人名確鑿,其中部分人員及所涉案情亦已被公安機關證實,案件處於審理中。現將此三案例概括引用之。

 

  案例一:三一重工設立諮詢公司,竊取中聯重科等同行的商業秘密。

 

  2007年11月,三一重工營銷本部市場部擬就《關於成立管理諮詢公司的商業計劃書》,其中寫道:「可借此平台,正當獲取競爭夥伴信息,為市場調研人員提供身份掩護,方便蒐集有價值的同行企業內部信息,供集團高層決策參考。」

 

  2009年5月23日,三一重工中層管理者龍居才呈報了《關於諮詢公司籌備工作的請示》,三一重工副總裁梁林河於5月26日批示同意,並提議「公司的法人代表由與三一重工不相關的人員擔任」,同時請總裁向文波圈定了「新洛普國際」的名稱。

 

  新洛普諮詢公司的龍居才、文成、楊樹岩、梅德鵬、鄭雙樂、李新建都是三一重工市場信息科的在職員工。市場信息科科長龍居才是新洛普諮詢公司的直接負責人,經營計劃總部市場監控部部長胡大成是新洛普諮詢公司的具體指揮者,三一重工副總裁梁林河是新洛普諮詢公司的主管領導。從公安部門截獲的大量有關新洛普諮詢公司的費用審批顯示,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三一重工副總裁梁林河親自批錢,為新洛普諮詢公司購買紐扣型無線針孔攝像機等竊聽竊照器材、辦公桌等。

 

  新洛普諮詢公司文成許諾每月5000元,要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分公司員工張俊利用職務之便,將其掌握的中聯重科商業秘密竊取給三一重工,並向張俊傳授了秘密拍照等犯罪方法。

 

  新洛普諮詢公司的楊樹岩許諾每月給22000元,利誘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分公司市場部副部長羅帥。羅帥收受楊樹岩20多萬元的賄賂後,出賣了大量中聯重科的商業秘密。

 

  新洛普諮詢公司鄭雙樂假冒上海某證券公司的李軍,利誘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分公司職員劉少慧。因收受了鄭雙樂29800元的商業賄賂,劉少慧利用職務之便,連續3個月出賣了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公司的核心商業秘密。

 

  2009年8月21日,長沙市公安局以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對國有企業工作人員行賄罪、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等罪名,查封了新洛普諮詢公司,並刑事拘留了文成。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7月底被公安機關依法查封止,三一重工以各種非法手段,獲取了同行企業的商業秘密1296份。其中,非法獲取了中聯重科的商業秘密文件558份,國內外其他33家同行企業的商業秘密文件738份。

 

  案例二:三一重工僱傭黑客,從中聯重科OA系統竊取商業秘密。

 

  2011年6月8日至27日,中聯重科辦公自動化(OA)系統頻遭黑客攻擊,大量商業秘密被竊。經清點,黑客至少盜走10889個word與excel文件,其總容量高達965M。

 

  因被洩密的資料中涉及國家秘密,2011年6月28日,中聯重科向湖南省國家安全廳作了匯報,該廳於7月4日追蹤到了黑客最有可能的來源地址,並在經過內查外調後,於8月12日確認:黑客是來自黑客組織 「北洋賤隊」的齊某。

 

  後經長沙市公安局偵查得知:2011年5月,三一重工市場信息科科長楊樹岩,以每月10萬元的價格,僱傭北京某信息公司的情報部經理韓某某,要其用非常規的手段,蒐集中聯重科的商業情報。韓某某便通過業內同行付某某中介,以每月4至10萬元的價格轉雇「北洋賤隊」的苗某某。苗某某便組織下屬黑客齊某實施,並以每月1萬元的佣金酬勞齊某。齊某經多次攻擊,入侵中聯重科OA系統,竊取了大量商業秘密後,逆序呈交給了三一重工楊樹岩。

 

  案例三:三一重工在高校畢業生中發展商業間諜。

 

  三一重工從湖南農業大學等院校的畢業生中物色情報人員,培訓其從事商業間諜活動。

 

  2012年5月9日至10月13日,三一重工員工黃鏡明通過中聯重科員工甘翰宇(兩人系同學關係),採用技術手段獲取中聯重科安裝在湖南漢壽工業園的混凝土機械服務管理系統登錄權限,登錄200多次,查詢中聯重科設備檔案數萬次,並將銷售數據以及客戶信息等發送給三一重工經營計劃總部市場部副部長劉兵;2012年2月至9月,三一重工安林等人多次要求已入職中聯重科的校友王上華等人提供中聯重科商業秘密。

 

  2012年11月6日,三一重工市場部人員黃鏡明因涉嫌「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2012年11月9日,三一重工市場部副部長劉兵因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已相繼被案發地的漢壽公安局刑事拘留。2012年11月5日,同案的甘翰宇被漢壽公安局移交長沙市公安局芙蓉分局監視居住。

 

  針對上述網帖,三一重工品牌宣傳部部長陳志婷對外回應:「公司已經注意到了網上的這個帖子,這是有人在惡意攻擊、抹黑三一,我們也在等待公安機關的調查結果。」直到半個月之後的2012年11月29日,三一重工藉著「遷都」的由頭,通過《三一恨別長沙》一文進行了些許回應。

 

  對於前文「案例一」所描述的狀況,三一方面認為是中聯重科小題大作,將企業間普遍存在的經營信息收集活動上升為間諜活動。三一重工副總裁梁林河說道:「我們中了中聯的圈套,這個故事搞得像無間道一樣。」依據梁林河的描述,是三一重工市場部一位副部長建議他在外部單獨設立信息蒐集公司,以便撇開與公司之間的關係,該下屬還建議購買攝像機等微型監控設備。三一方面質疑道,何以設備購回的第二天警方就展開搜捕查封?

 

  三一方面進一步指稱,公安部門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該市場部副部長竟擁有中聯重科的集體戶口(言外之意,這位副部長是中聯重科派來的臥底)。「我買東西簽字的手續都在中聯手上。後來我們得知被抓的人事後還去了中聯任職。」梁林河說。

 

  但這位扮演「臥底」角色的副部長姓甚名誰,三一方面並未披露。

 

  此外,《三一恨別長沙》一文中,梁穩根等人還對競爭對手進行了大量或明或暗的指控。

 

  明確指向中聯重科的包括:2011年4月,中聯重科一手炮製三一重工「行賄門」事件,令其H股上市融資計劃告吹;2012年7月,三一一名司機前往機場接待來訪客戶,發現一名中聯重科的員工混跡其中;2012年8月,湖南省統計局某處長莫名要求進駐三一調查公司經營統計數據,並要求三一解釋統計方式,而該處長的子女在中聯重科擔任高管職務。

 

  暗指競爭對手所為的包括:2008年8月,有人密謀在長沙市某郵局一次發出800多封匿名信,向政府、銀行、券商、行業組織、客戶等虛構事件詆毀三一;2012年3月6日,梁在中的助理在國際郵局代梁在中領取郵包時,遭到3名自稱是長沙海關緝私局的工作人員緝拿(誤以為是梁本人),以其涉嫌走私為由將其帶回海關審訊,並安排大量媒體記者全程拍照,目的在於「搞臭」三一;2010年7月2日,梁在中在前往三一寧鄉產業園的路上險遭歹徒綁架,在抓捕過程中主犯又蹊蹺自殺。

 

  相較於中聯重科披露的三一重工系列「間諜案」中的真名實姓以及翔實的細節,三一方面所提及的一系列指控沒有一項點出了相關當事人的真名實姓,其真實度似乎要大打折扣。《新財富》記者向三一重工求證是否有詳細的材料證據,三一重工品牌宣傳部長陳志婷表示,她手上沒有書面材料,都是梁穩根等領導口述給某媒體記者的。

 

  針對提出種種指控的《恨別》一文,2012年11月29日晚22:11,中聯重科在其官方網站發佈了一則簡短的「嚴正聲明」,指「該媒體在沒有進行基本調查的情況下,以專訪三一集團梁穩根、向文波、袁金華、梁林河等高管人員的形式,對中聯重科進行了大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虛假不實的報導」,並表示「保留對上述惡意中傷者法律追訴的權利」。但對報導中涉及的與其有關的細節,中聯重科則未做具體回應與澄清。

 

  在2012年12月17日出版的內刊上,中聯以《告全體員工書》的形式對自己的不回應作出解釋:「近期,有人借『搬遷』惡意中傷中聯重科,以黑白顛倒、無中生有的手段誤導輿論,把公司推向了風口浪尖。公司和全體員工正為此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大家都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對中聯重科的那些駭人聽聞的指責和控訴是否屬實,也都在期待公司的回應。但事發之後,公司只發了一紙聲明。因為我們要顧全大局,保持理性、忍讓、包容,因為我們不希望升級『口水戰』,我們希望通過法律途徑來正本清源。」

 


 貼身肉搏

 

  無論是「行賄門」還是「間諜案」的爆發,讓外界看到的是一對同城冤家無規則、無底線的相互傾軋。檯面上大打口水戰,桌子底下則相互「使陰招」,其背後是兩家行業巨頭白熱化競爭的折射。撥開表象細究財報,三一與中聯在行業整體趨淡背景下的「貼身肉搏」之景像一覽無餘。

 

  行業風雲變幻,力量對比改寫

 

  「潮水退去之後才知誰在裸泳」,這句話用來形容當前的機械行業以及三一、中聯兩家的競爭關係,似乎分外貼切。作為國務院4萬億刺激計劃的重要受益行業之一,工程機械行業在2009-2010年經歷了一輪超常規增長。而在4萬億計劃消退之後,全國GDP增速從2010年第一季度到2012年第三季度已經連續11個季度下滑,從最高峰超過12%跌落至7.4%,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也逐步降溫。

 

  受宏觀環境影響,國內機械行業收入增速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迅速下降,這無疑影響到三一與中聯這對對手的競爭格局。橫向對比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2011年以來各季度的銷售情況:兩家企業各季度的銷售額增速同比都在持續下跌,但是三一重工增速下滑的幅度明顯大於中聯重科;到2012年第三季度,三一重工的當季銷售額甚至較前一年同期下跌18.29%,而中聯重科卻同比增長10.27%;從絕對數額來看,中聯重科已經連續兩個季度銷售額超越了三一重工,2012年第三季度,中聯重科錄得99.89億元,而三一重工為89.39億元,低於前者10億元(圖3)。

 

 

  此外,對比同佔兩家公司收入半壁江山的業務板塊—混凝土機械的營收,中聯重科2012年上半年為169億元,也是直逼三一重工的171億元,而在2011年,二者的差距還有48億元之巨。按此趨勢,中聯重科2012年全年無論是總營收還是混凝土機械的單項營收,全面超越三一重工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三一重工坐了多年的混凝土機械頭把交椅,眼看著就要被中聯重科拉下馬了,梁穩根的焦慮可以想見。

 

  在行業下行趨勢下,中聯重科能夠實現「彎道超車」,與其在行業巔峰期完成融資充實現金儲備是分不開的。中聯重科在2010年通過A股增發以及H股IPO完成180億元融資之後,獲得了強大的現金儲備,而三一重工300億港元H股融資的流產,使得其在面對中聯重科時處於守勢。也正是在2010年,二者各自的資產負債率相互發生逆轉,中聯重科的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而三一重工的資產負債率不斷攀升(圖4)。顯然,三一重工的資金壓力要強於中聯重科,其只能通過大規模借債來應對。融資未果的影響如此重要,可以想像,三一上下對「行賄門」事件難以釋懷。

 

 

  爭相粉飾報表的玄機

 

  在競爭陷入膠著狀態之時,雙方的行動也呈現出亦步亦趨的特徵。這其中,雙方先後變更會計政策的行為就顯得相當微妙。

 

  就銷售模式而言,機械行業類似於房地產行業,工程機械產品因為單價較高、使用時間較長,生產企業都會提供分期付款、按揭貸款、融資租賃三種信用銷售形式供客戶選擇。但與房地產銷售的區別之處在於,機械行業的按揭時間基本不超過4年,而且由於機械產品是貶值產品且不便於快速變現,因而銀行等金融機構通常會要求銷售企業對買家的按揭進行「 兜底」—如果買家無法按期償還貸款的話,企業必須替其償還貸款,再由企業自行去向客戶追討債務。

 

  在市場向好時期,信用銷售不僅能擴大營收,生產企業及其關聯方還能獲得額外的利息收入,但同時也需承擔下遊客戶違約的風險。近年,面對市場萎縮的需求和激烈的競爭,不少企業都競相降低信用銷售門檻,由此造成大量應收賬款在賬上堆積。2012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的應收賬款分別比年初增加了83%和69%,佔營收的比重達到50.8%和50.3%。

 

  在對應收賬款的處理上,兩家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以改變壞賬計提策略的方式減少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2012年3月26日,中聯重科發佈公告,宣佈調整其應收款項的壞賬準備計提比例,新比例從2011年10月開始執行。隨後的2012年10月20日,三一重工也公告調整其應收款項的壞賬準備計提比例,並且從2012年7月開始正式實施。

 

  比較兩家企業調整前後的壞賬計提比例,有一個共同特點,都將兩年以下的應收款項計提比例降低了,而將4年以上的應收款計提比例提高了(表1)。表面看,有增有減整體合理,但實際上,企業的應收款絕大部分都是賬齡兩年以下的,將該部分的計提比例降低實際上會整體降低壞賬計提數額,這就變相地增加了企業淨利潤,達到粉飾報表之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兩家企業調整之後的壞賬準備計提比例變得一模一樣。三一重工直陳其調整的理由之一是「便於投資者進行價值評估與比較分析」,言外之意是,你中聯重科通過調整會計政策來粉飾報表,我也不甘落後,口徑一樣、粉飾程度一樣,便於大家對比。一對冤家在這種細節上都不忘相互較勁,雙方「貼身肉搏」可見一斑。

 

  由於中聯重科的壞賬計提新政策在2012年上半年就已經先行實施,而三一重工要到下半年才開始正式實施,中聯重科在上半年的淨利潤計算上相較於三一重工就「佔了一點便宜」。據測算,中聯重科2012年上半年的應收款賬面餘額合計為338.43億元,根據舊的計提政策應該計提壞賬11.82億元,而根據新的計提政策僅須計提5.43億元,少計提了6.39億元(表2)。這6.39億元便進入了中聯重科的利潤表,增厚了其淨利潤。根據雙方報表,中聯重科上半年的淨利潤為57.49億元,三一重工的淨利潤為54.33億元,如果中聯重科刨除「粉飾報表」所增加的6.39億元,其淨利潤則低於三一重工。

 

  由此可見,細微的差異之間,皆體現出雙方的較勁。

 

  激進銷售之下,誰在裸泳?

 

  2012年以來,三一重工一直在公開層面抨擊中聯重科,稱其挾著獲得巨額融資之後的現金儲備優勢,採取「零首付」的激進銷售政策,搶佔客戶蠶食市場份額,這種行為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

 

  但相關分析數據顯示,反而是三一重工的銷售政策更加激進一些。

 

  要考察機械企業的銷售政策是否激進,須從兩個方面去考量:企業本身的「應收賬款」數額(代表客戶直接欠企業的錢)以及「客戶按揭貸款」數額(代表客戶所欠銀行的錢,同時也是間接的、潛在的欠企業的錢)。就整體而言,如果這兩個數額越高,意味著客戶購買產品時當即需要支付的現金越低(餘款要麼欠企業的,要麼欠銀行的),進而意味著企業採取信用銷售的比例越高、銷售政策越激進。

 

  橫向對比近5年來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信用銷售餘款(應收賬款+客戶按揭貸款)的情況,後者的數額大大高於前者(圖5)。就應收賬款而言,三一重工歷年皆低於中聯重科,恰恰在2012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的應收賬款餘額(229億元)超越了中聯重科(192億元)。就客戶按揭貸款而言,三一重工更是大幅度高於中聯重科,2011年之後甚至有加劇的趨勢。

 

 

  目前,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的信用銷售餘額分別為591億元、336億元(前者大大高於後者),該等數額可視作其各自因過去4年的產品銷售而產生,兩家企業近3年半的累計銷售額分別為1330億元、1284億元(基本接近)。據此計算,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近3年半的信用銷售比例分別為44.47%及26.14%,顯然三一重工的銷售更加激進。

 

  從銷售回款情況來看,近兩年三一重工各季度的銷售回款力度要強於中聯重科(圖6)。2011年,三一重工現金回款佔銷售收入比為103.53%(包含對往年應收賬款的催收),中聯重科銷售回款比例為97.59%;2012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的銷售回款比例為97.13%,而中聯重科為91.13%。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第三季度,三一重工的現金回款額為其同期銷售額的161%,大大高於中聯重科的115%,這說明三一重工在資金壓力下,加大了對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

 

 

  綜合而言,三一重工2012年以來的經營狀況要弱於中聯重科,並且下半年之後被中聯重科趕超的趨勢明顯。在三一重工採取激進銷售政策的情況下,其營收尚只能略微高於中聯重科,如果中聯重科採取同等激進的手法,或許要更多蠶食三一重工的市場份額。二者強弱在股價上也有體現,中聯重科整體走勢強於大盤,而三一重工整體走勢弱於大盤(圖7)。

 

 

  潮水退去之後,究竟誰在裸泳呢?


政商糾葛

 

  三一、中聯這兩家同城對手的「貼身肉搏」式競爭中,還夾雜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政商因素,特別是兩家企業一家是民營企業,一家是國有控股企業。

 

  2012年2月29日,梁穩根在三一集團經營報告會上感嘆道:「中國企業家要成就一個世界級企業要比美國、歐洲難得多。首先,我們要花更多時間去處理人際關係;其次,要面臨很不規範的惡性競爭,這跟我們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法制還不健全有關係。」

 

  梁穩根所說的人際關係,相信也包括與政府官員的關係。由於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的支配性地位,中國經濟一直有一個重要的特點,處理與政府(官員)的關係,向來被認為是企業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中國當前商業環境下,政商關係也常常是決定一家企業在資源分配中話語權的大小乃至其能否做大、持久的關鍵因素。這當中的尺寸拿捏,絕對考驗著每一位企業家的政治智慧。而黨代表、全國人大代表等政治榮譽,也為眾多企業家所看重。作為湖南乃至全國首富的梁穩根也不例外。梁穩根是十七、十八大黨代表,向文波則是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這種「雙料代表」在全國民營企業中相當罕見。

 

  與此同時,梁穩根也相當注重黨建工作。目前,整個三一集團黨員人數為5400餘人,按梁穩根的說法,「黨員佔到三一集團員工總數的1/8」,可以說,三一是全國黨員比例最高的民營企業。

 

  梁穩根的表現,顯然引起了官方的關注。2011年9月22日,各大新聞網站都出現一則頗具衝擊力的新聞:梁穩根可能在十八大上入選中央候補委員甚至中央委員,如果當選,將成為中央委員會首個民營企業家委員。據透露,該消息的來源正是三一,其背景是梁穩根被全國工商聯提名為中央候補委員的候選人,並接受了中組部的考察。

 

  事實上,在中共十七大上,紅豆集團的周海江也曾被提名為中央候補委員候選人,但是,梁以首富出仕的象徵意味,令此事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並被外界解讀為民營企業家靠近權力中心,政治地位得到提升。與此同時,中國會否打開政商旋轉門,也備受爭議。

 

  耐人尋味的是,當此之際,人民網財經頻道於2011年9月23日至10月18日罕見地連發6篇質疑三一重工的報導,包括其財富得來不義、財務涉嫌造假、涉嫌海外避稅、產品故障不斷等等。而一年以後,於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上,梁穩根並未入選中央委員會。

 

  儘管梁穩根在政治上未能更進一步,但在中國當今以GDP考核地方政府的體制下,三一重工作為本地利稅大戶,在建立工業園、獲取銀行貸款、稅收優惠等方面亦獲得了政府的不少支持。只不過相比之下,中聯重科先天擁有更多的政府資源,畢竟其從設立之日起就是「根正苗紅」的國有企業。作為湖南省國資委的「親兒子」,能得到某些政策傾斜也不令人意外。

 

  與此同時,也有媒體指稱,詹純新的父親是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院長詹順初,岳父則為湖南省原省委副書記萬達。之後,中聯重科原董秘李建達對外確認了這個事實:「這兩個情況確實屬實,先天條件固然重要,但後天的努力也是不可或缺。」

 

  中聯重科在政府資源優勢上最典型的一個事例便是,作為國內重要的汽車起重機生產商的湖南省級國有企業—浦沅集團,被整體劃撥給中聯重科的大股東長沙建機院。之後浦沅集團的核心資產陸續注入到中聯重科體內,起重機產品因此而成為了中聯重科的第二大業務板塊,年銷售額超百億。

 

  此外,中聯重科的做大,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系列收購行為,而其在收購國內特別是省內其他一些國有機械企業的過程中,也獲得政府的「特殊照顧」,而三一重工在國內對同行的併購中則鮮有成功案例。

 

  不過,隨著中聯重科改制的不斷深入,其政商關係也日趨複雜而微妙。中聯重科的改制初步成功,使得其當家人詹純新為代表的管理層與其引進的財務投資人弘毅投資,合計的持股量超越第一大股東湖南省國資委,中聯重科的國有色彩逐步淡化。梁穩根等三一高層認為,正是中聯重科改制之後,管理層實現了對公司的MBO,激發了管理層的幹勁,但同時也激化了雙方之間的非理性競爭。

 

  其實,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對於湖南省這兩家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省政府一直在試圖做到「一碗水端平」。2011年8月30日,湖南省政府召開機械行業座談會,湖南省省長徐守盛親自出席會議並講話,在該座談會上,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31家企業共同簽署了帶有自律性質的《湖南省工程機械行業公約》。可是,僅僅過去一年,兩大巨頭就將該公約撕毀了。


還原美「棱鏡」門揭秘者:高中輟學的電腦怪才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780061.html

未獲高中文憑

斯諾登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伊麗莎白城長大,隨後移居至馬里蘭州,靠近米德堡的國安局總部。他沒有獲得高中文憑,一度在馬里蘭社區學院學習計算機。

斯諾登說,他曾在陸軍服役,因在訓練中受傷離開部隊,在國安局擔任安保人員。

隨後,他作為中情局信息技術員派駐瑞士日內瓦並工作至2007年,在那裡接觸到一些機密文件。他說,自己在那段時間一度考慮公開那些秘密監視項目。不過,他最後決定放棄,原因是不想致任何人於危險之中,同時抱有奧巴馬當選總統後取消一些項目的期望。但是,奧巴馬沒有約束這些項目,使他失望。

《衛報》報導,斯諾登2009年離開中情局,為戴爾計算機公司工作,隨後作為博斯公司僱員在國安局工作4年。在國安局位於夏威夷的辦公室工作期間,斯諾登拷貝打算公開的最後一批文件,告訴管理人員需要離開幾週治療癲癇病。

博斯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證實,斯諾登為這家防務承包商「工作不到3個月,在夏威夷一支團隊內任職」。

斯諾登說,他的年工資為20萬美元。然而有傳言說,當博斯公司解僱他時,他的薪水是12.2萬美元。

父母早年離婚

斯諾登的父親已經從美國海岸警備隊退休,住在賓夕法尼亞州。他的父親在ABC新聞簡短的採訪中稱,他十分擔心兒子。他說,他最後一次見到兒子是在兩個月前的一個晚餐時間。

斯諾登的父母早年離婚,本週一早上,母親伊麗莎白在離開馬里蘭州的家時謝絕了記者採訪。

鄰居稱,他母親是在十多年前買的這座埃裡克特市的公寓。斯諾登16歲時,離開家人在公寓獨自住了幾年。

有時,斯諾登的母親會帶著日用品順便來公寓,斯諾登的女朋友也會在週末過來。鄰居仍能回憶起,有時候透過百葉窗看見斯諾登在電腦前工作,「不分晝夜」。在她的印象中,斯諾登是個「計算機怪才。」

婚事幾乎無望

英國媒體報導,斯諾登在洩密前有個穩定的女友,兩人原本打算結婚,不過突然的洩密事件導致他們的婚事幾乎無望。面對變故,他的女友林賽·米爾斯非常痛苦,10日借助博客公開了自己當前傷心欲絕的心境。

「我的世界突然敞開,又突然關閉。我像是迷失在海上,身邊沒有指南針。我流著淚水,一邊打著字,一邊回想一路陪我走過的人,那些和我一起歡笑、一起牽手的人,那個我最深愛的人,以及那些我來不及說再見的人。」米爾斯在博客上這樣寫道。

米爾斯現年28歲,之前是一名芭蕾舞演員,現在是一名鋼管舞者,住在位於夏威夷斯諾登租賃的寓所裡。斯諾登和米爾斯去年曾前往香港度假,不少親友還以為他們會在那裡結婚。通過米爾斯的博客來看,這兩人彼此深愛對方,米爾斯在博客中用「謎一樣的男人」來形容斯諾登。在過去的4年裡,這對情侶一起遊覽過世界很多地方。在此次前往香港前,斯諾登只是對米爾斯說要離開數週。所以如今面對男友的意外舉動,米爾斯感覺像是「一下子被拋棄了」。

米爾斯的父親這樣評價斯諾登:人非常好,害羞,穩重。「他一直有強烈的是非觀,當他聽到關於斯諾登的新聞時感到『震驚』」。

相關

阿桑奇給斯諾登支招

可向俄或南美洲國家尋求避難

「維基揭秘」網站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10日稱曝光美國政府多個秘密情報監視項目的愛德華·斯諾登為「英雄」,說兩人之間有「間接聯絡」。此外,阿桑奇12日對斯諾登提出建議,希望他向俄羅斯或者南美洲國家尋求政治避難。

「愛德華·斯諾登是英雄,」阿桑奇告訴天空新聞頻道記者,「他把近十年最惡劣的事情之一公之於眾。」

英國《衛報》網站9日證實斯諾登向媒體提供機密文件,致使「棱鏡」項目等美國政府多個秘密情報監視項目曝光。

阿桑奇所創「維基揭秘」網站2010年公開大量以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為內容的秘密文件,引起美國外交尷尬。他現階段在厄瓜多爾駐英國使館避難。

阿桑奇10日還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記者,他經由熟悉斯諾登的人與斯諾登有「間接」聯絡,「眼下不適宜提供更多細節」。

此外,阿桑奇12日對斯諾登提出建議,希望他向俄羅斯或者南美洲國家尋求政治避難。

斯諾登現身處香港,具體位置不明。他在媒體13日刊登的專訪中說,他將繼續留在香港,準備好應對美方的引渡努力。

正在巴西訪問的俄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12日告訴俄塔社記者,他沒有接到斯諾登的政治避難請求,但「如果他提交請求,我們會予以考慮」。

「我認為,他最好考慮這個建議,」阿桑奇12日晚接受今日俄羅斯電視台採訪時說,「他還可以嘗試在南美洲找到類似的(政治避難)機會……拉美國家對這種請求有真實興趣,當然,(俄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瞭解這種遊戲很長時間了。我確信,一旦這樣的建議擺上桌面,它就不會收回。」

鏈接

全球近50年「知名」洩密者

——丹尼爾·埃爾斯伯格1971年,埃爾斯伯格向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披露越南戰爭機密文件,講述美國介入越戰的始末以及政府如何圍繞越戰事務誤導公眾等。

——馬克·費爾特1972年6月17日清晨,5名男子因闖入美國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總部辦公室安裝竊聽器、偷拍文件被捕。經調查,5人均是共和黨「暗探」。為避免影響競選連任,時任總統理查德·尼克松下令掩蓋事實真相。同年117日,尼克松競選成功。隨後,《華盛頓郵報》得到「深喉」提供的消息,就這件事窮追猛打。1974年8月,尼克松被迫辭去總統職務。時隔30年,費爾特的朋友約翰·奧康納2005年在《名利場》雜誌上撰文披露,費爾特是水門事件中的「深喉」。

——莫迪凱·瓦努努瓦努努曾作為技術人員在以色列迪莫納核設施工作,1986年向英國媒體披露迪莫納核反應堆諸多內幕。以色列隨後以「叛國罪」和「間諜罪」判處瓦努努18年監禁。

——布拉德利·曼寧曼寧先前任駐伊拉克美軍陸軍情報分析員,2010年5月遭拘押。美國檢察部門指控他從軍用網絡系統內竊取機密文件並提供給維基揭秘網,包括一段駐伊美軍「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射殺記者的視頻和數以萬份計戰事報告。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