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東方在線CEO孫暢:網絡教育邁入第二發展階段

http://news.imeigu.com/a/1324365470792.html

(i美股訊)在當下互聯網時代,每家教育培訓企業都將網絡教育業務視為公司重要戰略佈局之一。龍頭企業新東方更是如此,俞敏洪曾經坦 言「誰把網絡這一塊做好了,誰就是新東方最大的對手。」近日,新東方攜手劍橋大學出版社推出了TBL混合式英語學習產品,標誌著新東方的網絡教育事業邁入 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i美股特邀新東方在線總經理孫暢女士,就TBL混合式英語學習產品特色、在線英語培訓市場現狀、新東方在線發展規劃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釋和深入交流。主要觀點如下:

1、 對於新東方而言,特別重要的是把線上線下的資源結合起來;混合式教學既要保留教師的個性化特色,又要實現標準化教學,有一定難度;除了老師以外,學校方面 需要增加「助教」角色使課堂獲得更好的效果;TBL的在線內容可以隨時更新,社區互動功能、移動互聯方面正在開發之中。

2、劍橋開發教材用 了11年,新東方在線開發平台用了1年,學校培訓老師用了1年;TBL混合班型的價格大約在2000-4000元人民幣左右,低於其他機構的線下口語面授 課程收費水平;線下課程部分由新東方學校提供,絕大部分收入歸學校方面所得;TBL將來會像泡泡、優能那樣利用線下渠道進行招生,而不是簡單靠賣學習卡; 新東方的規劃是在未來三年,TBL至少會有10萬個學生;希望在2-3年內,TBL能夠達到1-2億元人民幣的營收規模;

3、培生的戰略佈局會促使新東方把自己的戰略規劃做得更加精細、更加長遠;培生擁有《新概念英語》的版權,但並不能夠禁止其他培訓機構開設相關課程。

4、網絡教育的用戶、產業環境和技術應用的成熟度已經相當高,在線培訓市場明顯進入第二發展階段;培訓行業缺少跨界的課程設計人才,只能靠企業慢慢培養;2012年希望在移動學習方面做出初步探索,並且能夠看到一些商業模式。

以下為i美股與孫暢女士的訪談實錄:

Q:TBL是一個什麼樣的產品?

孫暢:TBL是新東方準備了很長時間的一個混合學習產品,這個產品的內容部分是我們跟劍橋合作引進的。

Q:新東方和劍橋為什麼要合作推出這樣一個混合學習產品?

孫 暢:從劍橋的角度講,他們在內容方面準備了特別長的時間。劍橋大學出版社是一個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傳統出版社,一直都是以紙質教材在做出版,他們大概在 11年前就已經看到了互聯網的趨勢也一直很想做這個,但他們是一個傳統的出版企業,內容電子化對他們來說也是蠻困難的一件事。所以他們先用5年的時間開發 出一個產品,但是他們自己感覺不是特別好,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於是就推倒重來。

從新東方的角度講,新東方原來一直是以傳統線下授課為主 的,即便是有我們這個在線的教育公司,我們在線公司又是完全以互聯網在網上賣課件和服務的形式為主。所以,俞敏洪老師在做新東方在線的時候,他的夢想是希 望互聯網能夠把新東方帶到另外一個領域裡面,但是我們的組織架構決定了新東方在線和新東方的學校在組織架構上是互相獨立的,大家有點各做各的。雖然大家都 發展得很好,線下的培訓應該說最近是更火了,剛性需求非常地火。那麼在線呢,通過前幾年的發展,也到了一個發展特別快速的時期。所以說,兩邊的發展都很 好,但是在業務模式上一直沒有特別多交集,各做各的,在線的學生不是線下學校的學生,線下的學生也不是在線的學生。但是我想對於新東方來說,特別重要的是 怎麼樣才能把兩邊的資源合在一起。

我們前期一直在探索混合教學,但是前期的探索都是比較初級的,比方說線上的測試和練習是不是能夠作為線下 的補充和增值服務,我們也一直在強調這個「補充」作用,別讓校長有情緒啊,避免他們害怕學生都跑到線上上課。新東方一直是很糾結於此的,擔心線上線下互相 競爭搶學生這種問題。我覺得這也是線上教育一直沒有很好地發展的一個原因,不光是新東方,整個中國教育培訓產業都是如此,像學而思、學大也是這樣。新東方 的架構給了我們這個線上公司足夠大的發展空間,它讓我們到市場上拚殺了,確實拚殺得也挺好。但是我覺得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一方面新東方線下的學生對互聯 網的需求是非常強勁的,另外一方麵線上公司也在想怎麼樣才能夠真的去整合新東方線下的一些資源?怎麼樣才能夠真正讓有互聯網需求的學生用到線上的學習過 程,而不是簡單地用點測評之類的?我們一直在探索這個事情,並找到了這個混合學習模式,或者說是組合學習模式,就不是簡單的線下的學生只用簡單的線上的服 務,而是有一部分學習要在線上完成。TBL順應了這樣一個需求,真正要實現這個東西其實是一件蠻難的事情。

Q:混合教學的困難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孫 暢:除了許多觀念的改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我覺得最難的在於教學領域。因為原來傳統的老師都是拿著教材備課,然後給學生講,尤其是新東方的老師又是這 麼有個性的群體,他們要很自由地發揮個人的魅力、特色。當用學習系統來教課的時候,老師就必須有另外一條線,一個標準化的學習過程,用到在線的很多內容、 課程、課件,研發出來的是標準化的。以前老是天馬行空,想到哪講到哪,笑話就隨便往裡插了。現在同樣是一節課,除了老師備課的內容之外,你要去用這個工具 了,因為學生在線上已經提前做了很多學習過程,在線學習的內容怎麼樣去跟課堂的教學內容很好地銜接和應用,這對老師的要求特別地高。一方面,這個老師不是 個體的老師,而是整個新東方的教學體系,以前新東方的教學體系是鬆散的,這樣的東西要求老師是標準化的,但同時我們又希望新東方老師的特色不要被丟失掉, 這是新東方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那怎麼樣把這些東西結合起來,新東方整個教學教研有了一個很大的改變,但這也需要時間。我們這個項目在上海開始做試點,上 海整個聽口部已經教研了一年多的時間,把所有的老師組織起來做教研,老師們做了上萬張的PPT,希望做成一個標準化的東西,同時結合老師的個性化,所以準 備了很長時間。

Q:既要保留個性化特色,又要實現標準化教學,這聽起來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

孫暢:對,很難。 尤其對新東方的老師,這就更難了,是一個特別大的挑戰。對於學校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學校需要增加角色了,以前是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在混合學習模 式下,現在要增加一個「助教」的角色,因為什麼樣的學生、什麼樣的班型(新東方的班太多了)匹配什麼樣的線上教學內容,每一節課的內容都要跟線上的東西匹 配,都要跟學生在家裡線上學習的內容匹配,然後課後還要跟學生回家學的線上的東西匹配,裡面還有很多互動的部分,例如判作業、追蹤學生回家在線學習的進 度、效果、結果,還要跟他互動。除了傳統的老師和學生之外,這裡面就要增加第三個角色,那就是助教。助教需要去匹配這些資源、去check這些資源,來幫 助老師的課堂使其有更好的效果。每個學校需要增加角色,就不是傳統的阿姨檢查聽課證這麼簡單。對學校而言,這是一個特別大的轉變。

Q:和現有網校產品相比,TBL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孫 暢:這個產品不是簡單地說叫作「混合學習」。它是基於網絡進行的,跟原來封閉的模式(例如華爾街英語的教學模式——學生用教學軟件看課件,老師再進行輔 導)特別大的不同在於我們並不是讓學生去看課件。首先,學生的學習是在線的,我們的這個系統是開放的,學生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任何其他地方都可以完成自學 習的部分;其次,在老師的教學部分裡面,這仍然是以老師為主的,引導學生掌握關鍵的知識點;再次,這兩個東西又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我覺得 這是TBL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24小時不間斷學習,傳統的華爾街模式無外乎是到學習中心上課,再借助一個輔助工具。而我們TBL的核心理念是24小時不 間斷的學習,有上課,有線上的自學習。我們特別強調的是,自學習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而自學習怎麼樣和傳統的學習結合起來。TBL的革命性在於,原來我們 以老師教學為主,現在則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二者並重的方式。目前我們中國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識的傳遞,而不注重學習方法。因為我們的考試是以知識 為主而非方法,但是我們的學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方法。我們這套學習體系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老師的角色也就變成了「導師」,這是 TBL最大的意義所在,雖然很難,大家很需要花功夫,新東方在線在當中起到的價值很重要,但是我覺得它不難。TBL改變了老師和學生的觀念,學生既要聽老 師講課,也需要自學習。這是TBL最具革命性的地方,我們對它充滿期待。這個週末,俞老師召集了這個項目的團隊談「TBL未來的戰略」,我們希望這個產品 能夠在未來幾年成為新東方聽力口語的一個品牌。新東方的品牌內涵是學英語出國,但英語學習的內涵卻被衰減了,新東方希望用TBL這個品牌來使用戶真正地學 好英語。

Q:TBL是否考慮了移動互聯平台?

孫暢:在線內容非常豐富,基於互聯網,隨時更新。一、內容方面可以隨時更新;二、技術的應用上可以隨時跟蹤,現在我們也在開發社區互動功能,移動互聯方面我們也在進展當中。下一階段,我們會陸續推出社區互動、移動互聯功能。

Q:TBL既有在線自學習部分,又有學校面授部分,它比傳統面授課程貴嗎?具體是如何收費的?

孫 暢:一些其他機構的線下口語面授課程的收費每年大概要1、2萬。互聯網的核心價值是平民化、草根化,大家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去分享信息。在這一點上,在線教 育是一脈相承的。新東方在上海的TBL混合班型已經開始招生了,價格大約在2000-4000元人民幣左右,我覺得這個價格很有競爭力。TBL線下部分的 課時和傳統聽口課程是一樣的,同時增加了大量的在線自學習部分。坦率地說,學英語這件事不是靠金錢可以解決的,好的學習方法、學習工具和自己花的學習時間 尤其重要。

Q:TBL線下部分是由所在地的新東方短期語言培訓學校提供,還是由新東方在線單方面提供?

孫暢:線下課程部分是由學校提供的,新東方在線不提供這方面的培訓。絕大多數收入也是算在新東方學校的收入裡面,因為他們提供了老師和教研。

Q:在這個項目中,新東方在線的收入來自哪裡?

孫 暢:新東方在線的收入來自於兩部分,一是單獨出售自學習部分,一個level也就1000多塊錢;二是和線下學校的混合部分,新東方在線也會得到一部分收 入,這部分的收入比較少,但是沒有關係。我們的規劃是在未來三年,TBL至少會有10萬個學生。如果教學效果好的話,我認為學員規模會大於這個數字。

Q: 您說過,「劍橋開發教材用了11年,我們開發平台用了一年,學校培訓老師用了一年」。這是否意味著,劍橋大學出版社是TBL的內容提供商,新東方是平台提 供商?在這次戰略合作當中,新東方為TBL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新東方和劍橋之間的利潤分配方案是怎樣的?屬於一次性買斷內容,還是逐步分成?

孫暢:是的,我們提供平台,劍橋提供內容。

在 財力投入方面,我確實不好估算;在人力投入方面,我們有一個產品團隊和研發團隊在做這個項目。因為我們要做一個平台,所以研發團隊和劍橋需要很多溝通,我 們研發了一個混合學習平台,劍橋也有自己的學習管理平台,雙方需要進行跨平台連接。我們的技術部門要跟劍橋的團隊一起工作。劍橋為我們提供了核心的課件, 我們的產品部門要跟學校溝通再研發的事情,線上部分怎麼去上線下部分,紙質教材和線上內容、教師講授如何結合在一起。新東方在線的產品部和學校的產品部需 要一起做研發。

從商業角度講,在線學習內容是一個lisence(授權)的邏輯。在線產品需要不斷更新,所以買斷是沒有價值的。劍橋要依據新東方的實際需求對在線產品不斷進行更新,尤其是聽口課程。

Q:新東方計劃怎樣推廣TBL項目?對盈利方面有何預期?

孫暢:TBL是在新東方線下招生體系中的一個品牌,將來會像泡泡、優能那樣利用線下渠道進行招生,而不是簡單靠賣學習卡這樣的一個模式。我們會在傳統的學習卡零售渠道銷售TBL的在線課件部分,真正的混合學習是在學校體系裡進行招生的。

在 投入方面,新東方所有的學校會為TBL項目建專門的教室;在推廣方面,新東方會投入人力和財力去推廣這個項目。俞老師有個預期,大概2-3年後吧,他希望 這個產品的收入會不低於現在的新概念,新概念目前每年的營收大概是1-2億元人民幣。我們希望在2-3年內,TBL能夠達到這樣的營收規模。

Q:環球天下宣佈將併入培生教育之後,有投資者擔心培生可能會向新東方收回《新概念英語》授權。您認為這樣的擔憂有必要嗎?您又是如何看待新東方和培生的競爭?

《新 概念》是個教材,它在中國的推廣做得非常好。學校選擇《新概念》作為教材,不存在買斷或者lisence的情況。這一點可能國外會稍微不太一樣,但在中國 我們的法律至少是這樣的。新東方和環球天下都可以開新概念培訓班,培生不能禁止我們開班。培生擁有的是這本教材的版權,我們每個學生都買了這個教材,新東 方老師在講這本教材的時候他們演繹了其他的東西,這些演繹的東西是新東方所擁有的。

培訓行業帶有很強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培訓企業的商業 模式和成功與否都和這一點十分相關。收購環球是培生在華戰略佈局的一部分,新東方顯然是培生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我個人認為這對新東方來說不是一件壞事, 畢竟當前的競爭還只是行業內競爭,沒準哪天行業外資本就進來了。比如說萬科,或許哪天它利用遍佈全國小區地產一夜之間就哐哐哐進來了,我覺得行業外資本的 進入都是非常有可能的。新東方這些年發展下來,還是很順利的,一方面中國培訓行業發展得很好,另一方面俞敏洪老師本身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但是總體來看, 新東方的經營還是比較偏向粗放式的,對於本身擁有的資源開發不夠。培生的戰略佈局會促使新東方把自己的戰略規劃做得更加精細、更加長遠,把資源整合起來, 走得更快些。

Q:您曾經表示,「網絡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混合學習模式的真正建立」。您如何看待中國的在線英語培訓市場?

孫暢:我認為,在線培訓市場已經進入到了第二個階段。

在第一階段中,大家還在摸索模式,總體的產業環境(例如帶寬)也不是那麼理想,大家總認為它是一個輔助手段,學習的人也很少。

從2010年起,在線培訓市場明顯進入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會出現更多的、獨特的應用,在線學習會成為很多用戶的首選,而不是線下培訓班的補充。過去,大家認為「移動學習」還只是一個概念。

現 在,用戶、產業環境和技術應用的成熟度已經相當高了。從用戶角度看,我們的主流用戶是80後、90後這代伴隨網絡長大的網絡原住民,網絡學習也會成為他們 的一部分;從產業方面看,大家已經把商業模式摸索得十分清楚了,比如說什麼樣的模式能賺錢、什麼樣的產品是受歡迎的;從技術應用方面看,大家的管理系統等 方面也都已經ok了。隨著蘋果IPad的推出,移動設備上的學習已經成為很重要的部分。客觀地說,我們還沒有把移動學習這個事情探索清楚,但是在第二階段 我們會把混合學習模式真正探索清楚,包括Web端、移動端和線下部分。在未來十年的第二階段中,在線培訓市場會出現營收規模較大的公司和擁有海量用戶的平 台。

Q:俞敏洪老師說過,誰把網絡這一塊做好了,誰就是新東方最大的對手。陳向東老師在i美股與投資者在線互動時,也曾表示「下一步,網絡教育也是一個戰略重點。」僅此兩點,足見新東方對網絡教育的重視程度。

作為新東方在線的女掌門,在管理工作中您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孫 暢:新東方最缺的是課程設計的人才,我們做不出劍橋那麼好的內容。這不是不好找人,而是根本就沒人,全得靠自己摸索自己培養。技術方面的人不難找,只要花 足夠多的錢就能夠找到,但課程設計人才花再多的錢也找不到。我們不能挖個老外,人老外不來,只能慢慢培養。對於很多培訓企業來說,老師也不難找,難找的是 像謝琴(i美股註:謝琴是新東方助理副總裁,曾一手締造泡泡少兒教育品牌,近期出任邁格森國際教育總經理)那樣做產品的人。如果你能找到做產品的人,把產 品規劃好了,老師是可以標準化培養的。懂教學的老師不懂互聯網,做互聯網的又不懂教材,培訓行業缺少跨界的課程設計人才。

Q:最後想請問孫老師,您對2012年有何期待?

孫暢:第一,我們希望能夠把這個混合學習模式實驗成功;第二,我們想做一些跟移動互聯網相關的事情,在移動學習方面做些初步探索,並且能夠看到一些商業模式。

(i美股 陳群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25

易信來勢兇猛:上市24小時用戶破百萬,月底或邁入千萬大關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605.html

按照目前發展速度,預計本月底,易信用戶數有望邁入1000萬大關。

據瞭解,易信的同類產品微信達到1000萬用戶數,用時6個半月,近200天。如果易信在10天內達到這一數據,那麼新增用戶增速將是微信的20倍。

另外,易信發佈後當晚登頂蘋果商店應用排行榜社交榜第一、總榜第三,排在微信、微博之前,截至目前仍保持該位置。同時,易信保持了極高的媒體和用戶關注度,在新浪微博熱門話題中,易信已有超過30萬討論,在財經榜中一度超過「光大證券事件」。

易信發佈後10小時登頂蘋果商店應用排行榜社交榜第一

從用戶反映看,易信「兩送一免」的流量利好政策,是吸引用戶的一大利器:註冊即得中國電信全國流量300M,每月活躍用戶即可獲贈60M全國流量,這些流量不限易信使用。還會根據網絡部署情況,對全國中國電信天翼用戶,減免易信即時通信的定向流量費用。未來還計劃陸續為非天翼用戶創造流量減免和贈送優惠。中國電信和網易派發的這個「福利」非常實在!

賣萌的免費表情貼圖、動聽的語音也成為吸引時尚年輕人的法寶,易信自帶多款免費表情貼圖,包括兔美滋、蘑菇兔、蛋殼雞等,與微信表情收費相比,易信的表情更豐富。此外,易信音質相比微信提高了3倍以上,獨有的降噪技術和語音傳送技術,解決了聊天應用語音質量不高的問題,特別受到女性用戶歡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11

倫敦帶領英國房價邁入滯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633

上月,倫敦房價增速降至三年多來最慢。新的抵押貸款規則和英國央行的幹預讓潛在買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走向提高了警惕。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表示,6月,房價指數從30降至10,為2011年3月來的最低水平。該報告還顯示,協會已經下調了房價增長預期。

上月,對倫敦房地產的需求以6年來最快的速度下跌。過去幾年,倫敦房地產價格的飛速上漲令人擔憂,房地產泡沫可能正在醞釀之中。英國央行行長卡尼6月宣布的措施旨在抑制房地產債務的累積。他表示,房地產市場對英國經濟複蘇帶來了風險。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表示,全球價格指數在7月下跌至49,6月為52。新買家問詢指數從6月的7跌至-2,表明了需求有所下降,而這為2013年1月來首次。

報告表明,在更嚴格的貸款規定是時候,英國的房地產市場增長放緩。今年早些時候,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進行的調查顯示,受訪者削減了未來5年英國房價的年均增長預期,將預期從5.9%下調至4.7%。而對倫敦房價的增長預期則從9.3%降至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27

十月邁入多事之秋:中國如何應對周邊形勢變化?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29&page=1&extra=#pid6312

十月邁入多事之秋:中國如何應對周邊形勢變化?
作者:格隆匯 徐彪

2014年的國慶節,如同以往無數已經逝去的長假一樣,散漫、溫暖、悄悄而又迅速。你還沒品味出假期的滋味,悠長假日就只剩下一小截尾巴,僅剩的部分也如同余暉一般漸漸散去。以上,應該是絕大部分人對國慶的感知,和大家不同的是,這七天,筆者是在仿徨中度過的。仿徨不是因為GTAT暴跌90%,筆者不炒美股,對藍寶石產業鏈也從未情有獨鐘。仿徨是因為,種種跡象表明:多事之秋已經來臨。

9月28日,“占領中環”非法集會爆發。這意味著,從2013年1月開始醞釀的占領中環運動,進入圖窮匕首見階段。

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發出通知,調整首套房認定標準,對擁有1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

9月30日,國務院國慶65周年招待會如常召開。但是很快,不同尋常的一幕通過新聞聯播展現給全國人民:習總書記親自主持並發言,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領導集體亮相人民大會堂。

10月4日,在金正恩連續數十天未露面的情況下,朝鮮高級代表團突然出現在韓國,黃炳誓、崔龍海和金養健等朝鮮當朝重臣齊居然刷刷跑去韓國參加亞運會。

如果你相信事物是普遍聯系的,那麽,當你把以上四件事串在一起來理解的時候,會不會像我這樣出一身冷汗?

香港問題一直是心病,從我們許諾給香港人民普選的那一刻開始,中央政府就面臨兩難:如何在保持控制力底線(不能讓港獨上臺,不能讓香港動亂)的同時,盡可能地給予香港人民政治自決的權力。往好里說,這叫大國的胸襟與情懷。往壞里說,這叫給自己上套。同時符合以上兩個條件,唯一的出路就是目前這種有限定的普選制。人家只要盯著“限定”二字做文章,就能打著民主二字搞事。如果沒有什麽美國駐港總領館之類的後臺推波助瀾,了不起也就幾百人靜坐兩天了事。外部勢力(確切的說是以美國人為首的外部勢力)介入後,要錢給錢,要培訓給人,要協同有組織,一下子問題變得錯綜複雜。更麻煩的是,問題性質發生了180度變化,前者是內部矛盾,後者是國際矛盾。從2013年1月戴耀廷以《公民抗命的最大殺傷力武器》為題發起的占領中環行動至今,矛盾一直在醞釀,在發酵。9月28日,占領中環運動從醞釀實施變成既成事實,同一天,中美關系進入新的階段。美國人可以選擇“重返亞洲”(發生在2009年),可以暗中支持日本人“國有化釣魚島”(發生在2012年),可以在中日釣魚島爭端升級後赤裸裸地選邊站(今年上半年,奧巴馬訪日期間),可以在南海問題上赤裸裸地選邊站(2012年的中菲黃巖島爭端,2014年的中越鉆井平臺爭端),直到今年上半年為止,中美之間一直是以間接對抗為主。但是,9月28日,從香港警察部隊被迫動用催淚彈的那一刻開始,美國人站到了前臺,香港成為沒有硝煙的前線。

中國政府很清楚地知道:香港事件只是開始。我們正面臨臺海危機以來,最兇險的周邊環境。稍有處理不慎,導致形勢繼續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我們就可能成為下一個俄羅斯(一年前,你能想象俄羅斯會被西方國家聯手制裁麽?)。

什麽算形勢繼續惡化呢?中日之間,釣魚島就是火藥桶,火藥桶點燃算惡化。中越之間,鉆井平臺就是火藥桶,火藥桶點燃算惡化。中菲之間,美濟礁就是火藥桶,火藥桶點燃算惡化。中美之間,朝鮮半島就是火藥桶,火藥桶點燃算惡化。

朝鮮之於中國,是嘴唇和牙齒的關系,唇寒齒亡是最貼切的比喻。一個反美政權的存在,保證了中國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力與控制力,同時也將美國的軍事威脅遮斷在38線以南。但是,看起來,中國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正在發生:朝鮮最高領導人抱恙(病情嚴重到謠言四起而無法現身穩定局面),朝中重臣(黃炳誓和崔龍海)忽然跑到韓國去參加什麽勞什子亞運會的閉幕式。一把手生病不能視事很正常,一把手生病期間,朝中重臣(名義上的三號人物和四號人物)忽然跑到敵對陣營去示好,百分之一千的不正常。

哪怕信息再不對稱,我們可以肯定的說:遇到大麻煩了,朝鮮戰爭幾十萬條人命奠定的半島制衡框架,正在迎來不可知的未來。毫無疑問,擁有全面信息優勢的國家領導人們,早在九月份就應該清楚地知道,朝鮮半島局勢,正在過坎。

處理的好,魚不驚水不跳平穩過渡。處理的不好,就是兩種結果,要麽猶如格魯吉亞之於俄羅斯,要麽猶如烏克蘭之於俄羅斯。前者雖然付出了代價但最終增加俄羅斯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後者付出無數代價卻將俄羅斯拖入人所共知的泥潭。

你看,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周邊局勢。從東北角往下,朝鮮問題、中日釣魚島問題、臺灣問題、香港問題、中越問題、中菲問題編織成完美的火藥桶鏈條(請註意,除臺灣和朝鮮外,其余問題都是兩三年內被運作成火藥桶的)。相關國家沒有一盞省油的燈,相關問題沒有一個可以在短時間內完美解決。更要命的是,我們似乎能夠聽見導火索正在嗤嗤燃燒,一旦引爆,中國將進入賭國運的關鍵節點。只有從這個角度出發,你才能能夠理解今年十一前夕不同尋常的國慶招待會:

1、 國務院國慶招待會,居然一反總理主持發言的傳統,習總書記親自做主旨發言,面向未來提出了八點設想,第一點赫然就是“堅持同人民在一起”,從頭到尾一共40次提到“人民”。什麽時候最需要強調和人民在一起呢?面臨困難的時候,需要凝聚人心攜手闖關的時候。

2、國務院國慶招待會,居然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領導核心一個不拉全部出席。這背後的含義昭然若揭,習講話不僅代表第五代領導集體,而是代表整個的中國共產黨山脈上的所有山峰。

3、國慶招待會,五次引用毛澤東的詩詞(毛主席讓新中國站起來),但沒有提及鄧小平(鄧小平讓新中國富起來)。是暗示我們再一次面臨是否“站得住”的考驗麽?

與其說這是一個國慶招待會,不如說這是一場誓師大會。三代領導人用集體亮相的形式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民不惹事,但絕不怕事。我們坐在亞洲的火山口上,已經做好了迎接火山爆發的所有準備。硝煙散去後,誰能健在,各憑天命。

一旦真的周邊有事,引發西方國家制裁,外需堪憂的時候,如果還想踐行“發展是第一要務”,中國可以靠什麽?

只能靠自己,所以,房地產放松具備邏輯上的必然性。事實上,一個多月前,種種跡象表明,中央曾經密集研討地產政策調整,始終沒下決心。這一次,異常嚴峻的周邊形勢終於讓管理層做出了選擇。未來一到兩年,請投資者高度重視房地產行業的戰略意義(另一個具備戰略意義的行業,是軍工):這是對沖外部風險的關鍵性變量,這是實現經濟中高速持續增長的關鍵性變量,這是本屆政府手中幾乎必將動用的關鍵性變量。

由此積累的風險怎麽辦?資產證券化。

的確,資產證券化本身並不能消滅風險,它的作用更多體現在轉移風險上。但是,只要風險能夠持續轉移,地產發動機能繼續轟鳴。一個小小的ABS曾經令美國地產泡沫至少多延續數年,這一次,我們應該也不會例外。(作者供職於華泰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52

以史為鑒,亞太邁入習時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681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11 09:13 編輯

以史為鑒,亞太邁入習時代
作者:徐彪


最近一段時間,APEC會議成為毫無爭議的關註焦點,會議主題定為“亞太新願景:創新、互聯、融合、繁榮”。會議開幕後,大家對區域合作的討論逐漸升溫,甚至一度聽到“馬歇爾計劃”這種極富煽動性的描述。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腦子里一定充滿了疑問:互聯互通究竟是怎麽回事?一帶一路意味著什麽?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和一帶一路啥關系?從中國夢到亞太夢,咱們究竟想做什麽?


足夠了解情況的人,看習大大講話就好,答案都在系列講話里擺著呢。

11月8日,習近平主席發表《聯通引領發展 夥伴聚焦合作》主題演講,一天後,習近平主席發表《謀求持久發展共築亞太夢想》,系統闡述了亞太一體化和互聯互通這兩大命題。


對情況及來龍去脈了解不夠的,咱們就繞個大圈,從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資本主義發展史開始聊起,喝一杯清茶,聽俺慢慢道來。

資本主義從它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貼著善於創造經濟奇跡的標簽。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里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這句話,可以改頭換面套用到中國:引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社會主義中國,在不到35年的時間里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每個人,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在成長和變化,資本主義也不例外。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的毀滅過程”,一方面它的發展導致了繁榮與蕭條的交替,改造了現存的產業結構;另一方面,這種由不斷創新而引起經濟增長的結果,卻不可避免地使它本身陷入困境,走向沒落[1];事實上,資本主義在它過往兩百多年生命里,歷經無數次內戰外亂,不斷以版本升級的方式在成長和蛻變。



美國,無疑是其中的典型。

對此,王健曾經有段很經典的論述:“一般而言,本國儲蓄不足會導致貿易逆差,如果沒有足夠的外資流入就必須動用外匯儲備,如果外匯儲備告罄就必須限制進口,強制實行貿易平衡。但對於擁有國際貨幣地位的國家來說卻並非如此,因為從理論上講,只要世界各國接受本國貨幣作為交換和儲備貨幣,即便是本國的凈儲蓄為負值,只要在全球範圍內儲蓄是穩定和增長的,就可以通過增發貨幣來滿足進口需求,而不會由於本國過度發行貨幣而引發本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通貨膨脹,實際是利用本國硬通貨的國際地位,向接受這些貨幣的國家征收“鑄幣稅”。在此條件下,必然是利用國際收支經常項下的逆差向世界輸出貨幣,購買本國所需要的商品。在美國,雖然90年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長達10年的高增長,但國民總儲蓄率卻從1990年的19%下降到1997年的16%。從居民儲蓄率看,1990年為6·8%,1995年已降到3·8%,1999年竟降到-1%。在此期間,貿易逆差也從1990年1200億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4500億美元。在這一期間,由於美元的強勢沈重打擊了本國的制造業,進口消費品幾乎占到本國居民全部消費的40%,而自1995年以來,美國每年所吸納的世界凈儲蓄份額平均在三分之二以上,最高的1999年竟達72%!” [2]



你看,以動蕩的70年代為分水嶺(親,還記得第四次中東戰爭麽?),最初以實物商品生產和銷售為主的盈利模式,發展到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為核心的盈利模式。其最主要表征就是國際貨幣體系的變更,在實物商品生產和銷售為主的時代里,國際匯率制度只是國家對外貿易的附著品,需要一個穩定的匯率環境,所以才會有相對固定的匯率制度安排(布雷頓森林體制是集大成者)。在以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為核心利益的時代里,實物商品制造國需要盯住式的匯率制度安排(這也是過去三十年人民幣盯住美元的根本原因),但對於主導全球金融秩序的核心國家而言,固定匯率制度和官定利率制度無疑是不利於大規模國際資本流動及擇機獲利的,所以呢,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在歐美的聯手推動下,逐漸成為主流模式。



從商品制造階段到儲備貨幣階段,我們看到一條清晰的升級路徑。好了,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實現這種轉變呢?或者說,人家為啥要你把你家央行印出來的鈔票當成儲備貨幣呢?

答案就在你能影響和控制多大規模的經濟區域。



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國際儲備貨幣,建立在戰後大規模重建計劃(包括馬歇爾計劃)的基礎上,歐洲和日本經濟區成為美元的最堅定支持者;

歐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國際儲備貨幣,建立在歐洲一體化的基礎上,整個歐洲區都是歐元的最大支持者,法國和德國傳統的從屬國們也鼎力支持;

日元成為全球前四大國際儲備貨幣,建立在70-80年代“亞洲經濟圈”的基礎上。甚至可以設想,倘若“雁行模式”的“亞洲經濟圈”順利誕生並成為全球第三大一體化區域的話,日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占比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僅為區區個位數;



為何各國都在不約而同地采取區域一體化作為增加影響力和控制力的路徑呢?

答案可以套用克強總理喜歡說的那句話:這是既利當前,更利長遠的措施。一方面,這是老路走下去的辦法,區域一體化有利於拓展出口市場和原材料來源;另一方面,這是新路走起來的措施,區域一體化到最後,一定是貨幣和金融一體化。

回顧歷史是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中國,確切的說,是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中國當前所處的位置:對於尚處於初級階段,以實物商品制造和銷售為主要盈利模式的中國經濟體而言,市場才是生命線,當然,如果可以向上攀登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話,我們也舉雙手歡迎。



從走老路的角度(獲取實物商品制造帶來的利潤)看,過去幾年數據告訴我們,中國外部市場環境,不容樂觀。

以歐美為例,主要發達國家過去兩年經濟明顯複蘇:

                             

但是,看起來,中國的出口一直沒有起色,考慮到出口數據可能存在水分,比如出口騙退稅的啊,比如各地為完成GDP目標註水出口的啊,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廣交會的數據可能更加真實一些。而廣交會成交金額告訴我們,2011年以來,出口增速就陷入負增長的泥潭。

所以呢,從走老路的角度看(賺取實物商品制造帶來的利潤),對中國經濟體而言,只要你還想維持一個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如何開拓外部的基礎資源及市場,就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解決之道,應該就在區域經濟一體化。



從走新路的角度來看(謀求獲取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人民幣國際支付全球貨幣排名最能說明問題。算起來,我們已經連續9個月止步於第七名。更悲催的是,中間某個月一度回落至第八位。要知道,從2011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快速推進,最長一次裹足不前,也不過4-5個月而已。

所以呢,從走新路的角度看(人民幣國際化,謀求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對中國經濟體而言,只要你還想維持一個較快的對外推進速度,如何開拓自己的經濟後花園,獲取一個穩定的後方,就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解決之道,依然在區域經濟一體化。



日本上世紀70年代的經驗告訴我們,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也是古人說的那句話: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到蘋果園里摘蘋果的時候,第一輪摘掉的必然是低垂且成熟的果實。等到容易采摘的果實被摘完,輪到那些長的高你手夠不到的果實,這時候,就需要梯子。幾乎所有國家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從輕輕松松就把出口的錢給賺了,到費心費力到出口的錢給賺了。以日本為例,經歷了高速增長的60年代(年均GDP增速高達10.55%),進入70年代,初步完成工業化之後,日本經濟進入中速區間(年均GDP增速5.2%)。內需減弱的時候,日本朦朦朧朧地意識到,必須開拓外需和原材料市場,於是大規模的經濟援助應運而生:

1970年,年度對外“經濟援助”11.52億美元;

1973年,三年翻倍,年度對外經濟援助超過20億美元;

1978年,五年再翻倍,年度對外經濟援助超過40億美元;[3]



這些錢被拿來幹嘛了呢?開路,確切的說是打開亞洲國家大門的買路錢。舉例而言,1970年,日本政府的雙邊“發展援助”近98.3%集中在亞洲。到1979年的時候,日本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發展援助”國,僅次於美國、法國和聯邦德國(那時候柏林墻還沒倒下咧)。



你必須承認,通過國家經濟援助打開大門的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國家隊的作用在於攻堅克難,潮水般的私人資本才是開疆拓土的主力軍。70年代末,一個關鍵性標誌出現:私人資本長期輸出從1978年開始第一次超過了國家資本,占比跨越50%紅線。短短八年後,當1986年來臨的時候,日本私人資本輸出占比已然高達97.6%。



私人資本為啥這麽積極呢?還是為了市場。日本刊物《東洋經濟》1987年7月1日刊文統計:日本國外當地法人的調查顯示,投資的目的是擴大第三國市場銷路的動機占比最高,達48%。



從打開銷路這個初衷開始,幹著幹著,日本政府忽然發現,從經濟上統治亞洲已經逐漸成為可能。尤其是經歷了80年代大規模私人資本輸出之後,日系產業資本已經深深地滲入到亞洲各國的經濟血脈中去。於是,“雁行模式”被提出來,日本人開始憧憬“東亞經濟圈”的美好藍圖。



所謂雁行模式,說白了,就是把日本出面整合亞洲各國的產業分工,已經成為落後過剩產能(不再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轉移到“亞洲四小龍”,等四小龍成熟後,再轉移至東盟諸國(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亞洲國家被人為分成等級鮮明的三類國家:

雁頭,技術密集與高附加值產業:日本

雁身,資本密集產業:四小龍

雁尾,勞動密集產業:東盟諸國



當我深更半夜碼字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不禁產生出一種對宿命的敬畏感。或許,真有所謂國運的東西。倘若沒有1985年的廣場協議,日本就不會選擇飲鴆止渴式地吹起房地產泡沫;倘若沒有1992年地產泡沫破滅,日本倡導的“東亞經濟圈”或許早已成為現實,而在東亞經濟圈的框架里,中國永遠不可能獲得大規模產業轉移的機會,進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需要感謝美國。因為,沒有美國,不會有92日本泡沫破滅和97金融風暴,也就不會有中國加入WTO成為世界工廠,更不會有今天的盛世。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需要警惕美國。因為,今天的中國,正在重蹈30年前日本的覆轍。30年前,當日本人經過十年準備,決心出手整合亞洲經濟版圖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它會成為被打壓的對象。因為,全球儲備貨幣王座上的那位,不會認為你僅僅想把老路(賺取實物商品制造利潤)走好,而是認為你在奔走相告積極走新路(謀求國際儲備貨幣份額)。而我們都知道,全球儲備貨幣份額,從來都是零和博弈。你每多拿走一個百分點,都意味著有人要讓出百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無論“一路一帶”還是“亞太經濟一體化”都很重要。他們共同構成一個宏偉的藍圖,我們設想從亞洲出發打造一條橫跨亞歐的經濟新版圖。但是,古人教導我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小的時候母親也告訴我們飯要一口一口吃,才不會噎著。

而這個“足下”和“第一口”,恰好對應著三個區域一體化:



東北角:中日韓朝俄對應的東北亞一體化,從中韓自由貿易協定開始突破。事實上,今年7月份,習大大打破外交慣例出訪韓國,其中很重要一個任務就是為了中韓自由貿易協定。APEC會議期間,中韓官員沒日沒夜商討相關細節,11月10日習近平主席和韓國總統樸謹惠舉行首腦會談,如果順利的話,雙方有望宣布談判成功。中韓自貿協定只是一個支點,從這個支點出發,我們可以撬開東北亞一體化的大局面(提示一下,以運貨的港口和運人的油輪線路為代表的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受益類公司或有機會)。




南邊: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上,重點建設中巴走廊、孟中印走廊、中新走廊。




西邊:重點落在在中國-中亞區域一體化上,涉及國家主要包括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吉爾吉斯斯坦。打好基礎後,再徐圖新歐亞大陸橋和中伊土走廊。

有了目標區域,如何發力呢?很簡單,三步走:

第一步,要想富,先修路。“路”泛指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電力通信)先行,沒錢怎麽辦?亞投行給你貸款(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中國擬出資一半),考慮到亞投行畢竟是多邊機構,人多嘴雜意見紛繁難免怎麽辦?咱們再拿出400億美元來,搞一個絲綢之路基金。外匯儲備放在手里只能買美國國債,還不如拿出一小部分來紮紮實實推動區域一體化,認為這種做法是敗家子的,請自覺參閱前文日本當年做法。





受益標的:港口類上市公司、建築工程類上市公司、電力建設類上市公司、鐵路設備生產商、電力設備生產商、電信設備生產商、電信設施工程企業。

第二步,修好路,開工廠。大規模產能轉移的過程中,優先受益的一定是過剩產能產能行業,其次受益的是已經逐漸喪失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果未來不斷收緊環保標準和執法力度,汙染密集型企業也會加入產業轉移的大軍。





受益標的:鋼鐵、水泥、電解鋁、船舶、光伏、紡織服裝等輕工業、部分化工;

第三步,金融企業大規模對外擴張,中資銀行、券商、信托和保險的旗幟飄揚在幾大區域。



受益標的:券商、銀行、保險、信托;(來自華泰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28

以史為鑑,亞太邁入習時代 分析師徐彪

來源: http://xueqiu.com/3940429450/32891026

最近一段時間,APEC會議成為毫無爭議的關註焦點,會議主題定為“亞太新願景:創新、互聯、融合、繁榮”。會議開幕後,大家對區域合作的討論逐漸升溫,甚至一度聽到“馬歇爾計劃”這種極富煽動性的描述。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腦子里一定充滿了疑問:互聯互通究竟是怎麽回事?一帶一路意味著什麽?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和一帶一路啥關系?從中國夢到亞太夢,咱們究竟想做什麽?

足夠了解情況的人,看習大大講話就好,答案都在系列講話里擺著呢。

11月8日,習近平主席發表《聯通引領發展 夥伴聚焦合作》主題演講,一天後,習近平主席發表《謀求持久發展共築亞太夢想》,系統闡述了亞太一體化和互聯互通這兩大命題。

對情況及來龍去脈了解不夠的,咱們就繞個大圈,從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資本主義發展史開始聊起,喝一杯清茶,聽俺慢慢道來。

資本主義從它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貼著善於創造經濟奇跡的標簽。馬克思在《***宣言》里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這句話,可以改頭換面套用到中國:引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社會主義中國,在不到35年的時間里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每個人,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在成長和變化,資本主義也不例外。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的毀滅過程”,一方面它的發展導致了繁榮與蕭條的交替,改造了現存的產業結構;另一方面,這種由不斷創新而引起經濟增長的結果,卻不可避免地使它本身陷入困境,走向沒落[1];事實上,資本主義在它過往兩百多年生命里,歷經無數次內戰外亂,不斷以版本升級的方式在成長和蛻變。

美國,無疑是其中的典型。

對此,王健曾經有段很經典的論述:“一般而言,本國儲蓄不足會導致貿易逆差,如果沒有足夠的外資流入就必須動用外匯儲備,如果外匯儲備告罄就必須限制進口,強制實行貿易平衡。但對於擁有國際貨幣地位的國家來說卻並非如此,因為從理論上講,只要世界各國接受本國貨幣作為交換和儲備貨幣,即便是本國的凈儲蓄為負值,只要在全球範圍內儲蓄是穩定和增長的,就可以通過增發貨幣來滿足進口需求,而不會由於本國過度發行貨幣而引發本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通貨膨脹,實際是利用本國硬通貨的國際地位,向接受這些貨幣的國家征收“鑄幣稅”。在此條件下,必然是利用國際收支經常項下的逆差向世界輸出貨幣,購買本國所需要的商品。在美國,雖然90年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長達10年的高增長,但國民總儲蓄率卻從1990年的19%下降到1997年的16%。從居民儲蓄率看,1990年為6·8%,1995年已降到3·8%,1999年竟降到-1%。在此期間,貿易逆差也從1990年1200億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4500億美元。在這一期間,由於美元的強勢沈重打擊了本國的制造業,進口消費品幾乎占到本國居民全部消費的40%,而自1995年以來,美國每年所吸納的世界凈儲蓄份額平均在三分之二以上,最高的1999年竟達72%!”[2]

你看,以動蕩的70年代為分水嶺(親,還記得第四次中東戰爭麽?),最初以實物商品生產和銷售為主的盈利模式,發展到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為核心的盈利模式。其最主要表征就是國際貨幣體系的變更,在實物商品生產和銷售為主的時代里,國際匯率制度只是國家對外貿易的附著品,需要一個穩定的匯率環境,所以才會有相對固定的匯率制度安排(布雷頓森林體制是集大成者)。在以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為核心利益的時代里,實物商品制造國需要盯住式的匯率制度安排(這也是過去三十年人民幣盯住美元的根本原因),但對於主導全球金融秩序的核心國家而言,固定匯率制度和官定利率制度無疑是不利於大規模國際資本流動及擇機獲利的,所以呢,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在歐美的聯手推動下,逐漸成為主流模式。

從商品制造階段到儲備貨幣階段,我們看到一條清晰的升級路徑。好了,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實現這種轉變呢?或者說,人家為啥要你把你家央行印出來的鈔票當成儲備貨幣呢?

答案就在你能影響和控制多大規模的經濟區域。

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國際儲備貨幣,建立在戰後大規模重建計劃(包括馬歇爾計劃)的基礎上,歐洲和日本經濟區成為美元的最堅定支持者;

歐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國際儲備貨幣,建立在歐洲一體化的基礎上,整個歐洲區都是歐元的最大支持者,法國和德國傳統的從屬國們也鼎力支持;

日元成為全球前四大國際儲備貨幣,建立在70-80年代“亞洲經濟圈”的基礎上。甚至可以設想,倘若“雁行模式”的“亞洲經濟圈”順利誕生並成為全球第三大一體化區域的話,日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占比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僅為區區個位數;

為何各國都在不約而同地采取區域一體化作為增加影響力和控制力的路徑呢?

答案可以套用克強總理喜歡說的那句話:這是既利當前,更利長遠的措施。一方面,這是老路走下去的辦法,區域一體化有利於拓展出口市場和原材料來源;另一方面,這是新路走起來的措施,區域一體化到最後,一定是貨幣和金融一體化。

回顧歷史是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中國,確切的說,是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中國當前所處的位置:對於尚處於初級階段,以實物商品制造和銷售為主要盈利模式的中國經濟體而言,市場才是生命線,當然,如果可以向上攀登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話,我們也舉雙手歡迎。

從走老路的角度(獲取實物商品制造帶來的利潤)看,過去幾年數據告訴我們,中國外部市場環境,不容樂觀。

以歐美為例,主要發達國家過去兩年經濟明顯複蘇:



但是,看起來,中國的出口一直沒有起色,考慮到出口數據可能存在水分,比如出口騙退稅的啊,比如各地為完成GDP目標註水出口的啊,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廣交會的數據可能更加真實一些。而廣交會成交金額告訴我們,2011年以來,出口增速就陷入負增長的泥潭。

所以呢,從走老路的角度看(賺取實物商品制造帶來的利潤),對中國經濟體而言,只要你還想維持一個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如何開拓外部的基礎資源及市場,就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解決之道,應該就在區域經濟一體化。

從走新路的角度來看(謀求獲取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人民幣國際支付全球貨幣排名最能說明問題。算起來,我們已經連續9個月止步於第七名。更悲催的是,中間某個月一度回落至第八位。要知道,從2011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快速推進,最長一次裹足不前,也不過4-5個月而已。



所以呢,從走新路的角度看(人民幣國際化,謀求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對中國經濟體而言,只要你還想維持一個較快的對外推進速度,如何開拓自己的經濟後花園,獲取一個穩定的後方,就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解決之道,依然在區域經濟一體化。

日本上世紀70年代的經驗告訴我們,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也是古人說的那句話: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到蘋果園里摘蘋果的時候,第一輪摘掉的必然是低垂且成熟的果實。等到容易采摘的果實被摘完,輪到那些長的高你手夠不到的果實,這時候,就需要梯子。幾乎所有國家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從輕輕松松就把出口的錢給賺了,到費心費力到出口的錢給賺了。以日本為例,經歷了高速增長的60年代(年均GDP增速高達10.55%),進入70年代,初步完成工業化之後,日本經濟進入中速區間(年均GDP增速5.2%)。內需減弱的時候,日本朦朦朧朧地意識到,必須開拓外需和原材料市場,於是大規模的經濟援助應運而生:

1970年,年度對外“經濟援助”11.52億美元;

1973年,三年翻倍,年度對外經濟援助超過20億美元;

1978年,五年再翻倍,年度對外經濟援助超過40億美元;[3]

這些錢被拿來幹嘛了呢?開路,確切的說是打開亞洲國家大門的買路錢。舉例而言,1970年,日本政府的雙邊“發展援助”近98.3%集中在亞洲。到1979年的時候,日本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發展援助”國,僅次於美國、法國和聯邦德國(那時候柏林墻還沒倒下咧)。

你必須承認,通過國家經濟援助打開大門的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國家隊的作用在於攻堅克難,潮水般的私人資本才是開疆拓土的主力軍。70年代末,一個關鍵性標誌出現:私人資本長期輸出從1978年開始第一次超過了國家資本,占比跨越50%紅線。短短八年後,當1986年來臨的時候,日本私人資本輸出占比已然高達97.6%。

私人資本為啥這麽積極呢?還是為了市場。日本刊物《東洋經濟》1987年7月1日刊文統計:日本國外當地法人的調查顯示,投資的目的是擴大第三國市場銷路的動機占比最高,達48%。

從打開銷路這個初衷開始,幹著幹著,日本政府忽然發現,從經濟上統治亞洲已經逐漸成為可能。尤其是經歷了80年代大規模私人資本輸出之後,日系產業資本已經深深地滲入到亞洲各國的經濟血脈中去。於是,“雁行模式”被提出來,日本人開始憧憬“東亞經濟圈”的美好藍圖。

所謂雁行模式,說白了,就是把日本出面整合亞洲各國的產業分工,已經成為落後過剩產能(不再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轉移到“亞洲四小龍”,等四小龍成熟後,再轉移至東盟諸國(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亞洲國家被人為分成等級鮮明的三類國家:

雁頭,技術密集與高附加值產業:日本

雁身,資本密集產業:四小龍

雁尾,勞動密集產業:東盟諸國

當我深更半夜碼字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不禁產生出一種對宿命的敬畏感。或許,真有所謂國運的東西。倘若沒有1985年的廣場協議,日本就不會選擇飲鴆止渴式地吹起房地產泡沫;倘若沒有1992年地產泡沫破滅,日本倡導的“東亞經濟圈”或許早已成為現實,而在東亞經濟圈的框架里,中國永遠不可能獲得大規模產業轉移的機會,進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需要感謝美國。因為,沒有美國,不會有92日本泡沫破滅和97金融風暴,也就不會有中國加入WTO成為世界工廠,更不會有今天的盛世。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需要警惕美國。因為,今天的中國,正在重蹈30年前日本的覆轍。30年前,當日本人經過十年準備,決心出手整合亞洲經濟版圖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它會成為被打壓的對象。因為,全球儲備貨幣王座上的那位,不會認為你僅僅想把老路(賺取實物商品制造利潤)走好,而是認為你在奔走相告積極走新路(謀求國際儲備貨幣份額)。而我們都知道,全球儲備貨幣份額,從來都是零和博弈。你每多拿走一個百分點,都意味著有人要讓出百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無論“一路一帶”還是“亞太經濟一體化”都很重要。他們共同構成一個宏偉的藍圖,我們設想從亞洲出發打造一條橫跨亞歐的經濟新版圖。但是,古人教導我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小的時候母親也告訴我們飯要一口一口吃,才不會噎著。

而這個“足下”和“第一口”,恰好對應著三個區域一體化:

東北角:中日韓朝俄對應的東北亞一體化,從中韓自由貿易協定開始突破。事實上,今年7月份,習大大打破外交慣例出訪韓國,其中很重要一個任務就是為了中韓自由貿易協定。APEC會議期間,中韓官員沒日沒夜商討相關細節,11月10日習近平主席和韓國總統樸謹惠舉行首腦會談,如果順利的話,雙方有望宣布談判成功。中韓自貿協定只是一個支點,從這個支點出發,我們可以撬開東北亞一體化的大局面(提示一下,以運貨的港口和運人的油輪線路為代表的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受益類公司或有機會)。

南邊: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上,重點建設中巴走廊、孟中印走廊、中新走廊。

西邊:重點落在在中國-中亞區域一體化上,涉及國家主要包括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吉爾吉斯斯坦。打好基礎後,再徐圖新歐亞大陸橋和中伊土走廊。

有了目標區域,如何發力呢?很簡單,三步走:

第一步,要想富,先修路。“路”泛指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電力和通信)先行,沒錢怎麽辦?亞投行給你貸款(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中國擬出資一半),考慮到亞投行畢竟是多邊機構,人多嘴雜意見紛繁難免怎麽辦?咱們再拿出400億美元來,搞一個絲綢之路基金。外匯儲備放在手里只能買美國國債,還不如拿出一小部分來紮紮實實推動區域一體化,認為這種做法是敗家子的,請自覺參閱前文日本當年做法。

受益標的:港口類上市公司、建築工程類上市公司、電力建設類上市公司、鐵路設備生產商、電力設備生產商、電信設備生產商、電信設施工程企業。

第二步,修好路,開工廠。大規模產能轉移的過程中,優先受益的一定是過剩產能產能行業,其次受益的是已經逐漸喪失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果未來不斷收緊環保標準和執法力度,汙染密集型企業也會加入產業轉移的大軍。

受益標的:鋼鐵、水泥、電解鋁、船舶、光伏、紡織服裝等輕工業、部分化工;

第三步,金融企業大規模對外擴張,中資銀行、券商、信托和保險的旗幟飄揚在幾大區域。

受益標的:券商、銀行、保險、信托;

[1] 《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概覽》

[2] 《世界資本主義的新階段與貨幣制度危機》

[3] 《論日本資本輸出結構的變化與特點》






分析師徐彪所有成熟或者不成熟思想的統一發布平臺:公眾微信!(微信號:fenxishixubiao)

所謂思考,更多是把個人怎麽想的過程記錄下來,供大家參考。邏輯推演、數據支持不嚴密之處,見諒之余歡迎來信探討。謝謝!

政策分析第一家,別無分號。本號兩大特點:1、幹貨紮堆;2、更新頻繁。
註1:查看幹貨紀要請回複“幹貨”,查看得意之作請回複“佳作”,查看思考系列請回複“思考”,查看歷史隨筆請回複“隨筆”,查看歷史隨筆精粹請回複“隨筆精選集”,查看軍工類文章請回複“軍工”,查看股市規律研究請回複“股市規律”。此外,回複以下編碼可得對應文章:
--0022--《以史為鑒,亞太邁入習時代》;

--0021--《十八屆四中全會解讀》;

--0020--《十月,邁入多事之秋》;

--0019--《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評析》;

--0018--《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 ,賣方研究入行三年感悟》;

--0017--《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解讀》;

--0016--《一輪行情,兩類投資者,兩個世界?》;
--0015--《新三板,下一個資本盛宴的誕生地》;
--0014--《深改組第四次會議,年中盤點與展望》;
--0013--《“新常態”到“金十條”,開工已無回頭箭》;
--0012--《股市走勢與經濟數據,你信哪個?》;
--0011--《下半年政策風口在哪里?新型城鎮化!》;
--0010--《新常態=進入7.5%增速通道!》;
--0009--《看央行貨幣執行報告做投資,靠譜麽?》;
--0008--《目標,上證2450!--基於企業盈利》;
--0007--《幹貨分享之地產調控政策7月閉門研討會紀要》;
--0006--《打完老虎幹什麽?搞經濟!兼評政治局年中經濟工作會議》;
--0005--《市場派、價值派以及主題派眼中的行情》;
--0004--《“淘汰”過剩變“化解”,技改機會漸行漸近》;
--0003--《國務院常務會議解讀:重磅炸彈!》;

--0002--《外來的和尚不會念經?》;
--0001--《反腐新動向,股市新階段!》 ;



特別聲明

本報告僅代表分析師個人觀點,與所在機構無關。

本報告基於我們認為可靠且已公開的信息,我們力求但不保證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證文中觀點或陳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我們會適時更新我們的研究,但可能會因某些規定而無法做到。

本報告所載信息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所涉及證券的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投資者應考慮本報告中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自身特定狀況。所在機構對任何投資者使用本報告所提供的信息作出的任何投資決策而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後果均不承擔任何責任。需要進一步提出的是,本文中提及的投資價格和價值以及這些投資帶來的收入可能會波動。某些交易,包括牽涉期貨、期權及其它衍生工具的交易,有很大的風險,可能並不適合所有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37

A股邁入股票期權時代 證券市場紅週刊

來源: http://xueqiu.com/2994748381/36380537

作者:策劃:本刊編輯部 責任編輯:張宇

   編者按:2月9日A股將邁入股票期權時代。衍生品的玩法更加花樣翻新,從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到股票期權,這些金融衍生品為投資者提供了很好的風險對沖工具。不過,就開戶情況而言,跟其他衍生工具一樣,上證50ETF期權也是讓散戶走開。但散戶投資者還不能真的完全走開,至少你應該了解機構是怎麽玩的,以及它如何影響上證指數走勢。
股票期權助推A股先抑後揚
本刊記者 馬弋尋
  2月9日,上證50ETF期權的試點將正式拉開帷幕,做市商業務也將正式展開,A股市場已正式邁入期權時代。股票期權是繼融資融券、股指期貨之後,A股市場的第三類重要金融衍生品工具,這一“試驗田”的開啟對於豐富A股投資工具、活躍A股市場、增加券商盈利渠道等,將產生深遠的現實意義。
  股票期權,試水高杠桿衍生品
  股票期權與“兩融”業務相比有著更高的直接杠桿倍數。一般來說,“兩融”業務的直接杠桿一般在1倍,高者為3~5倍,而股票期權的直接杠桿倍數即可達到10倍左右,如果再運用虛值合約,則杠桿可加至20倍甚至更高。如此高的杠桿率,如果操作得當可以大幅擴大收益空間,快速完成資本積累和升值,而一旦判斷失誤反向操作,則穿倉巨虧將不可避免。著名投資人邁克吳警告道,如果普通投資者對於普通股的操作還未深入領會,則並不建議進一步涉足股票期權業務。
  股票期權對於國內大多數個人投資者還相對較為陌生,故這一高杠桿金融衍生品,對多數投資人來說隱含著較大的投資風險。股票期權推出時管理層配置了熔斷機制、漲跌幅等保護手段,同時又有保證金制度、限倉制度、強制平倉制度、行權制度等多重規則限制非理性操作,以期投資者在足夠的演練和充分“試水”後,以循序漸近的方式熟悉和參與期權產品,在自然活躍A股市場的同時,避免非理性操作所產生的不可控投資風險。
  交易主體,以專業投資者為主導
  不過,真實的個人投資者開戶數據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打消這種不安。根據記者從各方了解到的數據,目前部分券商開戶者不過1~2戶。而“上交所設計者期權培訓”活動所透露的數據則進一步顯示,截至本周四,全國開戶的個人投資者目前尚不足700戶。該數據與此前市場預期的個人投資者占比2.3%仍有巨大的差距。
  顯然,個人投資者遠非股票期權試點階段的投資主體。目前來看,交易所相對嚴苛的制度和條件是限制個人投資者開戶數的重要因素(表1),單以交易所要求開立期權實盤賬戶的模擬交易必須有行權記錄一項,投資者即使其他條件具備,如果沒有能夠在在1月28日前買入1月到期的實值期權,並在當月行權日28日操作行權(因為期權每個月只有第四周周三才能行權),則需再等一個月。

  除此之外,交易所對個人投資者交易權限的三級分類制度,也稀釋了開戶者中真正具備期貨義務方權限操作者的數量,從而降低了股票期權市場流動性。在該制度要求下,個人需要逐級考試,才能夠達到最高的三級,成為期權義務方,實現賣出開倉(保證金開倉)權限。而根據“上交所投資者期權知識測試”中的反饋,多數個人投資者表示考試“非常難”,三級很難通過。
  開戶數少,“賣出開倉”資格者少,無擔保下持有上證50ETF現券數量有限的“三低”現實,制約了個人投資者搶籌標的股的沖動,個人投資者難以成為股票期權交易的主打力量。對此,資深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個人投資者數量有限,但由於專業投資者涵蓋範圍極廣(表2),且股票期權可以為其提供多種對沖、套利等交易策略組合和工具,從而可以實現在更低成本、更大杠桿下構建更多可能的盈利模式。在此預期下,股票期權將成為機構之間的主要博弈戰場。

  交易核心,期權標的波動率
  機構投資者再次成為股票期權的主導力量,顯示出個人投資者在A股進一步被邊緣化的現狀。不過,仍然在這個市場中努力生存的投資者,面臨股票期權的上線,“武裝自己、提高技藝,積累資金、與狼共舞”顯然仍非常重要。對此,邁克吳建議,對於期權這種杠桿率大的品種,如何用客觀條件來鎖定期權的“期”即時間風險,是入門的關鍵。
  股票期權的核心是“波動率”。對於上證50ETF期權而言,上證50ETF標的股股價波動率越大,則未來投資者可能的獲利空間也會進一步放大。對於投資者而言,如何利用杠桿系數構建有利的投資組合、選擇波動率適中的股票期權合約,是進入這一市場的必修課。
  銀河證券經紀管理總部期權業務部副總經理趙永強對本刊道,在標的選擇上,並非以期權價格的高低來作為判斷選擇的依據,原因就是低價者未必能夠成為騰飛而起的“豬”。而要把握這一點,投資者應遠離跟風“炒作”,摒棄隨波逐流、人雲亦雲的心態和操作習慣。而在波動率選擇上,趙永強表示,投資者買入開倉一般應選擇交易比較活躍的平值附近的期權合約,對於波動率較高的品種,虛值期權會以其高投機性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應用該策略時,虛值期權成本小、杠桿大,對小行情不敏感,但大行情下收益較大。
  在股票期權行權方面,趙永強也表示,雖然平倉分為行權、提前交易、到期自動終結三種方式,但從實盤操作來看,由於上證50ETF期權為歐式期權,行權為實物交割(交割ETF份額),如選擇行權則會涉及墊資、提前確認行權等諸多問題,給交易帶來較多不確定性風險,故實際投資者普遍會選擇提前交易方式,通過賺取權利金價差的方式進行了結。
  如在“E(行權日)+2”行權制度上(附圖),投資者若決定行權,則需要在行權日進行行權確認,而真正行權要等到E+2日,經過兩個交易日,期權標的的股價或已出現與預期相反的大幅波動,需要投資人承受巨大的波動損失。故此,事實上多數投資者都會選擇在行權到期日前進行獲利了結。如投資者開倉買入“認購期權”且股票如預期大漲,達到或超過了自己的預期後,但時間尚未到行權日,投資者可以通過“賣出平倉認購期權”進行了結。

  長期穩定市場 短期助漲助跌
  雖然從長期的角度看待,股票期權金融衍生品的增長將帶動A股市場的活躍,在吸引海外資本的進一步沈澱中,促進國內市場的穩定,但從中期角度而言,若參考股指期貨上市後對市場的影響,則無論股指期貨還是股票期權,無疑都會成為階段性市場助漲助跌的工具。
  特別地,對於股票期權更大的杠桿倍數,隨著試點範圍的擴大,投資者的總持倉限額的增加(上交所表示,如3個月後能夠運行平穩,則可考慮將該數額由目前的50張提升為1000張),從波段性來看,股票期權助推市場的單邊上漲或單邊下跌將成為可能。
  結合目前市場的走勢來看,國金證券表示,由於作為主體的專業投資者不需要進行適當性評估,可直接參與股票期權交易。因此,即使在上市之初,機構仍可以在前期現券標的股沈澱的基礎上選擇波動率較大的期貨合約進行對沖、套利操作。
  事實上,由於本周三晚間降準政策的突然出臺,導致市場波動劇烈,前期機構大量沈澱的金融權重類(包括上證50ETF標的股在內的股票)呈現快速下挫。雖然市場將本周四的收跌定義為機構倉皇出逃,但市場資深人士表示,隨著上證50ETF期權的登錄和下周24只新股發行時點的重合,快速地殺跌中機構或以收集廉價股票期權標的股籌碼為目的。由於上證50ETF標的股在A股總市值中占比較大,接近30%,故機構隨後通過同時賣出開倉看跌期權和買入看漲期權的同向放大杠桿操作,在快速掠奪個人投資者產生巨額收益的同時,通過撬動該類成份股方式帶動指數先“抑”後“揚”將成為必然。

50ETF期權對A股有多大影響?
本刊特約作者 王煒
  2月9日,上證50ETF期權合約即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未來幾年將會有商品期權和股指期權陸續上市。自從高杠桿的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貨出臺以後,市場盈利模式有重大改變,大量投資者利用股票和衍生品的期現線性和非線性關系套利、套保和投機獲得了豐厚利潤。此次,50ETF期權合約出臺後市場會出現哪些改變呢?
  認識50EFT期權
  與期貨比較,期權是交易雙方關於未來買賣權利達成的合約。期權買賣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等,買方有以合約規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的權利,而賣方則有被動履約的義務。期權的賣方需要繳納保證金,而期貨買賣雙方均需繳納保證金。期權是非線性產品,保證金非比例調整;期貨是線性產品,保證金按比例收取。期權合約類似保險合同,本身具有價值(權利金)。期貨合約本身無價值,只是跟蹤標的價格。期權買方的收益隨市場價格的變化而波動,但其虧損只限於購買期權的權利金;期權賣方的收益只是出售期權的權利金,其虧損則是不固定的。期貨則隨著期貨價格的變化,買賣雙方都面臨著無限的盈利與虧損。
  50ETF期權是以上證50ETF為標的開發的期權,假設以工商銀行(601398)股票期權為例,2015年9月3.8元買入期權的代碼如下:股票代碼是6個數字,期權代碼含有標的代碼、到期年份月份和行權的價格。

  期權交易的手法
  期權一般新掛上市24個合約,價格波動跟標的價格波動在一定條件下是線性關系,這是期權能套保的主要功能。以上證50ETF期權為例,50ETF2015年2月5日收盤價2.316元,假設買入即將上市的2015年9月50ETF認沽2.000元期權,由於該期權沒有實值,市場給與虛值價格為0.10元。假設投資者認為市場降杠桿將導致股市暴跌,認同今年9月上證50指數會跌300點以上,即從2300點跌到2000點。則可以用0.10元的價格買入2015年9月上證50ETF2015年9月2.000元認沽合約期權,一旦9月上證50指數跌到1800點,該投資者則能獲利至少0.2元的收益,實際可能比這高得多。
  采用買入認沽期權而不是賣出認購期權可以避免承擔無限風險,如果指數不下跌,這筆資金則可能全額虧損。成熟的投資者經常采用在市場即將發生重大轉折的時候,用本金的2%~5%進行遠月合約的投機交易。
  這種在市場轉折點進行遠月套保交易的方式也被機構經常使用。比如現在很多投資者在股市套牢10%,假如是持有銀行、證券、保險和券商的,可以在買入和股票市值同等金額的50ETF認沽遠月合約期權(小盤股等和上證50指數漲跌線性相關差的不能用這種方式套保),大概只要總資金的3%就能鎖定指數下跌風險。也就是最多再虧3%,能規避大部分市場漲跌風險。更為成熟的投資者則可以通過計算個股和50指數的彈性關系,放大或縮小期權配置的比例。

  股票期權對A股有無影響?
  根據常識,如果兩者存在利益關聯度,則有影響的概率存在。可以回想一下為什麽這次上證50指數上漲這麽多?去年11月下旬以後,50指數是所有指數漲幅最大的,難道暴漲真的和50ETF期權上市沒有任何關系?當然我們確信沒有關系,不過出於萬分之一的可能,我們不妨假設或許是因為有部分資金在11月下旬明確知道50ETF就在2月初能上市,那麽,他們會怎樣策劃資本逐利的遊戲呢?
  50ETF期權上市以前,大幅拉升權重股在股市和股指期貨上獲利。上市以後,再通過50ETF期權的高杠桿,股市暴跌中再次獲得巨額收益!似乎看來這個策略是有可能的。當然,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所有的設想都要事實證明。
  (作者系資深期貨市場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24

O2O領域邁入2.0時代大眾點評深化重度垂直戰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3/151133.shtml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O2O領域也在發生巨變,單純以團購為核心的營銷和導流模式已成為過去時。2.0時代下,O2O模式更加註重信息決策、交易與服務並重,其產品形態也跳出團購趨向多元化。線上平臺不再是簡單地利用折扣拉動交易,而開始深入垂直行業,覆蓋信息、交易和服務全流程。

 

4100334768332368177

掘金千億麗人市場 開創美麗新世界

大眾點評麗人事業部是在其“麗人”頻道的基礎上建立。2010年成立的麗人頻道,涵蓋美容、美發、美甲、瘦身等13個細分類目,目前覆蓋100多個城市的40萬家商戶,積累了上億名忠實且具消費能力的白領女性用戶群。

據艾瑞數據報告顯示,隨著都市人群消費升級,麗人行業擁有廣闊發展前景:每年市場規模達4000億以上,商戶數愈百萬級,相關技師人數超過千萬人。大眾點評麗人事業部總經理管宏表示,新事業部將以“開創美麗新世界”為要旨,力圖打造成該行業領先的生活消費服務平臺,“在未來5年內,通過大眾點評的生態,可以驅動麗人行業50%的營業額”。

據管宏介紹,大眾點評的麗人業務將為消費者和商戶提供三方面優勢服務。一、為用戶決策提供多維度直觀信息,包括商戶信息、用戶評價和技師信息等。二、提供更便捷的優惠形式,既給消費者帶去實惠,也為商戶降低獲客成本。三、提供完善的服務對接,幫助商家改造業務和服務流程,提升營銷和運營效率。麗人事業部將圍繞從業人員、商家、用戶三者關系,推動整個生態的良性發展。通過搭建技師培訓體系、推進資質認證,促進行業服務質量提升。並從供應鏈上為商家提供增值、融資服務,從而打通商戶端的服務閉環,帶動產業升級。

目前,河貍家、嘟嘟美甲等均已入駐大眾點評平臺。大眾點評CEO張濤表示,其在垂直化布局上將堅持開放策略。未來,針對更多註重生活品質和決策需求強烈的行業,也將按照成立事業部的形式來發展。

高頻帶入低頻 深耕垂直生態

據了解,麗人行業並非大眾點評垂直化戰略首推領域,2014年,酒店、電影、結婚等垂直行業已分別成立事業部。談及大眾點評選擇深入的垂直行業標準,張濤表示總體遵循兩個原則:首先,用戶對信息決策需求強烈,且改領域與品質生活相關;其二,遵循從高頻到中低頻的規律,從而充分發揮平臺的導流效果。

通過近兩年的觀察可以發現,O2O領域從1.0時代到2.0時代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導流模式的升級、細分領域的發展和線下商戶的自主性增強。不同於過度團購對線下商業的損害,O2O 2.0將是全新的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並不斷激發線下商業和服務模式創新的新階段,是充分發揮線上平臺對線下商業真正創造增量價值的開端。

“大眾點評此次針對垂直行業的布局,就為了引導這種變化。通過在餐飲O2O領域多年的經驗,帶入更多垂直行業,加速相關傳統行業轉型及服務升級。”張濤透露大眾點評圍繞垂直行業的戰略布局:在繼續鞏固餐飲O2O領域領先地位的同時,逐步進入更多與品質生活相關的垂直行業,幫助這些商家優化運營,讓用戶享受到O2O 2.0時代便捷的閉環消費體驗。

在餐飲行業,大眾點評為用戶提供的服務,從信息決策和優惠,正逐漸拓展到預訂、排隊、點餐、支付等消費體驗的每一個節點。甚至還會為線下商家提供開店選址、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食材、金融等全產業鏈服務。在O2O 2.0時代,與餐飲業類似的深度融合,將在更多行業成為常態。

O2O的主流行業也正從餐飲、外賣等剛需、高頻的領域,拓展到美容、婚嫁、家裝等低頻、重決策且客單價更高的領域。張濤表示,“許多行業都是千億甚至萬億規模的市場,每個垂直行業都可能做成估值過百億美元的業務。”

對於這些註重信息決策和品質生活的垂直領域,張濤認為,必須堅持重度垂直理念,深入到信息、交易和服務的全流程。一方面,幫用戶解決以往消費中信息不透明、使用不便捷、無法按照服務質量付費等痛點,給用戶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另一方面,整體上協助商家營銷效率提升、運營優化,力促為商家上下遊提供增值服務。

同時,張濤強調,在垂直行業的持續發力,要求線上平臺對垂直行業的差異化有深刻理解。未來,大眾點評會讓垂直事業部在各個垂直行業中具有充分自主權,以加強在你這些行業的影響力,“做到行業第一”。

他表示,大眾點評會堅持“生態做大、平臺做強、總部做小”的策略。未來,公司總部會越來越小,主要管控平臺級部分,以夯實基礎能力為主,具體業務都是一個個垂直行業的事業部在推動。他希望大眾點評在這種開放策略下,會從一家公司發展成一個生態,有的垂直業務可以成立獨立子公司,可以合資、也可以多方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趙姝焱,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270

日本央行正式邁入負利率 日元跳水至歷史新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898.html

日本央行正式邁入負利率 日元跳水至歷史新低

一財網 薛皎 2016-01-29 14:06:00

今日(1月29日),日本央行意外宣布降息至-0.1%,成為繼歐洲央行後又一邁入負利率的主要國家。近期,因日本央行實施多年的質化及量化寬松(QQE)政策並未使日本成功走出經濟疲軟以及通縮風險,市場預計日本央行或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但今日宣布的負利率著實令市場大為吃驚,導致日元應聲大幅跳水,日本股市大漲。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部分日本央行內部官員認為,此次貨幣政策會議上關於是否宣布擴大貨幣寬松刺激措施將存在一定爭議,兩方觀點“勢均力敵”。最終,今日通過的負利率決議以5比4的投票比例通過,並將從2月16日開始實施。此外,日本央行還以8比1的比例維持了貨幣基礎年增幅80萬億日元的計劃。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公布前,彭博社對於42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僅有6人預計日本央行將在此次會議上加大刺激力度,但大部分經濟學家並不排除日本央行近期將實施這一舉措的可能性。

中金公司分析稱,日本的這個“負利率”是指銀行將過剩資金存放在日本央行賬上的利率(與歐央行的Deposit Facility Rate類似),這個利率並非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利率。早在2013年4月推出QQE時,日本央行就已經將貨幣政策目標從基準利率改為基礎貨幣發行量(即,放棄了傳統的盯住隔夜利率的貨幣政策操作模式)。

1月22日,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曾公開表示,如果未來有需要,將會推出更多刺激舉措,日本央行“有進一步擴大貨幣寬松的空間”。他還強調,這種行動將有很多種方式,日本央行在寬松努力方面“不存在任何局限”。

在12月份的利率決議上,日本央行選擇維持貨幣政策不變,並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80萬億日元的計劃。但同時日本央行設立新的ETF購買計劃;將日本不動產投資信托(J-Reit)購買規模從當前占J-Reit發行總量的5%上調至10%;同時延長日本國債持有平均期限至7-12年。

在此次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會議上,黑田東彥表示,負利率政策將與QQE舉措同步實施,並且未來將繼續審視風險,如有必要會采取額外的舉措,不排除進一步下調利率。

負利率目前已引發日本市場巨震。日元對美元瞬間暴跌近300點,創下2014年以來最大跌幅。截至本報記者發稿時,日元對美元報119.80,跌幅為0.91%;日內日元最低貶至121.41,突破120“大關”。

同時,日本股票與債券市場亦出現明顯波動。日經225指數在負利率決議宣布後一度直線拉漲3.07%,東證指數漲2.3%。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不斷刷新歷史新低,目前降至紀錄低點0.185%。日本2年期國債收益率降至紀錄低點-0.075%。

通縮風險成為日本央行近年來多的主要困擾,黑田東彥在1月22日時表示,如果不計入能源部分的影響,日本目前整體通脹率維持在1%至1.5%之間。在此次貨幣政策會議上,日本央行依然延長了2%的通脹目標,並預計2017財年將實現這一通脹目標。數據顯示,2015財年日本核心CPI升幅預期為0.1%,並且下調了2016財年的核心CPI預期至0.8%,此前預期為1.4%,此外繼續維持2017財年核心CPI預期為1.8%不變。

今日早上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12月核心通脹水平依然在零附近徘徊,12月全國核心CPI(除生鮮食品)同比0.1%,預期0.1%,前值0.1%。不計食品和能源後,12月全國核心-核心CPI同比0.8%,不及預期和前值的0.9%。工業產出、家庭支出大幅低於預期。此前日元上漲、油價下跌都加劇了日本通脹前景的進一步惡化,也使得日本央行進一步實行寬松政策的壓力增大。

對於未來經濟的總體預計日本央行也顯得不及此前樂觀。此次會議上,日本央行將2015財年實際GDP預期由此前的1.2%下調至1.1%,但小幅上調了2016財年實際GDP預期由1.4%至1.5%,並且維持2017財年實際GDP預期為0.3%不變。

編輯:聶偉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33

普華永道:今年中國零售額增速將邁入穩健增長時代

根據普華永道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可望增長9.2%,未來五年將邁入個位數穩健增長階段。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5日上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1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這是中國零售額增速自2011年以來連續第六年出現放緩的跡象。

報告預計,2016年~2020年,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複合年增長率將達7.5%;至2020年,零售額將接近44萬億元。2016年,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可望增長9.2%;2017年增長率為8.6%;而之後的三年,增長率將維持在7%左右。

普華永道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主管合夥人王笑表示:“中國的零售及消費品行業協同經濟正處於轉型階段。當前周期性因素好轉,加上千禧一代購物者的購買力日益增長,需求轉向滿足生活體驗及健康生活時尚的新產品,這些有利於延續市場的增長動力。由於國內經濟日漸成熟以及零售業的擴張,之後幾年的增長率也將維持在7%左右。”

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漲幅趨於穩定的同時,網上銷售的增長顯然更快。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6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81萬億元,同比增長26.6%,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6.3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6%。

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也是率先利用移動技術的群體。普華永道全零售調查顯示,2015年中國有88%的受訪者表示已通過手機購物,這一比例在全球為54%。同時,中國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網購時願意選擇手機支付,這一比例在全球為12%。

展望未來,王笑總結道,眾多零售及消費品公司正在開發“全零售模式架構”,註重讓消費者能夠在研究、購買乃至交付階段一直能與零售商互動交流。與此同時,科技正持續改變著消費者研究和購買產品的方式。在舊商業模式衰退、新模式興起之時,技術創新將引領行業變革。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等技術對零售行業的顛覆性影響舉目可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