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寫給在創業之前的你:這七個徵兆,將決定你是否能創業成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782.html

Gary Shouldis,網絡營銷公司 3BugMedia 的創辦人,為想創業的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果出現了以下七個徵兆,那還是不要創業吧,因為這些徵兆最後都將帶著你走向失敗。

1. 你不會學著分配工作

身為一個創業家,在草創時期校長兼撞鐘也是很合理的,藉由這樣的機會可以摸透公司裡裡外外的各項運作,對以後訓練新進人員也有非常卓越的幫助。但隨著公司日漸茁壯,你也要學著將部分工作轉移出去,交代給信任的下屬、夥伴。

如果你是那種「走開,我做得比你還要好!」的人,一肩扛起公司全部工作、無法適當分配任務給別人,也許很 man,但並不是這麼適合創業。

2. 你有決定障礙

總在菜單前面要猶豫不決個十幾分鐘,無法下定決心要吃牛肉麵還是牛肉湯麵的這種人,你也許要開始學習決策的技巧。當你身為一個創業家,你每天都會遭遇到好幾十個決策時刻,但並不是每個決策都可以讓你坐在桌子前面慢慢思考,有些決策需要立即性的決定。

也許在有限時間內做出的決策並不是最好的,但,關鍵之處就在於必須要在有限的資訊來源中做出決定,並相信自己。

(你還是可以當個點菜點很久,但是工作決策快速的創業家)

3. 你不去學習相關金融知識

也許你熱愛挑戰、具有創意,但卻看不懂財務報表、不瞭解基本的會計事務,你也許對這些繁複的會計事務不感興趣,這並不代表你不用瞭解它。如果你只把一切都丟給你的會計師,要是他哪天捲款逃跑,一切都將化為烏有。

4. 你不懂得與人相處

身為一個創業家,學會與顧客、員工相處非常重要,顧客與員工都是你必須依賴的對象,如果你不懂得與人相處,搞的員工不想與你一起共事、顧客不願買單,你的創業之路將走向失敗。

5. 全知先生

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全知先生,只有全聯先生,就算你比公司內的所有人都還要聰明,也不用一天到晚賣弄給大家知道。

身為一個創業家與老闆,你的工作就是隱身幕後,讓客戶、員工盡情的演出,如果你總是想成為鎂光燈焦點、搶走員工的功勞,創業之路可能不是這麼適合你。

6. 害怕對抗困難

身為一個創業家,比起員工,你更容易站在不舒服的立場、位置,不論是要負責譴責員工、當黑臉,或是安撫憤怒的客戶,這都不是一件舒服、容易的事。而且員工或是客戶在遭遇困難時都會跑來找你,如果這些問題對你來說十分可怕、難以接觸,還是不要創業吧。

7. 你不是個學習者

這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開創一家公司所需要的技能包山包海,你不可能全然準備妥當,必須要在做中學,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都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敗中學習、在每日的生活中學習。

停止學習,將慢慢地把公司帶往失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13

歐洲央行這七年:從特里謝到徳拉吉 QE是宿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37

draghi-trichet

從特里謝到徳拉吉,歐洲央行在過去7年里為了避免全面QE使用了大量的創新工具。然而事與願違,在美國經濟逐漸複蘇的背景下,歐元區經濟卻深陷泥潭。政治因素也罷,經濟數據也好,歐洲央行最不希望見到的QE現在卻距離他們越來越近。

市場對於本月22日歐洲央行是否會正式宣布QE計劃充滿期待。過去7年里,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通過QE的方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並試圖借此提振經濟。盡管各國經濟最終複蘇情況大有差異,但是歐洲央行卻一直對全面QE抱有謹慎態度。

隨著那些非傳統貨幣政策開始逐漸失去作用,歐洲央行緊跟潮流(其他央行),以QE對抗通縮的呼聲正在日益高漲。

歐洲央行的利率渠道主要由再融資利率、存款利率和邊際貸款利率所構成。其中後兩者構成了利率走廊的上下端。而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創新能力”可謂全球最強。

歐洲央行一般通過7天主要再融資操作(MRO)和3個月再融資操作(LTROs)進行公開市場操作(OMOs)。在危機時代,歐洲央行啟動過證券市場計劃(SMP)以及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和超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s/VLTROs)。而擔保債券購買計劃(CBPP)在2009、2012和2014年也曾三度出現,資產支持證券購買(ABSPP)則是最近的新操作。如果將並未執行的直接貨幣交易(OMT)也算進去的話,歐洲央行過去7年各種名目繁多的操作肯定會讓一般人難以分辨。

總體來看,這些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初衷均是希望可以起到QE的作用:為市場提供廉價的流動性並拉動經濟。但是QE是永久性提供並增加貨幣總量/流動性,而歐洲央行的操作並非“有來無回”,許多政策本質上都是一種對沖操作而已。這最終影響到了歐洲央行行動的效果性。

在飽受爭議的傳導機制上,SMP直接影響美國和歐洲的國債市場,LTRO則通過流動性渠道(隔夜利率和銀行間息差)影響到國債收益率。隨後國債收益率再通過資本和貸款利率影響經濟表現。因此LTRO更適用於信貸以及壞賬問題,而SMP則對借貸及融資成本有效。

34638005-1420979367519662-Jeevan-Parameswaran

2011年12月及2012年3月的兩輪LTRO操作顯然是無比成功的傑作。銀行業急缺的流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補充,所謂的尾部風險也盡數消除。這兩輪LTRO的資金將於本月和下月到期。

而在2014年6月歐洲央行宣布執行負利率政策並推出TLTRO之後,去年9月和12月的市場反饋顯然和前兩輪LTRO表現大相徑庭。雖然邊緣國家銀行的需求依然旺盛,但是核心國家銀行並沒有對廉價流動性表示出興趣。

ltro

歐元對美元匯率走勢在LTRO上基本一致,均是以歐元下跌而告終。

規模達到2190億歐元的SMP計劃本意也是充當QE的替代品,但是規模有限以及適用範圍不大使得其無法持續壓低債券收益率。其結果就是SMP明顯壓低了核心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但是對邊緣國影響則十分緩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歐元的反應十分明顯,在這一階段歐元對美元跌幅達到7.1%。

CBPP的規模則相對較小,兩輪規模分別為600億歐元和400億歐元。歐元在這一過程中上漲6.9%。

有關歐洲央行各種非常規措施和市場反應可以參考下圖。

policy

如果將歐洲央行那些措施進行評分的話,前兩輪LTRO顯然效果最為明顯。TLTRO到目前為止則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尤其是對核心國家)。SMP和CBPP則受限於規模和範圍未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在回顧了這一系列工具之後結論似乎也已經浮出水面:現在執行的TLTRO和ABS已經無法發揮作用;小範圍的寬松也無法真正的改變情況。由此,歐洲央行似乎只有最後一個選擇:全面QE。這也可能是唯一能夠拯救歐洲經濟的選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07

歐洲央行這七年:從特里謝到徳拉吉 QE是宿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37

draghi-trichet

從特里謝到徳拉吉,歐洲央行在過去7年里為了避免全面QE使用了大量的創新工具。然而事與願違,在美國經濟逐漸複蘇的背景下,歐元區經濟卻深陷泥潭。政治因素也罷,經濟數據也好,歐洲央行最不希望見到的QE現在卻距離他們越來越近。

市場對於本月22日歐洲央行是否會正式宣布QE計劃充滿期待。過去7年里,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通過QE的方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並試圖借此提振經濟。盡管各國經濟最終複蘇情況大有差異,但是歐洲央行卻一直對全面QE抱有謹慎態度。

隨著那些非傳統貨幣政策開始逐漸失去作用,歐洲央行緊跟潮流(其他央行),以QE對抗通縮的呼聲正在日益高漲。

歐洲央行的利率渠道主要由再融資利率、存款利率和邊際貸款利率所構成。其中後兩者構成了利率走廊的上下端。而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創新能力”可謂全球最強。

歐洲央行一般通過7天主要再融資操作(MRO)和3個月再融資操作(LTROs)進行公開市場操作(OMOs)。在危機時代,歐洲央行啟動過證券市場計劃(SMP)以及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和超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s/VLTROs)。而擔保債券購買計劃(CBPP)在2009、2012和2014年也曾三度出現,資產支持證券購買(ABSPP)則是最近的新操作。如果將並未執行的直接貨幣交易(OMT)也算進去的話,歐洲央行過去7年各種名目繁多的操作肯定會讓一般人難以分辨。

總體來看,這些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初衷均是希望可以起到QE的作用:為市場提供廉價的流動性並拉動經濟。但是QE是永久性提供並增加貨幣總量/流動性,而歐洲央行的操作並非“有來無回”,許多政策本質上都是一種對沖操作而已。這最終影響到了歐洲央行行動的效果性。

在飽受爭議的傳導機制上,SMP直接影響美國和歐洲的國債市場,LTRO則通過流動性渠道(隔夜利率和銀行間息差)影響到國債收益率。隨後國債收益率再通過資本和貸款利率影響經濟表現。因此LTRO更適用於信貸以及壞賬問題,而SMP則對借貸及融資成本有效。

34638005-1420979367519662-Jeevan-Parameswaran

2011年12月及2012年3月的兩輪LTRO操作顯然是無比成功的傑作。銀行業急缺的流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補充,所謂的尾部風險也盡數消除。這兩輪LTRO的資金將於本月和下月到期。

而在2014年6月歐洲央行宣布執行負利率政策並推出TLTRO之後,去年9月和12月的市場反饋顯然和前兩輪LTRO表現大相徑庭。雖然邊緣國家銀行的需求依然旺盛,但是核心國家銀行並沒有對廉價流動性表示出興趣。

ltro

歐元對美元匯率走勢在LTRO上基本一致,均是以歐元下跌而告終。

規模達到2190億歐元的SMP計劃本意也是充當QE的替代品,但是規模有限以及適用範圍不大使得其無法持續壓低債券收益率。其結果就是SMP明顯壓低了核心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但是對邊緣國影響則十分緩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歐元的反應十分明顯,在這一階段歐元對美元跌幅達到7.1%。

CBPP的規模則相對較小,兩輪規模分別為600億歐元和400億歐元。歐元在這一過程中上漲6.9%。

有關歐洲央行各種非常規措施和市場反應可以參考下圖。

policy

如果將歐洲央行那些措施進行評分的話,前兩輪LTRO顯然效果最為明顯。TLTRO到目前為止則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尤其是對核心國家)。SMP和CBPP則受限於規模和範圍未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在回顧了這一系列工具之後結論似乎也已經浮出水面:現在執行的TLTRO和ABS已經無法發揮作用;小範圍的寬松也無法真正的改變情況。由此,歐洲央行似乎只有最後一個選擇:全面QE。這也可能是唯一能夠拯救歐洲經濟的選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09

歐洲央行這七年:從特里謝到徳拉吉 QE是宿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37

draghi-trichet

從特里謝到徳拉吉,歐洲央行在過去7年里為了避免全面QE使用了大量的創新工具。然而事與願違,在美國經濟逐漸複蘇的背景下,歐元區經濟卻深陷泥潭。政治因素也罷,經濟數據也好,歐洲央行最不希望見到的QE現在卻距離他們越來越近。

市場對於本月22日歐洲央行是否會正式宣布QE計劃充滿期待。過去7年里,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通過QE的方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並試圖借此提振經濟。盡管各國經濟最終複蘇情況大有差異,但是歐洲央行卻一直對全面QE抱有謹慎態度。

隨著那些非傳統貨幣政策開始逐漸失去作用,歐洲央行緊跟潮流(其他央行),以QE對抗通縮的呼聲正在日益高漲。

歐洲央行的利率渠道主要由再融資利率、存款利率和邊際貸款利率所構成。其中後兩者構成了利率走廊的上下端。而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創新能力”可謂全球最強。

歐洲央行一般通過7天主要再融資操作(MRO)和3個月再融資操作(LTROs)進行公開市場操作(OMOs)。在危機時代,歐洲央行啟動過證券市場計劃(SMP)以及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和超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s/VLTROs)。而擔保債券購買計劃(CBPP)在2009、2012和2014年也曾三度出現,資產支持證券購買(ABSPP)則是最近的新操作。如果將並未執行的直接貨幣交易(OMT)也算進去的話,歐洲央行過去7年各種名目繁多的操作肯定會讓一般人難以分辨。

總體來看,這些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初衷均是希望可以起到QE的作用:為市場提供廉價的流動性並拉動經濟。但是QE是永久性提供並增加貨幣總量/流動性,而歐洲央行的操作並非“有來無回”,許多政策本質上都是一種對沖操作而已。這最終影響到了歐洲央行行動的效果性。

在飽受爭議的傳導機制上,SMP直接影響美國和歐洲的國債市場,LTRO則通過流動性渠道(隔夜利率和銀行間息差)影響到國債收益率。隨後國債收益率再通過資本和貸款利率影響經濟表現。因此LTRO更適用於信貸以及壞賬問題,而SMP則對借貸及融資成本有效。

34638005-1420979367519662-Jeevan-Parameswaran

2011年12月及2012年3月的兩輪LTRO操作顯然是無比成功的傑作。銀行業急缺的流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補充,所謂的尾部風險也盡數消除。這兩輪LTRO的資金將於本月和下月到期。

而在2014年6月歐洲央行宣布執行負利率政策並推出TLTRO之後,去年9月和12月的市場反饋顯然和前兩輪LTRO表現大相徑庭。雖然邊緣國家銀行的需求依然旺盛,但是核心國家銀行並沒有對廉價流動性表示出興趣。

ltro

歐元對美元匯率走勢在LTRO上基本一致,均是以歐元下跌而告終。

規模達到2190億歐元的SMP計劃本意也是充當QE的替代品,但是規模有限以及適用範圍不大使得其無法持續壓低債券收益率。其結果就是SMP明顯壓低了核心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但是對邊緣國影響則十分緩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歐元的反應十分明顯,在這一階段歐元對美元跌幅達到7.1%。

CBPP的規模則相對較小,兩輪規模分別為600億歐元和400億歐元。歐元在這一過程中上漲6.9%。

有關歐洲央行各種非常規措施和市場反應可以參考下圖。

policy

如果將歐洲央行那些措施進行評分的話,前兩輪LTRO顯然效果最為明顯。TLTRO到目前為止則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尤其是對核心國家)。SMP和CBPP則受限於規模和範圍未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在回顧了這一系列工具之後結論似乎也已經浮出水面:現在執行的TLTRO和ABS已經無法發揮作用;小範圍的寬松也無法真正的改變情況。由此,歐洲央行似乎只有最後一個選擇:全面QE。這也可能是唯一能夠拯救歐洲經濟的選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10

銀粉這七年 502的牛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2vf6n.html

        不知不覺當了很久的銀粉,從08年算起,我拿著興業銀行已經快7年了,從20倍市盈率開始買起,一路買到4倍(4倍真心沒買多少,嘆息!),買了好多,從沒賣過還算是個銀行股的死多頭。其實近4、5年當銀粉很郁悶的,總感覺別人家的在漲,銀行總不漲,但實際的數據卻和感覺相差甚遠。銀行一直是市場估值最低的板塊之一,無論從PE還是PB衡量,但銀粉其實是股市投資中收益率最高的少數幾個團體~,甚至超過了神創粉~。不多說見數據。
        圖1為2007年10月16日至今各銀行漲跌幅排名,可以看出其實大盤才3000出頭,銀粉已經回到6000點了。不過,當年大眾覺得最美的小招卻是收益率最差的!!!

銀粉這七年

         數據來源:wind
         圖2,創業板指從2010年6月1日設立,以下為同時至今銀行股區間漲跌幅。近5年時間下來竟然比創業板指收益率還高10個百分點,以前我在神創粉前總擡不起頭,自行慚愧,如今稍微可以吐口氣了。為什麽感覺上銀粉沒賺多少,神創粉卻是大賺特賺呢?

銀粉這七年

       數據來源:wind
        圖3 所買興業銀行同創業板指數收益率對比,真的運氣很好買到了近5年銀行股表現最好的第二名。

銀粉這七年

      誓把銀行的牢底坐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73

余晨:互聯網創業者必看這七本書|書單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25/149877.html

黑馬說:余晨,易寶支付高級副總裁及聯合創始人,在互聯網、電子商務、軟件等領域已從業近20年,曾任職於美國甲骨文總公司、JohnDeereHealthCare、AT&T貝爾實驗室(實習)。多年矽谷工作生活以及國內成功創業的經歷,加之個人長期對歷史、哲學的研究熱忱,均對當下余晨影響深遠。他樂於將科技與人文相融合,以多元化視角思考未來互聯網行業的發展。2014年,余晨曾受邀參與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的拍攝並擔任顧問,在此期間,他與眾多互聯網風雲人物有過精彩對話。

下為余晨近期薦書。

文 | 余晨
編輯 | 齊介侖


1、《從0到1》


作者:彼得·蒂爾、布萊克·馬斯特斯

推薦理由:許多創業者夢寐以求的是指數級增長,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有“從0到1”的技術創新,進而打造出一個壟斷型企業。本書將帶你穿越哲學、歷史、經濟等眾多領域,闡釋商業與未來發展的邏輯,幫助你思考“從0到1”的秘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機會。 


2、《看見未來》

作者:余晨(沒錯,此余晨正是薦書者本人)

推薦理由:若希望僅讀一本書即搞透互聯網精神,那就試試這本《看見未來》吧。本書成稿基於多位互聯網風雲人物親述,它或將在互聯網史上具有獨特地位。不誇口地說,這是全球首部歷史創造者親證的互聯網通史。它秉持求真精神,寄望勾勒行業發展全貌,也提供對未來趨勢、契機、拐點的分析。 


3、《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

作者:馬化騰

推薦理由:就“互聯網+’而言,本書應為此國家級戰略最權威解讀。這是介紹新一波互聯網大潮“互聯網+”的經典讀本,金融等核心板塊的未來趨勢亦涵蓋其中。書稿從理論、實踐等多角度,結合當下各產業現狀及未來,提供了全方位闡述,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將這一經濟發展新引擎呈現了出來,對讀者如何抓住新時期機遇,或有指導意義。 


4、《新金融,新生態:互聯網金融的框架分析與創新思考》

作者:霍學文

推薦理由:以歷史視角剖析互聯網金融本質、用戰略思維深度解讀互聯網金融模式、創新性總結互聯網金融三個屬性、四維空間、七個公式,暢談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及如何助推中國夢。對互聯網金融大圖景的描述,來源於對互聯網行業的近身觀察和深入思考,既有高屋建瓴的理念闡述,也有實操性應用分析。 


5、《自私:生命的遊戲》

作者:弗蘭克·施爾瑪赫 (Frank Schirrmacher)

推薦理由:黑客帝國或非電影迷夢,我們似已身處其間。本書發人深省地對我們習以為常並已將其視為法則的“自私”進行了反思。


6、《世界是怪咖的:全民創業時代的異類思維》

作者:克里斯·布洛根 (Chris Brogan)

推薦理由:方式直截了當,案例極富啟發,一切只為鼓勵你大膽嘗試、勇於冒險。本書可幫你打造一個適合你個性與業務模式的企業架構。 


7、《O2O時代的沖擊》

作者:巖田昭男

推薦理由:作者巖田昭男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系知名記者、行業評論家,在信用卡及消費金融領域有20余年采寫經驗。本書全面介紹了當下日本O2O領域的硝煙四起,對中國市場及相關創業者或有啟發。\活動預報:《看見未來》讀書分享會
時間:2015年5月30日下午13:30-16:00
地點:黑馬全球路演中心
嘉賓:《看見未來》主要執筆人 唐文

點此報名!
 
【嘉賓簡介】唐文:易寶支付市場總監,輕營銷理論提出者,北大哲學碩士。著有《原來詩經可以這樣讀》(04年臺灣、05年大陸),《重返古希臘》(05年臺灣),《輕營銷》(15年,待出),執筆《看見未來:互聯網引領者和他們的世界》(15年,藍獅子)。
 
【圖書簡介】《看見未來》:本書作者余晨擔當了央視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的顧問,親自策劃並采訪如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Lending Club CEO 雷諾·拉普蘭赫、暴雪創始人和CEO邁克·莫爾海姆、紅杉資本著名投資人邁克爾·莫里茨等全美頂級互聯網企業領導。並與工業設計教父艾斯林格、連線雜誌主編克里斯.安德森、互聯網之父文頓·瑟夫等學術界、科技界的靈魂人物就互聯網精神和趨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此外,余晨還走訪了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等美國高等學府,探尋全球尖端科技人才和智慧產出的奧秘。
 
2015年5月,余晨出版《看見未來》,為廣大讀者帶來了最前沿的互聯網觀點和極其珍貴的一手資料,深入探討了包括互聯網的發展契機、未來趨勢、技術拐點等影響人類未來命運的重大命題。在成書過程中,易寶支付市場總監唐文先生協助進行了本書大部分的文字整理工作。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余晨,編輯齊介侖,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人群的代際成為最大機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120/159893.shtml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人群的代際成為最大機會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人群的代際成為最大機會

目前流量越來越貴,融資環境也越來越差,但自己的產品卻不溫不火.......

本文由微信公號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這一期,我們來聊聊社交領域創業的話題。為什麽會想著聊這個話題呢?幾天前,投投跟一位做垂直社交的創業者交流,言談之中,他透露出一種無力感,用他的來說:“目前流量越來越貴,融資環境也越來越差,但自己的產品卻不溫不火.......”跟他聊完之後,投投當時便心想,何不做一期社交的內容,相信也有不少的創業者正面臨著跟他一樣的困惑;再者無論你是做B端還是C端,以後可能越來越離不開社交網絡的助力。

投投今天和你分享的文章,來自騰訊與映客的投資人劉曉松先生,他認為目前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人群的代際成為最大的機會。什麽意思呢?來看看他對此的理解。

1.社交領域還有得玩

社交究竟跟我們有什麽關系?

可能很多人會想,我不是做社交產品的,社交和我有什麽關系?比如做平臺的京東,已經做了很多的流水,可能也會想,社交跟我有什麽關系?

實際上我想提醒一下你,這些都有關系。因為社交和消費者的關聯太大了,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不管是B2C、B2B,都得分析清楚一件事情:最終誰去付費買單。即使你做的是B2B的生意,最後B端賺的錢還是得通過C端來,因此搞清楚消費者需要什麽非常重要。

而現在的消費者離得開社交網絡嗎?離不開。所以不管你是不是幹社交的,你都要關註這個領域。我的分享可能不是直接告訴你如何再做出一個騰訊,或者一個映客出來,但是道理肯定都是相通的。首先,社交網絡看上去格局已定,沒什麽好玩的了,實則不然,一定還有得玩,如果你回過頭去看整個互聯網的發展,你會發現當所有業內的人,所有投資人都覺得這事沒戲了,戰鬥結束的時候,新東西反而就出來了

2000年的時候,AOL美國在線的老板史蒂芬·凱斯(StephenMcConnellCase)在加州宣布「互聯網戰爭結束」。他說他們是全球最大的內容供應商,所有美國人上網必須通過AOL撥號,只能買他的股票,別的互聯網公司沒戲了。當時美國在線和華納兄弟合並之後,市值立馬到了2000多億美金。

接下來的故事是什麽呢?美國在線沒了,出來一個雅虎,創造了一個詞:門戶,於是大家開始學雅虎。大家覺得雅虎把所有信息分類幹掉了,沒活幹了,這時候出來一個谷歌,後來又有Facebook等等。所以你千萬不要因為前面有幾座大山就覺得沒有機會了。

那麽,社交領域可能在哪些方面有戲呢?

2.社交領域還存在這七個機會

如今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

第一個機會:人群的代際。現在的95後、00後,除非是萬不得已,否則一定會選擇一個爹媽都不用的社交網絡去玩,美國95後、00後就不用Facebook,轉而用Snapchat,而且我認為人群的代際將是社交領域中最大的一個機會

再看我們國內,微信和QQ都是出自於騰訊,這是很巧合的一件事情。騰訊其實是全球第一個社交網絡,不是Facebook,Facebook出來的時候,QQ空間已經出來了,QQ空間也是吸取了韓國空間的一些概念。但真正成為一個大規模人群社交的產品是QQ,然後才是Facebook。

在微信出來之前,馬化騰的危機感是非常重的。當時他寫了一封信,第一句話,騰訊連移動互聯網的站臺票還沒拿到;第二句,騰訊只要三個月就能死去。很幸運,那一局騰訊又勝出了。

第二個機會:技術。映客就是因為技術驅動而崛起的。三年前,4G出來的時候,大家都看到了視頻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寬的拓展以及移動通訊網絡覆蓋越來越廣。那個時候如果你是做投資的,或者是這個行業的人,如果還沒認識到視頻這個機會大潮來了,那真是白幹了,那個時候是一定要去做視頻的。

我們2013年開始介入視頻這個領域,在視頻領域當中找細分領域應用以及社交的機會。在2013年,我們投了掌門教育,這個產品是讓剛剛考上大學的優秀大學生,去輔導三四線城市中學生的課外學習,一對一通過視頻來做。現在一個月流水2千萬,有1.6萬個老師,發展得非常快,已經到B輪了。

還有一個,DaDaABC,這也是一個視頻教育產品,讓老外教孩子英語。然後就是映客,映客似乎是一夜之間爆發出來了,映客創始人是多米音樂前COO,這些讓我們看到通過視頻來做社交還是有機會的。

技術創新是可以帶來一些機會的,不過現在做直播這事已經晚了,沒戲了。特別針對顏值的直播早就過時了。那直播之後是什麽?是VR嗎?紮克伯格說是VR。

第三個機會:場景。這個事也有極大的機會,中國有很多團隊拷貝Snapchat,但沒有一個成功的,為什麽呢?其實Snapchat的場景是非常普通的,就是人和人之間交往的場景,兩個人聊天本來就是說完拉倒,閱後即焚,其實特簡單。

有的人說中國人不需要這個,我覺得這是瞎扯的。Snapchat肯定直接Copy過來是不行的,中國人的內心需求和文化基因和美國是大不一樣的,純粹把美國的東西Copy過來肯定不行。

第四個機會:平臺。大家能夠看到馬雲天天希望他的產品有社交屬性,一會淘寶上面加社交,一會支付寶上面也加社交。我跟馬校長說,這事不容易,聰明人認識得都很清楚,作為純粹的一個平臺,這事不靠譜,長期下去是不行的。缺什麽?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還有人幹平臺幹得非常辛苦,倉庫、物流、運輸,這些當然可以形成門檻,但這種門檻不夠有機。美麗說與蘑菇街合並了,為什麽?雙方幹著難受唄。我真正看好的是具有社交性的電商平臺,這件事情其實還沒有人做好,所以還有很多機會。像小紅書,目前我覺得是很好的,給點時間,這類產品會做起來。強東也是我的好朋友,但是我覺得京東社交元素偏少。

還有一個是Pinterest,圖片社交網站。它在美國強到什麽程度?所有電商導購產品當中,它比第二名高出7倍,Facebook都不在它的話下,如此牛的東西,中國沒有!

第五個機會:垂直領域。有非常多垂直細分的領域是可以做的。舉個例子,有一個應用叫musical.ly,你可以錄一段視頻,選擇一段音樂,它幫你合成MV。他們剛開始做的時候就找我融資,但我看到他們的數據在中國表現太差了。

我說這個事很明顯,你應該在美國幹這個事,中國沒戲。美國人怎麽唱呢?倒著唱,在水里唱,跳著舞唱,各種歡樂,非常好玩。中國人基本一到鏡頭面前就特別不自然。中國人看,美國人演,所以說,UGC的「G」基本上在美國,「U」基本上在中國。

第六個機會:分群。分群是什麽概念?TFboys的粉絲不知道特朗普。我做過調查,他們一半人不知道特朗普。但是TFboys三個人的星座是什麽,如果你和他們說你不知道,他會覺得你都白來這個世界了,這就是分群。不會有一個偶像全世界都喜歡,一定是分群的。再比如B站,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進去的,但喜歡的人就非常喜歡,這也是機會。

第七個機會:行業應用。中國的行業應用太落後了,美國行業應用占整個投資市場很大的份額(大概40%),中國還差得太遠(只有5%),所以行業應用領域的機會還非常大,很多SaaS還不能做到社交化。市值200多億美金的產品LinkedIn,在中國沒有這麽體量的同類產品,他們自己在中國做得也不太好,這都是機會。

3.社交產品的5V法

這些年自己在做社交領域投資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做產品的規律,我將其稱為「社交產品的5V法」,下面我跟你來具體分享一下。

先做一個小測試。做一個產品,有兩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更正確?

方法A:先做一個牛逼的產品,再去打動用戶;

方法B:根據用戶的需求去設計產品,再去打動用戶;

我個人是選方法B的。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特別重要,很多需求是偽需求,你要去判斷清楚。當年喬布斯的做法就是選方法A。我們一起來穿越一下,到喬布斯重返蘋果的那個時間點。喬布斯被蘋果掃地出門後到回到蘋果,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麽?做了iPod。

那時全世界IT行業都在爭奪的制高點是PC,蘋果和微軟打得一塌糊塗,最後蘋果輸了。但PC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董事會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個寶座搶回來。而播放器這個市場如此之小,況且索尼的mp3播放器全世界都已經流行開了。這時候喬布斯回來幹了這麽一件不入流的事情,很小的一件事情。為什麽?

實際上喬布斯是非常清楚地知道,用戶需求以後才去做iPod的。盡管這是一個小眾市場,而且看上去需求已經比較好的被滿足了,但是喬布斯的牛逼之處在於他發現了一個巨大痛點,就是當你面對海量歌曲的時候你如何選?所以你在設計產品的時候,起始點一定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先想用戶的需求。喬布斯對需求的把握,前瞻而又精準。他的起始點不是做牛逼產品去打動用戶,而是前瞻性的看到了需求才做了牛逼產品

回到社交產品的5V法,它的第一步是什麽呢?

第一步:確定產品的價值痛點。其實有很多用戶的需求是不存在價值點的,有些需求就是一個功能,很可能就是「放鞭炮」,火一下後面就沒消息了。臉萌app出來後,我立即就用了也喜歡,但我立即就發了微博,希望它不是像鞭炮一樣響一下就消失了,可惜基本言中了。

有小痛點,沒有價值,沒有深度,或者說需求背後沒東西依托,那這就不是價值痛點。挖掘一個產品的需求點,一定要挖到用戶的情感深處,挖到愛恨情愁,只有這樣產品才會有生命力,否則就是曇花一現。在了解用戶需求痛點時,千萬不要找調研公司。雖然調研用戶這個過程非常辛苦,但如果你做了一定會受益的,這同時也是做產品最精彩的地方。

第二步:明確目標用戶。以《中國好聲音》為例,它的受眾就是有夢想的人,就是日子過得不太好還要夢想成真的人。我們大部分普通人都有各種不如意,但是,盡管我們身在溝渠,也需要仰望星空。所以好聲音能打動了我們。

價值痛點和目標客戶,是產品設計最核心的兩個要點,如人腦的左右半球,需要不斷碰撞,直至落實清楚「什麽人,對這個價值有需求」。

就需求而言,除了要判斷是不是真的需求外,需求還有強弱之分,有些是很強的需求,有的則不一定。比如你的產品里做了半天社交功能,用戶卻另外建了一個QQ群,這樣就短路了你產品里的社交需求了。所以不僅僅是說你要確認這個東西是有需求的,還要對這個需求的深度和頻密度做研究,一定要去親自問用戶

第三步:考慮如何實現,就是解決方案。做產品,順序特別重要,一定是前面兩個問題明確了,才考慮實現的問題,而不是倒過來。

需求老在變化,什麽是你要抓住的穩定的東西?就是我剛才講的價值痛點。我之前看到過一個做運動音樂頭盔的項目,你會發現騎自行車的人一會兒喜歡聽音樂,過一段時間不喜歡聽音樂,聽新聞了,或者又幹別的事情了。

這是因為這些需求還不構成價值痛點,運動中的用戶,聽音樂也好,聽新聞也好,是想解決「枯燥」這個價值痛點。Bycile是美國流行的一個連鎖運動室,把用戶關在黑房間里,用很大的音量播放音樂,教練不停的呼喊引導,這也是解決「枯燥」這個價值痛點,所以你的頭盔和Bycycle的黑房間,都是不同的解決方案而已。

面對這種用戶需求老是變的情況,你的唯一辦法是把他的需求挖得更深,直到抓住需求背後的價值,挖到用戶情感的這個高度

第四步:傳播。當你深挖到用戶的情感高度,就等於抓住了用戶的心智模式,你的傳播就呼之欲出,而且這類的傳播是非常精確的。

第五步:盈利模式。值得提醒的事,這五步,有時候是需要整體思考和驗證的,但一切都要圍繞價值痛點來展開,所以我叫五個「V」(Value,價值)。

產品的5V法,就像人體。價值痛點和目標用戶就是腦袋里的陰陽兩面,需要不斷碰撞,這構成一個公司和產品和靈魂,解決方案就是軀體,而傳播和盈利模式就是兩只手。腦袋清晰,不要隨便動,軀體和手需要常動常新。特別要提醒的是,順序別錯了,千萬別先動手去做解決方案,這是技術類創業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因為自己覺得這個容易上手,其實你這是對團隊的不負責任

騰訊 社交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國辦:嚴格濕地用途監管 這七類活動要禁止

12日從中國政府網獲悉,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濕地保護修複制度方案》。《方案》要求,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到2020年,全國濕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其中,自然濕地面積不低於7億畝,新增濕地面積300萬畝,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嚴格濕地用途監管,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濕地保護與修複水平。

《方案》明確了擬建立完善的一系列濕地保護修複制度,包括完善濕地分級管理體系、實行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健全濕地用途監管機制、建立退化濕地修複制度、健全濕地監測評價體系等等。

其中,在建立濕地用途管控機制方面,《方案》還提出要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確定各類濕地功能,實施負面清單管理。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國家和地方重要濕地,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濕地,禁止侵占自然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複,禁止開(圍)墾、填埋、排幹濕地,禁止永久性截斷濕地水源,禁止向濕地超標排放汙染物,禁止對濕地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魚類洄遊通道造成破壞,禁止破壞濕地及其生態功能的其他活動。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濕地保護修複制度方案的通知

國辦發〔2016〕8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濕地保護修複制度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16年11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濕地保護修複制度方案

濕地在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抗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也是自然生態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生存福祉。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濕地保護修複制度,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立濕地保護修複制度,全面保護濕地,強化濕地利用監管,推進退化濕地修複,提升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提供重要保障。

(二)基本原則。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原則,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續性;堅持全面保護、分級管理的原則,將全國所有濕地納入保護範圍,重點加強自然濕地、國家和地方重要濕地的保護與修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濕地保護負總責,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濕地保護與修複;堅持綜合協調、分工負責的原則,充分發揮林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水利、農業、海洋等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協同推進濕地保護與修複;堅持註重成效、嚴格考核的原則,將濕地保護修複成效納入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幹部的考評體系,嚴明獎懲制度。

(三)目標任務。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到2020年,全國濕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其中,自然濕地面積不低於7億畝,新增濕地面積300萬畝,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嚴格濕地用途監管,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濕地保護與修複水平。

二、完善濕地分級管理體系

(四)建立濕地分級體系。根據生態區位、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將全國濕地劃分為國家重要濕地(含國際重要濕地)、地方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列入不同級別濕地名錄,定期更新。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國家重要濕地認定標準和管理辦法,明確相關管理規則和程序,發布國家重要濕地名錄。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地方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認定標準和管理辦法,發布地方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名錄。(國家林業局牽頭,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參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五)探索開展濕地管理事權劃分改革。堅持權、責、利相統一的原則,探索開展濕地管理方面的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明晰國家重要濕地、地方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的事權劃分。(財政部、國家林業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

(六)完善保護管理體系。國務院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指導全國濕地保護修複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指導本轄區濕地保護修複工作。對國家和地方重要濕地,要通過設立國家公園、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等方式加強保護,在生態敏感和脆弱地區加快保護管理體系建設。加強各級濕地保護管理機構的能力建設,夯實保護基礎。在國家和地方重要濕地探索設立濕地管護公益崗位,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管護聯動網絡,創新濕地保護管理形式。(國家林業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行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

(七)落實濕地面積總量管控。確定全國和各省(區、市)濕地面積管控目標,逐級分解落實。合理劃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濕地範圍,明確濕地名錄,並落實到具體濕地地塊。經批準征收、占用濕地並轉為其他用途的,用地單位要按照“先補後占、占補平衡”的原則,負責恢複或重建與所占濕地面積和質量相當的濕地,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國家林業局、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提升濕地生態功能。制定濕地生態狀況評定標準,從影響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水量、水質、土壤、野生動植物等方面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到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以上,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水鳥種類不低於231種,全國濕地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不減少。(國家林業局、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建立濕地保護成效獎懲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濕地保護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成員承擔主要責任,其他有關領導成員在職責範圍內承擔相應責任,要將濕地面積、濕地保護率、濕地生態狀況等保護成效指標納入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等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獎勵機制和終身追責機制。(國家林業局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參與)

四、健全濕地用途監管機制

(十)建立濕地用途管控機制。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確定各類濕地功能,實施負面清單管理。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國家和地方重要濕地,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濕地,禁止侵占自然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複,禁止開(圍)墾、填埋、排幹濕地,禁止永久性截斷濕地水源,禁止向濕地超標排放汙染物,禁止對濕地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魚類洄遊通道造成破壞,禁止破壞濕地及其生態功能的其他活動。(國家林業局、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規範濕地用途管理。完善涉及濕地相關資源的用途管理制度,合理設立濕地相關資源利用的強度和時限,避免對濕地生態要素、生態過程、生態服務功能等方面造成破壞。進一步加強對取水、汙染物排放、野生動植物資源利用、挖砂、取土、開礦、引進外來物種和涉外科學考察等活動的管理。(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嚴肅懲處破壞濕地行為。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依法對濕地利用進行監督,對濕地破壞嚴重的地區或有關部門進行約談,探索建立濕地利用預警機制,遏制各種破壞濕地生態的行為。嚴厲查處違法利用濕地的行為,造成濕地生態系統破壞的,由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責令限期恢複原狀,情節嚴重或逾期未恢複原狀的,依法給予相應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嚴肅處理。探索建立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執法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或濕地保護管理機構要加強對濕地資源利用者的監督。(國家林業局、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建立退化濕地修複制度

(十三)明確濕地修複責任主體。對未經批準將濕地轉為其他用途的,按照“誰破壞、誰修複”的原則實施恢複和重建。能夠確認責任主體的,由其自行開展濕地修複或委托具備修複能力的第三方機構進行修複。對因歷史原因或公共利益造成生態破壞的、因重大自然災害受損的濕地,經科學論證確需恢複的,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承擔修複責任,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國家林業局、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多措並舉增加濕地面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對近年來濕地被侵占情況進行認真排查,並通過退耕還濕、退養還灘、排水退化濕地恢複和鹽堿化土地複濕等措施,恢複原有濕地。各地要在水源、用地、管護、移民安置等方面,為增加濕地面積提供條件。(國家林業局、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實施濕地保護修複工程。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和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分別會同同級相關部門編制濕地保護修複工程規劃。堅持自然恢複為主、與人工修複相結合的方式,對集中連片、破碎化嚴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濕地進行修複和綜合整治,優先修複生態功能嚴重退化的國家和地方重要濕地。通過汙染清理、土地整治、地形地貌修複、自然濕地岸線維護、河湖水系連通、植被恢複、野生動物棲息地恢複、拆除圍網、生態移民和濕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手段,逐步恢複濕地生態功能,增強濕地碳匯功能,維持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國家林業局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參與)

(十六)完善生態用水機制。水資源利用要與濕地保護緊密結合,統籌協調區域或流域內的水資源平衡,維護濕地的生態用水需求。從生態安全、水文聯系的角度,利用流域綜合治理方法,建立濕地生態補水機制,明確技術路線、資金投入以及相關部門的責任和義務。水庫蓄水和泄洪要充分考慮相關野生動植物保護需求。(水利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林業局、環境保護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參與)

(十七)強化濕地修複成效監督。國務院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制定濕地修複績效評價標準,組織開展濕地修複工程的績效評價。由第三方機構開展濕地修複工程竣工評估和後評估。建立濕地修複公示制度,依法公開濕地修複方案、修複成效,接受公眾監督。(國家林業局、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健全濕地監測評價體系

(十八)明確濕地監測評價主體。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國家重要濕地的監測評價,制定全國濕地資源調查和監測、重要濕地評價、退化濕地評估等規程或標準,組織實施全國濕地資源調查,調查周期為10年。省級及以下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地方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的監測評價。加強部門間濕地監測評價協調工作,統籌解決重大問題。(國家林業局牽頭,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參與)

(十九)完善濕地監測網絡。統籌規劃國家重要濕地監測站點設置,建立國家重要濕地監測評價網絡,提高監測數據質量和信息化水平。健全濕地監測數據共享制度,林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水利、農業、海洋等部門獲取的濕地資源相關數據要實現有效集成、互聯共享。加強生態風險預警,防止濕地生態系統特征發生不良變化。(國家林業局牽頭,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參與)

(二十)監測信息發布和應用。建立統一的濕地監測評價信息發布制度,規範發布內容、流程、權限和渠道等。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發布全國範圍、跨區域、跨流域以及國家重要濕地監測評價信息。運用監測評價信息,為考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落實濕地保護責任情況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撐。建立監測評價與監管執法聯動機制。(國家林業局牽頭,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參與)

七、完善濕地保護修複保障機制

(二十一)加強組織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濕地保護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實施濕地保護科學決策,及時解決重大問題。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各自職責,進一步完善綜合協調、分部門實施的濕地保護管理體制,形成濕地保護合力,確保實現濕地保護修複的目標任務。強化軍地協調配合,共同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國家林業局牽頭,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參與)

(二十二)加快法制建設。抓緊研究制訂系統的濕地保護管理法律法規,切實保護好水、土地、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督促指導有關省份結合實際制定完善濕地保護與修複的地方法規。(國家林業局、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務院法制辦、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發揮政府投資的主導作用,形成政府投資、社會融資、個人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機制。通過財政貼息等方式引導金融資本加大支持力度,有條件的地方可研究給予風險補償。探索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率先在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國家重要濕地開展補償試點。(國家林業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牽頭,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人民銀行、銀監會、國家海洋局等參與)

(二十四)完善科技支撐體系。加強濕地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突出濕地與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水資源安全等關系研究。開展濕地保護與修複技術示範,在濕地修複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建立濕地保護管理決策的科技支撐機制,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國家林業局、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加強宣傳教育。面向公眾開展濕地科普宣傳教育,利用互聯網、移動媒體等手段,普及濕地科學知識,努力形成全社會保護濕地的良好氛圍。抓好廣大中小學生濕地保護知識教育,樹立濕地保護意識。研究建立濕地保護誌願者制度,動員公眾參與濕地保護和相關知識傳播。(國家林業局、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支持長江經濟帶江海直達運輸 這七項措施即將出臺

我國將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江海直達運輸發展,進一步提升江海直達運輸效益和比較優勢,並有力支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交通運輸部目前正在向上海、江蘇、浙江等交通運輸部門和中國船級社等征求意見,計劃出臺有關推進長江經濟帶江海直達運輸發展的意見。

江海直達是一種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運輸方式。交通運輸部表示,推進江海直達運輸發展,是深化水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對於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和完善綜合運輸體系具有重要作用。此舉也是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推進長江經濟帶江海直達運輸發展。

長江通道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也是貨運量位居全球內河第一的黃金水道。攝影/章軻

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東、中、西三大經濟帶,沿江九省二市聚集了我國近40%的經濟總量,是繼中國沿海經濟帶之後,最具有競爭力和活力的第二大經濟帶。長江通道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也是貨運量位居全球內河第一的黃金水道,在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以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太倉至南通段為例,該工程2014年7月建成並投入試運行,平均每噸貨物可節省運輸中轉成本約9.8元,僅2014年下半年南通港受益貨運量就達4000萬噸,節約直接運輸成本約4億元,節省燃油8萬噸,減少汙染物排放24萬噸。

根據上述意見的征求意見稿,我國將根據航行內河和特定海域的特點,突破現有河船、海船的法規制度體系,科學制定江海直達船舶運輸法規制度,提升江海直達運輸經濟性和競爭力。同時開發先進適用的直達船型,促進船舶、航道、港口和支持保障系統協調發展。建設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專業化船隊,積極穩妥推進江海直達運輸。

上述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長江和長三角地區至寧波舟山港和上海港洋山港區江海直達運輸系統,水水中轉率進一步提升,江海直達運輸效益和比較優勢,並有力支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

具體措施包括,制定江海直達船型法規規範、加強江海直達系列船型研發設計、加強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培育江海直達運輸市場、促進江海直達運輸安全綠色發展、優化江海直達運輸管理、提升江海直達運輸應急能力。

在培育江海直達運輸市場方面,上述征求意見稿提出,優先發展長江幹線至寧波舟山港幹散貨、長三角水網地區至上海港洋山港區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加強示範引領。鼓勵港航企業與貨主合作,推進簽訂中長期運輸合同,加強運輸上下遊產業鏈資源整合,推進江海直達運輸集約化發展。

上述征求意見稿提出,研究長江重慶以下5000噸級、武漢以下10000噸級、蕪湖以下15000噸級江海直達船舶運輸。加快推進蘇北地區、蘇錫常、杭嘉湖等地區江海直達運輸集裝箱運輸通道建設。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總體要求,推進新技術和清潔能源在江海直達船舶上的應用,鼓勵江海直達船舶應用LNG動力、靠港使用岸電,研究制定江海直達船舶燃料消耗限值和二氧化碳排放限值。


馬化騰:改掉這七點,讓產品自己說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04/166274.shtml

馬化騰:改掉這七點,讓產品自己說話
捕手誌 捕手誌

馬化騰:改掉這七點,讓產品自己說話

看一看這七個錯誤,或許能讓你少走一些彎路。

來源 | 捕手誌

作者 | 馬化騰

馬化騰先生被認為是國內最好的產品經理之一。在他看來好的產品是有靈魂的,優美的設計、技術、運營都能體現背後的理念,一款好產品也是可以主動吸引用戶來使用的。而打造出一款好產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究其原因多半是產品經理自己挖抗,導致最後走樣了。

今天的微信推送,捕Sir整理了馬化騰先生認為產品經理常犯的七個錯誤,看一看這七個錯誤都是什麽以及解決之道,或許能讓你少走一些彎路。本文素材來自馬化騰先生在騰訊內部的分享,部分內容來自創業家(ID:chuangyejia)。

忽視產品的隱性特性

一個產品,我們要少談它要包括哪些功能,應該多想,我要提供一個服務,這個服務有哪些特性,它的整體服務流程是怎樣的,它的整體服務成本是多少。我舉個例子,以一臺ATM機為例。

第一個問題:ATM機提供什麽服務?它的核心服務是取現金。

第二個問題:一臺ATM機的設計,有哪些特性?在這個問題上,很多產品經理,會在經過深刻觀察與思考之後用專業態度來回答:ATM機的前端界面,是公司形象,還是操作提醒;從第一次操作,到拿到鈔票,需要幾步達成;提醒放在哪個環節出現,聲音提醒還是字幕提醒;先取卡,還是先取鈔等等。

其實這些特性,叫顯性特性。

ATM機,還有關鍵特性,也就是隱形特性。比如,一臺ATM機里要放20萬現金,如果一個銀行提供100臺ATM機,那他要把2000萬現金放在外面。所以,看似ATM機分流了銀行的營業壓力,提升了品牌曝光,但同時也分流了公司的核心資源。

因此,如何統計數據與同步數據,支持決策,讓ATM機發揮戰略價值,同時不讓資金過多閑置,是一臺ATM機設計的隱形特性。也是核心服務。

第三個問題:一臺ATM機,服務的全流程是什麽?作為一個用戶體會到的一臺ATM機的服務是,插卡,輸密碼,輸金額,取鈔,打印憑條,退卡。如果有問題,撥打服務熱線。

作為一個ATM機的服務提供者,為了讓用戶持續穩定的獲得上述簡單的服務,日常操作性的服務流程包括:

現金管理:保證ATM機里隨時有錢。包括了數據、現金出庫、運送等複雜流程。

硬件管理:電源工作正常,打印機工作正常,打印機的紙、油墨耗材正常…

客服管理:遇到客戶問題或者投訴的處理全流程。

這時,回到更重要的戰略問題。銀行為什麽要提供ATM機的服務?

第一是為了分流營業網點的取現壓力。第二是為了更多的品牌曝光機會。因此,每一臺ATM機,對銀行這個服務提供者來說,必須具備戰略價值。這就是數據統計的運營意義,不單純是讓管理運營的人知道,某臺機器沒錢了,再不補現金進去,客戶要投訴了。還要根據數據了解這個服務點的設置、是否有足夠的客流、是否達到戰略要求、 是增加服務還是裁撤這個網點。

因此,過分強調顯性特性的,是初級的想法。過去,我最怕的就是聽誰說,我們要改版了等等。顯性特性很重要,但是顯性特性救不了你。把核心資源與時間,放在一次次優化顯性特性上,基本上是互聯網初級從業者的狂熱癥

自己猜測用戶的需求

用戶需求是產品的核心,說用戶有點老生常談,但最簡單的事恰恰是做起來最難的。

產品研發中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研發者往往對自己挖空心思創造出來的產品像對孩子一樣珍惜、呵護,認為這是他的心血結晶。有時候開發者設計產品時總覺得越厲害越好,但好產品其實不需要所謂特別厲害的設計,因為覺得自己特別厲害的人就會故意搞一些體現自己厲害,但用戶可能不需要的東西,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我們很多人覺得自己是喬布斯傳人,大神的子孫。會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的認知和感受來設計一個產品該是什麽樣子,但你最應該談的是服務。服務是以服務對象的需求和滿意度為中心,定義所做的一切。產品經理應該放下自己,研究服務對象。

騰訊也曾經在這上面走過彎路。比如QQ郵箱,以前市場根本不認可,因為對用戶來說非常笨重難用。後來,我們只好對它進行回爐再造,從用戶的使用習慣、需求去研究,究竟什麽樣的功能是他們最需要的。在研究過程中,騰訊形成了一個「10/100/1000法則」:產品經理每個月必須做10個用戶調查,關註100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這個方法看似很樸素,但行之極難,也很管用

我想強調的是,在研究用戶需求上沒有什麽捷徑可以走,不要以為自己可以想當然地猜測用戶習慣。比如有些自認為定位於大眾用戶的產品,想都不想就濫用卡通頭像和一些花哨的頁面裝飾,以為這樣就是滿足了用戶需求;自認為定位於高端用戶的產品,又喜歡自命清高。其實,這些都是不尊重用戶、不以用戶為核心的體現。我相信用戶群有客觀差異,但沒有所謂高低端之分。不管什麽年齡和背景,所有人都喜歡清晰、簡單、自然、好用的設計和產品,這是人對美最自然的感受和追求

現在的互聯網產品更像一種服務,所以要求設計者和開發者有很強的用戶感。一定要一邊做自己產品的忠實用戶,一邊把自己的觸角伸到其他用戶當中,去感受他們真實的聲音。只有這樣才能腳踏實地,從不完美向完美一點點靠近。

不註重積累口碑

做產品要做到口碑就要關註頭部用戶、意見領袖。以前,我們的思路是抓大放小,滿足大部分「小白用戶」的需求,但其實頭部用戶的感受才是真正可以拿口碑的。

如何提升頭部用戶的關註,這是在基礎能力比較好的情況下需要考慮的問題。在產品已經成型的情況下,對待頭部用戶的心態要不一樣。比如以QQ郵箱為例,允許用戶在QQ郵箱上使用別的郵箱。我自己心里也打過小九九,讓別人不方便使用外部郵箱地址,好使用我們的,但是這樣的小九九,用戶是看得出來的,所以要改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方便用戶。

一個產品在沒有口碑的時候,不要濫用平臺。比如向IM部門要求支持、投入營銷資源、要Marking聯系公關公司投放廣告等等,其實心里想著有一半也夠了。我們的產品經理精神力分配得很好,50%產品,30%營銷。如果基礎環節控制得好,這樣是可以的,但多數情況下很多人第一點都做不好。如果你的實力與勝算不到70%、80%,那麽就把精力放在最核心的地方,當你的產品已經獲得良好口碑,處於上升期後再考慮別的

產品經理要關註最最核心、能夠獲得用戶口碑的戰略點,如果這塊沒做透,結果只能是用戶滿懷希望過來,然後失望而歸,最後你要花更多的精力彌補,這是得不償失的。如果用戶在自動增長,就不要去打擾,否則可能會好心辦壞事。當用戶口碑壞掉後,再將用戶拉回來很難。

同時在管理控制功能上也要有技巧。在核心功能做好後,常用功能是要逐步補齊的。產品在局部、細小之處的創新需要永不滿足。作為一個有良好口碑的產品,每加一個功能都要考慮清楚,這個功能給10%的用戶帶來好感的時候是否會給90%的用戶帶來困惑。有沖突的時候要聰明,分情況避免。每個功能不一定要用得多才是好,而是用了的人都覺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對產品的核心能力關註不夠

任何產品都有核心功能,其宗旨就是能幫助到用戶,解決用戶某一方面的需求,如節省時間、解決問題、提升效率等。

很多產品經理對核心能力的關註不夠,不是說完全沒有關註,而是沒有關註到位。核心能力不僅僅是功能,也包括性能。對於技術出身的產品經理,特別是做後臺出來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做到對核心能力的關註,肯定會渴望將速度、後臺做到極限。但是問題往往是產品沒做好。

比如我們做網頁速度優化,優化之後速度提高很多。真不知道之前都做什麽去了,讓用戶忍受了這麽久,既浪費時間又浪費我們的資源。如果不抓,就沒人理,很說不過去。所以我們要在性能方面放入更多精力。

談到核心的能力,首先就要有技術突破點。比如做QQ影音,我們不能做人家有,我也有的東西,否則總是排在第二、第三,雖然也有機會,但缺乏第一次出來時的驚喜,會失去用戶的認同感。這時候,你第一要關註的就是產品的硬指標。在設計和開發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外界會將它與競爭對手做比較,如播放能力、占用內存等。

核心能力要做到極致。要多想如何通過技術實現差異化,讓人家做不到,或通過一年半載才能追上。QQ影音當時在硬指標選擇上其實也有很多選擇,如網絡播放、交流、分享,有很多思路。但最後都砍掉了,我們就是要做播放器,因為這是用戶的需求。只有硬指標滿足了,用戶說,我這個破機器,只有QQ影音能放,就這一句話:口碑就出來了,用戶知道你行。

很多用戶評論QQ時說用QQ唯一的理由是傳文件快,有群。那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我們要將這樣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比如離線傳文件,以郵件方式體現就是一個中轉站,即使是超大的文件也不困難,關鍵是要去做。雖然真正使用的用戶並不一定多,但用戶會說,我要傳大文件,找了半天找不到可以傳的地方,萬般無奈之下用了QQ郵箱,居然行了,於是我們的口碑就來了。

把添加當成提高

做交互設計的時候要求我們細致,視覺簡潔清爽。

產品經理要想像自己是個挑剔的用戶,想像自己是個笨用戶,複雜的看不懂。產品人員的精力有限,交互內容很多,所以要抓最常見的一塊。流量、用量最大的地方都要考慮,規範到要讓用戶使用的舒服,要在感覺、觸覺上都有琢磨,有困惑要想到去改善。如鼠標少移動、可快速點到等等

拿QQ郵箱舉例,郵箱的一個按鈕「返回」放在什麽位置,放右邊還是左邊,大家都會多琢磨,並上線嘗試。再比如輸入郵箱密碼出錯,輸入框內的內容選擇上,不用用戶清楚就可以直接輸出。還有對同個用戶發信,在此用戶有多個郵箱的情況下會默認選最近用的一個帳號。這些需求都小,但你想清楚,用戶就會說好,雖然用戶未必說的出好在哪兒。這些都是對用戶體驗的優化。

產品的使用要符合用戶的習慣,如寫郵件的時候拷貝東西,更多人習慣用鍵盤來操作,雖然有些技術難度,但也可以解決,要考慮用戶對鼠標反饋的靈敏性,便捷性。

在設計上應該堅持幾點:

第一,不強迫用戶,不為1%的需求騷擾99%的用戶

第二,操作便利。如QQ音樂的快捷播放,從圓形到方形,最後因為影響性能而放棄

第三,淡淡的美術,點到即止。在UI界面上不用太重也能做得很好,圖案和簡潔並不是一對矛盾體

第四,重點要突出,不能刻意地迎合低齡化

認為內部競爭是浪費資源

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我也會有一個困惑:自己做的這個產品萬一失敗了怎麽辦?我的經驗是,在面對創新的問題上,要允許適度的浪費。怎麽理解?就是在資源許可的前提下,即使有一兩個團隊同時研發一款產品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你認為這個項目是你在戰略上必須做的

比如說微信,當時新浪微博起來之後,開始從社交媒體轉向社交網絡,那時候我們聽說,誰誰學校里有一個微博做班級之間的通信,這對我們是很大的危機。它開始往下撒網,第一反應就是我們也要做微博。但這很難,同樣的產品是沒有辦法去戰勝對手的,你只有找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產品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微信就這樣誕生了,它是純手機的移動通信。當時QQ的包袱很重,要解決PC的問題,也要解決手機終端的問題,內部幾個團隊都在開發,誰最先解決問題誰就勝出。

那個時候在騰訊內部,先後有三個團隊都在同時研發基於手機的通訊軟件,每個團隊的設計理念和實現方式都不一樣。原來集團有幾個不同的平臺在做移動端產品,有QQ,還有我們的無線部門,當時是分開的。另外一個就是我們QQ郵箱的團隊。

我們很早接觸手機郵件,用黑莓手機,最初只給高管配。後來我們想,能不能在QQ郵箱開發一個軟件,讓每個員工都能很方便地使用手機郵件。於是就有了一個小分隊研發手機郵箱。幸好有這個布局,最後微信出來了,就是這個團隊做的,最先把手機端的郵件、客戶端改成微信。最後微信受到了用戶的青睞。為什麽自己打自己?因為往往自己打自己,才會更努力,才會讓公司不丟失一些大的戰略機會。如果你不做,競爭對手或者業界總有人做出來

你能說這是資源的浪費嗎?我認為不是,沒有競爭就意味著創新的死亡。即使最後有的團隊在競爭中失敗,但它依然是激發成功者靈感的源泉,可以把它理解為「內部試錯」。並非所有的系統冗余都是浪費,不嘗試失敗就沒有成功,不創造各種可能性就難以獲得現實性。

將產品發布當成成功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幾種現象:有些人一上來就把攤子鋪得很大、恨不得面面俱到地布好局;有些人習慣於追求完美,總要把產品反複打磨到自認為盡善盡美才推出來;有些人心里很清楚創新的重要性,但又擔心失敗,或者造成資源的浪費。

這些做法在實踐中經常沒有太好的結果,因為市場從來不是一個耐心的等待者。在市場競爭中,一個好的產品往往是從不完美開始的。同時,千萬不要以為,先進入市場就可以安枕無憂。我相信,在互聯網時代,誰也不比誰傻5秒鐘。你的對手會很快醒過來,很快趕上來。他們甚至會比你做得更好,你的安全邊界隨時有可能被他們突破。 

我的建議是「小步快跑,快速叠代」。也許每一次產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堅持每天發現、修正一兩個小問題,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來了,自己也就很有產品感覺了。所以,首先就是要為了實現單點突破允許不完美,但要快速向完美逼近。

快速叠代產品的關鍵是主動變化,互聯網生態的瞬息萬變,通常情況下會認為應變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實際上主動變化能力更重要。管理者、產品技術人員而不僅僅是市場人員,如果能夠更早地預見問題、主動變化,就不會在市場中陷入被動。

怎麽去發現問題?就是大量用,不斷地用,盡量找溝通的場景,慢慢地找到感覺。對於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把自己變成傻瓜,發現問題,然後想為什麽這樣?然後變成開發者。一秒鐘傻瓜,一秒鐘專業

創新來源於對用戶需求的準確把握和對產品的不斷打磨。我會花大量時間使用我們的產品,從一個產品經理的角度把握產品走向和用戶體驗,找出不足,叠代完善。這是一條孤獨之路,但用最笨的方法往往才能最快地跑完全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產品體驗和用戶需求因時而變,真正的產品經理應該努力發掘用戶深層次且不斷變化的需求,不斷叠代改進,如此才能實現更好的產品體驗。

產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