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远洋地产卖局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174833&time=2010-08-28&cl=115&page=all

中远集团退意已决,围绕这一退出,远洋地产进行了一系列令市场费解的交易

《新世纪》周刊 记者 李慎

 

  8月16日,中远集团旗下中远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0517.HK,下称中远国际)宣布在未来一年内,择机出售所持16.85%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03377.HK,下称远洋地产)约9.5亿股股份。

  中远集团退意已决,但买家尚未露面。根据中远国际公告,每股远洋地产售价不得较市价(以出售日前交易日收市价计)折让超过15%,且每股最低售价不低于5.4港元。据此,全部16.85%股份交易价格至少在51亿港元以上。

  多位市场人士表示,从交易总价上看,国内除了中国人寿这类机构,很难有企业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做财务投资,香港的有钱人也不会花五六十亿来做纯粹的财务投资,因此最有可能接盘的是海外主权基金和私募基金(PE)。

  “已经有买方表示了浓厚兴趣,否则不会这么有把握地发公告,估计交易将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一位接近交易的新加坡大华银行人士表示。

  一旦交易达成,中远国际将剥离地产业务,中远集团也将借此完全退出地产行业。接近中远集团的市场人士称,中远集团此举,是为了满足国资委在今年3月提出的“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的要求。

  在此之前,中远退出的迹象已十分明显。3月,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公开表示,将在未来半年内退出所持的远洋地产股份,此后,远洋地产发生了一系列人事变动,中远方面委派的高管陆续辞任远洋地产职务。

  远洋地产大股东中国人寿已基本被排除为接盘者。中远国际宣称,预期买方及最终实际权益人将为第三方。

  中国人寿内部人士亦向本刊记者表示,中国人寿因入股远洋地产和“中服地块”内定风波而备受诟病,“保监会在系统内部批评了人寿,加上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不能持股超过25%,所以,我们肯定不会增持。”

  与潜在买方洽谈同时,中远国际目前正努力寻求股东批准。中远国际企业传讯部副总经理张家仪向本刊记者表示,“几个大股东没有问题,外面投资者反 应也不错。9月底或10月初会开股东大会,如投票通过,会找代理商,以配售形式处理这部分股份。”转让地产业务同时,中远国际正与中远集团协商,收购集团 内的船舶燃油供应项目。

高价买壳融资

  不过,令一些机构投资者不满的是,围绕着中远集团的退出,远洋地产进行了一系列颇令市场费解的交易。

  7月7日晚间,远洋地产宣布以4.74亿港元收购奇盛集团69.02%的股份,待完成后,远洋地产再按相同价格向其余股东提出无条件强制性现金收购,收购涉资最高将达约6.87亿港元。

  远洋地产称,将保留奇盛集团的物业投资及证券业务,打造另一个独立的物业开发平台。如此解释难以打消投资者的疑虑。首先,奇盛的主业并不是房地产,它在土地储备方面的资源寥寥;其次,收购的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

  花旗银行一位分析人士指出,香港市场上,一个洗得很干净的壳价格是1.5亿-2亿港元,远洋地产花超过3倍的价钱买壳,“简直贵得不可理喻”。

  奇盛集团是香港老牌上市公司,上世纪70年代起即从事电镀化工原料买卖业务,1988年上市,1996年开始介入地产业务,但主营业务未变。奇 盛集团旗下地产业务体量很小,目前,仅在上海有住宅资产和两座办公物业永新大厦与瑞安广场,两处相加,仅7万平方米。同时,公司在新加坡有部分自用商业物 业。其物业资产总额仅3.78亿港元。

  与远洋地产进行交易的真正幕后之手,指向奇盛集团非执行董事袁天凡。袁乃香港金融界知名人物,曾在盈科集团担任要职,帮助李泽楷成功收购香港电 讯。他20年前在香港联交所任职时结识了梁树荣。梁树荣及其家族其他成员,为奇盛集团的大股东,根据协议,收购完成后,奇盛原有的电镀原料、油漆及涂料化 工产品和不锈钢贸易等业务将通过实物分派形式“脱壳”,继续由原大股东梁氏持有。

  上述花旗银行资深人士透露,远洋地产就是借助袁天凡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力,短期内不会将地产业务注入到这个壳里。高价收购的背后,或许有其他交易,比如帮助远洋地产安排发债和中远退出的交易等。

  就在公布中远集团退出决定前一个月,7月13日,远洋地产宣布向国际投资者发行可转换债券筹资不超过9亿美元,年息为8%,债券在五年后赎回。该债券可转换10.2亿股,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18.11%,及扩大后总股本15.34%,换股价为每股6.85港元。

  根据远洋地产公告,截至4月30日,远洋地产手握现金约136亿元,负债率60%左右,整体资金状况良好。

  根据香港联交所公开资料,7月27日,香港南丰集团主席、“绵纱大王”陈廷骅斥资35亿港元,认购远洋地产5.1亿股债券(相当于9.97%的股份)。除陈以外的认购人较分散,均未超过5%。

  陈廷骅现年87岁,自1976年起投资房地产,曾先后投资过信和置业、花样年地产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陈氏认购远洋地产,是纯粹的财务投资,只要赚钱就行,不会干涉日常业务。

  对远洋地产系列行动,瑞信评价不佳。瑞信将远洋地产的评级由“跑赢大市”下调至“中性”,目标价由8元下调至6.3元。瑞信认为,发债对现有股 东属昂贵,意味债券持有人,若以6.85元行使换股权,只需额外支付成本1%-2%。另外,瑞信将远洋地产收购奇盛(00174.HK)的行为视为负面举 动,认为没有做出收购的合理理由。

管理层角色

  长期跟踪远洋地产的新加坡大华银行人士指出,无论股权变动结果如何,其实跟营运不会有太大关系,发债引进的陈廷骅和中远退出的接盘者,包括现在 的大股东人寿,相信都不会过多干预公司的经营,未来远洋地产将成为管理层掌握绝对话语权的公司,这对公司并非坏事,万科即是成功先例。

  但令机构投资者不满的是,2010年上半年,远洋地产在主营业务,特别是拿地上的表现。上述花旗人士表示,远洋地产本来是家不错的公司,但最近 一年来管理层“或许花了过多心思在资本运作和内部争权夺利上”,“现在有点乱。这段时间搞的这些东西,让公司元气大伤。去年营销总监肖劲等出走看来也对公 司产生影响。曾经比较靠谱的一家公司,现在变得颇不靠谱”。

  8月4日,远洋地产进军上海,旗下北京远乾置业有限公司以19亿元拿下上海罗店两幅地块,楼面价均超过2万元/每平方米,是罗店区域内单价地王。

  3月15日,远洋地产以40.8亿元竞得北京大望京1号项目,24066元/平方米的单价创北京市土地拍卖新高。2009年底,远洋地产旗下的 远东新地以48.3亿元拿下北京亦庄新城三羊居住区地块,溢价接近500%,楼面价达到1.8万元/平方米,成为亦庄单价最高。

  3月13日,远洋地产又以总价15.6亿元、楼面价1.95万元/平方米,拿下青岛市南区近65亩的泉州路5号地块,成为青岛市新“地王”。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远洋地产在4月调控前,频频拿高价地,是“最顶的顶点,如果用评分角度看,绝对是零分。远洋地产身为国企,跟中央政策这么违背,这是不合逻辑的”。

  8月18日,远洋地产发布2010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额47.53亿元,净利润1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72%;完成协议销售额83亿元,达到全年销售目标的46%。

  8月19日,瑞信发布报告认为,远洋地产积极买地或导致潜在亏损,中远国际出售远洋地产股份产生短期不明朗因素,故维持对远洋地产的“中性”评级,目标价6.30港元。

  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中远集团退出背后,以董事局主席李明为主的管理层角色并不简单,有可能参与接盘。但“李明要参加交易,至少要掏5000万 元,这对一个上市公司高管并非易事”,可能的办法是重新注册BVI公司,与大基金机构联手。截至2010年8月24日,李明持有远洋地产5.67%的股 份,其他高管也持有一定数量公司股份。

  让管理层持股,一直被李明视为解决公司内部激励问题的一条必由之路。2007年IPO时,远洋地产制订了一个十年期权的管理层激励计划,计划用 十年时间拿出公司总股本的10%用于激励。2010年3月23日,远洋地产又公布了一个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公司雇员经过甄选,将通过第三方信托获得远洋 地产总股本3%的股份,所需资金将由远洋地产承担。但据远洋地产内部人士透露,因股价低迷,上述激励形同虚设,没有人行权。

  在回答远洋地产管理层是否会参与交易时,中远国际企业传讯部副总经理张家仪并未否认,仅表示,尚未与潜在收购方洽谈,一切等股东大会后再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