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民生銀行的短板和潛力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http://xueqiu.com/9220236682/25923427
目前股份制銀行中,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正在你爭我趕,三者的營業收入和利潤接近,並且各具特色,民生銀行以小微貸款見長,興業銀行的同業有聲有色,招商銀行的低負債成本頗具優勢。

從三家銀行的三季報來分析其營業收入結構,能夠窺見一些信息,下圖為三家銀行的數據。

查看原图
表中可看出:

(1)利息收入同比,民生銀行增速最快為23.2%,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為20.1%和12%,說明民生銀行的營收源頭利息收入增長最強勁。從中報來看,民生和興業主要靠同業的高速增長來提高利息收入。

(2)利息支出同比,民生銀行的利息支出增速高達42.4%,遠超利息收入的增速,造成淨利息收入只增長了5.7%,而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的利息支出增速和利息收入增速基本一致,所以兩者的淨利息收入增速和利息收入增速也基本一致。

(3)非息收入佔比,民生銀行最高為29.5%,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為21.4%和24.6%。

(4)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比,用該指標來表徵負債成本,民生銀行的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比最高為55.1%,同比增長了7.4個百分點,而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的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比分別為54.3%和41.7%,同比變化較小。從中報看,民生和興業由於同業收入佔比高,所該項指標也高,另外是活期存款佔比小導致存款成本高。

民生銀行的短板:

負債端的高成本是民生銀行的短板,今年前三季度,特別是第三季度錢慌導致其利息支出大幅增長,所以三季報的利潤增速低於市場預期,相比而言,招商銀行的負債成本有顯著優勢。

深層次看,招商銀行的活期存款比例接近50%,個人客戶比例高,體現出零售銀行負債成本低的優勢,而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的個人客戶比例低,以致負債成本居高不下。民生銀行雖然利息收入增長強勁,但居高不下的負債成本導致淨利息收入增長乏力。

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個人客戶佔比小的銀行其負債成本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如何應對是決定未來能否持續增長的關鍵。

民生銀行的潛力:

(1)資產端確立優勢。民生銀行的小微貸款初步建立了競爭優勢,從近2年個人貸款利息收入的強勁增長可以看出端倪。三季度末,小微客戶客戶約170萬戶,小微貸款餘額4049億元,這些高收益的貸款為利息收入的強勁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另外,民營企業和高端客戶的客戶定位也符合市場規律,並有效規避國有企業產能過剩的壞賬風險。

(2)負債端的變革希望。估計在6月錢慌之後,民生銀行管理層看到了負債端短板帶來的窘境,痛定思痛,快速推出小區銀行戰略,希望彌補負債端的短板。若小區銀行一旦成功,將使得個人客戶比例和活期存款比例大幅增長,負債端成本將會顯著降低,再結合資產端的優勢,兩頭貫通,類似於富國銀行,前景不可限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229

小米跨越式發展的短板:專利之殤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4/147721.html


i黑馬註:

雙十一狂歡盛宴剛剛落下帷幕,小米憑借116萬臺手機和總銷售金額15.6億人民幣(約占天貓當天總額3%),成為了雙十一單店冠軍。小米手機在產能不斷提升的同時,一直保持極高的用戶活躍度。小米手機在短短四年時間內異軍突起堪稱業界神話,如今著手“出海”也是戰略勢在必行。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於斌


雙十一狂歡盛宴剛剛落下帷幕,小米憑借116萬臺手機和總銷售金額15.6億人民幣(約占天貓當天總額3%),成為了雙十一單店冠軍。這反映了小米手機在產能不斷提升的同時,一直保持極高的用戶活躍度。小米手機在短短四年時間內異軍突起堪稱業界神話,如今著手“出海”戰略勢在必行。但國際擴張的道路遠沒有那麽輕松,小米要想進入西方市場會面臨諸多障礙,其中專利短板不容小覷。回首這幾年缺少專利儲備而發展迅猛的小米猶如冰上跳舞,華美卻又讓人捏一把汗。

  快速增長的新星

  今年三星拿到前三季度財報灰頭土臉,不得不說其中有小米的功勞。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小米第三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增長了兩倍多,達到1730萬部,排在第三位。小米的全球市場份額也翻了一番多,從去年同期的2.1%增長到5.3%,排名僅次於三星和蘋果。

  小米促使手機市場格局發生變化。目前小米全力開辟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十多個海外市場。據印度《經濟時報》11月11日報道,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本季度三星在不同價位繼續暢銷,但市場份額卻正被Micromax,LAVA和新來的摩托羅拉及小米瓜分。根據該機構市場前景部門的數據,僅僅銷售不過兩個月時間,小米就攬獲了1.5%的份額,排名第三,並且在接下來極有可能翻倍。

  近日有報道稱,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小米正在與包括俄羅斯DST在內的投資方進行融資談判,如果融資成功小米公司的市值將達到驚人的400億美元,這一數字是索尼和聯想目前市值的總和。小米如此高的估值引發了部分經濟學者的質疑,原因是該公司的國際化擴張仍處於初級階段,小米進軍國際市場的條件尚不成熟,比如可能陷入專利訴訟的龍潭虎穴。

  大動作:沙價芯片布局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公開呼籲:芯片業應該借鑒互聯網實現免費。若果真如此,小米高端的手機只需要500元。雷軍預測,未來三到五年,“肯定有芯片公司是按沙子價賣芯片,而且取得巨大的成功。”雷軍開始了芯片布局。11月6日大唐電信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聯芯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簽署《SDR1860 平臺技術轉讓合同》,將聯芯科技開發並擁有的SDR1860平臺技術以1.03億元的價格許可授權給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其實就是小米公司為了涉足芯片開發而專門設立的公司。

  小米公司成立以來幾乎沒有任何通信核心方面的專利,難以突破國外廠家的重重專利壁壘。該平臺技術的轉讓意味著小米獲得了聯芯科技該技術交叉專利保護,可以推出500元以下的手機,從而為明年完成銷售1億部手機的目標提供可能。但是沙價芯片布局能撐起400億美元的價值嗎?利用利潤微薄的硬件銷量和非核心的專利防禦並非一直行之有效,低價芯片仍難掩專利困局。

  跨越式發展的短板:專利之殤

  從2012年上半年小米的發明專利為0,到2013年8月專利申請總數668項,雖然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這個數字乏善可陳,但可以看出小米對知識產權愈來愈重視,雷軍甚至在去年兩會上提出關於加快專利成果轉化的提案。然而,小米一年多來卻再沒有任何專利申請授權,或許大部分專利申請還在“審查階段”,希望提案不是單純的營銷手段而已,因為當前國內外的專利之戰形勢嚴峻。

  得益於中國較為寬松的知識產權法規和高通的“反授權協議”,小米規避了很多侵權風險。如今中國的知識產權布局正在逐步完善,高通的“反授權協議”保護傘已經消失,缺乏基礎通信專利的小米更容易面臨來自競爭對手發起的專利司法糾紛。高通保護傘失效之後,中興、聯想、華為等持有大量手機專利的企業很可能將專利作為競爭武器。中興已經向幾個缺少專利的手機企業發出律師函,要求征收手機專利費。

  西方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比中國要大得多。專利已經成為手機廠商競爭的利器。在最近幾年里,蘋果和三星之間的專利訴訟大戰已經讓兩家公司精疲力竭。愛立信曾起訴印度最大的手機廠商Micromax,索賠1800萬美元。而諾基亞宣稱“已經成功建立起了一整套專利和技術授權流程,公司計劃在未來利用這一優勢來增加營收和利潤”。據了解,國內排名靠前的十多家手機廠商均收到過諾基亞、愛立信等公司的律師函。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日前,蘋果公司設計總監Jony Ive在出席《名利場》新設立峰會時,一反常態回應小米公司的“借鑒”行為,公開表示了不滿。這表明小米的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對蘋果構成了挑戰,也帶來了潛在的法律隱憂。知識產權訴訟一旦發生,對於知識產權少的可憐的小米來說難以招架,不僅拖累前進的腳步,甚至面臨出局的風險。小米必須盡早謀劃專利布局,應對其中的風險和挑戰。
 

  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張並開始拓展全球市場,專利儲備匱乏的小米要對市場做出謹慎選擇,更要主動出擊,推出更多技術專利,尤其是產品發明專利,擺脫這場知識產權大戰中的被動局面。在小米擴張前行的道路上,眾多的行業巨頭揮舞著專利大棒,不知道小米準備好了沒有?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黑問】是《創業家》傳媒重磅推出的創業問答社區,致力於為創業者解答創業路上的各種困惑,主要分為【創業問答】和【黑問專欄】2個版塊。【黑問專欄】包含各類創業者、投資人、及自媒體的優質文章。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審核通過後將出現在您的專屬【黑問專欄】頁面!優質文章將會通過《創業家》及i黑馬的媒體渠道進行推廣
http://ask.iheima.com/?/publish/articl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40

川煤集團違約的短融還上了 還有48億債券續存

根據上海清算所網站28日發布的消息,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煤集團”)已經違約的2015年度第一期短融資券15川煤炭CP001於日前償還本息。

15川煤炭CP001於今年6月15日正式宣告無法償還本息,成為煤炭企業在公募市場的第一只違約債券,也是四川省的首例違約債券。

川煤集團今日發布的公告稱,川煤集團向所登記托管機關全額劃付了“15川煤炭 CP001”本息和違約金,合計約10.67億元(1,066,524,504.00元)。除公告違約的“15川煤炭CP001”外,川煤集團還有8只存續債券,合計金額47.5億元,其中公募債券3只,存量規模13.5億元;私募債券5只,存量規模34億元。

該公司再次對自身的違約行為向廣大投資者表示道歉。然而,經過了6月15日的實質性違約行為之後,該公司的主體評級已由BBB級降至C級,即不能償還債務,債項評級也由A-3降至D級,即不能按時還本付息。

有數據顯示,川煤集團從2012年起便開始虧損,年度凈利潤在負千萬以上。2013年到2015年間,川煤集團煤炭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3%、20%、6%,2016年一季度進一步跌至-0.3%。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達到88.48%。2015年及2016年一季度,川煤集團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2.52億元和16.6億元,同比下降23.36%和25.04%。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3.77億元和-2.80億元,同比下降93.17%和225.23%。

造成川煤債務高企的原因,一方面是受煤炭行業景氣下行的影響——煤炭行業需求減少,產能過剩,煤炭價格大幅下跌。另一方面是公司本身較高的生產成本。川煤受制於地質條件,機械化開發難度大,公司煤炭資源賦存條件惡劣、礦井規模小,且人員效率低而冗余,整體產能質量相對落後,導致生產成本較高。

值得註意的是,川煤集團作為四川省最大的煤炭企業,是四川省國資委的獨資控股公司,但依舊難以擺脫沈重的債務問題。

除了國有煤炭企業,2015年11月,同樣為四川的煤炭企業——恒鼎實業,四川最大的民營煤炭集團,未能按期支付1.8億美元票據以及6億人民幣銀行貸款。2016年年初,中國慶華能源也陷入債務違約邊緣。雖然該公司還是如期償還6億元債務本金及相應利息,但是去年年底慶華集團也面臨著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外部融資環境趨弱,短期內債務償還壓力較大的問題。

而近期的川煤違約事件,無疑對當地煤炭行業的雪上加霜,對當地企業的融資可能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對於投資者對於煤炭等產能過剩行業的風險偏好,也可能產生一定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71

打著「歡迎回家」旗號的短租,改變了旅遊住宿習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0/159317.shtml

打著「歡迎回家」旗號的短租,改變了旅遊住宿習慣?
FellowdataFellowdata

打著「歡迎回家」旗號的短租,改變了旅遊住宿習慣?

在線短租行業快速發展,各家平臺攻城略地。

本文由微信公號FellowData(ID:FellowData)授權i黑馬發布

日前,有《華爾街日報》報道,全球短租房平臺 Airbnb 近期完成了 8.5 億美元融資。相較於國外較為成熟的短租市場來說,我國的短租市場雖然發展時間有限,但就 2015 年一年時間中短租市場融資事件就達到 11 筆,可見短租房概念漸漸融入了現代出行理念中。FellowPlus 旗下數據庫 FellowData 整理了國內短租房市場現狀,全面了解我國短租領域的規模與經營模式。

出境遊火熱拉動短租市場

2016 年的十一黃金周已經結束了一段時間,在這個難得的小長假你是選擇了國內遊還是出境遊呢?國內眾多的旅遊景點每逢假期早已人山人海,避開擁擠的人群出境旅行也越發受到中國人的追捧。根據國家旅遊局數據顯示,國慶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 5.93 億人次,同比增長 12.8%,我們再來看看 FellowData 整理的近幾年來出境遊人數。

1

近年來中國出境遊人數增長率保持在年均 20% 左右。外出旅行,你會選擇什麽樣的住宿方式?酒店,親朋好友家還是短租?酒店傳統,借宿麻煩,在線短租以其居家性和私密性的特點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空間,為我們的深度遊提供更大的便利。來自短租平臺有一居的數據顯示,有一居在日本的短租房屋,軟裝較好的房屋非節假日的入住率已經可以達到 70%,而在節假日,房屋則供不應求。對於房主而言,在日本,短租的入住率達到 50% 左右,租金收益已經是長租的 1.5 倍。相較於短租發達的日本,國內的短租市場發展又是如何呢?

國內短租平臺市場在近幾年內迅速擴張

從市場規模看,近幾年來中國在線短租市場規模在四年里已經增長 7042%,可見在線短租平臺發展迅速。

2

下圖是我國在線短租平臺現狀統計 。

3

在線短租市場按照當前的占有份額情況來劃分,大概分為三個陣營。

4

從國內短租平臺的市場占有情況來看,途家網的市場占有規模依然是業內最大,緊隨其後的是這幾年來快速發展的木鳥短租、螞蟻短租、小豬短租等。在線短租行業在中國起步較晚,國內平臺對海外市場的開發仍在摸索階段,這其中相對規模較大是住百家。在住百家的平臺上,我們已經能夠預訂東京、巴黎、紐約、首爾、曼谷、新加坡等地的短租住宿。與此同時,途家網、遊天下、大魚等公司也開始探索試水海外的在線短租市場。

各家短租平臺通過不同經營模式占領市場

當在線短租行業快速發展,各家平臺攻城略地之時,行業內至今還沒有形成真正的龍頭企業。他們不同的經營風格、經營類型,也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註,B2C 和 C2C 兩種經營模式都存在於當前的市場環境中。

5

傳統的「B2C開放平臺+自營業務」模式,繼承和發展了攜程網和去哪兒網這類傳統平臺的運營模式,類似於京東這樣的平臺,途家網是這種經營模式的代表。途家網早期從「旅遊地產比較集中、旅遊消費觀念比較成熟」的三亞開始做空閑房間的度假式公寓,後將該模式用到了廈門等旅遊城市,途家網在這一模式上已經積累了一定數量開發相對成熟的房源與客戶群體,因而途家網在短租市場延續了一貫的 B2C 的經營模式。

「B2C 自營模式」,自如是該類模式經營典範。自如平臺通過各種途徑,租下城市中的一手房源,經過標準化的裝修改造後,以一定的標準將單間公寓或整套公寓的不同形式租給租客,從而收取短租報酬。自如模式,更像是城市中規模化的「二房東」,他們以公司的形式經營城市中的一些出租房,較好的裝修、優質的物業服務,使自如吸引到了越來越多的租房客。

小豬、木鳥短租、螞蟻短租等在線短租平臺,已經將業務延伸到了房主方,他們的平臺更像是淘寶網的交易平臺。租客通過該平臺,可以直接和房主聯系,了解房屋的相關情況,確定入住與離開的日期等。C2C 的業務模式,有利於平臺對新房源的開發,但一定程度上對房東的時間與精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難以有標準化的條款來約束房東與房客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這一經營模式仍然有許多地方有待完善。

在線短租行業的快速發展,給我們的出行住宿帶來了便利,酒店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短租房屋以其獨特性、多樣性帶給了我們新的體驗。

短租小豬短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707

國外最近的短視頻流量紮心了...老鐵快醒醒,長視頻之風又刮起來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1/162001.shtml

國外最近的短視頻流量紮心了...老鐵快醒醒,長視頻之風又刮起來了
全媒派全媒派

國外最近的短視頻流量紮心了...老鐵快醒醒,長視頻之風又刮起來了

美國最大的短視頻內容方之一NowThis近期就高調宣布進軍長視頻領地。

本文由全媒派(微信ID:qq_qmp)授權i黑馬發布。

過去2年,資訊視頻領域的“信條”大抵是:無論什麽內容題材,先得保證“夠短”。你我都已經很熟悉這樣的論調了:

某A:如今人們的內容消費都是碎片化的,長視頻很難有人會看完;

某B:短視頻更適合社交傳播;

某C:年輕人早就沒那麽多的註意力看完一個超過5分鐘的視頻了Balabala...

但是,在註意力稀缺的當下,所謂頭部流量依然只是少數人的遊戲;更值得註意的是,這些頭部流量漸漸顯露出“調轉車頭”的端倪——他們開始布局和耕耘“長視頻”了!

微信圖片11

這個論調並非空穴來風,美國最大的短視頻內容方之一NowThis近期就高調宣布進軍長視頻領地。

短視頻的皇冠要掉? NowThis調轉車頭耕耘長視頻

提到NowThis,可能不少人已經很熟悉。這個由《赫芬頓郵報》的聯合創始人Ken Lerer和前CEO Eric Hippeau推出的美國年輕視頻內容方,自出生伊始就主打15-30秒的短視頻新聞,這家公司沒有自己的主頁或是App,而是通過YouTube、Facebook等平臺進行針對性地生產和分發。去年底,NowThis每天可以發布60個短視頻,視頻月播放量達到25億,絕對是資訊短視頻領域的鉆石級玩家了。

微信圖片_22

去年10月,NowThis母公司Group Nine Media得到了Discovery Communication 的1億美元投資。隨後,NowThis透露,拿到這筆投資後,NowThis的一大企劃是組建長視頻小分隊,將觸角延伸到原創內容和調查新聞。

NowThis的60s+故事計劃

NowThis的短視頻計劃先從“60s+故事”開始,他們打算先生產一批長度在3-5分鐘、關註核心問題和時政話題的視頻,內容涉及移民、社會公平、氣候變化、刑事司法公平等。

為了補充融資和業務拓展後所需的人力資源庫,他們專門從各大媒體挖角了一大批人才,包括:

微信圖片33

原《赫芬頓郵報》政治版執行編輯Nico Pitney,現擔任NowThis時政總監,負責每日突發新聞和原創視頻

原MTV數字執行Matt McDonough,現擔任NowThis執行制片,負責直播和原創系列,探索新節目,助力NowThis在Facebook等平臺上實現爆發

原NPR高級產品經理,First Look Media編輯Andy Carvin,現擔任NowThis高級主編

原南加州大學副教授,First Look Media總編Kim Bui,現擔任NowThis總編

而NowThis的長視頻計劃已經小有成效:2016年10月,NowThis和數字工作室Astronauts Wanted合作推出Trumpocalypse(川式末日)系列動畫,YouTube平臺點擊量超過70萬。

12月,又和喜劇工作室Jash合作制作了一部對話視頻,議員Bernie Sanders和喜劇演員Sarah Silverman長達1小時的非正式政治對話,YouTube點擊量達56萬次。

微信圖片33

雖然相對國內來說,5分鐘左右的時長還屬於短視頻範疇,但就NowThis自身慣性而言,從60s到數分鐘,不啻於一次“質感”層面的升級。

據悉,NowThis會先從3-6分鐘開始,試水一些更偏傳統的內容;未來則會進一步擴展到半小時到一小時。NowThis認為,Facebook會是重要的分發渠道,但G090、Wachable、Netflix和Amazon等OTT平臺,則會給長視頻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為何要發力長視頻?

NowThis在短視頻領域玩得好好的,為何要“想不開”拓展長視頻業務呢?深究來看,無外乎三個原因:

第一,資本的引入讓NowThis試圖拓展業務的邊界,好好地利用原先積累下的流量和粉絲基礎。NowThis的總裁Athan Stephanopoulos就表示:“是時候拓寬思路,打造品牌多樣性了,我們應該探索長視頻形式,對一些社會關註事件進行深度報道。”

第二,短視頻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NowThis亟待形成自己新的競爭項,而長視頻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口。不管現在的流量效果如何,先占住坑才是王道。正如NowThis首席內容官Tina Exarhos所說:“越來越多人在湧入視頻市場,還有不少人在試圖複制一個NowThis,只有樹立品牌,關註年輕人的痛點,我們才能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微信圖片_44

第三,NowThis希望借長視頻,拓展更多的盈利空間和分發渠道。例如,開始關註長視頻在OTT等渠道的分發,或許可以就未來的客廳經濟搶先布局。

換言之,在NowThis那里,沒有一勞永逸,只有永恒的變化。以短視頻起家固然占有先機,但及時開拓新的版圖,才不會被後浪拍在沙灘上。

千禧一代為何可能喜歡長視頻?

Vice一直以來不缺爆款文章刷屏,而其聚焦於年輕讀者的Vice News,在視頻領域也一直是“特立獨行”的。其制作的平均時長超過20分鐘的“長篇新聞紀實報道”,常常能引發不小的反響。比如Vice曾深入ISIS,用鏡頭記錄一個被封閉的恐怖世界,具有極強的真實性和說服力,YouTube上的點擊量達到了近1200萬次。 

微信圖片_550

之後,他們還去到朝鮮,為身處墻外的觀眾還原了世界的另一頭,在YouTube上獲得了700萬次點擊量。Vice甚至還觸碰毒品、自殺等敏感話題,用長視頻扒開血淋淋的現實。

那麽,Vice News的長視頻具有哪些獨特的魅力,能夠吸引到千禧一代呢?首先,比起精心剪輯的電影,Vice News發布的紀實節目的形式其實更像視頻直播,例如,其中的對話很像戰地記者與現場目擊者或專家之間私底下的交流,而非一板一眼的采訪。

其次,真實性非常重要。“如果做到了真實,又能呈現有趣的敘事,就一定會有非常好的結果”。為此,Vice在世界各地都建設了自己的“分舵”,讓記者直達故事發生地,更好地提供第一手資料。

有人將Vice的“長視頻”策略歸結為一套“深度思維”:深度內容生產、深度滲透社交媒體、深度制定發布策略,滿足用戶在短平快信息之外對優質新聞的渴求。

視頻生產者們,放下對年輕人的“成見”吧!

看到這里,《福布斯》雜誌去年刊登過的一則報道,非常值得分享。文章中,清晰地解釋了千禧一代喜歡長視頻的原因。

微信圖片88

Vice們讓人意識到,內容生產商們或許對年輕人抱有太深的成見了,大家都拼命制作美食、萌寵、搞笑的軟性趣味短視頻,制作精良、顏值優先,以為這就是年輕人最喜歡的形式。然而,年輕人卻並不想背這個鍋:並非不願看長視頻,而是沒有足夠好看、有吸引力的長視頻,包括政治報道和嚴肅新聞。千禧一代們依然密切關註這個世界,只是獲取的渠道變得更社交化了。

《福布斯》的文章認為,長視頻對於年輕人來說有三大吸引點:

首先,長視頻的敘事可以排解孤獨。不少年輕人都說,在一個隨時與外界保持聯系的世界,我們為什麽越發感到孤獨呢?社交媒體被認為給年輕人們制造了一種幻覺:以為聯通世界,實則背道而馳。那麽,有什麽是比一部沈浸式長視頻更能排解孤獨感的呢?以Vice為例,其最擅長的事,就是用鏡頭陪伴年輕人,走進一個曲折的故事,而熟悉的旁白,又會幫助他們揭開一個又一個迷團。

其次是長視頻的真實感。毫無疑問,真實感是這個時代最重要也最稀缺的東西。2015年Elite Daily的調查顯示,面對“虛頭巴腦”的廣告,只有1%的千禧一代可能會被鼓動,面對新聞時,43%的人都把真實性作為新聞評判的重要標準。

第三是信任感。2014年,皮尤研究中心曾發布一份報告:僅19%的千禧一代還認為多數人值得相信。這是因為,他們成長的環境正在飛速劇變,金融危機、刑事司法公正、無時無刻不在重塑他們對世界的認知。身處這樣的環境,千禧一代希望發聲,希望迎來一個知情社會,因此,他們希望自己是“兼聽則明”的,能夠關註各方的聲音。

微信圖片_99

所以,內容方們,盡快擺脫“年輕人就只愛短視頻”的思維定勢吧!不是長視頻不好,而是缺少足夠多真正好看的內容。

除此以外,整個行業需要盡快重塑對長視頻的認知,原因還在於技術算法和商業模式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遷。

正在快速深刻變化的兩點事實

短視頻不再通殺

實際上,2016 年以來,有關短視頻流量下滑的言論不絕於耳。根據Digiday今年初的一篇文章,指出如今Facebook上不少短視頻的流量都直接砍半了。報道指出,《電訊報》一周發布70個視頻,以往總瀏覽量能破千萬,但現在卻不到500萬了。

微信圖片1111

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場競爭的飽和、算法的調整以及內容的變化。正如路透社新聞研究所Nic Newman所說,“爆炸式的內容和用戶稀缺的時間之間出現了矛盾。一旦所有人都在發力短視頻,Facebook也沒辦法保持以前的瀏覽率,只能設置一些內容權重......很多內容發布者也用Facebook Line彌補了短視頻流量的損失。”

JOE Media的CEO Will Hayward也明確地表示:“現在我們確實發現流量正從短視頻轉移到了長視頻上,以前大受歡迎的誇張的一次性內容現在已經沒那麽火爆了。與此同時,我們以前原創的長視頻不太適合Facebook,現在卻很吃香。我仍然相信,Facebook的長期目標就是占領電視的市場。”

除了市場飽和與算法調整,廣告模式上的變化,也對長視頻提出了新的要求。

長視頻成為更好的廣告載體

2016年底,Facebook也悄悄調整了算法:系統會多推薦長視頻,背後的考慮是廣告收入。

分析指出,Facebook已經榨幹了動態新聞中貼片廣告的油水,在體驗變差、用戶情緒爆發之前,開始瞄準長視頻的中插廣告。

此前,Facebook的廣告效果表現受到質疑,但通過改變算法給長視頻更多曝光機會,允許90s+視頻中插廣告,那麽更多的廣告就有了自己的位置。此外,Facebook還被爆購買獨家劇集、上線視頻頁卡等,不動聲色和YouTube競爭市場份額。

這還不止,Facebook還提出為廣告商提供TV式廣告,發布適配機頂盒的視頻App,試圖從社交平臺和OTT平臺全面獲得廣告商的信任。

Facebook此舉,也自然會讓平臺上更多的長視頻得到推薦,並進一步影響到內容創作質量。正如洛杉磯廣告營銷公司RPA的數字戰略部主管Rachel Fletcher所說:“長視頻給內容創作者開了口,能容納更多想法和創意。”

可以說,不論是主觀的創作意願,還是客觀的算法變化,這一輪的長視頻風已經刮起來了。但這並不意味著鼓勵大家再次跟風、又一股腦地投資長視頻內容,而是需要建立起這樣的思維意識:變化才是真正的常態。

只不過,更新換代的速度相比以往更快了而已。

資訊視頻NowThis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095

看上去很火的短視頻,其實有這些坑等著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5/163426.shtml

看上去很火的短視頻,其實有這些坑等著你
南七道南七道

看上去很火的短視頻,其實有這些坑等著你

在視頻領域創業兩年多後,這個領域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卻有無數的坑等著自己去趟。從策劃定位到如何推廣?從零流量到如何獲取穩定用戶?從廣告變現到如何得到長期收益?

來源 | 南七道(ID:nanqidao)

文  |  南七道

美國雜誌《名利場》曾經針對“青少年喜愛的明星”做過一次調查,前20名中有一半都是Youtube網紅,網紅的商業價值和影響力正在趕超明星。

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的統計,2016年,中國網紅經濟產值預估接近580億人民幣。同樣在2016年迎來爆發的,還有短視頻和直播平臺,以短視頻達人為代表網紅群體也變得越來越龐大。

81.webp

但是在視頻領域創業兩年多後,這個領域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卻有無數的坑等著自己去趟。從策劃定位到如何推廣?從零流量到如何獲取穩定用戶?從廣告變現到如何得到長期收益?

什麽樣的人可以成為網紅?

自從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似乎成了一個流行詞,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人人都是創業者,人人都是短視頻達人……但是,這種熱鬧和流行背後,其實是對專業的不尊重和對殘酷競爭的漠視。要成為短視頻達人和網紅,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容易。

1.年輕人為短視頻行業的主流

5月31日美拍聯合艾瑞咨詢發布的《短視頻達人發展趨勢報告》顯示,短視頻達人平均年齡在23歲,其中女性創作者占了66%。

82.webp

快手與美拍推薦截圖,玩轉短視頻的多為年輕人

盡管年老的人也能拍視頻,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年輕、有趣、高顏值的人更受用戶喜歡。夢想很美好,但事實就是這麽殘酷。不管你是娛樂、搞笑、美食、還是工具、美妝等,大體皆如此。比如,在我們做嘿老外短視頻項目的過程中,每次出現類似俄羅斯溫碧寒這樣可愛有顏值的老外妹子時,在彈幕和評論里都會引發熱議。

83.webp

2.有特色的才能做短視頻達人

除了顏值,還要有特色,個人和節目皆如此。我們的嘿老外之所以做老外在中國的趣味性短視頻,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國內搞笑娛樂節目同質化很嚴重。於是想讓一些有趣有顏值的老外,用輕松的形式來表現他們在中國的經歷,和中外的文化真實差異性,從外表、定位拉開差異性。在目前走紅的這批視頻達人里,都有著鮮明的個性和標簽,比如美拍5月播放量TOP10的達人中,Papi醬的特色是變音和吐槽,大胃王密子君則是食量驚人的美食達人。

但是,即使你有顏值和個人特色,也不一定走紅。現在紅遍各大平臺的papi醬,在此之前做的視頻就無疾而終。類似的還有現在的內容達人羅振宇老師傅。之前的脫口秀也是不溫不火,直到做了羅輯思維。

3.垂直領域達人更受歡迎

在如此多的內容和制作者里,網紅基本上都是出現在有差異性的細分領域。《短視頻達人發展趨勢報告》中顯示,2016年,搞笑、明星等娛樂化內容占了大塊流量,緊隨其後的是受眾廣泛的垂直內容,比如美食和美妝。2017年,更小眾更專業的垂直細分內容,比如遊戲、穿搭、舞蹈等,獲取了更多流量和關註度。以舞蹈為例,在女性用戶聚集的美拍,2017年舞蹈視頻整體產量和播放量提升明顯,拉丁舞、Kpop、爵士舞等細分類型進入短視頻領域,以舞蹈曲目聚合的話題也越來越多。

84.webp

同時,垂直細分也體現在了短視頻時長分布上,1分鐘以內和4分鐘以上的視頻占比最多,兩極分化明顯。這是因為美食教程、舞蹈展示、搞笑段子等內容對時間要求較高,通常需要4-5分鐘才可以完整展示。而萌寵、自拍等日常片段對時長的要求更低,通常在1分鐘以內。

嘿老外,在今年初轉型,從科普類變成了生活趣味體驗類,從原來單集1分鐘變成現在6-8分,因為節目的內容和性質變了,內容更豐富有趣,需要相對更長的時間來展示。目前單集最高超過2000多萬。

紅了就能賺錢?你想多了

1.短視頻行業變現:平臺分成、廣告植入、粉絲變現

拍個吃飯睡覺的視頻都能賺錢,是很多吃瓜群眾對網紅這個新興職業的第一印象。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事實往往比想象的殘酷很多。盡管短視頻行業風生水起,但要想紅,必須有平臺支持,從平臺上來說,一種是流量扶持,一種是資金扶持。同時要想長期發展,必須要變現。而短視頻整個行業變現的基本方式依然沒有太大變化。無非是三種:平臺分成、廣告植入、粉絲變現。但是這三種情況,在短視頻發達的今天,又有了新變化。

首先是流量,在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純機器算法成為主流的今天,不管是流量還是分成,絕大部分要麽被吸睛的剪輯和搬運內容分走,要麽被金字塔頂部的頭部內容分走。在百家號的科技頻道里,如何淘米的內容秒殺一些專業媒體出品的內容。這已經成了飽受行業詬病的現狀。

有了流量,最關鍵的還是變現,這和持續性發展相輔相成。對大部分中長尾UGC來說,持續性發展其實很困難。一部分是沒流量沒資金,中小UGC靠著平臺分成很難維持。大部分平臺都在扶持已經成型的大IP,平臺也在不斷給這樣的大IP導流量給補貼,這就造成了內容生產領域的馬太效應,強的更強,弱的更弱。新生的原創內容團隊既拼不過垃圾號的流量,拿不到好的分成收入,也拼不過大IP,拿不到好的推薦資源。看看新榜聯合今日頭條,企鵝號,UC等發布的榜單就知道同質化有多嚴重。連騰訊企鵝號某負責人都說,這個行業越來越沒趣,連榜單都不動下腦筋了。

有了流量,變現卻並不一定順利,現在如日中天的短視頻《陳翔六點半》,單集全網破億已是常態。但從廣告公司拿到的刊例顯示,單集視頻的廣告報價不過20萬的區間,但實際交易價格有時會遠低於此。我熟知的某社交APP采購了他們一期節目進行植入,當期節目在QQ空間是5000萬播放,連全網的數據應該破億了。但廣告費僅為5萬。這和主創團隊所在地域、出身背景,缺乏必需的商業拓展談判能力等都有密切關系。

2.網紅UGC如何賺錢?平臺分成、廣告合作、眾籌

目前國外網紅UGC的收入來源主要分為三類,平臺分成、廣告合作和眾籌。以Youtube為例,最基本的平臺分成,只要Up主同意Youtube在你的視頻前面插播廣告,Youtube會將55%的廣告費用分給Youtuber(Youtube上內容方)。廣告是UGC變現最快速而直接的方式,Youtube在這方面也提供了相應的通道,廣告可以通過夥伴項目和MCN公司,分配給UGC。同時平臺對UGC也會進行長期的挖掘和孵化。

在國內,偏向於UGC原創的美拍采取了類似策略,推出“M計劃”,內容平臺變成橋梁,將有流量變現需求的短視頻達人和有推廣需求的品牌方連接,進行精準匹配。

對達人和廣告主來說,他們贏得了商業利益,對平臺來說,這有利於對於打造良性的內容生態,服務範圍不斷拓展,從而逐步建立平臺的門檻和護城河。

廣告是網紅的重點,但內容電商是未來

在國外,隨著視頻事業的發展,一些相當優異的Youtuber逐漸由個人開始團隊化和公司化,拓展更多的收入模式和合作,賺取更多利潤。

被稱為美妝博主第一人的Michelle Phan,利用Youtube走紅之後,不僅成為了蘭蔻和歐萊雅的彩妝代言人,還推出了個人的電商網站,通過視頻將粉絲導流到自己的電商品牌,提供個人美妝定制服務,將Michelle Phan的品牌內涵不斷延伸。

從代言廣告到個人品牌,這是網紅在商業變現的一個重要跨越,而變現是短視頻生態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少不了平臺的參與。美拍推出的邊看邊買功能,通過在短視頻和直播里嵌入導購鏈接的方式,將內容變成商品或導流進行銷售。

一方面,提高了達人和品牌的轉化率,在內容生產和輸出的過程中就可以實現變現,另一方面,視頻可以更直觀地向粉絲展現商品細節,銷量全部依靠視頻和產品的質量,這反過來倒推達人生產更高質量的視頻,粉絲也間接獲得了更好的觀看體驗。

短視頻雖然很熱,但是遠遠未到爆發的時刻。不管是對內容創業者,平臺,廣告主都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遇。但是要想成為下一個視頻達人,等著你的路還有很長。

內容商品化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內容電商才是網紅發展的未來。

短視頻網紅內容電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39

風口改道直播回落 沒有行業標準的短視頻該如何破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30/163886.shtml

風口改道直播回落 沒有行業標準的短視頻該如何破局?
短視頻觀察者短視頻觀察者

風口改道直播回落 沒有行業標準的短視頻該如何破局?

2017年,風口變了:直播回落,短視頻上行。

近日,王思聰旗下香蕉體育完成300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香蕉體育從PGC體育娛樂直播節目《香蕉球》起步,一方面根據大型賽事做直播真人秀節目,另一方面也直播自己辦的賽事。

就在同一天,據文化部官網消息,文化部部署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對50家主要網絡表演經營單位進行集中執法檢查,虎牙直播、YY直播、龍珠直播、火貓直播、秒拍等30家內容違規的網絡表演平臺被依法查處。

更早之前,估值70億映客一半股權賣身市值72億元公關公司宣亞國際,火山直播合並到火山小視頻,陌陌直播一姐“這個少女不太冷”宣布離開。直播行業正在經歷冰火兩重天。

與之對應的是,短視頻領域風生水起。先是快手成功融資,隨後抖音走紅、天佑千萬跳槽火山,接著微博推出了story功能。今日頭條短視頻業務還成立獨立品牌,更名“西瓜視頻”。

2017年,風口變了:直播回落,短視頻上行。

可以看到的一個趨勢是,直播平臺紛紛轉向短視頻風口,成為短視頻的配角。

這下子,短視頻賽道瞬間變得更擁擠了,直播平臺、PGC短視頻、UGC小視頻……競爭升級的背後問題也快速暴露,那麽,在用戶增長放緩、流量越來越貴的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短視頻該如何破局?

直播退幕 戰場轉移

2017年,直播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市場:秀場類直播賺得盆滿缽滿,綜合直播叫好不叫座。行業仍可以賺錢,仍有主播爭相進入,但是也有明星公司賣身/關停。

這一年,直播有四個明顯的變化:

0

從巔峰到谷底,直播行業僅用了一年時間。最鼎盛時,直播平臺達到200家,用戶規模高達3.25億,直播APP日活躍用戶數達到2400萬。

這段時間,直播平臺也做過改變,比如,映客從去年年底就稱要做短視頻,但一直沒有多少成果出現。

某種程度上,直播與短視頻的用戶是重合的,都是想用更多的碎片化時間傾向於消費視頻類的內容,雖然兩者的內容特性和門檻不同,可以肯定的是,短視頻比直播更有前景。

1

反過來講,短視頻平臺開始具備直播這樣的基礎功能,最先加入的是UGC小視頻平臺。比如美拍先做成短視頻社區後,再推出直播功能,快手也有直播功能,只是被隱藏了起來。陌陌、小咖秀、火山小視頻基本都有直播入口,而西瓜視頻、秒拍則暫時沒有加入直播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直播,短視頻探索了更加成熟的變現模式,這恰恰是平臺和創作者最關心。藍蓮花研究機構發布的短視頻發展報告顯示:“中國4年後廣告規模將達到600億元,是現在的10倍,短視頻的貢獻率會從目前的13%攀升至63%,在所有渠道中增長最快。”

盡管和直播一樣,短視頻這個新風口的爭鬥中,初型創業公司不斷關閉,就連騰訊微視也宣布倒下,但是,短視頻戰場的競爭卻並沒有落幕的意思。反而隨著直播的並入,令短視頻這個看似紅海的市場,更加坐穩了流量入口的位置。

競賽升級 市場更細分

沒有人會懷疑,短視頻會是未來占據流量的關鍵位置,它從內容領域的一個“變量”,成為一種“確定性趨勢”。

這種趨勢帶來的變化是:短視頻賽道變得擁擠,並且帶來競爭升級。

BAT先後入局,而且放出了更大的補貼政策,爭搶PGC原創短視頻創作者。補貼是最直接的方式,在給予創作者直接收益、激勵創作的同時,還能夠刺激用戶轉移。

但是兩年時間里,短視頻的賽道已經清晰,PGC短視頻創作者的補貼也已接近尾聲,PGC短視頻領域開始逐漸追求精細化和差異化,尤其是在有限的流量池中,更需要對內容精細化的運營和篩選。美妝、美食、生活方式等垂直領域的創作者集中發力,其他垂直品類也開始逐步出現短視頻內容創作者。

這期間,優秀PGC創作者脫穎而出,今日頭條、微博等平臺崛起。美食類有“日日煮”、“日食記”領銜,美妝類有“小紅唇”、“美課美妝”等皆來勢兇猛,這種垂直性趨勢在未來註定會更為強烈。

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用戶增長整體趨緩、流量越來越貴的當下,短視頻流量卻仍能快速增長,在某種意義上,也跟其平民化氣質相關,它是“信息獲取+碎片化閱讀+娛樂消遣+社交關系”的綜合體,短視頻勢必要成為普通用戶展示自己的產品。

於是,短視頻分出了更細分的市場,大家把目光開始瞄準比PGC短視頻時長更短的UGC小視頻,創作者的爭奪大戰也開始向UGC小視頻轉移。

今日頭條孵化的火山小視頻以10億補貼殺入小視頻市場,更早之前,4月微博上線具備短視頻功能的微博故事,加碼UGC,陌陌也宣布進軍UGC“短視頻社交”,騰訊關停了微視,卻轉身3.5億美元領投UGC小視頻老大快手。

定義之爭  下半場如何勝出?

競爭升級的背後,問題也迅速暴露。

首當其沖的便是短視頻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結構性過剩。2016年短視頻爆發期間,很多內容生產者並未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以及詳細的市場分析,導致這一領域跟風現象普遍。優質內容永遠都是少數,生產好內容同樣需要成本,擁有資源的頭部創作者才會受到更好地推薦。

更令人著急的是,至今為止,行業沒有準確的定義和標準。

因此,短視頻和小視頻還出了定義之爭:快手給出的標準是57秒,今日頭條則認為4分鐘是主流市場,秒拍給出了視頻在6秒到4分鐘不界定的說法。

對於平臺來說,他們的初衷無疑想通過搶奪定義權來建立護城河,但反過來講,市場區分度不夠,對行業顯然是不利的。尤其是分清楚界限,對於創作者而言,意義不言而喻。

一個行業標準就是一份內容生產指南。比如圖文行業,就好比我們理解為一篇通稿在1000字左右,內容要講述清楚5w1h,結構最好是倒金字塔結構;深度稿件一般在3000字左右,內容要有犀利的觀點;特寫可以在6000字以上,要有更多的細節和寫作手法。

就像視知創始人馬昌博所言,在紮進創業浪潮後,內容生產者卻在平臺、用戶和自我定義中迷失了。他們並不知道,真正的短視頻,應該有多短。

我們調研了頭部短視頻和小視頻平臺的情況,似乎可以窺探一些規律:

3

可以發現,如果從時長和生產方式劃分,時長1分鐘以內的更多是UGC小視頻,定義在4分鐘以上更多是PGC短視頻。內容形式有采訪、脫口秀、微綜藝、對話、迷你劇、音樂MV、紀錄片等,不同的節目,生產方式也不一樣。

很顯然,PGC短視頻和UGC小視頻的打法是不一樣的。相對於UGC來說,PGC創作者更加專業,創作內容更加穩定,這樣的內容是可以工業化的,也是更需要行業標準的。

3

因此,對於PGC內容生產者,勝出關鍵還是看誰能掌握更多的產品技能、運營策略以及商業化變現能力。“對不同內容要針對重點平臺重點運營,一檔5-10分鐘的節目更適合視頻網站,符合用戶觀看長視頻的習慣;一檔健身視頻則更適合微信、微博,鼓勵用戶傳播。”何仙姑夫的創始人劉飛曾說。

這些因素好比是一個莫比烏斯環:產品想要內容,內容需要運營,運營要看渠道,渠道需要用戶,用戶要看內容。

在這個鏈條中,無疑內容還是最核心的一環。誰能夠持續生產出更多優質短視頻內容,誰就能走得更遠。對於優質內容的搶占,也成了這些平臺最大的價值皈依。

而反過來講,平臺能夠吸引優質內容的砝碼是他們具有幫助團隊變現的能力。可以預見,2017年,短視頻領域將會迎來一次大洗牌,那些沒有商業化轉化能力的內容團隊將會被淘汰出局。誰又知道,在O2O、P2P之後,今年短視頻領域是不是也會迎來一波死亡潮呢?

短視頻今日頭條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460

風口改道,沒有行業標準的短視頻該如何破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701/163889.shtml

風口改道,沒有行業標準的短視頻該如何破局?
短視頻觀察者短視頻觀察者

風口改道,沒有行業標準的短視頻該如何破局?

今年短視頻領域是不是也會迎來一波死亡潮呢?

昨天,王思聰旗下香蕉體育完成300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香蕉體育從PGC體育娛樂直播節目《香蕉球》起步,一方面根據大型賽事做直播真人秀節目,另一方面也直播自己辦的賽事。

就在同一天,據文化部官網消息,文化部部署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對50家主要網絡表演經營單位進行集中執法檢查,虎牙直播、YY直播、龍珠直播、火貓直播、秒拍等30家內容違規的網絡表演平臺被依法查處。

更早之前,估值70億映客一半股權賣身市值72億元公關公司宣亞國際,火山直播合並到火山小視頻,陌陌直播一姐“這個少女不太冷”宣布離開。直播行業正在經歷冰火兩重天。

與之對應的是,短視頻領域風生水起。先是快手成功融資,隨後抖音走紅、天佑千萬跳槽火山,接著微博推出了story功能。今日頭條短視頻業務還成立獨立品牌,更名“西瓜視頻”。

2017年,風口變了:直播回落,短視頻上行。

可以看到的一個趨勢是,直播平臺紛紛轉向短視頻風口,成為短視頻的配角。

這下子,短視頻賽道瞬間變得更擁擠了,直播平臺、PGC短視頻、UGC小視頻……競爭升級的背後問題也快速暴露,那麽,在用戶增長放緩、流量越來越貴的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短視頻該如何破局?

直播退幕 戰場轉移

2017年,直播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市場:秀場類直播賺得盆滿缽滿,綜合直播叫好不叫座。行業仍可以賺錢,仍有主播爭相進入,但是也有明星公司賣身/關停。

這一年,直播有四個明顯的變化:

1

從巔峰到谷底,直播行業僅用了一年時間。最鼎盛時,直播平臺達到200家,用戶規模高達3.25億,直播APP日活躍用戶數達到2400萬。

這段時間,直播平臺也做過改變,比如,映客從去年年底就稱要做短視頻,但一直沒有多少成果出現。

某種程度上,直播與短視頻的用戶是重合的,都是想用更多的碎片化時間傾向於消費視頻類的內容,雖然兩者的內容特性和門檻不同,可以肯定的是,短視頻比直播更有前景。

2

反過來講,短視頻平臺開始具備直播這樣的基礎功能,最先加入的是UGC小視頻平臺。比如美拍先做成短視頻社區後,再推出直播功能,快手也有直播功能,只是被隱藏了起來。陌陌、小咖秀、火山小視頻基本都有直播入口,而西瓜視頻、秒拍則暫時沒有加入直播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直播,短視頻探索了更加成熟的變現模式,這恰恰是平臺和創作者最關心。藍蓮花研究機構發布的短視頻發展報告顯示:“中國4年後廣告規模將達到600億元,是現在的10倍,短視頻的貢獻率會從目前的13%攀升至63%,在所有渠道中增長最快。”

盡管和直播一樣,短視頻這個新風口的爭鬥中,初型創業公司不斷關閉,就連騰訊微視也宣布倒下,但是,短視頻戰場的競爭卻並沒有落幕的意思。反而隨著直播的並入,令短視頻這個看似紅海的市場,更加坐穩了流量入口的位置。

競賽升級 市場更細分

沒有人會懷疑,短視頻會是未來占據流量的關鍵位置,它從內容領域的一個“變量”,成為一種“確定性趨勢”。

這種趨勢帶來的變化是:短視頻賽道變得擁擠,並且帶來競爭升級。

BAT先後入局,而且放出了更大的補貼政策,爭搶PGC原創短視頻創作者。補貼是最直接的方式,在給予創作者直接收益、激勵創作的同時,還能夠刺激用戶轉移。

但是兩年時間里,短視頻的賽道已經清晰,PGC短視頻創作者的補貼也已接近尾聲,PGC短視頻領域開始逐漸追求精細化和差異化,尤其是在有限的流量池中,更需要對內容精細化的運營和篩選。美妝、美食、生活方式等垂直領域的創作者集中發力,其他垂直品類也開始逐步出現短視頻內容創作者。

這期間,優秀PGC創作者脫穎而出,今日頭條、微博等平臺崛起。美食類有“日日煮”、“日食記”領銜,美妝類有“小紅唇”、“美課美妝”等皆來勢兇猛,這種垂直性趨勢在未來註定會更為強烈。

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用戶增長整體趨緩、流量越來越貴的當下,短視頻流量卻仍能快速增長,在某種意義上,也跟其平民化氣質相關,它是“信息獲取+碎片化閱讀+娛樂消遣+社交關系”的綜合體,短視頻勢必要成為普通用戶展示自己的產品。

於是,短視頻分出了更細分的市場,大家把目光開始瞄準比PGC短視頻時長更短的UGC小視頻,創作者的爭奪大戰也開始向UGC小視頻轉移。

今日頭條孵化的火山小視頻以10億補貼殺入小視頻市場,更早之前,4月微博上線具備短視頻功能的微博故事,加碼UGC,陌陌也宣布進軍UGC“短視頻社交”,騰訊關停了微視,卻轉身3.5億美元領投UGC小視頻老大快手。

定義之爭   下半場如何勝出?

競爭升級的背後,問題也迅速暴露。

首當其沖的便是短視頻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結構性過剩。2016年短視頻爆發期間,很多內容生產者並未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以及詳細的市場分析,導致這一領域跟風現象普遍。優質內容永遠都是少數,生產好內容同樣需要成本,擁有資源的頭部創作者才會受到更好地推薦。

更令人著急的是,至今為止,行業沒有準確的定義和標準。

因此,短視頻和小視頻還出了定義之爭:快手給出的標準是57秒,今日頭條則認為4分鐘是主流市場,秒拍給出了視頻在6秒到4分鐘不界定的說法。

對於平臺來說,他們的初衷無疑想通過搶奪定義權來建立護城河,但反過來講,市場區分度不夠,對行業顯然是不利的。尤其是分清楚界限,對於創作者而言,意義不言而喻。

一個行業標準就是一份內容生產指南。就像視知創始人馬昌博所言,在紮進創業浪潮後,內容生產者卻在平臺、用戶和自我定義中迷失了。他們並不知道,真正的短視頻,應該有多短。

我們調研了頭部短視頻和小視頻平臺的情況,似乎可以窺探一些規律:

3

可以發現,如果從時長和生產方式劃分,時長1分鐘以內的更多是UGC小視頻,定義在4分鐘以上更多是PGC短視頻。PGC短視頻領域基本就只有西瓜視頻和秒拍,其余都屬於UGC小視頻。

很顯然,PGC短視頻和UGC小視頻的打法是不一樣的。相對於UGC來說,PGC創作者更加專業,創作內容更加穩定,這樣的內容是可以工業化的,也是更需要行業標準的。

4

因此,對於PGC內容生產者,勝出關鍵還是看誰能掌握更多的產品技能、運營策略以及商業化變現能力。“對不同內容要針對重點平臺重點運營,一檔5-10分鐘的節目更適合視頻網站,符合用戶觀看長視頻的習慣;一檔健身視頻則更適合微信、微博,鼓勵用戶傳播。”何仙姑夫的創始人劉飛曾說。

這些因素好比是一個莫比烏斯環:產品想要內容,內容需要運營,運營要看渠道,渠道需要用戶,用戶要看內容。

在這個鏈條中,無疑內容還是最核心的一環。誰能夠持續生產出更多優質短視頻內容,誰就能走得更遠。

特別是,在PGC短視頻和UGC小視頻領域,第一梯隊的位置已經基本確立。快手穩拿UGC榜首,火山小視頻緊隨其後。PGC領域,微博幫稱下的秒拍、1000萬DAU的西瓜視頻也已經成功占位。對於優質內容的搶占,也成了這些平臺最大的價值皈依。

而反過來講,平臺能夠吸引優質內容的砝碼是他們具有幫助團隊變現的能力。可以預見,2017年,短視頻領域將會迎來一次大洗牌,那些沒有商業化轉化能力的內容團隊將會被淘汰出局。誰又知道,在O2O、P2P之後,今年短視頻領域是不是也會迎來一波死亡潮呢?

短視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663

大選筆記:老布殊的短札

1 : GS(14)@2016-10-28 06:24:04

美國主流傳媒早前都有同一則新聞:1993年初,老布殊離任,搬出白宮前夕留下一封短札給新主人克林頓。內容並非囉嗦不絕,而是令人窩心的支持,「當你讀這短札時,你已經是我們的總統」、「如今你的成功,便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傳媒高度讚揚老布殊的風格,明眼人都看得出,傳媒實是藉此狠批特朗普的政治及道德人格,瑜瑕比對,盡在其中。在美國國內政治,舊派共和黨人當中老布殊可說是代表人物:大半生都在公職前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美軍飛行員,被擊落後救回來之後再度上陣;其後是眾議員、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美國駐北京聯絡處主任、中央情報局長、副總統、總統;黨政軍特,一一做過,現今共和黨內無人能及。老布殊是德州人,家庭背景是石油業,卻在東北一帶成長,畢業於耶魯大學後長期留在華盛頓,是美國政治所謂東部建制集團(eastern establishment)──出身名門,以公務為終身職志,另一個例子就是甘迺迪家族。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老布殊認為最有機會在政壇走出另一片天的是小兒子杰布,可是今年初選杰布表現欠佳,早早出局,布殊家族的總統緣從此結束。從布殊家族對特朗普的冷淡態度,頗能說明舊派共和黨人的心底話,鄙視道德不彰的政治暴發戶。美國政壇重視傳統價值,所以涉及政治或道德醜聞,多會被人唾棄。老布殊這封短札引起的巨大正面反應,便是在混沌的選情之中,人們用來告訴自己,昔日的總統或許政績平平,但人格始終不墜,那是一段段有憑有證的歷史。安裕美國大選期間逢周一、五見報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8/198144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7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