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追尾前後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5594&time=2011-07-30&cl=115&page=all

匪夷所思的相撞,難以理解的救援
財新《新世紀》 記者 周凱莉 於達維 王曉慶

 

撞車

被撞的D3115次車13至16號車廂脫軌,其中16號車廂後半截受到嚴重擠壓;D301的1至3號車廂墜落到15米高的鐵路橋之下, 4號車廂斜掛在了鐵路橋與橋下的泥塘之間

2011年7月24日,浙江蒼南縣壹加壹應急救援中心空中搜救隊隊長陳斌從空中拍攝溫州動車脫軌事故的救援工作。陳斌/CFP


  D3115列車,16號車廂,27、28座——這兩張火車票,是山東人王海茹和她的丈夫曹衛東劫後餘生的「紀念」。(財新《新世紀》封面報導:大崩潰

  7月23日19時50分左右,由杭州開往福州南的D3115,到達溫州南站的前一站永嘉站。第一次乘坐動車的王海茹,特意看了看手錶。按照正常的時刻表,D3115到達永嘉站的時間應為19時47分。永嘉站與溫州南站相距18公里,這趟車尚需運行9分鐘左右。

  D3115列車長蔣曉梅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趟車晚點大概5分鐘。她回憶,列車從溫嶺站開出後遭遇雷陣雨天氣,不得不減速行駛。到達永嘉站後,又臨時停車20多分鐘。她聽到司機在對講機中告訴隨車機械師,由於天氣原因前面沒有信號,沒有辦法通行。

  7號車廂一位乘客告訴記者,這趟列車在永嘉站停留幾分鐘後,又有一趟列車駛過。她無意中看了看車號:D301。

  永嘉是一個小站,D301原本不應在這裡停靠,按計劃,它應在19時14分從溫嶺站出發,以平均時速200公里以上直接開往溫州南站,19時42分到站。列車已經晚點,現在因為信號故障,不得不陷入新的等待。

  D301列車4號車廂最後一個包間裡,坐著王薇和她的媽媽、兒子,以及兩個同事。車廂由軟臥改造而成,每個包廂裡有6個座位。他們兩點多在南京上的車,當時列車已經晚了近半個小時。

  20時15分左右,D3115從永嘉站駛出。很多乘客意識到,列車行駛速度「似乎不正常」。16號車廂21座的乘客呂德民和10號車廂的乘客鮑永遠均表示,列車提速兩三分鐘後,漸漸減速。

  列車長蔣曉梅說,20時22分左右,D3115在路上慢慢停了下來,「大概停了五六分鐘後重新啟動滑行」。重新啟動後,這趟車的時速僅20公里。

  沒有人意識到災難臨近。16號車廂裡,王海茹嘲笑丈夫曹衛東「頭髮太亂」;呂德民和身邊一位名叫陳道弟的老人閒聊。老人帶著妻子溫愛萍、大女兒陳熙、三週歲的外孫周辰特,以及七個月身孕的小女兒陳碧從紹興站上車,前往溫州。

  王海茹清楚地記得,那個三歲的小男孩穿著一雙黑色的沙灘涼鞋,淘氣地在後座跑來跑去。16號車廂的乘客不算太多, 1至16號座位在車尾。在王海茹拍攝的一個視頻裡,可以清晰地聽到一個小女孩在喊:「我要爸爸,我要爸爸。」後來,她才知道這個小女孩就是事故20小時後 獲救的「奇蹟」——項煒伊。小瑋伊隨父親項余岸、母親施李虹從杭州遊玩回家,坐在車尾靠近包廂門的座位。

  另一輛列車D301,也在20時24分從永嘉站開出,最高時速可能接近200公里。3號車廂的付小姐回憶,「當時的速度很正常」。

  D301如果以200公里的速度開行,只須幾分鐘就能抵達溫州南站。就這樣,20︰15分開出的D3115走走停停,20︰24分開出的D301高速行進,現在都已接近終點。

  很快,兩輛列車的乘務員相繼廣播,提醒旅客「溫州南站就要到了」。D301車2號車廂的陳愛聽起身從行李架上取下行李,走到2號、3號車的連接處。「車開起來只有3到5分鐘,就撞車了。」他回憶說。

  災難幾乎是在一瞬間發生的。由於雷擊,溫州雙嶼鎮雙岙村從19時多開始停電,全村一片漆黑。20時27分左右,在自家二樓大窗戶前乘涼的村民謝 麗看到一列火車出現在鐵軌上,「幾乎沒怎麼動」。她覺得很奇怪,大概過了三四分鐘,她看到這列火車的背後,車燈照射過來,「又有一列火車開過來了」。

  「咣啷啷」,一聲巨響後,D301以約每小時100公里的速度,在下岙路段的鐵路橋撞上了緩緩而行的D3115。

  D301列車長沈冰倩接受央視採訪時說,大概在20時31分,D301採取緊急制動剎車,列車強烈震動,車內停電,用電台無法再聯繫上司機潘一恆。

  謝麗這樣描述當時的場景:「後面那列火車的前幾節車廂撞到前面那列,掀到半空裡,再重重地落下來。」那一瞬間,很多村民都看到了金黃色的火花,還有濃重的黑煙。

  王海茹聽到撞擊的巨大響聲,車廂劇烈震動,車廂斷電,漆黑一片,只聽到行李架和行李「咣咣」墜落。她的身體從座位上止不住地下滑,乘客慘叫聲響成一片。曹衛東一隻手死死抓住前方的椅背,一隻手拉住王海茹,將妻子的頭緊緊護在胸前。

  D301列車3號車廂的付小姐回憶,當時聽到列車緊急制動的聲音,整個身體都往前傾,車廂裡「全都黑了」。她拚命抓住小桌板,「怎麼抓都抓不 住」,車廂一直在翻滾,她在包廂裡從這頭甩到那頭,一邊尖叫一邊隨著車廂往下掉。一聲重重的墜地聲後,3號車廂出軌,摔落到高架橋上。

  事後看到,被撞的D3115次車13至16號車廂脫軌,其中,16號車廂就像一個被揉爛的鐵皮盒子,車廂後半截受到嚴重擠壓;D301的1至3號車廂墜落到15米高的鐵路橋下,4號車廂斜掛在了鐵路橋與橋下的泥塘之間。

救援

「為什麼不救了!裡面還有人!」楊峰大吼。一位武警回答,「用過生命探測儀了,裡面沒有生命跡象,都是屍體」

2011年7月24日,工作人員和搜救者看著挖掘機翻動高鐵車廂。Aly Song/REUTERS


  鐵路橋上,王海茹和丈夫曹衛東用墜落的行李架拚命砸16號車廂的窗玻璃,但「死也砸不開」。所幸的是,曹衛東看到右側的窗戶玻璃碎了一大半,他拉著王海茹,從窗戶裡爬了出去。

  21座的呂德民使盡力氣,拆掉座位,從車廂底部一個半徑不足30釐米的黑洞,跳到鐵軌上。之後,他又伸手,將旁座的陳道弟老人從黑洞裡拽了出來。

  窗外正在下雨,曹衛東和王海茹夫妻倆哭喊著往前跑,大概跑了10節車廂的樣子,到達一個修路工的小木屋。曹衛東讓修路工撥通110,他渾身顫抖,甚至說不完一句完整的話,一直哭喊:「出事了,撞火車了」。

  王海茹回憶,當時16號車廂跑出來五個人,曹衛東和呂德民一直在試圖救人。一位中年婦女聲嘶力竭地哭喊:「我的女兒還在裡面!主啊,救救我的女兒吧!」

  10號車廂的鮑永遠跑了出來。然後,這位溫州瑞安市文聯的工作人員帶著幾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救人。他往後跑時,曾在12號車廂附近遇到一個穿制 服、個子不高,30多歲的中年人,他就是D3115的司機。司機拿著電話,一直在喊:「出事了,怎麼辦!怎麼辦!」鮑永遠和他一起跑到車後,看到15、 16號車廂之間已經斷開,中間有一具鮮血淋漓的屍體。鮑永遠點燃一支「中華」,塞在已癱坐在地上的司機嘴裡,發現司機渾身都在顫抖,嘴唇抽搐。

  王海茹也見到了這位D3115司機。根據她的回憶,司機癱坐在鐵軌上,一邊痛哭,一邊沖電話吼:「當時我說能過去的,他(音)非讓我停!」

  在D301車上,4號車廂的王薇死死抓住能扶住的東西。車廂在旋轉,她的兩名同事壓在她的媽媽和兒子身上。等他們清醒過來,發現車廂側翻,大家 都擠貼在火車玻璃上,玻璃特別厚,根本砸不開。車廂門變形,也無法打開。車裡面很悶,他們感覺呼吸困難。過了十分鐘左右,下岱村的村民砸開了過道一側的窗 戶,打開包廂門,王薇一行獲救了。2號和3號車廂連接處等待下車的陳愛聽,也被村民拉出來送到醫院。

  而D301司機潘一恆的遺體,也很快被發現。他渾身鮮血,閘板穿透了前胸。

  百米外的雙岙村主要經營鞋類加工,村民和外來打工者加起來有幾千人,其中有幾百人參加了救援,「來晚了都擠不進去」。鼎力峰鞋材廠的阮長宵趕到現場時,發現「有一節車頭插在地裡,車頭整體已經歪曲,另一側則接著地面」。他和村民開始幫著乘客從車身中間的縫裡爬出來。

  有人在泥塘裡發現一名乘客,渾身都是泥漿,撞車時從斷裂的兩節車廂裡直接「飛」入泥塘,但傷勢不是很嚴重。4號車廂很多未受傷的乘客則在村民幫助下,沿著鐵欄杆爬了下來。

  警察和消防人員接警後幾分鐘就到場的官方說法,受到村民們的質疑。一位村民表示,大概20時50多分鐘,消防車到了。沒過多久,警車也到了。第 一批參加救援的一位警員說,他們到達的時間是21時8分左右。救援起初在橋下展開,D3115的一些乘客反映說,救援人員在兩個多小時後才發現橋上也需要 救援。

  儘管當時這裡的村民幾乎全部動員,「來晚的幾乎擠不進去」,但是在官方的宣傳材料中,卻只是提到村民組成了幾十人的民間救援隊。

  一位姓蔣的村民說,救援隊到了之後,「百姓們就不能參加救援了」。另外,救護車快半個小時才到達現場。有一個女人的脊椎撞傷,渾身是血,好不容易搬到救護車上,「卻沒有座位了」。村民找了一輛四輪車,兩個人托著她的頭,一路送到醫院。

  32歲的楊峰在24日凌晨1點多趕到現場。他是D3115次16號車廂乘客陳碧的丈夫。23日21時多獲知消息後,穿著睡衣的他和堂弟一起開車 從紹興趕來。下車後,他們穿過一片草坡,趟過一條河,再橫穿一塊麥田,渾身泥濘地進入現場。剛開始,他們在鐵路橋下的四節車廂內辨認,後來,兩人爬到鐵路 橋上的鐵軌,找到第16號車廂。

  楊峰迴憶,他爬進16號車廂裡,看到斷手、斷腳,被壓著的屍體,以及遍地血跡。凌晨3點多,救援人員對這節車廂進行切割,「但沒切開,就停止施救了」。

  「為什麼不救了!裡面還有人!」楊峰大吼。一位武警官兵回答,「用過生命探測儀了,裡面沒有生命跡象,都是屍體」。

  24日凌晨5時左右,財新《新世紀》記者通過一片泥濘的垃圾場,靠近事故現場。看到兩位女士正在懇請救援人員,而一個爬出來的男人說:「有一塊鐵板壓在我弟弟身上,叫了兩三個小時都沒有人救。」

  獲救的乘客迅速送往附近的醫院。1000多名未受傷的乘客則被暫時安置在溫州市第23中學和雙嶼客運中心。

  5時30分左右,天開始亮了。頭戴中鐵22局安全帽的一批隊員到達現場。領隊的商姓隊長說,他們帶來了挖掘機、裝載機和吊機,任務主要是處理現場。

掩埋

D301的車頭被挖掘機翻倒,推進一旁的大坑,至少車體的一些碎片已經被掩埋

  兩歲零八個月的項煒伊,是動車追尾事故的最後一名倖存者。

  這個童花頭、單眼皮、被稱為伊伊的小女孩,在事故發生20個小時後,終於被救援隊員從16號車廂車門的空隙裡救出。

  鹿城消防大隊勤奮路中隊指導員姜建序說:「找到伊伊之前,在16號車廂,我們找到了12個人,都沒有呼吸。」

  24日17時多,壓在車廂門口的項煒伊被發現「手指仍在動」,還有生命體徵。那一天,溫州特警支隊支隊長邵曳戎原本接到指令,要將16號車廂從橋上吊下來。但他說,他堅持先在橋上搜救,從而保住項煒伊的生命。這個故事後來被廣為傳頌。

  小瑋伊之後,再沒有倖存者。24日17時至18時15分,短短一個多小時,救援人員又在16號車廂找到八名遇難者的屍體。其中,有小瑋伊的父母,還有楊峰的親人。

  在項煒伊獲救之前,救援工作一度陷入停滯。儘早恢復通車,已成為現場指揮者的優先選項。

  24日這一天,很多現場目擊者發現,挖掘機作業,挖出一個大坑,D301的車頭被翻倒,推進坑中。一些車體碎片被掩埋。有現場目擊者用視頻和照片記錄下了這些情景。

  7月24日中午,財新《新世紀》記者在事故處理現場看到, D301的車頭被挖掘機翻到在旁邊挖出的一個大坑中,隨後陸續運來十幾輛卡車的砂石,在事故現場鋪出道路。14時過後,兩輛大吊車進場,在砂石鋪出的路面 上放置腳墊以防下陷。16時,準備就緒的兩輛大吊車首先將損毀嚴重的D3115列車15節車廂吊下。

  7月24日當晚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問車體為何被掩埋,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稱,「他們把車頭埋在下面,蓋上土,主要是便於搶險。」上海鐵 路局一位路段技術負責人稱,「車廂對事故調查沒有幫助,現在是廢鐵一堆,清理掉它,是我們正常的工作流程。」中鐵三局一位人士則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因為300噸吊車要進場,將橋上拉不走的車廂吊下來,得騰出場地。

  這些動作幾乎全程被媒體和公眾微博直播,輿論質疑「掩埋車頭、銷毀證據」 。

  其後,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研究決定,將遺留在現場的事故車輛移送至溫州西站,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新華社記者7月27日發表署名報導稱,至26日深夜,事故現場清理完畢,「之前埋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也被挖出運走」;該記者看到,「這些殘骸裹滿泥土,許多已成碎片,現場施工人員用挖掘機將它們掘起,再裝入十多輛翻斗車運走」。

  現場解除封鎖後,一些附近村民聽聞車廂碎片可以賣錢,紛紛回到事故現場「挖寶」。

  7月28日,鐵道部再度回應,稱掩埋車頭銷毀證據一說不屬實。

  但新華社等媒體批露,鐵道部此前在處理列車脫軌事故時確有掩埋車體的前科。

  在事故發生的橋下,大坑猶在,已變成一個水坑,工作人員在水塘邊修起圍欄,隔日又拆掉。

「奇蹟」

在殯儀館,每位事故遇難者都被編號。在這裡,冷冰冰的編號意味著與親人永別

  一些遇難者家屬質疑,如果救援工作未中斷,或許可以多救出幾位乘客。「我丈母娘肢體就是完好的,如果凌晨的時候堅持救,說不定還有希望。」楊峰說。

  陳碧的遺體在殯儀館被發現,已經面目全非。「憑著對她的感覺,就是一隻手,哪怕她是一段焦木,我也能感受到她的氣息,我也能認出來」,楊峰說,何況妻子手上還有一枚卡地亞的訂婚戒指。

  在殯儀館,事故遇難者都被編號。陳碧的姐姐陳熙,她們的母親溫愛萍,以及陳熙的兒子周辰特也不例外。在這裡,冷冰冰的編號意味著與親人永別。

  截至發稿,官方稱此次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楊峰則堅稱還要加上一個生命,因為死去的妻子腹中還有一個七個月的孩子。

  25日晚,自發的悼念活動在溫州市世紀廣場進行,人們點燃蠟燭,放飛祈福燈。

  項煒伊父親項余岸的學生自發唱起歌曲,紀念遇難的老師。

  28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看望了項煒伊。此前,該院副院長唐疾飛曾經表示,小瑋伊是擠壓綜合症引起的肌肉壞死,左小腿功能今後可能受到影響。

  事故次日晚上,舉行的那場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曾追問「為什麼在你們救援結束後,在拆解車體的時候,還能發現一個活著的小孩子」。王勇平稱:「這是生命的奇蹟。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

2011年7月25日晚,溫州市世紀廣場舉行群眾悼念「7·23」動車追尾事故遇難者活動,群眾自發聚集在一起,點燃蠟燭和放飛孔明燈,向遇難者祈禱。市民們帶來白色的鮮花悼念已故的親人。 白小白/CFP


「7·23」動車追尾事故遇難者

 

  陳偉 男 42歲 福建籍

 

  黃雨淳 女 11歲 福建福州人

 

  陸海天 男 20歲 安徽無為人 中國傳媒大學信息工程學院09級

 

  朱平 女 20歲 浙江鹿城人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二班

 

  金顯眼 男 34歲 浙江平陽人

 

  曹爾新 男 籍貫福建 美籍華人

 

  卓煌 男 38歲 福州人

 

  金揚鐘 男 8歲 平陽人

 

  毛菲菲 女 25歲 浙江平陽人 與丈夫蘇孝圖一起遇難,遇難前懷有身孕

 

  蘇孝圖 男 28歲 浙江平陽人 與妻子毛菲菲一起遇難

 

  溫愛萍 女 51歲 浙江平陽人

 

  陳碧 女 28歲 浙江平陽人 懷有身孕,溫愛萍的女兒

 

  陳熙 女 29歲 浙江平陽人 溫愛萍的女兒,陳碧的姐姐

 

  周辰特 男 陳熙的兒子

 

  張秀燕 女 32歲 福建連江人

 

  陳躍 女 31歲 金建飛的妻子

 

  金建飛 男 32歲 浙江瑞安人 與妻子陳躍一起遇難

 

  金文博 男 4歲 金建飛和陳躍的孩子

 

  徐配配 女 23歲 河南上蔡人

 

  郝乃剛 男 58歲 天津北辰人

 

  陳云英 男 46歲 福建晉安人

 

  李建忠 男 42歲 浙江鹿城人

 

  LIGUORI ASSUNTA,女,意大利人;

 

  胡維鵬 男 33歲 福建福州人

 

  項余岸 男 30歲 浙江鹿城人 溫州任岩松中學語文老師,最後獲救小女孩項煒伊的父親

 

  施李虹 女 29歲 浙江甌海人 項余岸的妻子,最後獲救小女孩項煒伊的母親

 

  江正通 男 42歲 浙江溫嶺人

 

  林驍 男 40歲 福建福州人

 

  陳怡潔 女 10歲 杭州下城人

 

  林焱 男 27歲 福建福州

 

  穆立楠 女 22歲 北京順義

 

  陳鴻鵬 男 14歲 福建長樂,與叔叔陳財發一起遇難

 

  陳財發 男 38歲 福建長樂,身材魁梧,深藍色衣服

 

  鄭杭征 男 34歲 福建連江

 

  陳治平 男 59歲 浙江鹿城

 

  呂紅豔 女 39歲 湖南長沙

 

  曾國鈞 男 45歲 浙江瑞安

 

  CHEN ZENGRONG(陳曾容) 女 美籍華人,福建;

 

  趙立松 男 39歲 福建福州市

 

  潘一恆 男 38歲 福建福州 D301次動車組的福州機務段動車司機

  (截至2011年7月29日18時統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7

【iPhone殺到】先達Sales批欠新意 只炒頭輪追尾會燶

1 : GS(14)@2016-09-10 13:55:32

PhoneBook店長Simon認為iPhone7差別不大與iPhone6s及6幾乎一模一樣。



一年一度的iPhone炒賣熱潮又到了,記者率先同你走訪先達看看各大手機店主對新一代iPhone的看法。都係那句,信不信由你!



三禾電氣老闆Simon認為,新機的外形變化不大,主要是雙鏡頭以及新的光澤黑和啞黑色。舊的三款顏色外形與(iPhone6s)太相似,會影響人們換機意慾。還記得去年iPhone6s只炒賣了1天,相信果農及行家們對新一代iPhone7也有戒心。可是他認為新的兩款黑色仍然能夠在頭幾天炒起,保守估計水位大概$1,000-$2,000。另一位主力炒賣iPhone的PhoneBook店長Simon也有類似看法,他認為新機的硬件規格除了增加了杜比以及AirPods外,其他地方也沒有太大特別之處。而喜歡杜比主要是因為在觀看影片或YouTube時,能夠在兩邊同步播出聲音。對於炒價他認為新機可以比零售價炒高20%,為期約一個月。最後我們訪問了另一個iPhone收機專家,流動帝國的阿基。他直言iPhone7的賣點只是其名牌效應,所謂新功能其實早已在其他產品上使用,例如華為P9的雙鏡頭,還有千餘元的紅米Pro也是雙鏡頭手機。作為十年的炒家,他認為每年(頭批手機)一般也能炒至超過一萬元,回落速度則視乎供應,一般會在兩星期內。他相信新機的銷量一定較iPhone6s為佳,特別是已經使用了兩年iPhone6的用家,近期也不謀而合地發現手機出問題。記者:朱崇德翁怡富攝影:黃子偉


三禾電氣老闆Simon認為外形變化不大主要是鏡頭位置變化較大。

流動帝國的阿基認為iPhone7大概可以炒賣一個月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0/197660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5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