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舊文 - 港機與港發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95601

港發(香港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 係港機工程(#44) 同Royce Rolls joint venture, 負責維修所有Royce Rolls 設計的飛機引擎, 亦即係成個repair process 最專業既部份, sharholding 係#44 佔45%, Royce Rolls 45%, 新航10%.

 

2005 年港機sales  同profit 分佈如下(HK$m):

               港發    PRC  Operations    HK others    Total

Sales        2,124       1,029            2,193          5,346

Profit         248         102              268             618

Margin       11.%        9.9%           12.2%

宜家市場淨係留意到佢個新機庫係 2005 年4Q, 原來貢獻佢盈利4成, 本來已經爆sai capacity 既港發亦增建廠房, 由於港發唔係listed co , 冇係HKEX 做annoucement, 只係集團website annouce, 所以冇人留意到。

新廠房2007 4Q 投產, 生產容量可增加25%, Cathay 食埋CX, 同埋#753 結親家之後好快又會用盡個capacity, 照宜家個數, 佢個新廠房起完之後成個group 個profit 再增加10%

http://www.haesl.com/ch_expansion_press_release.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36

圖窮匕見? 中恆與步長決裂之後 ——戰友老木頭舊文欣賞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vg1.html

中恆跟步長確實有一腿?要不不可能把商標標進步長兩字。而且特別明顯,咋一看還以為是步長的!
中恆集團和步長集團 血栓通和丹紅沒有競爭嗎? 
紅一方面軍 2011.04.30 老木頭
 
有博友說中恆集團的血栓通和步長的丹紅沒有競爭關係,但是我知道的完全不一樣,他們肯定會形成競爭,至於步長為什麼要替中恆賣血栓通我是無法理解的,但是大家看看丹紅和血栓通的說明書就知道他們的功能是不是一樣的了,雖然成分不一樣但是功能主治完全一樣。
丹紅注射液
【漢語拼音】
Danhong 
Zhusheye
【成份】
丹參、紅花。
【性狀】
本品為紅棕色的澄明液體。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通脈舒絡。用於瘀血閉阻所致的胸痺及中風,證見:胸痛,胸悶,心悸,口眼歪斜,言語蹇澀,肢體麻木,活動不利等症;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瘀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腦病、腦血栓。

血栓通說明書:
【藥品名稱】
品名:注射用血栓通(凍干)
商品名:
漢語拼音:ZhusheyongXueshuantong
劑型:注射劑(凍干)
【成分】三七總皂苷。
【性狀】本品為淡黃色無定形粉末或疏鬆固體狀物,味苦、微甘;有引濕性。
【功能主治】活血袪瘀,通脈活絡,中風偏癱,胸痺心痛及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症。

看看上面的功能主治,只是表達稍有不同,但是功效完全相同,你說說他們會不會形成競爭呢?步長是更願意買自己的丹紅還是願意賣血栓通呢?難道這是步長為中恆設置的陷阱?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56

【舊文】大配角與小臨記 香港仔公國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5509

跑了去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呃錢帝國》(Inside Job),回來重讀了一次自己於2008年10月寫的網誌。紀錄片提到金融海嘯的各個關節,自己的文中也大致說及了,當然不及影片解釋得那麼詳實,但起碼在兩年半後重新檢視,當初的理解能力還是可以的。

金融海嘯影響深遠,對全球經濟的破壞,禍及我們每一個人,但對大部分普羅大眾來說,傳媒的報道其實很混亂。紀錄片要煽情不難,《呃錢帝國》卻能做到深入淺出,是功力的表現。

什麼都可以受保

這場金融海嘯的主角當然是投資銀行,但當中有一個大配角我本來是不太了解的,也有一個小臨記我是走漏了眼的,紀錄片卻提點了我。

大 配角是保險公司,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很明白為何像AIG這類保險公司會在金融海嘯中股價大跌九成半,然後錄得130多億美元的天文數字虧損。在我過去的刻板 印象,華爾街的金融大鱷犯下滔天大惡一點都不出奇,可是保險公司理應跟傳統商業銀行都是保守行業,否則股神畢菲德不會一直有投資保險行業。保險公司只要夠 大,什麼都可以受保,就算AV女優作為生財工具的胸脯都可以獲開保單,只不過保費要跟賠償率掛鈎。一買一賣就如馬會或者賭場接受賭注,做莊的是不會死錯人 的,除非發生像日本東北地震那樣百年一遇的爆大冷,否則斷不可能會把生意輸得一光二淨。

《呃錢帝國》把我的疑惑解釋得很清楚,原來保險公司受保的是那些由質量極差(次級)的按揭所組成的「創意」產品CDO(債務擔保證券,亦是雷曼迷債 所含的主要毒素)。受保不是問題,但很明顯保險公司開出賠率時並沒有認真做好「精算」。若有做好的話,結果應該有如一個百歲老翁來叩門買人壽保險,保險公 司只有兩個反應:一是拒絕受保,二是收取超高的保費(最極端就是保費相等於賠償額)來防止莊家賠本。

AIG當然沒有這樣穩健,它把精算賠率的工作交托了所謂獨立的信貸評級機構。那些根本是置身事外的評級機構當然順着劇本給予皆大歡喜的AAA最高評 級,保險經紀便心安理得地賣出保單,多賣多賺經紀佣金。紀錄片還點出了一個更可怕事實,那些炮製CDO出來的銀行家因為深明CDO實情是件必賠無疑的爛東 西,當紙快要包不住火時,更瘋狂地向保險公司投保,而且不是投保一次,而是對同一筆爛賬投保千百次,讓蒙着眼做莊的保險公司最終輸個乾淨。當然,輸光的是 正當百姓的保險金(所以政府要出面包底),還有股東真金白銀的資金。至於經紀和公司高層在混亂當中所撈到的佣金,事前事後甚至到今時今日,仍是袋袋平安 的。

騙局愈大愈安全

金融海嘯說穿了就是全球最聰明、最貪婪卻又最有權力的一小撮精英,把大眾的財富用帽子戲法轉移至自己口袋裏的騙局,所謂呃錢就是這個意思。騙局愈大 反而愈安全,正如導演在得獎時說,海嘯過了三年,卻沒有一個人因此被問罪,那些「主謀」全部生活愉快,騙到的錢不用回吐,部分人更一直掌權,繼續升官發 財,左右大局。

至於當年我走漏了眼的小臨記,則竟然是今次在片中最醜態畢現的教授學者。細想起來也夠荒謬的,以騙局所涉的百億計金額,學者專家所分到的一杯羹實在 是微不足道,和銀行家或者政客甚至評級機構的那份比較,簡直是超小巫見特大巫,但那些「主謀」至少有自知之名,不會再露面出醜,頂多讓導演贈慶一句「此人 拒絕受訪」就算。可悲的那些學者只要用一點點顧問費和銜頭就可以出賣專業為騙局抬轎吶喊,事後仍要繼續出鏡獻世,沒有全身而退的條件。

世事本來就不公平,只能說句,要麼做大鱷食大茶飯,要麼當個兩袖清風的知識分子,否則只會裏外不是人。

原文刊於2011年5月6日信報副刊〈城市智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1

舊文重貼:星空的遐想——「徐星」為什麼? 張東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a7b401018eln.html
很多朋友問我,你為什麼叫「徐星」?你是不是不喜歡你的真名?唉,讓我怎麼說呢,父母起的名怎麼能有不喜歡之理?「徐星」之名實在是一個偶然,一個 不能再普通的出現。在95年第一次給《股市動態分析》寫文章之時,我還在政府機關單位工作,「股市」或「股票」在我的單位基本上還是「禁詞」之列,是歪門 邪道、不務正業之詞,於是在文章寫完就要發出去,詞窮字盡時,「徐星」這麼個怪怪的名字就填到了作者名一欄。從此就這麼叫了。

    這些年過去了,回想起來,當時偶然、下意識想到的「徐星」之名也有一定的必然。這當然不是我想借此成為「冉冉升起的明星」(有朋友這樣戲說)。我確實對皓 緲無垠的天空星辰有一種特殊的興趣和敬畏。小時候,我對夜空中的星星最好奇:為什麼它們總在夜晚高高掛在天空而不下來?它們從哪兒來,為什麼永遠都是那樣 動也不動然而又那麼好看?┈。誰的回答都不能讓我滿意。星星發光但不眩目,獨傲但不孤芳,可望但不可及。隨著年齡的增加,隨著對現代科學有關星空深奧研究 的瞭解,好奇好玩的感覺漸漸消淡,但星空那種深邃遠大、崇高莊嚴卻日益加深了我對它的敬畏。在我看來,一切科學和藝術,世界上的一切秘密都和星空有關。星 空便是最高意義的哲學。費爾巴哈就說過,理論是從注視天空開始的。偉大的莫扎特和貝多芬音樂的慢板樂章也正是注視星空、凝神默想的音樂,「打進我們心坎裡 的東西,必定來自天空」(貝多芬語)。

    股市投資亦然。我不相信對公司的價值的準確認識,對如波浪理論等的創建能夠是那些沒有天空般的胸襟、埋頭於追漲殺跌的人能夠悟出的。我還以為,股市投資有 三種境界:技術、藝術和哲學。對於初始介入的人來說僅僅是一門技術:一門認為可以通過對技巧或財務數據的分析學習就能夠贏得股市的技術。但結果大多是贏輸 對半的擲摋子遊戲,股市給人的是貪婪、恐懼和狡詐。對於那些股市上的成功人士而言,股市投資是一門藝術,是一門把握市場脈搏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妙市場 感覺藝術。而對於少數真正的投資大師而言,股市則是真正的哲學。造成股市投資差別的最終因素是做人的哲學、世界觀的哲學。一個人是什麼股市世界觀,也就決 定了他能達到什麼樣的投資境界,他能取得什麼樣的投資業績或能犯什麼樣的錯誤。巴菲特就說過,投資成功的最大因素不是別的,而是人的個性。所以股市的真諦 也許正是康德「星空律和心中道德律」的統一。例如,如果對股指走勢圖沒有美的感嘆和深深的敬畏感上的理解,那麼數出來的浪充其量也只是個虛幻的泡沫,被市 場所嘲弄。

   「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莊子的這一格言正是凝望星空當然也是研究投資的最高哲學境界。誠然,她不能使人直接找出明天將要漲停的個股,但她能使人逐漸把股市投資變成成功和快樂的人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51

舊文重溫----2013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4aq.html
李佐軍博士應華中科大長沙校友會邀請於9月27日上午在齊魯證券長沙營業部舉行了一 次內部報告會,報告會範圍較小。李佐軍所長坦言此次報告是講真話、講實話、講內部的話。報告內容視角獨特,觀點鮮明,信息量大,可參考性較強,會後反響極 為熱烈。故將全文加以整理,徵得李佐軍所長同意,供部分華中科大長沙校友會校友分享參考。——華中科大長沙校友會秘書處]
李佐軍博士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著名經濟學家,畢業於華中科大經濟學院,碩士師從張培剛先生,博士師從吳敬璉先生。 
尊敬的張會長、各位校友、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首先應該申明我的兩個身份,一個身份,我是華中科技大學經濟 系84級的本科生,在華中科大度過了8年美好的年華,讀了7年書,當了一年老師,92年才離開到北京,所以跟母校、跟各位校友有著深厚的感情。第二個身 份,我老家在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南金鄉連灣村第六組,我們是地道的湖南老鄉,所以回到了我老家,感到特別的親切。今天的時間還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怎麼在上 午這麼有限的時間裡給大家提供儘可能多的信息量,讓大家不虛此行,那麼有時候我的講話語速會快一點,有些內容也不能往下展開,這是需要給大家說明的。今天 我想重點圍繞兩個大的問題來講。
 
  第一個問題,究竟當前國內外的形勢怎麼樣、怎麼演化?以及未來形勢怎麼看、怎麼演化?這可能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在這樣一個新的形勢下,我們企業及企業家,還有我們每一個人該怎麼辦?
 
  第一個大問題——形勢。未來的形勢,這個形勢確實很微妙,我想這裡重點就形 勢給大家講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未來我們面臨一些比較大的調整甚至危機。第二個問題,是未來國際經濟究竟是怎麼樣一個演化趨勢。第三是我們國內的短中長 期的大的經濟走勢究竟怎麼樣?第一大部分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
 
  第二個大問題,企業和我們個人怎麼辦?這就涉及到選擇什麼樣的板塊投資,包括選擇一些什麼樣的投資方式,還有企業怎麼來綜合性地應對等等。
 
  首先講第一個大問題——形勢。
 
  形勢的第一個問題,在十二五期間,我們可能要發生一些事。一個可能要發生的 事,十二五期間可能要發生一場經濟危機。有人奇怪了,不是剛爆發了一場經濟危機嗎?剛爆發的是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我們的出口下降,經濟增長下降。但是, 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經濟危機還沒有爆發,我們的銀行還沒有破產,我們中國人的經濟危機正在醞釀之中,那什麼時候爆發呢?我認為是2013年,為什麼?給大家 分析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經濟方面的原因,經濟方面的原因引發這場危機爆發的可能性有兩 個,一個是房地產泡沫破滅,另一個是地方債務危機。當然這兩個問題是相關聯的,我重點從第二個角度跟大家說起,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大塊,一塊是工 商業稅收,最近一段時間以及未來一兩年,因為很多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不太景氣。有些地方政府的工商業稅收要相應地減少,第二塊收入來源是賣地收入。從今年 開始,很多地方政府賣地已經大規模減少,是前幾年的50%,甚至30-40%。前幾年都是我們開發商求著政府給地,最近有一段時間開始流行政府問開發商, 你什麼時候來買我的地。為什麼?因為他們已經面臨收支缺口的壓力,北京市一年土地儲備的貸款2500億,這裡面的利息支出壓力就非常大,光朝陽區一個月的 土地儲備貸款利息支出就1000多萬。如果土地賣不出去的話,收支平衡就麻煩了。所以工商業稅收的減少,以及土地財政收入的減少,有很多地方政府承受著很 大的壓力。
 
  支出呢,反而是增加的,兩大塊支出,一大塊是通常的支出,從國家層面來講, 是國防支出增加,部隊的工資增加,南海、航母都需要增加投入,從地方政府來說,基礎建設還要大規模向前推進,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需要政府支出,加強社 會保障兩個全覆蓋需要政府支出,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需要政府支出,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需要政府支出,不惜一切代價維護社會穩定需要政府支出,所以支出的壓 力非常大。另一塊,之前沒有的,現在有了,那就是集中還款期的到來,還本付息的壓力的到來。前幾年,四萬億的投資,天量的信貸投放,當時很瀟灑,但那不是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是要還的,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還款期就開始到來了,明後兩年要還的有4.6萬億。為什麼最近云南公路、上海的城投和我們長沙的公路等 等,開始顯示出一些問題,實際上這只是冰山一角,就是因為大規模的集中還款期到來與收入流不對稱造成的巨大壓力,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到2013年前後, 有一部分地方政府可能要破產,當然,有軍隊,把槍桿子往這裡一放,誰說政府破產?政府就不破產了。破誰的產?破銀行的產,錢來自於銀行,銀行的錢來自於哪 裡?來自於廣大企業和老百姓,是破他們的產。這就是財政金融的系統性風險,這是第一個經濟方面的原因,引發危機的原因。前一個房地產泡沫破滅可能帶來的危 機因時間關係不展開。
 
  第二個原因是外部的原因即國際的原因,前幾年我們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其中有 一股重要力量,就是大量的國際熱錢流入中國,支撐了我們經濟的泡沫生成,熱錢是趨利性的、投機性的,說來就來,說走也可以走,他主要取決於不同地區的投資 的回報利潤。之所以現在還留在中國,因為這幾年中國經濟一直維持高速增長,這些投機的回報還相對比較高,但是中國經濟在往下走,中國的風險在逐步顯現,有 一些國際組織開始猖狂做空中國概念股。美國經濟現在緩慢復甦,美國美元有可能出現升值,美國也還有可能加息,所以這些國際熱錢在某個時候有可能會大規模的 撤出。這會造成我們中國經濟泡沫的破滅,這是我們中國政府不好應對的。
 
  第三個原因是政治方面的原因,在中國一定還要有政治經濟學的視野。為什麼說2013年,因為2013年政府換屆。在政府換屆之前,本屆政府在最後一年任期之內,最高的指導思想就是不出事,不惜一切代價維穩,維護經濟的平穩發展,這就是最主要的事情。
 
  對下一屆政府領導來說,面臨一個抉擇,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把泡沫再接過 去,再精心維護,那麼他會維護到什麼時候呢?最遲能維護到2015年,或者2016年,那麼那個時候就是一場更大的危機。那個時候爆發的危機的責任在誰, 誰也說不清楚,這是一種選擇。第二種選擇,不接這個泡沫,上台之後很快讓這個泡沫給破掉。破掉之後,首先會帶來一段時間的痛苦,但對於新的領導人來說是好 事,因為責任很清楚,不是他們造成的,是前面造成的。其次,在泡沫上跳舞跟腳踏實地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泡沫破了之後他可以腳踏實地了。再者,新的政績比較 容易上來,因為起點一下降低了,泡沫破滅之後的政績是比較容易做起來的,否則在起點很高的時候再往上走是很艱難的。一般來說,新的領導上台,在前面三五個 月,出於政治上考慮,都要繼承發揚肯定慎重,而在三五個月之後,就開始逐步暴露前一任的一些問題,顯示自己新的思路新的舉措。一個企業換個新的董事長,也 都如此。所以為什麼說經濟危機可能是2013年,最可能是2013年7、8月份(下半年)。
 
  第四個原因,短中長三個週期的谷底可能疊加。短週期就是三五年的週期,目前 這個週期的經濟正在往下走,到明後年可能到谷底。中週期就是九至十年左右的週期,大家想想1949年、1957年、1966年、1976年、1989年、 1998年,每十年左右一般是要折騰下去的,那麼從1998年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年了,應該來到了。本來08、09年應該是要發生的,但後來因為政策把它推 後了,但不能推得太遠。還有長週期,60年一甲子的週期,他們算易經的週期也到了。所以,2013年前後,中國可能要爆發一場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表現: 部分中小企業破產、部分銀行破產、部分地方政府破產,這是我們下一步要面對的這麼一個狀況。
 
  同時十二五期間前後,可能還會爆發一場社會危機。因為經濟危機的爆發,可能同時引發社會問題,目前,積聚下來的多種社會矛盾激化或爆發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關於第一大問題的第二點——社會危機
 
  我從兩個角度來闡述:第一個角度是我們社會生病了,生病的表現是熱。
 
  第一個熱,公務員熱。全世界最難考的就是中國公務員,考大學,兩三個人中考 一個,考博士,一二十個人中也可以考一個。但是考中國公務員,幾千個人中才考的上一個。為什麼大家削尖腦袋考公務員?因為公務員有錢有權有勢有保障,因為 我們中國政府已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財富、越來越多的權力,控制了越來越多的資產,土地是中國政府的,各種礦產是政府的,徵稅的權利是政府的,生殺予奪的權力 也是政府的,很多重要的行業壟斷也是在政府手裡,中國政府太牛了,大家都想當公務員。公務員熱反應的是改革在倒退。
 
  第二個熱,國企熱、央企熱、國進民退。目前一年央企的收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五百強的總和,我國國有企業央企憑藉著壟斷特權,比如壟斷土地資源,壟斷信貸資源,壟斷定價,獲得超額利潤,這反映了我們改革在倒退。
 
  第三個熱,房地產熱。全民皆房地產,稍微有點實力的企業現在都搞房地產,海 爾、海信、TCL、雅戈爾、羅蒙、鄂爾多斯所有這些優秀的私營經濟企業都在搞房地產開發,有些企業房地產在其內部的佔比是70-80%以上,我問過國內的 一些董事長和總經理,我說,你為什麼要搞房地產開發呢,你實業不是做得挺好的嗎?還挺大的嗎?然後他反問,他說我為什麼不搞房地產開發呢?搞房地產開發是 我搞實業的回報的數倍以上,我不搞我傻呀,這是一些比較大的企業。那麼那些中小企業呢?那他就炒房,他直接搞開發沒實力,那麼他產業空心化,實業不做了, 炒房從溫州炒到杭州,從杭州炒到上海,從上海炒到北京,從北京炒到三亞。然後有實力的一些個體呢,買房子,一個人買幾十套。而買不起房的老百姓呢?他們談 房子,只要一見面就談房子,只要有人見到我,就問,李老師,你說那個房價是漲還是要跌?什麼時候漲,什麼時候跌?全民皆房地產。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生病 了。
 
  第四個熱,投機熱,不是炒房就是炒股,不是炒股就是炒房,不炒房就炒農產品,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現在炒資金,放高利貸,炒風盛行,投機盛行,這說明什麼?說明生病了。
 
  第五個熱,移民熱。當官要當上裸官,稍微有點實力的企業家紛紛要移民。這就是中國當下社會問題的真實性。
 
  關於社會問題的第二個視角
 
  貧富差距過大是造成社會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很多老百姓對社會不滿的一個重要方面。
 
  貧富差距是怎麼拉大的?
 
  第一個渠道,稅收,90年代中期以來,我們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調控加強了徵 稅,優先是保障國稅,我們政府的稅收年年保持20%-30%以上的超高速增長,兩倍三倍於GDP和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我們很多政府就把這個作為政績津津 樂道,我們的GDP可能有點水分,但是財政收入可是真金白銀。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我們政府與民爭利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早早就該減稅了,財稅收入差距 拉大不僅是各階層的差距拉大,還有政府與企業、民眾的收入差距拉大。現在政府控制的財富太多了。
 
  第二個渠道,投融資的傾斜,在這次反危機的過程中,4萬億的投資,超天量的信貸投放,投到哪裡去?主要投向地方的投融資平台和大型企業,廣大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廣大的創業者拿到的比例比較低,就造成了財富、尤其是財產與收入的進一步拉大。
 
  第三個渠道,壟斷行業,壟斷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電信、電力、石油、石化、金融,壟斷行業憑藉壟斷特權獲得超額利潤,有的壟斷行業的收入是我們一般競爭性行業收入的十幾倍。
 
  第四個渠道,土地收入分配不合理。我們有兩種土地所有制。一個是城市國有, 一個是農村集體所有。農村集體所有呢,這是憲法規定的,他實際上是個假的,所以當土地用作農業生產用途的時候,他才是集體所有,只要這個土地要變現,要搞 開發,在這個過程中恰恰產生大量的土地增值稅,但廣大農村農民集體只能拿到10-20%,70-80%被各級政府、開發商拿走了,所以為什麼我們城鄉貧富 差距那麼大,為什麼我們中國農民總是比較窮呢,在西方國家農民只要有土地,那他一定是中產階級。
 
  檢驗我們是否真心實意解決三農問題,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解決兩件事:第一, 給不給農民土地所有權;第二,允不允許農民成立農會。前者是農民最大的經濟利益,後者是農民最大的政治利益。但這兩個,我們是不敢的。如果我們把土地所有 權給了農民,或農民集體,我們政府的土地財政就轟然倒塌,地方政府一半以上的收入來源沒有了。所以,就造成了城鄉貧富差距。
 
  第五個渠道,高房價造成的貧富收入差距拉大。高房價是收入再分配的一個機制和平台。我們有些老百姓一輩子積累了很多錢,想改善住房條件,高房價把祖宗三代積累的錢一掃而空,把中產階級一下子打回原形去,那錢到哪裡去了呢?到各級政府、銀行、開發商那兒去了。
 
  第六個渠道,中國的股市,按吳敬璉說的是,連賭場都不如的地方。那麼在股市 上,中國股市誰掙錢?信息不對稱的掌握信息的那一方是掙錢的。誰掌握信息呢?上市公司、證監會、基金公司的高管。至於那些不掌握信息的廣大的散戶要掙錢是 不正常的,不掙錢是正常的,80-90%都是賠錢的。所以股市也是一個財富重新分配的一個平台。
 
  除了以上六點之外,我們老百姓手裡還有錢,他們把這些錢存到銀行裡,但是通 貨膨脹讓這些錢實際在貶值。通貨膨脹的實質是通貨過剩,那麼發鈔的權利在政府手上,多印鈔票的過程也就是讓你的票子變毛的過程,這也是一個財富的重新再分 配。貧富差距怎麼拉大,通過這些渠道把他拉大的!有一次有一個小夥子跟我說,2000年前後,我一個月兩千塊錢,現在一個月3800塊錢,現在的3800 塊錢的購買力還不如當初兩千塊錢,因為通貨膨脹。
 
  不僅如此,在2000年前後沒有新三座大山:買房難,看病難,上學難。現在新三座大山壓上來了,使得我3800塊錢的可支配比重大幅下降,所以請問李老師,我的生活水平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他說的是事實。
 
  但是這十年我國經濟確實一直保持高速穩定發展,這就是現在為什麼很多人對現 在社會不滿,有些人一上網,內容都不看,只看到標題就罵娘,他為什麼罵娘?他有情緒了,覺得社會不公,所以為什麼要爆發一場社會危機。經濟危機的爆發會引 發社會危機,那麼這個危機也有可能與經濟危機相伴隨爆發。
 
  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的爆發並不意味著昏天暗地,我們要用歷史的眼光去看。人 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經濟發展有週期性波動,這很正常,我們經過這麼多年的高速發展,是該歇歇的時候了。暴風雨過後又是一片彩虹,所以到2013年 爆發一場經濟危機是一件好事,為我們長期發展贏得了機會。同時通過這場危機可以倒逼我們的轉型和改革,所以即使經濟危機發生也沒什麼可怕的。
 
  第一個大問題的第三點,國際經濟危機還要持續。
 
  從當下世界經濟體的表現就能看出來,剛剛爆發的美債危機和正在爆發的歐債危機只不過是世界經濟危機持續的一個插曲。美國經濟存在三大問題:
 
  第一個是負債纍纍,他之所以不想在利比亞陷入太深,就是因為沒錢,小布什給 奧巴馬留下的是一個財政的爛攤子,打仗是要錢的。前不久,兩黨通過了關於提高國債上限至14.3萬億的法案,但是美國一年的GDP就14.6萬億美元,如 果一旦超過GDP的值,就意味著以後一年辛辛苦苦所得的收入還不夠償還利息,這只是國債,美國還有其他很多債,比如企業債,金融債等等,累計有60-70 萬億,是全球一年GDP的總和,美國如果是普通國家,其早就破產了,之所以不破產,因為他是世界上的霸主,可以利用他的美元霸權剝削全世界人民。
 
  美國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實體經濟的復甦不如預期。
 
  第三個問題就是失業率偏高,目前依然是9.1%以上,美國政府特別在乎就業與失業,因為他們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我們中國政府最在乎的是GDP和土地及財政收入,也就是自己的政績和自己的收入。
 
  歐盟經濟體也存在三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現在總在談的歐債危機。
 
  第二個問題是歐元基礎貨幣過多,因為他貨幣統一了,但財政沒統一,各個國家發展不平衡,導致一系列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整個歐洲人口老年化還有整個福利社會,使得整個社會前進的活力和動力不足。而日本經濟在九十年代以來就一蹶不振,地震、海嘯加核輻射的三合一的危機讓它雪上加霜,經濟出現負增長,所以日本經濟未來也不樂觀。
 
  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受累於通貨膨脹,印度的通貨膨脹一度超過10%,俄羅斯也 超過10%,巴西超過6%,中國超過6.5%。這就是當下世界主要經濟體的主要狀況,從這些經濟體的狀況,我們可以看出,後經濟危機還沒有結束。為什麼還 沒有結束?首先過去一兩年新興經濟體出現了快速見底反彈復甦,但是刺激政策刺激出來的,打強心針打出來的。只要強心針一撤,經濟就往下走。
 
  其次是從歷史的經驗來看,一場大的危機走出來是要時間的。美國1929年的 大蕭條有兩種說法,一是,1929年到1934年,共五年,二是1929年到1941年,共12年;70年代的石油危機持續了7年;80年代的美國儲貸危 機持續了6年;90年代日本的壞賬危機持續了8年;90年代後期的亞洲金融危機持續了4年,那麼這場危機跟大蕭條相比沒那麼嚴重,跟其他的相比,至少相 當,所以指望2-3年過去,沒那麼簡單。所以國際經濟危機還要持續,國際經濟危機的持續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帶來出口極大的壓力,外需不足。
 
  第一個大問題的第四點,國際的資源環境的危機。
 
  現在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總體是偏高,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發,最重要的都與中國有關,14億人口大規模消費,消費影響環境,其他工業化國家跟我國相比,中國佔主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世界第一,資源環境的壓力影響到自身的發展。
 
  第一個大問題的第五點,中美爭霸帶來的國際文明衝突的危機。
 
  中美爭霸10年前就開始,當時中國國際地位排在第五、六名,而美國要壓制中 國,就開始製造事端,如南海撞機事件,轟炸駐南大使館事件,但是拉登的出現吸引了美國的注意力,讓美國集中力量對付拉登,現在拉登走了,美國開始把注意力 重新轉向中國,所以近年來開始在我們周圍搞軍事演習、發動戰爭,如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朝鮮問題,台灣問題,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越南等問題。美國開始 利用貿易競爭、支持反中國的各種勢力、反中國產品傾銷等等全方位手段來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的國家核心利益就是維護其霸權,打擊一切對手。為打擊蘇聯,分 化瓦解蘇聯,為打擊歐元,美國製造科索沃事件,為打擊日本,簽訂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升值出現泡沫,使日本經濟長期不振,為打擊亞洲四小龍,索羅斯製造金融危 機現在輪到中國,中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文明,近30多年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長,經濟總量已經排到第二,按照這樣的趨勢下 去,10年、15年超過美國,這肯定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現在就看中國能否具備比前面那些國家更強的抗壓能力了,如果沒有,那麼結局也是一樣的。所以現在 的中國面臨著一個比較險惡的國際發展環境,周圍的朋友越來越少,誰叫你整天追求GDP、打腫臉充胖子呢?整天都忙於要實現趕超發展、彎道超車、超強規發 展、三年大變樣等目標,實際上,我們自己什麼都沒得到,別人卻要你承擔與之相適應的國際責任和壓力。
 
  第二個大問題——國際經濟的展望。
 
  國際經濟的展望在這裡主要強調六個要點。
 
  這六個要點在兩年前的數次研討會中我反覆地強調過,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我當時 的預測基本上都是正確的,其中包括對九一一事件爆發後美國經濟走勢的預測,我當時就說看美國怎麼來應對九一一事件,當時美國有兩種方法可選,第一種方法是 美國當局寬宏大量,如採用這種方法來應對,美國經濟將會繼續繁榮。第二種方法是採用大規模的報復,如果是這樣的話美國經濟將從此走向衰落。事實上美國採用 大規模的報復來處理此次事件,果不其然,美國經濟在接下來的時間傷痕纍纍,元氣大傷,表明我當時的預測是正確的。另外一個是對四萬億的投資政策出台後的預 測,我當時就說過四萬億投資對經濟刺激的效果最多能持續一年多,在2009年初的時候我預測2010下半年中國經濟將會往下走,當時中國經濟處於V加U 形,而是2010下半年剛好處於經濟的拐點,事實證明在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確實往下走。我現在要說是2013年要爆發經濟社會危機,大家可以檢驗 我說的對不對。在兩年以前對於經濟形勢判斷的六句話也可以說是六個要點在這裡我還是堅持。
 
  第一點是國際經濟危機還將持續。國際經濟仍將在低位徘徊至少2到3年,這是兩年前說的第一句話,現在看來事實如此,至於原因在前面已經解釋過了,在此不再多說。
 
  第二點是國際貿易投資和就業形勢有所緩解,但仍不能樂觀。國際貿易在 2009年下降了13%,然後在2010年出現了反彈,雖然在2011年也有所反彈,但還沒回覆到反彈前的水平,國際貿易現在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國際貿 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並且這次是美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搞貿易保護,跟以往以發展中國家為主搞貿易保護的特徵不同,以前是發達國家強調自由貿易,現在是中 國強調自由貿易,當前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苗頭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尤其對中國的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
 
  第三點是美元從中長期來看還要貶值。美元為什麼要貶值?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 的分析,美國目前國債高企,從現在來看美國可以採用以下四種方法來償還國債:第一、變賣國有資產來償債;第二、逐步發展經濟,發展產業來償債;第三、借新 債還舊債;第四、印鈔票還債。那麼美國會採取那種方式來償還債務呢?美國會採用第一種方式即變買資產來還債嗎?當前美國最大債主是中國,美國不大可能採用 此種方法解決債務問題。而採用第二和第三種方法來償還債務又顯得過慢過累。權衡利弊後美國最有可能採用的方法是印鈔票,因為這種方法成本低、效應高。而印 美元直接好處還有:一是直接形成購買力,作為世界貨幣可以直接消費。二是直接消減債務負擔,美元多了開始貶值,自然債權人就受傷。三是使美國產品出口競爭 力上升。四是直接削減財政赤字。五是有利於華爾街金融市場活躍,因為金融創新、金融衍生品都以美元為手段,發行更多的貨幣就促使華爾街市場更加繁榮。美國 現在對美元貶值有恃無恐最大底氣在於其所擁有的大量黃金儲備,其最壞的處境就是最後放棄美元,重新創造一種新的世界貨幣,而其卻可以輕鬆憑此擺脫自身巨額 債務,所以說美元在接下來的時間仍將持續貶值。
 
  第四點是新一輪全球性的通貨膨脹難以避免。事實上,新興國家的通貨膨脹已經 到來,發達國家的也即將到來,歐盟已達到了3%,美國也超過了2%,未來將進一步演化,第一個原因是各國為了刺激本國經濟都採取了低利率的政策,降低利率 的政策是把雙刃劍。一方面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資、提振經濟;而另一方面卻又會引發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第二個原因是各國政府為了維持高增長而採取印鈔票的政 策,現在很多國家都是通過印發鈔票來維持高通脹來刺激經濟,導致了高房價,製造了經濟泡沫。
 
  第五點是全球產業結構正在加速成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實體經濟比重 上升,虛擬經濟比重下降。因為虛擬經濟有引發金融危機的風險,所以現在各國都在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二、新興產業在全球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將上升。所謂新興 產業是指新能源、節能環保等行業,當前全球面臨的三大危機——能源危機、環境危機、經濟危機的化解都離不開新興產業的發展;三、新興經濟大國在國際社會中 地位上升,西方發達國家的地位將會有所削弱。
 
  第六點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財政赤字和債務負擔將困擾今後一段時間世界經濟的發展。隨著政府的支出多了,收入少了,這就導致國家發債券,如果在可控的範圍內,還將有利於國家發展,如果超過範圍就引發債務危機。
 
  從這六個判斷不難看出國際在未來兩三年即「十二五」的前中期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這六個大的趨勢還將繼續演化。
 
  第一部分的的第三個問題是國內形勢展望。
 
  國內形勢的展望我還是堅持我兩年前的觀點,簡單歸結為三句話:短期樂觀 (2010年底前到2011年初);中期悲觀(2011年底到2013年);長期樂觀(2013以後)。去年快速反彈後現在還處於下降通道,以後再慢慢走 上去。下面分別來為大家說說短期、中期、長期。
 
  首先來說下短期。
 
  這裡的短期我主要以2011年為研究對象,2011年總的形勢總結為三句話:第一句話是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前高後低;第二句話是經濟結構以調整為主;第三句話是經濟形勢進退兩難。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指標當中:
 
  第一個指標是GDP。2011年的GDP增長保持在9-9.5%之間;
 
  第二個指標是通貨膨脹率。2011年初制定了4%的目標,但目前年內保持在5%以內都難,通脹壓力較大。通脹壓力大的原因有:一是鈔票印得太多,二是輸入性的通貨膨脹,三是成本推動,四是與土地有關的三大產品價格上漲成為通貨膨脹的主要來源,五是投機氛圍濃厚;
 
  第三個指標是財政金融的系統風險。最主要是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存在比較大的風險;第四個指標是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較大。壓力來自於兩個方面,人民幣內在的升值壓力和美國給的外部壓力;
 
  第五個指標是就業的壓力較大。就業壓力來自於兩個方面,眾多中小企業破產和產業升級。
 
  接下來說說中期。
 
  中期總的表現也概括為三句話:
 
  第一、經濟形勢不那麼樂觀;
 
  第二、經濟將處於震盪徘徊階段;
 
  第三、經濟將維持這種狀態至少2-3年。
 
  中期具體的表現為經濟處於U的下降階段和底部通道,與剛剛經歷的V形反彈不同的是:
 
  一、底部低位不同。底部的高低不同,在V形反彈的低點是2009年一季度,經濟增速為6.1%。U形的低點要分情況來考慮,一種情況是不出現經濟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底部的經濟增速為8%左右。另一種情況是發生經濟危機,那就另當別論,形勢將變得更為嚴峻。
 
  二、底部持續時間不同。V型持續的時間短,而U型的持續時間長,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必須要接受經濟增速保持較低的一種局面,必須要按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將精力放在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上去。
 
  三、複雜性不同。V形階段的是比較單一的,主要是保增長。U形階段的目標要複雜的多,主要包括穩發展、治通脹、調結構、保民生。
 
  最後來看下長期。
 
  長期是指2013年以後,總的形勢可用三句話來歸納:
 
  一、長期總體樂觀;
 
  二、長期只能保持7-8%的增長;
 
  三、長期保持這種增長的持續時間為10-20年。
 
  長期保持這種形勢也必須具備三個前提:一是未來2-3年再沒有大的經濟危機;二是未來兩三年繼續維持「十二五「計劃制定的調結構、促發展的經濟模式;三是在新興產業有新的增長點出現或技術革命取得突破。至於中國經濟在長期為什麼只能保持中速的發展原因如下:
 
  一、外需有一部分永久的消失。美國在次貸危機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高消費、負債消費、超前消費的行為有所收斂,美國國內的消費需求降低必然會引起我國的部分出口減少。
 
  二、內需的擴大受制於深層次的制度變革。內需的擴大受制於一些深層次體制的 壓制,政府近年來一直強調擴大內需,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內需不升反降,如內需擴張的兩個重要支——汽車和住房消費明顯下降,目前中國的經濟還是重複以前的 依靠投資拉動的老路,因為內需的擴大必須首先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這就涉及到一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問題,必然牽涉到政治體制改革,但目前改革阻力異常地強 大,既有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也有人民群眾反對,自從郎顧之爭後,許多老百姓把目前貧富差距加大、貪污腐敗都歸罪於改革,造成老百姓對改革有一定的抵抗情 緒,老百姓對改革存在著一定的誤解,其實當前的分配不公、貪污橫行的現狀不是由於改革造成的,而是由於改革不完全、不徹底的後遺症。這種現狀就像一個人生 病了,不是積極地治療,而是置之不理,採取消極的態度去應對,導致病情越來越重。自從2002年以來,我國政府一直在強調科學發展、和諧社會,但恰恰在這 段時間我們的貧富差距在拉大、社會矛盾在累積,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就是因為我們不改革了,在一些重大問題改革上能拖就拖、能躲就躲。以前國家還設有體 制改革委會,但現在已被撤掉,被併入到發改委的體改司,事實上國家發改委是最需要改革的一個對象,現在卻讓他去制定改革的政策,這不是現代版的與虎謀皮 嗎?他的改革就是一個目的,加強自己的權利。政府表面上現在對老百姓讓出利益,如減免農業稅等,但實際上還是時刻都在張開著那張血盆大口吞噬著民眾的利 益。高層也不是不懂改革的重要性,只是暫時沒有理清其中的關係,科學發展、和諧社會、新農村建設等等一系列目標的實現,都只有通過改革才能達成。
 
  三、基礎設施建設五年之後在東、中部地區將會出現飽和。過去幾十年尤其是金 融危機以來政府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拉動了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但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是無限期的,據國際經驗,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中級階段會出現一個基礎設施 建設高速增長階段,但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相對來說是較長,在國外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使用的很多設施都是幾十年前建成的,因此我們期望一直以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來拉動經濟高增長不太現實,目前我國公路、鐵路、港口建設的情況已具備一定的規模,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的貢獻度會越來越小。
 
  四、土地財政當做拉動經濟高增長的空間也越來越小。因為可供出讓的土地越來越少了,房價上漲的空間也不大了,同時農民的土地權益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保障,所以說地方政府通過土地財政拉動地方經濟空間縮小。
 
  五、資源環境的約束。
 
  六、三大紅利的減少。一是人口紅利的消失。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年代的來臨, 可提供的勞動力減少,人力成本面臨上升的壓力;二是市場化紅利的減少。市場將面臨從怎麼樣把蛋糕做大向蛋糕怎麼樣分的方向轉變,更注重效率。三是國際化紅 利益減小。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增大,GDP排名世界第二的中國正在遭受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國家的圍追堵截。
 
  以上六個方面原因決定了我國經濟在今後一段時間只會保持中速增長的態勢,中 國經濟的增長率將會漸漸放緩,2015左右將會降到點7%左右,2020年將降到在5%的水平,這是一個經濟發展的規律性現象,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會經 歷這樣一個階段,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下滑,很多問題會暴露出來,很多企業一直享受著經濟高增長的好處,一旦出現經濟增長放緩,部分企業將面臨倒閉風 險。
 
  最後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國為什麼能夠在未來20年內保持5-8%左右的增長速度呢?為什麼不會出現拉美現象?為什麼不會出現日本那樣的泡沫經濟破滅?原因有三:
 
  一、結構生產力還將會大肆發展。所謂結構生產力就是指工業化、城市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所釋放的生產力,因為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正處於中期階段,而西方國家已基本完成,這就是我國的優勢所在。
 
  二、制度變革的生產力還將大肆發展,過去重點在經濟制度方面的改革,將來還要推進政治、文化、經濟、社會、資源環球境五位一體的改革。
 
  三、要素升級的生產力還將大肆發展,技術進步、人力資本、信息化還有大的升級空間。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將面臨一個比較大的調整期。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對於投資者要關注六個方面的問題:
 
  一、把握未來經濟的宏觀走勢。做到順勢而為,抓住大機會。
 
  二、價格的變化。價格的變化包括物價、房價、利率、匯率等,因為價格意味著成本,成本影響收益。
 
  三、投資板塊的選擇。板塊包括行業板塊和區域板塊,選對板塊至關重要。
 
  四、項目的選擇。同一板塊內的公司也良莠不齊,我們就選擇質地優良的公司做為投資標的。
 
  五、投資策略的選擇。即投資結構優化組合。
 
  六、投資方式的選擇。
 
  前面我講的都是困難和危機,下面我再講幾個我們所面臨的新機遇:
 
  一、國際產業轉移和重組給我們帶來了新機遇。國際產業轉移呈現出新的態勢, 不僅製造業向中國轉移,而且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也呈產業鏈形勢向中國轉移,國內企業面臨承接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革命轉移的新機遇,而且國際產業在這次 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正在進行重組,現在我們可以藉機進入國外的一些高端技術產業企業重組兼併,實現自身技術實力的跨越式發展。
 
  二、新一輪全球性的技術革命正在取得突破也給我們帶來了新機遇。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會引起一輪新的技術革命,新能源、環保、信息技術等正在醞釀一場新的變革,我們可以藉機實現後發趕超。
 
  三、消費結構升級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住房、汽車未來還有較大的空間,教育、文化、旅遊、生物醫藥、醫療保健等消費結構升級還在進行中,意味著我們的產業發展正面臨著新的市場機遇。
 
  四、我國的工業化進入重化工業階段,為我國涉足重化工業提供一定機遇。重化工業即工業化中期,重化工業在未來10年內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五、城市化進入加速階段所帶來的機遇。我國目前城市化水平是47.5%,據國際經驗,當城市化率處於30%—70%時屬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階段,我國正處於加速階段的中期,城市化會給我們帶來新的產業發展空間。
 
  六、區域經濟一體化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
 
  七、國家為支持「十二五」規劃中的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而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所帶來的機遇。
 
  關於挑戰,我前面講了五個危機,在這裡我還要補充的一點是高成本時代對我們企業所帶來的挑戰。以前我們的企業利用國內的低成本優勢在國外市場所向披靡,這樣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當前高成本主要表現在:
 
  一、土地高成本。土地越來越稀缺;
 
  二、房價高成本。房價高意味著商務和生活成本高;
 
  三、原材料高成本;
 
  四、能源成本在上升,煤碳、石油、天燃氣開採成本在上升;
 
  五、環保高成本;
 
  六、人才高成本;七、普通勞動力高成本,民工工資提高;
 
  八、資金成本在上升,東部沿海地區的借貸年息最高達到180%;
 
  九、物流高成本;
 
  十、知識高成本;
 
  十一、交易高成本。
 
  這一系列成本上升對企業發展提出了挑戰,而企業要生存發展也只有採取以下幾種措施: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附加值,三是提高產品銷售價格,第一、三種方法可行性不大,最主要的還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開拓藍海。
 
  下面講下第二大部分的第二個問題,未來投資板塊的選擇。
 
  因為時間關係,我簡短就投資板塊的選擇和投資方式的選擇兩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未來投資板塊的選擇:
 
  一、新能源產業。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核能等,這些行業當前部分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從全球總體來看,新能源的發展才剛剛開始,新能源目前在我國能源消耗比例不足10%,傳統的化石能源佔90.2%,新能源發展前景廣闊。
 
  二、節能環保產業。低能耗產品更易為消費者所接受,消費者節能意識的增強倒逼企業注重產品的能耗。
 
  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互聯網升級、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等,IT產業正迎來第二次產業發展的春天。
 
  四、綠色製造業。綠色產業是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其主要特點是低碳節能。
 
  五、文化傳媒業。包括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現代傳媒產業和教育培訓產業,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民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生活的品質,必然會對教育文化產業提出新的更大的需求。
 
  六、生物醫藥、醫療保健行業。
 
  七、生產性服務業,如金融、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
 
  八、現代農業,觀光、旅遊、休閒等。
 
  投資方式的選擇:
 
  一、銀行儲蓄,負利率時代不划算;
 
  二、買美元,美元處於貶值,風險大,非專業人士須小心;
 
  三、炒股,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再加上國內信息不對稱,制度不健全,也須謹慎;
 
  四、炒房,現在基本也是一種高處不勝寒的狀況,房價有下跌風險。關鍵是它是 不是真想讓房價跌,當然我們政府現在不能讓房價大跌,大跌那是經濟危機,所以,現在一方面不讓它漲,另一方面不讓它大跌,維持某種平衡,那什麼時候大跌 呢?這個取決於開發商的抵抗能力,本人曾經搞過房地產,也當過項目經理。我們知道開發商是絕對不會積極主動降價的,它之所以降一定是因為它頂不住了才降。 最近我問過一些大小開發商,大的開發商說面臨一些困難,小的開發商說已經頂不住了,我就使用激將法,說不至於吧,你們賺了那麼多錢,頂個兩三年沒問題。他 們說,不是那麼回事,他們的四大資金來源——銷售回款減少、信貸資金從緊、資本市場資金被斷、最近信託融資被卡,實際上四大資金來源都出了問題,而支出是 剛性的。雖然前幾年賺了很多錢,但同時又買了很多地,投了很多項目,源源不斷的往裡面投入,資金鏈越來越緊。在三五個月的短期內東拼西湊還能支撐,時間長 了,如果政策繼續從緊,那資金鏈就要斷了,就撐不住了,準備要降價了,其實一些樓盤已經開始降價了。那些大的開發商還能撐一段時間,再持續下去,一樣也會 支撐不住。
 
  那房價會跌到什麼程度呢,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經濟危機,那就要大跌,從 那裡來回到那裡去,就像美國、日本、迪拜房地產泡沫破滅一樣,跌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一百都是有可能。另一種情況,就是我們政府高超的宏觀調控藝術,那我們 的房價差不多就維持目前的漲跌幅度有限,維持幾年,跌百分之10-20%左右就差不多了。
 
  為什麼也有可能房價不會大跌?因為四大利益集團不希望房價下跌,首先是各級 政府,各級政府從高房價獲得了GDP、財政收入、政績工程等一系列好處。第二是銀行,銀行從高房價中獲得了一系列的好處,這是為什麼中國銀行的盈利在世界 上表現最好。第三是開發商,開發商從房價上漲中獲得暴利。現在很多的輿論把房價上漲的主要責任都歸咎於開發商,當然他們有一定的責任,但絕對不是主要責 任,真正的開發商是政府。第四是廣大的已經買了房子的投資者和低價位買房者或者福利分房的。以前幾十萬買的房,現在變成了幾百萬,偷著樂。最近北京的一些 房地產商要降價,那些剛買了房的投資者不干了,要維權,要補償,所以開發商也左右為難。漲價也不是,降價也不是。當然,也有希望房地產下跌的力量,廣大的 年輕的群體,他們是弱勢群體,現在買不起房。
 
  現在社會分為三十五歲以上和三十五歲以下的兩大階層,三十五歲以上的要麼分 到了福利房,要麼30歲左右結婚買房,被迫當了房奴,現在房價翻了好幾倍,發了。三十五歲以下的人沒有趕上福利分房,結婚的時候想買房,房價上漲了,只能 望房興嘆。目前房價問題處於這麼一個焦灼的狀態,總而言之,要是藉著買房子搞投機和投資要小心一點。
 
  第五種選擇就是投資各種大宗商品,像黃金、白銀、翡翠、玉石、農產品、礦產 品、石油、稀土等跟資源有關的商品,這些都是通貨膨脹時期比較好的替代投資品種,它們是比較抗通脹的,所以最近幾年通貨膨脹時期它們的價格必然節節上升。 通貨膨脹的拐點可能就快到來了,投資這些東西關鍵在於觀察中國和整個全球通貨膨脹的拐點,在拐點到來之前,可以投資,雖然短期也會有波動,但不足以改變上 升的趨勢,如果拐點到來,那投資這些品種就要小心了。
 
  第六種選擇是教育健康的投資。這種投資是前六種最好的,但也是最不被大家重 視的,因為沒有會計科目來反映它的投資回報率,不知道它值多少錢。今天各位聽我的課,實際上是有回報率的,但是值一百塊錢還是兩百塊錢就搞不清了。比如你 炒股賺了200塊錢,請客吃飯,是實實在在看得見。今天加強一下鍛鍊,看一下病,可能讓你長壽幾個月你也不知道,不重視,實際上這個投資回報率很高。所以 這是最好的投資,學習、健康、綜合投資回報率很高。
 
  除了以上六種投資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投資,比如新的金融工具,PE、VC、各種非主流的投資,郵票、字畫、古董、黑茶等等。
 
  還有兩點補充一下:
 
  第一,在新的形勢下,你和你的企業找到定位了嗎?如果沒有找到定位,其它事情先停一下,一定要找到定位,定位決定成敗,定位是第一生產力,這是我反覆強調的。
 
  第二,你找到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了嗎?如果沒有找到,請看我的代表作《人本發展理論》,《人本發展理論》實際上是一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方法的書籍。這本書籍有以下幾個特點:
 
  1、它提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架構。這本書後半部分我也解釋了很多 重大的歷史現象。為什麼奴隸社會較原始社會進步?為什麼中國的封建社會取得了比西歐封建社會更大的成就?為什麼計劃經濟的實驗失敗?為什麼市場經濟是個較 好的制度?為什麼荷蘭成為第一個持續震盪的國家?為什麼英國成為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為什麼美國成為當今世界的霸主?為什麼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強國? 為什麼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較快的成就?為什麼浙江率先發展起來?為什麼海爾取得了長時間的成功?為什麼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所有的這些不同層面 的現象都用統一的分析框架分別進行瞭解釋。
 
  2、提供瞭解答問題、提出對策的分析方向。
 
  3、實現了社會科學的整合。
 
  4、滿足時代新的理論需要,我們這個時代不僅需要搞經濟改革,而且要搞政 治、經濟、文化、社會資源、環境五位一體的改革;不僅要改革,而且還要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原來西方經濟學市場發展那一套理論已經不夠了,需要新的理論, 這個理論就是《人本發展理論》。這是我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提出的理論,這是我作為第四代經濟學家應該做的。
 
  5、實現了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大走向。現有的經濟學研究的是在一系列的假設 的條件下研究供給、需求、價格之間的互動關係,最後論證理想的市場經濟是什麼。我學了多年的西方經濟學理論,試圖拿西方經濟學分析實際中的問題,發現在實 際工作中用不上。實際中的考慮的問題是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加強管理、完善機制、推進改革,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品牌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 人類自身技術進步等,所有這些在經濟學基礎理論架構中被假設前提中假設掉了,假設交易成本為零、假設制度不考慮、假設信息對稱、假設技術不進步、假設分工 已徹底完成,資源處於理想的均衡狀態。現在反過來,假設按照牛頓力學數學邏輯推導的那一套理想的均衡狀態為基準,來研究一系列的假設前提本身,這樣就實現 了經濟學研究從理想均衡分析向現實需求分析的重大轉向。這就是這本書的幾個特點,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本書,由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陞官發財致富!謝謝大家!
 
  投資者提問:
 
  1、貨幣從緊政策何時鬆綁?
 
  答:資金的控制鬆動主要是看通貨膨脹的變化,如果通貨膨脹還在繼續,沒有到 我們政府控制的範圍之內,那麼貨幣政策還會保持從緊的狀態,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如果通貨膨脹問題解決了,貨幣政策會有個稍微的放鬆過程,尤其是面向中 小企業的融資會開越來越多的口子。目前CPI是6%左右,貨幣政策要真正鬆動得CPI跌倒4%左右。
 
  2、怎麼解釋中國經濟巨人、金融侏儒這個現象?
 
  答:經濟巨人是指我國的GDP世界第二,很多的重要的工業產品、農產品在世界排名第一的有幾十項,國際貿易進出口大國,大量的外匯儲備。給國際社會一個印象,不得了,就是一個巨人。
 
  我國金融目前還處於計劃經濟體制下向市場經濟過渡期的金融,沒有跟國際接 軌,我國金融企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還沒有形成國際競爭力。目前發展的較好是因為我國的金融企業有特權,國際上希望中國金融企業的特權能解除,和國際上 的其他企業公平競爭,像我國的工農中建銀行真和國際上其他企業公平競爭,它們是競爭不過的,所以我國金融企業真實的競爭力並不高,國際化程度不高,我們的 金融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規則的制定權,包括在一些重要的金融組織中的影響力和我國的經濟總量是不對稱的。所以說是經濟巨人,但金融方面還是比較落後。
 
  3、對我國的利益集團和腐敗問題有什麼高見?
 
  答: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政治改革。目前,最近多個機構同時在制定中國下一 個全方位的改革方案,是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現在改革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改革,一定要是全方位的改革,包括政治體制的改革。這個改革不能像過去各地政府一 樣搞一下試點,一定要最高領導人下決心打破現有的幾大利益集團,否則將改革不動。真正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途徑,第一是出現像鄧小平、普京那樣的政治強人 通過強有力的改革;第二是通過大的社會經濟危機倒逼政策改革,包括政治改革。只有通過大的制度變革,才能解決腐敗問題。否則的話,目前這種趨勢只能是權貴 資本主義越陷越深。
 
  4、在當前政策下,中小型的房地產企業下一步怎麼發展?
 
  答:可以預見,中小房地產企業在下一步面臨比較大的壓力和調整,因為政府必 須要接著控制房價,必須要繼續從緊貨幣政策的力度。那麼首當其衝的整個房地產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是相對比較多的,怎麼辦呢?站在企業的角度,第一, 需要通過合併收購重組與大的房地產企業進行合作,收購兼併重組都可以。第二,假如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能發展,通過練內功,調整經營產品結構,避開宏觀調控力 度很大的傳統地產,發展文化旅遊等特色地產,這是一種策略,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5、政治體制改革有什麼新思路?
 
  答:客觀的說,我國的中央上層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還在摸索。中國不走西方 的三權分立的路,要走一條新的路出來,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明根深蒂固,和幾十年形成的計劃經濟形成的扭曲的體制對以後的政治架構帶來 深刻的影響。中國的民主過程比較曲折,從黨內民主開始。大規模的民主如何展開尚無方向。
 
  6、目前,地方性的融資平台如何規避風險,將採取什麼措施?
 
  答:這是很多投融資平台都在關心的一個問題。對於投融資平台,目前很多投融 資項目都被深套其中,一時難以解決,只能從減少風險出發,核心是投資方向和投資項目的選擇問題。對於高風險的項目必須控制風險或者轉移風險選擇更好的項 目;第二就是對資金匹配的結構(期限結構、利息的結構)做一些策略性的處理,儘可能的降低一些風險。根本的改變還需要大環境的改變。
 
  7、你一直強調你跟吳老師(吳敬璉)的觀點不同,你是站在左邊、中間還是右邊?
 
  答:我們強調市場化改革的觀點是一致的。在重化工業的發展判斷上是有點不一 樣。吳老師認為重化工業的發展不利於資源節約,不利於保護環境,不利於展開發展方式。進入到重化工業階段,會誤導地方政府大力發展,造成後果,所以他不贊 成發展重化工業。我從另外一個角度,我覺得重化工業的發展是個客觀現象,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不可能跳過這一階段,只能去面對去應對這些問題,就在這個問題上 有點不一樣,他是比較理想的,希望直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我也希望這樣,但是問題是如果你做不到,工業發展跳不過去,只能面臨它。我不說它好與壞,這是個 事實。
 
  至於更大層面的經濟學觀點,吳老師一直是市場化改革代表人物。現在國內左派 思潮又慢慢開始起來了,形成了激烈爭論,有相當一部分人希望再回到從前,或者有的是一些折中的五花八門的觀點。各種主義是魚龍混雜,新自由主義、民族主 義、民粹主義、平均主義、封建主義,但實際上吳老師他也不是極端地強調自由主義的,他是強調市場經濟也有好與壞。他希望的是建立好的市場經濟、現代法制的 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不是那種權貴的市場經濟。吳老師說的還是對的,至少是大方向上。從過去多年的歷史經驗上看,吳老師在每一個重大關口提出的 重大思路最後都被實踐所證明。從十二大以來,他就參與了我國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的制訂。吳老師他的思想我覺得是非常完整的一套現代的市場經濟體系,事後證 明,我覺得大多數都是對的。現在有很多爭論,我覺得整個東西永遠都會有的,但是現在看來,吳老師的思想又開始取得了一些主導地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他最 近十多年來一直強調的,果然作為「十二五」的主題了。以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公司治理結構等等,都是他做的。
 
  好,今天就講到這裡,非常感謝大家堅持到現在,這是個非常辛苦的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66

舊文歸檔:依賴政府補貼產品的投資規律--向Soros致敬。信貸和管制的週期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4rej.html
 剛和友人談到光伏特意找出這篇早前寫的文章主要是針對光伏行業。
依賴政府補貼產品的投資規律--向Soros致敬。信貸和管制的週期
轉發   評論
2011-11-19 16:01

    依賴政府補貼產品的投資規律--向Soros致敬。信貸和管制的週期
繁榮是長期的、逐漸加速的,而蕭條是突發的並且往往是災難性的
 
 
依賴政府補貼產品最過典型的莫過於太陽能。
 
這問題思考了不少日子。有些眉目。寫下來留作紀念。也為日後投資提供參考。

 
 
寫下來會反覆斟酌商業邏輯這也是寫下記錄的一個好處。
 
我寫文章比較少考據。考據其實很容易有狗,但是浪費時間。沒價值。
 
文章的核心是內在商業邏輯而不是細枝末節。只要差不多的論據即可。
 
 
太陽能發電到今天大概也要1塊人民幣1瓦。真的很貴。
 
中國的太陽能應該是無錫尚德開始起家。
 
當時尚德幾乎倒閉,幸好德國開始太陽能補貼。然後就活尚德,不止就活還搞到了中國首富。
 
言歸正傳政府補貼產品和自由市場競爭的產品差別在於需求無限+價格固定VS需求不確定+價格隨時下滑。
 
那麼導致的產業形態差別就是當需求無限價格固定。換句話說毛利率毛利幾乎可以計算到的情況下。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產品過剩的年代。開足馬力是人人都會的事情。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於是短短幾年中國會突然成為世界最大太陽能生產國。
 
中國大地上遍地都是太陽能公司。
 
反正需求是無限的。
作為結果就是短期內,短期是指1-2年內產能會過剩。於是政府補貼這個指揮棒會發生動搖。(補貼永遠是有限的,當供應急劇增加後補貼一定會不夠用!)
 
畢竟無限產能VS終究會有極限的補貼之間的戰爭最後一定是補貼輸掉。人性的貪婪可見一斑。
 
 
補貼端會用各種方式限制補貼總數。制定更細節的補貼條款。然後已經擴張的產能開始尋找滿足新補貼的方式。新的以場產能過剩遊戲開始醞釀。
 
週而復始。
 
 
這裡還需要提一點。作為太陽能公司下游的太陽能設備的週期會比補貼週期更早見頂且下滑更快。因為backlog不可靠。backlog會因為補貼取消而導致太陽能公司取消訂單。所以他是週期第一個倒下的。
 
這和自由市場競爭的產品是天壤之別。自由市場競爭產品都會在試探需求。試探產能,然後連續性的調整價格。調整產能。這中間的過程是平滑的是連續的。
 
相對於政府補貼產品的週期是斷崖式的火箭式的全然不同。
 
作為投資者必須清楚內在商業邏輯。同時用不同的指標觀察行業。和事件進展。
 
比如最近的新聞是德國會在年內四次消減太陽能補貼。
 
 
 
 
 
 
 
 
第四章信貸與管制的週期①

 

  反身性概念和信貸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緣份,這是不足為怪的:信貸取決於預期,預期涉及偏向,於是信貸成為偏向介入歷史過程並發揮因果作用的主要渠道之一。信貸似乎與一種獨特的我們稱之為繁榮/ 蕭條的反身性模式相關聯。這種模式是非對稱的,繁榮是長期的、逐漸加速的,而蕭條是突發的並且往往是災難性的。相形之下,當信貸不是反身性過程中的一個基本要素時,其模式趨向於更具有對稱性,比如,在外匯市場上美元的升勢或跌勢(在結構上)並沒有很大差別,匯率的變化似乎遵從一種波浪起伏的模式。

  我相信,這種不對稱源自於貸款與抵押之間的反身性聯繫。在這種情境下我對抵押所下的定義是很寬泛的:它可以是涉及借方信用可靠性的任何東西,而不論是否實際上進行了抵押行為。也就是說,它可以是一宗財產,也可以是可望在將來獲得的一筆收入,在這兩種情況下,它都是貸方認為有實際價值的對象。估價被假設為一種被動關係,其中價值反映了潛在的資產,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它牽涉到一個主動的行為:一筆貸款做成了。貸款行為可能會影響到抵押品的價值:正是這種聯繫引起了反身性的過程。

  應該提醒讀者的是,我們已經將反身性分解為在相反方向起作用的兩種聯繫:對將來事件進行評估的「規範」聯繫,如同在股票市場或銀行業務中那樣——我們稱之為認識函數,以及預期結果影響預期對象的「任性」聯繫——我們稱之為參與函數。參與函數之所以是任性的,是因為它的效應並非總是可以觀察到的,而當它確實運行起來之後,又很難將其影響分離出來,因此往往不為人所知。有關金融市場運作的主流觀點傾向於置參與函數於不顧。例如,在國際貸款興盛時,銀行家沒有認識到貸款國的負債率因為它們自己的貸款活動而得到改善。同樣,在集團企業興旺時,投資商也沒有意識到,每股收益的增長取決於他們對其所作的估價。目前,大多數人都還沒有意識到抵押價值的侵蝕竟然會陷經濟於蕭條。

  貸款行為通常會刺激經濟活動,它使借方能夠擴大消費,或投資於生產性資本。確實也存在著例外的情形,如果所涉及的資產不是實物資產而是金融性資產,那麼效應也就不一定是刺激性的。同樣,還本付息會產生一種抑制的效應,因為本來可以用於消費或創造一筆未來收入的資金被撤回了。隨著待償債務總額的累積,還本付息的份額也增加了。由於只有新的淨增貸款起到刺激作用,新貸款的總量也必須保持上升以保證淨貸款流入,維持市場穩定。

  貸款和經濟活動之間的聯繫是遠非直接的(事實上,這已經成為貨幣學派執迷於貨幣供給而忽略信貸的最好說明)。認識這一聯繫的主要困難在於信用毋需涉及實物生產或貨物及勞務的消費,它可以完全用於金融的目的。在後一種情況下,它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就是或然性的。如果在「實物的」經濟和「金融的」經濟之間作一甄別,可能會對討論有所幫助。經濟活動發生於「實物的」經濟;信貸的擴充和償還發生於「金融的」經濟,貸款行為和抵押價值之間的反身性相互作用可能把「實物的」和「金融的」經濟聯繫了起來,也可能只限於「金融的」經濟。這裡我們將重點討論第一種情況。

  ① 寫於1985 年8 月。

  強勁增長的經濟傾向於增加資產價值和增加未來收入流量,兩者都是評估信用時所依靠的指標。在信貸擴張反身性過程的早期階段,所涉及的信用金額相對不大,對抵押品估價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這也是為什麼這一過程在最初階段顯得很穩健的緣故。可是,隨著負債總額的累積,信貸總額的權重日增並開始對抵押品價值產生了增值的效應。這個過程一再持續,直到總信貸的增加無法繼續刺激經濟的那一點為止。此時,抵押價值已經變得過度地依賴於新增貸款的刺激作用,而由於新貸款未能加速增長,抵押品價值就開始下降。抵押價值的侵蝕對經濟活動產生了抑制的作用,反過來又加強了對抵押品價值的侵蝕。到了那個階段,抵押品已經用至極限了,輕微的下跌就可能引發清償貸款的要求,這又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衰退。這就是對一個典型的繁榮蕭條循環過程的剖析。

  繁榮和蕭條是不對稱的。在繁榮的開端,信貸的額度和抵押品的價值都處於極小值,而在蕭條時,它們都處於極大值,但起作用的還有另一個因素,清償貸款是要花時間的,履行越快,對抵押品價值的影響就越大。在蕭條階段,貸款和抵押品價值間的反身性相互作用被壓縮在一個很狹窄的時段內,故而後果很可能是災難性的。正是累積頭寸的突然清算,導致了蕭條的運動形態迥異於在先的繁榮。

  可見,繁榮/蕭條的循環是反身性過程的一個特殊變異。任何時候,只要存在著價值和估價行為之間的雙向聯繫,則繁榮隨之而生。估價行為呈現為多種形式,在股市上,是收益;在銀行業務中,是抵押品。繁榮有可能——儘管未必——在沒有信貸擴張的情況下發生。我們在股票市場中討論過這樣的兩個例子,即REITs和集團企業的繁榮。從理論上講,它們亦可在未將股票用作抵押品的情況下發生,儘管現實過程涉及了大量的信貸。若無信貸介入,逆轉將成為較為漸進的過程。收縮不再是擴張的鏡像,其理由在前文中已經述及——相對於趨勢的初期,在逆轉期間,估價的反身性要素更為強烈——但(因為信貸沒有介入)同時也不會出現作為蕭條特徵的清償壓縮。

  繁榮/蕭條模式及其解釋都是十分明顯的,難以令人產生興趣。奇怪的是貸款與抵押品價值之間的反身性聯繫至今仍未得到廣泛的承認,有關商業週期的文獻汗牛充棟,然而對反身性關係卻諱莫如深。不僅如此,教科書中廣泛討論的商業週期,在持續時間上有別於此處所討論的信貸週期,前者是一種短期波,服從於一個範圍更大的模式。人們意識到經濟發展存在著更長的週期,通常稱其為康德拉季耶夫長波(Kandratieff wave),但它從未得到「科學的」解釋。目前,人們都在關注我們可能正在趨近於又一次衰退,但一般都認為這次衰退同以往的歷次衰退相比並無二致,而對於我們正處於更大循環的衰退期這一事實卻大都未予考慮。我堅持認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歷次衰退都發生於信用擴張期間,目前的這場尚未定型的可能的衰退卻可能發生在真實經濟中的借款能力收縮的時刻,這在近期的歷史上是沒有前例的。

  在這一更大的循環內,我們究竟處於哪一個位置,這是難以確定的。必須承認,自1982年以來我一直為這一問題所困擾,令我迷惑不解的是繁榮分明已經洩了氣,而蕭條卻仍未發生。

  蕭條可能會突然降臨,尤其是在抵押物清償價值下降引起了信貸突然壓縮之後,其危險程度令人為之色變。人們為避免這一後果作出了艱苦的努力,中央銀行體制的演化就是一個為了防範突然的、災難性的信貸緊縮而不懈努力的歷史。既然恐慌一旦開始就難以遏制,最好的辦法還是在擴張期就採取預防措施。為此,應當將中央銀行的職能逐漸擴充到控制貨幣供給,而有組織的金融市場則對抵押信貸的比率給予約束。

  到目前為止,當局一直成功地阻止了蕭條的發生。我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暖昧的地區,信貸擴張的「常規」過程早已達到高潮,但信貸緊縮的「常規」表現卻被管制當局所抑制。我們所處的位置沒有圖標,因為政府的具體干預措施也是沒有先例的。

  銀行和有組織的金融市場受到監控,這個事實使交易活動的過程極大的複雜化了。金融史最好被解釋為其中有兩組而不是一組參與者的反身性過程:競爭者和管制者。

  這樣一種體系比起股票市場要複雜得多,在那裡,管制行為多少是固定的,是劇情展開的背景;在這裡,管制者的行為本身是這個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

  認識到管制者也是參與者是重要的。一種自然的傾向是把他們視為超人類,他們以某種方式從外部凌駕於經濟過程之上,只是當參與者把市場弄得一團糟時才出來收拾局面。事實並非如此,他們也是凡人,具有凡人的所有缺點。他們憑藉著不完備的理解從事管理活動,並且他們的行為也會產生意料之外的後果。其實,在適應環境方面,他們的能力比起那些為利潤和虧損所激勵的商人們似乎還要略遜一籌,因此,管制措施通常是為了阻止上一次的災難,而不是下一次的意外。一方面,在情況迅速發生變化時,管制的缺陷尤其明顯;另一方面,缺少管制則導致市場出現更為嚴重的震盪。下面的討論涉及管制者和作為管制對象的經濟活動之間的反身性關係的辨析。這種關係伴隨著信貸擴張和收縮的過程,並與之相互作用,無怪乎其結果如此複雜繁難!

  管制的週期不具備信貸週期的反對稱特點,它似乎比信貸週期的繁榮和蕭條模式更吻合於我們為外匯市場所發展的波浪模式。正像自由浮動的貨幣傾向於在過高和過低匯價之間上下波動那樣,市場經濟也傾向於在過度管制和管制不足之間來回擺動。管制週期的長度看來是與信貸週期相關的。信貸擴張和緊縮與經濟形勢的變化息息相關,經濟形勢的變化反過來又對管制的效果有影響。反過來,管制措施不僅對信貸擴張的速度而且對其範圍均有影響。顯然,信貸和管制之間有一種雙向聯繫,但在研究的現階段,相互作用遵循什麼樣的模式(如果存在這樣一種模式的話),我自己也不甚了了,這也是導致我感到困惑的主要之點。

  我們已經確認了一個遵循繁榮/ 蕭條模式的信貸週期,一個更像波浪起伏的管制週期,和此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當然,具體的模式還不很清楚,因為其中還會涉及到許多長期的變化,其中有些同信貸相關,有些同管制相關,另一些則同二者都相關。我們提到過,每一次危機之後中央銀行都變得更強有力,這本身就是表現於每一個獨特週期中的長期傾向。在大蕭條中,由於銀行體系和國際貿易體系的崩潰,令信貸和經濟活動的緊縮大大超出應有的幅度。可以斷言,為躲過目前這個週期中可能發生的一場類似的崩潰,管制機構將使出渾身解數。此外,在這裡我們沒有對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信息革命和交通改善展開詳細的討論。所有這一切都影響了過程的結果,產生了一系列獨特的事件,對它們的解釋要比預言容易得多。

  從這個角度看,整個戰後時期是一個巨大的擴張的繁榮的一部分,這場繁榮現在已經充分發展成熟,蕭條已經呼之慾出了,然而,這次蕭條在關鍵時刻因當局的干預而得以避免。政府行動和市場機制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我稱之為里根大循環的獨特結構。我們現在正處於大循環鬆懈的關鍵時刻,當局必須再發明一種解決方案以預先防止蕭條的到來。

  同一個戰後時期還經歷了從政府管制到無約束競爭的幾乎徹底的來回轉換。我們現在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時刻,贊成放鬆管制的傾向正處於上升的勢頭,然而對政府在特殊領域內進行干涉的需要正在重現端倪。銀行業算是一個,當局已經開始加強管制了。

  人們可以嘗試用這種語言來書寫戰後時代的歷史。目前的信貸週期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管制週期的起源則早得多,甚至可以更遠地追溯到新政時期,儘管就世界經濟來說,可以將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誕生當作起點。隨之而來的擴張同國際貿易和投資障礙的消除密切相關,但國際資本運動產生了佈雷頓森林體系所始料未及且至今未解決的問題。

  在此,我不打算描述完整的情節,我將由我本人開始積極投入的那一點開始,而且我將沿自己投入的蹊徑展開,這將獲得更富實驗性的特徵。我的經驗開始於1973年固定匯率體系崩潰之後。曾經是固定的關係如今受到反身性過程的影響了,而我的興趣則從個別的公司和企業轉向了宏觀經濟運行。我在1972年對「成長銀行」的研究構成一個轉折點,雖然當時我自己並未意識到。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發現宏觀經濟趨勢的不穩定性在主觀和客觀意義上都越來越令人不安,因此我決定使自己在1981年遠離積極的投資活動。1982年的危機之後,我對國際債務問題作了一個理論研究,結果卻得出了錯誤的印象,以為1982年的危機構成了信貸擴張的高潮。當時我覺得當局預防蕭條不力,而未能意識到他們已經作得過了頭。他們實際上維持了信貸的擴張,儘管是在一個比以往更不完善的基礎之上。美國政府取代欠發達國家而成了「最後的借方」,商業銀行業試圖通過向其他方向猛烈擴張為自己向欠發達國家的貸款尋找出路。這導致了1984年的一系列危機,構成了銀行和儲蓄業的真正轉折點。我們現在正消化著這次高潮的苦果。美國政府繼續以不斷增加的規模舉債,可是,轉折點正在迫近。美元已經開始下跌,外國人的債務將以貶值的貨幣償還。也許信貸創造還有最後一個仍然開足馬力的大引擎,那就是兼併狂潮正處於巔峰的股票市場,然而它對實際經濟並無刺激作用。在我看來,相互關聯的信貸和管制週期的理論框架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變得更為清楚了,但是我還不能斷言闡釋過程是完整的,不過至少適當的總結也許是有幫助的。下面我將運用這裡所勾勒的理論框架來解釋1972年以來的商業歷史過程,應該敬告讀者的是,解釋是在這一坦承為試探性的理論框架的形成之前寫成的。

  附錄:寫於1986 年12 月

  完成瞭解釋之後,我就全身心投入到從1985年8月至1986年年底的歷時實驗,企圖預言信貸和管制週期的劇烈變化。我得出一個奇怪的結論,這個週期好像在1982年停住了,要不是金融當局進行了成功的干預,國際債務危機早就導致了銀行體系的崩潰。如此一來,崩潰固然得以避免,可它本來應該引來的真正的趨勢逆轉也就不曾發生,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不斷逼近深淵而後又退縮回來的體系中,險情降臨所喚起的凝聚力一俟危險消退便很快地分崩離析了,接著這種過程又以不同的形式重現自己。我們可以在國際貸款、美國預算赤字、國際金融體系、歐佩克、銀行體系和金融市場中觀察到這種變化,而1987 年無疑將成為保護主義把國際貿易體制推向崩潰邊緣而又不致於超越邊界徹底崩潰的一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67

舊文 以賣空的角度看 《老虎基金是怎樣襲擊香港的?》 Kevinhu_2012

http://xueqiu.com/3424388066/22429376

中國的資本賬戶今後一定會向世界打開,而將來各國之間的金融聯繫會更加緊密。全球範圍內的金融資源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促進各國的經濟發展(或者說在不利情況發生之前都有一段幸福的經濟大發展時期),但因為資金的逐利性,如果短時間大量的資金撤出駐紮國,或者國際資金看到某些國家或地區政府經濟政策對於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進而通過槓桿用海量資金做空其匯率和其他類型的資產(如股市樓市),那麼被做空的國家和地區經濟會受到很大影響,同時國民財富也很可能遭受巨大損失。

觀點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轉變,但那篇文章帶給我最大的益處,是讓我強化了從多角度來思考不同問題的習慣,不論是微觀到個別公司運營利潤值的修正,還是宏觀到金融市場改革對行業亦或是宏觀經濟的影響。在投資的道路上,沒有畢業生,與大家共勉。


-------------------------------------------------------------------------------------------------------------

昨天看了slamnow分享的財經文章《老虎基金是怎樣襲擊香港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vla.html, 同時也感謝此文的作者潘明先生。

文章很長,但對宏觀對沖基金如何操作,並且操作背後的邏輯有興趣的朋友,本人強烈吐血推薦。熟話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對於國家來說,也是一樣。歷史即使不是簡單重複,但如果能從過去的歷史中汲取營養用於現在和將來,讓這個世界變得比以前哪怕好那麼一點點,也算對得起在那段歷史中承受了痛苦的人。

扯得有點遠,其實真正讓我覺得想要寫一篇文章的原因既不是裡面的宏觀操作策略,也不是因為老虎基金量子基金這些牛基金,而是因為它提供了一個視角-----從對沖基金的空方角度思考問題。這個有點像是芒格的逆向思維。他好像挺強調逆向思維,就是說他演講不告訴人們怎麼成功,而是告訴人們哪些因素會讓一個人失敗,而人們想要混得好只要避免做那些會讓自己失敗的事情實際上就離自己的目標不遠了。他平時應該會花很多時間去思考有哪些因素會讓自己已經或想要投資的企業萎靡或者破產,而只要那些企業沒有那樣做,那麼他就不賣跟著繼續持有。這只是我的猜測,但逆向思維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回到對沖基金的空方角度,那麼比方說老虎基金當時先要搞泰國,是注意到了泰國外向型經濟的特性以及對日本的依賴性,並且其有可能因為日本經濟的萎靡而受到大的經濟打擊,而在那同時,由於之前經濟趨好泰國的股市樓市都漲了很多,已經過熱得發燙,這兩者前者是趨勢後者是現狀。相信大家都知道泡沫總會破,只是都想在裡面賺點錢等下一個傻瓜來接盤而已,殊不知其實整個國家都已經被國際基金給盯上了。現狀是有大泡沫,趨勢是本國經濟會變差,如果政府能夠預見到將來的危機,那麼可能的調控政策就是升利率讓股市降溫,同時調降匯率讓本國的出口物品在國際市場上更有競爭力以彌補日本經濟不景帶來的出口減少。而泰國當時實行的外匯政策是盯美元25:1的固定匯率,這裡來了政治行為學還是心理學的東西,反正就是老虎基金猜測泰國政府自己不會主動調降匯率,因為面子!當然現在也不知道當時政府是不是因為面子還是因為自身能力抑或是其他因素不這樣做,但結果就是我們後來所知道的泰國樓市股市跌得很慘由於利率升高,後來政府也不得不主動調降泰銖讓其貶值。在高點接盤股市樓市的那些泰國人,應該有很多都是用margin來買的,只能破產。一個國家的樓市股市都跌慘,可想而知痛苦的人絕不在少數,而且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復元氣。剩下的還有其他東南亞國家,後來又搞了香港。

這裡回到了記得好像是索羅斯說過的話,大意是他看見泡沫會去先參與賺錢,然後覺得泡沫過大就會反手參與做空戳破泡沫,再賺一次錢。後來泰國的結果確實是利率上升,匯率下降,但是因為有對沖基金的參與,調整的幅度過大,居民財富損失極大,這也是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後這幾個對沖基金和管理者臭名昭著的由來。

這篇文章不是來批判對沖基金的,批判的工作應該在當年有太多的人做了。問題是能夠從這些危機裡面學習到什麼。兩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用對沖基金的空方思維來考慮的話,會更加開闊。

一是現在的歐元區的問題。今後一定也會有人寫宏觀對沖基金是如何short歐元區並且主要關注哪些經濟指標的,現在純屬猜測和推理。如果我們是某某基金,肯定首先要知道歐元區的主要問題有哪些,而第一個問題應該就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不一致性。第二即使歐元區聯盟享有共同的貨幣政策,但各國政府還是要對自己國家的人民負責,意思是就算有些國家可能對弱勢一些的國家進行補貼,那也不會是毫無限度的。第三如果要印錢來緩解問題但各個國家對通貨膨脹的容忍程度又不一樣,比如德國央行對有可能由印錢引發的高通脹是咬牙切齒的。第四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而且人舒服慣了再要人去死命幹活,想都別想,意思就是實在不行寧願default也不會大幅度緊縮財政福利支出因為選民不答應。而且現在偏左的上台退出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退出以後會不會造成連鎖反應,誰知道呢?如果有的話級別是百億級千億級還是萬億級,誰又知道呢?但是作為空頭來看,只要這些問題沒解決,要干的事情,不就是找合適的衍生品來short歐元,再同時short問題比較嚴重的國家的股市嗎?當然這裡有一點值得留意,先搞希臘再搞葡萄牙到現在的西班牙等,跟當時先搞泰國再搞其他東南亞國家再搞金融體制相對更完善的香港,挺相似的。當然,歐元區裡最猛的還是德國,應該是有空頭在short他家了(保爾森好像就在short德國)。即使沒有,按照次序,也會輪到他家的。

二是回到中國。中國這些年跟這些事情基本沒什麼關係還要歸咎於其資本賬目沒有打開。這裡先不討論這個話題,假設咱們現在已經跟國際資本市場對接,站在對沖基金空頭的角度來看,有哪些問題是可以short的。這裡肯定會涉及到現在政府通過限購等打壓房地產的政策的問題。很多問題站的角度不同,想法就不一樣。比如我今後要買房子那麼我肯定希望價格越低越好,但如果我現在有房子又不希望我買了的房子掉價。現在站在空頭的角度來看,如果房價過高(當然高不高的評判標準各個機構可能不一樣),那麼房地產絕對是一個short的絕佳標的。這十幾年地價房價漲了十倍應該是有吧。M2的貨幣發行量前段時間看比美國的M2還大,嚇死人,同時因為國外投資渠道卡死資金只能在國內high,除了股市就是樓市。股市常年坑爹而樓市漲了這麼多年有示範效應。我個人的推測是如果政府不持續打壓地產行業的話價格會漲到難以置信的高度。買漲不買跌,古往今來,都是這個樣子。我想表達的意思是,站在獨立的個人分析判斷的角度,該罵要罵,但該挺也要挺,不能一味罵,賺人氣顯牛逼。我是贊成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但是具體的政策我覺得要在限購的同時增大供給(是實實在在的供給),要不然這個就像簡書記所說的是踩著彈簧在,一鬆就死命往上串。第二個short,如果是瞭解中國國情的對沖基金空頭,同時他又相信中國證券市場會從由審批制支持的恆時高估的市場轉變到註冊制的正常市場,那麼空頭應該在還是審批制時的A股高點開始賣空,並且在此賣空途中對負責市場的相關人士及其各級小蜜二奶乾女兒進行資本市場理念教育,如果成功的話,那麼既能賺到審批制下的A股高估那段,又能賺到由審批制到註冊制的那段下跌。第三個short,如果在場外交易市場,有任何跟民營中小企業業績增長甚至只是跟中小企業數目相關的指數,空頭都應該去short這個指數,因為不管是出口型的中小企業,還是內貿型的中小企業,活力感覺上都是一年不如一年(當然要有詳盡的數據來證實)。當然可以參考的數據包括各類稅費的增長幅度,或者新增稅費類型的數目,還有最低工資額度和執行力度等等等等。

當然,這些都是站在對沖基金空頭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並不是說真的要去short。恰恰相反,這樣的思維確實能夠幫助我們抓住主要的矛盾點,為今後平穩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文章最後再推薦一篇文章,陶冬先生寫的一篇博文:《經濟的出路在哪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a66b00102dzsn.html   「中國經濟今天需要的是,打破銀行壟斷,打破國企壟斷,削減企業稅負,降低民營資本在重要行業的准入門檻,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只有在體制上有所突破,生產力才可能上到新的台階,就業與收入才可能有可持續的增加,經濟才可能有新的繁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28

彩星集團估值低亮點多(舊文)

筆者認為股價對資產淨值有大折讓的收租股, 如果進行股份回購, 會是效益非常顯著而且對股東非常利好的事. #635彩星集團於2010年12月2日發行股數有2.583億股, 現時發行股數已經降到2.274億股, 表示不夠4年半時間, 集團回購並註銷了3,089.37萬股或12%. 集團每股資產淨值高達26.85元, 全年派息每股35仙, 以執筆之時股價9.19元計算, 市帳率只有0.342倍, 股息率有3.81%. 集團的資產負債表好簡潔, 投資物業帳面值53.3億元, 佔總資產的70.7%, 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存款12.34億元, 佔總資產的16.4%, 集團銀行貸款只有3.638億元, 表示淨現金8.03億元, 財政狀況良好. 單單計算含金量高的兩項資產, 投資物業和現金, 總值65.63億元, 扣除總負債9.13億元, 以及非控股權益5.247億元, 淨資產也有51.25億元或每股22.54元, 是現股價的2.453倍, 估值之低可想而知.

集團持有5.96億股#869彩星玩具, 佔其49.69%股權, 如果將彩星玩具全部以執筆之時股價1.7元出售, 可套回現金10.13億元, 如果全數派給股東, 每股可收取現金4.46元, 是現股價的48.53%. 彩星玩具財政狀況更加優良, 持有現金及銀行存款7.86億元, 沒有任何銀行借貸, 旗下最著名的玩具產品是忍者龜, 為最暢銷動作人偶玩具品牌之一. 彩星玩具2014年營業額按年增長30.2%至21.6億元, 為集團貢獻淨利潤約2.44億元, 如果集團要出售彩星玩具股權, 絕對會是有市有價, 如果繼續持有彩星玩具, 以其高達47.35%的股東資金回報率(ROE), 也是回報不錯的資產.

集團持有以下總樓面面積約50萬平方呎而且質素不俗的投資物業:

1. 彩星集團大廈: 位於尖沙咀黃金地段廣東道, 總樓面面積約10.74萬平方呎. 2012年租金收入只有4,200萬元, 但2013年租金收入大幅增加2.27倍至1.372億元, 原因是Apple Store的長期租約開始生效. 有蘋果這樣一個全球頂尖品牌租客, 絕對可以帶旺其他出租樓面的租金收入, 事實上, 2014年租金按年增長10.4%至1.514億元. 預期彩星集團大廈的價值及經常性租金收入將長期維持強勁.

2. 位於屯門的彩星工業大廈, 總樓面面積達31.7萬平方呎, 鄰近屯門地鐵站, 而且處於物流網絡的重要接駁點. 2011年租金收入只有990萬元, 但2014年租金收入已經增加至1,670萬元, 年復式增長率達到19%, 出租率長期接近100%, 近年屯門區持續發展, 附近工廈大部分已不再作工業作用, 如果有機會活化為商業大廈, 價值將暴增.

3. 半山樓: 集團持有香港半山麥當奴道半山樓20個住宅單位, 總樓面面積3.2萬平方呎, 2014年租金收入有1,490萬元. 中半山麥當勞道是傳統豪宅區, 環境幽靜但距離中區核心商業地只需數分鐘車程, 半山樓的樓齡已經有60年, 如果重建為高層式豪宅, 又是價值暴增的機會.

4. 兩個位於英國的投資物業, 總樓面面積達2.143萬平方呎.

彩星始創於1966年, 明年將踏入50週年, 相信集團有能力, 也絕對值得有特別派送, 以慶祝集團成立半世紀, 並報達股東的支持. 彩星集團資產素質高卻估值低, 反而為價值投資者提供收集的好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94

Uber中國女掌門人柳甄:我只給自己打60分|舊文重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1/157812.shtml

Uber中國女掌門人柳甄:我只給自己打60分|舊文重讀
楊潔 楊潔

Uber中國女掌門人柳甄:我只給自己打60分|舊文重讀

滴滴出行收購Uber中國今日終於敲定。創業家&i黑馬在半年前的3月8日,曾發布對柳甄的專訪文章,讓我們重溫Uber中國和柳甄的心路歷程。

文|楊潔

2016年8月1日,今天,一起中國乃至全球市場上近幾年最大的合並案發生: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收購Uber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

恰恰在幾日前,國內備受關註的出租車改革方案正式出臺,網約車正式合法化。當日,滴滴出行和Uber中國為代表的互聯網約車公司額手相慶,就在幾天後,Uber中國與滴滴合並的事件公布。這個時間點,不可謂不微妙。

這也許是很多因素推動的合並。資本的力量,Uber為鞏固全球地位的策略,以及中國政策的巨大變化。但對於Uber而言,它已經成為在中國市場黯然失色的國外互聯網公司中新的一員,想靠自己一己之力,在中國殺出一條血路,已經是昨日之夢。

這令我們也想起半年前,創業家&i黑馬對當時任職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的柳甄專訪時,她談到的,對政府支持力度的期望、和Uber創始人Kalanick的互相信任,以及她在和滴滴的競爭中,給自己打了一個60分。

不管怎麽說,對於不斷靠補貼作戰的滴滴和Uber中國來說,合並還是件好事。已經被市場慣壞的消費者們,則要進行新的思考了。

以下是創業家&i黑馬在半年前的3月8日,發布的對柳甄的專訪文章,讓我們重溫Uber中國和柳甄的心路歷程(創業家&i黑馬有刪節):

柳甄是在當年的多事之秋,空降到中國優步的。那時候,Uber成都和廣州分公司都在被調查。她來了之後,開始加強政府關系,擴張團隊和業務,與滴滴展開補貼戰。

她給自己打了60分。一年的工作後,Uber在國內的業務增加到了40個城市,市場份額從去年年初的2%增加到35%,員工也從原來的幾十人增長到了300人。只是,這個數字和Uber的最大競爭對手滴滴,還相差甚大。

而在我們1個多小時的采訪中,除了談論Uber戰略和產品,柳甄還一直津津樂道於自己投入極大熱情的女性公益活動,以及她的家庭。

柳甄對創業家&i黑馬說,“能夠事業和家庭平衡,才是最大的幸福。”

“加入時,我只想讓公司生存下去”

從之前的律師職業,到回國成為創業團隊的一員,加入Uber的決定,柳甄做得很快。而說到自己的經歷,她首先提到是爺爺。

“受我爺爺的影響,我們家族里,1/3是投資人,1/3是創業者,1/3是律師。”她說。柳甄的祖父柳谷書,是我國最早的知識產權律師之一,在60歲時,還白手起家創辦了律所和公司。而成為律師之後,創業公司仍然是柳甄不能忘記的對象。

和柳甄一樣,她的堂姐柳青,是從高盛跳槽到了國內另外一家專車領域巨頭滴滴。而她們之間的關系,以及兩家公司的競爭,往往令外界感到好奇。“我們時常見面,但見面時從來不談工作,只談生活。”柳甄笑說,“我們工作的時間已經夠長的了。”

柳甄在做律師時,也一直是和創業公司在打交道。她做的是創業公司的並購、融資、上市,和創業公司是離得最近的。她服務周期最長的一個客戶,從公司的最初融資一直跟到它上市。

“幫助融資的律師是和創業者離得最近的。”柳甄說。這種貼近的感覺也是她後來決定加入創業公司的起點。Travis Kalanick,也就是Uber的創始人,就是她的客戶之一。決定離開律所之後,柳甄也是迅速被他說服,開始了在中國出行市場的旅途。

柳甄做出選擇那時,Uber已經顯露出獨角獸的姿態,正在全球市場大規模擴張。它的打車軟件在2010年上線,在2014年年底時,Uber的總投資額達到27億美元,估值412億美元,2014年一年時間,Uber把自己的服務範圍從年初的60座城市擴展到了50個國家的超過300座城市。

可當時的中國市場卻與此形成了反差。Uber在2014年2月進入中國,到了2015年初,只占了2%的市場份額,而與之相比,滴滴快的在2015年初合並,強勢阻擊。直到今天,滴滴快的擁有超過5000名員工,中國優步經過了一年多發展,全國也只有300人。當年,更是僅有區區的50多人。而柳甄入職之時,更是中國優步的多事之秋,廣州、成都都被調查。

從律師行業轉型而來,柳甄一上手,面對的就是這樣的情形。

但這是她自己的選擇。

柳甄說,她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決定接受Kalanick的邀請。“直到現在,我還是以用戶的角度去看待公司產品。我希望更多的人不是在封閉的、選擇少的市場中做決定,而是能有更多的選擇。”

就這樣,她接過了中國優步的任命。而那時,她甚至都沒有考慮過競爭的事情。“那時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公司存在下去。能不能給我空間,能不能讓公司先發展。”來到了Uber的第二周,她就被成都市政府約談。

“那時你做好準備了麽?”創業家&i黑馬問。

“現在和那時相比,我覺得環境已經改變了很多,好了該多。”柳甄說。她那時天天給Kalanick打電話,“我說你自己回想下,你當初在法國被抗議時,你是什麽心情?你在舊金山上線兩個月的時候,政府讓你的企業停止運營,那時你是什麽心情?你是怎麽做的?”

正因如此,Kalanick和柳甄、和中國優步的團隊互相增進了理解,還有感情。

“直到今天,Kalanick都沒有給我和我們的員工,提過任何具體的要求。”柳甄說。“互聯網行業瞬息萬變,每天都在變,他也沒法做出具體的要求。我們之間相通的和交流的,是價值觀、感情和對事情的認同感。Uber對中國公司,就像父親和孩子。中國市場是Uber的重中之重,要融資,要放權,可以盡管說,什麽都不要的話,就盡量放權。”

“用對手1/4補貼燒出35%市場,值”

出行行業和國內競爭對手的拼搏,和柳甄當年的律師工作不同,甚至和她的父祖輩所處的時代也不同,是刺刀見紅的肉搏,還有補貼大戰的戰火連綿。

今年年初,Kalanick在溫哥華參加活動時稱,Uber在中國一年“燒了”超過10億美元。“我們有一位兇猛的競爭對手。”他說。

這個中國市場的兇猛對手是不是讓Uber覺得特殊而棘手了?它又會不會對在中國市場這塊遙遠的廣闊土地上燒錢表示擔憂?

柳甄表示反對。她說,她相信自己和Kalanick之間的信任的力度。

“中國這個市場,人人都說,它和美國市場比起來非常特殊。但其實,全球每個市場,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她說。“10億美元這個數額,在我們的意料之中。”

“很多人談到補貼這個問題的時候,都忘了Kalanick在提到這10億美元之前那句話。他說,Uber在美國市場已經全面盈利了。”柳甄說。“美國的客單價比中國要高,如果每賺3美金,就拿出1美金來貼進中國市場,只要我們有盈利能力,我們這麽做就沒有什麽可擔心的。”

她主動提到了競爭對手的補貼問題。“我用對手的1/4的補貼,卻燒出了現在中國優步35%的市場份額,我覺得挺值得的。我們要對比來看,對不對?”

對於補貼,柳甄也有她自己的看法。她並不認為補貼完全是個“燒錢”的事兒,有計劃地減少補貼,或者改變補貼的方式,直到停止補貼,也在她的考慮之中。“如果能有針對性、有效科學地補貼,針對不同的司機、不同的開車習慣做出對策,讓我們花錢帶來的回報比競爭對手要高,這種補貼就是投資。它終有為我們帶來盈利的可能性。”

柳甄寄希望於Uber在產品上的發展。Uber在成都開通了順風車,Uberpool也在全國多個城市上線。“現在在杭州,我們有50%的訂單是來自於Uberpool,這個產品在杭州也達到了收支平衡。”

柳甄在期待,到今年年底,Uber的收支能達到一個更健康的水平,“通過產品研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能夠實現在不補貼的情況下讓司機還願意留在平臺上運作。”

司機端是柳甄非常重視的一點。她也並不認為,單純靠補貼能夠留住司機。“司機最重視的是什麽?是獎勵什麽,獎勵多少,錢是不是能定期給我。”所以,她強調,補貼要更有針對性,產品要有更多的功能讓他們使用更方便。“保證供給端,這是企業生命力的重點。”中國優步有專門針對司機的運營和溝通部門,用來服務司機,反饋他們的需求,希望得到什麽樣的補貼。

中國優步也在加強對司機的管理與安全機制。包括引入第三方機構對司機和車的資質進行審核,Uber也設置部門針對司機和乘客雙方的安全提出產品需求。比如針對乘客的安全管理,Uber也加入了中間號功能,以及行程分享,讓乘客可以在中途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行程,並且和中國太平保險合作提供100萬元乘客險。另外,還有司機和乘客的評分制。

但柳甄還是強調:“我們以司機為中心設計產品。我們認為在未來,人人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司機,司機和乘客,在本質上沒有什麽區別。”

Uber的打分制也是雙向的,對於分數低的司機和乘客,Uber的“黑匣子”功能在客戶端能夠把他們屏蔽。

“我的分數就比較低。”柳甄也忍不住笑了。“大概是我總是叫完車又要談事,總是讓司機等很長時間。”

加入Uber後,她一直在堅持每天都用Uber上下班。

“我給自己打60分”

Uber在中國本土化的進程,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但柳甄還是對創業家&i黑馬說:“我覺得這個問題和用戶一點兒關系也沒有。用戶誰會關心一個產品到底是中國的還是美國的?”

在政府關系上,柳甄認為,Uber和滴滴,接受的政策管理幅度是一樣的。中國優步和地方政府的關系在她看來也都不錯。也許這也是她之前提過“環境改變了”的原因之一。“有競爭總比寡頭獨大好,這是政府、市場、用戶都認可的一件事。”

Uber的產品在針對中國用戶做出改善,在她看來,這是最大的“本土化”的成功。比如,Uber和支付寶等金融支付機構的合作,以及和各種保險、汽車租賃等國內公司的合作。在服務器搬到中國來之後,中國優步也在自己研發產品。比如順風車,就是中國團隊研發的。“然後美國再copy過去。”柳甄提到,也有些小小的得意。“我們還在研發如何提高匹配率、實現司機連環接單,對司機類型進行分析,這都是具有戰略性意義的產品。只有講故事的產品是不夠的,要把創新型、驅動型的產品做出來。”

提到“講故事的產品”,也是柳甄認為自己的團隊要堅持的,那就是只開發“增進平臺的效率”的產品。因此,她也表示,公交、代駕等,是中國優步不會去做的。

和她上任時隔一年,中國優步現在已經在40個城市開展業務,全國員工增加到300人,市場份額從2015年初的2%提升到35%。

“給自己這一年打個分吧。”創業家&i黑馬說。

柳甄有點為難,想了想,說:“60分吧。仔細想想,我也做過很多不成熟的事。”

“能夠兼顧家庭,才是我的幸福”

於是我們又問:“那給家庭打多少分呢?”

柳甄大笑:“這個我做得不錯。”工作、加班,還是她的生活常態,但她給自己立了一個規定,每周都爭取抽出兩天,提前下班,去接她的兩個孩子回家,並且陪伴他們到晚上7點,再去繼續加班,投入工作。

現在,中國優步團隊的工作時間是靈活的。“借助現在的通訊和辦公手段,沒必要讓大家非要聚在一個地方才能工作。”柳甄說。年底和員工談話,她也勸自己的女性員工不要太拼命了,“要保證工作和家庭平衡。”

在中國優步,有一般左右的員工是女性。在Uber全球的各個公司比,這個比例是名列前茅了。而作為女性掌門人,柳甄對女性公益事業也表達出了極大的熱心。

“我不是女漢子。”柳甄說。“對我而言,Uber變成市場第一,並不是幸福感的來源。如果能工作和家庭平衡,才是我真正的幸福。我希望,所有的女性都能感受到這種幸福。”

Uber 柳甄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31

輝山乳業:讓你升那麽多 被空頭盯上了吧(舊文重溫)

這是一篇蝸牛妹在2015年10月就寫了的文章,輝山乳業(6863)在今早突然暴跌近九成,創下香港主板一個記錄了。15分鐘內,450億市值灰飛煙滅。


這股價,當然不是被我寫下來的,原因坐等公司停牌或澄清或看各群內剖解。希望本周經過美圖和輝山後,大家充分意識到港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另外一個問題想問下港交所:未來你們打算做啥事情,來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呢?公開流通股有多少,平時都是誰在炒,查起來應該不難吧?


以下是很久很久很久之前,博主對輝山乳業的一點點分析。



讓你升那麽多 被空頭盯上了吧


今年的跌市之中,除了重口味的啪啪啪概念股堅挺外,乳品股輝山乳業(6863)一個不聲不響,升了一倍之多,遠遠拋離恒指和整個行業。


歷史上輝山的估值區間是6-16倍,現在估值飆升到38.97倍,行業平均才只有23.86倍。升的這麽厲害,抓破了腦袋,發現只能用公司回購和主席增持來解釋,那麽下面問題來了,二級市場的小夥伴們會怎麽看,怎麽行動?


路透的統計顯示,在過去三個月時間里,賣方分析師對輝山的評級出現了轉折,賣出的聲音開始越來越大。



如果純粹是超買後股價和市場情緒的調整,倒也無可厚非。但一家生產乳制品的東北企業,毛利率近60%,在估值明顯過高的情況下,大股東依然買買買,過去六個月中,持股比例從52%買到71.12%。就這幾個數字,恍惚一下還以為是天合化工和漢能的合資公司呢。


看看輝山,做的是乳制品垂直業務,上遊養牛,下遊生產加工乳制品,低溫液態奶、巴氏奶、酸奶、奶粉都有。更加獨一無二的是,他們連自己家奶牛吃的飼料——苜蓿草——都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這樣獨特的生產模式,帶來的是於生物資產公平值調整前的業績中,毛利率水平高得讓人找不到形容詞:


       1H2015  1H2014

輝山        57.6%    62.4%

現代牧業 32.8%    38.1%

蒙牛        31.9%    32.4%


自己找農場種飼料,以最大的善意解讀,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並且從源頭保持產品的質量;帶著最大的懷疑眼光去看呢,飼料生產是產生損益,要記入報表的,那麽這個數字就要扣仔細了。


比如,“於收獲是按公平值減銷售成本初始確認農產品產生的收益”,主要代表的就是苜蓿草的公平值變動,辣麽,天蒼蒼地茫茫,以後做財務數據分析時,是不是還要請個植物學家,教教大家算植物的公平值呢?


奶牛、苜蓿草這些資產到底值多少錢?輝山是這麽披露的:


截止2015年3月31日,整個輝山的利潤才8.7億,但是他的生物資產變動都是50億級別的,同業的現代牧業雖然也有原奶公平值變動,但為啥人家的的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影響只有區區3.29億呢?



讓猴精猴精的二級市場小夥伴來看,生物資產調賬什麽,隨隨便便擠點出來,都有可能放到利潤里,這個水分有多少,就要請教下四大出身的CFO了。


就乳制品行業,今年的市場共識是,今年國內原奶供給過剩,奶價沒得漲了,現代牧業、輝山都沒什麽提價機會。已公布的乳制品企業半年報顯示,行業整體需求弱,銷量增速緩慢,平均售價下降約10%,導致毛利率也受到壓縮。除非你相信輝山11月公布的4月至9月的業績能夠逆行業大趨勢。


還有兩個紅燈信號。


一是,去年十一月剛從Frontera請來的外部執董,Mark Anthony Wilson在今年8月20號辭職了,理由是健康原因。


二是,街上的研究員都給出了1.1-1.5的白菜目標價,認為輝山的股價有50%的下跌空間。最氣憤的是,輝山的上市保薦人德銀(他們可是排在招股書的最左哦),自從今年四月份之後,就再也沒有寫過一篇關於輝山的報告了,當然蒙牛一送一紅股什麽,這位勤勞的德銀分析員,報告寫的還是很及時的,為啥捏。


還願意點評輝山的券商,大和把輝山16至17財年核心每股盈利下調了20%,收入也下調了4%-11%,認為公司需要增加低毛利率的高溫處理奶及飲品銷量,令經營利潤率下降。過去幾個月輝山又花了16.8億回購股份,預計2016財年的凈負債將從36%上升到57%;而隨Black-out Period到來,公司在10月結束回購的時候,也會是股價開始下跌的時候。建議大家賣賣賣。


瑞銀就認為中國東北部的原奶產量正面臨供應過剩問題,作為該地區最大的作業者,輝山在2014-15年間,花了110億人民幣擴展產能,但是輝山養的牛,預計在2016-17年就會上升53%,推動期內產量增加58%,但伊利今年可能會減少10%的當地牛奶采購。


更何況輝山出了東三省,品牌辨識度不高,要在江蘇等地和蒙牛伊利直接競爭,感覺戲不大;嬰兒配方奶粉短期也沒有扭虧為盈的可能性。瑞銀的意思是,生意不好做,明年沒有看到啥upside了,所以直接給了個沽售的評級。


不過出來混肯定還是要有幾把刷子的,9月24日,河北省局發布的《食品銷售安全警示》中稱,輝山乳液高鈣奶被見撤出硫氰酸鈉超標,提醒消費者退貨。然後輝山回應稱,被抽查的這批產品已經過期,並且還隱瞞了抽查結果一個月才發布。結果9月29號又檢測了一次,然後安全警示就撤消了。效率絕對比阿里大戰工商總局高啊。


所以怎麽看輝山,是不是有做空的交易性機會呢?


如果你是散戶,那基本上沒你啥事了,沒有put option。


如果你是long only,他們沒明白的是,為啥估值這麽高了,大股東還在買呢,完全沒有道理,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


如果你是long short策略,為啥隱隱有點碰到了漢能第二的趕腳,最關鍵是,完全不知道大股東想幹嘛。那麽只能看你的風險偏好,只要不是突然宣布個私有化回A股,現在這個時機算是空頭的好朋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7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