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會特別報導】香港「避稅天堂」的笑與淚——還富於民VS藏富於民

http://www.infzm.com/content/72249

去年財政超收了634億港元之後,港府隨即在今年大幅減免稅收。

香港納稅者主要是高收入人群,「與其將這些錢再次返還給富人,還不如將其投入改善香港市民的教育、醫療等公共福利」。

最大手筆的「派糖」

在《福布斯》「2005年全球稅負指數調查」中,中國內地是全球稅負第二重的地方,而香港,則是全球稅負第二輕的地方。

2012年,這個稅負已是第二輕的地方還要減免稅收,原因是:上個財政年度港府的財政收入超收了634億港元,綜合財政盈餘高達713億港元。於是,處在換屆前最後一屆任期的港府,其「派糖」計劃也創歷年之首:所有的減免與補貼加起來高達777億港元。

2月,港府公佈了2012-2013年度的財政預算,該預算案提出了多項稅收減免措施,包括退工資薪金所得稅、免一年物業差餉(相當於物業稅)、提高個人所得稅扣除金額等,特區政府預計收入將因此減少241億港元。

其中最大的手筆是免一年2012-2013年度全年的房屋差餉,以每戶每季2500港元為上限,涉及270萬個物業,特區政府收入將因此減少117億港元。

此外,工資薪金所得稅,則又退又減。

退:全港150萬名納稅人2011-2012年度的薪俸稅(工資薪金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均可免去七成五,上限為12000港元。以去年年收入在20萬-30萬港元的納稅人為例,平均可減免約4000港元;年收入在40萬港元以上的納稅人,平均可減少10000港元以上的稅額。

減:薪俸稅基本免稅額由10.8萬港元提高至12萬港元;已婚人士的免稅額,也從21.6萬港元提高至24萬港元;供養父母或祖父母的免稅額也由當前3.6萬港元增加到3.8萬港元;子女免稅額由現在每名子女6萬港元增加至6.3萬港元。

香港政府這一系列「還富於民」的舉措引來諸多好評,內地一些人更是羨慕嫉妒恨,希望內地能夠借鑑香港,實行減稅。

港府的苦衷

其實,面對巨額的綜合財政盈餘,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本來是希望另作安排的。

上一個(2010-2011)財政年度香港的綜合財政盈餘更高,713億港元。曾俊華提出了一個他自認為是任內最佳的財政預算方案,包括寬免差餉 費、向每個電費賬戶提供1800港元補貼,以及免除兩個月的公屋租金,向本地的散戶投資者發行50億至100億港元的通脹掛鉤債券,同時向強積金(香港人的退休金)注資6000港元的建議。

不曾想,香港市民並不買賬。在香港高通脹的壓力之下,市民普遍希望富得流油的特區政府能盡快「派糖」,解決燃眉之急,而不是將6000港元注入只能在退休或者是永久離開香港之時才能取到的「強積金」。

向每個「強積金」注資6000港元,要花掉240億港元。香港立法會議員公開批評特區政府竟然選擇將240億港元放進去「派一顆糖」,幾十年之後才拿到。「拿到的時候可能都縮了水,發了黴,吃糖的人可能都已經沒牙吃糖了。」

對於是否修改預算案,曾俊華一度猶豫,為了促使港府改變意見,有立法議員表示,將會發動遊行示威活動,並會聯名要求立法會否決上述預算。個別社會團體甚至將矛盾升級,在一場公開活動中,以重物頂撞特首曾蔭權。

為了避免引發更大的社會爭議,經過數日的思考,曾俊華主動妥協,重新宣佈了財政預算方案——直接給全港18歲及以上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的市民派發6000港元現金。

量入為出

據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陳彥森介紹,香港之所以常「返稅於民」,與香港特殊的財政政策相關。而這一特殊財政政策已經寫入香港基本法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07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這與內地很多地方實行的『量入為出』財政政策不同,香港政府是以收定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原則上不搞赤字財政。」陳彥森解釋,在這一原則的指導 下,香港每年都會根據上年度的財政收入情況,來制定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而如果財政收入有盈餘,則通過稅收減免或者是直接發紅包等方式返還民眾。

不過,對於這樣的利好,並非每個人都認同。

陳彥森就是反對者之一,在他看來,香港納稅者本來就是高收入人群,返還的稅收其實和低收入者沒有關係,「與其將這些錢直接再次返還給富人,還不如將其投入改善香港市民的教育、醫療等公共福利」。

據他介紹,目前香港大約有350萬工作人口,其中只有不到40%的人需繳納薪俸稅。而在這40%的納稅人中,納稅最多的前10萬名納稅人繳納約 65%的薪俸稅。這一狀況同樣出現在利得稅上。在香港,僅約十分之一的註冊公司繳納利得稅,前1000家公司所納稅款佔全部利得稅的70%。

「這等於是把香港絕大部分的財政收入壓在了一小部分人肩上,」陳彥森說,一旦外部經濟出現波動,將直接影響這部分人的收入,從而直接威脅到港府的財政收入。而港府短期的「還富於民」,而不是「藏富於民」,則更是加大了這一風險。

危機的確出現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房地產市場一落千丈,政府的土地開發銷售幾無人問津。2003年的SARS進一步打擊了香港經 濟,住宅價格由最高峰時下跌了約70%,而佔據財政收入大頭的直接稅也隨之銳減,香港政府被迫首次依靠赤字財政滿足當前財政支出。雖然此後住宅市場逐漸復 甦,但香港政府意識到,香港的稅基過窄及不穩定性是一個嚴重的財政問題。

在生於香港、已近退休年齡的陳彥森看來,今日香港,境內外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這一問題也正在變得日益嚴重。

「比如,香港一直堅持打造金融中心,但是現在,周邊地區,比如新加坡的崛起,對香港構成了直接威脅。」陳彥森介紹,為了保持香港的優勢,特區政府自 2008年開始降低薪俸稅標準稅率和利得稅稅率,作為對競爭者新加坡持續減稅政策的一種反應。然而,這一政策根本無任何優勢,因為,新加坡可以提供多項稅 務減免,但香港受制於過窄的稅基,根本無法給出更多的政策優惠。

而在香港內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隨著香港人均壽命的延長和出生率的降低,香港未來社會的工作人口比重下降,這一方面將減少直接稅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將增加養老開支等。而這,都需要一個穩定的財政體系來支撐。」陳彥森說。

稅改無望?

實際上,早在香港回歸前,港府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的存在,也曾試圖做出變革,但這些變革都宣告夭折。

上世紀80年代末,香港政府曾建議,增加收入更加穩定的商品及服務稅(簡稱銷售稅)並同時降低所得稅率。但遭商人團體的極力反對。2003年,香港特區政府再次提出這一建議,依然遭到否決。

2006年7月,特區政府又一次向公眾諮詢如何拓展稅基。時任財政司司長的唐英年解釋:「香港現有的稅基非常狹窄,過去多年來,香港一直依賴有限的 稅種及非稅項收入來應付公共開支,這些收入會因我們無法控制的經濟轉變而大幅波動,同時也大大侷限了政府制訂長遠計劃和做出投資決定的能力,因此為了確保 香港社會經濟的長遠繁榮,其中考慮開徵『商品及服務稅』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

唐英年的話音未落,香港社會立刻就炸開了鍋。市民堅決反對徵稅的呼聲鋪天蓋地。儘管唐英年代表政府一再向市民曉以利害,費盡口舌,表示「政府目的在於改革香港稅制而非提高稅收收入,也無意改變香港令人稱頌的低稅率稅制」,然而,這根本打動不了香港人的心。

接下去的四個多月,社會各界紛紛採取各種「行動」,座談討論、民意調查、示威遊行,立法會議員提出反對議案等等,強烈抗議政府的做法(實際上還只是個「想法」),五個月後,唐英年不得不突然宣佈:「政府在餘下的稅制改革公眾諮詢期內,不會再推介銷售稅。」

「香港是回不了頭了。」一直主張徵收銷售稅的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張仁良嘆息道,在他看來,稅改的失敗與香港的歷史相關。

古時,香港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捕魚產鹽之地,1842年,英國取得香港島後,即宣佈香港為自由港,是為「香港開埠」。英國的商人,包括鴉片商販,逐 漸將香港建設成與東方自由貿易的樞紐。為了吸引投資,活躍商貿,自那時開始,香港就一直實行「低稅制」,老百姓「受益其中」也「樂在其中」,早已習以為 常。

「現在只要你一提徵稅,他們就反對,根本推行不下去。」張仁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06

一個90後創業者血與淚的教訓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2/144641.html
我是一名90後,現在是一家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裡的一名員工。如果回到2013年的這個時候我的名片上印著是「為你愛」創始人兼CEO。現在的我卻背負了一身債務,每月為了還債整夜輾轉反側。
 
提到90後創業者大多數人一定會想到,大象創始人劉克楠,臉萌創始人郭列,Segmentfault創始人高陽,以及泡否創始人馬佳佳。至於像我們這樣的創業者who care?說實話在國內的創業圈子裡,失敗者是沒有發言權的。我走出這一步也是深思熟慮,我希望那些90後創業者看過這篇文章以後能夠對你們有鞭策。
 
2012年初我實習進入了一家傳統的玩具經銷商企業,在公司擔任浙江省的sales work。工作需要長期的在外出差,雖然忙碌但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
 
母嬰行業是一個非常泛的行業,產業鏈非常龐大也很複雜。食品,製品,兒童用品,媽咪用品,童裝,床,棉製品,玩具,孕裝等。每一塊再細分下去種類繁多,款式多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大小工廠遍地都是。而且它們的渠道也比較複雜,最原始的是工廠出貨給大經銷商,大經銷商分發給小經銷商,最後供貨到嬰童店。
 
如果你想把你的產品放到嬰童店賣,你必須遵守原有的遊戲規則。你當然可以嘗試自己建立團隊去銷售你們的產品,但是你要知道光一個浙江省就有4000-5000家嬰童店。嬰童店老闆跟當地經銷商又是多年的合作關係。一般的工廠很難進入嬰童店。所以造就了很多工廠直接做線上的直銷。導致了目前電商領域產品種類非常多,而且同質化嚴重。而線下的實體門店受到電商的衝擊以後銷售額慘淡。他們沒能力直接跟工廠合作,也不懂得如果利用互聯網。所以到頭來還是走老路。把不賺錢的砍掉,賺錢的做促銷。
 
這個時候對於消費者來說嬰童店產品選擇餘地變得越來越少。但是像寶寶洗澡,早教,遊樂園又不得不去實體店消費。你來店裡次數多了肯定要買東西的,所以目前來看傳統嬰童店一時半會兒死不了。而線上的情況又是產品種類同質化嚴重,價格參差不齊,服務無法保障等。所以我們當時判斷線上跟線下結合的趨勢是必然的,我們認為這樣的模式是有很大機會能做大做強。後來我們也看到了國外有一個Zulily母嬰閃購網站剛剛拿到D輪8500美元的融資。這樣也給予我們極大的信心,我們決定準備半年開始創業。
 
2013年中旬我們開始全職創業了,當時的定位是「為你愛」每天上午10點準時為用戶推薦數款精選母嬰產品,十幾種線下的嬰童服務。考慮到當時東拼西湊借來的數十萬,我們定位先做一個地區的市場。一方面投入一定資金在本地的線上渠道做廣告,另一方面通過跟線下商家合作做地推。當時認為做起來的幾率還是非常大的。
 
團隊方面我負責接觸供應商、商家合作以及公司的管理。合夥人負責網站的運營,後台維護。事實證明我們「too young, too naive」。
 
第一個問題就是傳統廣告太燒錢了回報率又低。第二個問題是供應商熱賣主流的產品不願意供應給我們。第三個問題是嬰童店更加願意跟美團和糯米這些大流量商合作。第四個問題是網站的用戶體驗不太好。
 
開弓沒有回頭箭,問題總要解決。
 
針對第一個問題我們開始嘗試精益的廣告投放,配闔第三方一起投放,找同行去互換資源。針對第二個問題我們減少推薦產品,主攻一兩款單品爭取把量沖大。針對第三個問題在嬰童店的分層方式做了一個調整。後來確實開始有一些起色,每天日均一千元的銷售額,好一點有三四千元。緊接著更大的問題是我們快沒錢了,更加看不到盈虧平衡的日子。那個時候對天使投資人和VC沒什麼好感,也不懂得如何去跟投資人交流。有一次去上海找一個在硅谷做天使的台灣人Tom,當時他趕著飛回美國。我就厚著臉皮把商業計劃書塞他包裡。後來給他發E-mail問他能不能給項目一些建議也沒回覆我。確實有幾個比較感興趣的投資人,但是聊來聊去一直在觀察我們的情況。
 
最後兩個月銷售額開始下滑,資金鏈幾乎要斷了。我們開始發不出工資,導致走了兩個團隊成員。通常成功的創業故事是這個時候獲得的一筆投資。很遺憾的是上帝沒有眷顧我們,項目堅持了半年多時間死掉了。其中的滋味不言而喻,現在我已經坦然接受了這個現實了。世界上沒有如果,我也不會對自己當時做的事情做否定。這裡想給90後創業者一些中肯的建議。
 
CEO要像個產品經理
 
就拿我的項目來說,網站的模板設計,視覺體驗,操作體驗,產品展示,網址等都是不合格的。創始人開始創業其實就是一個產品經理,好好雕琢你的產品。
 
不做機會最大的,只做自己擅長的
 
創業者應該明白自己的資源都分佈在哪些領域,項目啟動以後需要找哪些人,需要利用到哪些資源。而不是道聽途說,盲區進入一個藍海甚至紅海。
 
團隊成員要互補,願意犧牲小我
 
前期的團隊成員很關鍵,能力上不一定要很牛。但是必須踏實,必須懂得犧牲小我。價值觀要一樣,性格跟知識面上要互補。
 
不要用自己的錢,也不要借別人的錢創業
 
首先用自己的錢風險很大,我當時是比較傻的大家不要學我。而且如果有天使投資願意投你也說明認可你項目,也能夠獲得投資人的指點。特別是互聯網領域一定要專業一些。
 
學會整合資源,四兩撥千斤
 
產品上線後無非就是推廣的問題,除了深挖老渠道以外。作為新生代創業者一定要學會自己建立遊戲規則。唯一的一個標準就是精益嘗試,通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貨。另外種子期期的項目就不要考慮有廣告預算了。
 
提高自己的情商
 
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這個時候一定要經得住考驗。要學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團隊不能有負面的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控制好情緒,觀察別人的情緒,有必要時需要控制別人的情緒。
 
好的眼見,跟判斷力
 
創業者要跟著趨勢走,學會在風來臨之前站在山頂。補充自己的知識面,擴大自己的人脈圈。這裡涉及到信息獲取問題,很多真實的信息都在一些大佬手裡。創業者學會跟他們做朋友,同時提高自己。
 
文章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駿馬總是迎著暴風驟雨奔跑;冬青總是傲著嚴冬冰雪矗立。Good luc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