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華爾街落難精英獎金照收 李華華

2008-10-28  AppleDaily

華 爾街大行唔係爆煲就等人救,搞到政府要泵水7000億美金(下同)救市,但三間大行美林、高盛同大摩,夾埋依然有約200億美金獎金派,高層依然有花紅 袋,真係要嘆句同人唔同命。彭博報道,美林將撥備67億,作為今年頭3季畀員工嘅獎金。以佢哋最近裁員後剩番約6萬多人計,平均每人有11萬銀;不過都唔 及大摩嘅13.8萬,更追唔上高盛嘅21萬,事關高盛同大摩一早講咗,會各自撥60幾億銀做花紅。就連破咗產嘅雷曼兄弟,部份員工依然攞到同上年差唔多嘅 獎金。

不過咁,報道話條數係按大行往例計算,即係將60%薪金同福利,以年終獎金派發,所以之前講嘅都只係撥備,啲錢未到員工手,要等會計年度結束先會 派。不過今時唔同往日,相信好多大行會重新分配呢啲資金,到時係咪仲有得攞都未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1

中環在線:美MBA精英華爾街搵工難 李華華

2008-11-06 AppleDaily

隨 住貝爾斯登同雷曼等大型投資銀行出事,好多喺華爾街打滾多年嘅金融才俊都要執包袱,今年畢業嘅MBA學生,分分鐘會變雙失青年。路透社仲報道,出年大小企 業嘅招聘活動都減少,甚至叫停,預計華爾街會喺呢次經濟衰退中,減少4.5萬個職位,就算繼續有招聘活動,有投資銀行話,請人數目都會比以前少咁半,而且 更加揀擇o忝。即係話,職位有少無多,周街都係MBA,請人就梗係個個揀精英啦,即使帶住MBA銜頭,只要唔夠醒,一樣唔夠人爭。

細公司趁機吸尖子

不過事情又唔係去到絕路嘅,報道話,大學尖子生以前有大機構爭住請,家陣機會冇咁多,反而益咗啲細公司,趁機吸納尖子學生。仲有就係,畢業生人工平啲,所以出路都好過有5至15年經驗嘅前輩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

新進精英 左丁山

2009-05-01  AppleDaily






 

英 國經濟不景,政府喊窮,首相白高敦為咗救急兼挽救自己嘅政治生命,推出一份龐大赤字預算,畀《經濟學人》批評為一份dishonest-budget。我 哋隔岸觀火,見到英國要向年入十五萬英鎊嘅高收入大士(英國有三十五萬個)徵收百分之五十嘅入息稅,一位年入三十五萬嘅銀行家或基金經理要支付十六萬鎊稅 款及國民保健保險費。一啲基金經理計吓條數,話不如遷往瑞士或亞洲好過,管基金使乜一定要留在倫敦啫。

嗱,香港要鞏固金融中心地位,有機會 嘞,特區政府夠膽識嘅,就立刻派人去倫敦「招商」,以低稅率引誘一啲對冲基金搬嚟香港,以香港為基地,行遲一步,新加坡會搶晒先機都似。白高敦明知倫敦倚 賴The City得好緊要,o依家搬起石頭趕客,提高稅率,直情係畀隻牌香港上,新加坡就隨時截糊。

 

世姪H自紐約回港開 設亞洲總部,經營私募基金,卒之正式開幕嘞,上星期某日在太子行天台嘅高價餐廳SEVVA開設酒會,招待來賓。呢間SEVVA聞名已久,今次得世姪H邀 請,都係第一次上去太子行二十五樓(天台)啫。餐廳分室內室外兩部份,室外鋪設地板,玻璃欄杆,東望皇后像廣場,北望遮打街與海旁,果然十分吸引,室外係 酒吧區,全場滿座,坐滿人。世姪H在室外北區設酒會,十分擠擁,出席者大多係三十幾四十歲一輩,全部講英文,左丁山收咗十幾二十張名片,逐一傾幾句,知道 呢班朋友全部係留學生,自澳洲、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回來,職業上就多數係投資銀行、私募基金、證券行、會計師行僱員,想落中環新進精英之中,本地大學 生係少數,唔怪得年幾前聽到路邊社消息話,唐司長向大學校長表示關切,希望多啲本地畢業生能夠打入國際金融機構圈子。後來卒之碰到兩三位講廣東話嘅新朋 友,乃Invest Hong Kong官員。

原來世姪H間公司傳出消息來港設立分公司之後,「投資香港」立即派人上門拜訪,在紐約傾過幾次,世姪H話估唔到香港特區政府咁進取,提供甚 多資料,對佢哋間公司幫忙甚大,今次香港office正式開幕,自然請埋「投資香港」嘅人員賀一賀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9

看好增值潛力 前精英董事長一口氣買五戶 陽明山最大戶蔣東濬投資兼自住

2010-9-6 TWM




陽明山別墅區因為可再開發的腹地有限、老別墅極少釋出,外來客想入住很難,因此住戶多半都是傳產、金融業大老闆那幾張老面孔。但過去一向偏好信義計畫區、大直重劃區豪宅的科技新貴,現在也開始愛上陽明山,其中之一就是前精英電腦董事長蔣東濬。

撰文‧梁任瑋、黃智銘

前精英電腦董事長蔣東濬去年買下陽明山五戶三合院,都集中在永公路上,光是土地面積就接近一千坪,而且都沒有向銀行貸款,其中有三戶登記在自己的名下,兩戶分別登記在歐企投資與中駿建設。

與蔣東濬私交甚篤的住邦房屋總經理劉陳傳表示,蔣東濬因為這幾年常到陽明山爬山,覺得風景、空氣實在不錯,就好像香港知名半山豪宅區,因此去年一口氣買了五戶,除了一戶自住,其餘幾戶算是投資。

舊 屋拆除重建,打造頂級別墅蔣東濬是土地連建物一併購入,但因屋齡都超過五十年,且屋況不佳,他乾脆拆除重建,初估光是營建費用就高達上億元。不過,土地買 進才一年多,就已經畫好設計圖,例如永公路二九六巷二十八號與二十八之一號,兩戶打通成一戶,已悄悄在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動工,目前正積極趕工,預計今年十 月底可完工。

由於這幾筆土地使用分區都是保護區,不能興建超高樓層建築,他是以改建工程名義申請建照,為了加速申請建照時間,蔣東濬特別請曾任台北市政府建管處施工管理科副工程師,目前已退下來開建築師事務所的周泰良負責規畫設計。

周泰良建築師事務所成立僅四年,但特別強調團隊擁有十五年豐富的建築管理法規實務經驗,目前蔣東濬的永公路透天住宅設計圖也被周泰良放在網站上,是公司頗自豪的作品實績。

根據周泰良設計,這五戶別墅外觀風格大不相同,但最「吸睛」的是其中一戶規畫有L型露天泳池,採無邊際鏡面設計,視覺上池水與天際連成一線,加上房舍仿照峇里島頂級Villa設計,池畔還種有大樹與日光浴椅,就像置身世外桃源。

房仲業者透露,現在陽明山最稀有的就是蔣東濬買的這種三合院,雖然樓層不能蓋高,但可以直接改建,一百坪的土地至少要七千至八千萬元,蔣東濬買近一千坪,至少花七、八億元。

雖 然在陽明山上活躍置產,但在山下,卻已經很久沒有見到他的蹤跡。蔣東濬二○○七年退出精英董事會後,表面上雖未掛名任何一家上市櫃公司董事長,但實際上坐 擁百億元以上身家與龐大大陸生產工廠的他,卻還是備受市場注意,例如現在的主機板廠映泰、浩鑫都被認為是蔣東濬色彩濃厚的兩家公司。

創業以來累積百億元身價

蔣東濬最早是從事記憶體買賣起家,後來看準主機板商機成立鑫明,之後再以借殼上市方式入主精英電腦,市場估計他創業以來累積大筆財富,絕對是身價百億元以上的A咖富豪。

幾年前生了一場大病後,他開始學佛吃素,行事也低調了起來,與過去積極活躍的形象有很大落差。

精英的員工透露,蔣東濬在精英的最後幾年,常常就在員工餐廳吃飯,還會與員工分享養生的祕方,一般人都是先吃飯才喝湯,他卻建議員工最好吃飯時先喝湯,讓腸胃溫暖,這樣有益健康。

○ 五年精英與大同的個人電腦事業部門合併之後,由於大同方面取得多數股權,董事長一職交由林郭文艷擔任,公司逐漸形成大同林郭文艷與蔣東濬兩派人馬共治的局 面,不過隨著主機板產業高峰已過,雙方對於之後發展的方向有不同想法,因此摩擦頻傳,最後蔣東濬在○七年退出自己心血結晶的精英。

蔣東濬退出後,展開與精英算帳的動作,過去蔣東濬在大陸有許多工廠作為精英生產之用,○七年之後則是開始要求精英購買這些資產,○八年負責生產印刷電路板的工廠鑫英就與精英爆發經營權之爭。

至於他本人,仍然保持低調色彩,不過從他大手筆買進陽明山豪宅,顯見他極看好這裡未來增值的潛力。

蔣東濬

出生:1956年

學歷:台北工專電子科

經歷:精英電腦董事長

鑫明董事長

蔣東濬坐擁陽明山5戶豪宅,市值近8億元

永公路247號

基地面積:221坪

市價:1.2億元

永公路296巷28號*

基地面積:240坪

市價:2.5億元

永公路296巷35號

基地面積:346坪

市價:3億元

永公路97號

基地面積:145坪

市價:0.6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84

精英政治 左丁山

2012-01-30  AD

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為咗尋求競選連任,應承美國人好多好嘢,數吓就有:更多教育支出,更多基建投資,更多綠色能源計劃,更多援助俾負資產業主,更多製造業 稅務優惠──高科技製造業有優惠,貧窮地區製造業有優惠,願意提供工人再培訓嘅製造業有優惠,不外判職位嘅製造業有優惠……提高百萬富翁嘅稅率至最少 30%,加強管制華爾街……直情好似爭取許願樹冠軍,總之在民主直選之下,向最大量選民群眾提供優惠就係買選票嘅最好辦法。奧巴馬以共和黨羅姆尼為假想 敵,碰啱羅姆尼係富豪級,上年收入有二千一百萬美元,交稅率只係 13.9%,正正係 99%平民嘅仇富對象,難怪奧巴馬特登針對佢。
但一啲美國 人認為 2012年總統選舉,不要哈佛對哈佛,希望換吓口味。美國人口中講平民化,實際上精英主義盛行,自學業成績一般,出身非名校嘅列根總統自 1988年退任後,一連幾屆總統,老布殊(耶魯),克林頓(耶魯),小布殊(耶魯、哈佛),奧巴馬(哥倫比亞、哈佛),連續二十四年,美國白宮住客非耶魯 即哈佛校友,而羅姆尼讀過卜翰揚(摩門教大學)、史丹福、哈佛 MBA及 JD,由佢出場,又係不出耶魯哈佛傳統。金里奇呢,佢嘅學校雖然比較上知名度冇咁高( Emory, Tulane),但有博士學位,做過助理教授,都係學界精英啫,可見得精英主義仍是美國主流,平民與平民大學校友好難打得入白宮。
金里奇嘅女人情 史,十分無情、奸詐,政敵以為可以爆佢內幕,砌死佢,點知在辯論大會上,金里奇反客為主,指斥問問題(污穢情史)嘅 CNN資深記者 John King,大罵佢在正經場合不問政策問題,反而翻舊賬,係代表主流傳媒之八卦陰暗面,竟然得到在場觀眾喝采之聲不絕,令 CNN及 John King面目無光,辯論後金里奇民望大升,在南卡羅連納州初選大勝羅姆尼!金里奇呢一招──大罵傳媒,香港特首參選人可唔可以學呢?值得研究,不過金里奇 拚死無大害,兼且口才潑辣先至掂啫,其他人學佢可能係東施效顰,唔好制!金里奇個人生活與政績都麻麻,但與奧巴馬辯論嘅話,後者肯定好頭痛,情願對着羅姆 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3

美國精英從華爾街轉戰硅谷:欲效仿扎克伯格

http://news.imeigu.com/a/1328756761604.html

扎克伯格已經成為美國年輕人的新偶像

 北京時間2月9日上午消息,國外媒體週三報導,《紐約》雜誌本週發表加布里埃爾·謝爾曼 (Gabriel Sherman)的文章稱,數年來美國最具天賦且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一直前往華爾街尋找金融領域的個人發展機遇。 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越來越多常春藤名校畢業的年輕人將自己視為下一個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而非下一個勞埃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

一家對沖基金的高管表示:「如果你是一名麻省理工大學的博士,現在你不會想踏入華爾街,而是希望奔赴硅谷。硅谷至少有獲得巨大成功的前景。」 目前科技行業薪資上漲且公司僱傭工程師的需求非常高。而相比之下,華爾街已經削減大量工作崗位,員工的獎金也大幅下降。

科技網站BetaBeat表示,這種轉變也有「聲望」因素的影響。在許多人眼中,銀行家已不再是「宇宙的主宰」,這是湯姆·烏爾夫(Tom Wolfe)曾經賦予他們的稱謂。相反,他們都跟錢打交道又太容易犯錯,他們將世界經濟推入災難的邊緣。華爾街已再沒有當年的聲望。

然而,科技行業卻吸引著風險資本投資者將數十億美元投入其中。如果投資得當,他們或許還有可能成為《時代》評選的年度風雲人物,或者至少可以成為現實生活中的明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88

精英高配息 大股東大同股價不領情

2012-5-28  TWM




五月十一日,精英公告將以資本公積增發現金股利二.一二元,加上原本董事會通過的○.三五元,合計二.四七元,換算股息殖利率達二七%,股價連續三天急漲二二%,成交量從平日的二千餘張暴增到三萬張以上。

精英過去五年雖然平均稅後EPS僅有○.四三元,本業表現平平,口袋現金卻是「麥克麥克」,以第一季合併報表來看,光是現金加計短投就將近一百億元,負債 比率僅有四○%,其中銀行短借為十五億元,因此發放現金股利的資金沒有太大問題。精英大方派息,除了小股東外,最大的受惠者莫過於兩大股東大同和寶成,尤 其大同總經理林郭文艷同時兼任精英董事長,兩者關係更加密切。目前大同直接持有精英二七.五%股權,分得約八億元的現金股利,對大同帳上現金加短投只有二 十一億元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只是MSCI公布台灣指數最新季度調整,大同成為唯一被剔除的成分股,股價下探去年十二月中的低點六.九九元,相對於精英,大同小股東可說是「悶」到極點!

(張弘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0

破解「精英激勵」的困局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HR/230151.html

所謂「精英激勵困局」是指在管理中很多獎勵制度的初衷是為了使員工得到普遍激勵,但是實施的結果卻往往只是激勵了員工中的少數精英。一項調查顯示,如何激勵員工是目前管理者們最為關注的幾個問題之一。

「精英激勵」下的「多數人麻木」現象

許多企業目前採用的激勵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調動員工主動性和積極性作用的同時,也存在著重大侷限。筆者在一家民營企業調研時發現一個見怪不怪的 現象:只有少數得過獎勵的員工認為獎勵制度很好,很受激勵;而多數員工則對獎勵制度不感興趣,甚至表現「麻木」。每到年底召開年度表彰大會的時候,一些員 工乾脆把這種表彰大會當成一場「表演秀」或者一場並沒有多大意思的「晚會」,彷彿這場大會壓根兒與自己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他們認為:受到表彰的、能得獎的 每年幾乎都是那些人,無論自己怎麼努力,也不可能達到得獎的標準。

很明顯,企業實行的這種以激勵為導向的獎勵制度陷入了一種難解的僵局,筆者稱之為「精英激勵困局」。所謂「精英激勵困局」是指在管理中很多獎勵制度 的初衷是為了使員工得到普遍激勵,但是實施的結果卻往往只是激勵了員工中的少數精英,其他多數員工則由於能力、個人特徵等各方面的原因,即使竭盡全力,也 無緣獎勵,因而逐漸對獲得獎勵失去信心、對激勵措施喪失興趣,表現為獎勵制度面前的「多數人麻木」現象。

目前各種評優、評獎制度普遍被企業採用。一般來說,評優、評獎的比例為員工總數的5-10%.儘管管理者制定這些獎勵制度的目的是讓所有員工為了得 到獎勵而努力工作,但是實際上只有10-20%的員工會覺得自己有希望獲得獎勵而付出努力,其他員工則因為獲得獎勵的希望渺茫而對此表現麻木。有些企業還 規定業績排名後5-10%的員工受罰,目的是讓所有員工為了避免受到懲罰而努力工作,而實際實施的結果卻是,只有預期排名後10-20%的員工才會因為擔 心受到懲罰而努力工作。最後,不管是獎勵還是懲罰,中間的多數人總是表現麻木。顯然,這種結果背離了管理者制定激勵制度的初衷。

員工激勵為何陷入困局

企業制定獎勵制度的目的是為了激勵所有的員工努力工作爭取更好的業績,從道理上來講,那些得不到獎勵的員工理應通過努力改善業績去爭取獲得獎勵才對,可是為什麼在現實中這種「精英激勵」制度卻導致「多數人麻木」呢?

其實,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早已被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維克特。弗魯姆(Victor H.Vroom)提出的期望理論所揭示。該理論認為人們總是渴望滿足一定的需要並設法達到一定的目標。這個目標在尚未實現時,表現為一種期望,這時目標反 過來對個人的動機又是一種激發的力量,而這種激發力量(Motivation)的大小,取決於目標價值(效價,Valence)和期望概率(期望 值,Expectancy)的乘積,用公式表示為:M = V × E其中,目標價值(V)是指某項工作或一個目標對於滿足個人需要的價值。或者說,一個目標的價值在激勵對象心目中的位置(或威望)。同樣一個目標,由於個 人的需要和特徵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而在人們心目中的效價也不同。期望概率(E)是指根據一個人的經驗判斷一定的行為能夠導致某種結果和滿足需要的概率。 由於期望的東西不等於現實的東西,所以過去的經驗對於一個人的行為具有較大的影響。

根據這一理論,「精英激勵」模式下的獎勵制度雖然能夠使得所有員工的目標價值(V)都很大,但多數員工卻因為實現目標的期望概率(E)很小而表現麻 木。就拿目前企業廣泛採用的「評先進」、「評優秀」等方式來說,企業設定的獲獎比例通常是5-10%.管理者制定該項制度原本是讓所有員工為了得到獎勵而 努力工作,但結果卻是,並非所有員工被激發的力量(M)都最大。實際上,只有其中10-20%的員工實現目標的期望概率(E)較大,因此通常只有這 10-20%的員工會因為覺得自己有希望獲得獎勵而付出努力,而其他人則因為期望概率(E)小而不會付出努力,於是就表現為激勵制度面前的「多數人麻木」 現象。

此外,單一的績效評價標準也使企業現行的獎勵制度只激勵少數精英的弊端凸顯出來。每一個員工都有自己的長處,用一個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員工,只能產生 一個優秀者;而從不同的角度選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員工,則可能會發現每一個員工身上都有獨到之處。績效評價也一樣。當我們採用單一的標準去衡量績效時,只 有少數員工會成為業績優勝者,也只有這部分員工才會因為能夠達到目標而產生優勢體驗的期望,進而產生努力工作的動機。而其他多數員工則會因為難以達到目標 而無法產生優勢體驗的期望,進而難以產生努力工作的動機。如果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每個員工可能都會因為某一標準符合自己的特長而對未來業績產生優勢體 驗的期望,進而都會產生努力工作的動機。其實,這也是「全員激勵」的理論基礎。

員工激勵如何擺脫困局

儘管企業管理中存在「二八法則」,即20%的員工創造了企業80%的價值,企業激勵的重點理應關注這20%的精英員工。可是,如果剩下的那80%的 普通員工對激勵制度漠然、在激勵制度面前麻木、在獎勵表彰中成為看客的話,那麼企業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也必將大受影響。所以對企業來說,激勵制度改革的方 向就是不僅要使那20%的精英們受到激勵,還要想辦法使中間多數人受到激勵。那麼,管理者該如何變革現有的獎勵制度才能擺脫「精英激勵」的困局達到「全員 激勵」的效果呢?

根據上述分析,建議管理者通過以下兩種途徑來加以解決:一是提高目標實現的期望概率,二是制定多元化的績效標準,即增加激勵的維度。筆者按照這一思路為企業設計的「業績進步獎」就是彌補「精英激勵」缺陷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激勵辦法。

「業績進步獎」主要獎勵那些儘管業績不突出,但是有著重大進步的員工。該獎勵辦法的進步性就在於企業的獎勵目標不再僅僅關注員工之間的業績比較,還 注重考察員工業績的自我比較,即將員工的當期業績與其上一期的業績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員工之間的業績進步大小來評定獲獎人員。即只要員工有較大的進步,就 能獲得獎勵。例如,在傳統的「精英激勵」模式下,對銷售人員的獎勵大多採用銷售額、鋪貨率或回款率等指標來考核,這樣的激勵模式當然激勵的是少數業績突出 者。但如果採用「業績進步獎」的話,就可以採用銷售增長率等類似的增長率指標來評定員工的業績,然後再根據員工業績增長數額的大小或業績進步名次的多寡來 確定獲獎人員。甚至獎勵制度還可以規定:員工在連續幾次得到進步獎後,就可以獲得一個更大的獎勵。

從實驗結果來看,這一激勵機制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傳統的「精英激勵」制度下,業績落後的員工收入低、沒面子、領導批評、同事嘲笑,實際上,在負面激 勵的包圍中,任何一點正面的肯定,對員工來說都是「雪中送炭」。「業績進步獎」正是為業績落後的員工提供了「雪中得炭」的機會。因為排名越往後的員工,實 現目標的期望概率就越大,從而進步的潛力也就越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79

真實的中國互聯網:精英與草根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30612.html

我有兩個朋友。

L的公司在上海,大半時間跑廣東。他是華南某所不太知名的大學畢業的,小眼睛質樸男,多年以前還是個文學青年。哥們做手機網遊的,我見他使過好幾款 手機, 但最貴的一個也不過1千多塊錢。比起什麼Web2.0、移動互聯網的概念,他更關心珠三角的幾千萬農民工和城市邊緣的大學生「蟻族」,怎麼關心?在東莞的 夜宵攤上跟他們拼啤酒,在富士康廠區外網吧裡刷夜,跟靠做他們生意開上寶馬的便利店老闆扯淡……

W貓在北京中關村。他從小就是個腦袋很大眼睛發亮的天才少年,數理化成績很好,邏輯思維超強,英文和中文一般流利。在首都某著名大學畢業後,W 直接去美國名校拿了碩士,接著回國創業。我一直覺得,他是硅谷Geek們的中國版。諸如iPad之類的新技術玩意,我總能第一時間從他那兒找到。他也是國 內把玩Facebook、Twitter、Groupon、Foursqure的人。啥叫互聯網的未來,W做的網站就代表互聯網的未來。

W比L擁有更多的掌聲和名聲。但遺憾的是,他做了好幾個連投資人都覺得很酷的網站,卻始終沒有掙到大錢。原因不外如下:要麼是起個大早,卻被一大堆 抄近道的同行給圍追堵截;要麼因為資金接濟不上,只能讓一個更有資源實力的大公司直接吃掉,還有的不知道觸了哪根高壓線被主管部門直接暫停。

L的生意是實實在在每天都能數著錢的,他都已經可以打高爾夫了,但他並不想告訴無關人他掙到錢了。說了也沒人信,幾十萬月薪不到2000的打工仔拿 著 300塊錢買的山寨機玩L公司做的遊戲,每月給他貢獻過百元的ARPU值,換句話說,他們收入的十來分之一都心甘情願地送給L了。我有時也想不通,W針對 的客戶明明是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中最有消費能力的精英。為什麼他們捨得花錢買最貴的手機,換最新的筆記本電腦,下最好的館子,在網上卻什麼都要免費。

圈裡公認,只要是W做的事情必定引來圍觀。同行也好,媒體人、營銷人也罷,口口相傳,網站流量和用戶量幾乎是一條直線往上躥。但奇怪的是,過了沒多 久就停止上升勢頭,開始跟中老年同志的心臟一樣來回震盪。我也問過L,他的這些草根用戶沒幾個有自己的電腦,更談不上3G,究竟是怎麼發掘的?L笑笑說, 網吧都不是最有效的渠道。廠區周邊有很多便利店,工人一下班就聚到哪兒。老闆提供一台電腦,裡面裝了各種手機用的遊戲、MP3、電影,再備一本類似早年K 歌房裡的「點歌簿」。不用上網,拿根USB數據線,想要什麼下什麼。還有更方便的,用手推車直接送到宿舍門口。

有次跟L吃飯,他提問我:如果一款遊戲要打入45萬富士康工人的市場,該請哪位代言人合適?我先猜周杰倫,搖頭,丫目標受眾是城市,又猜春哥也不 對,她只殺傷學生和少婦,怒了,決定猜當紅的鳳嬌,還是被鄙視!正確答案是鳳凰傳奇,有百度歌手榜單為證。備選是慕容曉曉。完全超出我知識範圍,還好我沒 猜韓寒。

過去W單純地以為憑技術就能改變社會,現在他知道你可以不過問政治,但政治會來過問你。不過,要讓一個海歸精英學會怎麼跑門子疏通關係確實有點臊。 L曾經憤青過,但如今很務實,好的商人都是知道怎麼看《新聞聯播》的。他挺關心運營商的人事變動和掃黃整頓,還搞過幾次工友聯誼會,雖然目的是為了推廣他 的遊戲。前一段富士康工人「12連跳」,他很嚴肅地跟我說,這事他們有責任。我嚇一跳。L講,那些一想不開就跳樓的年輕人正是他的衣食父母。一部手機通常 就是這些工人唯一的娛樂設備,與廠外世界交流的唯一媒介。他們有責任讓工人們更快樂。

我所認識的投資人都對W評價很高,但卻更爽快給L投錢。因為他們的心裡也明鏡似的:在中國,做精英的只能賺吆喝,做草根的才能賺著錢。騰訊、百度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上海那位梳分頭打摩絲的笑星說過一句經典:我是喝咖啡的,北方那兩位是吃大蒜的。咖啡是舶來品,感覺很洋氣,吃大蒜卻有益身心。今年炒大蒜的都掙了很多錢,沒聽說誰倒騰咖啡掙了錢。中國的互聯網好像也是一樣?

我曾經突發奇想,如果把W和L對調位置,情況會不一樣嗎?他們會更理解各自商業的長短嗎?後來想想覺得這事不太可能。

W所追求的互聯網,其實是一個「美式的互聯網」。在美國,信息革命是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的,從1950後到1990後都是「數字化的一代」。他 們之間並沒有太大的「數字鴻溝」,他們的生意與生活,工作與娛樂都與互聯網分不開。這也是為什麼80後的扎克伯格能夠和50後的喬布斯、60後的貝索斯、 70後的佩奇同台競技的原因。

同時,美國的社會結構是一顆「橄欖」,沒有那麼大的貧富差距、地區差異、城鄉之別,所以,美國的互聯網可以說是「全民的互聯網」。

但當下中國的社會結構,原本我們以為它會是一座「金字塔」,但越來越變成一顆「圖釘」。W和L一個站在削尖的頭上,一個站在遙遠的釘帽上。中國沒有 一個所謂 「全民的互聯網」,中國的互聯網是人為割裂的。它既存在於精英的Think筆記本上,也存在於草根的MTK山寨機中。我們的精英也許和美國同步,草根卻與 越南同步。

事實上,中國的「數字化一代」只存在於北上廣等一些大城市,20-40歲之間的幾千萬中產階級。剩下的幾億中國互聯網用戶歸根結底都只是QQ用戶。互聯網改變不了這個現狀,能改變它的也許需要更宏大的社會變革和經濟變革?

我相信,L看穿了所謂「中國的互聯網」的本質。哪些精英們的慾望從來不缺乏滿足的渠道,太多的企業在追逐寵壞其實有限的一群客戶。相反,有一大批 「數字化貧民」卻沒有辦法利用互聯網改變自己的命運,沒有條件通過網絡讓自己的生活質量飛昇,只能沉醉於廉價的虛擬娛樂中。L的商業很符合本土國情,很和 諧社會,但他能夠走出國門嗎?

我一直相信,終有一天,W能做點「代表先進互聯網」的事情,讓美國人也能跟著咱們屁股後面學。可現實的磨難會不會打消他的意志呢?

按照哲學家柏拉圖的「洞穴」理論,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呆在自己挖的一個洞穴裡,我們所見的世界只不過是被陽光拋到洞穴牆壁上的影像,而我們這些洞穴的居民卻把它當作是真實的世界,因為我們沒有見到過其他的東西。而真實的世界卻是在洞穴之外,在有太陽的地方。

不管看這個BLOG的各位精英們是否承認,我們和某些人——一群數量比我們大得多的人(中國的農民工、剛畢業的大學生等等,大概3億人),完全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如果能關注那一群人,還會有很多機會。但很有可能,我們永遠都走不出自己呆的洞穴。

編者小註:據江湖傳言W為美團網的創始人王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25

內憂外患 知乎要草根還是要精英?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09/230899.html

一家被冠以「中國Quora」光環、少有推廣卻已贏得口口相傳的社交問答網站,在飛速發展一年半後,陷入內憂外患的成長煩惱;一個運營能力堪稱優良的團隊,卻依然躲不過與生俱來的發展困境。這就是知乎網當前所面臨的環境。

從內部講,知乎的用戶活躍度出現下降,高質量回答開始減少;在向更多領域拓展的路上,面臨的運營壓力逐漸凸顯;弱關係鏈下如何提升用戶粘性成為知乎的挑戰。

從外部看,今年6月新浪微博推出的社交問答「微什麼」或將成為知乎又一塊心病。目前「微什麼」尚在內測中,帶有社交元素和大量高端用戶的新浪微博入局,會不會對知乎造成致命一擊?

無人知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知乎正如少年維特一樣陷入成長的煩惱。在內容質量與用戶規模,小眾領域和商業探索之間的矛盾與掙扎中,少年知乎該如何前行?

運營煩惱:優勢難破IT圈用戶熱戀度漸失

「知乎很招人喜歡。在上面拋出和某個產品、某個公司有相關的問題,該公司的產品經理、CEO、創始人都能回答。」這是知乎用戶的共同看法,「當你想找到最專業的人或有一個很棒的問題,你會想到知乎。」

近一年來,憑藉創新工場李開復等IT意見領袖的影響力,知乎推出後迅速聚攏高端用戶,形成專業格調,用戶達30萬,媒體稱譽其為「資訊海洋中的珍貴浮標」。

雖然用戶有口皆碑,但和所有創業者一樣,在路上的知乎煩惱也隨之而來。

2011年年中,知乎紅極一時,當時李開復、洪波等業內人士基本每週都會在知乎上回答問題,而眼下,李開復在知乎的最新回答則停留在2個多月以前。 從Alexa排名看,知乎用戶UV和粘性在2011年年中達到高峰後一路下滑,整個網站的TrafficRank也呈現微降態勢。

少年知乎之烦恼:窄众牢笼难破 或受微博冲击

知乎在Alexa排名上的PV/UV趨勢圖(騰訊科技配圖)

少年知乎之烦恼:窄众牢笼难破 或受微博冲击

知乎在Alexa排名上的TrafficRank趨勢圖(騰訊科技配圖)

一位內部員工透露,知乎早期回答率在80%左右,現在則低於70%,而且高質量回答內容正在減少,用戶不再狂熱,一些早期用戶甚至出現逃離。

「現在知乎上內容同質化,充斥著大量不靠譜的問題和回答。很多專業回答都是一些偽大師論調,光說不練,徒有理論,長此以往,所謂的專業只會流於形式。」一位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產品經理如此說道。

除了內容質量問題外,團隊運營能力成為知乎的另一個挑戰。

創業之初,知乎的話題僅侷限在IT、商業等窄眾群體。2011年12月,知乎推出領域功能,鋪展到互聯網、創業、科技、商業、社會人文、電影、圖書、體育等更多分類。

然而,時至今日,這種拓展並不算成功。有網友反映,在知乎的音樂·電影·圖書這一領域中,同一個問答在熱門問題區多次重複出現,這對用戶體驗無疑是巨大傷害,無論是算法還是人力的問題,都從側面反映出知乎的運營不力。

少年知乎之烦恼:窄众牢笼难破 或受微博冲击

知乎音樂·電影·圖書領域首頁8月6日下午截圖(騰訊科技配圖)

這印證了部分行業人士此前的擔憂:知乎團隊在IT圈擁有很強的資源和人脈優勢,但擴大到其它領域後,整個團隊的業務水平、知識結構和資源體系都會存在很大的問題。

據瞭解,無論是知乎背靠的創新工場還是周源的團隊(周曾在《IT經理世界》雜誌社任3年記者,聯合創始人成遠曾是《商業價值》記者)都是多年混跡於IT江湖,這使得其在IT領域的優勢明顯大於其他領域。

知乎今日的用戶和運營煩惱或許在誕生之時就已注定。2010年6月,問答模式的鼻祖Quora在美國正式閃亮登場,給此前低迷的問答市場帶來一陣驚喜。

因為幫助用戶解決了搜索引擎難以勝任的高端複雜問題的問答,2010年,Quora估值已達8000萬美元,兩年後的2012年5月,Quora月獨立訪客達150萬,獲B輪融資5000萬美元。

知乎正是藉著Quora的熱風於2011年年初在國內搶先推出。然而,無論是Quora還是知乎都面臨著精英用戶維持的難題和商業模式探索的困境。

對於知乎的快速崛起,一位問答類網站創始人告訴騰訊科技:「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社交問答的內容提供者,但真正能提供有質量內容的只能是少數。 開始之初,知乎的模式新穎,回答者願意嘗鮮,又因為聚集一批IT、商業領域高端用戶,對於提問者產生很強的吸引力。IT、商業領域的人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和 傳播力,這使得其能在短時間內火熱。但長久而言,高端人士時間和精力有限,高質量內容難以持久。」

拋開對人類知識和經驗系統性梳理和分享的理想不談,作為一個創業團隊,無論是知乎還是Quora都需要提升市場份額,最終給投資者和創業團隊帶來回報。

要持續做大市場份額,就需要引入更多領域和用戶,知乎拓展領域也有這樣的考慮。但作為一個注重氛圍和問答質量的問答社區,如何把握用戶規模與氛圍之間的平衡,成為考驗知乎團隊的重要問題。如果更多人參與,代價是內容質量與格調的降低,導致的結果可能是精英問答者的逃離。

知乎的領路人Quora也面臨同樣問題。據美國媒體報導,有分析師預測Quora將很快面對垃圾郵件和系統垃圾信息的挑戰,這曾是雅虎知識堂(Yahoo!Answers)癱瘓的主要原因;等有一天它變得非常龐大時,這個網站將失去它現有的大部分魅力。

不僅如此,人們對社交問答的追逐能維持多久?經過一段時間後,成為鎖定的小社區,話題重複,缺乏新血液,看似多元的社區很可能走向封閉。

「從實用性來講,Quora的一些答案可有可無,也不那麼有趣。弱關係下,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難以獲得高效的回答,加上嘗鮮的人群沒有足夠的忠誠度,他們也並不願意為此支付費用。」上述分析師說,社交問答網站商業模式的遙遙無期讓創業者們倍感壓力。

一位海外媒體觀察人士曾發表文章稱,社交問答的商業模式不應該建立在規模的基礎上。只要能聚集起小部分精英,這個社區就會有極大的價值,但一旦社區 中的閒雜用戶比例過高,其價值就大打折扣。「它可能會變成用戶短期追逐的時尚玩意兒,但不是一個趨勢。當用戶的興奮感逐漸消失,難以找到商業模式的社交問 答網站最終將陷入衰退,甚至跌入死亡低谷。」

外在煩惱:微博攜大量用戶入局先發優勢能否持續?

知乎的煩惱不僅來源於內部運營壓力和商業模式困境,外部的對手迅速殺入這一領域,讓暫時走在前列的知乎繃緊神經。

2011年5月,繼盛大員工創辦問答網站米飯後,百度新知也切入知乎的問答領地,而之前人人網旗下的商務社交網站經緯也早已推出問答服務。目前來看,這些對知乎並不構成威脅,眾多對手中,最後入局的新浪微博可能才是知乎的最大對手。

「沒想到新浪微博切入如此之快!一個問答類創意或將被新浪扼殺!」2012年7月,當新浪微博加速內測問答社區「微什麼」時,有觀察人士發出如此感慨。

2005年,隨著新浪愛問推出,新浪已經在問答領域撒下棋子,多年躊躇不前之際,此番可謂借微博捲土重來。曾經號稱要挑戰門戶網站的博客中國,就在發展即將迎來爆發之際遭遇新浪博客截殺,最終隕落。知乎會成為下一個嗎?

在知乎上,這一問題被廣泛討論。眾多觀點大致分為兩派:

第一派,威脅論。長遠來看,「微什麼」會從側面對知乎產生影響。新浪微博有現成的眾多高端核心人物資源,普通用戶基數較大,問答可人人參與,「微什 麼」的出現可能奪走知乎上大量非知識性問答的用戶。持此觀點的人士認為,微博和社會化問答網站都屬於興趣導向,微博涵蓋了社會化問答功能,有了長微博,就 能夠更充分的表達、回答和交流。知乎通過專業的意見領袖擴大了品牌影響力,而以名人效應帶動產品,則是新浪最為擅長的手法,僵持戰中必將對知乎形成威脅。

相反的一派則認為,僅憑用戶群和社交元素,新浪「微什麼」難以對衝擊知乎。

他們的理由是:知乎是一個有著精英氛圍的社區,營造的是認真、嚴肅的回答,對專業性的需求較好,對運營能力要求較高。新浪微博讓用戶養成的是快餐模 式,很難沉澱下優良的答案。如果新浪微博一手搞偏生活領域的問答,一手通過加V用戶走知乎的專業高端路線,兩種不同格調的產品很難融入,用戶也容易分裂。

在他們看來,新浪「微什麼」未來將更多偏重大而全的生活領域,對知乎不會形成殺傷力,反而可能是分流百度知道的部分用戶。

另有行業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此番新浪推出「微什麼」或許醉翁之意不在問答,而在於反哺微博,「眼下,新浪微博的大量精英的熱情正逐漸減退,問答是一個刺激這些高端用戶的產品,讓其重溫指點江山的感覺,最終把他們繼續留存在微博之中」。

截稿前,騰訊科技登陸發現,新浪「微什麼」中內容質量還遠不及知乎。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微博應用拓展半死不活的案例頗多,如分類聚合社區、微群、私信聊天、微博商城等,同樣的戰術指導下,「微什麼」要獲得成功並非易事。

但無論結局如何,潛在威脅已經出現,知乎的煩惱也隨之而來。

「我們還在調整,不斷的試錯。」面對這些問題,知乎CEO周源很坦然。他說,知乎還處在發展的求索路上,它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希望它能化解暫時的煩惱,在解決別人問題的同時成功為自己找到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