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熱鍋上的綠城:負債率第一,危險程度第一

http://www.infzm.com/content/69286

從去年年底至今,綠城的命運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這個最激進的高端住宅製造商,在賣掉四個項目之後,總算緩解了嚴重的債務危機。但宋衛平仍在熱鍋上煎熬,在樓市調控仍將持續的未來,他不得不發動全民銷售,為以往的賭局埋單。

「還行嗎?」宋衛平最近最怕聽朋友們問起這句話。2012年的春節,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的多數時間,是在位於杭州玫瑰園的家裡度過的。他謝絕了一切不必要的應酬。

一些話他不得不解釋上百遍。「後來我都煩了,不想做祥林嫂,一見到朋友就說,早知道不叫阿毛去了。」宋衛平一邊抽著煙,一邊笑著反覆強調,2011年的風波的確大,但綠城活了下來。

2011年年初,宋衛平還以為這是綠城飛奔的一年,但事實卻遠非如此。限購、限貸等種種因素的疊加,讓綠城大本營長三角的樓市降至冰點,原本預計540億元的銷售目標,只完成了64%——這是這家浙江最大發展商在香港上市以來的第一次負增長。

在2011年年底的某段時間裡,宋衛平的弦繃至極點。「比如銀行要明天還5個億,但錢今天才能到賬,這種情況出現過幾次,有點煎熬。」宋在2012年2月6日晚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不過他宣稱,綠城已過了償債高峰,最困難的時候已然過去,其團隊同時也在做超常規的努力,應對更為嚴峻的調控環境,綠城絕對不會倒閉。

「我連出差的積極性都沒了」

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2月6日下午,他接連開了三場會,並在最後一場內部銷售轉型會後,因產品細節當場怒斥一位項目總經理達20分鐘。

對於57歲的宋衛平來說,2011年的第四季度尤其漫長。

2011年9月底綠城開始為「海航30億收購綠城」的流言困擾時,宋衛平曾經開玩笑地聲稱:先努力賣房子,不行就賣項目,再不行就將價格一降到底,從此退出房地產。但隨後該話被當地媒體詮釋為「三段論」,這就是「宋衛平退出房地產」的由來。

經歷一年多調控的樓市,當時已危若累卵。宋的消極言論顯然觸動了脆弱樓市的敏感神經,一時關於綠城的各種傳言滾滾,宋衛平接連遭遇「信託調查」、「綠城破產」、「中投控股」和「宋衛平被捕」等傳言包圍。

受此拖累,3個多月的時間裡,綠城中國(03900.HK)的總市值蒸發了三成多。「我連出差的積極性都沒有了,到一個地方,地方政府們如果想這是一個沒錢的企業、快倒閉的企業,不接待你,那感覺就挺差的。」宋衛平自嘲道。

2011年讓宋衛平覺得最有意義的事情之一,是他在十二個園區裡做的老年人頤樂學院,他本來想在2011年下半年在全國做集中養老的試點,但也是第四季度綠城突如其來的銷售與資金困境,將他的心緒與計劃打亂了。

但「退出房地產」一說,並非宋的本意。時過境遷,宋衛平強調:「為了自己的榮譽也好,為了綠城團隊也好,為了業主及眾多合作企業,我都會努力,不會輕易讓綠城死掉的,2011年綠城活了下來,在2012年綠城會繼續活下去。」

這位以「足球反黑」聞名中國的房地產老闆,對產品品質及規模的追求接近於偏執,其財富和文化皆植根於此——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2月6日下午,他接連開了三場會,並在最後一場內部銷售轉型會後,因產品細節當場怒斥一位項目總經理達20分鐘。

「綠城這樣用心做產品的企業不應該死,也不會死。」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曾多次強調。但在追求品質與規模的同時,宋衛平仍需回答公眾及投資者的疑問:不斷升級的樓市調控下,綠城自救的底牌在哪?

「有客戶儘可能介紹給我」

無論是企業銷售人員,簽約經紀人,還是非專業銷售人員,只要幫綠城賣出房子,都可獲得不菲的佣金。為了鼓勵大家賣房,綠城還將銷售提成大幅提高。

宋衛平不可能剎車停下來解決問題,他只能且行且變,全力掉轉船頭,回歸商業的根本:銷售。

綠城資金困局傳出後,浙江省內的諸多合作夥伴及企業家都向宋衛平伸出了援手,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直接給宋衛平打電話,詢問是否需要他幫忙。坊間同時傳言馬云號召阿里巴巴高管們買入綠城的住宅,杭州的國企也對綠城伸出援手,不過宋衛平並不願過多談及此事。

在逐步加碼的樓市調控下,綠城怎樣才能賣出更多房子?宋衛平給出的對策是創新的銷售模式:將過去坐等上門接待為主的被動銷售,演變為主動出擊找尋潛在客戶的經紀人制度。

2011年9月,一次為期16天的北方市場巡視或許給予他不少靈感:在鄂爾多斯,久未親臨一線的宋衛平與客戶現場接觸,給予銷售最直接的支持,當即就賣出了幾套豪宅。這讓他在2012年給自己訂了3個億的銷售量——他甚至對記者打趣說,「有客戶儘可能介紹給我」。

行銷與親臨一線是中國地產明星老闆潘石屹在商業地產領域賴以成功的法寶。宋衛平將其在住宅領域深化:即向全社會成員完全開放其房源,這意味著社會上 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幫綠城賣房子。而無論是企業銷售人員,簽約經紀人,還是非專業銷售人員,只要幫綠城賣出房子,都可獲得不菲的佣金。為了鼓勵大家賣房, 綠城還將銷售提成大幅提高。

「銷售額上去了,我們就少賣一些項目,銷售額上不去,我們就多賣一些項目。我們會把規模情結拋掉,先把買來的地趕緊做完。走一步看一步,一千多個億的存貨,一定要流轉。」宋這樣說。

宋衛平之前在銷售上的各種努力也似乎初見成效。綠城月度通訊上的數據顯示,2011年12月綠城共銷售57億元,是2011年銷售最好的月份,「今年1月份儘管是春節,也有十幾億的銷售入賬。」

狠抓銷售,加上轉讓完四個項目以獲得藉以喘息的部分現金後,綠城償債的高峰期已經過去。「今年不會像去年年底那樣煎熬了。但我還是要檢討的。人要有理想,但也要正視現實。」宋衛平說。

「有幾塊地的確買貴了」

在此前的兩次宏觀調控中,宋都憑藉著政策的掉頭而化險為夷。也許正是如此,綠城此後變得更為激進。

2012年1月20日,綠城公告稱以5100萬元的價格,將無錫綠城湖濱置業有限公司51%的股權轉讓給融創,而湖濱置業擁有的無錫地王是他們兩年多前以29億的價格拍來的。

當天,綠城一口氣發出了3個項目轉讓的結果。「有幾塊地的確買貴了。」綠城集團副董事長壽柏年感慨道。

其實綠城已經不是第一次身處險境。在此前的兩次宏觀調控中,宋都憑藉著政策的掉頭而化險為夷。也許正是如此,綠城此後變得更為激進。

最戲劇性的一次豪賭發生在2009年5月,一筆即將到期的4億美元的高息債務,曾將綠城逼進破產清算的危局。最終綠城通過發行20億元的信託計劃獲取資金躲過這劫,並因中國政府隨後的救市計劃,成為當年樓市的最大贏家之一。

但這次發軔於2010年4月的樓市調控持續時間之長,超出了所有人預期,並導致了中國經濟的增長發動機之一的樓市似乎即將「拋錨」——就連萬科地產 一位高管前不久也對朋友訴苦,「2011年儘管賣了1200多億,但基本上都支付給早幾年的地價款和工程款,萬科也有資金缺口,2012年的主題詞就是保 命。」

2011年驟然冰封的樓市,更讓宋衛平措手不及。綠城所重點佈局的區域,如杭州、上海、南京等,都是限購城市,「2011年杭州市場萎縮了一半,這也意味著房地產企業要死一半。」宋衛平感嘆。

尤其雪上加霜的是,綠城的項目定位在高端住宅,而這部分消費群體恰恰是政策限購的對象,「我們的客戶都是買過一套兩套房子的,於是這輪調控對綠城就首當其衝了。」綠城集團副董事長壽柏年這樣向南方週末記者指出。

似乎不難得出如下結論:如果2009年沒有拍下那麼多地王,宋衛平今天的日子可能會更好過些。「綠城問題在於攤子太大,老宋沒必要把自己搞那麼累,且綠城品牌在浙江省外還是不夠強勢,過於聚焦高端住宅市場,讓他們降價賣不動。」孫宏斌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2009年樓市的狂熱和綠城業績的爆發,給了宋衛平錯誤的信號:憑藉著超越萬科產品的口碑,舉債拿地不斷擴張下去,或能在三五年內規模超越萬科。

2009年,杭州總價地王前十位中,有4個出自宋衛平之手。在借貸方面,綠城也更是大膽,積極利用信託槓桿取代債務槓桿,截至2011年上半年,其 債務已從2010年底的350億元增至39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債務高達135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7.7%——熱愛圍棋與橋牌的宋衛平顯然在賭。

但很快,曾經重金拍回來的土地,也變成了一種負擔。

「不轉型、應變, 綠城未來只有死路一條」

綠城可能是中國最出色的高端住宅製造商,但可能不是一流的營銷和成本控制高手。綠城產品生產和銷售週期是萬科的2倍,且在土地成本投入上,亦遠遠高於同行。

過去一年,在中國大房地產企業裡,綠城堪稱關注度第一、負債率第一、危險程度第一。對此,宋衛平也有過反思,綠城到底該如何面對滔天的負面消息。 「我曾經發表過一些不合時宜的言論,得罪了一些人。以後綠城沒有別的,唯有坦誠和透明,只望綠城能安安穩穩地存在,不再成為新聞話題,慢慢調整與轉型。」

相對於各種謠言給宋衛平及綠城所造成的影響,綠城在跨越式發展中暴露出的產品線過於單一、毛利低周轉低、對行業複雜性和調控政策過於依賴宋的判斷等,才是其真正的硬傷。

「宋是綠城的領袖和靈魂,綠城的理念及實踐都是由他來主導——按他的話來說,綠城把生存問題解決後,我們就要追求理想主義,把住宅當成文化產品而不 是工業產品來製造;我們不打高爾夫,不去幹嘛,每天在工作,辦學校、辦醫院、支持中國足球,把賺到的錢能夠回饋社會。」壽柏年如是說。

某種程度上,畢業於杭州大學歷史系的宋衛平跟喬布斯有點像。對產品苛刻、偏執,是公司裡的暴君。在與南方週末記者的幾次交流中,他多次提及——「人生短暫,像我這樣五十多歲的人了,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了,只希望能更快地讓更多人享受城市文明。」

綠城可能是中國最出色的精裝住宅製造商,但不是一流的營銷和成本控制高手。儘管綠城旗下房子均價20470元,堪稱全國品牌房企最貴,但為了把房子打磨成藝術品,綠城產品生產和銷售週期是萬科的2倍,且在土地成本投入上,亦遠遠高於同行。

2月1日,一張綠城項目利潤餅圖在新浪微博熱傳,該圖顯示綠城售價2萬元的項目,淨利潤只有12%,而土地費用佔到22%,稅收佔11%。這被認為 是一個地產從業者發的牢騷,但事實上,因為使用建材用料的苛刻及土地成本的昂貴,綠城造價成本遠高於其他發展商,淨利潤也遠低於其他發展商。「我們大部分 項目只有10%的利潤,真是沒空間降。」宋衛平反覆澄清這一點。

儘管業績反覆波動,但業界對綠城的判斷是:背靠著諸多有錢的合作夥伴(甚至包括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宋衛平肯放下身段犧牲幾個項目,調整現金流,渡過這一關並沒有很大問題。但是,即便綠城趟過這一關,這個賭性十足的領袖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汲取過往教訓呢?

「中國房地產過去十年所遵循的增長模式已漸行漸遠,暴利年代早已結束,如果不轉型、應變,綠城未來也只有死路一條,謀生向來艱難,綠城本可以更穩健些。而人,總是要順勢而為。」宋衛平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80

中行董事長肖剛:理財產品風險某種程度上類似旁氏騙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065

中國銀行董事長肖剛認為必須警惕「影子銀行」對金融系統的風險,理財產品某種程度上類似「旁氏騙局」。

肖剛週五在《中國日報》撰文指出,中國必須「解決」影子銀行問題,特別是被用作短期投資工具的理財產品。

「儘管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仍處在0.9%的低水平,但毋庸置疑潛在的風險比官方數據顯示的嚴重」。肖剛認為當借款人面臨現金流問題或者違約時,產生的風險將增加銀行業的壓力。

「當投資者失去信心減少或者撤出理財產品時,現在看上去樂觀的故事將會結束。」

肖剛警告短期的理財產品與其支撐長期投資項目期限不匹配,更有一些理財產品不與任何投資項目掛鉤,可能是依靠出售新產品來還本付息避免流動性緊縮。

他認為: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本質上是一個旁氏騙局」。

在五年之內理財產品數量從幾百個增長到了2萬多個,肖剛認為這個「影子銀行」系統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威脅金融系統的穩定的主要因素。銀行能通過發行理財產品繞過信貸限制投資房地產業,投資者則獲得了高於存款的回報率。

儘管理財產品風險明顯高於儲蓄,當年大多數投資者相信銀行能在暗中擔保,而銀行利用其大量的分支機構推銷這些產品。肖剛認為投資者的僥倖心理可能助長銀行在風險底線上後退。

肖剛警告:「理財產品大規模展期可能對正規銀行聲譽產生嚴重影響,因為很多投資者堅信,銀行不會倒閉,他們總能得到自己的錢」。

中國銀行副行長劉士余6月份曾表示,許多銀行運營的財富管理產品風險管理不夠透明。

肖剛在《中國日報》撰文最後總結稱:

「中國的影子銀行系統是複雜的,與正規銀行系統和實體經濟有密切但又是不透明的關係,」

「必須謹慎且靈活的解決影子銀行問題,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22

錢荒!銀企關係!聯保危機!中小企業危機程度超2011年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420.html

調查發現,全國各地的中小企業幾乎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在江浙一帶的企業、廣東珠三角、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資金鏈緊繃,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幾乎均有出現。種種資金鏈緊張但融資無門、融資成本高企等問題在此時更加凸顯,擔保圈危機、票據融資空轉等眾多問題浮出水面。

據悉,李子彬會長的信隨後被批轉至了央行、銀監會、證監會等多個部委。無獨有偶,國務院7月8日也專門下發了《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優化社會融資結構,持續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等意見。不過,還有諸多圍繞著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種種癥結未能化解,中小企業能否渡過目前的危機尚難定論。

中小企業處處是錢荒

「我和很多企業家都感覺到危機撲面而來。」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直言。近期,他頻頻遇到來求救的企業家,甚至有企業成天跑到他的辦公室來訴苦:資金鏈緊張,四處求助無門。

在周德文看來,當前溫州地區很多中小企業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中小企業融資越來越難,這幾年並沒有得到緩解,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危機程度反而遠遠超過了2011年。」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企業家「跑路」的情況尚未頻頻見諸報端,但周德文透露,當地中小企業破產的情況卻並不是沒有發生,而是沒有像金融危機爆發時受到輿論那樣高的關注度。

去年年底的數字顯示,溫州地區規模以上企業同比2011年,出現停產、減產情況的企業高達60%,更不用說其他中小企業的情況。而周德文相信接下來的4個月中可能會出現嚴重的破產、「跑路」潮。

「過完年之後,明顯感覺到路上的豪車少了很多,不少老闆手裡沒錢了,將豪車送到二手車行變賣,折扣力度非常大。」這是胡軍近期觀察到的現象。胡軍是土生土長的溫州人,他今年以來感受到溫州較大的另一變化是,當地的房價下跌了很多。「在一個相對偏城區的地方,2011年的房價最高到過4萬多,而現在只有1.4萬元左右。」

和這些反常跡象同時出現的是眾多中小企業當前的資金困境。它們能夠獲得短期流動資金支持的渠道非常有限。

東莞易碧奇五金製品實業公司老闆李興文表示,公司過去每個月五金製品的出貨量能夠達到300萬元以上,但由於流動資金不足,現在每月的出貨量。只能勉強達到產能的50%左右。

對於資金來源,李興文表示,廠房是租來的,財產方面只有不值錢的生產設備,因此基本上沒有得到過商業銀行貸款,在資金周轉最困難的時候,一般都是尋求朋友的幫助,實在走投無路只好去找小額貸款公司,但成本太高。

李興文認為,儘管總體出口形勢嚴峻,但感覺市場仍然有需求。「現在最大的制約就是流動資金不足,如果這方面的制約能夠解除,估計很多中小企業的產能和銷售額都能提高30%至40%,資金緊張是現在整個珠三角中小企業最大的問題。」李興文說。

來自廣東省中小企業局的信息顯示:目前廣東省中小企業數量80多萬個,位居全國第二。而此前廣東省金融辦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最近3年曾經向銀行申請過貸款的中小企業約佔60%,企業所獲資金主要是用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滿足擴大再生產的需要,其中59.1%的中小企業用於擴大生產,用於維持正常生產和更新技術的僅佔23.4%和13.6%。

按企業銷售額增速分類,中速增長(年增長率20%-50%)和高速增長(年增長率大於50%)的中小企業中,用於擴大生產的比例更高,分別為71.4%和60.24%。這些數據說明,中小企業尤其是優質中小企業對資金需求十分強烈,資金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成長發展的關鍵因素。

銀企關係成「水煮魚」

前不久,為化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溫州市曾組織了一次「銀企座談會」,溫州當地26家銀行代表悉數到場,當著市委書記、市長的面,眾多中小企業主一邊倒地聲討銀行,一位參會人士稱「座談會變成了企業家對銀行的聲討會」。

有企業家在會上說,銀行和企業應該是「魚水關係」,銀行應該支持企業發展,放水養魚,但實際上現在的兩者變成了「水煮魚」的關係,很多企業認為銀行將企業逼上了絕路。

而周德文認為,目前溫州銀企關係到達到了最為惡劣的時期。「銀行為了回籠資金,騙取一些企業說可以先還貸了再繼續貸款,但企業一還完貸,銀行就以各種理由不再貸款,這種抽貸、壓貸的現象非常嚴重。正是這些原因,很多溫州企業現在已經不還銀行利息了。銀行在這種狀況下不僅沒有支持企業渡過難關,反而大規模地抽貸、壓貸,使得企業的資金鏈更加緊張,這很有可能成為壓倒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周德文說。

溫州的莊吉集團就是典型案例,因為銀行抽走貸款,現在莊吉集團已經頻臨破產邊緣了。自2011年起,銀行對莊吉抽貸達1.07億元,儘管尚未扯斷公司資金鏈,但已嚴重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和銀行還貸周轉。

廣東省社科院競爭力評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博士對經濟觀察報說,長期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儘管叫得很響,但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的情況改善卻很有限。原因在於體制,國企是親生兒子,當然得到諸多關照。

前述廣東省金融辦的相關調研就顯示,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過於苛刻,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根本無法或很難達到現有金融機構信用貸款的評級要求,很難提供符合金融機構規定的抵押物種類或足額抵押物,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還存在抵押物折價過低且貸款數量少的問題。

「在這樣的融資環境下,中小企業貸款難是必然現象,而當出現金融危機或者資金緊張的時候,中小企業一定先受傷,並且傷害最大。」丁力稱。

事實上,作為佔據中國金融體系最多資源的銀行系統,在面對中小企業資金危機時,也有來自自身的諸多苦衷。

溫州一當地股份制商業銀行辦公室主任告訴經濟觀察報,近兩個月企業到底倒閉數量很難統計,從政府統計口徑來看,企業倒閉要按照註銷清算掉的來算,但事實上有很多企業實際已經破產,業務也已經進入停滯狀態,這樣的企業屬於僵死,但並不納入統計範圍。「這樣的企業就很多,並不是最近才集中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僵死」企業中,有些正通過關係人代持來轉移資產,將公司實質資源實現「金蟬脫殼」而逃逸原有債務。

「近年大環境的階段性惡化我們感受非常明顯,首先是單個企業資金鏈出問題,進而互保圈出現系統性風險,而從信用體系的角度來講,首先是企業因資不抵債的被動信用喪失,而現在企業主身上則批量暴露出了道德風險。」

鋼貿企業出現的信貸危機,甚至已經頻頻出現的鋼貿企業破產、「跑路」潮,現在正讓商業銀行們感到深受其害。

經濟觀察報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截至6月9日,在上海各級法院開庭審理的針對鋼貿商的金融借款等糾紛近600起,其中北京銀行、光大銀行、工商銀行等各佔數十起。有銀行人士稱,已經將壞賬處理中心放在上海,因為壞賬主要構成來自於華東地區的鋼貿。

互保、聯保危機

而比起中小企業目前難以從銀行體係獲得足夠的信貸支持,曾經在中小企業群體中廣泛存在的互保、聯保現象,則有可能暴露出更多風險,讓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從單個波及到更大面積。

許多中小企業曾經依靠這種模式成功獲得過銀行貸款解決企業資金周轉問題,但問題是,互保、聯保模式最大的風險在於它是環環相扣的,一環斷,環環斷。一家企業出事,很有可能影響與它相關聯的一系列互保企業。在實體經濟陷入困境後,中小企業經營受到影響,出事企業逐漸增多,這也使得互保、聯保圈中的其他企業受到了「連坐」的影響,更多企業的資金鏈受到影響。除此之外,大量的企業由於「互保」,加大了「或有負債率」,在其他融資渠道方面,也陷入了被動。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只要是在銀行融資的企業,90%都參與互保、聯保,且平均每家企業的互保、聯保單位都有5至7家。在銀行信貸趨緊、企業信用危機蔓延的背景下,許多願意加入到互保關係中的企業打起了退堂鼓。

王先生是浙江一家業績良好的鞋材市場企業負責人,這家公司正是某個龐大的互保關係中的一員,曲折輾轉,遙遠的擔保關係使其捲入了某擔保圈的危機。

王先生的公司有5億元的貸款,99%採取了互保的形式,因此與多個企業建立了互保關係。其中為A公司擔保了1億元,為B公司擔保了5000萬元,不幸的是,這兩個公司在去年倒閉停產。

據瞭解,保證貸款一般由企業之間對等承擔,簡稱為「互保」。而聯保貸款則是指3家或3家以上中小企業,自願組成擔保聯合體,其中某一家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後,聯保體所有成員都需承擔還款連帶責任。

銀行也鼓勵中小企業參與互保聯保,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的風險。然而,當經濟運行的外部環境風向掉轉,銀行抽貸頻頻,參與互保、聯保的諸多企業都因「連坐」陷入泥沼。

「2012年年初,問題企業就倒閉了,老闆跑路,我親眼所見A公司老闆苦撐了半年,最後實在沒有辦法了。銀行起訴,法院封帳,企業倒閉。」王先生說,B企業也同樣是如此。

危機就這樣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傳到了王先生這裡。

去年整個下半年,王先生一直在處理擔保債務中度過,四處籌款,總算堵上了這些錢,用他的話說他「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覺。

前幾年互保貸款的風險被嚴重忽視,溫州相當多的企業從銀行貸款後都投到了房地產和礦業等當時行情比較火爆的行業,短貸長投明顯增多。因此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實施和貨幣政策的收緊,很多企業的生產經營都出現了問題。而房地產市場的降溫,也導致企業的可抵押資產大幅縮水,因此銀行對企業的追加貸款也就大幅縮水,這又再度加大了企業資金鏈的緊張程度。

另一個被提及的原因就是4萬億刺激政策。「4萬億投下來,那段時間銀行銀根放鬆,很多企業過度投資,或者過度投機,現在大的貨幣環境一變化,造成資金困難甚至破產。」溫州另一位企業家李先生稱。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雙重壓力下,互保、聯保開始成為籠罩在很多中小企業頭上的陰霾,許多企業為了避免再次陷入到互保怪圈中,選擇了「逃離」。

「現在,溫州的企業老闆也都變得謹慎起來,做企業互保、擔保的越來越少。所以像我一樣,過年過節都『逃離』溫州的人很多。」李先生笑著說,今年春節和五一假期,他都選擇了「逃離」溫州,春節去了美國,五一則呆在了北京。事實上,除了互保、聯保這些曾經常見的融資方式難以繼續操作外,其他一些曾經對中小企業適用的融資方式也同樣暴露出了風險。

溫州一家籌備上市的企業高管對經濟觀察報說,當前其實銀行很多錢都沒有進入實體經濟,流通得更多的是票據。「比起企業融資難,可能三角債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一旦爆發的話波及面會非常大。現在銀行很少拿錢出來,都是以票據的形式。這就導致了企業手頭也沒有現金,拿著票據你給我,我給他,形成三角債,相互拖欠著,都是一些紙面財富。而且銀行發行的票據大多時間不長,有效期大多在一個月左右。票據在企業間不停流轉,有的企業拿到票據後,甚至只有一兩天就要到期了。但即使這樣,銀行也不給兌換,只是換成新的票據。」這種情況也導致有些企業雖然不算缺錢,但手裡只有一堆票據,而沒有現金,完全無法購買產品,支付工資。這樣的情況,在全國各地都很普遍。

「從我們監管部門的角度來講,銀行承兌匯票的設計主要是為了便於企業結算,但後來卻成為了企業的變相融資手段。銀行也在這當中收取保證金,增加中間業務收入。」溫州央行系統一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一般企業開具銀行承兌匯票需要出具增值稅發票,原來這一塊銀行都比較寬鬆,只需要提供增值稅發票的複印件就可以,所以一張增值稅發票往往複印多次,在幾家銀行都能開出來。現在這種事情幾乎已經不可能了。所以票據現在管得緊短期內肯定會對企業的資金流帶來影響,但是長期來看也能把這種信用過度的水分擠出來,也是好事。

中小企業們的求助

在資金鏈斷裂危機襲來之時,中小企業們只能將求助的眼光轉向了政府。

去年年底,莊吉集團便以公司紅頭文件形式,向溫州市主要領導遞交《緊急報告》稱,近期船東棄船、銀行抽貸、互保企業信任危機,三者疊加將集團推向窘境,呼籲得到政府的幫助和扶持。

事實上,包括溫州在內的多個地方政府也已逐漸出面協調銀行和企業,希望能夠幫助企業克服眼前的危機,要求銀行不能夠抽貸壓貸。但在業內人士眼裡,對商業銀行的這種行政性命令並不能完全化解當前的普遍性危機。

廣東省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葉穗生表示,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方面現在主要靠小額貸款公司,但由於小額貸款公司的規模總體上還不夠大,因此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很有限。為了儘可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擴大融資規模,只有不斷增加和壯大小額貸款公司,擴大其規模。

李子彬也表示,正是當前特殊的宏觀經濟形勢使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更大,凸顯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緊迫性,這成為了他向國務院反映該問題的初衷。

中小企業協會一位人士稱,」今年上半年,李子彬等中小企業協會相關人士帶隊到十餘個省市調研,和當地政府主管部門、企業進行了座談,瞭解中小企業當前的生存狀況。

上述人士表示,現在中小企業共有1400萬家,大概其中有10%的中小企業能夠從銀行等金融體係獲得融資,這些獲得融資的中小企業已經出現「融資難、融資成本高」,而其餘90%連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大門都進不了,更不用說「難、貴」的問題。

值得一提是,稅負問題同樣也是影響中小企業資金鏈的另一個因素。「一般一個企業在業務發展和擴張時期都需要外部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當前對資金短缺的原因,除了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導致營收下降,資金鏈緊張外,高額稅費也是導致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的又一原因,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稅費成本竟然高達到了其營收50%以上。」上述中小企業協會人士稱。

李子彬認為,稅負較重的問題雖一直在中小企業中存在,但這個問題在今年更加明顯,特別是今年地方政府的稅收整體增速減緩,因而加大了非稅收收入,許多地方政府的非稅收入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有些地方的稅收收入只增加了10%左右,但是非稅收入卻增加了30%以上,以前的一些費用減免政策不再執行了,這些都轉移到了中小企業的稅負成本之上。

在稅負成本加大的背景下,中小企業的資金鏈顯得更加緊繃。然而,來自金融體系積累的問題也在此時開始顯露,實體經濟難以得到資金支持的問題也在今年凸顯得格外嚴重,因而中小企業亟需補血。

李子彬向國務院提出的建議則包括了繼續轉變銀行的機制,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發行小型金融機構,包括村鎮銀行、社區銀行等;允許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體系;規範發展包括證券市場、PE/VC市場、產權交易市場、金融租賃市場等在內資本市場。

據悉,這封信隨後被批覆給了央行、銀監會、證監會等多個部委負責人研究。

無獨有偶的是,7月8日,國務院也專門下發了《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優化社會融資結構,持續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等意見。「我們現在只是看到了一絲曙光。」溫州一位中小企業負責人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39

【經濟坐標·破局】什麼國企可以「混合」到什麼程度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392

混合不是新概念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新一輪國企改革方針,混合所有製備受關注。

據一位不願具名的國資委官員透露,已經有中央企業主動找到國資委,準備參與混合所有制試點,「但國資委在一些細節操作上還有待統一,因此具體試點企業尚未確定」。

產權,繼續成為國企改革風暴眼,這事實上是貫穿三十餘年國企改革的關鍵線索。

混合所有制並不是一個新提法。早在中共十五大,這一名詞就已進入官方文件。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更是對混合所有制經濟有了明確闡述,強調要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2012年國資委出台的國企改制文件中更明確提出「積極引入民間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不過,需要釐清的一點是,並非所有國企都將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

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在出席國新辦發佈會時,將什麼類型的國企可以混合到什麼程度,做了細緻分類:第一,涉及國家安全的少數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可以採用國有獨資的形式。第二,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國有企業,可以保持國有絕對控股。第三,涉及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行業的重要國有企業,可以保持國有相對控股。第四,國有資本不需要控制、可以由社會資本控股的國有企業,可以採取國有參股的形式,或者是可以全部退出。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有記者提了一個具象的問題:什麼時候我們能看到出現這樣一家企業,它是國有資本退出,由社會資本來控股的?

黃淑和並未直接回答這個時間表問題,而是稱,有一些已經在退出了。據黃提供的數字,目前央企及其子企業引入非公資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已經佔到總企業戶數的52%。截至2012年底,央企及其子企業控股的上市公司總共是378家,上市公司中非國有股權的比例已經超過53%。地方國企控股的上市公司681戶,非國有股權的比例已經超過60%。

不過,上述不願具名的官員透露的數據,目前中央國有企業在重要行業和領域的佔有率依然在80%以上。

民資的機會

這樣的方向,意味著在一些行業中,國有企業的根本原則是做大做強。但在競爭性領域,目前的改革方案以「混合產權」的方式,給予了民營企業機會——民間投資主體可以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融資租賃等多種形式參與國企改制重組。

目前文件明確給出的民企和社會資本參與國企分羹的辦法,以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出台的第一個地方方案——上海「20條」為例,主要有以下方式:

一是民間投資主體之間或者民間投資主體與國企之間可以共同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參與國企改制重組,共同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境外投資。

此外,文件要求國企改制上市或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增發股票時,應當積極引入民間投資。國有股東通過公開徵集方式或通過大宗交易方式轉讓所持上市公司股權時,不得單獨對民間投資主體設置附加條件。

「關鍵是如何提高民營資本的份額及話語權。」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企研究者高明華對南方週末記者稱,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民營資本參與了國企改組,卻被國資完全控制,最終失去參與的動力。「這是三十多年國企改革被忽視的部分。」

高明華認為,在短期內民營資本難以成為大股東的情況下,必須通過像累積投票這樣的制度形式,保證民營資本的話語權。

MBO會不會重來

另一個混合所有制的題中之義則是「員工持股」。

員工持股的產權形式,早在1980年代末就已在國企改制中出現,並在後來掀起過一場全民大討論,隨後實際上被叫停。

被叫停的原因,一方面是有的企業出現持股平均化和強制性的問題。以平均攤派要求企業所有員工出資入股,如果員工不購買職工股就意味著自動下崗。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則在於,員工持股制度變相成為福利輸送渠道。

上述官員認為,國企前30年的改革比較好地解決了國家和企業的關係,但企業和員工的關係還沒有更好地解決。十八屆三中全會重提員工持股,實際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而一位接近國資委的人士則透露,員工持股寫進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據說是參考了華為的員工持股計劃。

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也在國新辦發佈會透露,就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實行企業員工持股的問題,國資委正在研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它的實現形式又是複雜的,」上述不願具名的國資委官員稱,「這幾天我們內部正在研究它的實現形式,整個中央企業幾萬家,二級企業幾千家,從哪個層面開始做?員工持股的範圍、比例、退出,怎麼弄?」據其稱,國資委研究員工持股的案例發現,一些國企甚至出現退下來的老同志和高幹持股,現有的人為這些人打工的現象,「這就有一個怎麼退出的問題,畢竟要鼓勵的是現在的人的積極性」。

對於員工持股,社會上也尚存爭議,學者高明華認為需要適度,因為容易出現矛盾。更關鍵的問題在於,國有資產的最終所有者是公眾、全民,讓員工持股,尤其是無償向員工增股,顯然是侵害了其他公眾利益。

至於國企改制中曾經掀起過巨大風暴的MBO和由此帶來的國資流失問題,則更是糾結至今的平衡難題。著名的「郎顧之爭」由此而起,至今仍未能結束。

上海的國企改革20條中特別提到,國企在改制重組中引入民間投資時,應當通過產權市場、媒體和互聯網廣泛發佈擬引入民間投資項目的相關信息。國有產權轉讓時,除國家相關規定允許協議轉讓者外,均應當進入由省級以上國資監管機構選擇確認的產權市場公開競價轉讓。

市委書記韓正更是在上海市深化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握好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本質。「我們發展混合所有制,不是簡單地把國有企業一賣了之,更不是照搬照抄其他模式,而是要從實際出發推動改革。」

雖然承認運作不規範的可能性存在,但高明華對此持樂觀態度,「不要簡單把出售國有資產說成是私有化,民營資本進入國有企業是花錢進入的。」只要通過規範的市場運作,就不會存在國有資產流失問題,關鍵是透明和規範,不要有人為的暗箱操作。

(馮禹丁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59

天氣原因到底多大程度影響非農就業數據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835

美國12月新增非農就業7.4萬人,遠低於市場預期的「增加19.7萬人」。天氣極度寒冷是導致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增幅小、勞動力參與率低的重要原因。由於天氣原因,有27.3萬美國人沒有參加工作,為1977年12月以來最高。過去10年裡,12月因天氣原因不參加工作的人數均值為17.9萬人。這些人中,有些處於僱用狀態,而有些不處於,因此降低了非農就業人數。由於天氣原因,有170萬人選擇兼職而非全職工作。

美国,美国经济,非农就业

12月天氣不僅寒冷,也非常乾燥。經濟學家們試圖分析,天氣原因是否是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遠低於預期的主要原因。

本週三公佈的ADP就業數據顯示,建築業勞動力市場異常強勁,就業職位增加了4.8萬個。然而今日的非農就業數據顯示,建築業砍掉了1.6萬個職位。12月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只能等待未來修正數據。此外,12月建築業就業職位為半年來首次淨減少,之前建築業就業職位連續六個月淨增加,這表明12月新房屋開工數也可能下降。

彭博社Shobhan Chandra表示:

由於天氣原因,有27.3萬美國人沒有參加工作,為1977年12月以來最高。僱主希望等待經濟進一步復甦的信號,因此也沒有積極僱傭。天氣極度寒冷是新增非農就業人數低於市場預期的原因之一。

Mesirow Financial經濟學家Diane Swonk表示:

事實上,因為經濟原因導致的兼職而非全職工作的人數維持在780萬人。經濟原因包括:工作時間被迫減少了,求職人員找不到全職工作。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表示:

即使考慮到天氣因素,週五的非農就業報告依然令人非常失望。Hatzius指出,勞動力參與率下降了,導致失業率下降,這表明失業率並不是一個很好可以反映勞動力市場的指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86

萬科:對風險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孫旭東 孫旭東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vzv.html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周刊》2014年第41期)

 

 http://www.capitalweek.com.cn/2014-06-06/907860712.html

不久前,萬科(000002)副總裁毛大慶先生的一篇內部講話稿成為人們關註的熱點,很多人認為,這是“萬科高管看空樓市”。

對此,毛大慶向記者表示[1]能做到基業長青的企業,往往都有強烈的危機感。很多優秀企業,都一直在討論“自己的冬天”、“我們離死亡還有多遠”。萬科也一直強調“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憂患意識,這正是萬科穩健經營風格的重要來源。而當前房地產行業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地價一直居高不下,反映出過度樂觀的情緒還沒有完全回複理性。這樣的情況下,在行業內部澆一澆冷水,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將企業的憂患意識、對風險的警示扭曲為對市場的悲觀,則有違他的本意。

雖說如此,近來確有不少人看空樓市。國際投行巴克萊一份研究報告稱[2],中國房地產市場悲觀情緒正迅速惡化,預計目前衰退趨勢將延續至2015年;瑞銀前首席經濟學家喬治·馬格納斯撰文稱[3],自2013年年中以來,中國房地產活動指標持續走低,如今看來,該行業的低迷有可能轉變為崩盤。

財務安全性指標惡化

我沒有能力對經濟學家或分析師們的預測作出評價,我能夠確定的是,萬科目前的財務安全性指標在惡化。

先來看凈負債率指標,這是萬科最愛用的一個指標,其計算方法為:凈負債率=(有息負債-貨幣資金)/股東權益。2013年末,萬科的凈負債率為31%,在近十年的歷史中,僅比2008年末稍低。我們知道,2008年房地產行業發生了一次調整,而萬科受到的影響並不大。不過,在調整前一年(2007年)末,萬科的凈負債率只有23%

 

 

 

1:萬科20042013年末凈負債率

單位:億元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短期借款

7.95

9.00

27.15

11.05

46.02

11.88

14.78

17.24

99.32

51.03

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

3.20

6.63

10.90

74.89

132.64

74.40

153.06

218.46

256.25

275.22

長期借款

9.00

11.95

94.53

163.62

91.74

175.03

247.90

209.72

360.36

366.83

應付債券

19.95

8.85

 

 

57.68

57.94

58.21

58.50

 

73.98

有息負債合計

40.10

36.43

132.58

249.56

328.08

319.25

473.95

503.92

715.93

767.06

貨幣資金

31.32

32.49

107.44

170.47

199.78

230.02

378.17

342.40

522.92

443.65

股東權益

63.04

85.81

174.54

339.20

388.19

454.09

545.86

678.33

821.38

1,054.39

凈負債率

14%

5%

14%

23%

33%

20%

18%

24%

23%

31%

 

萬科2013年末凈負債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現金過少。與2007年末相比,2013年末有息負債增長了2.07倍,股東權益增長了2.11倍,而貨幣資金只增長了1.60倍。

從表2可以看到,萬科2013年末貨幣資金占資產的比例僅為9%,為近十年來最低。與此同時,存貨和其他應收款這類可能會深受樓市波動影響的資產所占比例卻處於高位。

2:萬科20042013年末資產結構

單位:億元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貨幣資金

31.32

32.49

107.44

170.47

199.78

230.02

378.17

342.40

522.92

443.65

資產

155.34

219.92

499.20

1,000.94

1,192.37

1,376.09

2,156.38

2,962.08

3,788.02

4,792.05

貨幣資金/資產

20%

15%

22%

17%

17%

17%

18%

12%

14%

9%

存貨

105.46

148.49

341.67

664.73

858.99

900.85

1,333.33

2,083.35

2,251.64

3,311.33

其他應收款

4.63

7.05

6.71

27.64

34.96

77.76

149.38

184.41

200.58

348.15

(存貨+其他應收款)/資產

71%

71%

70%

69%

75%

71%

69%

77%

65%

76%

 

萬科喜歡用凈負債率這個指標來衡量財務風險,其理由是“預收賬款隨著項目結算將轉化為公司的營業收入,並不構成實際的償債壓力。”基於這一理由,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不應被忽視,因為它們雖然不屬有息負債,卻無疑需要償還。以年末(應付票據+應付賬款)/全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這一指標來衡量,萬科來自供應商的付款壓力之大為近十年來之最——2013年末的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需要公司用超過半年的銷售收款才能支付完畢,如果銷售回款放緩,其資金壓力可想而知。

3:萬科20042013年末(應付票據+應付賬款)/全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單位:億元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應付票據

 

0.04

 

 

 

0.30

 

0.31

49.77

147.84

應付賬款

24.24

33.19

59.52

111.04

128.96

163.00

169.24

297.46

448.61

639.58

應付票據+應付賬款

24.24

33.23

59.52

111.04

128.96

163.30

169.24

297.77

498.38

787.42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92.62

126.69

190.63

447.13

427.83

575.95

881.20

1,036.49

1,161.09

1,534.37

(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26%

26%

31%

25%

30%

28%

19%

29%

43%

51%

 

應變勝於預測

對於如何防範房地產行業的風險,我們來回顧一下萬科在2008年年報中的觀點:

對於企業而言,更重要的不是預測,而是應變。企業可以也應該做到的,是對行業的長期發展方向始終保持認識,對市場環境已經發生的改變及時作出判斷,在此基礎上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短期變動進行分析,並分別制定應對的預案,在相關變化逐漸明朗的同時迅速采取行動。

然而,從近來萬科的發出的聲音來看,我懷疑萬科在一定程度上過於重視預測了。高盛高華的一份研究報告稱,“行業方面,管理層參照國際經驗並主要基於下列原因認為當前中國樓市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1)中國城鎮化率仍然較低(截至2013年底為53%),目前房價降幅不太可能超過10%,下行持續時間不會超過兩年。但城鎮化率達到60%後,房地產業可能更為周期性波動……”

如此精準的預測我實在是不敢太過相信。企業如果過於相信甚至依賴這樣的預測,那就有可能因為對風險防範不足而遭受損失。著名投資者肯·費雪被認為是當今美國測市最準的專家,但國內成熟的投資者大概不會照搬他的一些發現或者說結論——如熊市的低點在時間上大概距牛市頂點18個月左右,盡管這樣的發現或結論不可能一點兒依據都沒有。

事實上,萬科在2008年報中曾這樣說,“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極為特殊的時刻,中國住宅市場短期內的變動可能也極其複雜,已經超出了企業的預測能力。”那麽,為什麽五年之後,萬科卻又對預測市場短期變動又如此自信了呢?

其實,能夠迅速應變已經極不容易了。萬科早在2007年年中就對市場過熱作出了預警,卻依然在下半年購置了一些高價土地。

以營業收入來衡量,2013年萬科的經營規模比2007年增長了2.81倍,在這種情況下,應變的難度就更大了。

2014年前3個月,萬科拿地的速度已然大為放緩——根據公司公布的月度銷售及新增項目情況簡報統計,其1季度拿地需支付金額為114.22億元,遠低於上年同期的190.11億元和2013年第4季度的284.29億元。

雖然如此,萬科1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卻為-55.79億元,而20131季度僅為-23.83億元。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2014年第1季度萬科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249.02億元,同比減少71.86億元,減少數略少於拿地需支付金額減少數(75.89億元)。這表明,如果不考慮拿地需支付金額與實際支付金額存在的差異,則用於開發的支出非但沒有減少,反而略有增加。事實上,2014年第1季度萬科實現新開工面積420.0萬平方米,略高於上年同期(402.0萬平方米)。這就是說,拿地的速度可以很快降下來,但已經拿了的地要開發,這個速度很難迅速下降。

1季度萬科實現銷售面積415.0萬平方米,銷售金額54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7%24.2%。照此看來,用於土地開發的支出略有增加並不為過。問題是,現金流量表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僅為290.64億元,只是銷售金額的53.59%

對這個問題,萬科總裁郁亮先生在網上投資者交流會上的回答如下:

今年年初銀行按揭有延遲的情況,各個銀行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緊。但是萬科作為龍頭企業還是具有獨特的優勢,公司也在加強銷售回款工作,預計各銀行目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公司對於銷售仍保持樂觀態度。另一方面,上年末部分城市存在限簽的情況,為避免客戶流失,公司通常都會預收部分定金,因此部分銷售款項已在上一年度收訖。

請看表4,萬科2013年第4季度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明顯異常,這驗證了郁亮的回答。若非如此,萬科2013年全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很有可能是負數,報表和財務指標會更難看。

4:萬科2013年—2014年第1季度銷售現金

單位:億元

 

2013年第1季度

2013年第2季度

2013年第3季度

2013年第4季度

2014年第1季度

銷售金額

436.50

400.20

448.20

424.50

542.30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328.19

344.02

380.05

482.12

290.64

銷售產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銷售金額

75%

86%

85%

114%

54%

 

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以目前樓市悲觀情緒之重,未來客戶還會像2013年末那樣支付巨額的定金麽?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下去,銀行在按揭時會不會更加謹慎?



[1]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505/131419003202.shtml

 

[2] http://world.163.com/14/0515/08/9S98C3BA00014OQQ.html

 

[3] 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20140515/11551911813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83

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平坦程度創五年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383

因市場預期美聯儲將維持明年升息的步伐,美國30年期國債和5年期國債收益率差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聯儲主席耶倫上周五在Jackson Hole會議上稱,勞動力市場仍存在大量閑置資源,失業率下降誇大了就業市場健康程度(見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在耶倫講話後,美國5年期國債收益曲線創2周新高。而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因烏克蘭危機而下滑。相比於長期國債的收益曲線,5年期國債收益曲線對投資者關於貨幣政策前景的預期更為敏感。

耶倫講話過後,美國5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3個基點,至1.66%,後一度升至1.68%,為8月5日以來新高。而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滑3個基點至3.16%,上周累計漲幅縮窄至2個基點。

彭博社援引Cantor Fitzgerald利率分析師Justin Lederer表示,市場希望耶倫的表態更加“鴿派”,但只要美國經濟繼續擴張,美聯儲可能在明年年中加息。這也是為什麽短期美債收益率承壓,30年期國債和5年期國債收益率差曲線平坦的原因。

加拿大豐業銀行利率分析師Guy Haselmann稱,短期國債收益率想要遵照美聯儲首次升息的時間點來定價,但難以判斷美聯儲何時升息。長期國債收益率主要受美國經濟增長、通脹預期的驅動,也反映了地緣政治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76

俄羅斯加大軍事幹預力度 烏克蘭內戰激烈程度陡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593

烏克蘭局勢進一步緊繃,政府軍與分裂分子在多條戰線展開激烈鬥爭。最新消息稱,俄羅斯正加大幹預力度。北約稱俄羅斯軍隊激增,先進武器裝備已進入烏克蘭戰區。烏克蘭官員呼籲加入北約,並尋求美國的支持。

據彭博新聞社,周五,烏克蘭總理Arseniy Yatsenyuk呼籲國會辯論是否可能加入北約。北約秘書長Anders Fogh Rasmussen也在同一天重申了2008年Bucharest峰會時的承諾:如果意願強烈且滿足必要的條件,“烏克蘭將成為北約成員國。”

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及,北約發布的衛星照片顯示,俄羅斯部隊在烏克蘭境內參與反對派對烏政府軍的軍事行動。一名北約高級官員稱,已有超過“1000名”俄羅斯士兵進入烏克蘭境內展開軍事行動。

不過,俄羅斯外交部長Sergei Lavrov周五對此予以否認,稱這些衛星照片是假證據。

有消息稱,顯示俄羅斯軍隊動向的衛星照片被證實來自電腦遊戲。

Anders Fogh Rasmussen對此表示:

盡管莫斯科方面予以否認,但現在,情況很清楚,俄羅斯軍隊和武器裝備已經非法越過邊界到達烏克蘭東部和東南部,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境內開展了直接軍事行動。

瑞典外交部長Carl Bildt周五在Twitter上表示:“這是俄羅斯一年間第二次入侵(invasion)烏克蘭。”

烏克蘭國防安全委員會副防長Mykhailo Koval表示,烏克蘭軍事草案將被重新引入,烏政府將尋求美國的支持及特殊的夥伴地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Jen Psaki則表示,美國擁有“一系列工具可以幫助烏克蘭,與該國政府的討論正在進行中。

華爾街見聞昨日發文,俄羅斯總統普京聲言,必須把烏克蘭逼入談判,才能結束烏克蘭東部近半年的血腥沖突,普京把烏克蘭政府軍目前的行動比作納粹德國。俄羅斯作為一個大國什麽都不怕。他還表示,烏克蘭部隊企圖用武力奪回分裂勢力控制地區,讓他想起二戰時納粹軍隊圍困和轟炸前蘇聯的城市,包括他的家鄉聖彼得堡。

目前,分裂分子與烏克蘭政府軍在該國東部地區亞速海(Azov)附近和頓涅茨克南部兩條戰線爆發沖突。

周五,由於增援部隊未能及時到達,烏克蘭軍隊在撤退途中遭遇埋伏,並與對方展開激烈交火,一位身處烏克蘭Ilovaysk地區的烏克蘭軍事指揮官在Facebook上發布了這樣的消息。

同日,烏克蘭國防部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聲明稱,兩位烏克蘭官員在被12名俄羅斯傘兵近距離包圍後引爆自殺。

美國和歐盟威脅將對俄羅斯開展進一步制裁。與此同時,歐盟周五與烏克蘭舉行會談,希望對方可以暫時允許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天然氣過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00

美國申請房貸難到什麽程度?伯南克被慘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75

周四,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與穆迪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閑談時稱,最近為他的房屋申請再融資貸款時被拒了,目前發放貸款的機構在信用要求上有些緊的過頭了。Zandi表示認同,稱許多合格的借款人由於沒有工資收入,因此無法獲得房屋貸款。

bernanke2014

周四,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出席了在芝加哥舉行的會議。會議由老年人住宅和保健行業國家投資中心主辦。伯南克與穆迪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閑談時表示,他最近在為他的房屋申請再融資貸款(refinance)時被銀行給拒絕了。在場聽眾得知這一事情後紛紛大笑。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稱,伯南克表示,他沒有編造。這完全有可能。目前發放貸款的機構在房屋貸款的信用要求上有些緊的過頭了。

Zandi表示認同,稱許多合格的借款人由於沒有工資收入,因此無法獲得房屋貸款。當前信貸要求確實太緊了。

卸任美聯儲主席後,伯南克出任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目前正在撰寫一本有關美聯儲和大蕭條的書。

事實上,卸任後伯南克越發滋潤了。比如,他參加阿布紮比銀行業會議時獲得了25萬美元的酬勞。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伯南克擔任美聯儲主席的8年時間里,平均年薪只有約20萬美元。《紐約時報》報道,預計今年伯南克將通過巡回演講賺得數百萬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29

人民幣升值套利猖狂 虛假貿易程度創年內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31

20141028

9月中國官方公布的對港出口數據和香港方面公布的從大陸進口數據再度出現偏差,且此次這一缺口創下今年以來最大。這暗示中國虛假貿易、偽造發票的現象又卷土重來,再次“催肥”了中國貿易數據。

27日香港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香港從大陸進口同比增長5.5%至241億美元。而此前中國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對港出口同比激增34%,達到376億美元。

這其中高達135億美元的缺口創下年內最高,暗示背後虛假貿易的再度猖獗,意味著對港出口數據可能是真實數據的1.56倍。

這一波虛假貿易的崛起,恰逢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階段,這也不禁令人懷疑,一些投機者趁著人民幣升值又開始玩起了套利遊戲。此前華爾街見聞曾介紹,一些企業通過偽造支付出口商品的現金流入,來規避監管部門的相關規定和限制,而出口到香港的貿易最容易做這樣的偽造。

瑞穗證券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兩邊進出口數據的差別,肯定是又一個證明對港出口虛假發票催高了中國資金流入規模的重要證據。所以對於中國近期的貿易數據,我們不能太過樂觀。”

更重要的是,貿易數據的不可信直接影響到三季度GDP數據的含金量。第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3%,雖然是近六年以來的新低,但仍然比預期的7.2%略高,許多分析師認為,近幾個月貿易數據的走強對GDP數據有很大的支撐作用。

去年開始,中國貿易數據就時常被籠罩在造假的陰影中。政府對數據造假、虛假貿易的嚴打,已經開始起到效果。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數據出現了很大波動,甚至有出口負增長的情況出現。

一年多過去了,嚴打之後,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貿易數據不吻合的情況仍然存在。此前,一些出口商用虛假發票來逃避買入外匯的限制,造成了許多虛假貿易,從而導致中國貿易數據虛高。

《中國證券報》,9月的貿易數據引發了虛假貿易卷土重來的推測,分析如下:

一是去年3月在虛假貿易“摻水”後的推動下,我國貴金屬出口量曾創下了50億美元的峰值。今年9月,我國貴金屬出口大幅跳升至108億美元,甚至比去年“摻水”後的峰值的兩倍還高;

二是去年上半年,造成貿易虛增的主要原因是內港貿易。今年9月,內地對香港出口金額又明顯拉升,拉升模式與去年上半年類似;

三是今年9月加工貿易進出口金額大幅上升,與往年相比,較為反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