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火助風勢 “穹頂之下”背後的政策棋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99

本文作者為華泰策略分析師徐彪、劉晨明,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羊年春節剛剛過完,2月28日,大家還沈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沒有回過神來,估計還有不少朋友在休假咧,人民銀行一紙公告:降息!一時間,江湖震動。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二天的朋友圈的話題將被降息刷爆,但有趣的是,意外發生了,3月1日,占據幾乎所有眼球的主題不是降息,而是柴靜的《穹頂之下》。

2月28日視頻出現在網絡上,一天後,視頻訪問量突破一億。這不是一個群眾喜聞樂見的片子,內容嚴謹詳實話題嚴肅甚至沈重,片長高達100多分鐘。在這個註意力嚴重短缺的時代,一天一億的背後承載著怎樣的一種民意?

老百姓對霧霾的痛恨毋庸置疑,我們可以簡單把問題歸結為民意的爆發。但是細想之下,忽然發覺有很多很多的疑點:

第一,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出現的時點與國家政策導向配合親密無間。14年10月20日,四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大幅提高企業環保違法成本”,意味著環保執法將開始動真格。11月10日,習近平在APEC會議上對全世界媒體表決心“希望並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2015年1月1日,“史上最嚴環保法”頒布實施。1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2月27,前清華大學環境系主任陳吉寧出任新環保部部長。2月28日,柴靜霧霾調查配合人民網專訪,出現在各大視頻網站的首頁。3月3日,兩會即將召開。你說,以上事件之間,有沒有聯系呢?

第二,霧霾調查人民網首發,新華社跟進,各大視頻網站同步重點推送,短短十個小時,點擊逾3000萬次。再牛的人,上馬都需要有人扶一程。再好的東西,都需要有人初期幫你推薦。你說,如果沒有一股強大力量的推波助瀾,很可能最終的點擊規模也會突破一億,但有可能這麽快創造奇跡麽?(不負責任地轉發一段微信上傳播的點評:顯然魯偉系統的審查通過,魯是習大大的新媒體審查負責人。既然是審查,不僅包括內容,還包括時機。因此柴靜的作品實際上成為推動朝野凝聚改革共識的突破口。)

第三,霧霾調查是柴靜個人斥資百萬的作品,103分鐘片子的內容卻絕對不是隨便一個人拿出一百萬就能拍攝到的。多次出現環保部相關領導、標委會領導、各大研究機構、其他部委機關領導、NASA的數據、美國環保部門、英國環保部門的身影,如果完全沒有官方背景,你說,光憑柴靜自己,怎麽可能獲取如此多的支持?

柴靜何許人?2014年從央視辭職的前節目主持人,僅此而已。

如果將政策決心比作弓的話,柴靜作品恰巧充當了環保攻堅戰中射出的第一支利箭。

老百姓自然可以聚焦《穹頂之下》本身,看完後該幹嘛幹嘛。作為分析師,則必須試著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很久很久以來,環境問題就是輿論的焦點。但是看起來,無論“氣十條”、“水十條”還是什麽“土十條”,都沒有解決環境治理中最關鍵的問題:執行。柴靜的霧霾調查里有一個片段,我印象很深:采訪企業主的時候,記者問:沒有工商證明,敢不敢開張?答曰不敢。沒有稅務證明,敢不敢開張?答曰不敢。唯獨環保準入沒有,就敢先開工再說。

算起來,過去這些年,我們已經出臺了無數的環保法律法規,《新環保法》是集大成者。相信所有看完霧霾調查的人都同意:環保問題的本質是體制問題,而不是法律問題。為啥會有體制問題?因為環保問題的背後是利益。有法必依將環保執法進行到底,意味著你要得罪很多很多人,擋多很多企業的財路。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誰也沒有魄力和動力去做此事。

但是,看起來,從現在開始,魄力和動力的問題,都逐漸有了著落。

1、上屆政府十年,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以GDP為核心。考核指揮棒決定行為模式,各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經濟增速,必須保護企業的積極性,只能在環保問題上睜只眼閉只眼。但是,2014年中組部頒布新的領導幹部考核辦法,大幅弱化和淡化對GDP的要求,增加對環保等民生變量的權重。

2、上屆政府十年,各地交經濟答卷就行,反正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有人戲稱“政令不出中南海”,未必準確,但表達的意思很清晰。出口見頂,地產過剩,本屆政府無法沿著老路蕭規曹隨走下去,只能啃硬骨頭。習李政府從2013年開始推動新型城鎮化,2014年開始的京津冀協調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只是新型城鎮化的樣板工程而已。無論新型城鎮化,還是三個一億人工程,亦或兩大樣板工程,本質上要做的事情都是同樣的:生產力布局的再調整。新型城鎮化是為了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就需要企業從發達地區遷往欠發達地區。做成了,中國經濟延續五年中高速增長,順利完成兩個一百年中國夢。做失敗了,中國經濟斷崖式下跌,GDP翻一番的提法留在記憶里成為幻覺。這一切的關鍵,都要著落在生產力布局調整上。問題是,企業不願意遷怎麽辦?很簡單,環保倒逼。環保十三五規劃將在今年出臺,年初就有媒體報道,十三五規劃“四種汙染物總量控制指標並不是在所有的區域和所有的行業實施,而是在某些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分別實施”。分區域三個字道出了未來差異化環保的準則,這將成為發達地區企業外遷的強大推手。一句話概括:新型城鎮化的實現,離不開環保倒逼!

3、上屆政府十年,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只要扮演好實物商品制造商的角色就好。但是從這一屆政府開始,我們選擇“一帶一路”戰略。從世界工廠到一帶一路,中國經濟將迎來鳳凰涅槃的蛻變期:從實物商品階段到儲備貨幣階段。粗糙一點理解,中國以前是個苦哈哈的小作坊,每天辛辛苦苦流汗生產實物商品賺點小錢,一帶一路搞成後,就地升級成銀行,以後發人民幣的財咧。未來幾年,如果“一帶一路”戰略順利實施的話,修橋鋪路拉電線基礎設施建設只是第一步,隨後的產業轉移才是最關鍵步驟。產業外遷需要動力,一方面比較優勢喪失倒逼企業外遷至東北亞、東南亞和中亞,另一方面,環保標準提高會倒逼重汙染企業離開大陸。你看,環保成為一帶一路的推手和抓手,中國大戰略的實現離不開環保倒逼!

天時地利人和俱全,只需東風起,環保攻堅戰將揭開序幕。風來自何方?來自人民群眾最強烈的呼聲,《穹頂之下》猶如一根火柴,點燃了熊熊烈火。只有火助風勢,才能沖破利益藩籬,別小看利益藩籬四個字,它的陣容極其強大,組成部分至少會包括鋼鐵、有色、水泥、化工、汽車等五大行業,還有全國60萬臺工業燃煤鍋爐背後的幾乎所有行業企業。可以預期,這將是一場異常艱苦的拉鋸戰。如果成功,我們將改寫歷史,這一刻,每個人都要選好自己的位置:站在歷史車輪的一邊,還是對立面。

華泰策略不用選擇,環保是我們唯一跨年度戰略看好的方向。去年底今年初以來,我們用連續三篇深度報告(《生態文明建設板塊再度起空間巨大》、《“碳”索新常態,排放大機遇》、《第三方治理一箭三雕,環保主題正揚帆》)表明自己的態度。

對於每個投資者而言,買不買環保股,這是一個問題。當你下決心去配環保股的時候,至少需要解決幾個疑問:

問題一:大搞環保,經濟怎麽辦?過去這些年,不知不覺中大家形成了一個概念,只要你搞環保,經濟肯定下去。不可否認,環保標準一旦實質性提高,整個工業企業部門的成本將水漲船高。不排除部分企業將無法生存下去,倒閉或者外遷。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會去關註,環保產業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產業。事實上,從戰略的角度看,未來空間巨大的兩大產業,第一是養老健康,20萬億規模。第二個就是環保,近10萬億。經濟觀察網報道,浙江省發改委主任謝力群稱2015年國家將擴大有效投資放到穩增長非常突出的位置,國家層面已經建立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機制,即“七大工程包”,包含420多個項目,預計投資超過10萬億元。“七大工程包”中就有生態環保包,總規模逾萬億,包括大氣汙染治理工程、水清潔治理工程以及土壤生態修複工程等三大塊。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關口,環保投資成為穩增長的主力措施之一,為何一定要將環保和穩增長對立起來呢?

問題二:環保執法難的問題,可以解決麽?放在以往,的確很難。放在現在,至少已經變得有可能。中央決心無需置疑,新環保部長已經走馬上任,我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拭目以待環保部以一個嶄新的形象出現在中國政府的大舞臺。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基調敲定後,無非是如何演繹的問題,僅此而已。

問題三:到底買什麽?環保是個大方向,至少包含大氣、水和土壤治理三方面,都有投資價值。穹頂之下讓我們聚焦大氣治理領域,但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家對大氣治理板塊的股票的看法偏悲觀,認為脫硫脫硝之後市場空間將趨於萎縮。尤其是機構投資,持倉比例之低接近降無可降(環保股公募持倉比例不到1.5%)。但是從環保部跨年度的系列會議看,很有可能,傳統認知會被顛覆。因為,脫硫脫硝之後,還有大型燃煤機組的近零排放改造(所謂近零排放,就是燃煤機組需要達到或者燃氣機組的排放水平。一直有這說法,但爭議很大難以實施),還有60萬臺燃煤小鍋爐的綜合整治(這是一個以萬億為單位的市場,執法難度大所以步履維艱)。以前我們沒想過有朝一日會分區域逐漸推廣近零排放,至於最難搞的工業鍋爐綜合整治更是想都不敢想。以後還會是這樣麽?當然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7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