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場放大鏡:本地零售股有吸引力 歐陽風

2009-03-19  AppleDaily






 

近 期公佈業績的公司當中,零售股表現可算不俗,例如周初永旺(984)公佈08年全年盈利微跌2.5%至2.73億元,但若不計及07年的專利權使用費的回 撥,盈利實質增加26%,擬派末期息27.9仙,在去年本港經濟備受外圍衝擊之際,有此業績已難再苛求。管理層稱,該公司未來業務會集中於本港及華 南,09年落實在華南開設兩間綜合購物百貨公司,而本港則會開設兩間超市及1間JUSCO Living Plaza,對於公司今年首兩個月表現,管理層聲稱符合預期,但無披露詳細內容。根據以上業績,永旺現價往績PE僅8.9倍,並提供5厘股息回報,有一定 吸引力,可惜成交疏落不易買貨。

交投疏落 耐心收集

另一隻本港零售股堡獅龍(592)昨公佈截至去年底止中期業績,期內盈利 達 5151.7萬元,按年上升27.3%,每股盈利3.24仙,派發中期息每股1仙,勝於去年同期沒有派息。期內營業額為11.86億元,增長2.3%,毛 利5.94億元,升2.6%,集團往績PE本來已相當低,僅4.8倍,息率5.1厘,根據這份中期業績,若全年賺1億元的話,市值僅3億元的堡獅龍PE便 只得3倍。不過堡獅龍成交也是疏落得驚人,如何買貨的確考起。尚未公佈業績的本地零售股、金飾股可能都會跑出。六福集團(590)截至去年9月底止的6個 月,半年純利增長3.8%至1.2億元,六福今年的重點將投放在內地,事實上六福也是少數能夠成功打入內地市場的港商,目前集團在內地合共擁有逾400家 分店。六福也屬低成交一族,有心買貨要好有耐性逐日儲。歐陽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47

股場放大鏡:本地零售股有吸引力 歐陽風


2009-03-19  AppleDaily





 

近 期公佈業績的公司當中,零售股表現可算不俗,例如周初永旺(984)公佈08年全年盈利微跌2.5%至2.73億元,但若不計及07年的專利權使用費的回 撥,盈利實質增加26%,擬派末期息27.9仙,在去年本港經濟備受外圍衝擊之際,有此業績已難再苛求。管理層稱,該公司未來業務會集中於本港及華 南,09年落實在華南開設兩間綜合購物百貨公司,而本港則會開設兩間超市及1間JUSCO Living Plaza,對於公司今年首兩個月表現,管理層聲稱符合預期,但無披露詳細內容。根據以上業績,永旺現價往績PE僅8.9倍,並提供5厘股息回報,有一定 吸引力,可惜成交疏落不易買貨。

交投疏落 耐心收集

另一隻本港零售股堡獅龍(592)昨公佈截至去年底止中期業績,期內盈利 達 5151.7萬元,按年上升27.3%,每股盈利3.24仙,派發中期息每股1仙,勝於去年同期沒有派息。期內營業額為11.86億元,增長2.3%,毛 利5.94億元,升2.6%,集團往績PE本來已相當低,僅4.8倍,息率5.1厘,根據這份中期業績,若全年賺1億元的話,市值僅3億元的堡獅龍PE便 只得3倍。不過堡獅龍成交也是疏落得驚人,如何買貨的確考起。尚未公佈業績的本地零售股、金飾股可能都會跑出。六福集團(590)截至去年9月底止的6個 月,半年純利增長3.8%至1.2億元,六福今年的重點將投放在內地,事實上六福也是少數能夠成功打入內地市場的港商,目前集團在內地合共擁有逾400家 分店。六福也屬低成交一族,有心買貨要好有耐性逐日儲。歐陽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49

本地樓市、地產股、銀行股弱勢已成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7.html

若然愛爾蘭求援事件只是個別事件僅是歐洲的問題,又如果北韓炮轟南韓只是無法預計的事情,本港政府出招打壓樓市只是政策風險,又如果美元反彈只是弱勢的小 反彈,那麼眾多巧合的事件走在一起而導致的資產市場下挫便不是毫無原因。美元的反彈並非隨意的波幅,而是代表游資正在撤離新興市場。

簡單道理便是"過熱的市場只有下瀉的命運",並不需甚麼大理論! 過往一兩個星期觀察到不少Sectors前後腳由高位下滑,亦即所謂的"Sector Rotational Short Selling"活動,成交突然縮小亦暗示前景十分不利。

更令筆者確信市況走弱的因素還有:
1) UBS近日將太古A(19)的Target Price調高至HK$200樓上
2) 陸東Target年尾恆指到28,000點,並說無懼跌市
3) 臺周刊大力叫人買樓
4) 大量IPO和Placements
5) 亞洲諸國正在推行Tightening Monetary Policy
6) 大量驚天的恆指預測,例如恆指一年內到38,000、30年到460,000點
7) 風水師成為財經雜誌的封面
8) 大部份人仍是相信"Buy on Dips"及"長揸必勝"

要說的到此為止,有時過於追逐有形的事情反而迷失大方向,而世間並無所謂的理所當然的事情,藉機留下一智者之言:

視而不見,意而則現; 形即是影,影即是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8

CSL 不是沒有本地華資財團背景的

今日蔡東豪主理的專欄稱,「本地華資財團背景的 CSL...」,這是不確的。

2004年,新世界把流動電訊業務注入當時仍稱亞洲物流的Vision Values (862,前華益控股),不久易名新移動,然後把股份100合1,同時派發新世界數碼基地(276,前宇宙航運、現蒙古能源)的股權。次年12月,新移動把手上的流動業務與CSL合股,成為新公司CSL New World Mobility Group的小股東,持股 23.6%。

又過了一年,新世界購回CSL New World Mobility Group之股權,以回購所有債務及現金支付,並派發特別息1.2元。

至現時,新世界並未出售此等股權,詳情可參看年報第4頁,或234頁。

所以可以說,全港的主要流動電訊商,除了中移動(941)外,基本上全部有地產發展的背景,地產霸權確無處不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2

另類本地遊 型賣「港味」

2012-03-22    NM

坊間的本地遊,大多以平、靚、正做賣點,參加者大部分是屋村師奶或老人家。二十五歲的鄭浩宜(Josie)和鍾振傑(Stephen),打破傳統, 大搞以「港式文化」為噱頭的本地一日遊。二人去年於Facebook成立Secret Tour專頁,利用工餘時間,免費帶領一班在港工作的外國人,捐窿捐罅遊蘇屋、灣仔舊區等,體驗地道香港文化,連CNN和日本電視台NHK亦來港採訪他 們。兩個年輕人見「Walking Tour」「有得做」,乘勢於今年二月將Secret Tour發展成一盤生意,主攻居港外國人及公司客,短短一個月,已吸引到領匯及太古城日本太太團找上門,月賺三萬七千元。


上 週六下午兩點,Secret Tour老闆Stephen和Josie,帶着二十個外國和本地傳媒記者,包括《華爾街日報》、《Time Out》、香港電台等,來到沙田禾輋街市大牌檔「陳根記」。Stephen先介紹大牌檔歷史及老闆,再觀賞即場斬燒鵝。吃過燒鵝,再去舊式士多「篤」魚 蛋,然後走過城門河,到茶餐廳飲奶茶,最後在盛記麵家吃雲吞。這是Secret Tour第一次接到公司客,幫領匯搞傳媒團,由揀店鋪、聯絡傳媒和寫講稿都由Stephen和Josie一腳踢,「大部分記者係之前訪問我哋而認識嘅。」 Stephen說。
三小時行程,收費三萬多元,是Secret Tour首宗「大生意」,對領匯來說卻是「小意思」,領匯市場部主管黃端華說:「公司有個員工參加過Secret Tour,話好得意,我哋咪搵Stephen合作,叫佢搞個團講吓領匯旗下老字號商鋪嘅歷史。做咗市場推廣咁耐,諗唔到咩新橋,佢哋嘅做法新鮮,又唔使點 使錢。」Josie續說,Secret Tour將於四月推出同一個行程的團予公眾報名,名額三十人,領匯以約四千五百元,買下一半名額,自行招募參加者。

「地道文化」引外國客
原 本在4A廣告公司打工的Stephen和Josie,放假最喜歡揹背包去旅行,捐窿捐罅體驗當地文化。二人去年開始在Facebook成立專頁,免費組織 在港工作或旅行的外國人,到香港各區體驗地道文化。每次主題都不同,包括參觀老牌屋邨蘇屋邨,其間由長沙灣搭地鐵到旺角,體驗狹窄空間,還有去新界郊區搞 野餐日,週日到中環和菲律賓傭工跳舞,甚至有「奶茶團」,由團友自備私家杯到舊式茶檔飲奶茶,「香港唔係只得睇大佛、去迪士尼,反而識吓本地人,聽佢哋講 故事,甚至去佢哋屋企食餐飯最開心。」Josie笑說。 一年以來,Facebook的「粉絲」已逾五千人,八成為外地人。二人覺得有商機,遂於去年十二月辭職創業,在大坑以月租四千五百元,租下五百呎的唐樓住 宅單位,由團友贈送沙發枱椅,正式開門做生意。「以前諗法好單純,鍾意去邊都得。依家辭咗份工,無得返轉頭,收支都要諗清楚。」Josie認真說。

首團「蝦碌」百出
公 司成立後第一炮是攝影團。Stephen和Josie見時下潮人喜用iPhone及專業攝相機四處拍照,想到請導師教團友拍攝街頭相片。他們挑選了一個同 為廣告出身的前輩Nick任攝影導師,「英文要好,仲要識講古仔,影相唔使太專業。」Stephen說。他們上網找資料計劃路線,包括土瓜灣、十三街、宋 皇臺、衙前圍村等,並親身到土瓜灣試行路線。二月一號放上Facebook作宣傳,十一號出團,每人收費七百元,一星期前報名減一百,名額二十人,怎知二 十小時內已爆滿。參加者以Paypal或銀行轉賬付款,合共一萬二千元。
創業「第一炮」,兩位老闆十分緊張,更叮囑隨團的記者不可透露身份,以免團友不快。當日早上十一時在旺角地鐵站集合,參加者包括從事金融業的新加 坡人、澳洲人,也有美國留學生及印度人等,他們均在香港生活了一段時間,大部分是參加Secret Tour的免費團而認識的。一行人自資乘小巴到達土瓜灣,Stephen用英文講解舊區外牆特色,團友都細心聆聽,更有英國華僑拿出筆記抄寫。導師 Nick用iPad展示以往影下的街頭照,指導團友拍照。之後,再到白宮冰室及牛棚書院等。由於Stephen不懂控制時間,到了下午兩點多,仍未吃午 餐。來自加拿大的Rachel向朋友投訴:「旅程好有趣,但我真係好肚餓。」最後Stephen要取消宋皇臺和啟德機場等景點,直接前往預先訂好的九龍城 樂口福潮州酒家。
這時,Stephen才醒覺沒有預先訂菜,惟有「丟下」團友予Josie,先跑去酒家點菜。「收人七百蚊,沒理由叫人去茶餐廳,一定要去啲企理 的。」Stephen氣喘地說,他預計每人開支七、八十元,每枱點了八碟例牌分量菜式,怎知團友自行添菜,酒家見人多又將菜式加大分量,到埋單時發現超出 預算。「我諗住一千五百蚊食午飯,依家要成三千蚊。」他無奈道。不過首仗仍「報捷」,扣除攝影導師的二千多元酬金,淨賺七千元。

鎖定公司客
除了攝影團,中文大學善衡書院學生事務處在報紙看到Secret Tour的報導,主動找上門,為新來港的交流生,搞團往元朗錦田和天水圍,看鄉郊村落與新城鎮規劃的對比,收費五千元。另外,公司亦繼續辦免費團當宣傳。 二月底的週末,他們推出免費灣仔舊區遊,參觀藍屋及用古董裝飾的大龍鳳酒吧等,一百人報名,須分開兩團。「嗰日落雨,好辛苦,講到口水乾,最後傳個袋收貼 士,外國人俾二至三百元,有個香港人竟然扔咗兩蚊入去,我真係好嬲。」Stephen激氣道,最後兩團合共收了二千元。他們明白靠散客難「賺大錢」,「除 非搞好多團,以量取勝,但我哋賣點係講古仔,好難搵到員工幫手帶團,得我同Josie做唔來。」Stephen說。 於是,他主攻公司客及團體客,目標是在香港居住和工作的外地人。「有啲外國太太因老公工作關係,來到香港生活,佢哋有自己圈子,平時好得閒,想認識香港, 又肯消費。」上月,Stephen便透過免費團,認識了專負責安排外國人在港住宿的中介公司,商議搞太太團。另外,一個曾參加Secret Tour的日本太太Mika,提議組織一班住在太古城的日本太太包團,「我喺香港住咗一年,之前上網見到Secret Tour,參加過觀塘廠廈團,睇人紋身、玩音樂,好有趣。其實好多外國人嚟到香港,都想接觸本地文化。」Mika笑說。Stephen特意為她們安排在早 晨送孩子上學後空閒時間,到大坑睇畫廊、整手作公仔,每人收四百元。第一團將於四月中開始,未定人數。「好過做散客團,但都好驚包團客都係一次性嘅。」 Josie擔心道。他們亦發現要向大公司賣「橋」不容易,「試過向一間公司提議搞個一百人嘅公司日,係搵個新界草地起個遊樂場,收費十萬元,講完就無咗下 文。」Stephen嘆氣道。

本小「冇嘢輸」
Josie和Stephen同在中大畢業,Stephen主修新聞系,Josie主修工商管理。Stephen坦言自小已喜歡吸引人注意,「中學時上上吓 堂覺得悶,試過突然起身行出去打開課室門,關上再行返埋位,老師同學呆晒望住我,哈哈。」談不上「乖」,但成績好,考上港大法律系,開學兩個星期後因「懶 背書」,瞞着家人轉報中大新聞系。大學二年班,Stephen在《成報》任實習記者,有次向上司採訪主任打探月薪,「個採主已三、四十歲,好有經驗,我問 坐到佢個位有幾多人工,點知只有兩萬蚊,當堂打個突。」畢業後他即轉行做廣告,其間認識同事Josie。 Josie愛好旅行,讀書時曾往芬蘭做了一年交流生,又曾獨自揹背囊去印度遊蕩,「去旅行最開心唔係去啲出名嘅景點,而係旅途遇到嘅人和事。」Josie 指,廣告工作不時要通宵達旦,生活單調。二人閒時喜歡分享旅行趣聞,索性成立Secret Tour,利用週末接待來香港旅行的外國人,每月搞一次特色團。 雖為興趣,他們也絕不馬虎。每次計劃路線,都會找一個在該區住了超過十年的朋友,為路線圖提供意見,再親身試行。平日,二人不時向人打聽趣聞,如哪間茶餐 廳的阿嬸沖的奶茶最大杯等。「外地旅客就算睇《Lonely Planet》都無呢啲地方,旅遊書介紹嘅好商業化,我哋要開闢未有嘅市場,令人諗起香港特色團就諗到我哋。」Stephen說,無心插柳,結果成立 Secret Tour公司,「以前月薪三萬元,吃餐飯每人最少都一百蚊,依家剛開始創業,限定一日用五十蚊食飯。我廿五歲,俾一年時間瞓身去做,唔得咪出嚟打工,有咩 輸唔起。」Stephen自信道。

開業資料(2/2012)
租金*: $9,000 裝修: $4,000 宣傳#: $12,000 雜費: $1,000 總投資: $26,000 *一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製作網頁

營業資料(2/2012)
總營業額: $45,000 租金: $4,500 宣傳: $0 雜費: $3,500 人工: $0 盈利: $37,000 未計老闆人工

一點意見
東瀛遊創辦人兼執行董事禤國全承認Secret Tour「有諗頭」,更指出搞特色團的利與弊。

1 旅遊業競爭大,好多旅行社都有搞本地遊,例如西貢食海鮮,團費鬥平鬥賤爭客,Secret Tour的團賣主題及各區特色,市場少見,有得做。
2 主攻居港外國人市場只可短期維持公司運作,主題一旦重複,好快沒有「翻頭客」;長期應繼續以項目形式和團體及公司合作,例如搞商場租客團、公司日等。
3 為免過濫,每一個行業只可找一至兩間公司合作,例如同領匯合作開,就唔好再搵新鴻基等,可試下銀行、學校等。
4 應多向團友諮詢意見,發展更多主題不同的特色團,保持新鮮感,從舊客中搵新客。公司剛起步,一定要繼續搞免費團作宣傳。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55

本地企業毛利率四成(2013/5/30) 林本利


2013-05-30  NM  
 

 

稅務局公布上個財政年度稅收,總額再創新高,合共2,422億元。其中利得稅較前一個年度增加6%,達到1,256億元。若以有限公司稅率為16.5%推算,即代表交稅的公司合共賺取7,612億元利潤(7,612億×16.5%=1,256億)。

去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突破20,000億元,達到20,419億元。若以此粗略推算,本地企業的毛利率(profit margin),高達37.3%(7,612億÷20,419億=37.3%)。若考慮到政府寬減利得稅十多億元,以及獨資及合夥企業的稅率較低(15%),保守估計本地企業的利潤高達8,000億元,毛利率接近四成,遠高於美國的兩成多。

筆者一直有興趣知道香港的收入分配情況,四類主要收入,包括薪酬、利潤、租金和利息,佔GDP的百分比。可惜政府統計處估算GDP,只採用開支法和生產法,並沒有採用收入法,以致無法知道這四類收入的比重。

筆者嘗試根據統計處及稅務局的資料,去估算一下這四類收入佔GDP的百分比。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資料,當時共有350多萬工作人口,當中包括僱員、僱主和自僱人士。人口普查報告列出工作人口每月主要職業收入(不包括年終花紅及雙糧),分為十二個等級,由每月少於2,000元至每月多於60,000元,並列出每個等級的工作人口數字。

筆者以每個等級的平均數,再乘以該等級的工作人口。最高收入的一個等級(即每月多於60,000元),就以100,000元作為平均數推算。按照這個方法,推算出總薪酬約8,000億元。再考慮到2012年工作人口增加,薪酬上升,以及年終花紅及雙糧等因素,估計總薪酬約8,500億元,約佔2012年GDP的42%,數字遠低於美國接近六成的比重。

至於房地產帶來的租金收入,可以參考計算GDP的開支法和生產法的數字。若以開支法計算GDP,便需要計算四方面的開支,包括私人消費開支、政府消費開支、投資總額和出口淨值(出口總值減進口總值)。當中私人消費開支,是包括自住和出租物業的租值,合共約2,000億元。

若以生產法計算GDP,便需要計算各類經濟活動帶來的增加價值(value-added)。例如農業和漁業,增加價值不到10億元,佔GDP不足0.05%。至於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所佔的比重,則接近三成。由此可見,現時選委會的組成,完全未能廣泛代表香港經濟實況。各項經濟活動中,有一項稱為樓宇業權,反映物業租值,2012年的估算是1,957億元,與開支法大約佔GDP 10%的數字相若。生產法亦列出產品稅,2012年的估算是622億元。

採用開支法計算出2012年的GDP是20,419億元,扣除薪酬、利潤、租值和產品稅,餘下的便屬於折舊開支和利息收入,約1,300億元。若以2012年投資總額為5,000多億元,以及本地銀行存款共80,000多億元推算,約1,000億元的投資用作更換資產(即折舊),數百億元是利息收入,在低息環境下尚算合理。

由於香港稅率較低,故此相信不少跨國(或跨境)公司會選擇在香港報稅,以會計方法調高在香港境內所賺取的利潤。但即使如此,以本地企業繳付接近1,300億元利得稅來計算,政府若能夠有效動用其中的10%,即百多億元,來改善香港收入不均,基層工人收入偏低的情況,必能大大紓解市民的怨氣。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www.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95

【乾貨】本地社區杭州19樓怎樣做商業化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925.html

來自杭州市產權交易所的消息顯示,5月7日,19樓與杭州聯創永溢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杭州永宣永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簽署了《聯合受讓協議》及《增資擴股協議》,受讓方以6000萬元人民幣總價向19樓增資。

這是中國社區類網站的又一起融資案例,也是中國區域性社區網站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起融資。此前的2008年,19樓曾經成功引入天使投資。

19樓創始人、CEO林煜介紹說,「19樓一直專注於為網友提供本地生活交流服務,也是中國OTO業務模式領先的實踐者之一。此次成功融資,一方面說明資本市場非常看好19樓的模式和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有助於19樓深度開發OTO業務,為網友提供更優質的本地生活服務。」

作為中國最具規模與成長性的區域生活在線社區,19樓暗合了社交、本地和移動(SoLoMo)的互聯網發展大勢。繼成功引資後,6月25日,杭州十九樓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宣佈成成立,以股改為契機規範公司治理結構,19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資本市場助力與體制創新的雙重利好下,19樓會如何走向商業化?

產品定位:本地化生活消費經驗交流

打開電腦,網友「乖乖」習慣性地登錄19樓網站,作為一個標準的杭州土著,每天她都會在19樓上找自己關心的內容。對她來說「那些事就好像發生在我家隔壁」。今天,網站首屏的頭條引起了她的注意——《新手女司機又出事》,說的是桐廬女教師為了避讓路上的石頭而和大貨車相撞,當場遇難。

「真慘」,乖乖心裡嘀咕,她立馬聯想到了自己也是一個新手司機。隨後,她又在版主的新帖子《新手女司機最容易犯的N種錯》找到了共鳴。看了那麼多網友的類似經歷,她忍不住也跟貼,講述自己曾經在開車中,遇到油門和剎車分不清的緊張故事。

做完這些,乖乖突然想起來,今天上19樓有「正事」——幫兒子找暑期班。她打開親子樂園的「幼兒園論壇」,發了一個求助的帖子,把兒子的年齡、興趣特點以及家庭住址大致地說了一下。「下班前,應該能收到回覆」,乖乖心裡默念。

從讀大學起,乖乖就是19樓的忠實粉絲,相親、結婚、買房、裝修、育兒等,生活中的每一件大事幾乎都脫不開19樓的身影,這個定位為提供「本地化生活消費經驗交流」的網站,讓她在每一個生活需求的節點,都能在19樓其他網友的類似經驗中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對她而言,這就是一個「真實、豐富、溫暖的網上城市」。

在專門研究O2O模式的品途網研究總監黃淵普看來,「19樓通過深度挖掘本地生活,社區氛圍塑造得非常好」。

19樓市場部經理葉萌告訴《天下網商》記者,網站的內容以網友原創為主,運營專員在這裡主要是充當「編輯」的角色,其中一個工作就是「設置議題」,即根據網友們關心的話題,設置一個核心議題,這跟報紙的操作手法類似。然後,大家圍繞這個議題來分享經驗、貢獻智慧,這樣的帖子對於社區網站而言非常有價值。

黃淵普說,杭州19樓就是通過引導大眾生活服務的各類話題,聚集了大量的用戶,這讓19樓在所在城市中的影響力非常大。而在此基礎上,19樓對用戶進行一次次的垂直細分,從年齡和需求兩條路線入手,對人群不斷細分,深耕每個區域市場。並且在細分之後,再根據細分的人群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業務模式:切入垂直細分市場做社區商務OTO

「為細分人群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潛台詞,就是提供了「精準營銷」的可能性,而這也正是19樓的商業價值所在。據19樓董事副總裁汪震宇介紹,網站現有的營收,絕大部分是來自於互動廣告,其中70%來自於線上,30%來自於線下。

在杭州乃至整個浙江,準備籌辦婚事的新人們,幾乎無人不知19樓結婚採購大會(前身為「婚博會」)。2013年2月剛剛落幕的第七屆結婚採購大會,有超過3萬人次的新人前來參加,現場訂單超過16000個,三天成交1.5億元,現場為消費者節省採購成本近2000萬元。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都達到了全國一流的同類展會標準。

「婚博會」的成功,帶有典型的19樓風格。網友將自己對結婚採購的需求在信息交互的社區裡呈現出來,從而逐漸形成一個自己的生態系統。而隨著用戶量和發帖量做大,商家們嗅到了「商機」——商家們看重的是影響力和精準度。而此時,19樓作為平台,將雙方的資源進行整合對接,並通過業務模式上的優化,以O2O(線上到線下)方式實現「婚博會」的落地。

葉萌告訴《天下網商》記者,19樓的目標客戶是本地商家和有意進入本地的品牌,這和19樓的目標用戶精準匹配。這份強有力的抓地能力,正是19樓多年來打造的核心競爭力。結婚採購大會、家居建材採購大會、室內設計互動傳媒大賽、親子嘉年華、媽咪課堂、辣媽服裝秀、美食狗仔隊、醜女大翻身……每天,用戶都能和商家們展開線上線下互動,並從中獲得極大便利。

在業內看來,本地化的社區能迎合廣告商的喜好,不外乎幾個原因:一是本地廣告主開始認可互聯網營銷價值,從傳統媒體轉移注意力,區域網絡廣告環境向好;二是社區與消費天生關聯,易產生現金流;三是本地社區吸納了以往無法利用傳統媒體營銷的中小企業甚至個人,深度挖掘了本地廣告的剩餘價值。

在19樓的「精準營銷」體系裡,首先,通過關注網友們的言論和問題,去挖掘用戶群體的真實需求,啟發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和市場創新;其次,社區將企業與用戶等市場主體的信息集中起來,方便雙方溝通,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性;再次,19樓的用戶群體區分明顯,不同論壇吸引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戶參與,從而形成一個個用戶群體;最後,企業在網絡社區中引導用戶的消費偏好和消費行為,發現自己的忠實用戶,並實現與用戶進行溝通的願望。

所以,在這個「以門戶帶動社區,以社區來充實門戶」的19樓模式裡,是融合SNS社交、新聞資訊、生活服務、用戶原創,以及地域和文化上的先天資源,從細分的垂直市場出發,走了一條「社區商務」的路線。

資本風向:看好專注本地社區生活服務模式

5月7日,19樓與杭州聯創永溢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杭州永宣永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簽署了《聯合受讓協議》及《增資擴股協議》,受讓方以6000萬元人民幣總價向19樓增資。

「19樓是互聯網公司裡,有遠見、低調務實、不急功近利的一類。這幾年來,它的用戶規模、盈利都在穩步增長。這也是我們喜歡的類型。」

杭州聯創負責人徐漢傑認為,19樓作為國內最大的城市生活社區網站、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化網絡媒體之一,創新了以區域性生活社區為發展定位、專注提供本地生活消費和情感交流服務的業務模式。這樣一種業務模式,在當下和未來的中國社會,都具有很大的用戶需求基礎和發展空間。

而在黃淵普看來,19樓能成長為中國最大的地方生活服務社區,得益於三大因素:傳統媒體資源支持、核心團隊能力強、技術力量強。

傳統媒體資源支持,是19樓先天的優勢。在19樓的發展史上,其一度曾是《都市快報》的讀者互動區域,並因此迅速聚攏了一批粉絲。

但隨著自身用戶群體的發展和原創性的增強,網站逐步成長為能與快報比肩的、立足本地生活資訊類的標竿式媒體。在現在看來,這種媒體資源間的互動性,很好地解決了社區網站時效性弱、效率低的問題。

核心團隊能力強,杭州19樓的核心團隊出自報媒,對用戶需求的理解和把握,對都市人的心態,對消費信息的詮釋方法,對客戶心理的把握,都遠超出一般網站的能力。他們以傳統媒體的運作方式來抓熱點,分階段性地設置議題。比如高考要填志願,那麼,網站就會設置專題,請有這方面經歷的家長來分享經驗。同時,團隊還突破體制束縛大膽創新,在國有互聯網業界中,率先對骨幹實施股權激勵政策,將內部的能動性發揮到了最大程度。

在19樓,規模最大的團隊是產品和技術團隊,這使它有別於一般的地方性社區論壇。據葉萌介紹,網站30%的營收是用於產品開發。

19樓的後台更新、廣告產品,全部能針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自主研發:2008年,19樓研發團隊開始重構傳統論壇的底層架構,使之具備了更強的承載性能和擴展性;2009年起,19樓嘗試著將BBS、SNS、博客、商業應用融為一體,開創了社會化網絡信息服務平台(SBS);2012年,19樓持續升級SBS平台,先後推出「信息採集和訂閱系統(花壇)」、「社會化商務分享系統(好店)」等社區新產品……

「在19樓的產品開發中,核心就是『用戶體驗』,像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獎項就是『用戶體驗精進獎』,每個月都要評。」汪震宇說。

融資戰略:產品升級與二三線城市擴張

「從整個互聯網行業來說,19樓的發展不算迅速。」汪震宇認同業界的這個評價。此次從創投融資6000萬,19樓將重點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股權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和更加市場化,以此來激發團隊的活力;做一些產品的升級和外部的戰略整合,包括一些地方站的併購和戰略投資。

從2009年開始,19樓即開始了城市擴張;2010年時19樓擴張到浙江省外。從2011年起,19樓對重慶購物狂、福州家園等地方網站進行了收購,覆蓋城市數量進一步增多。2012年7月,19樓提出二三線城市共同創業計劃,邀請相關方一起創建本地19樓,統一使用19樓域名及品牌。目前,包括莆田、義烏和南通在內的多家加盟模式的19樓地方站已開通。

汪震宇向《天下網商》記者舉了兩個地方站成功推進的模式。

嘉興19樓通過三年的運作,發展成了當地最有影響力的網站。其成功的要素,首先是用戶體驗切入好。

嘉興19樓立足當地,定位清晰。第一年就推出了一系列針對年輕人的群體性活動,像廣場上放孔明燈、爬山、唱卡拉OK等。這些活動滿足了人們的交際需求;第二步,在交際活動基礎上加載了一些服務。譬如「相親」,國內大型的婚戀網站像百合等,它們都是收費網站,操作程序化,會員也是全國性的。但結婚的層面上,中國的人特點是喜歡「本地化」。

所以,嘉興19樓的「相親」服務解決了4個問題:免費的、可靠的、同城的及互動性的。其後,在「相親」發展成為核心業務後,網站又馬上在這個基礎上加載了其他業務,譬如裝修、買車、育兒、親子等等。

據瞭解,嘉興當地最具影響力的報紙《南湖晚報》,一年的廣告體量大約在4000萬元,而嘉興19樓今年大概就能突破500萬元。用不了多久,它就能發展成為當地最強的一個媒體,而不僅僅是網站。

如果說嘉興19樓的成功推進是在複製杭州模式,那麼重慶購物狂的成功則是將19樓的細分客戶屬性發揮到了極致。

「杭州的19樓女性用戶佔75%,重慶購物狂的女性用戶高達95%,是非常純淨的女性社區。」 汪震宇說,「網友彼此之間非常友善,互相鼓勵,很會分享。」

「重慶購物狂」網站創辦人是一對夫妻,他們熱愛互聯網,熱愛本地化的社區生活,社區基礎很好,積聚的網友都是一群愛生活、愛分享的人群,這和19樓的理念一致。

於是,19樓對其做了戰略投資,在兩年半的時間裡,為其提供產品技術和戰略指導,幫助他們更精準地定位,將這個「95%女性化社區」的「購物」屬性充分發揮,實現與商業的對接。

在汪震宇看來,19樓的城市發展策略中,有一個始終不變的「核心」:最大程度上追求「客戶體驗」的服務細節。

在19樓的共同創業計劃中,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主攻二三線城市。這在黃淵普看來,也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黃淵普曾經對國內團購網站做過深入研究,他在走訪中發現,像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雖然是生活消費類網站的必爭之地,但在這些城市,主要是賺得口碑、影響力和江湖地位,而真正想賺錢,就必須「沉下去」。以美團為例,在湘潭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經營業績竟然能達到1000萬,而像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所有團購網站也只做到4000萬的份額,其中,做得最好的大眾點評網也就佔到1000萬。

而汪震宇所提及的「嘉興19樓」的例子——一個三線城市一年就能創收500萬,似乎也印證了這個現象。

短板挑戰:盈利模式單一與擴張中的地域特性

根據5月份的實時數據,19樓在社區網站中排名第3,中國網站中排名89位,全球互聯網Alexa排名509位,全球互聯網Google排名643位。

對於這個日均PV超過3500萬的獨立網站而言,「1.2億元」營收在黃淵普看來「並不多」。

「從目前網站排名和流量來看,19樓的營收是偏少的。」黃淵普告訴《天下網商》記者,「當然,從好的方面來看,他們沒有為了商業利益去犧牲自己的社交屬性。」

從長遠的趨勢來看,中國的城鎮化正在迅速推進,一些新型中小城市有望興起,先進的互聯網設施將迅速得到配套,具有先進思維的人也將會向這些城市流動,這都為O2O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地域空間。

但黃淵普認為,19樓在異地擴張中,會遇到新的挑戰 :本地生活服務社區不能簡單複製。

「本地生活服務社區的地域特性很明顯,不同地方的人群有自己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特點。」黃淵普說。像化龍巷、小魚網、得意生活、西子湖畔,在當地城市都是具有絕對壟斷地位的生活服務平台。而放到更廣的層面來說,異地擴張還要面對垂直型網站、門戶網站地方社區,以及社交媒體對於本地生活消費領域的衝擊。

「現在是廣種薄收,需要迅速鋪開,在當地建立優勢。大家都在瘋狂地往下走,因為要爭奪同一批商戶,誰先佔得先機誰就有優勢。」黃淵普說。因此,通過收購進入當地市場會是個更好的辦法,所以,19樓未來還要承受更多資金面上的壓力,以及對不同社區論壇的整合壓力。

除了這些,黃淵普還認為,目前19樓的盈利模式過於單一。其收入絕大部分來自互動廣告,銷售分成和平台授權收入佔比還非常小,且沒有觸及商務交易的環節,尚未建立起社區電子商務。對於汪震宇所言「融資將優化產品」,黃淵普覺得,19樓有可能會在「商務交易」模式上有所突破,即未來在平台上給商戶開放更多的權限,來增強商戶與網友的信息交互,解決社交網站效率低的難題。

日前,常州化龍巷網站創始人錢鈺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660個地級市,就會有660個O2O地頭蛇》的文章,他認為未來三到五年內,隨著O2O、社會化營銷以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區域互聯網網站會越來越體現「接地氣」的優勢,只要堅持運營,並正確定位服務本質,本地網站一定會越來越體現出本地O2O王者的氣質。

對此,黃淵普並不認同。

他認為O2O的地域細分和行業細分勢在必行,以杭州19樓為代表的地方社區論壇面臨較好的發展前景;但更多會是以「小而美」的形態存在,它們在進行地域擴張時面臨複製難的問題。對於地方社區論壇來說,它們除了可以獨立做本地O2O市場外,也可以和大型O2O網站合作共同開拓當地市場,甚至有實力的社區論壇可以整合當地的O2O線下商戶資源,成為淘寶、微信等平台的當地代運營商。

「我看好地方社區論壇的前景,但不認為在這個板塊會出現大的巨頭。」黃淵普說。

而對於19樓的未來猜想,汪震宇保持了一貫的低調。他希望在中短期內,能讓19樓成為中國女性最喜歡用的本地社區,在相親、結婚、裝修、育兒、親子等方面,為她們提供本地生活經驗分享服務。

「重要的不是能否成為『巨頭』,而是能否為用戶創造出過硬的價值。」汪震宇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539

【深度解析】本地化電商莫成電傷:深度營銷拯救電商未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510.html

傳統行業做電商:沒有退路的選擇

近期接觸一個傳統行業要做電商的案例(基於對商業夥伴的尊重,隱去相關信息),一個多年從事家電經銷的商家,在當地擁有不俗的實力,有自己的家電賣場、多地有倉儲基地、自己的物流車隊,十多年的發展,雖然無法與蘇寧等巨頭抗衡,但也走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近年來,由於受到電商行業的衝擊,已經退無可退,並且已經開始加入到各類平台電商的戰爭中去,但主要的收入來源,卻不是電商。

這是為何?電商可以走量,量多,可以找廠家有議價空間,但現在廠家也在做各類平台電商,利潤空間步步縮減,而自身的團隊結構成本相對固定,開支偏大。早期原始積累階段的倉庫這時候幫了忙,因為倉儲業他們自己找出了一條現金流可以賺錢的方式方法。

危機感讓他選擇了做平台電商,但現在又有平台的危機感,因為全國競爭太激烈,區域的競爭壓力來自於廠家和其他代理商,零售部分,也是老根據地,不能有絲毫閃失,除了看好電商趨勢以外,所以現在他建立本地的電商平台也是在為未來鋪路。

區域互聯網做平台電商:看上去很美的本地化

提到傳統行業的本地化電商,一大堆美好的詞彙就映入眼簾,趨勢、經濟、精準、接地氣等等。這家公司選擇合作的是一家本地門戶網站,擁有百萬註冊網友,alexa排名在5000名以內,可以說是在本地精準流量和用戶方面,一點都不缺,這也是目前很多電商平台夢寐以求的一種狀態。

活躍的論壇網友,一呼百應的活動人氣,本地最強大的互聯網平台,品牌知名度第一,技術開發實力也第一,已經擁有了多個APP應用,移動用戶也有5萬以上的基礎。除了本地化的實體廣告置換投放之外,幾乎無需在其他平台上做任何宣傳,在眾多電商還在默默為了流量犯愁,大規模CPM、SEM的時候,擁有本地最精準人群,覆蓋數百萬消費者的互聯網平台已經成功運營多年。

似乎兩者一結合,一個近乎完美的鏈條就會形成:平台、流量、用戶、倉儲、物流、配送等等因素都能完美的解決。

可是,在深度接觸了幾次之後,站方還是決定,暫時不合作。

成熟的市場,成熟的平台,成熟的行業,在跟站方的深度探討中,我們發現了基於本地化電商難以踰越的幾大問題。儘管這個案例沒有完成,但我們應該能從這個裡面吸收到關於本地化電商的一些問題,給後來者留些經驗和繼續探討的話題。

平台電商架構過載 三四線城市難以承受

在大家過分的關注互聯網產品以及用戶體驗的情況下,一款好的互聯網產品,尤其是電商平台產品無疑是非常必要的,在技術允許的條件下,基於多年來站方的互聯網經驗,開發出一套基於本地化的電商平台產品是沒有問題的。

難點在於平台的運營,新開的平台,在人員架構上,由於是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即使是不合作,獨立運營平台,也需要組建一套全新的班底,在短期內尚不能盈利的情況下,如同雞肋一般,尤其是客服人員,如果做平台電商,僅僅是關於傳統行業的問答,雖然有家電商家的客服團隊支持,但依舊難保證服務的質量。

如果本地化平台電商做全行業,或者選擇一些比較「肥」的行業,但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在三四線城市莫要談電商,就是互聯網營銷的基礎,都不具備。

涉及到多個行業的平台電商,在組織架構上,就不是一般本地網站能夠駕馭的,哪怕僅僅涉及到一個行業。

對於行業的專業度的理解以及對於電商平台的運營很難進入專業化和深度俱佳的狀態。

若本地化平台自己解決物流配送,又會面臨成本過高、安全等問題,如外包則服務不可控。

在組織結構上,人才也是此類城市難以跨越的鴻溝,該城市雖然高校林立,但是互聯網及IT氛圍還停留在軟件開發的技術層面,電商運營氛圍極弱,除了高價引入外地歸鄉人才外,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人才隊伍。

多方圍剿 獨立平台突圍四面楚歌

在溝通時,我們碰到兩個很難解決的現實問題:1.憑什麼消費者要在本地電商平台購物?2.我們能提供什麼樣的獨特服務?

第一個問題,似乎很好回答,比如:我們的售後更加可靠,我們送貨更加快捷。第二個問題,似乎也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母體網站的各類活動和網站氛圍,已經形成了良好的互聯網生態,裡面的網友粘性非常高,互動非常好。通過各類促銷活動、線下交流,也能解決部分問題。

但,我們要注意到的是:在大型平台電商活躍的今天,若非絕對的價格優勢,很難吸引消費者下單消費,在基於本地化的電商服務當中,尤其到終端的服務人員,也是魚龍混雜,儘管有標準體系的注入,但服務很難跟大公司的管理一樣到位,若有服務問題,會引發對母體公司的品牌的影響。甚至有時候,本地化物流配送的時間會更長。傳統行業倉儲也尚未實現完全電子化出庫,會影響庫存實時更新,存在超售隱患。

價格優勢,對於本地化電商的非絕對優勢。現在物流極為方便,而代理商的價格優勢非絕對優勢,電商的表面定價權短期內,似乎在電商平台,長期來看,擁有商品生產的廠家,才最終有定價權,尤其強勢商品,比如早期的酒類產品的嚴格定價策略的代理體系。

網友對於平台的依賴是建立在長期對原有母體平台(社區、門戶)的使用習慣上,而新的電商平台的購物習慣是否能形成,有面臨淘寶、天貓、其他平台電商的圍剿。

服務方面,很難統一的提升所涉及行業的本地化服務水準,尤其涉及到類似房產、家居裝修、汽車、電器等大宗消費,更加強調服務的,本地化的服務水準未必會能達到網友心理預期。

服務問題,也是眾多大平台電商存在的問題,比如某電商平台近期不斷爆出官方私自強制修改客戶定單、強制取消客戶定單、低價吸引用戶付款,拒不發貨、強制用戶退貨、長期不發貨、同一個客戶同一個問題,不同客服不同承諾等各類投訴問題,甚至連平台所在地工商分局的官方微博在接到不斷地投訴後,也公開呼籲該平台加強自身的服務管理,這也凸顯了目前電商行業的服務之痛。

大的平台電商尚且如此,基於本地化的服務,看上去可能小而美,但也會涉及到覆蓋數十萬或者數百萬的家庭,每天的訂單處理難免出錯,儘管不會像這家電商一樣惡意處理問題,但眾口難調,服務特色和服務水準是巨大挑戰。

盈利模式侷限 本地化電商想賺錢不容易

目前,各大電商平台根據不同都有一定的入駐費用,部分平台還有平台使用費,另外有5%到32%的扣點,對於商家而言是一筆巨大的負擔,且有平台還有入倉要求,即壓貨或者給付一定的押金。部分平台還需要商家配備售前客服,一年的基於平台費用少則十萬,多則上百萬,而傳統行業自己建立電商平台,看上去會省錢,實際上又缺乏流量的支持。

本地化電商自然初期可以通過免費的方式進行招商,但長期來看,還不具備與大平台電商有競爭的絕對優勢,流量雖大,雖然精準,但也是僅僅侷限於一地一城,銷售的品類有侷限,在出貨量上無法與大平台抗衡。短期來看,基於本地商家的商品特賣方式,可能更適合本地化,但又與本地平台電商的結構所違背,且盈利有限。對於平台商家,考驗的是在各個電商平台的運營能力和自身產品的利潤率,賺錢與否酸楚自知。

宏觀來看,目前大的平台電商,更多的強調的是現金流盈利,真正的電商部分,也尚未進入完善的盈利模式。更多的,在佈局基於物流、倉儲、土地、資本等方面的溢價和整合變現,而非完全依靠收取商家的費用賺錢。

若本地化電商平台,想依靠平台本身盈利,除了發揮自身用戶優勢之外,選擇前文所述的大件消費行業切入電商,存在一定機會,但市場成熟度不夠,或者所謂電商模式並不是純粹意義上的電商。但長期來看,平台電商的複雜程度是一般城市網站平台難以承受的。但大型電商平台對於各地的影響,也會在這些行業中的服務和深度有欠缺。完全靠商家運營去盈利尚需時日,也不利於好的生態建立。

綜上所述,不管是本地化的綜合電商平台,還是簡單行業的電商平台,在短期內依舊不能形成快速成功的模式,即使能成功,也不是偶然和運氣使然,而是強大的運營、產品、經濟等綜合實力的展現。

挑戰與機遇並存 深度O2O或稱為未來之路

對於本地化網站或者想從事本地化電商的行業商家而言,大的平台的優勢和劣勢也很明顯,在群雄涿鹿的時候,想在錯綜複雜的市場環境下獲得一杯羹是很難的,但本地的客群優勢又非常明顯,另外一種小而美的形式可能會更加適合本地化電商,除了前文所講的小的尾品銷售清倉模式之外,或者簡單的保質保量的團購以外,我們更要重視大宗行業消費。

類似房地產、汽車、裝修、婚嫁等行業,是目前家庭消費的大頭,而此類消費,普通電商很難勝任,但線上展示、線上互動、線上篩選、線下體驗和消費服務則更加適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O2O。也更加適合本地化網站去運營。

本地化的互聯網網站,普遍以社區為主,更像是一個完整的社會生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角色,很多年輕人從成長、工作、戀愛、買房、裝修、結婚、生子、買車等等人生重大事件,都會主動或者參與到各種互動和分享當中,這樣的分享形成了獨特的社區生態。

本地化商家,尤其這類大行業商家,本地的客群也極少通過全國性電商平台去在線購物,本地的商家,應該在自身的互聯網營銷方面下極深的功夫。

商家應該深刻理解本地化O2O電商

而所謂O2O,更形象的說,並不是一套產品或者是基於一個平台,而是一種符合商業原則,是基於多種產品組合和營銷手法,激發客戶購買慾望,並且轉化和形成口碑營銷、連續性購買、儲備性購買、圈子購買、購買者身邊小組織激活的社會化營銷方法和商業生態。基於這種生態我們要深刻理解本地化電商的獨特優勢:

1. 你要找的人正在找你,如何找到你?

我們上淘寶,用的是搜索,當我們想瞭解商品或者服務的時候,會去搜索相關的信息,既然本地互聯網擁有巨大的客戶資源。而如何讓更多人知道你?

簡單的廣告推送不能解決營銷問題,作為一個社會群體,我們應該思考平時自己的購買習慣,消費者並沒有義務告訴你他的需求,而他們又恰恰是非常瞭解自己需求的一群人。

互聯網的網友,更重視自己的感受,願意被尊重、被認同,所以深度互動、情感互動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這是靠任何銷售說辭無法解決的問題。

2. 一傳十十傳百變成了眾人皆知的秘密

互聯網的網友購物,最喜歡追求性價比,眾多比價網站的熱門也是如此,網友們更願意追求的是更好、更划算、 更實用靠譜的產品。

而任何行業商家在本地化電商的角色,其實跟傳統營銷一樣,我們也能塑造自己的口碑和品牌,傳統營銷,我們是單向去傳播。

本地化電商的傳統行業商家,不要過度依賴互聯網產品,而要重視自身品牌的定位和包裝,每個人在社會關係中都有一個定位,也是別人給你下的一個定義,在本地化O2O過程中,這就是一個符號,是白富美還是高富帥又或者是屌絲,你都可以像白紙一樣描繪。

本地化電商,跟傳統電商的互動相比,也更加重視在互動上,傳統行業的商家,應該化被動為主動。也不要過度依賴互聯網平台,這需要對客戶需求的敏銳的洞察力和轉化。

善於掌握種子客戶,讓種子客戶變成再次消費、連續消費客戶,進而慢慢轉化成能帶動圈層消費甚至消費者成為你的編外銷售員,幫你去形成連鎖的小組織。

低成本是互聯網的優勢,本地化的優勢是投入少,見效快,儘量選擇更低的成本,讓更多的人成為你的傳播者,有時候營銷並不一定我喊出我的產品有多好,也不是你做了什麼推薦會路演,可能就是平時的一句話、一個小禮物、一次表態、一次免費服務、一張圖、一次公益活動的卓越表現。

這一切的一切,並不是因為你的產品、價格有多好,而是在建立客戶對於本地商家的信任,這種信任也是本地化電商獨特的優勢,信任會提升口碑傳播,也是將品牌和產品服務一傳十十傳百變成了眾人皆知的秘密的不二法寶。

商家不發垃圾廣告,提供的是有效的服務,網友能迅速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家、產品和服務,互動形成了良好的生態,也只有本地化才能實現精細化的分類,對於未來地方互聯網發展,精細化的深度服務、專業垂直都是必然發展之路。十多年的發展,國內的電商依舊在探索,本地化電商更是如此,站方需要做的是深入瞭解傳統行業的需求,提供和嫁接,培育和堅持良好的本地互聯網生態。比商家更專業,比商家更懂網友需求,建立培養自己的品牌客戶,形成專業的顧問式網絡營銷,不隨便透支自身品牌公信力,這也是未來本地化電商運營的不二法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74

【案例】19樓:本地服務社區如何做社區o2o?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2/57576.html

O2O在2014年即將面臨全面爆發,i黑馬最近也開始對O2O行業企業進行了系統化的梳理。成立於2007年的10樓,確立發展方向為本地生活服務社區,並在43個城市建立分公司及分布論壇。19樓是如何做社區O2O的?2007年10月,我們確定了做本地生活社區大方向。網站改回叫19樓,公司也改名為杭州十九樓網絡傳媒有限公司,把跟19樓論壇無關的東西全部砍掉。此後,19樓才開始進入成長階段。增加用戶黏性,社區氛圍的建設維護是很重要的,任何人來都不要被打擊。這種社區文化的建設,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要端茶送水、噓寒問暖,我們幫不了的,就請其他用戶幫助他。社區里出現不合適的內容,我們會直接刪除。細分用戶群,抓住商機19樓現在70%以上的用戶是女性,這是逐漸形成的,我們發現這個現象後,也做了針對性的重心傾斜。女性用戶在交友、結婚、裝修、生育等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求,我們就針對不同階段的用戶群,挖掘她們的需要,並滿足這些需求。媽媽這個群體,是19樓最主力的用戶群,開始我們為她們設立了“孩子爸孩子媽聊天室”,發現她們在里面討論閑置尿不濕等嬰幼兒用品怎麽處置的事情,我們就勢開辟了“BB大賣場”,賣場開通後交易很火,現在里面有奶粉、卡券等等都來了,是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不同用戶群是可以不斷細分的,備婚人群對婚禮怎麽辦等問題都需要咨詢,我們就幫助他們了解,怎麽省錢、買到合適的東西;有好的產品、服務,商家就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提供,用戶是不反對的。基於此,19樓做了O2O模式的早期實踐者。我們2008年就在線下創辦了“婚博會”,後來改名為結婚采購大會。經過7年的經營,如今在杭州乃至整個浙江省,準備籌辦婚禮的人幾乎都知道結婚采購大會。2013年2月的第七屆結婚采購大會上,參加人次超過3萬,現場訂單超過16000個,三天成交額達到1.5億元。接地氣的社區互動營銷19樓上最早的商家是自己找來的,他們嗅覺很靈敏,發現19樓上有他的客戶,他就會讓自己成為普通網友在19樓上跟用戶接觸,推廣自己的品牌。網友是這樣,就算你自己是好東西,你自己來吆喝,他不相信,他更願意相信別人的推薦和口碑宣傳。我們也會去培訓商家,我們稱之為社區互動營銷,怎麽樣利用社區達成自己的目標是有一定的訣竅的。“拉風”這個詞是我們19樓發明的,當時是汽車比較少的時候,開了一個車出去,感覺很拉風,零幾年的時候,這時候有車一族被我們組織起來,去一些地方自駕遊。這些人在網絡上聚集,然後到線下一起去玩,他們會把沿途吃喝玩樂之類的東西傳播出去,大家又回到網絡上,再組織。這個過程中就給很多商家提供了機會,比如賣汽車的車商就會找來,希望19樓能組織一個他們品牌的車隊出去拉風,他們願意出錢,主動贊助。去一個地方,景區也很歡迎我們的,免費提供吃的、玩的。江西三清山在19樓介入之前是名不見經傳的,他最早一批批量的遊客是來自杭州的,網友一撥撥的去,回來一撥撥的曬。吃飯更不要說,網友有些是自發,有些是我們組織的。有些新店開張,也主動找我們組織去體驗。社區互動廣告為主,導購為輔我們網站上那種簡單的banner廣告也越來越少了。19樓里你看到的那種像是很簡單的橫幅廣告,實際不是簡單的橫幅廣告,點進去之後,就進入相應的社區了。這樣的社區互動廣告,是融合在商家和用戶互動過程中的,有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現在社區互動廣告是19樓最主要的盈利模式。我們另外一部分盈利,來自“我愛網購”,我們把有些不太容易跟商家對接的流量我們放到了那里,並不是很多網友你能很精確的知道他的需求,但他總要網購,所以就把她們吸引到那邊去,再向淘寶收點錢。我們跟淘寶的合作挺多的,但跟他們的合作相對要謹慎,因為它是個巨無霸,要想清楚怎麽合作。(社區互動廣告為主,在於它的把控性;導購為輔,在於它的局限性。社區互動廣告的客戶,是一些需要打廣告的商家,19樓與這些客戶直接打交道,沒有中間環節,把控性非常高,合作質量高且穩定。導購實質在於導流,合作的多是比較成熟的交易平臺,如果網站不再能為平臺帶來流量,合作就會終結,此外,流量是交易平臺的銷量基礎,誰會希望永遠讓人扼住自己的喉嚨?)我們規模最大的團隊是產品和技術團隊,每年網站30%營收被用於產品開發,2001年我們開發了一套SBS社會化網絡信息平臺,通過授權使用的方式也確實賣了些錢。但我不想把它作為一個收入來源,現在也不想賣了,所以這塊可以忽略不計。摸索可複制的商業模式我們向外擴張的比較早。2008年5月,19樓在杭州外有了第一個站點,嘉興19樓。2010年,通過收購重慶購物狂,19樓走出了浙江省。目前,19樓已在上海、重慶、武漢等二十多座城市設立了本地生活社區,成為全國覆蓋最廣、滲透最深的城市社區網站。我們考慮城市市場規模是否足夠大,看發展前景。現在有收購和自建兩種方式,明年開始未必會收購,收購不太容易找到情投意合的。如果有好的機緣做收購,我們也不主張非要全資,收購重慶購物狂我們就只是控股。(從駐點城市分布可以看出19樓的擴張思路主要有兩條主線:一個是省會城市,另一個是杭州輻射的周邊城市。省會城市在於它在省級區域的代表性,抓住省會城市,就容易在一個區域形成品牌印象,之後再發揮省會城市的輻射作用。杭州輻射的周邊城市,基本涵蓋了整個浙江,此外還有江蘇、福建部分城市,這些城市由於地域臨近,生活習慣、飲食文化等差異不明顯,對於本地生活服務這種有區域差異的網站,周邊城市的微弱差異無疑為模式複制帶來便利。)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創造一個簡單的可複制的商業模式。既要尊重當地特征,還要把我們的商業模式帶過去。怎麽既有標準化的東西,又保留當地特有的成分,到現在我們還沒有完全看清楚,但我覺得就快看到了。我越來越覺得線上線下是分不出來的。網絡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線上線下的界限越來越不清晰了。我們也有APP,從PC到手機,19樓的變化,粉碎了以前很多東西。但我現在不滿意,從PC到移動的轉變速度不夠快,不徹底。徹底的話,昨天的東西有些要徹底放下。就像從傳統媒體出來去做新媒體,首先是整個思維模式的問題,要把過去很多模式否定、粉碎掉,才能進到這個新世界里去。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林煜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964

投資巨頭拋棄香港本地股轉投中企股 大陸股是估值窪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642

一些全球最大的股市投資者將倉位從覆蓋香港本地股的MSCI香港指數,轉移至覆蓋中國大陸企業股的MSCI中國指數,因MSCI香港指數過於昂貴,當前市盈率已攀升至12年最高水平。(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據彭博新聞社,截止6月底,MSCI香港指數(MSCI Hong Kong Index)市盈率已高達16倍。相較而言,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市盈率為9.8倍,兩項指數市盈率差距創2002年以來最大。今年也是MSCI香港指數表現連續第四年超過MSCI中國指數。該指數當前較最低點反彈了160%。 東方匯理(Amundi Asset Management)、瑞士信貸和三井住友信托銀行表示,香港股市將受累於美聯儲退出刺激政策。已將資金投入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資金池的投資者表示,由於中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穩增長措施見效,他們對中國大陸企業的股票很感興趣。 彭博新聞社援引東方匯理除日本外的亞洲股市部門駐港首席投資官Ayaz Ebrahim觀點稱: 我們看好中國大陸企業的股票,並認為這個市場目前是過於便宜了。我們已經逐步移出香港本地股。 中國規模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之一——景林資產董事總經理田峰也認為,大陸公司股票估值太低。在7月8日的華爾街見聞俱樂部第2期主題沙龍上,田峰表示更看好A股。他認為,過去幾年,中國A股整體估值持續下行。由於A股估值極低,隨著“滬港通”的開通,未來三年A股有很大投資機會,且藍籌股估值也有望擡升。 與中國大陸相比,香港金融市場與美國貨幣政策的聯系更為緊密。港元采取盯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自從2008年底美聯儲將基準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歷史低點以來,香港房地產價格迄今已上漲兩倍多。 昨日出爐的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若經濟朝預期發展,FOMC將於10月結束購債。若美聯儲開啟加息大門,則香港借貸成本也將增加,令市場承壓。 至少五家全球最大銀行也退出了港股。5月底以來,匯豐控股、瑞銀集團、渣打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和花旗集團都下調了港股的投資評級。 法國興業銀行全球資產配置部門負責人Alain Bokobza表示:“港股風險溢價可能攀升,尤其是建築業和房地產市場。”他對中國大陸企業的股票更有興趣,因為低通脹水平給予中國央行更多貨幣政策空間,以對抗房價下跌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井住友信托駐港投資官Katsumi Takagaki早在7月4日就表示: 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回升,中國大陸企業很可能比香港企業受益更多。 MSCI中國指數是MSCI新興國家指數的一部分,而MSCI香港指數則是MSCI發達國家指數的一部分,兩項指數都在香港上市交易。 MSCI中國指數系列是由摩根斯坦利國際資本公司(MSCI)編制的跟蹤中國概念股票表現的指數,由一系列國家指數、綜合指數、境內以及境外指數組成。MSCI香港指數則主要投資港股。具體情況見下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