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半年銀行不良:采礦業最倒黴 西部最嚴峻

8月31日,16家上市銀行(不含8月剛上市的江蘇銀行和貴陽銀行,下同)半年報發布完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各家銀行披露的不良貸款信息進行了梳理,哪些行業成為銀行最沈重的包袱?哪個區域不良貸款形勢最嚴峻?各家銀行高管怎樣預判下半年的不良貸款走勢?希望從中可以管窺一斑。

從統計結果來看,采礦業已成為銀行不良重災中的重災區;而長三角熬過了2013年~2015年的風險暴露高峰期之後,目前迎來了不良“拐點”,西部“接棒”成為銀行業不良形勢最嚴峻的地區。

對於下半年不良貸款趨勢,絕大多數銀行高管認為形勢依然嚴峻,不良或會繼續攀升。

采礦業成重災中的重災區

在多家銀行的中報表述中,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重災行業高度一致,對公貸款集中在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采礦業;零售貸款集中於個人經營性貸款。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了16家上市銀行披露的上述4個行業數據後發現,目前采礦業已成為重災中的重災區,多家銀行今年上半年采礦業的不良貸款增幅高於其他行業。其中,民生銀行以319.25%的增幅居首,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的采礦業增幅分別為78.66%、76.69%,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增幅分別為43.71%、35.19%和28.9%。另外,南京銀行的上半年采礦業不良率高達18.77%。

在批發和零售業上,多家銀行的不良率高企不下,農行高達13.88%,建行、工行和光大銀行分別達9.29%、8.02%和7.05%。制造業方面,上半年不良貸款增幅較大的是平安、興業、光大和招行,分別為35.13%、22.24%、18.18%和11.93%。

建行首席風險官曾儉華在業績發布會上分析,宏觀經濟下行,銀行的資產質量表現最差的是在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特別是受進出口影響很大,很多小企業都倒閉了。去年以來,采礦業不良率很高,采礦業主要是受煤炭行業的影響,全行業虧損很多,不良率開始上升。

而主要針對小微企業主的個人經營性貸款,也受到宏觀經濟下行影響,成為零售貸款中不良爆發的集中地。興業和浦發銀行上半年個人經營性貸款的增幅較大,分別達64.91%和34.23%,不過從不良余額來看,興業銀行只有24億元,浦發銀行高達56.62億元。此外,農行個人經營性貸款不良余額達94.67億元,增幅達11.44%。

長三角不良負增長 西部形勢最嚴峻

按區域觀察,銀行業在長三角的信貸質量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據本報記者梳理統計,多家銀行在長三角地區的不良貸款上半年負增長,降幅最大的是光大銀行,-18.41%;此外,工行、建行、招行和中信銀行在長三角區域都出現了不良貸款負增長。

而較為惹眼的是平安銀行,該行東區(長三角+福建)不良貸款余額上半年大增43.47%。

本報記者此前采訪的多位銀行公司業務部人士均認為,長三角在2013年最早暴露風險,到2015年底已基本得到控制。

曾儉華也稱,東部地區去年是風險高爆發地區,今年開始大幅好轉。中信銀行高管在2016年上半年業績發布會上亦表示,目前信貸資產質量下滑的趨勢在長三角已經得到了基本控制,該行杭州、蘇州兩個分行的不良貸款出現負增長。

根據銀行高管的表述,目前不良貸款在東部地區向中西部的轉化基本完成,正呈現由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轉移的態勢。

西部成為目前銀行業形勢最為嚴峻的地區,招行、平安(西區)、中信和建行上半年的不良增幅分別達到了56.16%、46.71%、39.09%和31.64%。

珠三角形勢依然嚴峻,除了中信銀行出現負增長(-25.7%)的良好勢態之外,其他上市銀行在珠三角的不良增速並不低,比如光大銀行、招行(珠三角及海西)、平安銀行(南區)、工行和建行,增速分別達42%、32.04%、26.36%、14.93%和11.26%。中信銀行高管稱,該行在珠三角的風險已得到相對控制,原來的不良重點行東莞和佛山分行資產風險情況出現好轉。

在環渤海地區,今年上半年多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出現普漲,以平安(北區)和光大銀行為最,增幅分別達69.84%和46.06%。此外,招行和工行增幅也達到了29.95%和25.7%。

上半年,銀行業在中部地區的壓力反而比環渤海和西部地區小,不過部分銀行形勢嚴峻,比如中信銀行上半年增幅65.87%。而在東北地區,雖然各家銀行上半年不良貸款余額仍處於增長狀態,但不良貸款規模比其他地區都小。

值得註意的是,作為不良貸款先行指標的關註類貸款,今年上半年除了中信銀行出現負增長(-20.57%)之外,大多數銀行都在繼續攀升,其中,以興業銀行和南京銀行為最,不良余額增幅分別達35.39%和33.02%。此外,浦發、民生、工行、平安、建行和華夏的增幅也在10%~25%之間。

下半年不良或繼續攀升

今年下半年銀行業資產質量會否迎來“拐點”?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搜集了7家銀行高管在2016年上半年業績發布會上對下半年趨勢的看法,絕大多數銀行業大佬認為形勢依然嚴峻,不良或會繼續攀升。

工行董事長易會滿稱:“現在形勢還不確定,外部環境沒有大的好轉跡象,信貸風險面臨考驗,不良貸款何時見底、何時出現拐點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下半年不良貸款有可能上升,但總趨勢會處於基本穩定的態勢。”

中行首席風險官潘嶽漢認為,盡管中行不良率保持基本穩定,但不良貸款、關註類貸款余額仍有上升,下半年面臨較大壓力,“中行不良率的拐點何時到來還很難下結論,需要審慎觀察。”

交行行長彭純表示,目前不良並沒有達到“見底、企穩”,不良資產的爆發還處在周期過程中,“嚴冬”還未過去。交行首席風險官楊東平也認為,現在談銀行不良貸款的風險見底還為時過早。目前銀行業不良資產上升是多年問題累積形成,而且相互傳導,要想在短時間內消滅掉不太可能。

興業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鄒積敏認為,雖然上半年該行新發生不良貸款比去年同期下降11%,比去年下半年下降12%,但今年資產質量管控的形勢依然嚴峻,壓力仍然較大,存量逾期貸款及關註類貸款的增長也表明未來一段時期不良貸款還將有所上升。

中信銀行高管在2016年上半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總體上看,各主要銀行基本都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不良資產明顯增多的情況,目前銀行業不良資產整體仍呈現上升的趨勢,還不能斷定不良產生已經達到最高峰。2016年上半年,中信銀行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是歷史上最高的,但撥備覆蓋率仍然出現下降,逾期貸款余額仍有增長,說明風險管控形勢仍然比較嚴峻。

華夏銀行則表示,從2016年整體經營環境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銀行業面臨的發展環境更為複雜,信用風險管控任務仍較艱巨。

相比之下,似乎只有建行的觀點比較樂觀。曾儉華表示,未來幾年,不良資產仍會高位運行,但最差情況在去年年底結束了,建行新暴露的不良情況已經見底,建行今年的資產質量要好於去年。

加大清收力度

今年上半年,各家銀行都加大了不良貸款清收力度。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工行、中行和交行三大國有銀行上半年清收和核銷的不良貸款規模就達2100多億元。

其中,上半年工行共清收處置不良貸款約1100億元,比上年同期多處置近400億元;中行共清收不良資產637.8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年的61%,接近2014年全年總體水平;交行共處置不良貸款360.8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36億元,核銷不良資產94億元。

此外,浦發銀行上半年核銷損失類貸款和其他非貸款資產共約150億元。中信銀行高管表示,該行是同業中較早開始主動暴露不良資產的銀行,2013年至今,中信銀行已經消化了1000多億元的不良資產,相對於2萬多億元的貸款總額,這幾年通過各種渠道消化的不良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已經接近5%。但是,2016年上半年該行還是沒有實現不良率和不良余額雙降,當前面臨的壓力仍然非常巨大。

除了傳統的清收、重組、債權轉讓等方式,一些銀行還將在下半年積極探索不良資產證券化和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

比如,興業銀行擬在下半年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和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試點;建行預計將於9月發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中行正在籌備第二期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力爭在年內推出,對個人金融貸款和銀行卡類不良資產證券化也已經啟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14

“蘿蔔章”事件持續發酵,最倒黴的國海證券總裁項春生剛開年就離職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4/1179426.html

1月3日晚,國海證券公告稱,昨日公司董事會收到總裁項春生的書面辭職申請。項春生辭職後將不在國海證券擔任任何職務。

董事長何春梅在董事會聘任公司總裁之前,代為履行總裁職務,代為履行職務時間不超過6個月。

上任三個月就遇到“蘿蔔章”

從履歷上來看,項春生在國海證券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只有一年零三個月。這是公告中項春生先生的簡歷:

項春生1975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2006年7月至2012年2月,歷任中國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科員、副調研員、副處長;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任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合規官(合規總監),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兼任摩根士丹利管理服務(上海)公司執行董事;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任北京鵬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鵬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籌)督察長;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任鵬揚基金督察長;2016年9月起擔任國海證券總裁。此外,2016年9月起還兼任國海創新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國海證券“蘿蔔章”事件發生在2016年12月;也就是項春生剛上任三個月的時候。當時,國海證券原債券業務負責人張楊等人,被爆出以國海證券名義在外開展債券代持交易,未了結合約金額約200億元,涉及金融機構20余家,給債券市場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曾被爆出六大違規

事情爆出後,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很罕見的在年報時,對國海證券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出具了非標意見——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

2017年5月19日下午,證監會宣布,暫停國海證券資管產品備案1年,暫停新開證券賬戶1年(經紀業務),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1年,同時處理了“蘿蔔章”事件相關責任人。7月29日則是正式下發文件。對於一家券商來說,資管、經紀、投行三大業務受影響,不可謂不是暴擊。

而當時的公告還說,國海證券存在六項違規行為:一是內部管理混亂,資產管理業務部門管理松散,員工激勵約束機制失衡,人事管理混亂;二是合規風控失效,合規審查流於表面,隔離墻制度形同虛設,風險監控未有效覆蓋;三是資產管理業務運作違規,業務人員代簽名、代蓋私章現象嚴重,資產管理部門協助投行部門銷售債券,資產管理產品和提供投資顧問服務的信托產品存在異常交易,產品發生重大變更未及時告知客戶,投資主辦人與實際管理人不符;四是張楊等員工違規假冒公司名義對外開展債券代持交易;五是深南大道營業部副總經理姚芳違規為客戶與他人之間提供融資中介服務;六是對清溢光電等 IPO 保薦項目的核查不充分。

在被證監會嚴查的背景下,2017年國海證券財務業績也並不理想。三季報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國海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2.18億元,同比下滑22.56%;實現凈利潤5.61億元,同比下滑42.66%。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1月,國海證券發布了新的合規制度,普通員工的合規性考核業績占比不得低於15%。

2016年年報顯示,在2016年9月8日履職之後,四個月時間,項春生一共獲得稅前報酬51.29萬元。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本文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