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賣了17.5億美元的揚基蠟燭是家怎樣的公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762.html

揚基蠟燭是什麼東東?

揚基蠟燭是美國最大的高端蠟燭及薰香產品品牌,揚基蠟燭因為其作為優質禮品的形象,且高度融入生活場景而被美國老百姓所喜愛。目前該公司旗下擁有561家專賣店,美國本土35000個與各大商家合作的批發點,遍及全球57個國家和地區的6400個銷售點。揚基蠟燭在去年的總銷售額達到8億4400多萬美元,是市場的領頭羊。

揚基蠟燭憑什麼做到這一切?

黑馬哥認為它其實是美國體驗經濟的典範。美國的揚基蠟燭立足美國中產階級重視生活體驗的訴求,從它公司的名字「Yankee Candle」(Yankee Candle直接翻譯過來就是「美國佬的蠟燭」),就可以看出這家主打美國國貨的企業的主要消費群體就是美國的中產階級。

為了取悅這個群體,揚基蠟燭做了這樣一些工作。

1、揚基蠟燭非常重視營銷策略和品牌形象的建立。

首先,在定位上,Yankee Candle不僅僅是賣的蠟燭,而是賣的是香氛(fragrance),味道(scent),甚至可以說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Lifestyle)。

其次,它努力將自己做成專業品牌高端香蠟公司。產品的包裝、店舖佈置、公司的宣傳等都是為了建立這個高端形象。而且這部分成本巧妙地讓消費者分攤了。比方說介紹產品時著重突出「能帶來XXX小時芬芳」,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標明產品重量)來弱化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

也正因為,它的高端大氣和流行。Yankee Candle作為一種帶有很高禮品屬性的商品,非常流行,由於品質和網絡傳播的蝴蝶效應,而變得流行。

2、產品豐富,類別齊全,全方位滿足需求。揚基蠟燭的產品有近3700的SKU(最小庫存單位),香味多達440種。同時,它雖然品類豐富,卻並不是單純追求數量,在它的售賣過程中,完全不是以品類/規格/型號來分類的,而是以生活場景來劃分,如兩夫妻獨處「巴山夜雨時」可以點什麼蠟燭、在客廳招待朋友可以點什麼蠟燭。

3、快捷便利的多種銷售渠道。便捷的揚基蠟燭通過、實體店銷售、目錄郵購(2012年發行超過620萬本)、在線銷售、授權經銷等方式將產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在北美有大約27800個經銷點;全世界55個國家和地區的經銷點和分銷商也有近5900個,還有專門的亞洲地區及南美地區的經銷商。)

未來策略

隨著揚基蠟燭被美國消費用品巨頭Jarden Corp收購,可以預見以下幾點:

1、會更加注重自營品牌的建設和背後商業潛力的發掘。揚基蠟燭銷售推廣的產品絕大多數來自於其自營品牌。主打的賣點就是相對的低價優質,高性價比。畢竟2008年以來,現在美國消費者對於支出,尤其是非必要性支出還是比較謹慎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揚基蠟燭的自營品牌不是揚基蠟燭本身,而是一些相關性高的品牌,打個比方吧:櫃檯上擺著揚基蠟燭,而旁邊可能還會有一塊叫麻省香皂的東東(這玩意就是它的自由品牌)。

2、會繼續立足國貨。揚基蠟燭2012年的銷售額中約有76%來自其在麻省的生產基地製造的產品(主要是蠟燭及薰香類產品)。可以預見如果得到供應商的支持,很可能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一個圍繞體驗經濟的高端零售體系正在形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40

【起底】漢能是家什麼公司?股價為何4天暴漲75%? 富途證券

http://xueqiu.com/3951307517/37477252
$漢能薄膜發電(00566)$  股價週四再創新高,收漲14.06%,市值超過已3000億港元,早盤一度急升超過40%,高見9.07港元,曾超越3545億元市值的長江實業,公司主席李河君因此有望重奪中國首富寶座。

過去4天中,漢能薄膜發電的股價已暴漲75%,但該公司週四向港交所表示,已「注意到」這一輪上漲行情,不過董事會「並不知道導致這輪股價和成交量行情的原因」。據彭博,本週頭三天中國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淨買入了3.93億港元的漢能股份。過去兩天內該公司股票的成交量超出其他港股至少4倍。過去一年裡,該公司股價已令人震驚地上漲了5.5倍。據FT,自2010年以來,漢能幾乎全部148億港元營收都來自向母公司漢能集團銷售設備。



漢能究竟是家什麼公司?

漢能集團(Hanergy Group)用3年時間打造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太陽能上市公司。憑藉分佈在中國內地多個地方、構成了龐大生產網絡的太陽能電池板工廠,漢能成為了中國光伏行業的龍頭企業——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其香港上市子公司和自身之間的銷售奠定這一地位的。

漢能薄膜發電主要銷售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設備,其報告實現逾50%的淨利潤率。該公司的市值是其最大對手、美國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First Solar的三倍,並且超過中國所有其他太陽能上市企業的市值總和。









股價為何連續暴漲?

分析稱漢能暴漲與多重因素有關:

一、環保概念股:央視前主持的紀錄片,令新能源股本週受資金熱捧,而主營業務包括制銷矽基薄膜光伏產品及建造太陽能電站及屋頂電站的漢能,自然也受惠這股浪潮。

二、北水南來追捧:昨日漢能成交額創新高的同時,港股通買盤佔比達98%,而近數月已有逾32億資金藉滬港通南下掃貨。事實上,自滬港通開車以來,南下資金一直對漢能情有獨鍾,相信內地基金在推高股價方面功不可沒。

三、場外認股權安排:漢能週一宣佈,向獨立第三方新華聯控股,配售15億股新股籌55億元。今日市傳新華聯控股透過投行向對沖基金發行多批認購股權,最快一批行使期為3個月之後,導致股價極度波動。

四、沽空盤挾倉:有市場消息指,不少機構如加拿大對沖基金BHP International Markets早前巨額沽空漢能股票,惟在近日昇市下已陸續被迫大量補倉,進一步推升股價。

五、盈喜兼提非關聯收入:公司週二發盈喜,特別提及去年非關聯交易產生的下游業務收入取得重大突破,佔總收入逾35%。漢能一直為人詬病的,是其大部分收入來自母公司,且後者拖數情況嚴重。公司強調非關聯交易收入,或能紓緩投資者疑慮。

六、主席兩會提案:漢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亦為全國政協委員,其最近剛剛提交今年兩會提案,主題是《關於建立「綠碳銀行」,鼓勵新能源家庭用戶,活躍我國碳市場的建議》,也令漢能受市場青睞。

起底首富李河君的新能源生意  大概是支概念股

儘管普通公眾對李河君並不熟悉,但他也早就不是無名之輩。2014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李河君就以淨資產130億美元排名第五。但是李河君一直是頗具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就是一大炮,騙錢!&#  34;,有人說他"滿嘴跑火車&#  34;,甚至在其任掌門的漢能控股集團,都有人站出來隔空大罵"李河君就是吹牛大王、畫餅高手。

但是,這一切都不妨礙李河君以股票市值踢走馬云,成為新晉中國首富。對於「首富」席位,李河君並不陌生。去年,李河君以870億元的身家首次登頂 「2014《新財富》500富人榜」,被稱為近年富人榜上最大的一匹「黑馬」。當時有報導稱,「近十年的低調潛行後,李河君持股97.57%的漢能控股集 團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清潔能源提供商,業務橫跨水電、光伏、風電等領域。」



此前,李河君有過2次暴富經歷。時間上,基本上和他在新財富 500 富人榜上的表現吻合。其中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年份:2003 年、 2009 年和 2014 年。

2003 年是李河君第一輪暴富的開始。此前,他聲稱投入全部身家 206 億云南金安橋電站項目終於正式投入使用了。2012 年 8 月,該水電站四台機組全部並網發電,年發電量超過 130 億度。電量能夠滿足一個 3000 萬人口城市一年的居民生活用電。

金融危機後,2009 年漢能控股收購鉑陽精工,進入太陽能光伏領域,並選擇了薄膜技術。這就是後來的香港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漢能控股集團目前持股 73%。從利潤率來看,公司正處於高速增長的狀態。

然而,2009 年太陽能光伏產業被認為是十大產能過剩行業之一。而薄膜技術更是市場份額不到 1%,而且技術壁壘更高,成本下降曲線更緩慢,也是前景堪憂。

為什麼要進入產能過剩行業,還選擇一個相對落後的技術?抄底收購。之後幾年內,漢能先後收購了德國的 Solibro 、美國的 MiaSolé 以及 GlobalSolar Energy 。而這幾家都曾是業界知名公司。和之前耗時近十年建水電站一樣,這些只是又一輪鋪墊。

2014 年,李河君第二輪財富暴增開始。這一次,發揮作用的是一系列在二三線城市批下來的光伏發電項目以及太陽能電池製造廠。但這些研發性質更強的項目真的能賺錢嗎?由於清潔能源項目是政府鼓勵的,一方面容易拿到政府補貼,另外申請銀行貸款也相對輕鬆。這種情況在二、三城市操作起來也更加方便。至於項目實際進展如何?英國《金融時報》曾在去年探訪過漢能控股集團在成都附近的工廠:生產蕭條、設備落後。

經歷了兩次暴富後的李河君,他的財富主要來自哪裡?根據榜單介紹,他的財富主要包括其香港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持股的 800 億市值。榜單統計時間截止前的收盤股價、總股本、持股份額相乘,得到就是這部分財富。

除此之外,1600 億元還包括李河君旗下非上市部分水電、太陽能及其他產業。不難看出,他有一半身家都來自財務並不透明的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包括了水電、風電、節能減排三大產業以及一系列很有噱頭的項目和客戶。

聯手宜家推廣戶用太陽能供電系統。根據其官網信息,2013 年 7 月合作以來,該項目已經先後在荷蘭、英國、瑞士展開。其中,在瑞士每套系統 25 年的質保期內將產生 18000 瑞士法郎(折合 121.53 萬人民幣)的收益。

另外,在兩項汽車合作項目上,漢能更是只見名聲,不見數字。無論是為阿斯頓馬丁賽車提供太陽能芯片,減少車載設備的能耗,還是成為純電動車先鋒特斯拉的中國首家充電站供應商,宣傳中對合作分成收入隻字不提。

漢能做的是新能源生意。但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寬泛的概念、技術、規模宏大的政府以及遠在國外的試驗項目。那漢能到底靠什麼掙錢?可能當年云南的特大型水電項目至今仍是漢能主要收入,漢能控股卻沒有公開財務數據可查。此外,英國《金融時報》看到的文件顯示,自2010年以來,漢能薄膜幾乎全部148億港元(合19億美元)營收都來自向母公司漢能集團銷售設備。目前,漢能集團控制著漢能薄膜73%的股份。

註:本文由富途證券蒐集整理而成,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任何的投資建議和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504

90後女孩的自白:沒有房深圳一樣可以是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30/1073356.html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博客天下

這種生活方式的變化正成為這座城市新的關口,不適應的人離開,適應的人留下來。“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官方標語,被民間調侃為“留下才是深圳人”。

60後高曉松說,自己是堅定的無房主義者,從小被母親教育,不要被一些所謂的財產困住。所以他與妹妹各自走遍世界,都不買房,覺得日子很幸福。

又列舉說,美國人平均31歲第一次購房,德國人42歲,比利時人37歲。歐洲擁有獨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的都是租房。對比中國年輕人,高曉松認為,大家購買的其實是內心深處的“安全感”。

馬瑞第一次看到高曉松這篇被互聯網命名為《詩和遠方》的文章,深受感動,覺得終於有人跟自己想一塊兒去了。盡管她很清楚,高曉松談詩和遠方的背景是他已實現財務自由,可憑一己之力輕松買房,而自己並不是。

2013年大學畢業後,馬瑞來到深圳,在一家建築設計集團擔任品牌推廣。3年內,她對房價上漲的直接體會來源於房租。她在深圳租下的第一套房,每月1500元包水電。現在,同樣的房子,不包水電,要2000多元。

不過,在她眼中,變化的只是數字。

她不認為自己的生活受到日漸上漲的房價影響,但也見證了房價如何改變身邊人。和她差不多年紀的朋友,已有人開始談婚論嫁,有的索性辭職,離開深圳,回老家買房、結婚。仿佛人生是被設定好的程序,買房是結婚的必要條件。

年紀大一些的同事,早些年在深圳龍華區買房。那里曾是深圳的關外,被一道關口隔開,環境與制度都不如關內。2015年,二線關拆除,房價上漲,同事開心極了。“覺得自己很有錢,但其實都是賬面上的,那個房子,根本就有價無市。”馬瑞說。關外房價不穩定,但凡下降,同事很沮喪,仿佛因此損失了幾百萬,盡管那幾百萬從未到手過。

深圳房價的變化也牽動著丁叮遠在廣西的父母。

2015年1月,丁叮進入深圳一家報社實習。這一年是深圳房價快速上漲的起點。據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11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價為26538元每平方米,一年後,這一數據變為4萬元每平方米。

拐點之一是2015年3月30日頒布的房產新政。當時,丁叮所在的報社報道了福田區一處樓盤在一個月內發生的變化:小區業主發現,房價一天一個價,很快從650萬漲到750萬,甚至有喊價800萬、1000萬的。文章形容“這種情形,業主們都感到心驚”。

“與高房價對應的,是這座城市遍地的年輕人。QQ大數據發布的《全國城市年輕指數報告》中,深圳年輕指數高達89,位居榜首。2016年上半年,媒體報道,深圳二手房買賣中,90後買家占比近十分之一,這被視為深圳年輕人提前入市、置業群體年輕化的表現。”

對丁叮而言,“買房”這件事是被突然推到眼前的。

推動者是她的父母。丁叮父母是上世紀90年代畢業的大學生,大學畢業後,雙雙返回廣西老家的地級市,擔任教師。盡管相隔數千里,關於高房價的討論仍攪擾著生活在小城中的父母。

父親丁海文認為,衣食住行中,住房最難保障,憑女兒一己之力,買房之事遙遙無期,作為父母,該盡力幫助。

2016年8月中旬,丁海文與妻子請了近一周假到深圳探望女兒。順道到東莞的學生家做客時,夫妻倆註意到周邊一處新開發的小區,基礎設施不錯,旁邊有通往深圳的高速公路。

在深圳工作,到惠州、東莞等周邊城市購房,對2016年的深圳人並不稀奇。近幾年,東莞、惠州銷售的新房約70%是被深圳人搶購的。兩地房價相對便宜,且交通便利。

回到深圳,丁海文向丁叮暗示,對當天了解到的樓盤非常滿意,家里可以為女兒在那里買一套房。

沒有房子,深圳一樣可以是家

如果丁叮同意在東莞買房,丁海文準備賣掉老家的一套房子給女兒當首付。

丁叮關於“房子就是家”的認知,也是因為老家的房子而改變的。

那是在上初中時的一個夜晚,她與父母居住在老家一處臨水的房子里。夜里,一家三口外出散步,丁海文指著路邊一棟樓對丁叮說:“那是我們以後的家。”

丁叮問:“哪層呀?”

丁海文回答:“都是。”

那一刻,丁叮突然明白,房子不單指住的地方,它還可以是資產。

不過,丁叮當時並不覺得房子是稀罕物。在老家,她從沒聽說過誰家沒有房子,或者誰需要租房住。直到上了高中,她到柳州念書,看見四處工地里,建完沒建完的樓盤外都掛著橫幅、標著售價,新聞中也開始出現“樓市”字眼,她才意識到“房子原來這麽貴”。

丁叮是獨生女,父母從小教育她“不要靠男生”。但有一點令她困惑,父母似乎認為,不能靠男生,就只能靠父母了。

畢業一年後,丁叮離開報社,跳槽到一家新媒體公司,半年後又從新媒體公司辭職,重新找工作。在找到現在的工作前,丁叮去北京參加過一場面試。去北京的錢是父母給的,女兒頻繁換工作讓丁海文夫婦很擔憂。在他們20多年的從業生涯中,夫妻倆分別只換過一次工作,“穩定才是工作的必要屬性”。

丁海文想讓女兒回廣西。一旦回來,房子與車子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但丁叮不願意。她的一位朋友在廣州工作一年後,聽從父母建議回南寧發展。在父母幫助下,朋友很快擁有了自己的房子。兩個月後,她找丁叮訴苦——無法適應家鄉人際關系的轉變,也割舍不下廣州的男朋友。

丁叮不覺得換工作是件大事,更不願意輕易回老家。某種程度上,這緣於她對深圳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一方面是因為落戶順利,二來這座城市年輕、包容。

2016年10月,她在北京、上海各找了一圈工作,有過對比,決定重返深圳。當她問一家之前面試過的深圳公司是否要她時,對方說了句:“隨時歡迎。”

“深圳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的,‘隨時歡迎’。”丁叮告訴《博客天下》。

馬瑞有同樣的感受。她清楚記得,3年前,第一次到深圳時,她對同事們流露出的對深圳莫名的熱愛非常不解。當部門領導問她最喜歡哪座城市時,她的回答是家鄉西安,對於深圳,她“沒有特別的感覺”,只是“不討厭”。

3年後。“你說我這是真愛嗎?沒有。但就是挺喜歡的。”馬瑞說。這種喜歡在她每次回家或者出差後特別強烈。從異地返深,飛機落地深圳的那一刻,馬瑞會由衷地覺得“深圳真好”,城市幹幹凈凈,天空藍藍的,連出租車司機的態度都格外好。

這是一座2000萬人口里有1400萬都是租客的城市。有媒體將深圳人分為兩類:少數房東與大多數房客。丁叮與馬瑞屬於後者。事實上,房租占馬瑞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她買不起房,不久前卻成為這座城市某種新型生活方式的代表人物之一。

起因是她改造了自己的出租屋,以使其更像自己的“家”。她用地板革重新鋪了地板,讓自己可以在回家時心安理得地“退化”成爬行動物,用紙張和布料改變房東留下的桌子、櫃子與沙發原貌,又購買了暖光燈和燈帶,取代原本的冷光燈,並為房門重新上漆。

馬瑞(右)花5000塊錢,將出租屋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改造出租屋的過程被她發表在所在公司的微信公眾號上。很快,帖子被大量轉載,標題通常是這樣的:“深圳90後女孩爆改出租屋”、“當你還在出租屋‘茍且’,90後深圳女孩已經改造出了‘詩和遠方’”。

“‘爆改’?我覺得很誇張。”馬瑞對《博客天下》說,她所做的不過是將出租屋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收拾收拾”,做點軟裝罷了,自己既非專業的室內設計師,更未曾對房子進行天翻地覆的改動。

這件事引發的熱度超出她的意料,她被邀請到公開場合進行改造出租屋的分享。接收到的輿論主要分兩撥,一撥屬於“羨慕派”,覺得她特別了不起;一撥分析,這番折騰,房東勢必要漲房租,況且放這麽多東西,空間難以打掃。還有另外一種聲音,認為有這筆錢改造還不如去買房。

其實,改造的費用不過5000元上下,而在她居住的福田區,最新的房屋成交均價是83930元一平方米。馬瑞推斷,後一撥人對生活品質沒有太高要求,前一撥人可能也有意改造居住環境,但缺乏時間或者懶得動手。

“這種事情就是你願不願意花時間在上面,有些人覺得湊合著住,有一張床睡覺就夠了,但我還是不想那麽湊合,日子是自己過。”馬瑞註意到,在她的影響下,身邊有些朋友也開始動手改造出租屋。這讓她欣慰,因為這意味著更多人開始關註自己的居住環境,哪怕房子是租來的。

“房子是租來的,生活不是”

馬瑞有個習慣,每年至少兩次,改變一下房間格局。

比如,把床從東邊挪向北邊,或者將桌子從窗臺邊移到墻角。這種改變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增加新鮮感,如旅行、健身一樣,刺激自己對生活的感知。

小時候在西安老家,她可以在墻上隨意畫畫,從不會因此受到家長責罵。那時她喜歡看電視節目《交換空間》,期期不落。節目中,兩個家庭要在48小時內,拿著定額資金,配合設計師為對方改造居住空間。

改變通常是天翻地覆的,看到被改造後的房子,房主們往往熱淚盈眶。電視機前,馬瑞跟著感動,對設計師們心生佩服,覺得他們富有智慧,能用自己的工作改變他人生活。

在改造自己的出租屋前,馬瑞下載了一個專門分享室內設計的App。她驚喜地發現,在這個App上,中國的年輕人正從過去模式化的裝修風格中脫離出來,開始註重自我審美的表達。

“與此同時,一些類似“房子是租來的,生活不是”式標題的文章突然流行開來。這次,改造居住環境的主角不是專業設計師,而是一個個出租屋里的年輕人。馬瑞用在社交軟件上看見的一句話來概括這種生活態度:“家就是你一回去就可以脫bra的地方。”

房子是可以給人安全感的。對馬瑞來說,這種“安全感”與占有它無關,而是它要呈現出你喜歡的樣子,要跟隨居住其中的人一天天變化。

當然,租房經歷並不總是愉快。馬瑞在深圳換過3次房。第一次租房時,她需與房東共享房子。與房東同居的麻煩隨著時間一點點暴露,房東限制她開空調的時間,要求她每晚睡前必須將Wi-Fi關掉。最後從房子里搬出來時,雙方的關系並不愉快。

即便在“寄人籬下”的束縛感達到巔峰時,馬瑞也從不覺得“租房”這件事本身有問題。“如果是我一個人住的話,就沒那麽麻煩,只要房東與租客保持合理距離,就沒什麽問題。”馬瑞說。

馬瑞認為,改造房子與旅遊、健身一樣,能刺激自己對生活的感知

對買房這件事,她並不抵觸,但暫時不作太多考慮。一是買不起,二則“看不上”。

馬瑞小時候居住過的西安老家,屋子分前屋、中庭和後院,一條街上都是相熟的人,離家不遠處可以種菜。那樣的成長環境塑造了她對“家”的概念:家一定要見得著天光,有種滿花草的院落。

反觀現在的單元房,人們搭乘電梯上下,鄰居互不認識。大城市里,建築面目統一,外表冰冷。既然無法擁有一處理想的房子,馬瑞不想把一輩子賺的錢花在一件自己並不真正認同的事物上。

丁叮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與馬瑞一致,至少現階段是。她不覺得房子是必需品,眼下,對她來說,事業上的進步是更迫切的事。她的另一重想法是,長大意味著要把一些關系撇清楚,其中包括父母與子女的財務關系,“我會給他們,但不輕易要他們的,除非很困難的時候”。

留下才是深圳人

身處2016年一波房價上漲中漲速最快、漲幅最高的城市,丁叮能明顯感受到房價對周遭帶來的改變。主要是人,不光是父母,還有身邊的同齡人、同事和其它長輩,所有人都在討論房價,大家擁有了一種共同的擔憂:如果現在不買房,以後就吃大虧了。

丁叮父母對房子的焦慮感在那次東莞之旅後異常強烈。盡管對“看房”一事毫無概念,2016年8月中旬的一個周末,為了緩解父母的焦慮,丁叮還是決定遵從父親的決定,去東莞看房。

她暫時不打算搬到東莞去,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搬動的可能性也不大。但她想通一件事,權且將買房作為家庭投資,父母付首付,自己償還貸款,將來把賣房的收益回報給他們。

在朋友的提醒下,丁叮給售房處打了電話,詢問售房處周末是否營業。接電話的售樓姑娘急匆匆地告訴她,售房處正常營業,但買房需提前認籌、搖號選房。在確認了丁叮的情況後,對方在微信上告訴她:“今天看不了,不用過來了。”

就這樣,丁叮的第一次購房經歷還沒開始就被宣告結束。

2017年的第一天,丁叮收到父親發來的微信。父親告訴她,家里在南寧買了房,正準備簽合同。

“簽吧!新年新居!”丁叮愉快地回複。

過去數月籠罩在她心頭的負罪感突然消失了。

過去這一年,馬瑞在不少新聞中讀到這樣的故事,小兩口把深圳的房子賣了,拿著這筆錢回老家豪購數套房,過上舒適的生活。她對這些新聞感覺寡淡,理由是在那些人在深圳能買得起房子的年頭,她還只是個毫無積蓄的學生,“只不過現在更買不起了而已”。

與其它一線城市相比,深圳有其特殊性。它的土地面積大致相當於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廣州的三分之一,住宅土地稀缺、適齡購房人群占比高等因素長期推動著房價的上漲。

在馬瑞的設想中,深圳未來或許會像新加坡或香港那樣,房子從“必需品”變為“奢侈品”,但大多數人的住房需求仍能得到滿足,因為在這座城市中,會出現大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與公租房。

這一切在她眼中不過是生活方式的轉變,“像老一輩人覺得一定要有存款,現在很多人都沒有存款,其實是一樣的,就只是生活方式在變而已”。

這種生活方式的變化正成為這座城市新的關口,不適應的人離開,適應的人留下來。“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官方標語,被民間調侃為“留下才是深圳人”。

馬瑞與丁叮都認為自己不太可能因為高房價離開深圳。

“那最可能因為什麽離開?”

丁叮說:“也許別的地方有自己更想要的東西。”

而馬瑞給的答案是:“南方的蟑螂。”

(文中丁叮、丁海文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31

公安刁難 法院懶理 申訴遭推扯婦為證「家姐是家姐」被拘

1 : GS(14)@2016-05-08 02:56:02

■野女士(小圖)被法院工作人員推倒在地,還被拘留15日。


內地又發生「證明你是你」荒誕劇。北京六旬女士野靖環因要辦房屋拆遷協議,請公安證明業主與她的姊妹關係,但被拒絕,更稱「就算同一個爸媽也不能證明你們是親姊妹」。野女士不忿,入狀告公安又遭法院冷待,她與法官爭執,竟被以「擾亂法院秩序」為由拘留15日。野的律師對《蘋果》記者指,法院是「無法無天」。事件昨被美國《紐約時報》曝光引關注。據報道,63歲的野女士是大型企業退休經理,早前她親姊姊名下房子因要拆遷,她要與拆遷部門簽協議,請公安部門出證明姊姊和她是姊妹關係,以便她去辦理拆遷協議。不料警方拒絕,甚至稱「就算是一個爹一個媽,也不能證明兩人就是親姊妹」。


■野女士親友去北京西城區法院申訴。

遭搶手機刪相

野女士不忿,今年3月向北京西城區法院入狀告公安,但法院沒按規定七天內答覆是否立案,3月24日她往法院詢問,遭法院工作人員推三推四,她於是拿手機拍照取證,不料引來大批法院人員衝出,要她刪照片並搶她的手機,又將她及一名72歲朋友關在車庫20分鐘才准離開。4月27日,野女士和友人再到法院申訴,為了取證,她們中有人再次拍下法院工作人員接收野靖環文件的照片。不料又遭工作人員衝出下令刪除,並要帶走拍照者,拉扯中野女士跌地受傷。而法院竟通知公安,以「擾亂法院秩序」給她們五個人發拘留令。其中三人因年齡或健康原因當天釋放,野女士則被拘留15天,昨日仍被羈押。



律師︰無法無天

協助野女士的律師馬連順昨接受《蘋果》記者查詢時指,他兩度往看守所探望當事人都被拒絕,當局指他律師證上印章不清,他稱這是他執業多年聞所未聞,直斥法院做法不合理,把申訴者拘留,無法無天。此前,總理李克強曾公開批評一些政府部門為民辦事刁難,「要證明你是你、你爸是你爸」,民眾不勝其煩,李要求下屬既要依法辦事,也要體察民情。《紐約時報》/《蘋果》記者



野氏傳是周公後人

【話你知】野姓為中國少見姓氏之一,傳是周公後裔東野氏後人,祖籍山東曲阜,後經江蘇揚州向各地及海外擴散,傳日本東野氏亦為中國東野後裔。「東野」歷史名人不少,戰國有東野獲、東野稷;前者是隱士,曾拜鬼谷子為師;後者是魯國有名御馬師。



網民有話說

‧魔幻的法制!‧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制度不變怎麼會有人性和人權?‧某種程度上公檢法就是一幫土匪。‧亂拍人家照片也不對,應該拘留。‧沒有共產黨就沒有這麼有特色的新中國。‧權力在手,想怎麼對待你就怎麼對待你!資料來源: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07/196016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9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