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ECFA三週年 台灣越玩越輸?


2013-07-01  TCW
 
 

 

六月二十一日,台灣與中國簽訂鬧得沸沸揚揚的「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其實是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子協議之一。在六月二十九日ECFA簽訂將滿三週年的時間點,我們回頭檢視ECFA成效,卻發現,當初政府畫的大餅,我們似乎只吃到了一小口。

三千億縮水逾九成究竟是黃金十年還是失落十年?

也就是說,就自由貿易精神,如果三年前台灣認定ECFA是一塊蛋糕,先進了我們嘴巴,而三年之後,我們也應該相對也塞一塊蛋糕給別人;但蛋糕吃下去才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美味。以關稅減免來說,政府當初預估簽訂ECFA後,每年關稅減免金額可高達新台幣三千億元,早收計畫自二○一一年實施,到二○一三年四月,兩年四個月只減免新台幣二百五十四點四億元,不到預估值十分之一。

對照當初政府期望ECFA可帶來的效應,與目前實際成效有相當大落差。例如,原本希望藉ECFA提升我國對中國進口的競爭力,然而這三年,我們對中國進口的占有率反而下滑,排名也落後日韓。當初評估,ECFA會吸引外資透過台灣前進中國,有奏效嗎?沒有。台灣近三年每年吸引外資占世界比重,居東亞四小龍之末,甚至低於泰國、印尼與越南。早期收獲清單在出口方面,二○一二年的確成長二.三%,然而部分商品像文心蘭衰退近八成、金針菇近九成、香蕉逾六成,並非一家烤肉萬家香。

ECFA成績單為何與當初政府預估所謂黃金十年有這麼大落差?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長期關注ECFA議題的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的區域經濟整合「核心——邊陲」理論,解釋ECFA目前困境。「克魯曼指出,兩地區域經濟整合後,貿易成本下降,資金、人員與原料移動越自由,經濟規模大者會獲利,成為投資、發展中心;經濟規模小者則會產業空洞化,成為發展的邊陲地區。中國經濟規模比台灣大這麼多,台灣自然越玩越輸。」

向台積電學習解方技術創新、抓對戰略,找回利基

難道ECFA沒解方了嗎?林向愷認為,台灣產業如果能創造技術優勢,或許還是能在與中國的雙邊貿易中找到利基點。他舉例,像台積電,因為掌握晶圓代工技術優勢,所以可以根留台灣,擺脫大國吸納周邊國家生產與投資活動的磁吸效應。「反過來說,例如墨西哥,是全世界簽訂最多FTA(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但他們的經濟是世界一流嗎?沒有,因為他們的產業沒有顯著的技術優勢嘛。」

前陸委會副主委、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童振源認為,找出ECFA談判的核心戰略,是幫助台灣在ECFA中真正獲利的第二個關鍵。「政府談判時,不能只在意中國片面讓利多少,著眼在關稅優惠之類的小利,而是要跟產業界協商溝通,根據共識,抓出明確的戰略主軸。」

林向愷也認為抓出戰略,是當務之急:「假設政府確立,創造工作機會,是當前第一要務,在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時,就應以創造工作機會為優先。例如談汽車業的進出口項目時,就要以整車出口為優先談判項目,讓汽車業的產業鏈留在台灣,增加就業機會,而非優先談判汽車零組件的出口,只在意出口項目的多寡,否則盲目的追求項目開放,未必對台灣有利。」

ECFA當初只是談定架構協議,離完整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還有很大落差。後續還有商品貿易談判、爭端解決機制、兩岸投資協定等項目。童振源認為今年將展開的商品貿易談判,若台灣能抓出戰略主軸,並與美國同步展開貿易談判,不被中國單方面牽制,還有機會改變ECFA成效不彰現象。

三年前簽訂ECFA時,政府帶著大家做了場經濟發展的大夢,如今回頭看,這夢似乎不太甜美。未來,ECFA會是美夢一場,還是難以收拾的夢魘,就看政府是否能抓出談判核心戰略,並協助台灣產業創造技術優勢,讓民眾嘗到經濟整合、雙邊貿易的甜頭。

【延伸閱讀】ECFA滿3歲,6大預期全吃不到!——ECFA成績單一覽

預期:台灣在中國進口市場排擠日韓但,台對陸進口市場占有率下滑1.03%,排名輸日韓

預期:可增加台灣GDP1.65%~1.72%但,GDP成長率卻下滑,2012年僅1.25%

預期:吸引外資投資台灣但,台灣近3年吸引外資能力,連越南、泰國都不如

預期:早收清單關稅減免,幫助台灣產品出口但,整體出口雖成長,部分項目卻嚴重衰退

預期:幫助台灣與其他經濟體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但,僅與星、紐展開談判,不見其他重要經濟體

預期:每年與中國貿易關稅減免可達新台幣3,000億元但,到4月止,僅減免新台幣254億元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中央銀行、國貿局ECFA小組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