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保障房给谁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6-18/100270828.html

 以限购令拉开序幕的此轮房地产调控,成败在保障房;保障房政策成败,则在于分配。



  五年时间,3600万套保障房,这个由中央下达的计划规模空前,耗资以万亿计。指标层层分解,地方政府签下军令状,筹资、供地,紧锣密鼓。调控的思路似乎很清晰:只待保障房供应能够满足上升的需求,货币供应恢复常态,过渡性的限购令便可以退出。

  然而,政策制定者或许没有考虑到:即便是抑制投资需求和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双管齐下,假如保障房分配不能到位,新的供需平衡恐难建立。如是,保障房投入越多,潜在隐患越大。

  近期,财新《新世纪》调查了上海、重庆、北京、深圳等数个代表性城市,发现正在耗费巨额公共资源兴建的保障房,并不能分配给最需要的人群。

  上海复旦新校区旁,一片欣欣向荣的小区即将迎来新主人。这就是新建的公租房,将以接近于市场租金的价格对外配租。从租金之高,很难识别其保障房的身份定位,而政府主导下提供有限的租房补贴,最终只能惠及少数人。

  在北京,现实中并不那么充沛的经适房、限价房房源,很大一部分流向了特殊群体。在要求普通百姓按规定层层申报审批、资格审查并公示的同时,直接 向机关、事业单位“定向分配”保障房,却在进行暗箱操作。而随着保障房源源不断地上市出售获利,相应的土地、资金投入无异于掉进了填不满的黑洞。

  不是没有机会堵死这条路。早在2007年,北京市即酝酿禁止经适房上市出售。方案已有共识,就要付诸实施,但紧接着一份国务院文件以五年后允许上市的规定,确认了经适房投资获利的合法性。从此,寻租式分配更一发不可收拾。

  今年5月上旬,深圳市近300人涉嫌隐瞒资产骗取保障房的消息曝出,深圳住建局对其分别下达行政处罚预告知书。这已是去年颁布实施《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之后,深圳住建局启动第三批保障房违法申请案件行政处罚程序。

  相比全国其他城市,深圳市较早颁布住房保障地方法规,依法监管可圈可点,但显然层层审批仍难堵住寻租漏洞。值得借鉴的是,深圳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启动了法规的修订,并根据民意,增加了加强违规处罚等条款。

  其实,分配难题的症结并不复杂,即在于现有政策制定和执行系统,不能对公共资源的使用运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最根本的破题之道,是推动分配制度建设走上法治化轨道,对既得利益者的寻租行为从制度源头进行制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47

公司賣給誰?先問三個問題

http://magazine.cyzone.cn/articles/201204/2463.html

在向投資者兜售自己的公司時,下面的畫面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慣例:在幻燈片中列出很多家喻戶曉的企業作為潛在收購者。「我們將在第3年的時候脫穎而出,微軟將出手收購我們,因為我們也是一家軟件公司。」相信創始人的這種腔調你並不會感到陌生。

然而,隨意確定公司的潛在收購者,並不比完全缺乏退出戰略好多少。充分準備的創業者,應該對一切問題都瞭然於心,對於潛在收購方的瞭解應當不亞於對自己公司的瞭解。

瞭解目標企業的併購模式往往需要經過一番調查研究。通過公開報告以及媒體的相關報導(源自投資者的股份組成表),可以獲得一些大企業集團的併購數據。在確認一個收購者時,企業創始人應該準備好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這家企業是否確實通過併購獲得發展?其併購的頻次如何?真正通過收購發展的公司經常採用併購策略,甚至擁有非常忠實的併購夥伴,以及一以貫之的併購策略。一般而言,大型多元化企業併購的可行性更高,因為他們有充足的現金流,而且由於規模及業務範圍的限制,其內部創新非常難。

2.一個典型的收購案例是怎樣的?一旦確定一家公司傾向於通過收購創業公司,那麼下一步就是弄清楚他們收購什麼樣的公司。他們的收購史,是否反映了這家公司對收購目標的規模和階段的要求?如果一家企業的併購目標是規模為5000萬至1億美元的公司,是否與你公司的目標及發展時間表吻合?除卻市值這個因素,其他維度——諸如利潤模式,員工總數——哪個因素是最為重要的?將這些主要因素轉化為合理的機會窗口,是關鍵的第二步。

3.對方收購的原因是什麼,你的公司是否符合其需求?收購方是採取水平化的收購策略,以此夯實自身多元化能力?還是沿用垂直化戰略,從而加強自身滲透力?其收購原則是否與之前的趨勢相符合?舉例而言,在谷歌公司收購的100多家公司中,很少與搜索有關。這意味著谷歌典型收購的目的是豐富它的業務,那麼一家新的搜索引擎公司就可能不會成為它的收購目標。相反的是,美國Sprint電信公司買下Nextel電信公司,則是出於擴張用戶群的目的,這意味著這家公司很可能收購另一家電信公司,加強其在現有手機業務領域的市場滲透力。

投資者通過退出賺錢。瞭解潛在收購者的能力、收購頻次以及收購特性,這不止傳達出退出是你的目標,還能夠幫助塑造你的公司,使它有一天達到那個目標。投資人考慮的東西,也是你應該思索的。 譯/寒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09

張朝陽會把搜狗賣給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344.html

從接觸搜狐高層的投資者圈傳出來的消息是,張朝陽希望把搜狗賣給百度,而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希望靠向奇虎360。但更接近王小川的人則透露,王小川其實更喜歡騰訊。

 
來源: 中國企業家 

把搜狗賣給誰?對於搜狐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來講,這是一個問題。

當下,他和搜狐集團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5月末,他並未對《經濟觀察報》否認,正在為搜狗尋找「戰略」投資者,也不否認搜狐視頻業務正在尋求併購對象。他說,搜狐視頻正在尋求兩個方向,一個是「有機式成長」,靠好的內容以及營銷品牌;另外一個是戰略成長,即兼併重組——這兩個「都在進行」。

儘管在5月13日,針對「360已經與搜狗簽署初步協議」一事,《經濟觀察報》記者曾發短信向周鴻禕求證,周鴻禕回覆為:不要信,謠傳謠。然而,近日一位接近整個事件的人士透露,周鴻禕拿下搜狗的決心很大,出價最高,且「應該是全資收購,並非戰略投資」,但目前百度和騰訊尚未出局。

現在,張朝陽正在兩個絕對「敵對」的買家之間選擇,而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為了「搜狐市值達百億美金」的這個目標,張朝陽似乎不得不做出選擇。

「在張朝陽眼中,搜狐最精彩的時候遠未到來,最近幾年每次財報發佈之後,他都會痛斥華爾街不懂搜狐、不懂他,原因是他手中握有的搜狗、搜狐視頻、搜狐門戶、搜狐新聞客戶端以及比肩垂直領域行業網站的搜狐汽車、搜狐焦點房產等等多張王牌,一旦盤活一家,按同類企業比價其市值突破50億美元、100億美元根本不是問題。」該知情者透露。

2010年時,搜狐曾制定過四大業務戰略:從媒體視頻、搜索、遊戲和web2.0四個方面「再造搜狐」,但時至今日,web2.0領域有新浪和騰訊兩大巨頭,這已經不再是搜狐的主攻方向。

被打出的「王牌」

一切還在談判過程中,張朝陽面對的雙方報價正在不斷上漲。

儘管搜狗曾經有機會在搜索上挑戰百度,儘管搜狗有所謂「三級火箭」且已經盈利,但由於王小川選擇了流量模式,僅僅在關鍵字搜索的價格上比百度便宜20%左右,而並未形成革命性顛覆——這一戰略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今天搜狗注定被賣掉的結局。

事實上,如果不是奇虎360在搜索市場上半路殺出且份額在短期內就超越了搜狗,面對百度的競爭壓力,也許搜狗迎來的不會是「掛牌出售」,而是納斯達克的鐘聲。

兩次事件,注定了搜狗的結局。而且這兩個截殺搜狗的「冤家對手」,正是目前對搜狗進行競價的兩家公司。不過,業內盛傳,王小川更中意騰訊,因為早在今年年初,王小川曾與騰訊CEO馬化騰見面。事後,馬化騰給王小川回覆短信表示:「你不要學『周演員』。」言下之意是不希望王小川借此炒作。

現實則是,王小川的考慮是一回事,對於搜狐集團的未來,張朝陽還有更多打算。對於股價持續低迷、股價一度跌至30多美元的搜狐集團來講,儘管搜狗的業績不斷攀升,最近一個季度搜狗的收入達到了3900萬美元,但如何將這部分資產體現在市值上確實是個難題。

對於任何一個領域來講,投資者都只認市場第一位,不認市場第二、第三位的公司。如果不能盡快變現,等到奇虎360再搶奪一些份額,搜狗的價值恐怕會進一步下滑。

而現在的情形是,一邊是搜索份額上增長迅猛的奇虎360,周鴻禕足以讓張朝陽成為改寫搜索格局的歷史關鍵人物;另一邊,則是百度,李彥宏也是一個會出高價讓他滿意而歸,且在視頻領域讓搜狐視頻足以傲視優酷土豆集團的人。

無論如何,張朝陽下決心要讓搜狐的價值最大化——為此,他需要通過對搜狐旗下資產的調度盤活這局棋:搜狗、搜狐視頻、搜狐門戶、搜狐新聞客戶端以及垂直領域的搜狐汽車、搜狐焦點房產。這當中,搜狗是可以打出的王牌。

心理戰

一位知情者透露,搜索對於張朝陽來講,並非不愛,而是太過技術,張朝陽很難「一竿子管到底」,但是視頻卻不是,張朝陽喜歡混娛樂圈,網絡視頻未來替代電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相比之下張朝陽更喜歡視頻,他能更加親力親為。

在視頻上,兩年前搜狐就定下了力爭成為網絡高清視頻最主要平台的目標,並定下高清和長視頻為主攻方向。張朝陽當年就砸下2億元購買版權,並且通過法律層面的努力,肅清了整個視頻行業盜版的陋習,此後視頻行業各家公司都開始在正版的公平環境下競爭。

張朝陽對經濟觀察報稱,他對文藝、音樂和舞蹈的興趣幾乎是天生的,而且也承認搜狐視頻的定位中,確實在搜狐門戶的嚴肅新聞之外有很強的娛樂傾向。

而據接近張朝陽人士透露,相比「技術帝國」,張朝陽更中意他的「娛樂傳媒帝國」:一家擁有囊括了搜狐娛樂、搜狐門戶、搜狐優勢垂直頻道(汽車、焦點房產)在內的媒體平台,以及打通了從自制到購買、到播放整個產業鏈的視頻播出平台的「娛樂傳媒集團」。

復出之後,張朝陽已經多次高調表示「中國的影視娛樂行業處在爆發的前夜」,而搜狐集團5月份入駐的新大樓也被命名為「搜狐媒體大廈」。張朝陽出擊傳媒行業的王牌包括搜狐視頻、搜狐門戶以及搜狐新聞客戶端,而這顯然也是他自己的興趣所在。

搜狐集團現在仍然擁有搜狗65%以上股權——張朝陽擁有絕對的控制權。無怪曾經有消息傳出搜狗賣給奇虎360之後,王小川要加盟阿里巴巴,引得王小川出來闢謠。而整個過程中,張朝陽自己則對外表態,搜狐必須生產基於文字、圖片、視頻等最好的內容,同時必須擁有渠道,也就是搜狗,「搜狗是非常重要的,搜狗是入口和渠道。」

待價而沽的意味明顯,而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數據顯示,在PC端搜狗輸入法用戶覆蓋數達4.16億,覆蓋率高達87.81%,搜狗瀏覽器、網址導航的用戶量也都超過了1億;在移動端,截至2013年4月15日搜狗手機輸入法月活躍用戶數已達1.27億,同樣佔據絕對優勢,而除了輸入法,搜狗地圖移動端APP用戶數量超4200萬,搜狗號碼通裝機量已達千萬級,擁有5000萬有效數據,還能實現線上用戶和線下商家的動態連接。

現在這個時候,奇虎360和百度的大戰正暗潮洶湧,搜狗的資產如果現在不盤活,價值就無法獲得釋放。

搜狗待價而沽還有一個理由,對於百度和奇虎360來說,搜狗的價值並不取決於搜狗,而取決於對方,無論誰拿到了搜狗,另一方都可能會市值出現天量下跌:當年市場份額不到25%的谷歌宣佈退出中國時,百度市值兩個月內上漲了130億美元!

對於奇虎360來說,如果聯合搜狗,二者加起來的市場份額將達到25%,堪比此前谷歌中國所佔的份額,這顯然會對百度造成有力衝擊。

360作為搜索「新兵」,其在渠道聯盟、核心技術方面尚有缺失,例如關鍵詞匹配技術廣告售賣系統就很不完善,如果能成功將搜狗拉入陣營,會為360搜索在廣告市場帶來更多的主動權。而雙方在瀏覽器、導航頁方面的合力優勢,也將進一步改變當前搜索市場格局。

這大概也是為何張朝陽選擇搜狗破局的關鍵原因。

秘密武器

一個虧損的PPTV對搜狐來講多大價值?看來答案是「沒有價值」。

「目前搜狐和PPTV未達成任何協議,若有重大消息會在財報公佈。」張朝陽在搜狐視頻推出《衝刺好聲音》時如此回應。

外界一度傳聞PPTV會很快被搜狐視頻收購,價格也被傳出在5億-6億美元。但經濟觀察報向權威消息人士求證的結果是,這或許是某些利益方放出的煙霧混淆視聽,真實情況是,並無此報價產生,由於PPTV的內部運營和財務問題並不清晰,這導致搜狐視頻與之的交易漸冷——PPTV將置換的版權收入也算作營收,這令搜狐無法接受。

而張朝陽不買PPTV的一個原因是,他還有秘密武器——「野火視頻」客戶端。

據知情者透露,搜狐內部專注於移動短視頻的創業項目「野火視頻」剛剛拿到了8000萬元的風險投資,行情一路看漲。而在這之外還有用戶量突破1億的搜狐新聞客戶端。

「對搜狐視頻的策略包括內生增長和戰略組合,後者就是收購兼併。」一位搜狐公司內部知情人士透露,張朝陽佈局下的搜狐視頻已經在多手準備,其中包括四項舉措,PPTV的替代品已經選中了迅雷和風行,同時在產業鏈上下游的佈局上,已經選擇了眾多民營電視劇製作公司、電影發行公司、電影院線作為收購方,以及與《中國好聲音》這樣的優秀節目進行合作。

這意味著,無論最後是百度還是360接盤了搜狗,張朝陽都可以藉機盤活搜索流量上的支持,同時還可以得到豐厚的資金來支持其在收購和搜狐視頻內生的美劇、動漫、綜藝、自制四個方向上的投入。

 事實上,目前的市場傳聞中,「搜狗出嫁」的方案盛傳的有兩個版本,無一例外為盤活視頻做準備。第一個版本中,搜狗嫁給360,搜狐集團據此持有約20%的360股權成為控股方,再以現金收購併重組PPTV奠定視頻行業龍頭地位。而在另一個版本中,百度以現金、愛奇藝股權迎娶搜狗,搜狐據此成為愛奇藝大股東,加上剛剛被愛奇藝收購的PPS,搜狐集團穩坐視頻行業老大地位。不過,視頻的戰略性規劃是張朝陽「娛樂傳媒帝國」的基礎,但遠非全部。

搜狐集團的業務矩陣目前的規劃相當清晰:由已上市的暢遊提供強大現金流保障,搜狗成為其互聯網和移動端的「入口」和「渠道」,而「中央廚房」則是搜狐的視頻、新聞、焦點房產、汽車等核心內容。

目前,張朝陽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戰略佈局包括搜狐新聞客戶端和搜狗輸入法,目前這兩個產品都已經擁有過億用戶。

而一旦搜狐能在視頻上坐穩老大位置,搜狐市值突破50億美元、100億美元也並非不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67

創業者,你一定要知道你的產品賣給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003.html

我是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機緣巧合碰到這個創業者的,還在他總共20平米左右的公司裡跟他討論過這個項目。他是做聲波通信的,主要是手機間的通信,就像藍牙一樣,只是不用像藍牙一樣配對。我一直對通信相關的領域比較有興趣,這也是我跟他討論這個項目並且到現在還印象蠻深的原因。

創業者拿出兩個手機,給我演示了他的「產品」,或者說是原型更為合適,沒有正經的界面,只有一個輸入框,在其中一隻手機的應用上輸入任意的信息,按發送後,另一隻手機的應用就通過聲音(超聲波,人是聽不見的)捕獲到了信息,然後在顯示框上顯示出來,就技術原理來看,演示是成功的,難點在於信息加載到聲波之後的調制解調部分,尤其是對幹擾過濾的設計。只是如果從產品的角度來看,還遠未到能夠賣出去的地步,我問他怎麼賺錢,他說不知道,甚至不知道該賣給誰。

我問他為什麼只剩倆人了,他說原來有招了三四個人,都是做開發的,一起研究調試,總算把聲波通信給實現了。只是後來一是短期內看不到公司的發展,二是待遇較低,所以過了年就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只剩兩個創始人,兜裡沒多少錢,守著公司,接點別的業務維持運轉,目前在幫人開發樂器的調音器。

這種狀況的公司其實不在少數,只是願望雖然美好,現實卻總是殘酷。從我跟他聊的情況來看,創業者在一開始就沒有清晰的思路,只是奔著一個模模糊糊的理想吭哧吭哧地做著。拿這個項目來說,創業者只有實現聲波通信的衝動,而不知道實現之後如何賺錢,這是很要命的,結果就是項目一直處在原型階段。這種情況在技術型創業者身上最容易出現,沒做過技術的人很難體會當他們做出來的東西真的實現了牛B的功能時那種超自然的興奮狀態,哪怕有時因為寫出一段高效的腳本都要興奮好幾天,雖然這個腳本可能永遠都不會被人使用。

後來我還是給了他一些建議,當然靠投資人指方向是不靠譜的,我只知大概,並不真的懂他的東西。所以我強調我給的建議只是個人貢獻的頭腦風暴,我說通信技術是一種底層技術,在此之上可以衍生出無數個應用,與其去想自己做什麼應用,倒不如把你的技術封裝成庫,讓想做應用的人們幫你去想。多參加創業人士之間的活動,也許會發現合作的機會。

還有一些話我沒說,通信技術非常強調標準,我們平常接觸的通信技術,如Wi-Fi、藍牙、Zigbee、以太網,還有打電話、看電視,這些技術全是國際標準,因為通信是要求互通的。初創企業自己創造一種通信技術(聲波通信早就有了,不過這家企業顯然是自己設計了一套格式),沒有大公司的支持要想做大真的很難。不過如果他的技術不用於互通,也許反而有活下去的空間。比如微信的搖一搖功能,要聯網才能實現,如果用了聲波通信,那就不但擺脫了網絡限制,而且更有實時性了。

這個年代,已經不是閉門造車的年代了,在造車之前,你要保證車能賣出去;否則你造出來的,也許只是個車模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68

市值不足12億美元的人人,能賣給誰?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4047-1.html
在中國互聯網人的記憶中,人人網是一家意味深長的公司。按照年齡計算,現在互聯網的中堅力量幾乎都曾在人人網上摸爬滾打,用原千橡集團副總裁、人人網負責人許朝軍的話說就是:「和您(陳一舟)同時代是雷軍,周鴻禕,馬云,李彥宏。」

和上述幾位的風光相比,陳一舟卻麻煩纏身,媒體一邊倒的唱衰讓人人網看起來沒有發展前景。但要知道,這家已經成功赴美上市的企業還有著超過5000萬的活躍校園用戶(可以比照的數字是2013年中國大學生總數為2648萬),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這都是最寶貴的資產。
 

而行業大背景則是互聯網巨頭的整合併購,有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中國廣義互聯網行業共發生併購交易317起,同比增加100.6%。2014年上半年,騰訊投資大眾點評、京東和58同城,阿里注資新浪微博、華數傳媒、優酷、恆生電子和UC……
 

顯然人人網憑藉在學生群體中的粘性在這場併購浪潮中是有巨大價值的,那麼誰會成為人人網的潛在買家呢?
 

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出售人人網以後,陳一舟或許會有更光明的未來。中國互聯網圈最著名的三個湖北人:雷軍、周鴻禕、陳一舟都極擅長資本運作,雷軍更是長袖善舞,通過投資打造了著名的雷軍系。
 

以陳一舟的投資能力,變成離開金山以後的雷軍並非不可能。
 

曾經的美好
 

最新的消息是人人公司負責戰略發展事務的副總裁杜悅在郵件裡抨擊陳一舟稱其非常負面,而在幾天前陳一舟還與公司的另一高管發生衝突,有消息稱這兩位高管均已離職。在此之前,人人公司高管一直經歷震盪。此前,人人公司CMO江志強、負責無線業務的副總裁吳疆先後離職,而負責人人遊戲的何川去年宣佈病假之後就再無下文,甚至有消息稱在本月還會有幾位高管離職。
 

人事動盪背後,則是人人的業績下滑。人人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其總淨營收為249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39.9%;淨營收為122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7.3%;遊戲淨營收為127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52.5%;毛利潤為87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65.2%……一個尷尬的事實是,上市之後人人除了財務投資獲益外,沒有一個季度盈利。
 

就在幾年前,人人看起來還很美好。
 

人人在上市前主體包括四大業務:人人網、糯米網、人人遊戲以及經緯網,這四大業務分別對應Facebook、Groupon、Zynga、LinkedIn。有媒體稱陳一舟打造了一個大大的社交電子商務產業鏈條,這個概念和過億用戶讓人人一度市值高達50億美元。
 

而今天,人人的市值不足12億美元。
 

陳一舟把這個原因推給社交工具的飛速發展,根據他的描述:他這波人是最苦的人,沒趕上門戶的好時候,剛摸到SNS的紅利,無線就蹬鼻子上臉了,於是只得再拚搏。
 

這自然算是一個好的託詞,2011年以後飛速發展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的競爭讓人人網的生存環境變得惡劣。但為什麼雷軍就成為了那隻找到風口的豬呢?有評論認為:「會計管公司,最後就是不停看賺錢不賺錢,於是賺的都是當下,未來就一直虧。」
 

幸好人人還有超過5000萬的活躍用戶,對任何公司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根據網易科技的瞭解,人人在很多大學的覆蓋率很高,很多不太認識的同學之間還是會直接要人人網的賬號。有學生對網易科技表示選擇人人而不是微信或者微博的原因是和微博相比,在人人網上關係相對純潔,都是實名;而微信是很熟的人之間用的,彼此認識才能加好友。目前很多大學的班級在人人上開了群,在學校看來,這是情感建設的一部分。
 

在從校內更名人人後,人人終於在去年開始重拾校園策略,在人人網最新版的移動客戶端上,重新將90後年輕群體作為人人網的核心用戶人群。
 

誰要人人?
 

在全資收購糯米之前,就曾有傳聞稱百度將通過收購糯米網來試探人人的底線,最終的目標是收購人人除了遊戲以外的其他業務。這個傳聞隨後被陳一舟在人人旗下的經緯網上以打油詩闢謠稱:「人人都是分析師,炒股先來炒新聞。信謠傳謠不靠譜,不如回去炒A股!」但在如今的互聯網環境下,人人確實是一個收購的上佳良品。首先,人人網曾經的學生用戶已經成為社會中堅力量,這個相對高學歷的客戶群是互聯網企業轉型移動互聯網所必然看好的用戶;其次,人人依然沒有擺脫虧損的命運,目前股價和現金並不匹配,如果收購在價格方面比較合適;最後則是其根本操盤者陳一舟已經多次展現了其長袖善舞,在資本市場輾轉騰挪的力量,人人的產品並不是其擅長的。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依然是互聯網巨頭手中最好的籌碼,那對於市場上的BAT三個大賣家來說,人人最適合誰呢?
 

首選自然是已經在糯米收購上達成過良好協議的百度。搜索已經不再是單一的信息查找,百度、谷歌、Facebook等均已將社交信息納入搜索結構,用戶通過搜索引擎,還可擴展社交生活。百度在搜索領域自然是當之無愧的霸主,但在社交領域的動作似乎有些模糊,而在收購人人後,百度的手機地圖、91助手等項目都會形成良好的互補。
 

在百度之外,阿里巴巴也可能會成為人人的潛在買家,電子商務和社交本來就有天然的契合度,阿里更是在上市前投資了微博、Tango、陌陌,並且上線了湖畔、來往,都是其在社交領域的佈局。在收購人人後,人人也可以成為其電商帝國的另一個出口。
 

相對上兩家巨頭來說,騰訊對人人的需求並不高。在去年底時,陳一舟還曾撰文稱人人網向社交通訊轉型,將與騰訊競爭。
 

一個自然的問題是,人人現在到底值多少錢?
 

目前人人的市場價值在11億美元左右,陳一舟手中的股票大概在30%左右,這意味著如果有3到4億美元就可以成為人人的大股東。對於巨頭們來說,這不算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陳一舟也曾經表示如果價錢合適,出售人人也並不是不可能的選擇。
 

投資夢想
 

賣了人人之後,陳一舟還能做些什麼呢?或許模仿當年離開金山的雷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人人的多次財報裡,陳一舟都展現出了強悍的投資能力。2011年四季度的人人因出售藝龍股票一次性收益5090萬美元,直接拉動人人2011全年業績扭虧為盈。2012年的人人不再有大額的投資收益,人人公司陷入全面虧損,全年淨虧損為7500萬美元。而去年的第一季度,人人的利潤來源則是其對唯品會的股票投資。
 

有評論戲稱,人人是否盈利就要關注陳一舟買了什麼股票了。
 

在一片愁云慘淡的2014第一季財報中,人人公司實現短期投資收益2710萬美元,主要來自於出售有價證券的交易,去年同期為1510萬美元。有市場消息指出,該公司主要是通過賣掉奇虎360股票實現了投資收益。
 

和其他互聯網大佬不同,陳一舟是一個有著強烈投資回報觀的CEO:「只要有證據證明這個東西值錢,我一定會賭!」在記者曾經跟陳一舟的交流裡,很少能夠聽到他對管理的心得、對具體業務的市場前景的規劃。他更習慣帶著財務回報的目光來看自己的公司,這或許和陳一舟曾經的創業失敗有點關係,「吃過虧,所以會更加謹慎,因為害怕失敗。教訓之一是荷包裡一定要有足夠的錢,第二是不要盲目隨大流。」
 

其實人人現在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糟糕,賬上數億美金,陳一舟超過50%的投票權,繼續保持獨立運營並尋找可能的機會當然是不錯的活法。但這或許是競爭對手們希望人人做的,與其花錢買下來,不如繼續打壓人人等更合適的機會。
 

但對於陳一舟這樣一個擅長資本運作並且對資本興趣遠大於產品的人,現在趁著各家勢均力敵或許正是一個獲得足夠利益的好時候。
 

「不要低估陳一舟,他是兩次互聯網大潮中的倖存者,即使被打到谷底,他還是能爬出來。」一位陳一舟的朋友說。在陳一舟的千橡時代就不停地閃現著「資本運作高手」與「企業經營低能」兩個標籤。或許,從管理崗位脫身的陳一舟將找到更好的天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193

打对折Uber还嫌贵 不逊于谷歌地图的Here还能卖给谁?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295.html


诺基亚正在为旗下的Here地图服务寻求新的买家。今年4月份,消息称,诺基亚Here地图报价为32亿美元。这一价格较2008年首次尝试出售的价格便宜将近50亿美元。据称,诺基亚有意出售Here地图服务的消息公布之后,多家科技巨头与诺基亚进行接触洽谈,苹果、FaceBook、Sirius XM、百度、亚马逊以及汽车厂商都有意收购这一服务。

太贵,Uber不玩了 德系三强还在讨价还价

据悉,Uber已经退出针对诺基亚地图服务业务Here的收购活动。此前,Uber曾向Here提出收购意向,报价达到了30亿美元。其实,对于Here地图,包括中国科技巨头百度、腾讯在内的多家企业都表现出极大的收购兴趣。但随着德国汽车制造商联盟的加入,他们的兴趣便逐渐消褪,四维图新与腾讯、EQT组成的财团此前已经宣布了不直接参与竞购的决定。

目前,Here的主要谈判对象变成由宝马、奥迪和奔驰等多家德国汽车厂商组成的联盟。不过,Here和这些汽车厂商因为收购价等问题还没有谈拢。诺基亚方面对于Here的开价为40亿美元,但德国汽车制造商认为应该低于这个价格。分析师估计,Here 地图业务的价值约为20亿至40亿欧元(约合22亿至44亿美元)。

相比其他科技厂商,汽车厂商似乎更加需要优秀的地图服务,因为地图服务可以帮助它们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更何况,诺基亚 Here Maps 是一款不逊于谷歌地图的产品。再加上,互联网汽车时代已经到来,一款优秀的地图服务就更加有必要。

暂且不提亚马逊、联邦快递和微软多年以来对诺基亚HERE地图服务的依赖,仅仅就Uber这样的公司而言,如果拥有或掌握了地图技术这项资产,将非常有利于它们持续发展的战略利益。它们的服务将不必再依赖那些有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巨头。

尽管Uber退出了HERE地图的竞购,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停止了对地图技术的渴求。今年三月,Uber宣布收购了一家有近十年历史的地图软件公司deCarta,以此增强自身的地图技术。而在上个月,Uber又宣布完成对微软旗下必应地图影像数据采集部门资产的收购,其中包括约100名地图工程师。

对诺基亚来说,地图业务似乎不是个好生意

生活中,地图导航变得不可或缺,但它本身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生意,因为它卖不出好价钱。今年早些时候,Uber 给出的竞价是30亿美元。30亿美元看着不少。但2007年诺基亚买下Here地图的前身Navteq时,这家汽车自动导航地图公司花了77美元,这还没算后续投入。

作为全球第一家提供六大洲数字地图的公司,Here号称收录了世界上近200个国家的地图数据,在97个国家提供语音导航、在41个国家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并且每天还可以利用8万多个数据源对地图进行270万次更新。尤其在汽车导航市场,Here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在全球车载地图市场,它已经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服务于大量的汽车导航设备厂商。Here可能是目前市场上最优质的地图资产。

那么诺基亚为什么还要卖掉Here?其实原因倒也简单。当初,诺基亚还是手机硬件巨头时,每季度卖出上千万部搭载地图功能的手机。地图是吸引用户购买手机的工具。到了2013年,手机业务卖给微软,诺基亚不再生产手机。而维持一个全球性的地图,需要每年10到20亿美元的开支。

另外,两个全球性巨头Google和苹果分别有自己的商业模式补贴地图。2014年Google官方数据显示,Google Maps下载超过10亿,去年一年广告收入超过590亿美元。而苹果凭借着iPhone的热卖,今年头三个月里收入580亿美元,盈利到达136亿美元。而诺基亚地图现在只有3000万用户,每位用户的成本高达每年66美元。2008年到2012年的四年时间里,诺基亚地图赔了超过28亿美元,加上今年4月160多亿美元收购阿尔卡特-朗讯花掉的现金储备,诺基亚已经没钱可以烧在地图上了。

而Uber退出诺基亚地图Here竞购战后,抢着买Here的就剩下3家汽车公司了,当买家越来越少时,Here还能卖出好价钱么?

(综cnbeta网站、好奇心日报、3sNews、雷锋网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53

樂視大電視,燒錢給誰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749

10月27日,樂視推出全球第一臺3D、4K互聯網智能電視uMax120。 (中新社 樂供/圖)

在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低價電子消費品主攻大眾級別的塔基市場時,樂視卻推出了位於金字塔塔尖的大屏電視。近50萬元一臺的高價,偏門的小市場,樂視究竟能從中獲得什麽?

“下面,我要帶給我們人類一些難以置信的事情,那就是顛覆電影院。”2015年10月27日,在北京萬事達中心舉行的樂視新品發布會上,樂視創始人兼董事長賈躍亭向到場的1500多家媒體記者介紹樂視智能電視產品uMax。

這款120英寸的電視,有著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液晶屏,整機寬2.7米、高1.53米,賈躍亭稱之為“全球最大的智能電視”。uMax的最佳視距為4.5-7.6米,也就是說,你至少要有縱深5米以上的客廳或者房間,才能容下它。

uMax的售價為49.99萬元,引來現場一片騷動。“49.99萬買個電視?錢是撿來的嗎?李嘉誠也不見得花50萬買個電視。”一名網友在樂迷社區留言說,另一名網友則表示,“50萬,我買車了!”

但相對於市場上在售的110英寸大屏電視價格來說,這個價格已經便宜了一半以上。三星110寸4K電視UA110S9,2014年10月在京東預售,售價高達125萬元。南方周末記者咨詢了北京洋橋三星專賣店,店員表示現在該款電視售價為100萬元,需要半個月後才能到貨,“這個電視,整個北京一年都賣不出去幾臺”。

在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低價電子消費品主攻大眾級別的塔基市場時,樂視為何瞄上了這個位於金字塔塔尖的市場?

賠本賺吆喝

很多人還記得,三年前的2012年9月19日,樂視召開了一場以“顛覆日”為主題的發布會,宣布要進軍智能電視。7個多月後,樂視發布了兩款超級電視產品,一臺40英寸、一臺60英寸。

從“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生態體系出發,樂視超級電視與傳統電視廠商最大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是捆綁了樂視全屏影視會員服務費,用戶可以方便地收看樂視網的影視資源。

賈躍亭透露,截至2015年10月,樂視電視一共賣出了400萬臺,絕對數量不算大。據第三方調研機構奧維雲網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智能電視累計保有量為8580萬臺。

按照市場調查公司中怡康的統計,2014年智能電視激活數量中,第一名海信是800萬臺,第五名康佳是400萬臺。

此前,樂視最大尺寸電視為2014年1月發布的Max70。賈躍亭在發布會上稱,“樂視超級電視上市僅一年,就在中國市場上徹底擊敗了3S(三星、索尼、夏普),在70英寸以下領域,樂視占據了60%-70%的份額,他們三家加起來不到我們一半。”

這主要得益於樂視的低價策略。傳統電視廠商需要靠硬件盈利,而樂視硬件價格可以與成本價持平,然後從影視會員服務費中收回來——以視頻網站起家的樂視,影視內容資源成本是一定的,會員越多、播放越多,會費和廣告收入也越多。

樂視網子公司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在回複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郵件中表示,uMax“僅僅是又一次證明了樂視不是一個簡單的電視機企業,我們是用電視機的硬件加上互聯網的模式,用生態電視的理念獲取整個客戶群里最優質的客戶群”。

奧維咨詢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uMax更像是樂視在三個層面的轉型之作:產品從低端往中高端轉,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更高端的形象;在市場競爭層面,也不想再以低價打市場;同時對比傳統家電企業,凸顯自己作為互聯網企業、作為內容商的身份,匹配自己的影視資源。

uMax發布時,賈躍亭邀請了影視明星孫紅雷、李小璐和企業家馮侖登臺,退場的時候,三人獲贈當天發布的手機樂1S,最後孫紅雷開了句玩笑,“哎呀,忘記拿電視機了。”賈躍亭當即表示電視太重,第二天直接送到孫家。

發布會後,一群影視界名人轉發並祝賀賈躍亭有關樂1S手機發布的微博,尷尬的是,他們大都不慎留下“來自iPhone 6S/iPhone 6 Plus”的小尾巴。這情形,就像是代言某些產品的明星,有時並不一定是它的真實用戶。對uMax來說,情況可能會有些不同。明星,或者賈躍亭口中的“土豪”,在家放一臺uMax的概率,應該要比使用樂1S要高。這一示範效應,會比代言更受用。

大屏小市場

樂視對uMax的定位是顛覆電影院。

“電影院正處於最黃金時代,為什麽要顛覆?”賈躍亭在發布會上自問自答說,uMax要帶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改變人們觀影方式。其中最大的亮點是“超前點映”,每年提供8-10部影片,可供用戶在其正式上映前點播。

電視業提出家庭影院的概念由來已久。眼下各個商場最火爆的就是電影和餐飲。在中怡康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看來,顛覆電影院需要解決兩個問題:電視屏幕夠大,片源夠多。這在未來有可能,但短期看,上電影院仍是人們的生活習慣。

長虹在2007年就推出了103英寸的等離子電視,售價68萬元人民幣;夏普在2008年就推出了108英寸的液晶電視,售價10萬美元。這類“炫技”式的100英寸以上的大屏產品,至今未能迎來規模化市場。

中怡康監測的零售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中國市場上銷售的電視中,70英寸以上的占比約為0.6%-0.7%,即20萬-30萬臺。彭顯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因為銷量實在太少,100英寸以上的電視銷量還未有過統計。

海信電器新聞發言人喻海濤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100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制約的關鍵因素是屏,屏的尺寸越大,成本呈幾何級增長。喻海濤認為100英寸以上的市場很小,“做多幾個樣機,沒多大意義”。海信是目前中國市場上最大的電視生產商,目前推出的最大尺寸液晶電視是85英寸。

大屏化卻是電視行業的趨勢。中怡康發布的《2015-2016年中國彩電市場形勢分析》稱,三年前國內銷售液晶電視的平均尺寸為38.6英寸,2015年預計要達到44.5英寸。2015年9月15日,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海信媒體開放日活動中預言,2017年,65英寸會成為主流;2020年,80英寸以上會成為主流。

目前,大屏電視存在液晶電視和激光電視兩條技術線路。激光電視相對於液晶電視,在精度、亮度等方面優劣還有爭議,但它甩掉了占電視成本80%的“顯示面板”,且沒有液晶電視的視距要求,性價比更高。海信在2014年推出100寸的激光電視,售價為5.999萬,價格約等於同尺寸液晶的一半,這樣依然難以撬開大屏市場。喻海濤介紹,海信的激光電視目前市占率高達99%,但尚在市場培育期,並不願意透露具體銷售數字。

索尼在2014年的CES展出了一款畫幅在66-147英寸的4K投影儀,價格為同等尺寸的4K液晶電視的1/5,未嘗不是顛覆電影院的候選神器。也有人懷疑樂視顛覆電影院的下一步是做比激光電視價格更為親民的投影儀,不過梁軍回複南方周末記者說“暫無相關的計劃”。

據樂視發布的消息,從10月28日預約開始至10月29日共計48小時時間內,uMax累計預約量達1128人,按照49.9萬元價格計算,有購買意向的銷售額已經突破5億元大關。

梁軍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中國,110英寸以上電視的市場規模約為200臺/年,樂視希望能把規模做到2000臺、銷售額到10億元。

對股東來說,這不見得就是好事。財報顯示,2014年樂視的終端業務收入為27.4億元,成本為40.92億元,虧損13億元;2015年上半年終端收入為18.93億元,成本去到了27.27億元,半年又虧了近10億元。2011年-2014年間,樂視的營業收入從6億元增加到68億元,增長了11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從1.3億元增加到3.6億元,增長不到3倍。

血拼傳統廠商

樂視在壓低硬件價格的路上越走越遠。

2015年9月19日,樂視在“9·19樂迷節”上推出第三代超級電視,開啟了“生態補貼硬件、低於量產成本定價”的銷售模式。隨後,樂視宣布當天一共賣出了38.2萬臺電視。

此舉激怒了靠賣硬件賺錢的電視廠商。在樂視這場發布會前半個月,創維酷開公司董事長王誌國公開質疑樂視生存模式,認為它通過低價燒錢快速擴大銷售量,卻忽略了硬件、服務、售後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最終傷害的是消費者及投資人,必然會導致模式的失敗。樂視致新總裁梁軍發長微博公開回應:“我只能說這是電視史上最無恥的一次碰瓷。”

和創維酷開的口水仗剛剛消停,又一位互聯網電視新晉選手找上門來。2015年7月引入大股東蘇寧後的視頻網站PPTV也做起了智能電視,指責樂視生態已經到了通過控制視頻的清晰度來倒逼用戶付費,用戶體驗非常差。

PPTV電視總經理常江表示,“PPTV要打價格戰”,同時宣布免年費、免廣告、免費提供高清畫質、免運費以及免安裝費,“把用戶圈起來”。

除了PPTV電視,微鯨電視、暴風TV、國美、海爾、東方明珠、兆馳股份、風行在線合推“超維生態”,都宣布進軍互聯網電視。而電視行業已經處於微增長,據奧維雲網(AVC)數據,2014年國內彩電總銷量為4509萬臺,同比下降5.6%,是中國彩電市場總量過去30年來首次下滑,預計2015年全年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將達4549萬臺,同比增長2%。

樂視在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中寫道,“若智能電視行業良好的回報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介入,或現有廠商加大規模投入,將可能導致公司在智能電視領域達不到預期收益水平,對未來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2015年10月30日,賈躍亭完成了此前公告的減持個人直接持有的樂視網股份8%的計劃,一共籌得57億元,全部以無息借款的方式借給樂視網,作為營運資金。

樂視發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賈躍亭個人持股數量為782,844,429,共質押667,746,200股,質押率高達85.3%。而此前質押公告稱,其主要用於樂視生態業務的發展投入。除了電視和手機,樂視的硬件投入還包括,隸屬於樂視體育生態的智能自行車,隸屬於車聯網的智能汽車。

樂視越拉越長的生態戰線,所需的資金“彈藥”看起來是個無底洞,而目前樂視真正能夠造血的,還是其老本行——視頻廣告與會員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520

寫出神文案 效果翻百倍 東西賣給誰 先搞懂如何和他們對話

2016-01-25  TWM

構思文案時,要盡可能地寫, 使用疑問句型,或原封不動地借用顧客感想, 都是寫出「神文案」的良方。

在撰寫「讓人忍不住掏腰包的推坑文章」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最能發揮畫龍點睛之效的元素,就是文案。構思文案時,必須掌握目標對象的心理,推敲該用什麼樣的語句,才能撼動他們的感情,讓他們對商品感興趣。

例如以下兩句文案:「哇!臉部肌肉不再緊繃了!」和「哇!臉真的變小了!」語句選擇的不同,連帶地受到影響的對象也會完全改變。受前者影響的人,是想要臉部肌肉不再緊繃的人;受後者所影響的人,是想要變成小臉的人。

這世上希望「臉部肌肉不再緊繃」的人大概有多少呢?恐怕比「想要變成小臉」的人還要少幾十倍,不,可能少幾百倍吧!如果這麼想的話,就可明白後者能夠受到更多讀者青睞。

使用目標對象不感興趣的語句,是前者的敗因。如果能夠有條理且正確抓住目標對象的心理,就可察覺到「肌肉不緊繃」,根本不是站在對方立場構思的語句。

書寫者的「自我滿足」,也是文案構思時的大敵。再怎麼覺得自己想出一則完美文案,如果無法成功撼動目標對象的心,就沒有意義。老實說,書寫者所堅持的想法或感情,對讀者來說,是一點都不重要的事。

找觀點 從上百則篩選

此外,在構思文案時,要盡可能地寫,最少也要寫出一百則左右。基本流程是「提出文案→篩選文案」,其中特別重要的,就是第一道步驟,「提出文案」。例如商品是咖啡豆,便可從以下觀點發想。

味道的觀點:苦味、濃郁、香氣、後韻。

功效的觀點:防止睡意、放鬆、減肥。

產地與栽種法的觀點:○○產、有機栽種。

人的觀點:家庭主婦、經營者、OL、學生、銀髮族。

銷售方式的觀點:自己烘焙、秤重賣、產地直送。

社會與時代的觀點:增稅時代、少子高齡化、景氣復甦、當紅藝人、流行語。

消費者心態的觀點:療癒、充電、幸福。

其他像是住宅、流行服飾、運動、餐飲、音樂、生活形態、哲學等,從各式各樣的觀點來構思出推銷咖啡豆的文案,都是可能的。

觀點的變化越多,要想出一百則文案應該不是太難。擅長構思文案的人,其採取的觀點也意外地豐富,並且有以下特徵:掌握「文案」的諸多不同類型;針對不同目標對象隨機應變,加以應用。

提問句 讀者就想反應

最容易使用,並且可預期絕對會有效果的萬能文案類型,便是「疑問句型文案」。疑問句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人如果被詢問的話,就會不自主地想給答案(或者變得想知道答案)」。

對於希望讓讀者「有所反應」這點,疑問句型文案或許是最強的。「為什麼∼?」「難道∼?」等,例如:「這,真的是鬆餅嗎?」「您對婚姻生活滿意嗎?」「想不想從此不須被金錢束縛呢?」「難道,您還沒換用沐浴乳來洗澡嗎?」「原封不動地借用顧客感想」這個方法,則是將顧客的使用感想,原封不動地當成文案的類型,也可以得到顧客注目,因為「顧客的感想,等於未來目標對象的使用心得」。

由於不是以書寫者為出發點而寫的語句,而是利用從顧客角度的評語來傳達商品好處,所以容易得到目標對象的注意。

但小心不要弄巧成拙,否則若是變成以書寫者立場敘述商品心得,就不好了。

(本文摘自第五章.孫蓉萍整理)

一寫就熱賣:

照抄就很好用的101個推坑寫作術

作者︰山口拓朗

傳達力研究所所長,山口拓朗寫作補習班負責人。

1972年日本鹿兒島出生,曾在出版社擔任雜誌編輯與記者6年。在18年的工作生涯中,採訪報導總計2200件以上,日本公部門、企業、大學等經常邀請其分享寫作心得。

譯者:吳佳玲

出版:先覺(2016年1月)

撰文 / 山口拓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83

“黑色系”期貨接力棒將傳遞給誰? 玉米或是下個風暴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217.html

過度恐慌、低庫存、旺季補庫是這波黑色系行情的主線,相同的邏輯正在玉米市場上上演。旺季即將來臨的玉米能否成為下一個風暴眼?近日中國玉米網總裁馮利臣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玉米庫存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糧源集中在國家手中,我個人感覺未來的市場可能會出現一段結構性行情。”

第一財經:最近玉米市場好像有企穩的跡象,你是怎麽看的?

馮利臣:主要玉米庫存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臨儲價格比較高,大部分的糧源都流向了國儲庫。截止到4月底,臨儲收購期就要結束了,入庫已經入進去1.2億噸以上。大部分糧源現在都集中在中儲糧手里,整個的市場的流通環節庫存、消費環節庫存以及社會庫存基本上處於一個歷史的最低點,甚至可能大部分都是零庫存。

未來市場的現貨結構,可能會發生一個很大的變化,這就取決於國家去庫存的力度、速度以及價格。近期國內的一些農產品的價格、期貨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現在國家的庫存壓力是比較大的,但是由於前期的大家對市場過度悲觀期貨價格也出現大幅的下挫。整體如果說大部分糧源集中在國家手中的話,我個人感覺未來的市場可能會出現一段結構性行情。

這種結構行情到了5月中旬,整個的生產消費企業,庫存很低,就得要從國家去買。現在的目前市場價格,又普遍偏低。如果說需求企業,如果集中備庫的話,現貨價格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漲幅。

第一財經:那麽玉米的消費情況如何?今年旺季消費會否有亮點?

馮利臣:進入5月份以後,也是玉米進入消費旺季的時候。不管是玉米澱粉也好,還是養殖業也好,都是需求高峰的開始。進入夏季澱粉需要多了,啤酒也需要多了,澱粉行業可能會有一個需求小高峰。對於養殖業來講這個生豬價格這麽高,預期到年底出欄的話, 這段時間也是補欄的高峰, 因此養殖業的需求也比較旺盛。

而與此同時這段時間又是糧食的生長期,處於青黃不接的階段,新糧供應不上只能從庫存中去購買。現在大部分糧源又集中在東北,如果說一旦價格上漲,就可能出現一個堰塞湖,所有的糧源集中在東北,但是全國各地都有需求,那可能大部分都得到東北來采購。一旦要需求都集中到東北采購的話,就要考驗一下東北出戶的能力和裝卸能力和港口的裝卸能力。一旦物流跟不上的話,那麽這種階段性的行情和區域性的行情隨時可能會爆發。

第一財經:前期恐慌過度、社會庫存低、進入消費旺季,從這個邏輯鏈來看,是否和之前黑色行情的啟動初期很像?

馮利臣:農產品和工業品也有不同的地方,工業品跌的周期比較長,農產品的這個周期還是要根據當年的糧食年度,因為它一年一季。因此這波行情還要結合一下新一年的國內玉米播種面積,單產,天氣等等因素。

如果後期天氣不配合,播種面積再下滑,單產再下滑,那麽可能對農產品價格會造成較大影響。我們現在雖然是庫存壓力大,但是新一年的新季作物的產量,對未來的市場的影響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們可以從兩方面看,第一方面就是看新季作物的預期,第二就是看看整體的大宗商品包括農產品工業品,能不能起到一個聯動的作用。

畢竟我想農產品的特點,就是說跌得快實際上反過來漲得也快。近期農產品尤其玉米受臨儲政策的托市的影響,前幾年一直維持高位。但是從去年的10月份開始,短短半年的時間,玉米價格就下跌了40%以上。這個價格就是把預期全部已經釋放出來了。

所以現在玉米市場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畢竟農產品還是靠天吃飯,如果今年糧食減產了,那麽這個價格可能會就一個上漲的一個預期,去庫存的壓力可能就減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38

世紀重磅生物技術 諾獎應該頒給誰?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名單本周拉開序幕。周一率先公布的是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他因發現細胞“自噬”機制而獲此殊榮;周二將公布物理獎,據湯森路透預測,物理學獎可能會頒給引力波的發現者。

而最值得關註而且飽受爭議的是周三公布的化學獎。目前熱門候選人包括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麻省理工學院的張鋒(Feng Zhang),他們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作上都有傑出的貢獻。不過目前相關專利正陷入一場爭奪戰。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教授Anthony Zador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對記者表示:“CRISPR-Cas9不是有可能,而是一定能夠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問題是由誰來獲得這個獎項。這一基因編輯技術的影響力已經遍布全球幾乎所有的實驗室,一些NGO(非盈利組織)也在使用,所以它一定是無可爭議的諾貝爾獎,有可能在今年就會公布。”

CRISPR-Cas9是在大多數細菌和古細菌中發現的一種天然免疫系統,可用來對抗入侵的病毒及外源DNA。2012年,兩位女科學家——美國科學家Jennifer Doudna和法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領導的研究小組發表的一篇關鍵文章中揭示了天然免疫系統是如何變成編輯工具的——至少可以在試管中切割任何的DNA鏈。但是戲劇性的是,這兩位科學家卻並不擁有該項發現的專利。

隨著CRISPR-Cas9的機理被破解,其他科學家開始證明這種充滿魔法的編輯工具能否運用到人類細胞的基因組上。2013年1月,哈佛大學的George Church實驗室和Broad研究所的張鋒發表文章證實了上述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而CRISPR技術本身的發現者Jennifer Doudna則在幾周後才發表了她自己的結果,晚於Church和張鋒。

去年4月,張鋒和Broad研究所獲得了CRISPR相關的首個專利。專利權限包括在真核細胞或者任何細胞有細胞核的物種中使用CRISPR。這就意味著,他們擁有在除細菌外的任何生物中使用CRISPR的權力,包括老鼠、豬、牛和人。

這項專利一出,引起了很大的震驚。根據MIT Broad Institute的說法,張鋒的筆記記錄了早在2012年CRISPR Cas9的文章發表之前,他就已經嘗試在人體細胞上做基因編輯實驗。但加州大學認為筆記不足以作為證據,2012年的論文發表後,在人體細胞上應用該技術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加州大學還宣稱自己早在論文發表前就已經向美國專利辦公室提出專利申請,但是MIT Broad Institute認為申請缺乏必要的細節。

科學家們認為,CRISPR可能是自20世紀70年代生物技術時代開啟以來出現的最重要的基因工程技術。CRISPR系統具有搜索和替換DNA的雙重功能,可以讓科學們通過替換堿基,輕松的改變DNA的功能。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科學家們已經證實,利用CRISPR可以治療小鼠的肌肉萎縮、罕見肝臟疾病,使人類細胞免疫HIV等驚人的功能。

雖然,目前還沒有CRISPR相關的藥物存在,但如果CRISPR確實是像科學家們所預測的那樣,那麽對它的商業控制潛在的價值將達到十億美元。這令許多實驗室都虎視眈眈瞄準這項操作簡便又能帶來豐厚利潤的技術。2012年底前,有6所實驗室發表了關於CRISPR技術的文章,3家初創公司在為誰最早將其商業化進行爭奪。

專利控制對創業公司來說非常重要。目前與CRISPR相關的幾家公司已經快速籌集了超過8000萬美元的資金,目的是讓CRISPR能夠盡快地治愈毀滅性的的疾病。這些公司預計在不到三年內可以開展臨床試驗。

其中張鋒依靠43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創辦了Editas Medicine。不過Editas Medicine並沒有完全占用CRISPR技術,這是因為Jennifer Doudna也是Editas Medicine的聯合創辦人之一。 自張鋒專利申請成功之後,她就與公司中斷了關系,並將自己的知識產權(還在申請中的專利)授權給了Intellia Therapeutics,一家上個月才公布的創業公司。

今年3月,Doudna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表示,由於專利歸屬不明,可能拖延CRISPR Cas9技術商業化的進程。“我真心希望這個技術能夠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如果因為專利問題受到影響,實在是太可惜了。”她說。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George Church表示,專利之爭總是會平息的,況且在CRISPR Cas9技術能夠真正作為藥物研發的話,還需要非常多的研究和技術上的改進。他說:“沒有Doudna的技術基礎作為支撐,張鋒是不可能實現人體細胞上的應用的,但是如果沒有新的科學研究來提升技術,那麽無論是Doudna或者張鋒的研究,都不足以支撐藥物的研發。”

對學術實驗室而言,他們並不等待這個專利糾紛早日得到解決,相反的,他們正競相組織強大的團隊來進一步完善基因編輯技術。比如,在哈佛醫學院,基因組學頂級專家George Church的團隊有30人在參與研究工作。

CRISPR的共同發現者之一Emmanuelle Charpentier說:“CRISPR的出現帶來了很多興奮,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壓力。我們應該繼續做什麽,建立什麽樣的公司,對局內人來說都混亂無比,對局外人而言當然更加困惑。”

張鋒則表示:“隨著新研究成果的不斷出現,任何專利的重要性都越來越不清晰。雖然專利很重要,但是其實我真的不重視專利。任何技術最終的形式都是改變人們的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