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讀世界 巴黎氣候峰會 恐為錢卡關


2015-11-30 TCW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未來幾週世人將注意到,經過巴黎一輪馬拉松談判之後,各國就氣候變遷問題達成了新的全球協議:這將是聯合國二十三年來,就氣候問題第三次達成協議,前兩次協議,分別是一九九二年於里約熱內盧及一九九七年於京都達成,但兩者皆未能達到其主要目標。

不過,巴黎談判也有可能失敗收場。即便巴黎會議十一月三十日將召開,但我們目前幾乎可以說,預測最終協議不會有哪些內容,要比預測協議會有什麼內容來得容易。

這是因為《京都議定書》失敗,加上二○○九年試圖締結新全球協議的哥本哈根峰會也失敗,基本上,決定了巴黎會議的談判方式。

會談基礎先天不足:

強迫各國減少碳排放量不可能事實證明,氣候變遷是比核武擴散更棘手的問題。美國從未核准《京都議定書》,主要因為該協議不涵蓋中國;加拿大後來也退出協議,而留下來的少數國家占全球碳排放的比率越來越小。

這次的巴黎談判,理論上涵蓋所有國家,無論貧富。但這輪談判也承認一個事實:強迫各國減少一污染是不可能的。

因此,巴黎協議的基礎,是所有國家自願提出應付氣候變遷問題的行動計畫。為了使協議得以有效執行,許多國家希望每五年檢視各國履行減排承諾的情況,以了解全球的減排進度,並在進度不如預期時,督促各國加強努力。

當局這一次決定各國須早早提出自身的減排計畫。今年三月以來,參與巴黎談判的一百九十五個國家中,逾一百六十個已經這麼做;這是史上第一次有這麼多國家,在這麼短時間內,做出這麼多有關氣候變遷的承諾。

但就算巴黎會議最終達成協議,它仍將是一個差異很大的個別國家承諾,而非國際議定的單一政策(例如定出一個全球碳價)。

問題關鍵在於,各國在一些基本事情上,提出了許多彼此競爭的選項,而更大的麻煩是協議草案中有太多要求,歐盟、美國和最希望達成有效協議的其他國家幾乎不可能接受。

協議內容後天失調:

窮國要錢富國卸責,爭議恐難解這當中包括一些條款,要求為小島國,以及因為氣候變遷而面臨損失和破壞的其他國家,提供某種形式的支援。還有一些措施是要確保到二0二0年時,已開發國家每年為開發中國家提供一千億美元,且隨後金額將越來越大。

此外,協議還要求富國持續加強它們應付氣候問題的行動,但允許眾多開發中國家少做很多事,而且是在富國提供足夠金援的前提下,它們才會開始行動。

這表示,法國政府接手巴黎談判的管理工作後,將必須施展非常靈巧的外交手腕。

法國面對的核心難題,正是向來困擾聯合國氣候談判的難題:富國與開發中國家,兩者之間意見分歧。這問題因為以下情況而變得更加棘手:巴黎協議希望促成所有 國家減排(這一點不同於《京都議定書》),其中包括一百三十多個開發中國家,它們構成聯合國談判中最大的一個群體,也就是所謂「七十七國集團十中國」。

七十七國集團資深談判代表穆勒(Bernarditas Muller)表示,這意味著富國「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它們正把減排的責任轉移到開發中國家身上。」她認為這是不可能成功的,除非開發中國家確定可以獲得大筆資金,以助減少污染。

目前人們仍普遍預期下個月的談判將產生某種形式的新氣候協議。

部分原因是二00九年的談判,是在全球金融危機陰影下舉行,這一次不是;而且一些跡象顯示,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中國,這一次遠比二00九年時更認真希望減少自身的排放量。

不過,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之間的意見分歧,讓巴黎會議的結果可能僅有外交上的勝利,但在科學上卻是失敗的。

換句話說,這次會議確實可能達成協議,但只有中等機會達成有力的協議-至於協議是否能促使碳排放大幅減少,成功避免危險的全球暖化,看起來仍是機會渺茫。

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閭的意見分歧,讓巴黎會議可能僅有外交上勝利,在科學上卻失敗。

重點摘要:

聯合國23年來就氣候問題,達成過兩次協議,一次於里約熱內盧,一次是京都,但皆未能達成主要目標。

這次巴黎氣候峰會的基礎,是所有國家自願提出,應付氣候變遷問題的行動計畫。

然而協議草案中有太多要求,比如金援開發中國家至2020年等,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幾乎不可能接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