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房地產信託想說愛你不容易之現金流預測 我為PE狂

http://xueqiu.com/5753773434/22522288
所有人都知道現金流是項目安全最重要的保障,項目盡職調查都會作現金流預測,可是大多數預測與真實的距離需要跨過銀河,這其中有預測時點的因素、有融資人信息不對稱因素、有市場變化的因素,當然也有預測者不切實際的原因,這裡我想一點反思。

1、預測時點

對於每個項目我們介入的時點不同(尚未開工、樁基工程、人為分期、主體完工、內裝乃至精裝),必然會導致對項目進程瞭解不同,引發對項目資金使用、銷售安排預測巨大的差異,同時也使得信託資金的匹配性存在問題,甚至導致融資人被動挪用。

2、信息不對稱

對於成熟開發商來說,一個項目在開始準備(至少是開工之時)的建設和銷售進度是由明確的時間節點的,同時對於資金的準備也會有相應的預案。但是通常情況,開發商是不會向金融機構真正敞開心扉,提供這張足以讓你對其未來進行掌控的武林秘籍,畢竟一旦你照「章」辦事,即使你具備靈活性,對於已經習慣用別人錢賺錢和項目間挪用的開發商來說將是痛苦萬分,也就是說你的幸福(安全)是建立在他的痛苦上。

如果我們真的想控制一個項目,就要知道基於建設流程、進度、施工單位及墊資等一系列考量上的資金使用進度表,精確到天有點過分,就到星期吧,靈活性不是沒有,不過要有充分理由。

3、市場變化

國家宏觀政策、貨幣政策、區域市場環境、按揭政策、消費季節性等都會帶來房產銷售的量價變化,一方面對於銷售資金回籠預測產生巨大影響,另一方面對資金的支出使用也會形成變化壓力(墊資變化等)。

這幾年,房地產市場火爆,房產價格上漲的趨勢不變,在對銷售預測中多數人採用銷售率100%,價格市價甚至未來上漲,收入等同現金流的預測方式,可事實未必如此。

首先,我們知道通常情況下,一個地產項目必然有尾盤,而且商服由於受到環境和價格等因素銷售緩慢。當然最可怕的是當調控政策密集出台之時,投資需求被打壓,剛性需求呈現觀望,市場陷入死寂的2011下半年;

其次,目前銀行開發貸偏緊,貸款到位時間明顯滯後;

第三,部分區域房產價格走勢出現滯漲,甚至在三四線城市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的區域;

第四,由於監管措施不到位,部分開發商利用高價捂盤、低價轉手自己或第三方、抵賬房等方式錯位現金流等等。

由於可變因素太多,對於銷售的預測難度的確很大,因此在基於大環境基礎上,保守預估銷售現金流入對自身是一種保護。

4、不切實際

目前在現金流預測中,對於銷售進度安排的預測是最不切實際的。最常見的就是三年銷售計劃4:4:2或者5:3:2,而且每季的銷售額呈現平均的局面。

我們都知道,銷售許可證的取得是與投資額、建設進度乃至各地預售政策相關的,同時多數本地開發商都會採用各種各樣的蓄客手段,一般來說一個樓盤在開盤當月內不能銷售推盤數量的50%就意味著失敗,未來銷售也將不容樂觀,可是我們預測中銷售進度呈現的是一個可笑的平滑現金流入。

同樣,在建安資金使用上我們看到也是如出一轍的扯旦,明明承包方的資金呈現節點(開工預付、正負零、年底、主體完工、竣工驗收)數量巨大,過程與進度相關的局面,可是該預測也是一如既往地平滑。

不考慮實際和時間價值的現金流預測表,實際已經成為一個現金流整體平衡測算表,對於具體到季、月的流入、流出失去指導意義,對於信託公司未來監控現金流和發現異常沒有太大作用。一個能夠保障信託資金安全的重要手段,就在大家的忽視中漸行漸遠,甚至成為更加盲目的壓力測試的工具。

真的希望所有人能夠重視起來,以客觀和務實的態度,依據項目的資金使用進度,合理的安排資金來源,保守預估銷售情況,讓現金流預測表能夠成為接近真實的規劃、監控的手段。

說句題外話,對於很多人青睞的壓力測試,真心的不敢冒,不管是單因素還是多因素,都是基於項目本身變化而不是環境變化。記得曾經和一個開發商聊過,為什麼資金緊張卻不降價,人家很中肯的說:

「第一我還要在這個圈子混,第二你以為就我會降價,第三降價損失的是我的真金白銀,和機構打官司還能拖個三年五載」,所以別說降價30%仍能保障我司信託本息這樣的無聊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00

關於請人,我想說的其實是…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85.html
討厭的航班又delay了。一個人待在候機室裡,沒有甚麼活動比寫字更好用來打發時間了。

我腦袋裡面,仍然諗住尋日討論既果位「誠實女孩子」。過去既日子裡面,有好多專欄既寫手(包括我),都寫過好多關於請人既時候,僱主要求些甚麼;又或者寫一啲有關時下年輕人,欠缺了些甚麼之類既題材。除咗果啲同讀書學歷有關既hard skill之外,我們所提到既,通常就只剩下「工作態度」。年輕人聽著我們這些老鬼,響度高談闊論有關「甚麼才是正確工作態度」之類的東西時,心裡大概響度諗:「挑!你地講果啲乜鬼虛心肯學/唔好怕蝕底/做人要主動/唔好怕辛苦…」諸如此類既嘢,我全部都做齊,你哋班仆街咪一Q樣,踩到我地一文不值?

是的,這個我承認。所以我響度諗,我哋呢班仆街既僱主,真正想要既,可能係另一啲嘢…一啲我哋連自己都無法具體地形容既「東西」。

我嘗試去理順一下我響呢方面既思維,發覺過去七年,我響專欄裡面寫既東西,可能全部都係廢既。

*****

響我Facebook上面留言既朋友提醒我,我可能錯誤地將果位「女孩子」既問題,引導到「誠實」既層面上面。而實際上,佢真正既問題係「唔夠醒目」,又或者係「唔夠世故」。

「醒目」再加埋「世故」,這些範疇都好抽象,冇所謂固定既標準。這些相對抽象既概念加埋一齊,會得出一個更抽象既結果,響社會上做得耐既人,會將呢個結果稱為「識撈」。我相信是這個了:我們這些仆街僱主,在請人既時候,都期望會請到一個「識撈」既人。或者至低限度,能夠請到一個唔好離「識撈」水平太遠既人。

問題係,乜嘢先叫做識撈?「識撈」係一個大雜會,包括咗你做人處世既「靈巧」;亦包括咗你對現實社會既認知程度;也包括你適應環境既能力;包括你日常生活中如何「知所進退」…總之簡單講,係一大堆唔知從那裡講起既「軟技巧」。

有些人對「識撈」會顯得好抗拒,因為響佢地既認知當中,「識撈」代表住假面具、訶諛奉承、虛偽、走精面、不誠實等等既負面行為,於是乎,「識撈」既行為變成衝擊住這些人既價值觀。

然而我得承認,我心目中一個「識撈」既人,或多或少係有一點蠱惑的。蠱惑係一個負面既形容詞,阿媽教仔既時候,會教「好孩子」唔應該咁蠱惑,但係出來社會做事既人,都會明白「行走江湖」,「些少蠱惑」也許係生存既必要條件之一。如何響「有點蠱惑」既生存技倆當中,依然保持住自己「純潔既內心」,當中既平衡點樣拿捏,大概就係一個人「有幾識撈」既指標。

比較偏激既人,總會以為僱主必定係喜歡果啲蠱惑到極點既擦鞋仔。老實地講,絕大部份既僱主並唔係傻既。我地的確期望下屬醒醒目目,懂得人情世故,甚至「適量地」蠱惑,但同時我地亦期望佢地有誠信,個底「係個好人」。蠱惑到極點既人,在僱主眼中其實並唔「識撈」,「識撈」應該係一種相對「平衡」既人性狀態,讓人感覺到你有一定程度上既「靈巧」。

「唔識撈」既人,好多都係「好人」。像之前那位「誠實女孩子」,儘管我對佢獨立能力存疑,但我傾向相信佢其實係個純品既好人。然而社會上,僱主想要既,唔單止係一個好人咁簡單。大家都係生存響商業社會裡面,僱主請人既時候,必然會諗既,係眼前呢個candidate,到底有冇足夠技巧去handle呢個複雜既商業環境?

響「招聘」既範疇裡面,比較難聽既係,好人未必會有好報的。在大家既學歷、能力等hard skill都冇乜大差別既情況之下,「識撈」既人,通常才會得到機會。

然而所謂「識撈」,縱然definition異常抽象,但可以肯定地講,一個真正「識撈」既人,必定唔會係一個大壞蛋。

夠鐘上機了。多謝收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11

量化交易與股指期貨套利:想說愛你不容易 機器喵

http://xueqiu.com/1340904670/24992533
量化交易與股指期貨套利:想說愛你不容易

信達證券 陳嘉禾 谷永濤

本文原載於2013年8月28日《證券時報》

從資本投入的角度來說,商業模式可以分成兩個大類。一類需要企業持續不斷的投入,以生產出更新穎、更先進的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否則就會被競爭對手淘汰。一類則不需要太多的投入與研發,只需要持續的生產出同類的產品就可以滿足市場。

很明顯,前一類行業要痛苦的多,汽車、電子產品、時裝等都屬於此類,後一類則輕鬆的多,包含了比如原材料、商業銀行、港口等行業。

商業模式如此,投資的手段也如此。而最近攪得市場驚擾不安的數量化交易,就屬於典型的需要持續投入的行業。在一個數量交易程式被研究出來以後,它的盈利能力往往會隨著使用者的增加、市場的成熟而減少,最後導致程序無效。這樣,依賴數量化交易的投資機構,就需要持續不斷的對研究進行投入。結果,就像製藥行業一樣,只有少數聚攏了行業內精英的公司才能在數量化交易這個行業裡持續領跑。

以股指期貨套利,這個在A股風靡了3年多的數量化交易手段為例。2010年,隨著股指期貨的上市,期現套利被認為是一種風險最小的數量化交易模式。但時過境遷,套利交易已經隨著市場的成熟而逐漸轉變。

股指期貨上市之初,投機盛行,期現價差波動較大,基差一度達到120點,其年化收益率則常常在30%以上。這種採用買多滬深300指數成分股、或者相對應基金,賣空股指期貨的套利方式,在當時遠遠跑贏了股票、債券、不動產等任何一種大類資產的內在回報。彼時,投資者在做套利的時候,可以不用任何計算機程序,只憑手動下單都完全可以勝任。

隨著股指期貨市場的成熟,投資者不但沒有發現他們的利潤變的豐厚,反而發現期現價差逐步縮小,套利的難度也逐漸加大。2012年,嘉實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分別推出滬深300ETF,使得期現套利更為便利。隨後,這兩支基金加入融券標的,也為反向套利提供了條件。但是隨著參與者的增加,投資者在更完善的市場條件下,利潤空間卻越來越小。從現在的市場來看,股指期貨期現套利的年化收益率能達到2%,已屬不錯,而跨期套利的年化收益率也只有4%上下。

解決成熟市場低收益的一個方法是放大槓桿。姑且不論內地市場的現貨端無法取得足夠的槓桿、亦或融資成本過高,而即使能夠取得高槓桿,風險也一定隨之擴大:尤其是在極端情況發生的時候。

舉例來說,2008年9月19日全市場所有產品漲停,但由於停牌、漲跌幅限制等影響,滬深300指數隻上漲了9.34%。問題是,股指期貨的漲跌幅則是10%。假設那時候股指期貨已經推出,則買多現貨、賣空期貨的投資者當天會虧損0.66%,合年化收益率240.9%。更有甚者,季月合約上市首日、股指期貨交割日的期貨漲跌幅都是20%。如果這時候9.19的行情重演,利用高槓桿的套利者,損失將不堪想像。

那麼,投資者可以提前遇見到這種極端狀況的發生,並且及時降低槓桿嗎?顯然很難:否則2008年9月18日滬深300指數就不會下跌1.75%,否則長期資產管理公司就不會倒閉。

所以,雖然數量化交易聽起來很高端,在內地資本市場的空間也仍然很巨大,但它真的不適合絕大多數的投資者。買入長期、穩定、增長、便宜的資產,才是適合更多人的投資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92

量化交易與股指期貨套利:想說愛你不容易 機器喵

http://xueqiu.com/1340904670/24992533
量化交易與股指期貨套利:想說愛你不容易

信達證券 陳嘉禾 谷永濤

本文原載於2013年8月28日《證券時報》

從資本投入的角度來說,商業模式可以分成兩個大類。一類需要企業持續不斷的投入,以生產出更新穎、更先進的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否則就會被競爭對手淘汰。一類則不需要太多的投入與研發,只需要持續的生產出同類的產品就可以滿足市場。

很明顯,前一類行業要痛苦的多,汽車、電子產品、時裝等都屬於此類,後一類則輕鬆的多,包含了比如原材料、商業銀行、港口等行業。

商業模式如此,投資的手段也如此。而最近攪得市場驚擾不安的數量化交易,就屬於典型的需要持續投入的行業。在一個數量交易程式被研究出來以後,它的盈利能力往往會隨著使用者的增加、市場的成熟而減少,最後導致程序無效。這樣,依賴數量化交易的投資機構,就需要持續不斷的對研究進行投入。結果,就像製藥行業一樣,只有少數聚攏了行業內精英的公司才能在數量化交易這個行業裡持續領跑。

以股指期貨套利,這個在A股風靡了3年多的數量化交易手段為例。2010年,隨著股指期貨的上市,期現套利被認為是一種風險最小的數量化交易模式。但時過境遷,套利交易已經隨著市場的成熟而逐漸轉變。

股指期貨上市之初,投機盛行,期現價差波動較大,基差一度達到120點,其年化收益率則常常在30%以上。這種採用買多滬深300指數成分股、或者相對應基金,賣空股指期貨的套利方式,在當時遠遠跑贏了股票、債券、不動產等任何一種大類資產的內在回報。彼時,投資者在做套利的時候,可以不用任何計算機程序,只憑手動下單都完全可以勝任。

隨著股指期貨市場的成熟,投資者不但沒有發現他們的利潤變的豐厚,反而發現期現價差逐步縮小,套利的難度也逐漸加大。2012年,嘉實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分別推出滬深300ETF,使得期現套利更為便利。隨後,這兩支基金加入融券標的,也為反向套利提供了條件。但是隨著參與者的增加,投資者在更完善的市場條件下,利潤空間卻越來越小。從現在的市場來看,股指期貨期現套利的年化收益率能達到2%,已屬不錯,而跨期套利的年化收益率也只有4%上下。

解決成熟市場低收益的一個方法是放大槓桿。姑且不論內地市場的現貨端無法取得足夠的槓桿、亦或融資成本過高,而即使能夠取得高槓桿,風險也一定隨之擴大:尤其是在極端情況發生的時候。

舉例來說,2008年9月19日全市場所有產品漲停,但由於停牌、漲跌幅限制等影響,滬深300指數隻上漲了9.34%。問題是,股指期貨的漲跌幅則是10%。假設那時候股指期貨已經推出,則買多現貨、賣空期貨的投資者當天會虧損0.66%,合年化收益率240.9%。更有甚者,季月合約上市首日、股指期貨交割日的期貨漲跌幅都是20%。如果這時候9.19的行情重演,利用高槓桿的套利者,損失將不堪想像。

那麼,投資者可以提前遇見到這種極端狀況的發生,並且及時降低槓桿嗎?顯然很難:否則2008年9月18日滬深300指數就不會下跌1.75%,否則長期資產管理公司就不會倒閉。

所以,雖然數量化交易聽起來很高端,在內地資本市場的空間也仍然很巨大,但它真的不適合絕大多數的投資者。買入長期、穩定、增長、便宜的資產,才是適合更多人的投資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73

今天我想說的話是: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 放下屠刀吧

http://xueqiu.com/2452313573/25487547
今天我想說的話是: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

我前兩天的帖子裡有雪友與前輩提及財務自由,我今天翻看了之前的一些討論,並想了一下,有些個人感悟,寫出來分享。
1,炒股的人多數聽過財務自由這個詞,也痴迷於此,甚至認為炒股是實現財務自由的捷徑。
   事實上,股市上賺取超額或者多倍的利潤是一件小概率的事,再想想,通過炒股為主要手段來實現財務自由的概率估計不到1%。這樣的難度比做天梯不為過吧,如果你明知這是一條天梯,你為什麼還要親自去爬?

2,財務自由是什麼,是不為錢所累,不為上班等時間所累,自由自在,可以旅遊讀書,輕鬆實現財務增值。但是反過來想,你的輕鬆就是別人的勞累,如果每個人都自由旅遊了,誰來工作養活地球?所以實現財務自由的人本身占人群的比率應該很小,估計不超5%。

3,財務自由個人定義:一個家庭在基本無約束和壓力的情況下能持續地保持當地較高生活水準的狀態。
有幾個關鍵詞:A)一個家庭:至少以三口之家來算。
                     B) 當地:和所在地區有關,一線城市和二線、三線標準不一。
                     C) 較高生活水準為標準:以一線為例,估計三口之家要50萬左右。
                     D) 基本無約束和壓力的增值:渠道有分紅、收租、利息等,綜合起來以國債為標準5%。        E) 持續:考慮通脹影響。以5%的通脹為參考,準備的資產要多一倍吧。
綜上所述:一線城市一個家庭在有房有車的前提下,淨資產要達到2000萬元的量化目標大概可以財務自由。

4,我為什麼要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

A)其實,看長遠一點,人生的問題一般不是錢的問題,更多的是理想、價值觀、素質、性格、修養、品德、口才、機遇、能力、執行力等等的問題。以財務自由為最重要目標,變成了棄本逐末。即使運氣超好,你錢夠了,但是你真的就從此幸福了嗎?

B)財務自由並不能解決我的問題,即心靈自由與人生實現。
 即使我手裡現在有了2000萬現金,我的性格修養素質還是同樣需要提高,我的性格上的缺陷還是會影響我下面的人生道路。我的心靈同樣不自由,我的人生價值同樣未實現。心靈自由和財務自由沒有直接關係,和個人素質、世界觀等倒是有直接關係。

C)財務自由可以讓我有保障的底氣,不考慮錢的事嗎?
  說實話,錢是好東西,但比不上素質、能力更讓我有安全感。可能是缺啥想啥吧。
  所以即使上了財務自由的基本線,我一樣還是沒安全感。那追求什麼財務自由?!

D)我忘掉以財務自由為目標,我相信我的工作一樣可以給我帶來足夠的現金流實現「財務自由」,如果這樣,那我就不應該去花時間和精力去爬天梯,而應當把精力放在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上。解決了這個根本問題後,財務自由的問題自然破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E)追求人生體驗,實現自我價值,這個才是我的根本問題。

綜上所述,我應該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實現自我價值。這才是我的追尋願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46

價值投資—想說愛你不容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892

投資和投機是兩個頗有爭議的概念,不少人認為兩者沒有明確的界限,另一些人則認為兩者截然不同,投資者只買入有真正有價值的資產,而投機者則不在乎買入的資產有沒有價值,只要這份資產能夠帶給自己滿意的收益。 然而,什麽樣的資產有價值?價值並不是像物質的重量一樣的物理變量,拿著天平就能準確無誤的測量出來,價值是人的看法,除了受人的理性因素的影響之外,還受感情和幻想等眾多非理性因素的影響。 歷史上眾多的金融市場泡沫的推手不乏那些認為自己是徹頭徹尾的價值投資者的人,甚至泡沫破裂以後,資產價格從天上掉到地下也沒能改變這些人的自我認知。 從金融史來看,價值投資有兩個鼻祖,一個是本傑明·格雷厄姆,他在其名垂青史的巨著《證券分析》詳細介紹了價值投資的意義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格雷厄姆既是一位偉大的投資家,也是一位大學教授(曾執教於哥倫比大學商學院),“股神”巴菲特就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巴菲特曾表示,除了自己的父親,格雷厄姆是對自己人生影響最大的人。 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者應該將持有的股票看作公司的一部分,通過仔細研究公司的內在價值來判斷自己的股票的價值。在具體的投資實務上,他提出了安全邊際的概念,如果投資者買入的股票價格在其固有價值之下,那麽這筆投資虧錢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也就是在安全邊際之內;如果投資者買入的股票價值高於其內在價值,那麽這筆投資虧錢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也就是不具有安全邊際。 另一種價值投資的理論來自於一位學院派金融思想家尤金·法瑪,他是有效市場假說的開創者,在去年依靠對金融研究的卓越貢獻而與其他兩位學者一起分享了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發現,長期來說,那些市凈率比較小的公司的股票的收益率會高於市凈率比較高的股票的收益率。也就是說,投資者買入多支市凈率比較低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就能夠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率。 法瑪的研究被投資者成功的運用於實際的投資決策中,通過使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投資者從市場中選擇市凈率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以獲得跑贏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率。David Booth是實踐這種投資方式最成功的投資者,為了表示他對法瑪的敬意,Booth向芝加哥大學捐了一大筆錢,芝加哥大學Booth商學院的名字也由來於此。 這種選股的方法不斷擴展,最後出現了“因子分析”投資法,選股的指標不再僅僅限於市凈率,後來擴展到一系列的指標,如股息率等。但基本的思想還是選擇那些相對“廉價”的股票來長期持有獲利。 這兩種價值投資法有相似之處,它們都是通過選擇具有相對較高的價值的股票來投資,不同的是格雷厄姆選股的方法追求的是股票的絕對價值,而法瑪的方法追求的是相對的價值。格雷厄姆的方法先是研究公司的內在價值,之後再與市場價值相比較,而法瑪的方法則是從市場中挑出高於平均水平的股票。 微軟的Tren Griffin是格雷厄姆型價值投資的專家,他用打籃球來形象的解釋了兩種投資方式的區別。他說,法瑪的方法就如同從一個鎮子上招募了100個身高最高的人,他們組隊打籃球肯定要勝過鎮子上其他的籃球隊,因為打籃球的勝率與身高之間存在正向的相關關系。而格雷厄姆的方法則是仔細評估選手的體質、技能和心里素質等來判斷選手的價值。 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格雷厄姆選出的股票肯定會比法瑪方法選出的股票的收益率高的多,但如果市場處於估值偏高的大牛市中,格雷厄姆的方法可能無股可選,而法瑪的方法還能選出可以投資的股票。但這兩種投資方法都要求投資者要有鐵一般的紀律,堅定不移的執行自己的投資策略,而不能有絲毫的僥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76

關於斬劉事件,讓我想說的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4/02/blog-post.html
1
上份工後,從事現職財經記者,已有三年,已很少在這裡寫東西。過往有看這博的讀者也知道,離開上份工後,也不知道想做什麼,有四個月混混厄厄,也沒怎麼找工作,把這個狀態寫在博上,任職的機構有人看了,找我面試,上工至今。

任職機構的人事變動極快,歷盡多次洗牌,當時看這個博推薦的人,面試我的三個上司,也都早離職了,很多還是被迫離開的。

少在這裡寫文,除工作生活狀態有變外,主要原因,是工作中寫股市,政策分析,邏輯性強,論證過程要推敲。而這裡向來寫嚴肅議題都是天馬行空,興之所致。同一議題,如果分析方式,用詞、文風都人格分裂,無疑不妥,也影響揾食行文思路。

這幾年的政經大事,風起雲湧,我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路,其實很多和揾食文章不衝突,寫在這裡也無妨,但總是沒有了以往的那種熱衷。

然而,斬劉事件,讓我有想在這裡寫一些東西的慾望。

2
225日晚,斬劉事件發生前一天,與一個即將離職同事,在尖沙咀酒吧坐至翌日淩晨四點多。

同事是讀新聞出事,在行業裡的履歷亮麗,他說,他離開的原因之一,是想做「佔中」。如果留在財經,他無法跟政治新聞,所以要離開。做「佔中」,反二十三條,這是他的使命。

酒到酣時,從一個財經記者口中,聽到這樣的熱血言語,只能說聲「敬重。」

酒吧中,旦戈時事,從APEC到梁選舉,習部署、路線圖,從公司政治,到各大傳媒,提到明報「有頭巾氣」

五個小時後,斬劉事件發生,回想這些對話,倍感沉重。

3
關於斬劉,我的角度比較特別,想到的,是政治權貴對知識份子、言論自由的迫害,從聞一多、儲平安以來,一脈相承。

斬劉,有無政治背景?也許沒有,但不影響案件政治迫害的走向。

香港近年傳媒血案從未告破,相信此案亦不例外。

傳媒涉及面廣,涉及案件必然錯綜複雜,如要破案,需要投入尋常案件十倍、百倍的資源;而當面對背後政治格局,需要破局時,更需要政治勇氣。

而警方從來均以普通治安案件處理,由警區重案組負責,負責人最多去到總督查級別,能破案真是有鬼了。要破劉案,至少需要助理署長級別,以專案組task force形式處理,才有希望。當局根本就不想破案。


4
看到中大新聞系學生對劉案的宣言,雖然覺得幼稚青澀,但有感動,他們心中有團火。

關於「心中是否還有火」的問題,在25日晚上也有涉及。

上市公司很多黑幕,尤其民企,騙錢、假帳比例極高。

行內的財經記者,如果是負責報導上市公司的,多數選擇迴避,視而不見,或者不會去特意揭開。

作為一個記者,只為交差,而不是想要真相,自然是心中已經無火。但作為一個明智的記者,如果揭黑,會影響與上市公司和公關公司關係,影響「收料」,更為重要的是,很多記者的歸宿是公關公司,這樣做是自斷米路。

我不和上市公司打交道,也沒有想過將來要幹什麼,對揭黑沒什麼包袱,反而覺得,能從沉悶的分析文章中跑出去,很好玩。

揭黑,尤其在內地揭黑,其實有危險性。我試過在解放軍辦的地下賭場放蛇,試過被十幾個公安抓上公安局問話十小時,也試過假扮成供應商,向公司管理層套話,最後讓公司停牌,等等。

25日晚上,也有問到,我的使命是什麼。

我無言以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91

阿里前員工:上市後我們最想說什麽?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0/145925.html

導語:在IPO的瘋狂之夜,阿里前員工同樣激動,雖已離開阿里,老東家的上市未給他們帶去什麽,但至少擁有了一群土豪朋友。狂歡之夜,他們作何感想?

\阿里上市後,世間有多少女子,想找個阿里男人嫁了。

9月19日晚9點,阿里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價92.7美元。開盤不到一分鐘,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超過騰訊、百度市值之和。這種態勢,持續到第二日淩晨。

同時段的杭州,下著淅瀝小雨。在這兒,200家媒體一齊撲了個空,因為除去首席市場官王帥外,再無任何關鍵人物出現。

當然,員工則是另外一番景象。他們穿著IPO文化衫,在主持人的帶領下,上臺狂舞,臉上的表情,讓人一眼就能分辨,哪些是阿里人,哪些不是。

綿綿的雨夜,還引來一群杭州市民。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帶著一行朋友,出現在直播報告廳,他帶著單反相機,穿著文化衫,靜候鐘聲。

他告訴記者,杭州一共有三張名片,分別於古代、近代、互聯網時代。古代是西湖,近代是浙江大學,互聯網時代是阿里巴巴。“我不是阿里客戶,但關註它十幾年,今晚紐約之行,來之不易。”

昨晚,阿里的IPO,將是一筆巨額財富,屬於馬雲,也屬於阿里員工。據稱,阿里目前22000人,保守按50%持股員工計算,每人平均可套現將近422萬美元。

上市之前,阿里內部期權規則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在阿里,資歷8年以上的員工很多。早在2007年阿里B2B公司在香港上市時,就曾造就不少億萬富翁。

有人不禁要問,阿里人堅守的原因到底是什麽?

這個話題,另一群人更有發言權,那就是阿里前員工。他們在這個夜晚同樣激動,雖已離開阿里,老東家的上市未給他們帶去什麽,但至少擁有了一群土豪朋友。狂歡之夜,他們作何感想?

前員工紅利

張偉江,阿里8年老員工,2011年辭職投身公益。2009年,他曾參與“狂風計劃”,該計劃使得阿里客戶增長4-5倍。上市儀式啟動時,他一直守候在電視機旁。像張偉江這種骨灰級員工,不論離職與否,都不影響期權。今晚,他的個人財富大幅增長。

幸運的,還有愛拼車創始人楊洋。阿里敲鐘時,他正參與團建,結束時,發現愛拼車已上了央視。原來前一天晚上,愛拼車另一創始人朱峰偶遇央視采訪阿里,結果在IPO黃金時間的節目里露臉一分鐘。這為其節省了1000萬廣告費用。

盡管如此,楊洋的心情依舊複雜。他2007年加入阿里,7年老員工,卻在公司上市前一年辭職,創辦愛拼車。“如果當時沒出來,以我在公司的股票、崗位、業績,今年會得到一個豐厚的回報,大概百萬量級。”

“永無鄉”的孫鵬曾在阿里工作一年,儀式啟動時,他在上海出差,搭乘朋友的車回酒店時,聽朋友感慨道“我大學畢業時,有人推薦我去阿里做HR,如果去了,現在至少是千萬身價。”孫鵬感同深受,他從阿里的離職,也讓自己損失了五六百萬。

揭秘阿里股權

2007年,阿里B2B公司在香港上市,根據那時的規則,員工只要工作滿3年,就能分配股票。目前,據媒體披露的信息,阿里有2萬多員工,持股員工已超過總人數一半。

楊洋介紹,阿里的期權股票,規則與其它公司差不多,員工獲得原始股後,會有一個歸屬期。“今天發你10000股,但是不能馬上流通,主流公司采用的是4年歸屬期,比如每年套現25%,四年套完;也有另外一種,每兩年套50%,四年套完。如果離職,後面的股票就沒了。兩種套現情況,阿里都發生過。”楊洋說。

有些優秀員工,第一年便可獲得股份。“永無鄉”的孫鵬2012年加入阿里,是速賣通的產品設計師,一年後離職。據孫鵬回憶,他入職時本有10000股原始股,以現行價93美元計算,數額為93萬美元,但由於工作未滿兩年,離職後股票全被清零。

賴傑,樹熊網絡創始人,2009年進入淘寶網,2013年辭職。他表示,股票不完全根據入職期限,還有貢獻度、客戶認可等,有一個全方位制度考核,每人的評價標準不一。

一夜暴富之說

在阿里,資歷8年以上的員工非常多.此次IPO後,不少阿里員工身價千萬,高期權與巨額財富,是不是阿里人長期堅守的主要原因?

張偉江回憶,2007年阿里B2B在香港上市,誕生了不少過億員工。當時媒體報道,阿里一共7000名員工,持股人數4900名,平均每人9.5萬股,以當時的股價計算,身價均在100萬港元以上。“他們經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完全不像億萬富翁幹得活兒。”

但後面的事不是每個人都能預料到。賴傑回憶道,香港上市後的幾年,許多員工對期權沒有概念,以1-2元的低價拋售。“大家不以為它是財富的象征,當時10000股股票能換來10萬元,誰也沒料到今天的回報這麽出乎意料。”

“18羅漢的財富是賭來的,員工也是。”孫鵬曾與阿里18羅漢接觸,“那些人很普通,換一件便宜衣服、一輛便宜車,把他們丟到杭州任一大街,很普通,但十五年前,他們選擇了相信馬雲。”

賴傑說出了自己當年為什麽會堅守在阿里。“有點兒理想情懷,在淘寶網時,曾走訪近100個賣家,他們在現實中弱小、無助,很多賣家每天工作到淩晨3-4點。通過工作,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

即便是離開阿里的員工,很多人也是因“理想情懷”辭職創業,這也是阿里給他們每一個人身上打下的深深烙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63

關於占中,我想說的七件事 思想花園

來源: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4/12/blog-post.html




(1)    港版美麗島事件

香港人以往對政治冷感,占中過後,社會對政治的投入進入狂熱狀態,上下政治動員,有如臺灣。

占中過後,兩派意識團體勢不兩立,陷入族群分裂。

占中最後再拘捕209人,有如當年臺灣美麗島事件,成為一種烙印和標籤。或者如同當年中共紅軍長征,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資歷,在認同團體看來,是烈火鍛過的真金。

說占中被拘捕是為知名度,是一種很涼薄的說法。表面上他們可能沒事,但誰也不知道何時會秋後算帳,更有可能無法踏足內地。風險和收益不成比例,他們肯踏出來,出發點肯定是公義和良知,無法抹殺,值得尊敬。

(2)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的一國一制

香港搞成這樣,在毫無必要的情況,陷入如此巨大的族群分裂,政治死結。當權者責無旁貸。

而且,他們的所做所為,讓臺灣民意更加偏離大陸。我不知道中央是怎樣想的,梁振英的作為,可謂誤國、誤民,當然還有,誤港。

我不知道梁振英、邵善波這些人,對治理香港有什麼樣的宏圖偉略,想著怎樣撥亂反正。但如果從白皮書開始,香港今天的局面是他們刻意造成的,那就真是歷史罪人。

說實話,我不信任這批從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出來的人。他們的報告浮誇、媚權、毫無學術風範。學格即人格,我對他們的立場、品格,以及現在的治港路線,深表懷疑。

(3)    黃色恐懼

我同情占中,理解占中,我曾在政總外面睡了十多個晚上。9.28當晚,我趕去金鐘前線。

但在運動後期,我縮沙了,我怕回不了內地。

我不再去金鐘了,我怕被國安點相。

重開facebook後,我考慮過是否要把頭象換成黃絲帶,但否決了這個想法。我怕內地按圖索驥。

其實這些事情發生的機會很微。但比恐懼更可怕的是對恐懼本身的恐懼。

國泰空姐因為facebook掛黃絲帶被拒入境上海,說明國安深諳這套心理遊戲。因為不知道它把界限劃在那裏,只能讓你自行猜度。只能以最壞的打算來猜想。

這就是黃色恐懼。

你贏了。我退出。

相信國安這招,打退了很多占中同情者。

以我來說,我對內地的感情,遠大過香港。風土人情,山川河秀,魅力是恒久的,而政治理念只是一時的。

我對占中運動的同情和支持,更多的是出於“年輕人的運動一定不會錯”這個想法,是被這種群眾運動本身的魅力所吸引。

香港不可能有民主,大家心知肚明,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我這樣說服自己。

(4)    白色恐懼

比黃色恐懼更加恐怖的,是白色恐懼。

黃色恐懼,是讓你退出占中。白色恐懼,是讓你連同情和沈默的權利也沒有,必須表態反占中。

試想這樣的情況:有朋友在上海買了樓,樓價三百萬,算中上單位。如果有一天,他因為同情占中,回不了大陸了。這層樓就住不了,事實上,可能因為無法安排準時按揭,而被收樓。

更差的情況是,因為無法回去,就算想賣樓也無法安排。實際上等於被政府沒收。

我就有朋友,在上海買了三百萬的樓。

他在微信說,不能討論占中。

樓如此,可以推廣到廠、工作、關係。

剝奪回內地的權利,實際上牽涉一連串廣泛而龐大的個人政治、經濟權益。對個人的影響,也許不下於一場刑事判決。

然而,在暗處的國安和中聯辦人員,掌握這一份天知道那裏來的黑名單,不需要交代,不需要公開,甚至連罪名都不需要,就可自由裁決,無從申訴,權力無邊。

你不覺得很可怕麼?

(5)    法治是最後的防線和基石

四中全會提出以法治國,但我們知道,法治來之不易。

崇尚行政主導的當權者,都希望自己的政治意誌淩駕法治之上。

香港的法治,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設立一道道防線,獨立審判、法官終身制、不成文法。當權者千方百計想攻陷。

香港的法治,可能是它最後,最重要、唯一的資產了。如果能守住,還可以翻盤,守不住,大事去矣。

(6)    “內地民智還差30年”

內地民眾,沒有支持占中的權利,如果要網上發言,只能譴責占中。

然而,就算譴責占中,也能看出內地在民智在這方面的水準。都是極端化的思維,毫無邏輯性。

天涯論壇上,曾有一篇還沒被刪掉的漏網之魚,說占中顯示,“內地民智還差30年”。這句話我同意。

占中,對香港人來說,是切身之痛,是背水一戰,是最後的怒吼,他們被迫拿出最後的家底。

平時說香港人膚淺,物質主義。但在占中運動中,組織者的大義凜然、錚錚風骨、光明磊落;參與知識份子的胸襟氣度、理論素養;年輕學子的克制忍重、有勇有謀;民間屠狗輩的仗義熱血、無所畏懼。整場運動表現出來的素質,我敢說,是五四運動以來的最高水準。

遺憾的是,因為各種原因,內地民眾也許要過30年,才能認識到這一點。也許永無機會。

(7)    匹夫的逆襲

最後要說的,是我的偶像,驍騎尉正在連載的網路小說“匹夫的逆襲”。他的前作,“橙紅年代”,讓人看了熱血沸騰,欲罷不能。

兩篇作品,都是底層小人物向上打拼,面臨無數的官商勾結,殺人越貨,黑幕重重。在蒼涼黑暗的時代背景中,人性的光輝,帶來一絲亮色。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匹夫的逆襲”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部背景時代放在十八大以後的網路小說。裏面黑幕依舊,並不會有包青天。

驍騎尉所評擊的,是中共的制度缺陷,社會公義和道德的淪亡。他所崇尚的,是抗爭,是人物對自身命運的改變。其中有一幕,主角劉漢東組織學生暴動,建巴黎公社式的街壘,看來過癮,但也讓人捏一把汗,害怕這部小說隨時被禁。



作為內地最受歡迎的網路小說作家之一,驍騎尉也要迎合網路民意,小說中有一幕是主角劉漢東在香港,暴打一群唱“蝗蟲歌”的香港少年,內地讀者看了會呼痛快。

但我想說的,兩地誤會如此之深,連驍騎尉也不能例外,是一件悲哀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36

烏克蘭:炮火聲中一歲除 2015想說愛你不容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72

ivZ3SunErQPs-2

烏克蘭政府稱,迎新之夜,反政府武裝分子向政府軍開火23次,造成三名士兵受傷。

烏軍方發言人Andriy Lysenko周四在基輔表示,過去24小時中,沒有人在該國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犧牲。他說,當晚在雙方爭議區域發現了五架“敵方”無人機,烏克蘭特種部隊還解救了一名此前被“匪徒綁架的”士兵。

Lysenko還稱,反政府武裝進行了“多次嘗試欲激怒政府軍”,以便指責政府軍違反停火協議。反政府武裝持續從俄羅斯邊境獲得武器補給,他如是說。

據聯合國,烏克蘭指責俄羅斯給予反政府武裝的支持;自4月以來,烏克蘭內戰已經造成超過4700人死亡。自今年3月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後,俄羅斯與歐美產生出了冷戰結束以來最嚴峻的對抗關系,西方先後對俄羅斯的個人、企業乃至整個行業實施了多輪制裁。對於支持烏克蘭反政府武裝分子的指責,俄羅斯予以了否認。

俄新社援引自治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軍方新聞中心消息稱,迎新夜烏克蘭政府軍在頓涅茨克地區向反政府武裝開火15次。

俄羅斯外交部網站的一份聲明顯示,周四,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在電話中探討了烏克蘭危機。但該聲明並未給出進一步的細節。彭博社援引的一位美國國務院官員證實,兩人確實討論過此事,以及中東問題。

烏克蘭總統網站顯示,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在新年致辭中表示,因為一個“殘酷的敵人已經侵入我們的生活、領土、自由和獨立”,烏克蘭經歷了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最艱難的一年,新的一年“也不會容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