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去年今年半斤八両 因念

2010-05-05  AD





 

4月份悄然走 過,回頭看,市場氣氛仍是好與壞的搏鬥,戰場上的廝殺,這個月還會繼續,傳統「5月出市」,要分析當前受中國和歐美市場影響的港股。

除了每 分每刻專注各地新聞和財經報道,筆者最喜歡跟不同行業的客人好友,打聽商業活動與民生趨勢,這些第一手的零碎資料,配合市場上各種推測和分析,有助梭裏判 斷對策,說白了,就是增加估中機會!

生與死僅有單無單之分

上周拜訪開廠和從事軟體行業的朋友,從國內製造業第一季度的「紅 盤」開始,今年工廠的形勢,的確可以用「起死回生」作為評價,但這個生與死,對老闆們來說,只是「有單」和「無單」之分。實際從「有錢入袋」的角度,今年 比去年,也就是「半斤八両」而已。

工資、滙率陰霾未散

特別是餘下時間,大部份工廠面對的問題,可能比去年更加複雜,包括工人 短缺、工資猛增、原材料價格上調、滙率波動、海外銀行債務風險等等。這些耳熟的情況,其實一直如陰霾般驅之不散,更甚者,問題的嚴重性,有加大的趨勢。這 種壓力,對於一眾廠佬來說,已經慢慢變成對下半年一致看淡的共識。

另一邊廂,服務性行業今年頭兩季度,跟隨大圍的復蘇,也從去年的死地回復 生機;但相比製造業,軟體披着「高新科技」的外衣,在國內推動轉型升級的政策下,似乎沒有任何「解決不了」的問題。特別是部份公司在市場上的進取和投入, 已經不是「紙上談兵」,行動的背後,讓筆者相信他們對後市的風險,投以不信任票。

回到開始的問題,5月是否要作出決定?以筆者的看法,這種 「陰陽怪氣」的環境,一般都是魔鬼喜歡流連的地方。假如看官以「正水」作為賺錢的依歸,最近的戰場,可能不是貴客致勝之地!

因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8

陰街賣甜品 年半回本

2011-2-9 NM

同一條街也有「陽街」、「陰街」之分,前者人流如鯽,後者有時「鬼影都無」,兩者租金可相差一倍。做食店者,有錢租到「陽街」鋪位,自然事半功倍。 陳俊豪(Lawrence)和陳家豪(Van)兩年前開設西式甜品店貴花甜,雖然選址油麻地砵蘭街,鋪頭鄰近港鐵站文明里出口,但店鋪鄰店是石油氣店、廢物回收鋪以及棺材鋪等難吸引人流的店,形成「陰街」。 記者於上週三下午五時半,站在港鐵站出口數人頭十分鐘,結論是行往「陽街」共有二百零八人,而步行往貴花甜所在的「陰街」只有寥寥二十人。老闆認為能以二萬多元平租搶佔油尖區,決定租下該鋪,經過一連串的努力,終在一年半內回本。


要 讓行人知道貴花甜的位置,兩位老闆在油麻地港鐵站C出口至貴花甜短短百多米的街內,已放置了三個印滿貴花甜招牌甜品相片的易拉架,其中一個在紅綠燈前,令 等候過馬路的行人望多兩眼,鋪前再放多了一個燈箱。老闆安排了最少兩至三個員工,由下午兩時半開始在附近的街道派傳單。按記者觀察,派傳單員工絕不「求 其」,每有行人經過,除了把傳單派到他們手上,更唸唸有詞,一邊揮手一邊說:「朋友!呢度有特色甜品,A級流心心太軟呀!仲有火焰雪山、梳乎厘……」即使 行人不走向他們的方向,他們也會追截。試過Lawrence站在店門口妨礙了他們拉客,店員亦毫不俾面這老闆,叫他:「唔好塞住個門口﹗」老闆 Lawrence笑說:「我賺得多,佢哋都分得多嘛!」


派傳單這招看似普遍,但Lawrence花了不少心機來增 加傳單成效。他為令員工有動力「跑數」而實行佣金制,佣金達底薪的三成多。記者聽到其中一名店員為另一名店員打氣:「加油呀方姐,你應該要放膽啲!」 Lawrence要求員工不可以「一碌木」站着,而且最好站在十字路口中間,左右兩邊行人都不放過,「每個員工初入嚟我都會陪佢一齊派傳單。」即使是聘請 派傳單員工,Lawrence亦有要求:「阿姐比較有責任心同放膽。之前請一啲年輕員工,每逢週末忙碌便請病假,返工又遲到,呢兩年已經請過超過五十 人。」現時,他們每日約派一千張傳單,傳單由任職設計師的朋友設計,每月轉款,全彩光面印刷,每月設計及印刷傳單要花一萬元。

受歡迎甜品秘技 酒香火焰雪山
煮法關鍵 最重要有層次,因此他們用上有餅底的芝士蛋糕,再放上Dreyer's雪糕、棉花糖及松子仁。以蛋白及忌廉製成的雪山味道較淡,因此要用上味道較鮮的橙酒(French Cointreau)淋在雪山面。 毛利:約五成 售價:$98(二人份量)、$48 製作時間:10分鐘 每日賣出:80個 *部分材料預先製作,製作時間由客人落單後起計。

心太軟
煮法關鍵 Callebaut朱古力適合做流心,因為少甜,不會太「漏」,外層則用較濃的Valrhona朱古力,內外層要分開製作,這樣流心朱古力味會較濃。 毛利:約三成 售價:$48 製作時間:20分鐘 每日賣出:55個

百利梳乎厘
煮法關鍵 百利(Baileys)梳乎厘是貴花甜首創,坊間一般梳乎厘只有蛋味,他們用上味道較溫和及口感較滑的百利甜酒,令梳乎厘帶有酒香,又不會搶走蛋味。而且梳乎厘需要即叫即造,講究火喉,廚師一定要睇爐。 毛利:約三成 售價:$42 製作時間:15-20分鐘 每日賣出:80個

租金平絕油麻地
Lawrence一直希望在油尖旺、銅鑼灣或天后等旺區插旗,但花了半年時間,看了 二、三十個鋪位,發現租金貴得驚人,如近年糖水店林立的天后區,他說:「一千呎就要成五萬蚊﹗」一名九龍區鋪位經紀說:「『麻麻哋』嘅彌敦道油麻地段,起 碼要十六、七萬。次一級嘅廟街同眾坊街交界,一千呎鋪位五、六萬租走唔甩。砵蘭街街頭係『極民生』地段,所以咁平。」經紀口中的「極民生」,意指貴花甜旁 邊的盡是回收鋪、石油氣店,甚至棺材鋪等商鋪。貴花甜前身是經營了二十多年的食物加工廠,約四年前搬走後,便一直空置,Lawrence說:「第一次見到 個鋪,真係覺得成間鬼屋咁!」 雖然對面馬路人流絡繹不絕,地鐵站旁的小食店全天候有人龍,但一千呎鋪位租金起碼七至八萬元,是貴花甜鋪租的兩倍。Lawrence說,「我寧願搵多啲人 派傳單。」他指每月印傳單加兩、三名員工,所需支出約三萬元,連同租金亦不超過六萬元,比對面馬路鋪位的租金還少,「但租金係固定支出,傳單支出可以調 整。」Lawrence計過,假如當初以六萬元租鋪,一個月要賣一千二百五十個價值四十八元的心太軟才夠交租,但以現在的租金計算,每月只須賣五百多個便 夠交租。

門口泊車加枱
Lawrence決定租這鋪亦非純粹貪平,「講平的話,新填地街嗰邊萬八蚊都有交易,但嗰邊真 係完全無人。」現時睇鋪經驗豐富的他笑言,這個八百呎鋪位間隔四正,而且實用率達八成,實屬少有:「之前睇過有啲鋪寫建築面積一千呎,實用面積得六百呎; 睇過商場鋪,但業主將走廊位置計算入建築面積,而收鋪時間有限制。有間鋪係就係一千呎,不過中間幾條柱,好似擺桃花陣咁,枱都唔知點放好。」他亦遇過一些 魔鬼條款,如免租期放在最後兩個月,「一般免租期係頭嗰個半至兩個月,俾租客去裝修,放最尾咪即係收四個月按金!」Lawrence憶述曾險些租下旺角一 個八百呎,月租三萬的鋪位,「搵人返嚟睇先發現因為個鋪無後門所以出唔到牌。」 他指曾在不同時段到現時這鋪位看了五、六次,由於西式甜品平均製作時間要十五至二十分鐘,每晚翻枱數目比中式糖水鋪少,因此店鋪面積愈大愈好,他考慮到當 旁邊的店關門後,可以利用街上的空位加枱予食客,變相「擴闊」了鋪頭面積,而店鋪門口亦可泊車。最重要是前後三條街的甜品鋪都以賣中式糖水為主,他們以西 式甜品作主打,在區中可算獨市。最後業主願意調低一成租金,連差餉地稅不過二萬八千元,而且業主願意與他們簽三年死、兩年生的長約,更訂明三年後租金加幅 只三成,他才拍板租下這個鋪位。

會員揀菜單
Lawrence深明店鋪人流較少,除了派傳單外,亦靠熟客翻頭幫襯,因 此貴花甜行會員制,客人填過問卷成為會員後,下次幫襯就有九折。現時貴花甜共有四千名會員,每日有兩至三成客人都是會員。為了提升他們對貴花甜的互動 性,Lawrence想到每月把部分甜品轉新款,請來會員負責試食,並由他們從八款甜品中選出三款甜品加入菜單中。由於他們的西式甜品是即叫即做,怕客人 等得耐會流失,故他們為客人提供免費WiFi上網。對於人流較少的下午茶時間,他們便推出「下午茶餐」,客人買甜品加五元配M饘enpick咖啡,「一杯 即磨咖啡收五蚊,我連個本都拎唔返,但咁就籠絡到熟客,識得呢個時候嚟食,唔使逼又抵啲。」Lawrence說。 曾任職嘉士伯及在瑞士蓮朱古力任職市場部的Lawrence,離職前月薪逾五萬元,但由於他在公司已差不多「升到盡」,於是和有十年廚師經驗的朋友Van 一起開甜品店,並找來曾在喜來登及金域假日酒店工作的朋友幫他們寫食譜。Lawrence笑言店鋪已回本,每月扣除兩名老闆各約二萬元人工,仍有三萬元盈 利,節日盈利更多三、四成,故他們正為開分店物色新鋪。不過,堅持不為業主打工的他,希望再找一個平鋪,但睇鋪近半年,又再看多三十多個鋪位,仍未有着 落,「鋪租係咁升,啲鋪租幾日就升咗,而家十萬以內我都會去睇吓。」Lawrence無奈說。

開業成本 (3/10)
租金* $84,000 裝修 $600,000 入貨 $10,000 雜費 $50,000 總投資 $744,000 *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 (1/12)
營業額 $330,000 租金 $28,000 人工#$130,000 入貨 $110,000 雜費 $30,000 盈利 $32,000 #連同兩名老闆在內,共十名全職、八名兼職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75

黑色港股投資一年半血淚史總結 為什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352219010137md.html

去年因為被派去香港出差一年,在此之前已經在A股打拚了四年有餘,正為A股的價值毀滅感到深惡痛絕,但又深深地喜歡投資這件事而困惑著。於是滿心歡喜,並且信心滿滿,迫不及待地開了個港股賬戶。豈料在A股養成的種種不良投資習慣,讓我在港股碰得頭破血流,幾近滅頂之災。

案例1:$雷士照明,持股一年,虧損40+%;

教訓:任何過於依賴個人成功的企業都是不靠譜的。投資原因是主要是因為看好看中吳長江的個人能力,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其實從吳長江的過往歷史已經可以看出吳這個人賭性很重,但當年他賭成功了,於是就成了英雄。去年吳跟匯豐對賭我就更應該心生警惕了,作為一個實業管理人,我覺得不應該太過關注資本市場的得失,可惜當時我沒有。到他今年初再次和投資人鬧矛盾,我還心存僥倖,直到鬧得越來越離譜才最終醒悟。好的企業應該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機制和優秀的管理團隊。給我再選一次,即使是蘋果,我也不投。

案例2: $保利協鑫,持股三個月,虧損20%

教訓:當整個行業惡化的時候,哪怕你的企業再優秀,業績也免不了下滑。更重要的是,港股市場跌起來的慘烈程度是A股無法想像的,我在5塊多跌到三塊多的時候嘗試抄低,上個月最低跌到1.11。在港股,抄底要謹慎,止損很重要!

案例3: $恆大地產,持股一個月,虧損10%

教訓:類似上面兩個案例,抄底要謹慎,管理層太過高調的要小心!我在香櫞發佈恆大做空報告,恆大股價大跌時搶入,理由是香櫞是大忽悠,不懂中國地產業務,還有眾多大投行都第一時間出來支持恆大,許家印同學也準備拿自己的真金白銀來增持,而且房地產應該開始復甦。事實證明,恆大雖然沒被香櫞搞到,但股價從此萎靡不振,背後就很多當初發佈看多報告的機構在大賣如德意志,而且許家印說增持幾個億,但一兩個月了只看到一次公告增持了兩千萬,感覺不誠信,止損出局!目前股價比止損時跌多20%。

案例5:渦輪,虧損70%

教訓:心理扭曲,急於翻盤,貪婪,惶恐,麻木,無知。。。

案例6:曾經也選到一些好股,如$中國生物製藥,$同仁堂科技,$光大國際,$崑崙能源,但都沒有守住成果,中途早早下車。。。

總結:

港股是機構投資者市場,跟A股的散戶市完全不同。藍籌股投資才是正道,中小盤裡垃圾滿地,千萬不要以為是便宜貨去撿,分分鐘這些都是地雷!很多垃圾股,十幾萬資金就可以拉漲100%,這是A股不可想像的。

港股的波動性遠遠的強於A股,如果你是業餘投資者,而你又習慣每日盯盤,你一定要有很強很強的心理素質;

港股是牆頭草,今天可能跟隨歐美,明天可能跟著A股屁顛屁顛,不要想當然地判斷當日走勢。

渦輪很恐怖,牛熊證很變態,輕易不要耍。。。

當初A股6000多跌下來時我剛好買房抽資避過了一大劫,心裡並沒有深刻體驗到股市的殘酷性。在這血流滿面的港股投資一年裡,才真正讓我成長起來。

我開始反思,開始讀些書來試圖尋找答案。(最近在看張化橋的兩本:「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和「如何避開股市的地雷」,剛看完一本,覺得很不錯,推薦!)。

慢慢的我發現技術分析都是屁;慢慢的我終於開始認真的看企業財報(以前只看摘要);慢慢地從先投資,再研究轉為先研究,再投資;慢慢地開始從$雪球吸收諸多價值投資者的營養;慢慢地開始不那麼關注每日股價波動;慢慢地不再自以為是地去預測大盤和個股短期走勢;慢慢地認識到,其實A股港股都一樣,都有很多優秀的企業,選股,也就是選企業,比分析大盤重要得多;慢慢地對自己的持倉恢覆信心,哪怕當日跌得厲害。

最後我希望,慢慢地,我可以收回失地;慢慢地,我可以每年都告訴老婆,我今年又賺錢了!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43

台新彰銀合併案重新啟動 苦熬七年半 吳東亮守得雲開見月明?

2013-02-25  NCW  
 

 

近日之內,台新金控將重新啟動與彰銀之間的合併,這場談了七年半之久的合併案是否能就此寫下美好結局,還是再起爭議?吳東亮的態度將是最大關鍵。

撰文‧劉俞青

這一役,讓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足足等了七年半,終於,接近最後收割階段。

因為就在近日之內,台新金控的董事會將針對「彰化銀行合併台新銀行」進行討論;這也是近幾年來,台新金再度將這個敏感的議題,重新端上䒷面。

根據相關人士透露,吳東亮對這次重啟合併之路,高度謹慎,因此這次的董事會並非正式提案,僅是以「研究案」的形式提出討論,測試外界水溫,如果順利過關,後面的程序才會繼續進行。

如果照程序走,緊接著的彰銀董事會也會排入該議程討論,雙方逐步啟動這個合併模式;而距離二○○五年七月,台新金吳東亮以最高價每股二十六.一二元標下彰銀特別股,已經整整過了七年半之久。

七年半,可以改變多少事?小樹足以長成大樹,出生的嬰兒都念小學了,但台新金與彰銀這樁沒有結局的合併案,一拖,就是七年半。

這些年來,吳東亮不是沒有想過和解辦法,包括早在五年多前,當時的主管機關首長,就曾經建議雙方坐下來,談出合理的合併價格,讓合併案早早落幕,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而吳東亮自己也曾經在不耐的情緒下,脫口說出:「乾脆彰銀把台新金持有的特別股買回去算了!」但氣話終歸只是氣話,事情就還是這麼拖著。

合併現曙光

彰銀存續 成台新金子公司一直到去年底,台新金控極少數高層,從董事長吳東亮、總經理饒世湛、董事吳統雄及幾位高階主管,經過各種版本的沙盤推演、反覆研擬,再加上與主導彰銀官股的財政部密切溝通,取得財政部的初步同意之後,終於敲定了最後的合併方案。據了解,連新閣揆江宜樺都知悉這件即將啟動的合併案。

初步決定,將由彰銀擔任存續公司,台新銀行為消滅公司,兩家銀行合併。

合併後的「新彰銀」,第一大股東是台新金,持有「新彰銀」將近一半的股權,第二大股東則是官股;也因為台新金持有「新彰銀」近一半股權,按照《金控法》規定,「新彰銀」自然成為台新金的子公司,編製合併報表。

然而,在此之前,還有漫長的程序要走;因為這樁當時轟轟烈烈的合併案,外界各式的說法很多,為杜悠悠之口,台新金與財政部溝通的過程中,財政部一切採取最高、最嚴謹的規格,攤出一套標準作業流程,要求台新金全部都得按照程序走,一個步驟都省不得。

根據一位參與溝通過程的關鍵人士透露,「整個合併程序走完,彰銀的董事會要開七、八次」,台新金雖然精簡一點,但也要經過三、四次的董事會討論、通過。「七年多都等了,不急著這一時,」這位人士說。

過程一波三折

高價入主 卻蹉跎七年半時間回到○五年七月二十二日,彰銀的一四○億元特別股要尋找新主人,財政部透過公開標售的方式進行投標,吳東亮在最後一刻狠下心加碼,在紙條上寫下「二十六.一二元」的價格,讓新加坡商淡馬錫以「二十三.一元」扼腕。

台新金以最高價之姿入主彰銀,成為轉換後,持有彰銀二二.五五%的第一大股東;當天,吳東亮臉上帶著止不住的笑意,接受媒體專訪,並等著坐上台灣第二大金控的寶座。

但如果那時吳東亮預知接連而來的麻煩,恐怕笑不出來,因為接下來,一切都沒有按照財政部及吳東亮的共識走。

當時還有一段小插曲,淡馬錫得知吳東亮的出價之後,回頭向財政部提出希望用同樣價格,爭取官股與彰銀小股東的認同,卻被財政部拒絕,但也因為這段插曲,凸顯了台新金當時出價的合理性。

誰知就在台新金得標後沒多久,還來不及進一步加碼,台新金的命運就急轉直下,四年之中,先在○六年爆發雙卡危機,台新銀行當年度打消呆帳超過三百億元;緊接著○八年下半年爆發金融風暴,更讓台新金體質大傷,股價創下六元的歷史新低紀錄。

不過,對吳東亮而言,這些傷口,都抵不過被外界誤解的痛。

因為從○八年初開始,台新金就捲入「二次金改案」疑雲,遭受司法與外界的層層質疑,吳東亮多次面對辦公室被搜索、檢調約談的壓力,他始終堅持,「自己與台新金都清清白白」。

「別忘了,台新金是透過公開標售,才以最高價買下彰銀特別股,如果連公開標售都有問題,往後的合併案要如何進行?」一位投行經驗十多年的資深人士表示。

但無論劇本怎麼走,與彰銀的合併案就是卡在進不得、退不下的窘境,逼得吳東亮甚至在○八年初時正式對外宣布:合併案暫停。這一緩,就是五年。

而歷經這幾年的風雨,吳東亮以前的火爆脾氣早已變得平和,「遇到事情,從他表情一變,我就知道他脾氣來了,可是現在他會忍住不說話,沒多久,臉部線條就和緩了,」一位看著吳東亮長大的長輩就曾經形容他,「對太太也是,他現在常和May(吳東亮妻子彭雪芬)特別約時間吃飯,他說人老了,要對太太更好一點,不然會被休掉」。

確實,七年半的蹉跎,吳東亮已不復年輕,彰銀標售那年,他五十五歲,正值壯年,如今他已六十三歲,雖不致稱「老」,但鬢邊白髮的確多了許多,當年帶領台新先合併大安銀、再戰彰銀的銳氣,已不復見。

或許,年齡與經驗也是企業永續經營之道,因此,這一次,吳東亮不急了,他一切慢慢來,先以「研究案」的形式測水溫,而且「隨時可以調整,什麼都能協調」。

除了態度柔軟之外,「價格」也是合併是否順遂的關鍵之一。

以目前兩家銀行的淨值來看,截至去年第三季為止,每股淨值差不多,大約在十三、四元上下,每股盈餘也差不多,但股價就有明顯差距,彰銀以其規模、不動產的價值,硬是比台新金的股價高出三成。

差臨門一腳

態度不是問題 就看價格據了解,吳東亮當然了解價格的微妙之處,因此內部取得共識,必要時寧可在價格上略微讓步,以求取合併的順利進行,「反正到最後,都併進台新金,讓一點沒關係」。

若一切順利的話,按照吳東亮的盤算,今年底前希望可以合併完成,屆時,台新金加上彰銀的總資產,將逼近四兆元,和去年第四季總資產突破四兆元的富邦金控規模差不多,兩者將分列國內第二、三大金控,僅次於國泰金控。

頗堪玩味的是,合併之後吳東亮的角色轉換。吳東亮是否仍然是台新金的最大股東?在董事會中的席次掌握,都還有待與官股之間一一協調。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八字只有一撇」,未來還有冗長的程序,靜待吳東亮一關關去克服。

而台新金內部對這樁合併案已經下達禁口令,一律三緘其口,嚴陣以對;財政部對此也表示,「這個案子具高度敏感性與政治性,目前僅以『研究案』處理,一切都還言之過早。」但對吳東亮而言,這個等了七年半的結果,實在是一點都不早了,如果能夠一切順遂進行,今年底前,台新金將徹底脫胎換骨,排名大躍進,終究是守到雲開見月明。

誰主導?誰存續?

——台新金與彰銀財報比較

彰銀 台新金

總資產 1.6兆元 2.7兆元股本 724億元 762億元淨值 1032億元 1775億元每股淨值 14.25元 13元稅後盈餘 75億元 144億元EPS 1.04元 1元2/19收盤價 16.75元 12.25元註:資料截至2012年第三季

製表: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35

新西蘭旱情推高奶粉價格創兩年半新高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718

全脂奶粉競拍價創兩年半以來新高——恆天然集團(新西蘭乳品巨頭)稱。除此以外,包括脫脂奶粉,奶酪等在內的其他乳製品競拍價格也有一定幅度的上漲。

「恆天然全球乳品貿易」網站數據顯示,五月交付的奶粉價格上漲幅度達到19.3%,是自2010年9月1日以來的最大漲幅。新西蘭乳品價格上升到每公噸4343美元,是2011年3月1日以來的最高點。新西蘭元匯率由昨天的1新西蘭元兌82.77美分上漲到兌83.33美分。

總部位於奧克蘭的恆天然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乳製品出口商,上週公司再次確認了其支付給奶農的預付款,同時預計2013年上半年全球乳製品價格將會繼續走高。受到新西蘭部分地區的旱情影響,今年以來奶粉價格已經上漲了36%。

「競拍結果當然是積極的,但需放在奶粉供應量減少的大背景下考慮,價格上漲可能只是因為新西蘭旱情的惡化」。新西蘭銀行的貨幣策略師Mike Jones說。

新西蘭政府上週宣佈位於North Island北部的Northland發生旱災,其他地區可能緊隨其後也會出現旱情。澳新銀行則預測,生產46%新西蘭牛奶的Northland地區的奶農將面臨極端旱情。

作為佔全球乳製品交易量40%份額的巨頭,恆天然在它的全球乳製品貿易平台上出售包括全脂、脫脂奶粉,奶酪、乾酪素在內的五大類乳製品。除了零售之外,公司每月提供類似期貨的延遲交付的合約。

路透社稱,根據恆天然網站信息,全脂奶粉6月交付價格上漲了17.3%,同時全線產品截至9月的合約價漲幅也已經達到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332

2013年半年度總結 那一水的魚

http://xueqiu.com/2074020838/24274840
本不想寫什麼半年度總結,不過整整一個六月,一個毀三觀的六月,將我打回了原形。
經驗沒有,教訓是有的:

今天,賬戶總盈虧又一次由虧轉盈。上一次和上上次這種情況,分別是在2012年,和2011年的最低點。

一、本年度的操作:
在民生銀行PB高於興業銀行PB30%以上的時候,將民生的倉位換了2/3過來。在民生銀行PB高於浦發PB60%以上的時候,將剩餘的民生換成了浦發銀行。
至此,已無民生銀行股票。同時,在浦發銀行淨資產的價格附近,加了大量倉位。今年新增的倉位超過過去幾年總和。

二、錯誤的主觀判斷
根據一季度好轉的經濟形勢,以及5月份M2增量情況(超16%增長),認為牛市的基本面和資金面條件都具備,一輪牛市即將開啟,因此而錯誤地判斷了後市。更可笑的是,我還在5月29日發了博文《目前中國貨幣政策處在非常尷尬的位置》,當時也覺得貨幣宏觀政策很難處理,左右為難。沒想到6月就來一波緊縮,搞出「錢荒」的鬧劇。
這也是為什麼會在浦發銀行淨資產附近大量增倉的原因。不過,從長期來看,這個價格也已經是5折賤賣,很便宜。
冰涼的6月,還玩IPO開閘這玩意。總結:最大的短期風險是政策性風險。

三、永不用槓桿
一用槓桿,就是投機了。即使前面九十九回是贏,但輸不起最後那一回。
融資過後會影響心態,還好融資倉量在5%,後期用分紅還掉了。

四、心情最糾結最糟糕的的六月,源於有套現需求
6月2日下午,還在聽羅傑斯的講座,聽到一半被拉去看房,於是一直在等開盤。由於有了購房的需求,再也沒有之前長期持股的那個心境了(再加上對房價上漲的判斷,見其他博文)。08年最多曾經虧損50%,但那時仍然談笑風生,現在做不到了。
也很奇怪,從6月3日開始,A股一個猛子最多下跌超過20%。

五、流動性是個陷阱? VS 流動性溢價(股票和房子的故事)
流動性溢價——由於變現快,所以流動性的好的資產,理應當要求一個較高的溢價。
可是,資金緊缺的時候,大家紛紛優先套現流動性好的資產……因為流動性差的資產短期內套現不出來。這也是為什麼錢荒的時候,大盤股比小盤股還跌得更多的原因。
同樣的,流動性緊張,要持續較長一段時間才會對樓市造成影響。

六、未來——不知還能守幾年
有個時候,我真想說一句粗話。
當你需要錢的時候,才發現青春耗不起,價值投資傷不起。
當前的儲蓄和投資,是以犧牲現期的消費為代價的。

七、整個六月,看他樓塌了。我不抄反彈,不攤薄成本,也不割肉。獨自拿房子首付款做了一個月逆回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93

從十八美分到十八美元 股價翻漲百倍 南茂兩年半還債百億的絕處逢生術

2013-08-12  TCW
 
 

 

曾申請紓困的公司想要翻身難上加難,但南茂是個例外。在二○○八年金融海嘯,南茂集團負債高達二二五億元,公司面臨生死存亡關頭。董事長鄭世杰積極討債、還債,不到三年時間,還掉一二四億元。南茂絕處逢生的傳奇,讓業界都覺得不可思議。

撰文‧ 李洵穎

六月下旬,南茂科技董事長鄭世杰和高雄大學校長黃肇瑞在南茂南科廠簽署高雄大學系務發展基金捐助合約,由南茂捐贈新台幣兩百萬元獎學金,用於系所發展費、學生設備費、設備維修與教師研究費,以培養未來人才,維持南茂後續的人力供應情況。

對南茂來說,有了穩定的員工來源,才有足夠的武器在半導體封測業繼續和其他大廠競爭。充滿鬥志的南茂,目前在全球封測廠排名第七,但在五年前的金融海嘯,它是一家陷入負債兩百多億元的公司,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的股票也瀕臨下市危機。

南茂在二○○一年到○三年,歷經第一個景氣循環,封測本業維持不錯的經營成果,並投資購併五家封測廠,奠定後來五年的成長動能。○七年,南茂年營業額達到二三六億元歷史新高點,當時躍居全球第五大封測廠(編按:力成科技和聯合科技後來因購併他廠而分別躍升到第五、第六,南茂排到第七)。

飛索與茂德 拖垮營運

○五年底,全球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大廠飛索(Spansion)擴大委外封測代工,與南茂簽訂為期三年的晶圓測試代工合約,飛索給予南茂最低保證下單量;因應飛索代工需要,南茂陸續投入百億元資金添購機台。

代工廠最怕的是有產能、沒訂單,飛索願意保證給予最低訂單量,對南茂來說,是最好不過的事了。

吃下訂單保證的定心丸,飛索躍為南茂最大客戶,占營收達二五%;加上主要客戶還有茂德,兩大客戶帶來的營收貢獻就達五○%至五五%,成為挹注南茂○八年以前的營收成長動力來源。

然而,支撐房子的棟樑一旦開始搖晃,整座建物勢必倒塌。過去讓南茂成長的引擎,反而成為金融海嘯時拖累營運的關鍵。

○八年第四季,全球爆發國際金融風暴,飛索、茂德接續發生財務危機,南茂遭受嚴重營運衝擊,不但訂單量大幅縮減,過去投資百億元的產能設備大幅閒置,而且飛索和茂德拖欠南茂的貨款合計將近三十億新台幣。加上其他半導體客戶也難逃景氣急縮的衝擊,一夕之間,南茂營收規模竟只剩下原本正常水準的四成左右。

業務縮減,資金入不敷出,此時南茂手中的營運周轉金只夠維持四到六個月,當時營收規模一年約一百二十億元,但手頭只有四十到六十億元現金,「怎麼讓一家公司正常運作?」維持正常營運都有問題,更別說當時尚有二二五億元的總負債,根本無法清償。

○九年初,南茂不得不向政府申請紓困,向銀行團協商展延貸款,重新議定還款計畫,成為金融海嘯中唯一申請紓困的封測廠。

申請紓困 陷入雙債人生不幸中的大幸是,就在南茂申請紓困獲准的隔天,飛索就聲請破產保護;如果,飛索先聲請破產,那麼南茂很可能無法獲得銀行團同意紓困,現在局面可能變成南茂以倒閉收場。

南茂在台灣營運狀況不佳,危機擴展到美國,美國投資人對於南茂股票信心大失。在此之前,南茂股價最高一度來到二十五美元左右,○八年底只剩下十八美分,面臨下市的危機(編按:連續三十天股價低於一美元,就會接到主管機關警告函)。

過去一向力挺南茂的銀行團,「大難來時各自飛」,銀行的討債壓力接踵而來。國外銀行循法律途徑,鄭世杰在一個月內就接到三封存證信函;國內中小型銀行除了寄存證信函,在債權協商會議上不斷「搗蛋」:不論南茂提出任何還款計畫,一律反對,他們的目的只是要拿到錢。

「有時半夜醒來,我坐在床沿想著,欠這麼多錢,要怎麼還?」鄭世杰苦笑。

鄭世杰認為,公司手上還有現金,而且經營體質並不差,也曾在LCD驅動IC領域占有一席之地,要公司就此結束,他嚥不下這口氣,再怎麼樣也要賭一把。

為了挽救公司脫離困境,鄭世杰開始「討債」和「還債」。他積極催討客戶拖欠的貨款,並向美國破產法院聲請飛索積欠的七千萬美元應收帳款及二.四億美元違約損害賠償金。

南茂承受龐大的營運壓力,時間就是金錢,客戶積欠的應收帳款或貨款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一○年,南茂將飛索積欠的應收帳款、違約損害賠償債權打對折出售花旗集團,取得一.○四億美元的現金;茂德呆帳也回收將近十億新台幣。

能夠在這樣的非常時期討回債權,業界都覺得不可思議。鄭世杰笑著說:「現在,應該沒有人會擔心南茂會垮了,因為老鄭(指鄭世杰自己)是討債專家!」放低姿態、將心比心是讓鄭世杰順利討債和還債的關鍵。飛索當時雖聲請破產保護,但手上仍有訂單,飛索和南茂這時的關係有如「唇齒相依」;飛索如果就此倒下,南茂大概也活不下去了,於是鄭世杰決定力挺飛索,當時也只有南茂願意替飛索代工。

對債權銀行,鄭世杰明白他們也有拿回資金的壓力,而南茂當時手中仍有三十五億元現金,於是便與銀行團協商,希望讓南茂喘一口氣,在一到二年內慢慢還清。

固樁客戶 破除倒閉傳言在紓困期間,南茂還款完全沒有打折,正常繳息,所以能夠獲得銀行團在一一年支持順利簽訂聯貸案。「那些銀行團的分行經理現在都一一升官了!」鄭世杰笑著說。

外有債台高築,內有營運壓力,這時打落水狗,競爭者也趁機放話,「南茂會倒」的傳言流竄,客戶也有抽單疑慮。鄭世杰每三個月必定親自飛往國外拜訪客戶與供應商,報告債務清償計畫,讓他們能安心,固樁意味濃厚。

兩年半之內,南茂陸續償還貸款。○八年底,南茂負債為一百六十億新台幣,母公司百慕達南茂負債為四十三億元,經過兩年半的財務調整,一一年六月底,南茂負債降到九十四億元,百慕達南茂已為零負債,整體集團負債減少一百二十四億元的債務。

因南茂營運體質調整初見成效,南茂於一一年七月十四日正式脫離紓困,與銀行團簽聯貸八十四億元,加上撥出十億元的自有資金,一併將上述的九十四億元負債還清。

鄭世杰回憶這段猶如夢魘的日子,他不敢把實情告訴妻子,直到紓困解除的前幾天,他才吐露這兩年半內欠的債務有多少,妻子這時驚覺:「怎麼欠這麼多?」正式脫離紓困的那天,南茂也選在這個日子和銀行團簽訂聯貸合作案。鄭世杰妻子還親自到會場問鄭世杰:「錢到底有沒有還給人家?」確定他真的在這兩年半還了一百二十四億元。

鄭世杰說,這兩年半的日子裡,他的白頭髮增加很多,「一根白髮就是一百萬元哪!」他開玩笑地說著。

調整產品組合 股價回升鄭世杰時而玩笑,時而平靜的語氣,述說的彷彿是別人的故事一般。

在本業部分,鄭世杰認為,南茂陷入如此大的危機,主因在於客戶比重過於集中,因此,一方面向客戶討債,另一方面也調整客戶和產品組合,盡量引進非DRAM的客戶和業務,退出標準型DRAM封裝領域。儘管危機重重,一○年,南茂在國內銀行債權人同意下,收購矽品全部的LCD驅動IC封測產線及DRAM測試機。

改善財務結構,南茂才具有在台恢復掛牌的資格。目前該集團以百慕達南茂為名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近期股價已回升到十八美元。

基於美國科技股本益比下修,而且美國景氣不理想等考量,因此曾有大股東建議回台掛牌。

南茂已在今年四月十九日登錄興櫃,預計第四季送件申請上市櫃,一切順利的話,明年上半年能夠掛牌。

過去,申請紓困的公司能夠回到正常的營運軌道,南茂是極少數的例子。鄭世杰說:「(業績)好的時候,不要囂張;不好的時候,就多練兵,不要怨嘆,日子還是要過。」這是他在絕處逢生後的最大心得。

鄭世杰

出生:1958年

現職:南茂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經歷:泰林科技董事長、茂矽後段工程處處長學歷:成大電機系、美國塞基諾州立大學(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碩士絕地大反攻!

南茂集團近5年來營運表現

單位:新台幣億元

項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營業收入 170.102 121.503 172.097 182.109192.205 營業利益 -36.436 -51.055 -5.09 5.335 13.852 稅後淨利 -70.512 -45.68119.109 0.323 7.893

資料來源:南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3

五年半過後,美國人均GDP終於回到危機前峰值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799

經濟衰退正式結束四年後,美國人均經濟產出終於回到了危機前峰值。

WSJ援引美國商務部報告稱,今年第二季度,美國的3.16億公民總共創造了15.7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GDP略高於4.96萬美元。在經通脹調整後,這略高於2007年第四季度的4.95萬美元。

從歷史標準來看,本次復甦相當緩慢,花了22個季度才重返人均GDP峰值。相比之下,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復甦用時為10個季度,為二戰後的第二漫長復甦。

當然,重返此前峰值並不表示經濟已經完全從衰退中復甦。現在的產出依舊低於經濟在不經歷衰退的情況下能夠達到的水平。此外,其他許多衡量經濟狀況的指標,譬如就業和人均收入等,依舊遠低於危機前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94

商業史上最慘崩盤案 財產一年半歸零 泡沫吹破 巴西首富敗光兆元身家

2013-10-21  TWM  
 

 

巴蒂斯塔是個不世出的「生意囝仔」,不到四十歲,就掌控市值六千億元的公司,更在去年榮登巴西首富寶座;他從零打造能源帝國神話,雖然吹出了巨富泡沫,卻只花一年半就成了廢墟。

今年十月一日,巴西首富巴蒂斯塔(Eike Batista)的旗艦公司OGX驚傳跳票,當天原本應該支付新台幣十三億元(四四五○萬美元)的公司債利息給國際投資人,但是OGX已經燒光了所有的現金,跳票了。

受害債權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國際投資大師,包括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的PIMCO基金、全世界管理資產最大的貝萊德(Black Rock)基金、通用電器(GE)、加拿大操作績效最頂尖的安大略省教師基金,還有杜拜主權基金。

十月一日跳票之後,OGX的財務長與葛洛斯等債權人展開債務協商,如果無法達成債務遞延的協議,估計十月底,OGX就將宣告破產,創下巴西金額最大的破產紀錄。

最驚悚的是,巴蒂斯塔去年才在《富比世》雜誌以及《彭博商業周刊》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以超過新台幣一兆元(三四五億美元)身價,榮登全球富豪第八名、拉丁美洲首富,以及巴西首富寶座。這個數字,超過華人首富李嘉誠,也是台灣首富蔡衍明的三倍半。如今不過一年半,巴蒂斯塔這一兆元身價就已經灰飛煙滅,堪稱商業史上最迅速、最慘烈的崩盤案!

富可敵國的巴西首富巴蒂斯塔,到底發生什麼事,竟然在十八個月內賠光一兆元身家?

出身顯赫家庭 有生意天分巴蒂斯塔不是胡亂吹牛的騙子,用台灣人說法,今年五十六歲的巴蒂斯塔,是個不世出的「生意囝仔」。

巴蒂斯塔出生在顯赫家庭,受過良好教育,從小培養國際觀,能夠非常流利地操持英文、德文、法文等五種國際語言;十九歲開始做生意,二十三歲創業,一年半後,公司就已經賺進新台幣兩億元的獲利;四十歲時,他已經掌控市值高達新台幣六千億元上市公司,成為國際知名的成功創業家。

巴蒂斯塔的父親曾經是巴西能源與礦業部部長,還兩度擔任淡水河谷礦業公司(Vale)執行長。淡水河谷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公司、第二大的礦業集團,巴蒂斯塔的父親在巴西的地位,猶如台灣的王永慶那樣受到尊崇。

二十三歲,巴蒂斯塔從德國念完大學回到巴西,當時巴西最夯的話題,是亞馬遜河流域的淘金熱,成千上萬的淘金客衝進原始的亞馬遜森林,拿著最原始的工具撈金。巴蒂斯塔也加入這股熱潮,但是他一開始就引進現代的技術,找股東、買機器;一年半後,公司就已經創下年獲利六百萬美元,相當於當時新台幣兩億元的豐厚利潤。

一九八三年,二十七歲的巴蒂斯塔帶著亞馬遜淘金的獲利,以及最早支持他的巴西股東們,北上加拿大,入主金銀島採礦公司(Treasury Valley Exploration);兩年後,二十九歲的巴蒂斯塔成為這家股票上市公司的執行長,他用這家原本奄奄一息的採礦公司作為集資平台,一邊向股東增資,一邊逐步買入巴西、智利、加拿大的礦區。到了一九九六年,這家更名為TVX的加拿大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達到新台幣五百億元,當時,巴蒂斯塔才剛要慶祝四十歲生日。

娶回巴西最性感的女神

巴蒂斯塔不只展現了從無到有創造財富的能力,他的私生活也非常精采。他娶了《花花公子》雜誌(Playboy)封面女郎露瑪(Luma de Oliveira)。露瑪不是普通的封面女郎,她在一九九一年嫁給巴蒂斯塔時,已經累積三次封面女郎頭銜,嫁給巴蒂斯塔之後又登上一次封面;二○○四年兩人離婚後,還能以三十七歲高齡成為「五連霸」封面女郎,創下西班牙文《花花公子》封面女郎的最高紀錄;而且每次登上花花公子封面,都讓雜誌創下銷售冠軍的紀錄。

巴蒂斯塔喜歡高調生活,二、三十歲時,曾有長達十年瘋狂「飆船」,維持將近十年高速飛艇的巴西、美洲,以及世界冠軍頭銜。他在里約熱內盧的豪宅,經常開放給記者採訪拍攝,客廳就放了一輛要價新台幣三千萬元的賓士麥拉倫超級跑車。他搞了一艘五十五公尺的大遊艇,天天在里約港灣舉辦流水晚宴,船上總是載滿巴西的政要、電影明星,以及報社總編輯。

去年三月,他以三四五億美元的身價榮登全球第八富豪時,巴蒂斯塔迫不及待地高聲向全世界媒體宣告,到了一五年,他就會超越墨西哥的卡洛斯,成為淨資產突破七百億美元、每年獲利一百億美元的世界首富!

現在看起來,巴蒂斯塔根本是瘋了,但在一二年之前,即使最保守的債券天王葛洛斯,都不敢不和巴蒂斯塔往來。

千禧年後,巴蒂斯塔用他瘋狂飆快艇的速度、用他矢志將第一名模娶回家的決心,打造他的世界第一能源王國。

○一年,他帶著加拿大的成功經驗回到巴西,時機對他非常有利。宣布要全面迎接資本主義、鼓勵創業投資的魯拉當上巴西總統;高盛將巴西、中國等組合成為「金磚四國」,成為全球投資機構關注的焦點。而最有前景的產業,就是他所熟悉的礦產與能源。

巴蒂斯塔先從能源著手,買下巴西北部一個地熱發電廠,成立稱為MPX的能源公司,並獲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的大力加持。三年後,他再度出手創立鐵礦石公司MMX,再三年後的○七年,巴蒂斯塔成立了讓他成為巴西首富、卻也導致他破產的石油開採公司OGX。

一桶油都沒採 股價已飛上天這家公司在○七年成立,○八年六月就已經在巴西證券交易所上市,創始股東有巴蒂斯塔自己的控股公司EBX、他的老戰友安大略省教師基金,也找了巴西石油公司的鑽油專家擔任探勘技術長。

除此之外,就是幾本製作專業而精美的營運企畫書,以及○七年底標到的油田開採權利證書。巴蒂斯塔就這樣憑空創造出被稱為「巴西第二大的石油集團」,輕易就在IPO的過程中,募集到將近新台幣一千億元(三十億美元)的資金。

拿著飽滿的現金,巴蒂斯塔瘋狂標購石油探勘權,花十三億美元(約新台幣四百億元)買下巴西外海二十一座油田的開採權,出價是競爭對手的兩到四倍,然後用這些權利證書繼續集資,搜刮了三十億美元。

OGX在○八年六月上市,不到一個禮拜後,國際石油價格來到每桶一四七.三美元的天價;不斷飆漲的原油價格,讓瘋狂追捧OGX的投資人欣喜無比。OGX在還沒有開採出一桶原油之前,就已經創下三百多億美元市值紀錄,將巴蒂斯塔推上巴西首富寶座。

在這段瘋狂衝刺的期間,巴蒂斯塔高舉「X」旗幟,用極限運動的力道打造他全球首富的能源王國。他繼續成立以「X」為名的子公司,例如OSX公司,打造了兩艘海上煉油船,更承建全世界第三大的超級港口,面積有一整個美國曼哈頓島那麼大。他把集團所有的運輸資源集中成立LLX公司,再從OSX公司手中承接超級港口的承建合約。

然而,就在《富比世》、《彭博商業周刊》宣布巴蒂斯塔榮登巴西首富,並且快速邁向世界首富的榮耀時刻,OGX王國的泡沫破滅了。這個過程,要用金融與法律專業術語描述,或許非常複雜;但如果用白話文解釋,卻也非常淺白,巴蒂斯塔原本預估,OGX集團每天要生產七十五萬桶原油,但是實際產出卻只有一萬五千桶。

當投資人了解到,巴蒂斯塔標到的石油開採權,都是打不出原油的乾井,或者還得花大錢才能吸到油的密封井之後,就毫不留情大賣它的股票。而且禍不單行,金磚四國的光環褪去,石油價格回跌,鐵礦砂與金屬的價格崩跌,巴蒂斯塔的世界首富宣言,很快成了笑柄。

OGX股價剩一%

公司債跳票

從一○年的股價高點起算,OGX股價從最高的二十三里拉,一路跌到十月初剩下○.二一里拉,只剩高點的一%;另一家OSX的股價,從三十二里拉崩跌到剩下○.四七里拉;有開採鐵礦的MMX已經賣給德國公司EON,巴蒂斯塔只拿回不到兩億美元的現金,根本是跳樓大拍賣。

不只是股票,OGX發行的公司債也成了膠水未乾的壁紙。一八年到期、當初發行二十五億美元的公司債,在十月初的交易價格每單位剩下六美分(面額一美元),其他的公司債也都剩下面額的十分之一上下。彭博資訊報導,巴蒂斯塔旗下公司債的跌幅,高居今年新興市場公司債的前三名,已經等同破產了。

OGX在十月一日跳票四四五○萬美元之後,巴蒂斯塔的能源王國已經被送進了棺木。GE投資的三億美元、杜拜主權基金的十五億美元、PIMCO二十幾支基金持有的五億七千萬美元公司債,全都血本無歸。

PIMCO管理資產超過兩兆美元,被巴蒂斯塔倒掉五億七千六百多萬美元,不會有任何實質影響;但是倒債過程太惡劣,因此PIMCO、貝萊德等龍頭資產管理公司,帶頭組成聯合債權人團,聘請投資銀行羅斯柴爾做財務顧問,代表總金額高達新台幣一○八○億元的公司債債權,向巴蒂斯塔索討。

至於GE、IBM、杜拜主權基金、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基金,由於投資的是股權,過去這段期間已經不斷與巴蒂斯塔私下協商,交換各種權利,設法減少損失。

巴西償債惡名昭彰

九月底,巴蒂斯塔開除原本公司的財務長,改聘從巴西電信挖角來的阿馬拉,負責與葛洛斯及債權銀行談判。

阿馬拉向葛洛斯等債務人提出的重整方案,是要這些已經被洗劫一空的國際投資人,再掏出新台幣七十五億元(二.五億美元),用來重整OGX,重新啟動Tubarao Martelo 油田,並且用這個油田的收入來逐步償還公司債權人。OGX能否逃過十月底的破產,就看葛洛斯等債權人願不願意再掏錢出來。

過去巴西賴債的紀錄惡名昭彰,平均破產程序長達四年,而且一百美元的債權只能拿回十六美元;即使是破產稀鬆平常的美國,平均也只要花兩年,投資人可以拿回八十二美元的債權。巴蒂斯塔賠掉的,不只是他的全球首富夢想,還有巴西好不容易重建的國家債信。

巴蒂斯塔崩潰的過程,創下企業崩潰金額最高的紀錄,他從零打造能源帝國神話,雖然吹出了新台幣一兆元的巨富,卻只花一年半就崩盤成了廢墟。泡沫就是泡沫,雖然每次都會響起「這次不一樣」的衝鋒號角,最終,還是逃不過必然的審判日。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91

吃C咖訂單小廠 兩年半威脅宸鴻

2013-11-18  TCW  
 

 

日前,觸控面板龍頭宸鴻光電召開第三季法說會,合計營收季衰退二三%,營業利益率降到四%,創下掛牌以來新低。加上勝華、介面等大廠也尚未轉虧為盈,台灣觸控產業冷颼颼。

但在中國,卻不是這麼回事。據拓墣產業研究所調查,今年下半年,中國觸控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一,光手機部分就達二億三千萬片,市占率高達四○‧五%,比起台灣出貨量一億四千萬片占二四‧五%的市占率,還高出十六個百分點。其中最受矚目的,卻是一家一年前還沒沒無聞的公司—歐菲光。

歐菲光是中國第一大觸控面板廠,今年第三季營收約合新台幣一百一十七億元,比第二季成長近一八%。三年前仍虧損的它,二○一二年起營收一路成長,今年營收預估可年增六成。「它(歐菲光)的崛起就好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事。」拓墣產業研究所光電中心資深經理柏德葳感慨。

歐菲光為何能只花不到兩年半的時間,就通吃「非蘋果族群」的手機、平板訂單,緊咬宸鴻?

「連高階產品都低價化,宸鴻在這方面走得太慢。」柏德葳強調,價格已取代技術成為王道,當全球智慧型手機平均價格從二○一一年的四百四十三美元,下滑到今年的三百七十二美元,跌幅達一六%,蘋果、三星等一線品牌紛紛殺價求生,要求零組件廠商跟著砍價。

當宸鴻獨吃蘋果單??它接山寨單,雞蛋分散放

歐菲光以比市價低一○%到一五%的價格搶單,從全中國約兩百家觸控面板廠商中脫穎而出,靠的是一開始就選了一條沒人想走的路。

如果說,宸鴻有現在的地位,是靠蘋果一個A咖打響知名度,歐菲光則是先搞定成千上百個B、C咖,才有今天。

深圳,歐菲光總部所在地,這裡是中國最大山寨市場,人民幣千元以下白牌智慧型手機,正是它成長的搖籃,歐菲光高級副總裁胡菁華說,「光去年一年,客戶指定我們做的機型,就有一千四百種。」

做手機鏡頭濾光片起家的歐菲光,成立十二年來,市占率曾是全球第一,之後轉型跨入觸控領域,這些白牌客戶,也成為它的基礎。

和蘋果要求品質,每隔一年到兩年才出一款新機不同,山寨廠商不到半年就推出新產品,「出了一個新東西,馬上跟風,訂單數量、樣式說改就改,供應商要很靈活。」拓墣產業研究所上海研究員張之煩說。

因此,歐菲光不像宸鴻花多年成為蘋果獨家供應商,當它還是門外漢時,只能顧好較不重視品質的白牌客戶,這也讓它成為少數跨行成功的中國觸控面板廠,並於二○一一年五月拿下三星訂單,擺脫虧損命運。

「要分散客源,不能被某一家一手掐住脖子。」胡菁華強調,除不斷改進技術,這樣也避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重蹈宸鴻掉蘋果單的覆轍。

當宸鴻式技術稱霸……它燒冷灶,燒出優勢價格

靠山寨市場起家只是第一步。「大家看好玻璃時,它選擇薄膜。」新光人壽股票投資部分析師遲廷峻說,歐菲光不像宸鴻靠兩片玻璃(GG)技術入門,壓寶當時冷門的一片玻璃、兩片薄膜(GFF)技術,反搭上這波低價風。

過去,以宸鴻為首的玻璃技術獨占鼇頭,後來更有一片玻璃(OGS)方案。但玻璃所需的設備成本、技術難度高,在薄膜逐漸克服厚度、透光度問題後,同樣以七.九吋面板為例,歐菲光擅長的GFF技術,成本只要十五美元,比OGS還低兩美元。當客戶只問價格,這幾塊錢差距,就是定生死關鍵。如今,逾五五%的中國手機、平板廠商選擇薄膜技術,三星、宏達電部分產品也已採用。

歐菲光快速崛起,董事長蔡榮軍因此登上彭博億萬富豪榜,憑的不只是幸運。

當同業仰賴進口原料??它上游到下游都自己生產

張之煩分析,「二○一○年時中國每家做觸控的公司表現都很差,歐菲光也虧損,但它卻同時在南昌、蘇州建廠,往上游布局。」

從上游原料到下游貼合、模組,不像其他廠商得仰賴進口,歐菲光幾乎都自己生產,除了壓低成本,更能立即因應缺料問題,「一般人看不賺錢,多的是關門,或繼續做貼合就好,它即使再艱難也沒放棄過。」這正是歐菲光日後能以低價搶單,毛利率卻比同業還高,仍在一五%以上的原因。

此外,不像其他廠商多在珠江、長江三角洲設廠,歐菲光選在南昌,看的就是廉價勞動力,張之煩認為,「它成本控制非常厲害。」柏德葳也補充,若宸鴻想降低成本,也可往人工便宜的地方遷移。但以日前宣布延後投產的福建平潭廠為例,幾百億的建置成本砸下去,不可能說搬就搬,「它有包袱啊,廠都蓋了,動不了。」

不過,歐菲光的地位能維持多久?WitsView研究部協理邱宇彬說,現在除了蘋果iPhone和部分三星手機,小尺寸觸控面板幾乎已是它的天下。但等日、韓,甚至友達、群創等面板廠技術成熟,能推出更便宜的內嵌式(in cell)或外嵌式製程(on cell)方案時,以低價取勝的歐菲光還會不會有今日榮景?恐怕還是未知數。

【延伸閱讀】從兩年前差近22倍,追到差1.5倍!—歐菲光與宸鴻近年營收比較

註:統計至2013年第3季 資料來源:宸鴻、歐菲光財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