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民日報發文警惕金融業過度發展風險:常會導致危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23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28 13:50 編輯

人民日報發文警惕金融業過度發展風險:常會導致危機
作者:
張明


上海陸家嘴金融區。專家指出,如果金融機構的規模在經濟體中比重過大,其引發經濟與金融波動的成本將超過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5月28日,人民日報刊發署名張鳴的文章《警惕金融業過度發展》。文章指出,金融業過度發展帶來的主要風險包括:

首先會導致資產價格泡沫積累,最終使得市場估值上升至實體經濟無法支撐的水平,而資產價格泡沫的破滅通常會導致曠日持久的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

其次,由於金融監管很難跟上金融業的發展水平,導致金融脆弱性累積,最終可能釀成危機。

第三,如果金融業的發展明顯脫離實體經濟,其融資功能將被削弱,將導致大量流動性在金融系統內空轉,而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卻居高不下,有時甚至出現大量企業“在流動性的海洋中被渴死”的結局。

文章強調,世界經濟依然處於本輪金融周期的下行階段,去杠桿的壓力猶在。如果世界經濟依舊增長乏力,那麽,過去幾年在充沛流動性與強烈的風險偏好下快速上漲的全球股票等資本市場,就可能面臨重要調整,甚至釀成新的危機。讓金融業由過度發展轉變為平衡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全文如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指出,如果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規模在經濟體中比重過大,金融業引發經濟與金融波動的成本將超過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目前,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金融部門的發展已露出過度的跡象。

金融歸根結底是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從長期看,脫離了實體經濟的金融市場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很難真正創造價值。從歷史來看,金融業過度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信貸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過高或以房價為代表的資產價格過高。事實上,信貸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和房地產價格,正是目前用來衡量金融周期的主要指標。金融周期的時間一般長達10余年甚至更長,顯然一個完整的金融周期的長度大大超過經濟周期。在金融周期的波峰階段,通常會出現金融業過度發展的狀況。

金融業過度發展帶來的主要風險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它會導致資產價格泡沫積累,最終使得市場估值上升至實體經濟無法支撐的水平,而資產價格泡沫的破滅通常會導致曠日持久的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泡沫經濟與本世紀美國次貸危機都是典型的案例。

其次,由於金融監管很難跟上金融業的發展水平,因此,大量的監管不足或監管真空導致金融脆弱性累積,最終可能釀成危機。例如,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證券化產品發展過快,導致對相關風險難以進行準確評估,加上監管又非常寬松,以至於成為危機傳染的渠道,甚至是危機的放大器。

第三,如果金融業的發展明顯脫離實體經濟,其融資功能將被明顯削弱,這將導致大量流動性在金融系統內空轉,而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卻居高不下,有時甚至出現大量企業“在流動性的海洋中被渴死”的結局。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與金融業的過度發展密切相關,但金融業的規模或重要性並未因此有明顯下降。相反,隨著發達國家集體實施量化寬松政策,金融業繼續,甚至進一步以超過實體經濟的步伐擴張,這很可能會埋下新一輪金融危機的種子。目前距危機爆發已有7年,但發達經濟體甚至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依然顯著低於危機前,長期停滯成為困擾各國的現實問題。相比之下,全球資產價格在過去7年卻快速上漲。其原因是,量化寬松釋放的流動性並未真正進入實體經濟,而是進入了股票等金融資本市場,從而形成一種正反饋機制。

展望未來,世界經濟依然處於本輪金融周期的下行階段,去杠桿的壓力猶在。如果世界經濟依舊增長乏力,那麽,過去幾年在充沛流動性與強烈的風險偏好下快速上漲的全球股票等資本市場,就可能面臨重要調整,甚至釀成新的危機。讓金融業由過度發展轉變為平衡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自人民日報;原文標題為《警惕金融業過度發展》)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25

國常會:加大對初創企業的政府采購力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取消一批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許可並清理規範一批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審議通過“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推動營造公平法治便捷透明的市場環境;部署創新政府管理優化政府服務,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會議指出,要按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不斷推向縱深,進一步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辦事創業環境。會議決定,一是在本屆政府已取消230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再取消民辦學校招生簡章和廣告備案核準、棉花加工資質認定等53項許可,其中14項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法取消。下一步要抓緊對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許可事項制定清單,未列入清單的一律取消。二是再取消與法律職業資格認定、鐵路運輸基礎設備生產企業審批等有關的20項中介服務事項。積極探索將與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逐步改為政府購買。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會議指出,依法依規加強和改善市場監管,打造統一開放大市場和競爭有序的營商環境,有利於推動創業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近年來,以商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市場監管改革創新取得顯著成效。會議確定,“十三五”期間,要著力營造“三個環境”。一是寬松便捷的準入環境。取消不必要的行業門檻限制,在工商登記中推進“多證合一”、企業名稱不再預先核準、“一照多址”、簡易註銷等便利化措施。二是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各地區凡對本地企業開放的市場領域,不得限制外地企業進入,並不得要求在本地開展經營活動時必須設立子公司。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除針對特定行業的不合理補貼政策,嚴厲查處濫收費用、強迫交易等行為。三是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越是放開準入,越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尤其要大力加強食品藥品等直接關系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點商品監管,強化農村消費市場和農資等涉農商品質量監管,對制售假冒偽劣違法行為探索懲罰性巨額賠償制度。完善消費維權機制,嚴格落實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全面推行消費爭議先行賠付。會議強調,要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檢查和監管全覆蓋,大力推進市、縣一級綜合行政執法,運用大數據等推動監管創新,構建以法治為基礎、企業自律和社會共治為支撐的市場監管新格局。

會議指出,順應生產力發展新要求,加快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實體經濟升級的重要途徑。必須創新政府管理、優化政府服務,營造包容支持創業創新和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的制度環境。一方面,要適應新動能加速成長的需要,促進人才、技術、數據等創新要素合理流動和共享,加大對初創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的政府采購力度,建立產品和服務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符合新產業新業態用工特點的就業、社保等規定。促進技術市場交易,縮短科技成果轉化周期。探索包容創新的審慎監管制度,對新產業新業態采取既具彈性又有規範的管理措施。推動以分享、信息、生物、綠色、創意、智能等為特點的新興經濟業態成為增長新引擎,擴大群眾就業和創造財富新空間。另一方面,要積極運用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在繼續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立足創新驅動,依托“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推動傳統產業邁向中高端,促進實體經濟升級。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匯聚眾智眾力,使傳統產業在與新動能融合中形成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提升產品和服務價值鏈,煥發新活力。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加快新舊動能平穩接續、協同發力,促進覆蓋一二三產業的實體經濟蓬勃發展。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42

國常會:化解過剩產能同時做好就業安置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推動穩定和擴大就業打造高素質勞動者隊伍;部署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兜住基本民生底線。

會議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實現比較充分和高質量的就業,對發揮人的創造能力、促進群眾增收和保障基本生活、適應人們對自身價值的追求,都有重要意義。“十三五”時期,要把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要努力增加就業崗位。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帶動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催生適應多樣化需求的新業態,釋放吸納就業潛力。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創新和完善用工、社保等制度,扶持靈活就業等新形態。加快資源枯竭城市、產業衰退地區等脫困振興,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增強吸納就業能力。二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新動能培育帶動就業。大力發展共享經濟,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營造有利於創業的政策環境,加大初創企業場地、設施、住房等政策扶持力度,建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創業稅費優惠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結合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支持農民工返鄉就地創業就業。三要強化就業困難人員幫扶。通過公益性崗位托底、就業援助等,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采取靈活工時、培訓轉崗等多種方式,在化解過剩產能中妥善做好職工安置。推進就業扶貧,實施貧困家庭子女等免費接受職業培訓項目。四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就業創業服務,建設更多有利供求對接、人才流動、便利就業的信息平臺,提高人力資源市場透明度和匹配效率。制定實施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激勵政策,加快推進工學一體、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培訓模式,健全勞動者素質提升長效機制,滿足國家建設和發展的人力資源需求。

會議認為,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是社會公平的重要標誌,是防止沖破道德底線的基本要求,也是補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和諧的內在需要。過去一年,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圍繞提高困難群眾生活保障水平,做了大量工作。會議確定,一是各級財政要在一般性轉移支付中,把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放在重要位置,確保政府這方面投入只增不減。中央財政已撥付的救助補助資金要抓緊到位。加快推進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銜接,促進低保兜底脫貧。開展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活動,提高特困人員失能半失能對象的集中供養比例。二是全國各縣(市、區)都要建立健全由政府負責人牽頭的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確保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落實到基層。三是指導各地加大受災群眾困難排查力度,做好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對因去年特大洪澇災害仍住在臨時安置住所的受災群眾,今年要全部幫助解決住房問題。會議強調,要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防止物價波動影響困難群眾生活。各地要加強節日期間福利院、特困人員供養機構、救助機構等安全管理和服務保障,在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特別要改善孤兒和殘疾兒童等群體的保障條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在露宿人員集中地區設立開放式救助點和臨時庇寒場所,確保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等有飯吃、有衣穿、有場所避寒。給困難群眾更多關愛和溫暖。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86

國常會:通過“十三五”國家食品和藥品安全規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情況匯報,更好接受監督推進科學決策;部署建立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的長效機制,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通過“十三五”國家食品和藥品安全規劃,有效保障人民健康福祉。

會議指出,辦理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是政府匯聚眾智、回應民生關切、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體現。去年國務院各部門共牽頭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7873件、全國政協委員提案3862件,分別占總數的91.5%和90.9%,在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時吸納了3000余條意見和建議,有力推動了政府各方面工作。今年各部門要創新舉措,進一步提高辦理質量和實效。一是把建議提案辦理作為常態化年度重點任務,強化督辦考核,按時保質完成。對涉及情況複雜的建議提案,要深入研究,抓緊辦理。二是通過在線調研、實地訪談等,加強與代表委員溝通。對建議提案的答複要擯棄空話套話,凡有承諾的都要確保落實。三是從今年起,對涉及公共利益、社會廣泛關註的建議提案,承辦單位原則上都要公開答複全文,及時回應關切,接受群眾監督。

會議認為,農民工為國家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解決好欠薪問題,是實施更加積極就業政策、增加農民工打工收入、增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治欠力度不斷加大。要進一步壓實責任,標本兼治,對欠薪問題反複抓、抓到底,決不能讓廣大農民工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回報。一是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和督查,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嚴肅查處欠薪違法行為包括欠薪陳案,堅決打擊惡意欠薪違法犯罪。尤其要堅決解決涉及政府項目拖欠工程款導致欠薪問題。二是落實欠薪發生地省級政府負總責、市(地)縣級政府具體負責的屬地責任和人社部門監管責任,對工作不到位的要問責。加快建立協調解決欠薪問題的地方政府橫向網絡。對因欠薪導致生活困難的農民工要加大救助力度。三是各級人社部門要暢通網站、熱線等欠薪投訴舉報渠道,並通過媒體或在工地設告示牌等方式廣而告之,讓農民工投訴“有門”。四是建立拖欠工資“黑名單”制度,對列入名單的企業采取限制市場準入等懲戒措施,情節嚴重的降低資質等級。對長期拖欠工程款的單位不得批準新項目開工。五是以工程建設領域為重點,督促企業依法按月足額支付工資,全面推行施工過程結算、工資專戶管理和銀行代發等制度,加快構建確保農民工拿到“辛苦錢”的長效機制。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會議通過“十三五”國家食品和藥品安全兩個規劃。確定:一是強化全過程監管。落實地方尤其是縣級政府保障食品安全責任,加大對校園、小攤販等重點區域和對象的日常監管,深入開展農藥獸藥殘留等源頭治理,重拳整治違法添加等行為,嚴防發生系統性風險。強化藥品臨床試驗數據真實性監督,加快推進藥品生產經營各環節可核查可追溯機制建設,嚴打制假售假,嚴防藥品安全事件發生。二是強化抽查檢驗和風險預警。加強檢查員隊伍專業化能力建設,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對所有類別和品種的食品、血液制品和疫苗、基本藥物實行全覆蓋抽檢,提高風險監測評估和應急處置能力。構建權威信息發布機制。三是強化技術支撐。加快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實施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標準提高行動。推進藥品醫療器械註冊審評項目政府購買服務試點,對具有臨床價值的創新藥和臨床急需藥品實行優先審評審批。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實施在線智慧監管,嚴格落實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使用、檢測、監管等各環節安全責任。讓廣大群眾飲食用藥無安全之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57

國常會:放寬社會領域投資管理 進一步加大網絡提速降費力度

23日,據中國政府網站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聽取一年來脫貧攻堅情況匯報,要求紮實做好今年脫貧重點工作;聽取H7N9疫情防控情況匯報,切實保障群眾健康安全;部署放寬社會領域投資管理,更好激活力補短板惠民生;要求進一步加大網絡提速降費力度,降低創業創新成本促進產業升級;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修訂草案)》。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去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機制,合力攻堅,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貧困群眾生活持續改善。在今年工作中,一要加大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的傾斜扶持,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和交通、教育、健康扶貧等任務,支持重點貧困戶危房改造,防止因病致貧返貧。二要增加轉移支付等財政投入,把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推至全部貧困縣,精準聚焦有效使用資金。三要更有效實施產業扶貧,開展貧困村提升工程,發展特色產業,發揮國家重點工程、農業產業化項目帶動作用,支持龍頭企業、各方面人才和返鄉人員在貧困地區創業,壯大扶貧力量。四要完善督查核查機制,加強建檔立卡、項目資金等管理,對弄虛作假、貪占挪用等嚴肅問責。加大部門、國企、對口地區和社會力量幫扶力度,落實定點扶貧責任,調動貧困群眾努力脫貧的內生動力。

會議指出,今年我國H7N9疫情與往年相比來得較早,病例數增加。各地區和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有效開展聯防聯控。下一步,一要公開透明及時發布疫情權威信息,防止引起恐慌,指導家禽從業人員和公眾做好防護。二要做好病例救治,最大限度減少重癥和死亡病例。充實救治力量,保證藥物供應,將相關治療費用納入醫保。三要強化疫情監測預警,加強活禽調運和養殖場監管,嚴格執行活禽市場休市、消毒、檢疫等制度,發現病例或檢出病源的地市縣要盡快關閉活禽市場,按規定采取撲殺等措施。嚴厲查處違規運輸、經營、屠宰等行為。四要推行“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新模式,促進家禽產業升級。

會議認為,按照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要求,擴大社會領域對民間投資開放,有利於補短板、擴就業、增強群眾獲得感。會議確定,一是進一步放寬準入,制定引導社會力量通過多種方式建設運營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設施的方案,對社會需求大、群眾呼聲高的領域要盡快有突破。對社會領域民辦服務機構實行並聯審批,不得互為前置。二是鼓勵設立社會資本為主、市場化運作的投資基金,擴大股權、債券等投融資渠道,支持開展知識產權、收益權等質押融資。三是加大土地、稅費等扶持。舊廠房、倉庫改造為文化、健身場所的,可在五年內享受按原用途和類型使用土地的政策。閑置校園校舍優先用於社會領域。落實社會領域民辦服務機構水電氣熱收費和稅收優惠政策。四是強化市場監管,出臺促進醫療、養老、旅遊等融合發展措施。

會議指出,近年來有關部門和企業持續推出網絡提速降費舉措,對推動經濟升級、促進創業就業、拉動消費、便利和豐富群眾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會議要求有關方面進一步順應社會期盼,繼續深挖潛力,抓緊再出臺一批提速降費新措施,加大電信基礎設施投入,提高網絡服務能力和質量。

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修訂草案)》,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會議強調,質量立國要強化標準引領,在完善工業品標準的同時,要著力在服務標準制修訂上下更大功夫,鼓勵企業通過標準創新促進行業標準提升,推動產業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升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60

國常會: 擴大經濟穩中向好勢頭  推進國資改革

據中國政府網站微博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工,部署落實全年工作。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76

國常會再談“三去一降一補”: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持續發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會議指出,要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動“三去一降一補”改革任務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尤其要註重通過完善職工安置、債務處置、資產處理等政策及市場化退出機制促進化解過剩產能,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按照黨中央關於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點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會議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和分工,強調各部門要以更大的勇氣和韌勁,擔起推動改革的責任,抓緊細化重點改革任務方案,尤其要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對表,盡快補上薄弱環節。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去產能任務目標要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同時要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有效處置“僵屍企業”,推動企業兼並重組、破產清算,堅決淘汰不達標的落後產能,嚴控過剩行業新上產能。

去產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產業轉型升級、債務處理等,更多地需要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鋼鐵、煤炭的價格上漲,2016年去產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反複,今年的產業政策應與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相配合,更多地用市場化的手段去產能。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大中華區總經理廖天舒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剩產能的產生本身很大原因是由行政因素而非市場因素決定的,比如國有企業為主的行業結構,尤其在煤炭、鋼鐵等過剩產能重災區,地方政府“保增長、保就業”的目標導向,當然也有部分市場因素,比如需求下降、技術進步、金融危機沖擊等,但如果沒有以上行政因素,不會形成長期產能累積。

廖天舒認為,既然過剩產能很大程度上是由行政幹預導致的,那麽解決過剩產能也必須重點在如何減少行政幹預上作文章,例如調整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減少政府行政幹預,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同時輔以市場化的手段。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3月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上指出,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時,需求結構是一種面向低端消費為主、面向出口和投資需求為主的結構。現在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原來那些低端產品的產能就變成了過剩產能。去產能手段要深化,不僅要盯著去產能進行目標管理,更要研究采取什麽樣的一種市場化手段去實現。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近日也在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工作部際聯席會全體會議上明確指出,促進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推進資產證券化,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強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財務杠桿約束,逐步將企業負債降到合理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陳清泰撰文表示,這次去產能,應當理清政府與市場、與企業的關系,由行政性去產能向市場化、法制化去產能轉型。市場提供去產能的動力、決定去產能的“度”,是結構重組的平臺,並能依據法規調整利益關系;投資者、債權人和企業則自主決策,自擔風險;政府責無旁貸的是創造產能退出的環境條件,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社會保障底線,必要時救助失業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283

國常會:支持地方和基層結合實際 主動試大膽闖

據中國政府網站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依靠改革破難題促發展惠民生;確定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堅決打好穩定和擴大就業的硬仗。

按照黨中央關於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點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會議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和分工,強調各部門要以更大的勇氣和韌勁,擔起推動改革的責任,抓緊細化重點改革任務方案,尤其要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對表,盡快補上薄弱環節。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持續發力。一要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動“三去一降一補”改革任務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尤其要註重通過完善職工安置、債務處置、資產處理等政策及市場化退出機制促進化解過剩產能,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二要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切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優化政府服務,抓緊制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職業資格、政府定價收費等清單,形成全國統一政務服務平臺,著力為實體經濟升級營造更好環境。三要健全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推廣一批成熟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模式和經驗,推動產權保護舉措落地,激發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著力增強新動能成長動力。四要進一步推動財稅金融、國企國資、對外開放、生態環保等改革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落地見效,著力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五要大力推進養老保險、教育、醫藥衛生等社會領域改革和脫貧攻堅,通過創新機制更多吸引民間資本,增加公共服務有效供給,著力提高群眾獲得感。會議要求,各部門要增強推進改革的合力。強化改革督查考核和效果評估,跟蹤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完善改革措施。健全激勵問責機制,支持地方和基層結合實際主動試大膽闖,推廣行之有效的經驗,促進各項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會議指出,就業是13億多人口最大的民生。面對今年就業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在落實好已有政策的同時,推出促就業新措施:一是制定財稅、金融、產業等重大經濟政策時,要綜合評價對就業的影響,促進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聯動,結構優化與就業轉型協同。二是拓展就業新空間。持續推進“雙創”,發展創業載體,將符合條件的新業態企業納入鼓勵創業創新優惠政策和吸納就業扶持政策範圍。探索適應靈活就業的失業、工傷保險等保障方式。鼓勵開放共享基礎性專利或政府購買技術資源,支持小微企業協同創新。三是支持重點群體就業。對去過剩產能任務重、待崗職工多的重點困難地區加大就業援助。支持地方通過財政出資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鼓勵地方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創業給予一次性補貼。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補貼使用範圍,艱苦邊遠地區、老工業基地、國家級貧困縣可將見習對象擴大到離校未就業中職畢業生。把貧困殘疾人家庭、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等納入求職創業補貼範圍。對農民合作社等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並穩定就業1年以上的可給予獎補。進一步落實好退役軍人安置等政策。四是強化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依法參加失業保險3年以上,當年取得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的企業職工可申請技能提升補貼。推進職業培訓對新生代農民工全覆蓋。簡化勞動者求職手續,推動建立入職定點體檢和結果互認機制。五是實施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創新啟動支持計劃,鼓勵以知識產權等入股創辦企業。簡化學歷認證等手續,依法為重點引進人才和高層次留學人才申請永久居留提供便利。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285

國常會:決定推出進一步減稅措施 增值稅稅率減至三檔

據中國政府網官方微博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出進一步減稅措施,持續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增後勁。

從7月1日起,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17% 11%與6%三檔,取消13%這一檔稅率。預計全年將再減輕各類市場主體稅負3800多億元人民幣,持續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增後勁;擴大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範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61

國常會:全面推進“多證合一”

4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全面推進多證合一;部署對大氣汙染成因的攻關;采取措施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在黑龍江等糧食主產地開展農業大災保險產品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9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