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國科技教父的台灣啟示錄 柳傳志:順風順水時就得布局轉型

2011-3-28  TWM




二○○四年底,中國個人電腦龍頭 廠聯想集團,購併IBM旗下PC部門後,全球市占率反而裹足不前。撤換兩位老外執行長後,柳傳志重披戰袍改造聯想,他改革的靈感竟來自於台灣。

撰 文‧林宏文

經過二○○八年的嚴重虧損後,聯想宛如浴火重生的鳳凰。去年第四季,以一○.四%的全球市占率創下公司創立以來的最好成績,位居 全球第四大個人電腦(PC)品牌廠,而且僅落後宏碁○.二個百分點。○四年宣布退休辭去聯想董事長一職的柳傳志,於○九年初重新復出,公司不僅轉虧為盈, 柳傳志更誓言五年內將登上全球PC龍頭大位,六十六歲的他依然鬥志高昂。

今年稍早,柳傳志應柏克萊大學之邀赴美演講。同時間,柳傳志也在舊 金山主持了聯想集團的董事會,並宣布去年第三季業績(從十月至十二月),營收及盈餘都繳出一份漂亮成績單,分別成長二二%及二五%,創下二年來新高。

柳 傳志美國行的空檔期間,接受《今周刊》專訪。他出人意表地吐露一段往事:「在聯想發展歷史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決策,對聯想走向國際市場起了非常關鍵的影響 力,這個決策發生在一九九七年,而且是在台灣的日月潭做的!」

參訪台灣後決定回防大陸

完整融合東西 成就全球聯想原來,一九九七年,柳傳志第一次帶領大批聯想幹部來台灣參訪,當時,聯想在中國市場已成為龍頭,並已開始進行海外市場的擴充,但當他拜訪台灣 企業後,發現台灣在研發、生產上都比聯想強,但是,台灣企業往海外發展時,卻一樣只能做代工,在品牌發展上都很難施展,這讓他非常震驚。

於 是,那天晚上,柳傳志與聯想最高管理層,就在日月潭開了一個重要會議,會中決定,聯想將停止發展海外市場,而是集中全力回大陸發展,因為當時大陸市場成長 率遠高於世界市場,只要好好耕耘,聯想的成長速度還是很快。

重新回防大陸市場的決策,讓聯想在中國的市占率節節上升,也因為把火力集中在中 國,避開了二○○○年的網通泡沬,讓聯想實力大增,也奠立○四年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的基礎,如今,整合成功的聯想,更有實力與宏碁或惠普爭奪全球第一 的寶座。

○四年聯想與IBM的PC部門合併後,柳傳志退居二線,楊元慶接任董事長。但磨合過程發生的問題,他都看得很清楚,他說,﹁過去的 問題,是CEO角色占太重,重大決策只和財務長或戰略官談一談,其他人頂多問問,很快就要表態。﹂但現在九個經營團隊已真正融合,各種執行考慮都很清楚, 算是達到他整合成功的標準。

在合併之初,聯想先後換了兩任執行長,分別是從IBM來的史蒂芬.沃德,後來還網羅了來自戴爾的阿梅尼奧,但整 合進度都不順利,一直到○九年二月,柳傳志復任董事長,並由楊元慶接執行長,聯想的東西融合才逐漸上軌道,如今九位經營管理層中,有五位來自大陸,另外四 位則是老外,順利由中方接手形成領導中堅。

柳傳志說:「一直到今天,我才能肯定地說,聯想這個收購案是成功了!」他進一步指出,六年前聯想 收購IBM的PC部門時,當時他就說,不論成或不成,對中國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而歷經多年的文化衝突及融合,如今已證明整合成功,聯想也成為中國 走向國際市場的首家公司。

師法宏碁施振榮再創新

著眼內需 為赴港掛牌衝刺至於發展歷程與聯想最像的宏碁,早期的再造、三造等發展經驗,更是柳傳志師法對象,他說,施振榮寫的幾本書,他都曾認真研讀過。和施振榮對 比,兩個人確實很像,不僅在兩岸分別帶領聯想與宏碁兩大集團開枝散葉,如今都已退居幕後,並一致性地投入創投及私募基金領域。

以企業規模來 看,宏碁集團衍生出宏碁、緯創及明基友達等次集團,在電子業的成就上,施振榮並不輸柳傳志;但若從兩人管理的創投及私募基金規模來看,以聯想控股總資產已 超過千億元人民幣來算,柳傳志就明顯放大數倍,這其中除了有大陸市場龐大的商機,也有柳傳志認真而積極地轉型。

其實,柳傳志目前雖然擔任聯 想集團董事長,但大部分工作都由執行長楊元慶負責,他最多的時間還是花在更上一層的聯想控股上,並且積極投資房地產、煤化工、農業食品、現代服務業等產 業,為一四年在香港掛牌做準備。

柳傳志切入的產業有一個共同特色,都是以中國內需消費為主要拉動的產業,柳傳志堅信,未來消費是中國經濟成 長的主要動力,因此,他預先朝這些方向努力。例如在服務業裡,他已投資一家「神州租車」,還有提供便利金融服務的「拉卡拉」;此外,現階段中國最欠缺的食 品安全,他也計畫創出一個令人安心信賴的食品業品牌。

至於對台灣許多遇到低毛利瓶頸的企業,有什麼建議?柳傳志說,就像他二○○○年就開始 轉型一樣,一定要趁順風順水時,借勢頭趕快為下一個方向布局,不然等到企業往下走,轉型就困難了。

談到他最佩服的人,非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莫 屬。他說,﹁老郭是超人,自己是遠遠不如。他凡事親力親為,每件事都清清楚楚,我卻是每件事都懵懵懂懂,迷迷糊糊。﹂他說,郭台銘最厲害的,是打破微笑曲 線理論。﹁他雖然做製造,但利潤都跑到他那裡去了,產業裡的所有公司,絕對利潤他最高,他是台灣首富嘛!﹂如今,兩岸經濟協議(ECFA)讓兩岸走向合 作,但企業的競賽永無終止,宏碁與聯想的較勁也持續進行,柳傳志作為中國科技第一人,卻早已把戰場轉向更大的中國消費市場,成就與格局都已不可同日而語。

柳 傳志

出生:1944年

現職:聯想控股及聯想集團董事長經歷:中國科學院計算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學歷:西安軍事電 訊工程學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4

全民買單 官股行庫不計成本加碼買進國票金 民營公司有紛爭就得收歸國有?

2011-4-4 TWM




財政部指示八大官股行庫,不斷買股介入國票金經營權,目的究竟為何?卻沒人能說清楚。

政府的政策方向究竟是什麼?是否以後只要股東間有紛爭的公司,官股就要進來參一腳?全收歸國有?

撰文‧徐介凡

去年下半年至今,八大官股行庫完全不理股價高低不斷加碼,連手大買國票金,首開先例介入民營金融機構董監改選,一路推升國票金股價,寫下十二年新高的十七.六元價位。不少大股東在乘機獲利了結,退出國票金經營權爭奪戰之際,亦對政府此次不計成本地介入,感到不可思議。

不 合理一 政策反覆 民營化開倒車讓人最摸不著頭緒的是,官股背後目的究竟是為了平衡黃春發、陳哲芳兩派大股東鬥爭?還是為了制衡新進股東,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手中的近六%持 股?抑或有意啟動金融產業整併。不僅沒有任何一位官員出面說明,財政部指示官股行庫大買股權,動作至今仍在持續進行。據聞,更將持股目標訂在二成比率,政 策合理性究竟在哪?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所長黃日燦表示,任何公司營運與轉投資,都須符合創造股東利益的原則,並且提到董事會充分討論合理性,若屬合理,就算結果虧錢,也不致有違背公司治理的情況;但相對來說,若是不合理的投資行為,即使是受命政策的官股行庫,亦有待商榷。

事 實上,早從二○○五年以來,國票金每逢董監改選前夕,總會上演大股東爭奪經營權的戲碼。當時由黃春發主導的德安開發與陳哲芳的耐斯集團,由於雙方持股均在 一○%上下,誰也不讓誰,董監改選打得沸沸揚揚,從當時對外徵求委託書行情,最高一度飆到每張千元的天價,戰況激烈程度不難想見。

除了黃、陳兩大股東,當時以兆豐、合庫為主的官股,亦掌握了將近一七%股權在手,當選兩席董事,符合時任財政部國庫署長、現任合庫董事長劉燈城的預期。

由於政府表態支持有關鍵性的影響,時任財政部長的林全,也為到底該支持誰而深感頭痛,代表合庫出任監察人的陳冲,更以「兩隻大熊打架」,形容雙方角力的過程。儘管最終由陳哲芳陣營取得國票金的經營權,但顯然財政部對於國票金股東之間的紛爭,早有切身經歷。

不 合理二 角色混淆 監理單位插手經營到了○七年政府推動二次金改時,官股行庫在財政部指示下,於十一月底公開標售出清所有持股,黃春發隨即砸下近三十億元,大手筆在市場吃 貨,硬是將持股比率推到二成以上,在○八年的董監改選取得最終勝利。但財政部在此役中,由於已經出清持股,因此自始至終未多作表態。而黃、陳之間的爭奪, 也被以一般市場行為視之,直到去年底,官股突然大舉加碼股權,才又掀起一番波濤。

對此,曾有財政部官員私下透露,官股此舉是希望「能夠改善 國票金的公司治理」,但聽聞此傳言,「上市公司的監理不是金管會的責任嗎?何時變成財政部了?而且,若非得靠介入董事會才能改善公司治理,那為何當初要 賣?」一位國票金大股東高分貝質疑,當年政府明知黃、陳兩派大股東惡鬥不休,但卻在民營化政策下,仍將所有國票金持股一次出清。時間才過三年,何以又從市 場買進股權介入董事會,作法如同從民營化重返公營時代。政策反覆,是此事件最令外界深感不合理之處。

台大財金系教授沈中華分析,官股行庫進行投資的理由可以有很多,儘管轉投資操作可能屬於商業機密範疇,但是,一旦政策可能損及股東權益的疑慮時,便應該充分出面說明,讓外界了解背後目的。

不過,直到目前為止,就連財政部長李述德也只以「會盡量爭取官股權益」,回應官股不計成本,增加國票金持股比率的操作,政策目的完全沒有任何交代,彷彿公司小股東的權益不比政策使命重要,讓人費解。

不 合理三 罔顧後果 無視小股東權益回顧當年合庫標售國票金股價為十一.六五元,目前官股行庫買進成本卻從十三元起跳,外界推估平均成本在十五元左右。外資法人認為,以國票金 傳統票券拆借業務分析,獲利根本沒有這麼大的成長空間,中間價差顯遭刻意拉抬,「等到買盤力道轉弱,股價跌回合理價位時,反而導致那些奉命買進的官股行 庫,未來恐將承受金融資產跌價的認列損失。」單從○五年與○八年,二度國票金董監改選歷史經驗來看,股價於改選過後隨即大跌近兩成幅度,以此推算官股買進 二成國票金股權、成本十三元,若今年董監改選同樣發生大跌情況,包括台銀、一銀、合庫、土銀在內等八大官股行庫,恐將得面臨分攤至少十億元金融資產跌價損 失的命運。

另一方面,隨著國票金股價攀上十二年新高之際,許多枱面下支持黃、陳陣營的大股東,包括東元電機、寶來期貨董事長賀鳴珩,據悉均逢高出清手中持股,亦凸顯目前股價漲幅過高的情況。倘若將來改選過後,股價回到受拉抬前的七、八元價位,官股行庫未來將認列的損失恐怕更多。

「一 旦真的股價下跌,最後都是由小股東跟納稅人買單。」金融圈人士分析,八大官股行庫裡,包括一銀、華南、彰銀、合庫等均是上市公司,金融資產跌價損失一旦認 列,立刻衝擊獲利表現;此外,即使是台銀、土銀等沒有上市櫃的銀行,卻為一○○%財政部所持有,產生損失時,最終也是靠納稅人買單。政策的不合理性,再加 一筆。

國票金只是一個案例,有董監改選糾紛的金融機構卻不在少數,在政府第三波金融改革遲遲不推動,財政部又缺乏長期金融政策發展思惟之際,莫非只要遭逢董監改選有爭議,官股就得不顧股東與納稅人權益,進場參一腳方能解決問題?值得政府多加深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2

對沖基金的殘酷:交易明星?資深員工?對不起,虧5%就得走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985

Millennium Management是一家管理資產超過230億美元的紐約對沖基金。近日其明星基金經理Chris Dale意外離職。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Chris Dale已於5月離職。Dale自2006年起加入Millennium Management,在其倫敦辦公室工作。知情人士還表示,Dale管理資金超過10億美元,而他在短期內損失超過5%。這或許是他離職的原因。Millennium的管理模式是在嚴格的風控下,雇傭大量的交易員,實施不同的交易策略。一開始,交易員將被給予少量資金用於交易。如果投資表現良好,他們管理的資金額將大幅提升,而一旦他們虧損,他們的投資會被立刻削減,甚至會被要求離職。盡管大多數的交易員無法在Millennium長留,但Dale的突然離職依然令人意外。Dale在Millennium已經工作了8年,是資深員工之一。今年,Millennium在倫敦大舉招聘,今年已新增加超過25名員工。金融危機讓交易員選擇在Millennium的框架下工作,而非創立自己的對沖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51

奢侈品賣得好 就得靠漲價!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2-06/881435.html

對於奢侈品而言,擴大品牌的受眾群就等於稀釋它的價值,因為這會腐蝕精英群體和想法獨到的領導者實現夢想的潛能。傳統的營銷想方設法地使人更容易買到產品,奢侈品則在人們欲望之外設立必要的障礙,包括經濟方面的、操作方面的以及時間方面的。

奢侈品的營銷法則不同於傳統營銷奢侈品的營銷法則不同於傳統營銷

又到聖誕、年底啦,商家們又要想著法子沖業績了,什麽打折促銷、特賣會的,奢侈品牌們一定要慎重啊。這些個傳統的營銷方式根本不適用你們這個高逼格的行業啊。確切地說,在管理一個奢侈品品牌時,必須要舍棄相當一部分適用於普通品牌、高檔品牌卻並不適合奢侈品牌的營銷法則,它們甚至必然會對奢侈品牌產生危害。

比如傳統營銷中價格下降需求就會上升,你奢侈品牌試試? GUCCI[微博]就是醬紫no zuo no die的!今天手記君就來講講那些讓曾經是小作坊出身的奢侈品牌在全世界“發揚光大”的營銷法則,或者說,今天的奢侈品牌們也可以再看看反省一下,在過去的膨脹之路中,你們到底犯下了哪些錯誤。

但不要以為這是寫給奢侈品牌看的,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奢侈品買買買得很開心,那也可以來看看奢侈品牌們是怎樣“處心積慮”地要把東西賣給你們的。當然,看完還是該買啥買啥,反正有錢任性!還要特別申明一下,以下這些營銷法則是手記君根據曾經擔任數個高盈利奢侈品牌CEO的Vincent Bastien所著的《The luxury strategy》一書進行的總結編輯。

1、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在傳統消費品的營銷中,你會發現每一個品牌策略的核心問題都在於品牌的定位、獨特的銷售主張和獨特並有力的競爭優勢等。

在美國,可口可樂一度陷入和百事可樂的大戰,那時可口可樂的形象是“貨真價實的飲料”(這是它最顯著的特點),而20世紀30年代進入市場的百事可樂則將自己宣稱為年輕人的飲料(新一代的選擇),成功地將可口可樂歸入老人家的行列。由此看出,經典品牌總是努力根據市場環境、主要競爭對手以及試圖爭取的客戶群的需求來找到一個關鍵的事實來定義自己。

但是對於“目空一切”的奢侈品來說,自身的獨特性才最重要。它根本不需要也不屑與競爭者進行比較。每一個奢侈品牌表達的是品味、創造性的身份以及創造者內在的激情,它直接宣稱“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所以奢侈品是最優的而不是“可比較的”。

比起總是在與競爭者的比較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奢侈品更喜歡忠實於自己的身份。在奢侈品界,一個品牌的身份賦予了品牌強大的獨特性、持久性和正統性,這正統性加強了人們對品牌經久不衰的印象。香奈兒[微博]擁有的是身份而非定位,而身份是不可分割、不可商榷的——它就是它本身的那樣。“永遠不要與他人比較”是奢侈品的座右銘。

2、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搶吧!

傳統的營銷方式熱衷於從其他品牌那里爭奪客戶:銷售增長是衡量營銷成果與否以及經理業績的主要手段。這促使公司不斷推出能夠加強市場滲透度並搶占市場先機的新品。為了擴大品牌的覆蓋面,也就是品牌所吸引的顧客數量,就不能使品牌過於特別或高端。

對於奢侈品而言,要擴大品牌的受眾群就等於稀釋它的價值,因為這不僅會使品牌丟失一些獨特之處,還會腐蝕那些精英群體和那些想法獨到的領導者實現夢想的潛能(不然為什麽說過去大量增加布滿LOGO的低價入門級帆布產品的GUCCI是no zuo no die呢。)

奢侈品就應該專註它的目標客戶——在全心全意與它分享同樣價值觀的群體中實現增長。它品牌的增長是靠打入新的國家市場,而非擴大客戶群體。如果你的目標客戶就是那20%的高端人群,拜托你別看了,另外那80%的人就讓別人去搶吧!

3、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奢侈品是一種掙得的物品,因而得到的阻力越大(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人們想要得到的欲望就越強。奢侈品本身就伴隨著時間的消耗:人們得花時間尋找、等待、盼望……這些都在傳統的營銷理念之外。

因為傳統的營銷就是要想方設法地使人更容易買到某一產品,奢侈品則要知道如何在人們噴薄欲出的欲望之外設立必要的障礙,並保持這些障礙,這些障礙一定包括經濟方面的、操作方面的(如何找到奢侈品門店,所以嘛那些能在沈陽一條大街上開出三家門店的奢侈品牌那肯定是醉了!)以及時間方面的(比如要等待兩年的時間才能得到一個包等,時間因素是奢侈品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所以延伸開來,奢侈品應該不要回應不斷增長的需求。傳統營銷的主要目標之一是份額的增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大規模的分銷、獲得廣泛的知名度,有了大的銷售量,即使產品利潤很低,公司仍然可以獲利。

但奢侈品相反,稀有性使得銷售更有價值,知道並渴望得到一個品牌奢侈品的人的數量必須大大超過它的購買者的數量。這條法則對全球最成功的奢侈品品牌都是個巨大的挑戰。尤其當它已經成長為一個國際品牌,它就到達了一個瓶頸。這時,你或者堅持自己的奢侈品路線——停止提高銷售量轉而通過提高產品平均價格來增長銷售額,或者放棄奢侈品路線而改走高檔品牌或時尚品牌路線。

4、漲價!無盡無休地漲價!

在標準的市場模型里,當商品價格下降,需求就會上升,但在奢侈品界,這個關系是相反的。對於奢侈品而言,價格只是一個技術層面的細節問題,奢侈品要靠提價來在這個領域生存。要想生存,你必須要高於別人,而不是做到合理。

要迎合合理的標準,就是把奢侈品降低到它有形的層面而否認了它無形的價值。通過提價,你可能會失去一些次要的顧客,但對於那些可能之前對你的產品都不會看第二眼的顧客,你的魅力就大大增加了。(神馬棉花(13090, 85.00, 0.65%)漲價了、匯率貶值啦,反正我就是要搬出一堆理由來漲價!每年漲、不停地漲!)

價格是改變人們心態的一個決定因素。奢侈品牌不僅要隨著時間推移漲價來提高需求,還要不斷提高產品範圍內的平均價格。一個奢侈品品牌必須一直保持著他與其他產品之間的距離和等級的劃分,就像一個精英管理的化身一樣。當一個品牌只能通過推出平民化的產品來達到銷售和利潤的增長時,它就不再屬於奢侈品範圍了。

5、明星你走開!

在傳統營銷中,電視或舞臺明星經常出現在廣告中。要做太陽眼鏡或剃須膏的廣告,再沒有比貝克漢姆更合適的人選了。但借助明星來推廣奢侈品是極端危險的。就像記者和狗仔隊會給明星帶來麻煩一樣,明星同樣會給奢侈品品牌帶來麻煩。

奢侈品與顧客之間的關系比較特殊,它要尊敬顧客,但同時也要主導他們。尋求明星的幫助無異於在表明,這個品牌需要借助明星的聲望才能得以生存,並且承認自己沒有什麽聲望。對於奢侈品品牌來說,這是嚴重的策略性失誤。

只有像神一樣高高在上的主導權才是行得通的,而不能只表現的像個凡夫俗子,如果請明星做廣告,奢侈品就成了附屬品。(手記君腦海里閃過好多請明星做廣告的奢侈品牌啊!你們好好反省一下吧!百達翡麗什麽時候請過明星做代言啊?!)

6、故鄉啊故鄉就是你生產的地方!藝術,對你愛愛愛不完、不要促銷!等更多奢侈品牌營銷法則請等下一期。(文/新浪財經機構專欄Fashion采訪手記 作者 鄭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413

經濟通脹延續低迷,不想QE就得降息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57

經濟通脹延續低迷,不想QE就得降息
作者:姜超、顧瀟嘯


上周公布的4月外貿數據依然不佳,進出口負增意味著內外需均延續低迷。而4月CPI僅為1.5%,PPI仍在-4.6%低位,通縮風險並未消除。貨幣政策報告顯示1季度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利率高達6.78%,考慮到GDP平減指數轉負,當前實際貸款利率已高於GDP增速,實際利率高企成央行心頭大患。央行稱無需使用QE,意味著或需加大降息降準等傳統貨幣政策力度,而貸存比考核的取消也有助於疏通貨幣傳導,降低信貸利率。

內外需皆萎靡,物價短期仍低。4月出口同比下滑6.4%,進口同比大降16.2%,反映內外需皆萎靡。美國1季度GDP僅增0.2%,疊加歐元區短期改善但依然疲弱,全球經濟基本面弱勢決定外需持續不足。而4月雖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短期反彈,但內需低迷的現狀拖累進口一蹶不振,原油、鐵礦石等進口增速繼續下降。4月CPI、PPI分別在1.5%、-4.6%低位,預測5月CPI小降至1.3%,PPI小升至-4.4%,通縮風險並未消除。

流動性極大寬松。央行貨幣政策報告公布新口徑下3月末金融機構超儲率為2.3%,按照可比口徑超儲率約為2.6%,加上4月準備金率大幅下調,估算4月超儲率或創出4%的7年新高,流動性極大充裕。上周貨幣利率R007降至2.4%左右,R001降至1.5%左右,接近過去4年的最低點,未來貨幣利率或已步入2%時代,流動性極大寬松。

若不想QE,需加碼降息:央行1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公布1季度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利率為6.78%,貸款利率降幅小於基準利率下調幅度,稱1季度國債利率有所上升,源於地方債供給升溫和商業銀行負債成本提升。物價或長期低位運行,擔憂實際利率上升。央行稱無須以量化寬松的方式大幅擴張流動性水平,意味著在傳統降息降準等政策方面或需進一步加大力度。

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習近平在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這篇大文章做好,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傳財政部正在準備第二輪的債務置換,即資產證券化(ABS),目前正與全國人大預工委協商,此前債務置換只是化解存量債務的第一步。銀監會主席表示,存貸比今後將由監管指標變為參考指標,有助於減少銀行高息攬存的行為,增加銀行信貸供給能力從而助於降息信貸利率。

美國就業保持穩定4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口為22.3萬人,小幅不及預期的22.8萬人,不過新增就業人口重回20萬人上方暗示勞動力市場重回正軌,而失業率走低至5.4%,創7年新低。薪資增長表現依舊低迷,增幅0.1%,不及預期的0.2%。到了對通脹有合理信心且勞動力市場繼續改善時,美聯儲才會選擇加息。

一、對短期經濟的分析:

外需萎靡內需不佳:①4月出口同比下滑6.4%,反映外需依然萎靡,其中僅對美出口增速轉正,對歐、日、香港、東盟口延續負增,美國1季度GDP僅增0.2%,4月PMI創新低,疊加歐元區短期改善但依然疲弱,全球經濟基本面弱勢決定外需持續不足。②4月進口同比大降16.2%,跌幅擴大,雖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短期反彈,但內需低迷的現狀拖累進口一蹶不振。具體來看,4月原油進口量同比降至8.7%,進口金額同比降幅擴大。而鐵礦石進口同比轉負,房地產市場難見明顯起色,疊加融資貿易需求低迷,銅進口保持在低位。③4月下遊地產銷量增速上升而汽車銷量增速下降,中上遊發電、粗鋼等產量增速依然為負,整體經濟未見明顯好轉。

二、對短期通脹的分析:

物價依舊低迷:①4月CPI仍在1.5%低位,其中食品和非食品價格均保持穩定。②5月以來豬價繼續反彈,但菜價仍在回落,食品價格整體仍降,我們預測5月CPI食品價格環降0.3%,5月CPI小降至1.3%。③4月PPI環降0.3%,源於石油加工和煤炭采選價格降幅擴大,4月PPI同比降幅仍在4.6%低位。④5月以來煤價、鋼價持續下跌,但油價持續上漲,預測5月PPI環漲0.2%,5月PPI同比有望小升至-4.4%。⑤1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或低位盤整,總體看物價保持低位運行的概率較大,而4月物價整體仍低,通縮風險並未消除。

三、對短期流動性的分析

流動性極大寬松:①上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繼續暫停,但流動性仍在改善,貨幣利率R007降至2.4%左右,R001降至1.5%左右,接近過去4年的最低點。②央行貨幣政策報告公布新口徑下3月末金融機構超儲率為2.3%,按照可比口徑超儲率約為2.6%,加上4月準備金率大幅下調,估算4月超儲率或創出4%的7年新高,流動性極大充裕。③5月8日證監會審核通過5月第一批20家新股,募資總額約105億,而4月份兩次IPO凍資規模均超30000億,4月第二批IPO網下中簽率降至0.1%,打新收益率顯著下降,對流動性的影響也大幅下降。④泰勒規則下與當前經濟通脹增速匹配的R007應在2.5%以下,未來貨幣利率或已步入2%時代,流動性極大寬松。

四、對貨幣政策的分析

若不想QE,需加碼降息:①央行1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公布1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為6.56%,其中一般貸款利率為6.78%,利率降幅小於基準利率下調幅度,當前貸款利率仍遠高於GDP名義增速,利率仍需繼續下調。②央行稱1季度國債利率有所上升,源於地方債供給升溫和商業銀行負債成本提升。③稱物價保持低位運行的概率較大,若物價持續走低將影響市場預期推高實際利率,而4月物價數據低迷,通縮風險未消,意味著未來仍有必要再次降息。④央行稱無須以量化寬松的方式大幅擴張流動性水平,目前各類貨幣政策工具都有較大的空間,意味著在傳統降息降準等政策方面或需進一步加大力度。

五、對政府政策的分析:

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鼓勵股票債券發行:①習近平在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把握改革大局自覺服從服務改革大局,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這篇大文章做好,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②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試點對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給予個人所得稅優惠,鼓勵企業和金融機構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籌資。③傳財政部正在準備第二輪的債務置換,就是進行資產證券化即ABS,目前正與全國人大預工委協商,此前債務置換只是化解存量債務的第一步。④銀監會主席表示,存貸比今後將由監管指標變為參考指標,有助於減少銀行高息攬存的行為,增加銀行信貸供給能力從而助於降息信貸利率。

六、對海外經濟的分析:

美國就業保持平穩,油價上漲沖擊債市:①4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口為22.3萬人,小幅不及預期的22.8萬人,不過新增就業人口重回20萬人上方暗示勞動力市場重回正軌,而失業率走低至5.4%,創7年新低。薪資增長表現依舊低迷,增幅0.1%,不及預期的0.2%。到了對通脹有合理信心且勞動力市場繼續改善時,美聯儲才會選擇加息。②上周,美國、德國和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大幅上升20bp以上,而驅動因素之一就是油價上漲。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已經突破68美元/桶,油價的上漲鼓勵了長期通脹預期的上揚。油價自1月跌至每桶近45美元的谷底以來,迄今已累計上漲逾50%,加速了全球債券市場的拋售。③英國首相卡梅倫帶領保守黨贏得英國大選,其獲勝對英國央行加息決策本身並沒有直接影響,但根據其政策主張,緊縮性財政政策可能會推遲英國央行未來加息的日程。④歐元區4月制造業PMI仍在擴張區間,較3月略有下滑,其中德國和法國的制造業PMI均創兩個月新低,複蘇之路不平坦。不過上周歐盟上調歐元區GDP增速預期,歐元貶值和歐央行QE效果或將表現在實體經濟中,將15年歐元區19國GDP整體增長由2月預期的1.3%上調至1.5%。(海通宏觀)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995

專家:葉克膜並非重症就得用 搶到缺貨 濫用「葉醫師」爭議再起

2016-03-21  TWM

流感肆虐,全台大量使用葉克膜,甚至有醫師反映「缺貨」,使「葉醫師」再成焦點。 被認為是重症患者最後一線生機的葉克膜,到底為何物?真有那麼神嗎?

今年春節很不平靜,全台灣加護病房塞滿流感重症患者,數家醫院一度發生葉克膜不夠的情況,經過醫師向媒體「反映」,又再度掀起全民葉克膜熱,葉克膜到底有多神奇?

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全民引頸期盼葉克膜的救治,二○○六年前台中市長胡志強妻子邵曉鈴車禍意外、星星王子罹患心肌炎,都靠葉克膜出手搭救,也讓它瞬間成為全台最知名的醫療儀器。

「葉克膜」是英文縮寫「ECMO」的音譯,全名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是人工心臟(血液幫浦)和人工肺臟(體外氧合器)的組合,最大的功能是支持患者的心肺功能。它最早是用在先天性橫膈疝氣等新生兒肺部疾病上,現在則是使用在成人與兒童的急性心肺疾病上。

僅暫代心肺

不是用來治療疾病

「人還是人,病會好,是『上帝』讓他好,葉克膜只是維持住心、肺功能,讓其他器官不會壞掉,等病患自己修復。」國內葉克膜權威、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益祥一語道破。

他解釋,葉克膜不是用來治療疾病本身,只是暫時代替病人的心、肺臟功能的急救設備,幫助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度過難關,等待患者本身的心、肺功能恢復,或是爭取更長的移植等待時間。

葉克膜可分為「靜脈-靜脈」和「靜脈-動脈」兩型,嘉義長庚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耀廣分析,前者是代替肺臟呼吸機能,只用於肺部疾病,後者除代替肺臟呼吸功能外,也能協助心臟的血液循環功能。

這次流感所導致的重症,會造成肺臟衰竭,確實可考慮使用葉克膜治療。

但現在許多民眾把流感重症與肺臟衰竭畫上等號,又把肺臟衰竭與葉克膜畫上等號,對此,陳益祥急忙說「NO、NO、NO,跳太快了」。

陳益祥強調,流感患者中,大約有一成是肺臟衰竭,而一成中又只有極少數適合使用葉克膜。過去,全台灣密集的使用狀況是同時約有四十名重症患者使用葉克膜,平常則不需要那麼多台。

要謹慎使用

莫讓患者更加痛苦

這次有些醫院需要調機器,主因是葉克膜使用在肺部衰竭患者上,需要兩、三周時間才能拆除(心臟衰竭只需一周),而機器放上去後,又不能輕易拔除,導致一度醫院很難調撥機器,但絕對不是每個重症患者都要裝上葉克膜治療。

簡言之,葉克膜可暫時延長患者壽命,但不能保證一定救得回來,千萬別有過度期待。

黃耀廣提醒,裝上葉克膜後,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多數患者在使用七天後,就知道效果如何,也會開始出現許多併發症,例如大量使用抗凝血劑引發內出血、血球遭破壞引發溶血現象和肢體壞死等,使用時要很小心,以免濫用醫療資源又造成病人的痛苦。

無奈的是,不少民眾誤信葉克膜很神,不斷要求醫師使用,臨床上也發生過,病人軀體因組織壞死都長蛆了,家屬還不願醫師拔除患者身上葉克膜的情形。專業醫師齊聲呼籲,讓專業回歸專業,該放手時還是要放手,以免讓已經難以挽回的生命,又阻礙其他病危患者的一線生機,而再造成另一個悲劇。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202

任正非:想不死就得新生

華為心聲社區官方微信9月27日發布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8月15日在華為公司內部做的關於戰略預備隊建設匯報的講話。講話內容中提到,華為公司需要組織、結構、人才等所有一切都變化,通過變化使新的東西成長起來。

任正非表示,戰略預備隊聚焦未來公司新的結構和運作方式,主要目的是結構改革。戰略預備隊指導委員會由任正非親自擔任指導員,三個輪值CEO做委員,李傑也是委員。他強調研發部門需要每年輸送2000個高中級幹部、專家上前線,先到戰略預備隊。

 

任正非稱:“度過這輪危機,完成這一次改革,華為就在世界上真正站起來,這次改革應該是很重要的。”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三十年大限快到了。任正非說:“如果我們拋棄這代人,重新找一代人,這是斷層,歷史證明不可能成功,那麽只有把有經驗的人改造成新新人。我們通過變化,賦予新能量,承前啟後,傳幫帶,使新的東西成長起來。”

任正非表示,企業永遠要有新生的血液往前沖,而不能幹部流動板結化,幹部結構老化,新生血液包括我們這些願意接受新事物、新觀點、能保持持續學習能力和意願的各級高級主管與專家。

戰略預備隊整個體系不只是市場,也包括研發、財經、管理、供應等所有體系。任正非稱,華為要轉換,把優秀的幹部組織輸送出來,進行面向未來的訓戰結合,建立適應作戰方法的能力,把他們再送到一線。

《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到,戰略預備隊人員有幾個來源:第一,選拔每年排在前25%優秀的人員進戰略預備隊;第二,出現風險的國家裁員,可以全部轉到戰略預備隊里。第三,結構性改革中,要關閉一些產品開發組織,這些人也是人才,就進入戰略預備隊重新找機會和找方向。

據了解,戰略預備隊沒有職位分配的權力,只是人力資源系統的重要人才供給培訓的基地。

戰略預備隊的機制要覆蓋到研發、流程管理、財經等各個體系,通用的訓練模型,不同的訓練內容。公共訓練模式都是一樣的,有公共的訓練平臺,都得遵守,跑步落後了分就低,專業訓練模式可以不一樣。

在崗位上要以結果為導向,在培訓的過程中,要以學習理解為導向。華為大學就是一個教學、考試的交付平臺。

戰略預備隊講求訓戰結合,教學要結合現實。“預備隊要引導明天,但是不能跳躍太多,跳太多就不接地氣了,樹不能長在天上。”任正非說道,未來都還沒有戰場,培訓未來沒必要,但是讓大家知道未來是有好處的。

任正非表示,我們越來越需要更有綜合能力的人挑起重擔,但是綜合能力的成長需要有過程,每個人在學習中都要跨過這個邊界。我們也要改革,也要有越來越多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平臺,至少可以用論壇的形式,吸引大家來打擂臺,要活躍這個氣氛。

對於研發部門,任正非強調每年輸送2000個高中級幹部、專家上前線,先到戰略預備隊。

任正非認為:“研發要盡快把優秀的幹部派出去,可能前五、六個月他們還不會幹活,獎金也不會高。所以先給他們漲一下職級,升一下薪,再上戰場,大家就有積極性。這些優秀人員經過兩三年的戰火熏陶和考驗,對客戶需求的理解就深化了。回來做產品線領導就接地氣了。”

大量幹部不斷輸出到前方,有兩個好處:第一個,讓前方的幹部有危機感,隨時有人替代他,他就會努力幹。第二個,給噴湧的新鮮血液一個提升的機會,換血,加強血液循環流動。加速選拔有一線成功實踐經驗的人,有綜合能力的人。

任正非表示,公司這個集體是沒有生命的,但是,是由有生命的人組成的,華為的血液不斷在更新,這就延緩我們公司垮臺的過程。戰略預備隊就是加速血液循環流動的組織。

最後,任正非表示:“結構改革是緩慢的,大家不要急,改快了最後反而會失敗。未來我們需要什麽能力,不知道;需要什麽樣的幹部,不知道。但是往前跑,我們就會一天比一天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760

任正非:華為三十年大限快到了,想不死就得新生

華為心聲社區官方微信今日發布了任正非8月15日在華為公司內部做的關於戰略預備隊建設匯報的講話。講話內容中提到,華為公司需要組織、結構、人才等所有一切都變化,通過變化使新的東西成長起來。

任正非表示,戰略預備隊聚焦未來公司新的結構和運作方式,主要目的是結構改革。戰略預備隊指導委員會他親自擔任指導員,三個輪值CEO做委員,李傑也是委員。他強調研發部門需要每年輸送2000個高中級幹部、專家上前線,先到戰略預備隊。

任正非稱:“渡過這輪危機,完成這一次改革,華為就在世界上真正站起來,這次改革應該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任正非講話原文:

一、華為公司想不死,就要新生,要增強組織的血液循環,給優秀幹部專家賦予新能量,然後走上戰場、承前啟後,英勇奮鬥。戰略預備隊是最重要的轉換中介。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我們三十年大限快到了。華為公司想不死就得新生,我們的組織、結構、人才……所有一切都要變化。如果不變化,肯定不行。如果我們拋棄這代人,重新找一代人,這是斷層,歷史證明不可能成功,那麽只有把有經驗的人改造成新新人。我們通過變化,賦予新能量,承前啟後,傳幫帶,使新的東西成長起來。

第一,戰略預備隊是最重要的轉換中介,我們要高度重視戰略預備隊的建設,我建議成立戰略預備隊指導委員會。我可以擔任指導員,三個輪值CEO作委員,李傑也是委員,和華大一樣的作法。工作直接向我匯報。華大是教學交付平臺;戰略預備隊是能力交付平臺;HR是任職交付平臺,是互相協同的。

戰略預備隊整個體系不只是市場,也包括研發、財經、管理、供應……等所有體系。要有效運作,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我們要轉換,把優秀的幹部組織輸送出來,進行面向未來的訓戰結合,建立適應作戰方法的能力,把他們再送到一線,要重新參加作戰。

第二,未來我們能否通過人工智能來解決大量網絡服務問題,這是不是改朝換代?即使改朝換代也不能隨便拋棄老員工,他們有資歷、有資格。如果光有知識,沒資歷、沒經驗,能領導得了這個組織嗎?領導不了。所以戰略預備隊就是要在業務轉折過程中,“轉人磨芯”,磨礪人、轉換人、篩選人,經過訓戰仍跟不上公司發展的人就揚棄了,跟得上的人就升官了。我們要的是勝利,不是要每個人成功,不是對每個人負無限責任,給每個人公平的機會進步。要實現未來新的一代改朝換代,要看到預備隊的戰略地位和重要性。

第三,戰略預備隊聚焦未來公司新的結構和運作方式,主要目的是結構改革。

你們上網去看一看華北大學,因為解放戰爭勝利太快了,為了接管全中國,毛澤東集中了兩萬營團幹部在石家莊建立華北大學,校長吳玉章,是辛亥革命元老,副校長是成仿吾、林伯渠,他們都是後來的國家領導人,很厲害的。這些營團幹部完成訓練就分配工作,接管全中國。我們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大的組織結構改革,我們也需要兩萬營團幹部啊,當然希望一萬是將軍。

二、戰略預備隊要讓組織換血,加強血液循環流動,這就延緩我們公司垮臺的過程。

我們的隊伍永遠要有新生的血液往前沖,而不能幹部流動板結化,幹部結構老化,新生血液包括我們這些願意接受新事物、新觀點、能保持持續學習能力和意願的各級高級主官與專家。戰略預備隊人員有幾個來源:第一,我們選拔每年排在前25%優秀的人員進戰略預備隊,就告訴他們這是升官發財的機會,你們就寫“升官發財請來戰略預備隊”,這樣我們就會吸引一批優秀的種子進來;第二,現在國際風波如此激烈,一旦出現風險國家,我們收縮要有預案。出現風險的國家裁員,不要讓地區部再塞到哪個地方分配,可以全部轉到戰略預備隊里。如果還留在那個地方,就是打消耗戰,與其這樣不如充點電更好。第三,結構性改革中,我們要關閉一些產品開發組織,這些人也是人才,就進入戰略預備隊重新找機會和找方向。

我們要在預備隊中,通過一輪輪的篩選,選拔出其中最好的人。少將、中校、二等兵,選拔時都作為優秀人員過濾進來,這幾個人空投到一線作戰,二等兵和上將一起作戰,二等兵可能作上將的助手,打完仗後能力就提升了,這就是傳幫帶,這就是下連當兵,重新認識實踐。我們需要很多這樣的二等兵,也需要更多的與時俱進的將軍,到最艱苦的地方作戰。沒有實踐,沒有真正的體驗,就沒有實際的東西。

那些經過歷史考驗的人,希望他們轉型,能像李雲龍、丁偉這些人轉型成功。這批人政治思想好,不能只做“螺絲釘”,我更希望他們能做“發動機”,那就要看他們的能耐了。歷史就是無情的。誰也不能確保我們的勝利,就不能確保每個人的幸運。希望經過思想、意識考驗的人,真正在技能上能提升起來。

在變化過程中,可能有批“老紅軍”接受不了,新軍就要進去,“老紅軍”可以保留奮鬥的利益。我們尊重歷史上作出貢獻的人,但不要忽略了“我們要的是勝利,不是要的平衡”。勝利的基礎,就是誰能打下“上甘嶺”,就優先選擇誰。

我們大量幹部不斷輸出到前方,有兩個好處。第一個,讓前方的幹部有危機感,隨時有人替代他,他就會努力幹。第二個,給噴湧的新鮮血液一個提升的機會,換血,加強血液循環流動。加速選拔有一線成功實踐經驗的人,有綜合能力的人。

公司這個集體是沒有生命的,但是,是由有生命的人組成的,華為的血液不斷在更新,這就延緩我們公司垮臺的過程。戰略預備隊就是加速血液循環流動的組織。

三、戰略預備隊是訓戰賦能機構,不是幹部任用的權力機構,但要對人員鑒定推薦。我們不能確保升官發財,但提供升官發財的機會。

戰略預備隊沒有職位分配的權力,只是人力資源系統的重要人才供給培訓的基地。

第一,戰略預備隊隊員就是新軍。在其中選拔培養未來的優秀種子,培養後怎麽辦?培養以後沒有辦法確保升官發財,但我給你升官發財的機會。上戰場,立功去。我們要有很好的組織部門,這個組織部門要給人寫檔案。要寫得具體點、準確點,準確評價他,在分配工作時,推薦到困難項目中去、大項目中去。我們鑒定、推薦是很重要的。戰略預備隊是訓戰賦能,不是權力機構。

學員錄取要考試。我們不能強調把紅軍戰士一定要培養上”航母”,但是要給紅軍戰士被挑選上航母的機會。這樣,進預備系統和不進預備系統的所有人在轉型過程中都受到了洗禮。我們抓住典型學員,跟蹤這個學員情況,看到機會就空投。歷史賦予努力的人機會,有了這種機會,人們都爭著進戰略預備隊。戰略預備隊釣魚要有個鉤,鉤上放個餌,餌就是升官發財。

第二,戰略預備隊要有一些靈活預算,一部分的預算是在直接組織參戰,勝利後分攤到國家,也分一點利潤。戰略預備隊就有一點錢,掙的錢幹啥呢,補到做失敗的項目里去。出現危機的國家人員切入預備隊,就把薪酬包和差旅費預算資源帶回來,原地區部的成本就降下來了。所以戰略預備隊不用增加龐大的預算。

第三,在隊、不在隊的都是公司未來的接班人,不要總強調是否在隊,邊緣要模糊化。自學就不能成才?不是集中起來賦能才叫戰略預備隊,如果員工自學,我們也承認,給他支持和幫助。

美國是最自由化的國家,美國的思想和商業文明燦爛輝煌、五彩繽紛,像焰火一樣,其實燦爛的另一個名詞,就是混亂。一定要有一個主心骨、主航道,鐵一樣的隊伍,才能使燦爛變成輝煌。但美國也有鐵一樣的軍隊,保障國家堅定的發展方向。美國名牌大學,凝聚了世界精英、燦爛的思想,若無集中度,也會耗散掉。美國軍隊是最遵守紀律、最自強不息的組織,大量的優秀軍人,後來成為美國總統、企業家,凝聚了這些創新力量。華為公司要持續開放,也要有鐵一樣的力量,在崗在職的人要英勇奮鬥,這就是我要建設戰略預備隊的核心。我們也需要一支有鐵的紀律、鐵的意誌的隊伍。

四、戰略預備隊的機制要覆蓋到各個體系,通用的訓練模型,不同的訓練內容;要天天考試,壓力大才能迸發出能量。

第一,戰略預備隊要從市場擴大到研發、流程管理、財經……各個體系,都是一個訓練模型,不同的訓練內容。公共訓練模式都是一樣的,有公共的訓練平臺,都得遵守,跑步落後了分就低,專業訓練模式可以不一樣。經過公共的熔爐冶煉後就是合金鋼了。純鋼純鐵沒有這麽強的力量,加一點微量元素,力量就很強,讓大家感受一下熔爐的氛圍。

第二,在作戰的崗位上要以結果為導向,在培訓的過程中,要以學習理解為導向。華為大學就是一個教學、考試的交付平臺。我們在前方作戰是結果面前人人平等,在培訓過程中考試面前人人平等。壓力大才能迸發出能量,輕飄飄怎麽能培養戰略預備隊?

第三,訓戰結合,教學要結合現實。預備隊要引導明天,但是不能跳躍太多,跳太多就不接地氣了,樹不能長在天上。否則一大堆都是懷抱未來理想,餓著肚子能到共產主義嗎?未來都還沒有戰場,培訓未來沒必要,但是讓大家知道未來是有好處的。

我們越來越需要更有綜合能力的人挑起重擔,但是綜合能力的成長需要有過程,每個人在學習中都要跨過這個邊界。我們也要改革,也要有越來越多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平臺,至少可以用論壇的形式,吸引大家來打擂臺,要活躍這個氣氛。

五、研發每年輸送2000個高中級幹部、專家上前線,先到戰略預備隊,然後再派到前線作戰去

研發每年輸送2000人,不是直接到一線去,因為直接去,他還搞不明白。到戰略預備隊參加訓練、項目作戰,感受前方和後方之間的差別,然後再派遣,不能說槍都不會打就上戰場嘛。先學會打槍,再上戰場。上了戰場幾年以後,他們可能回來,也可能不回來;可能走向產品解決方案,也可能走向GTS,這都是重要崗位,說不定將來就當將軍了。研發要盡快把優秀的幹部派出去。可能前五、六個月他們還不會幹活,獎金也不會高。所以先給他們漲一下職級,升一下薪,再上戰場,大家就有積極性。這些優秀人員經過二、三年的戰火熏陶和考驗,客戶需求的理解就深化了。回來做產品線領導,接地氣了。研發要大膽地換血,不然新生力量提不起來,老人也沒有感受戰爭的硝煙,感受不到客戶需求,感受不到客戶體驗。研發部分新員工也要先去GTS,理解什麽是客戶需求再回來工作。

渡過這輪危機,完成這一次改革,華為就在世界上真正站起來,這次改革應該是很重要的。但是結構改革是緩慢的,大家不要急,改快了最後反而是失敗。未來我們需要什麽能力,不知道;需要什麽樣的幹部,不知道。但是往前跑,我們就會一天比一天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762

人民日報:房價降了,就得“救市”?

春天來了,萬物複蘇,去年一路猛漲、紅火異常的合肥樓市卻多了些寒意。有業主反映,二手房每平方米降價4000元都無人問津,二手房跌幅超過10%的也不在少數。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春節前後本就是樓市銷售淡季,部分二手房的掛牌價格下降也不能代表合肥樓市整體局面,所謂“暴跌”其實是人為營造出的假象。不管怎樣,確實有個別業主“坐不住”了,甚至提出希望政府“出手救市”。

業主的“坐不住”可以理解。沒買房時,誰都希望房價低,一旦買到手,誰都希望保值增值。房價一降,最重要的家庭財富眼看縮了水,擱誰身上都不痛快。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既對普通百姓有利,也是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標。房價上漲過快,政府有采取調控措施、穩定市場的責任;那麽,房價降了,政府也得出手“救市”嗎?

仔細觀察此輪合肥樓市降溫,無論從程度上去判斷,還是從原理上分析,都實難發現政府出手的理由。

首先,降價合乎常理,無需大驚小怪。合肥房價從高位上下跌,是在前期上漲過快基礎上出現的正常回歸。去年房價漲幅較高的合肥、廈門、武漢等地,近年來發展勢頭確實不錯,但城市人口增長、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等變動並不足以支撐如此高的漲幅。房價一路猛漲,已經消化乃至透支了大量購房需求,即便政府不在去年國慶前後采取調控措施,漲勢照樣會逐步減弱。更何況,政府踩了急剎車,讓投機投資者退場,房價也僅僅是略微回調,既沒有造成樓市暴跌,又能有效滿足更多人住有所居的基本需求,還防止了系統性風險,可謂一舉多得。

再者,真正剛需無虞,不必過分擔心。有呼籲“救市”的人提出,買賣二手房的都是“剛需”,價格就得穩定。啥叫“剛需”?“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論斷,為“剛需”定了調:剛性需求,就是只用於或主要用於自住、不將投資功能考慮在內的購房需求。既然是“剛需”,若業主是在去年高位時買了房用於自住,今年不可能轉手就賣;如果住個五年、十年再賣掉,屆時房價水平未定,也不用眼下就著急。

剔除種種可能後不難發現,對二手房價格下跌最敏感、最“痛心”的群體很可能是在去年高位時買進、今後幾年就打算“倒手轉賣”的業主。而他們,往往並不屬於“剛需”,因為短期內的買入、賣出其實就是“炒房”,而“房子不是用來炒的”。既然這些人主要是投資投機,那就和其他市場交易一樣,請理性對待價格的正常波動。房價降了,對一些人來說,不過是算盤落了空,而對真正的剛需者而言,卻是向夢想靠了靠岸吶。

合肥恐怕不會是今年樓市調整的唯一城市。既然如此,那些前期上漲過快城市,也應預估到房價松動下跌帶來的後果,未雨綢繆、仔細甄別、有效應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36

微信後蘋果擬擴大封殺“打賞” 不關閉就得拿出30%分成

目前,中國信息平臺的“打賞”功能是免費使用的,它允許用戶通過轉賬的方式向其他的內容創作者進行“打賞”。但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蘋果公司已經裁定,現在“打賞”將像用戶購買的遊戲、音樂和視頻一樣,被視為應用內購買(in-app purchases),此舉將讓蘋果得以獲得30%的分成。

一些社交應用公司認為蘋果關閉打賞功能的策略是一種強迫手段。有兩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表示,蘋果告訴他們,如果拒絕改變,則其應用的升級版本將不再可供用戶使用,甚至有可能被踢出應用商店。

其中一位高管抱怨稱,他公司的平臺沒有收取任何費用,但蘋果什麽都不做就可以抽成30%。

這兩家應用開發商認為,打賞與購買歌曲或其他虛擬商品不同:打賞是出於自願,發生在用戶消費內容之後 ,因此不屬於銷售行為,而是表達欣賞的方式。

雖然這塊業務金額不大,但對蘋果來說頗為重要。蘋果在中國的收入正在下滑,其在中國的發展正處於關鍵時刻。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2017年第一季度,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從2015年第一季度的16%下降至9%;第一季度iPhone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下滑,位列第四,前三名被中國本土品牌包攬。

與此同時,2016年中國成為蘋果應用商店的最大市場,收入超過美國市場。根據移動市場分析機構App Annie Ltd.的數據,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消費者在蘋果應用商店的消費額達到20億美元,創下歷年來單個市場的消費額之最。

因此,雖然蘋果希望利用應用商店多賺錢的意圖可以理解,但向應用平臺施加壓力可能會導致其疏遠大型中國企業,隔絕中國的iPhone用戶,並引起不必要的監管關註。

在此之前,就在今年4月19日,iOS版微信公眾平臺贊賞功能被關閉。當天,微信在一則“遺憾通知”中稱,關閉的原因是受到蘋果公司IAP機制(in-App Purchase,應用內購)的影響,微信與蘋果方面經過“長期溝通協調”,最終選擇將iOS版微信公眾平臺贊賞功能調整為通過二維碼方式轉賬。可就在幾個小時之後,微信方面“再次通知”,二維碼轉賬也被關閉。

據悉,除了微信之外,目前國內的新浪微博App、分答App、豆瓣App等都具備打賞功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